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日本群島地形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日本群島地形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群島地形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群島地形圖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疫情盛夏的那尾巴】 今年的夏天和去年一樣,熱浪之中罩來罩去,一眨眼已經在賣月餅了。陳時中宣佈台灣即將開放已關閉三個多月的水上活動,包括海泳、浮潛等,台灣朋友已經蠢蠢欲動,相約解封當天就啟動夏天尾巴上的下水禮! 既然是報復性的下水,怎麼可以是一兩天?持續一周,沒有景點行程,每天日出而浮潛,...

日本群島地形圖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12:19

EP61搭配服用地圖:阿留申群島 真的是畫了這張圖,才深刻感受到這條弧線有多麽優美! 這張圖可以讓我們看到,阿留申群島的地質其實和台灣有幾分相似——同樣位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也同樣是一個海洋板塊沒入一個大陸板塊、擠壓加上火山作用形成的島鏈,一邊是較淺的大陸棚(白令陸棚),另一邊則是較深的海槽與海...

日本群島地形圖 在 KK☀️+7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10:06:37

夏威夷蜜月🌺歐胡島-玩樂景點遊記Part2 🔅這兩天早上都是旅行社贈送的併車行程~市區觀光+小環島各半天,有導遊接送跟導覽解說🔅 ♥️「珍珠港Pearl Harbor」➡️ 珍珠港目前雖是開放觀光客遊覽,但畢竟還是屬於軍事管制區,所以入園仍然是有限制的唷!包包、腳架、非透明水壺都不可以攜帶入內,且導...

  • 日本群島地形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9:52:50
    有 85 人按讚

    【疫情盛夏的那尾巴】
      今年的夏天和去年一樣,熱浪之中罩來罩去,一眨眼已經在賣月餅了。陳時中宣佈台灣即將開放已關閉三個多月的水上活動,包括海泳、浮潛等,台灣朋友已經蠢蠢欲動,相約解封當天就啟動夏天尾巴上的下水禮!

      既然是報復性的下水,怎麼可以是一兩天?持續一周,沒有景點行程,每天日出而浮潛,日入而不息,因為還有更加精采的海上月出、觀星、觀夜射魚。台灣朋友是浮潛發燒友, 我們入住了一間沒有名字、Google地圖上也找不到的秘境海灘小白屋, 睡在大牀上就能聽見浪濤聲, 甚至海魚的呢喃,因為一步之遙,就是媲美馬爾代夫和毛里求斯的透明見底玻璃海水, 小白屋海底的珊瑚潭魚群數量雖然比不上菲律賓的宿霧,但也超越了埃及紅海及加拉巴哥群島。

      我還能要求甚麼呢?獨自一個人,漂浮在冰涼清澈的太平洋海水之上,抬頭只有藍天白雲下那間孤獨小白屋,低頭就是一步一景的秘境花園。波光粼粼的通透海水沒有構成任何隔膜, 成百上千的火點魚埋頭趕路,就像是通勤中的山手線火車月台白領,統一黑色制服,熙熙攘攘,但方向一致。可能因為只有我一個人獨佔了這廣闊海域浮潛的關係,他們對我這個不請自來的異形來客毫不介意。這個不知名的海岸邊滿是綿延數公里前的波狀岩,被億萬年的海浪侵蝕成層層疊疊的洗衣板一樣,我在日本的青島也見過這種地形,當地稱為「鬼の洗濯板」。但海底的世界就截然不同,色彩不再是岸上單一的啡色岩石,而呈現出七彩繽紛的百花齊放。世上紛擾疫情止步於海岸,浮潛若夢為歡幾何!

    今日 @頭條日報 專欄:https://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221/20210917/947252/專欄-非誠勿遊-疫情盛夏的那尾巴

    #頭條日報 #非誠勿遊 #項明生 #台灣 #浮潛 #秘境花園

  • 日本群島地形圖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8 14:20:50
    有 266 人按讚

    EP61搭配服用地圖:阿留申群島

    真的是畫了這張圖,才深刻感受到這條弧線有多麽優美!

