[爆卦]日本飲食文化演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日本飲食文化演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飲食文化演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飲食文化演進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65的網紅看書的日常,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日常書訊] . 近來,線上讀書會分別讀了《#海上傭兵》(衛城)(棄讀)、《#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前衛)、《#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衛城)、《#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暖暖書屋)、《#被扭曲的臺灣史:1684~1972撥開三百年的歷史迷霧》。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

日本飲食文化演進 在 ????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15 16:02:03

餐與酒的「新婚姻關係」 在飲食世界中,耳熟能詳的「餐酒搭配」來自葡萄酒文化,在喝水比喝酒貴的歐洲,自古以來以酒佐餐理所當然:紅肉配紅酒、海鮮配白酒,大概跟穿襯衫配西裝外套一樣自然。美國禁酒令後,為了再次燃起大眾心底對酒精的渴望、消弭禁酒令帶來的罪惡感,廣告裡的葡萄酒披上了文化外衣,形象升級,與高...

日本飲食文化演進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1-02 06:01:07

古代春秋時期,天文學家石申依照四季將一年分為四階段,每個階段再依照當時的氣候變化分三小段,每小段約有十五日,一整年就被細分成二十四段,便形成了二十四節氣。又將二十八星宿與金木水火土的自然五元素做對應連結,並製成星圖表 經歷漫長的時間演進與校調後,在西漢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 天文訓」彙整發布,亦稱做...

日本飲食文化演進 在 KK|咖啡.食旅日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6:46:06

• 用味覺認識城市、辨識城市文化的地圖。——韓良露 • 想來自己開始著迷與飲食文學,大抵是因為韓良露、焦桐與沈嘉祿吧!《回味台北》與《上海老味道》開啟自己對兩座城市的食旅想像,走進平凡樸實的巷弄、上個氣派的館子,穿梭於台北各界街弄中,探掘著書中牽動的飲食文化與時代演進,而未曾到過上海的我,尋著...

  • 日本飲食文化演進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20 11:31:22
    有 11 人按讚