    這張圖可以讓我們看到,阿留申群島的地質其實和台灣有幾分相似——同樣位在環太平洋火山帶上,也同樣是一個海洋板塊沒入一個大陸板塊、擠壓加上火山作用形成的島鏈,一邊是較淺的大陸棚(白令陸棚),另一邊則是較深的海槽與海盆。幾乎可以說是把台灣順時針轉90度,就會出現和阿留申群島東部類似的地質剖面!而到了島上,看到安山岩組成的高聳火山,馬上會讓人想到台灣的九份金瓜石一帶。

    除了地形,氣候上來說阿留申和台灣也有個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年雨量都高達2,000mm以上!這個數字,在大部分地區相對乾燥的美國來說是誇張的多,也讓阿留申名列全美國降雨量最高的地方之一。

    而在地理分區上,阿留申群島內部被分為六大群島,其中除了最西邊的科爾多曼群島屬於俄羅斯之外,其他都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境內。雖然整個島弧長接近2,000公里,這些島的面積全部加起來,也只有台灣的一半大左右,再加上惡劣的氣候以及生產力不高的土地,這裡的居住人口並不多——俄羅斯殖民開始之前大概就只有40,000人,分散在這數十座島嶼上;隨著資源逐漸枯竭、殖民者帶來的傳染病,以及美國統治之後大量人口外移(包括戰爭期間強制遷離),目前人口只剩約8,000人,其中超過一半住在主要城鎮Unalaska(荷蘭港)。

    雖然整體來說不是適宜人居之地,阿留申群島的重要戰略位置,使得它在過去幾十年一直被當成北美的前線——從二次大戰期間反攻日本,到冷戰期間對抗蘇聯皆是如此。按照目前的國際情勢來看,阿留申的重要性可能很快又要上升了吧?

    更多關於阿留申的故事,以及讓主廚覺得「挖到寶」一般的旅行經歷,快去聽ep.61唷~

    【EP61 冰火齊發、臨危受命的北美最前線:阿留申群島】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旅行熱炒店」或至官網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第二次世界大戰 #太平洋戰爭 #山本五十六 #日軍佔領 #阿留申戰役 #海軍航空基地 #冷戰軍備競賽 #核子武器 #羽扇豆 #阿留申盾蕨 #白頭海鵰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阿拉斯加 #美國

  • 日本群島地形圖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1 11:54:28
    有 64 人按讚

    【台灣人不能小看台灣~當我們一直張望未來,未來卻在我們身後的來時路】

    社群媒體與電視媒體讓人焦慮或沮喪,不少人覺得在看戲,以為台灣糟了、糗了,但也有更多人埋首努力,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

    但有更多守在家裡、保持社交距離的人,看到那種自家人嘲諷自家人的情緒性字眼,也會陷入沮喪與失望的感受。

    唉,大家都是戲中人,都在台灣這座舞台上演出自己的人生。台灣讓我們可以大鳴大放、抒發情緒,但是抽掉情緒性字眼之後,有更多理性溝通的空間被壓縮。

    先暫時放掉疫苗論戰,「台灣」本身就夠矛盾了。這個小小空間壓縮了太多時間脈絡、恩怨情仇,導致於一有縫隙,各種情結糾葛就以各種面貌出現。

    這就是台灣,負載著太多情緒情懷。但是最讓人失望的,是少數台灣人小看了台灣。

    我寫《風土創業學》,有一大部分是在思索與尋找出路。大部分的章節都很理性,不太談個人感受,只有前言與結語會談自己的感想。

    這本書的前言,一開頭就是講出台灣的矛盾。不少國人既然小看自己,又怎麼能讓外人另眼相看?