    [#日常書訊]
    .
    近來,線上讀書會分別讀了《#海上傭兵》(衛城)(棄讀)、《#沙茶: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前衛)、《#歌唱臺灣:連續殖民下臺語歌曲的變遷》(衛城)、《#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暖暖書屋)、《#被扭曲的臺灣史:1684~1972撥開三百年的歷史迷霧》。
    .
    和朋友討論接下來要讀什麼書時,發現4月底到5月初,台灣文學和史地書籍一本比一本精彩,創作力勃發!留個紀錄:
    .
    首先,是由謝旺霖整理手稿,楊牧老師的最後一本詩集──未曾結集、未曾發表的詩作《#微塵》(洪範),書中附上珍貴的詩人手稿。
    .
    甘耀明則以1945年「三叉山事件」(台灣少見的山難+山難)史實為基底,寫成《#成為真正的人(minBunun)》(寶瓶文化)。
    三叉山事件是「一九四五年初秋,二戰結束時,美軍運送前盟軍戰俘的轟炸機,受颱風影響,墜落臺灣山區,有五位機組員、二十位戰俘死亡;臺東海端鄉與關山鎮出動的大批搜索隊(包括日警、布農、阿美,平埔、漢人等),在山區遭受下個颱風,二十六人失溫死亡。」甘耀明說:「小說描寫布農少年哈魯牧特(Halmut)的蛻變,他的棒球失落夢,他為何在救難時搖擺,以及他為何成為他後來的樣子。」光讀簡介便驚心動魄。
    .
    徐振輔獲得第21屆 臺北文學年金獎得獎作品《#馴羊記》(時報),「融合西藏風土博物誌、遊記與抒情文學,以小說記寫西藏自然景物與人文風土的消亡與困境」,他寫下的藏地高原如何拓展台灣文學的時空跨度,是觀察重點。
    .
    黃崇凱《#新寶島》(春山出版)以「臺灣與古巴兩座島嶼的住民發生了大交換」的概念出發,兩個同樣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島國命運將會如何發展?小說家如何透過未來假想書寫台灣的可能歷史,讓人滿心期待。
    .
    韓麗珠繼《黑日》之後,再度以日記體裁寫下在疫情和政治變動中的人文思索《#半蝕》(衛城出版)。簡介中這段讀來特別傷心:
    「不是全蝕,也不是全明。
     不是生來就被剝奪,而是曾經擁有,卻正在失去。
     不是沒有家,而是持續不斷地失去家,失去安定感。
     就像生活在地面的自己,逐漸被天文現象的暗影所籠罩。
     倘若這是二十一世紀的存在狀態,人要如何在這死去中生?」
    .
    在《濁水溪三百年》之後,發現地理老師出版《#溪說臺南:#曾文溪的地景與人文》(蔚藍文化),以曾文溪為探查對象,走訪曾文溪各流域裡的地景變化和人文景觀,是為對台灣地理有興趣的人製作的補充包。
    .
    延續海洋史觀下的台灣,有兩本跟海盜相關的作品值得關注。
    一是曾昭榕《#海道:紫氣東來》(九歌),是以李旦、顏思齊建立的海上帝國為史實基礎所寫的小說;另一本則是吳建昇《#驚濤戰府城:海賊王蔡牽在臺南》(蔚藍文化),勾勒蔡牽海盜集團攻打台灣的始末以及對清廷治台造成的影響。
    .
    關於日本與台灣相關的歷史,也有學者、紀錄片導演進行細緻的考證、訪談、拍片紀錄。
    平野久美子《#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臺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游擊文化),訪談雙方的遺族、後裔,爬梳排灣族與琉球的口傳與文獻,透過排灣族人與琉球民自身的視角,找出牡丹社事件發生的始末。
    .
    黃胤郁導演的紀錄片同名圖文書《#綠色牢籠:埋藏於沖繩西表島礦坑的台灣記憶》(前衛),則是挖掘沖繩八重山的台灣移民在沖繩「西表礦坑」的歷史。紀錄片則於5/14上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DGBa2zwA
    .
    最後,與戒嚴時代相關的台灣政治史書籍,則有由陳進金、陳翠蓮、蘇慶軒、吳俊瑩、林正慧五位學者寫成的《#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春山出版),一步步帶領讀者學習如何解讀近年來開放的威權統治時期之政治檔案。
    .
    林孝庭繼《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之後,接續出版《#蔣經國的台灣時代:中華民國與冷戰下的台灣》。他鑽研中、英文檔案史料和蔣經國日記的新材料與其他各國新解密檔案,「從軍事情報、政工、白色恐怖、外交、台獨運動、民主化、本土化、民生與經濟建設、兩岸關係等全方位的視角,剖析蔣經國與其政治生涯。
    .

  • 日本飲食文化演進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0-17 15:09:48
    有 219 人按讚

    古代春秋時期,天文學家石申依照四季將一年分為四階段,每個階段再依照當時的氣候變化分三小段,每小段約有十五日,一整年就被細分成二十四段,便形成了二十四節氣。又將二十八星宿與金木水火土的自然五元素做對應連結,並製成星圖表

    經歷漫長的時間演進與校調後,在西漢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 天文訓」彙整發布,亦稱做農民曆。其匯集先民智慧結晶而形成之對照系統,至今已有千年歷史,且持續在東方世界中廣被參考應用在各種面向。例如就中醫理論中,亦將人體臟腑運作與五行進行對照,得出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腎水等理論,以延伸相應調理方案

    正處秋日時分,節氣細分為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與五行的季節對應屬金,此時亦與肺臟有連結。在「黃帝內經」中曾提及“肺主皮毛”,秋日肺氣旺盛,只要調養得宜,皮膚毛髮便可獲得充足氣血養份,本季可說是養顏美容的重點月份!

    而在東方飲食文化中,指白色入肺,意思就是白色食物具有補氣滋陰、化痰養肺的優點。像是梨子、白木耳、蓮子、蓮藕、山藥都是良好的營養食材。根據「神農本草經」中就有關於山藥的記載,其具甘,平。歸脾、肺、腎經等特性

    山藥是食物亦為藥材,應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山藥又稱淮山、山芋、山薯,是生長在土壤中的根莖類植物,主要分布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多達600多類品種。其具獨特黏多醣而富有黏稠性,又因蘊含16種人體所需胺基酸,被稱為「食中之藥」的美名。此次,我們就一同來認識「5個吃山藥的好處」吧!

    ❶養護暢通心血管
    含豐富黏液蛋白,屬於天然多醣蛋白的混合物,具良好保健作用,對於預防動脈硬化、冠心病、心血管系統脂肪沈積等有助益,適量食用還可避免過度肥胖

    ❷腸胃保健助消化
    含有豐富的澱粉酶、蛋白質分解酵素,有助於蛋白質與澱粉分解,使腸胃充分消化與吸收,不僅可以達到營養攝取的功能,還可以幫助腸胃蠕動,防止便秘

    ❸調節月事增活力
    含薯蕷皂苷(Dioscin)成分,經水解後的薯蕷皂苷元(Diosgenin)是人體荷爾蒙的前驅物,有助於調理女性經期不適,也能改善因老化造成的更年期問題,並增加體力

    ❹補肺顧腎緩疲勞
    含豐富的酵素、維生素C、鈣與鉀等,能夠強健身體,補肺氣,益腎精,改善疲勞與咳嗽症狀。而薯蕷皂素的性質黏稠,亦有潤滑呼吸器官的作用,可以緩和感冒時喉嚨不適的症狀,去痰解咳

    ❺遠離三高防衰老
    內含鉀離子,可排除體內多餘鹽分,有助血壓控制。具黏性的膳食纖維,可減緩體內糖分的吸收,且鎂、鋅、維生素B1亦可促進葡萄糖代謝,有助胰島素作用,以抑制飯後血糖飆高。而薯蕷皂素,則可去除依附在血管壁裡的膽固醇,還是人體製造激素的原料之一,能夠減少肌膚老化,恢復皮膚彈性

    ❤️常見山藥種類
    🔺捏芋
    這種山藥的外型屬於塊狀、不規則的形狀,質地堅硬、黏性較強大,平常做為日式甜點的原料居多

    🔺野山藥
    在台灣多稱為「基隆山藥」,屬薯蕷科,形狀細長,和一般山藥較粗、較短的外觀有所差異,口感細緻美味,還富含抗氧化酵素

    🔺紫色山藥
    紫山藥的外皮呈褐色,裡面則是帶著鮮豔的粉紫色。趁著新鮮的時候磨成泥,可以製成各種沙拉料理

    🔺日本山藥
    外型呈長棒狀,是最常見的品種。其水分含量較高,適合磨泥製成山藥飯;或者熱炒、香煎都很合適

    ❤️如何挑選與保存
    ●挑選:外皮光滑、平整為佳。若表皮皺摺,代表水分不足,口感會較差,橫切面肉質雪白、質地細、顆粒小,口感愈綿密

    ●保存:山藥富含鐵質,切開後容易氧化變成褐色,把它放入冰水或者鹽水中,可減少氧化現象。山藥很耐儲存,如果一次吃不完,可以先去皮切塊,分裝後放入冷凍庫,就能存放較久;若無切口,放至通風處可達3個月

    ❤️山藥停看聽
    ⚠️新鮮山藥有強列烈的抗氧化作用,避免用金屬製的刀削皮或切割,以塑膠刀或竹刀切割為宜

    ⚠️因山藥的鉀和蛋白質含量相對比米飯高, 慢性腎友,需拿捏攝取量。食用鮮山藥約200克以內為宜,仍以專業醫師指示為主

    ⚠️清洗處理方法,平滑的可沖洗後去皮,不平滑的則先刷洗後再去皮,可避免過多黏液糖及蛋白流失。去皮後可過鹽水減少褐變,保持色澤

    ⚠️烹調溫度過高,會影響山藥內的酵素作用,因此,生吃山藥能保持山藥的原味,並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不過,生吃山藥容易促進腸胃蠕動,對於腸道敏感的人來說,可能會出現腹瀉的症狀,宜以熟食為主