    但我思考的是,該如何往正向前進的方法與態度。疫情與世界經濟的變動,讓未來更加不確定。當我們一直張望未來,未來卻在我們身後的來時路。這是我們賴以安身立命的風土特質,也是迎向未來的基礎。

    也許可以傳達我對台灣未來的熱望。

    ================

    我們經常小看這座島嶼。
      
    因為疫情的關係,喜愛出國的台灣人無法出國了。為了延續出國的感受,突然出現各種奇特的國內旅遊名詞,例如「偽出國」,或是十大像國外風景的圖片與祕境。許多人也從社群媒體看到知名品味達人的分享,發現台灣風景很美,透過露營所看到的清晨美景,比出國花大錢住頂級Villa還划算。

      總要跟國外比較,台灣人似乎才刷得到「有品味」的存在感。

      其實不只是住在大都市的居民,不少文化與風格品味的菁英,對台灣的認識也很有限,即使到台北以外的地方,也是集體去一樣的餐廳或地點,參與類似的活動,才能突顯共同的品味。甚至有些原本從事國外旅遊的旅行社業者,現在得開發國內旅遊,卻直言台灣沒有太多特色,缺乏異國情調,很難包裝成獨特行程。

      就連許多在地人、業者也很難清楚描述自己的家鄉特色。我去各地訪談、開工作坊時,大家的共同問題,都是不知道要如何對旅人介紹自己的家鄉特色,或是哪裡好玩。

      也許距離太近了、太熟悉與理所當然,反而忽視台灣的存在。

       然而,台灣可不能被小看。這座三萬六千平方公里的島嶼,能從海平面快速爬升到三千公尺的高山,展現地形的劇烈起伏與氣候瞬間變化,加上兩百多座三千公尺的高山縱橫,南北走向的中央山脈挺立,在東北季風、西南氣流的交替影響下,以及北回歸線的橫貫,區隔出台灣七個氣候區(植物地理學者蘇鴻傑根據溫度、雨量變化與季節分布規劃出七個氣候區)。在複雜地形與微型氣候交織下,呈現多樣化的地貌、生態與人文風景。

      台灣也是一個人文與生態的交會點。各種族群在此安身立命,融合出相異又相同的內涵,從語言、飲食、風俗、技藝與生活方式,都有獨特風格。台灣本身也是東亞島弧(包括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南北高山植物傳播的中繼驛站,數百萬年來,這些植物南來北往、遷移扎根在台灣這座島嶼上,發展獨特的演化之路,成為台灣特有種。

      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在他一九四一年的著作《山、雲與蕃人:臺灣高山紀行》寫著:「實際上是一個高山島的台灣,可以說是喜馬拉雅的雛形。我不禁感嘆,造化之神竟然在南海之上,創造了一座喜馬拉雅山的縮影。」

      台灣,這座海上的喜馬拉雅山,藉由古老森林的涵養,由南向北湧動不息的黑潮洋流,九降風的定期降臨,加上西南氣流的濕潤水氣,大自然始終滋養著這座島嶼。

      何其有幸。台灣很小,卻小得夠深、夠寬闊,即使是一花一葉,背後都有風土、文化與歷史的潤澤,就算用盡我們每個人的青春,都走不完、看不盡。

    但有這些獨特性又如何?不少國人既然小看自己,又怎麼能讓外人另眼相看?

      我們需要以創新能力與創業精神,活用台灣多樣化的風土資源、風味製作技術與生活品味能力,設計好產品、好內容,對本土市場進行溝通與推廣,對內重新定義自己的風土、風味與風格,對外才可能打出自己的品牌特色。

      因此,我們需要練習換個角度看待自己的家鄉,把台灣當成住家與工作場域之外的第三地,用陌生人的客觀視角,重新探索台灣,在這裡可以療癒、紓壓、充電、探索、感受、學習,創作,甚至是創業。只要透過創新與創業的力量,深入萃取地方知識,塑造風土美學,激發感官情感,展現台灣的豐美生活,就有機會創造更多影響力。

    摘自《風土創業學:地方創生的25堂商業模式課》前言
    https://reurl.cc/GdM0Ey

    現在有電子書版本:
    https://readmoo.com/book/21018221900010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