    ⚠️山藥外皮含植物鹼(沾到身上易發癢),故處理時應戴上手套,或處理前先用鹽水洗手。新鮮山藥削皮時會有黏液,在水龍頭的細水下削皮會比較好削。如真有發癢情況,泡在冰水中或用肥皂擦洗,就能減輕症狀

    #凱鈞有食力
    #5個吃山藥的好處

  • 日本飲食文化演進 在 Cecillia優雅過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30 16:43:48
    有 232 人按讚

    【好書推薦】經典英式甜點:從大不列顛到北愛爾蘭,36款水蒸 × 烘烤 × 沁冰英倫經典甜點,一口就愛上!


    台大畢業後前往英國讀研究所,
    絕對是我人生中最勇敢的決定之一,
    在當時那個美國才是留學主流國家的年代,
    憑著自幼對英國的憧憬而選擇走一條不一樣的路,
    需要很大的決心與勇氣。


    初次搭飛機就獨自從印度轉機到倫敦,
    在英國的留學生活不僅要加倍用功唸書,
    更要努力適應文化衝擊,
    很幸運的,在我所屬的學院裡遇到很好的一群室友們。


    每天下課後回到學院宿舍,
    室友們都會先繞到小廚房裡打招呼並坐下來喝杯茶,
    英國人的生活哲學認為「沒有什麼事是一杯茶無法解決的」,
    我們會慢慢喝著各自沖泡好的英國茶,
    也常一起動手做司康,
    在等待出爐的迷人烘焙香氣裡,
    交換著當天的大大小小挫折與開心事,
    這是我在英國唸書時最難忘的美好記憶,
    一直到現在,
    給自己「一杯茶的時間」,
    依然是我很重要的日常生活儀式。







    #日本英倫甜點女王砂古玉緒

    #經典英式甜點

    #瞭解英式甜點就能瞭解英國

    在二個多月前,
    當我收到尖端出版社的邀約為即將出版的『經典英式甜點』
    一書中文版掛名推薦時,
    就非常期待這本由日本知名的英國甜點研究家砂古玉緒所著的
    好書正式上市。


    本書作者砂古玉緒曾旅居英國十年,
    深入研究全英五大區的經典英式甜點,
    也從道地英式甜點裡瞭解英國的歷史演進與生活智慧。
    在台灣播出很受歡迎的NHK連續劇「阿政與愛莉」中,
    作者也曾擔任該劇的蘇格蘭料理與點心製作指導顧問。


    在『經典英式甜點』一書裡,
    砂古玉緒深入淺出的介紹英國各區的經典甜點,
    詳細解說料理步驟並搭配圖解教學,
    同時從在地生活的角度分享甜點背後的文化故事,
    包含食材、器皿介紹及歷史、地理小知識,
    因為甜點在英國飲食文化中是極為重要的存在,
    「如果能瞭解『英式甜點』,便能瞭解英國!」




    #人生中最重要的英國紅茶時間

    #無法想像沒有紅茶的生活

    讀著書裡有趣的甜點小專欄,
    作者提到英國人的『專屬於自己的馬克杯』、『餐盤的泡泡只要擦過就OK!』等習慣,
    我就忍不住會心一笑。

    真的是這樣呢!
    那時住在英國學校宿舍裡,
    雖然有提供共用的各式餐盤器皿,
    但唯獨馬克杯是不能隨便拿取使用的,
    室友們各有慣用的杯子。

    而最讓我不習慣的是在喝完茶後,
    大家會順手把馬克杯放入水槽內那盆清潔劑泡泡水裡沖洗一下,
    再用茶巾布直接把沾滿泡泡的杯子擦乾就算清洗完成了。
    (第一次看到時,真的目瞪口呆)
    也還好每個人都有慣用的杯子,
    我自己的杯子一定會用清水沖洗很多次再擦乾,
    這一點是絕對不能妥協的啊!




    #展現生活智慧的英式點心製作方法

    #堅持傳統美好英國飲食文化

    本書依製作方式詳細介紹英國甜點作法,包含有:

    ⭕️水蒸點心:各式傳統英式蒸布丁的作法。

    ⭕️烘焙點心:例如著名的柑橘夾層蛋糕、鳳梨烤布丁蛋糕等。

    ⭕️冰涼點心:例如皇家夏洛特蛋糕、乳酒凍、檸檬布丁等。


    英式蒸布丁與我們習慣的軟嫩布丁是很不一樣的,
    這一點在我剛到英國時也曾帶來文化衝擊,
    在學院的例行晚餐會上,
    明明看到當天菜單上的甜點是布丁,
    滿懷期待中端上來的卻是比蛋糕口感還扎實的蒸布丁。

    原來英式布丁是指在容器內填裝食材後隔水蒸煮的製作方式,
    通常會使用陶器皿來製作布丁,
    蒸好的布丁可以長期保存,
    要吃之前再淋上糖漿或醬汁。


    奇妙的是在旅居英國的那段時間,
    我竟也不知不覺的愛上這種樸實風味的傳統英式布丁了,
    尤其是聖誕節前每家都會早早就開始製作、有著豐盛餡料的聖誕布丁,
    回台後因為太思念那美好滋味,
    只要在聖誕節前有機會飛往澳門度假,
    我都還會特地去Marks & Spencer買了帶回來。




    #2018年世界食譜大獎國際料理類別亞軍

    #近25年最佳國際食譜

    『經典英式甜點』一書內容深入豐富,
    作者所介紹的每款甜點食譜作法也非常清楚易懂,
    絕對是喜愛英式甜點的人不能錯過的好書。

    🎖此書還榮獲2018年世界食譜大獎(2018 Gourmand Cookbook Award)「國際料理類別」亞軍!

    🎖而且獲得Gourmand International頒發近25年「最佳國際食譜」之一(1995-2020 Best of the best)!


    在此刻不能出國的日子裡,
    就讓這本書帶著大家從道地英式甜點滋味裡,
    一起遨遊英國、品味美好英倫風味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經典英式甜點:從大不列顛到北愛爾蘭,36款水蒸×烘烤×沁冰英倫經典甜點,一口就愛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0654?sloc=main

  • 日本飲食文化演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07 19:58:12

    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氣裡除了飄散著氣味,也營造出了特殊的飲食氛圍。飲食在臺灣可以大致分出客家菜、閩南菜或其他各種移民的菜餚,尤其在匯集了從各地方移入居民的都會地區,地方菜餐館更是體現不同種族細微差異的地方。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料理」?當中藏著什麼故事?
      
      飲食文化與風土歷史息息相關,也能看出臺灣的寬廣與包容性。隨著時代的演進,臺灣菜融合了閩粵料理、北京菜、江浙菜、上海菜、臺灣眷村獨特的小吃等;但又因本島的風俗習慣、氣候與材料的影響下,最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特色料理。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飲食最能透露出一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樣貌,是人類社群文明的指標。
      
      本書兼以資料爬梳、論述、田野來描摹臺灣料理,定義臺灣料理。書中談及的「臺灣料理」以國宴的脈絡來架構,從日本時代大稻埕四大酒樓的宴席菜出發,除了看見飲食文化的豐富性,也是窺看地域歷史轉變的重要窗口……
      
    ◆畫說臺菜 澎湃百年!
      本書除取材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料理之琹》、以及中研院「臺灣日記知識庫」裡林獻堂、吳新榮、黃旺成等文化人的日記和出版品;參考學者曾品滄、陳玉箴的學術研究;也親自近身採訪餐廳主廚、經營者;綜覽網路食記、食譜、當代出版品的飲宴記述……更輔以原創插畫,呈現澎湃鮮活的臺菜文化。
      
    ◆正港臺灣人吃些什麼?在哪裡吃?
      龍蝦盤、日式汽鍋、八寶鴨、五柳居、水晶鴿蛋、金錢火雞、八寶飯、蔥蒜蒸龍蝦、鯧魚米粉、荷葉粥、紅燒牛肉麵、小籠包、獅子頭、翅參鮑肚、魷魚螺肉蒜鍋……江山樓、東薈芳、春風得意樓、蓬萊閣、山水亭、鐵道飯店、黑美人大酒家、慈聖宮廟口、鳳梨大樓……
      
      從日治時期至近年總統國宴,從庶民日常的臺灣味到高級食材的臺灣料理。那些挑動你味蕾的菜色,都隱含著與各個時代的深刻連結。
      
    ◆日本裕仁皇太子也曾到臺灣,
    品嚐了一場華麗的盛宴。
      
      一九二三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行啟臺灣,總督府官邸設宴,宴席由東薈芳及江山樓合辦。當時《臺灣日日新報》以〈御宴與臺灣料理江山樓之光榮〉大幅報導,並把當日菜單十三道料理刊載報上。其中皇太子殿下每道菜皆有食用,特別喜歡八寶飯,宴後皇太子傳旨褒嘉。此後日本皇室來臺,所有的臺灣料理會席都由江山樓包辦。
      
      一九二五年江山樓再度承辦秩父宮雍仁親王來臺料理,以及,一九二六年北白川宮能久妃富子、一九二七年朝香宮鳩彥王、一九二八年久彌宮朝融王都由江山樓外燴臺灣料理,此時皇太子已成了昭和天皇(一九二六年)幾乎每年都承辦日本皇室成員來臺的宴席,臺灣料理的地位也由此確定。
           
    作者簡介: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
    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著作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6)《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蔚藍文化,2018

  • 日本飲食文化演進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1-23 10:00:05

    日本傳統飲食文化中,必定有漬物的份兒。這其實是由中國傳入的,經多年演進,發展出一個獨特細緻的漬物世界。不單口味廣、款式多,吃起來還十分講究。不同漬物,要配不同料理吃,絕少逾越。

    日本人飯前飯後都愛喝點酒,漬物就是配酒最重要的小吃,小青瓜脆口甜酸,茄子軟嫩爽口,微微的酸甜,提神醒胃,是最常用作漬物的食材。這餐前漬物,配清酒、燒酎皆宜,其中配室溫的純米吟釀,是日人心中的絕配。

    和食也常見漬物,酸酸漬物,促進食慾。像日本人喜以酸梅送飯,開胃下飯。這酸梅,通常用日本紀州青梅,放鹽醃一個月。皮薄、肉厚核小、柔軟多汁,有點鹹,酸味強,梅味盛,與茶漬飯最配合。日本蘿蔔爽脆,水分比較少,用糖、醋浸,酸甜度很合胃口,最能消解刺身的豐腴。高級的餐廳,就最愛用來作吃刺身時的小休,尤其肥美的拖羅,脂肪高,魚油重,吃一件,滿口油香,需要清一清味蕾。


    吃日本咖喱,常見福神漬,是用茄子、蘿蔔、蕪菁、土當歸、刀豆、紫蘇、香菇七種蔬菜,切成碎片,用醬油、砂糖、味醂醃成。味道鹹鹹甜甜,與日本咖喱混合一起,能引出咖喱的香味來。吃拉麵,日本人傳統配些醃高菜,切得細碎,鹹菜味不太濃郁,帶點辣,混入芝麻,有香香芝麻味,豐富了麵的層次,更添食慾。

    記者:陳佳男
    攝影:《飲食男女》攝影組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