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日本研究所讀幾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日本研究所讀幾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研究所讀幾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研究所讀幾年產品中有1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管在哪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跟自己不對盤的老師,但同樣的,也會遇到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恩師。 記得在高三準備考大學時,班導聽到我想唸電影系都快抓狂了。當時只有輔導老師和美術老師鼓勵我,有一陣子我還常常拿「升學討論」當藉口,溜去找兩位老師聊天,因為只有他們願意聽我好好說話。 後來如願...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470的網紅PEGGY先生の日本語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平假名 #ひらがな #3個月學會 來到「平假名」(hiragana)「y」字聲母,「やゆよ」, 點解忽然剩番3個字?原來100幾年前,真係有五個字! 到底乜嘢原因廢字?想知一定要睇呢集。 仲有今次小測驗,同大家講一個「好似好AV」嘅生字, 原來識得用,一啲都唔色情。 快啲嚟跟住聲些,一齊講下「鹹...

日本研究所讀幾年 在 明太子@東京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01:57:37

#秋刀魚雜誌 #絆與羈絆 上個月收到《秋刀魚》雜誌的來信。 「想請問您願意在vol.32期秋刀魚雜誌台日彼女AB面宣言特輯,分享個人經歷的每個階段的女性角色心得嗎?」 「哇!秋刀魚雜誌已經步入第32期啦!」 第一次接觸到秋刀魚雜誌的時候我還沒有當媽媽,記得某天晚上到下北沢參加秋刀魚雜誌還有...

日本研究所讀幾年 在 歐北?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13:42

#歐北讀書術 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總會在我們寒暑假時規劃旅遊行程,到高中畢業以前,我們幾乎年年夏天到墾丁報到,每一年都換一間飯店住宿,我們熱愛南部的沙灘與烈陽,還有那裡遠離塵囂與飽脹度假的氣息。 我記得我們晚上很喜歡去熱炒店先吃點東西墊墊肚子,在從墾丁大街的頭一路吃到尾,順路打包豐盛的宵夜回飯店配電...

日本研究所讀幾年 在 研究生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09:34:58

WFH 就這樣四週過去了。 很多事,就像時光暫停器一樣,停留在那裡。一開始積點灰塵,然後慢慢的,就好像沒發生過一樣。 可能我臉書上,有非常高比例住在美國和日本的朋友。讓我在面對一些紛紛擾擾的時候,能夠稍微淡定一些。畢竟很多劇本,在過去一年,已經看到麻木了。但即便如此,大多數的防疫生活,還是提不起勁來...

  • 日本研究所讀幾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8 21:15:00
    有 733 人按讚

    不管在哪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跟自己不對盤的老師,但同樣的,也會遇到自己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恩師。

    記得在高三準備考大學時,班導聽到我想唸電影系都快抓狂了。當時只有輔導老師和美術老師鼓勵我,有一陣子我還常常拿「升學討論」當藉口,溜去找兩位老師聊天,因為只有他們願意聽我好好說話。

    後來如願考上後,據說那位班導還不時向學弟學妹們發牢騷這位不聽話的學姐的事蹟。😂

    大學時我並不是一個乖學生,也常臨時抱佛腳拼命想睜開雙眼讀完艱深難懂的電影理論,和教授們也沒什麼交流。到了大四那年要準備畢製,我決定擔任編導並開始尋找願意一起拍攝的同學後,被分配到的指導老師沒想到是一直讓我有點不太敢上前搭話的教授。

    可是經過不斷一起討論如何修改劇本、選角、剪接要怎樣才順持續了好幾個月後,每週一次與老師的討論成了我最期待的時間。

    在作品順利完成後,打開學校平台查看成績時,我的眼眶泛紅了。那是我在大學時期從來沒有拿過的高分,幾位同學知道後都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或許是因為後來選擇了一條自己也沒料到的路,總覺得回去找教授有些不好意思,剛來日本不久時還有請來旅遊的研究所學長將手寫的信轉交給他。直到近期才知道他已經於幾年前退休。

    雖然我只是他教師生涯裡其中一位學生,不被記得也很正常,但是我會一直謝謝他那時給的所有寶貴意見與支持。那樣小情小愛的故事我也許再也寫不出來了,但他讓我體會到的創作過程的快樂與享受,成了我現在、一輩子的寶物。

    祝老師們 平安 順心

    #教師節快樂
    #忘了是誰拍下我無奈攤手擺下分鏡圖的瞬間

  • 日本研究所讀幾年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6 08:54:04
    有 632 人按讚

    [哪一種低碳飲食死亡率最低?]

    過去許多碳水比例跟死亡率的爭議,生酮派強調「極低碳 #高動物性脂肪跟蛋白質」,素食者則是「低動物性蛋白質跟脂肪還有高碳水」,而生酮派認為素食者不健康,素食者認為生酮者不健康,究竟 #誰才是低死亡率飲食?

    答案可以從今年四月發表在《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揭曉:這個研究是用 #日本人來進行大規模前瞻性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分析死亡率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LCD)之間的關係。

    比起過去以歐美國家為對象,此研究 #更適合亞洲人作為參考。其中納入了45-75歲,43008名男性和50646名女性日本人進行長達16.9年的追蹤研究。這個研究將蛋白質、脂肪的比例做積分, 分數越高表示碳水越少,蛋白質跟脂肪越高,分數越低表示碳水越多,蛋白質跟脂肪越少,其中動物性跟植物性的蛋白質/脂肪也有分開來探討。

    ‼️結果發現:
    1️⃣動植物混在一起看,低碳飲食(LCD)與全因死亡率(all-causes morality)、心血管疾病(CVD)和心臟疾病的死亡率相關性呈現U型
    ➡️表示無論「高碳+低蛋白脂肪」或「低碳+高蛋白質脂肪」都會有較高的死亡率。

    2️⃣那我們將 #動植物分開來,若單純看 #動物性蛋白脂肪計算的LCD積分,會發現與全因死亡率的相關性也呈U型
    ➡️表示不止「高碳+低動物性蛋白脂肪」有高死亡率,低碳水若搭配的是較高的動物性蛋白質跟脂肪,那 #死亡率也會上升。

    3️⃣若單純看 #植物蛋白脂肪計算的LCD積分,發現與 #較低的全因死亡率、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死因 #呈線性相關。
    ➡️越低的碳水搭配越高的植物性蛋白質跟脂肪,死亡率越低;高碳水+低植物性蛋白脂肪,死亡率高。

    ⚠️結論:高動物蛋白/脂肪的LCD飲食方式和低動物蛋白/脂肪的高碳水化合物飲食都與 #較高的死亡率相關,而 #富含植物性蛋白質/脂肪的LCD與 #較低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等死亡率相關。

    所以過去生酮飲食的研究 #會有錯覺好像很健康,是因為過去研究沒把動植物分開來看,若只看到「高碳水+低動物性蛋白脂肪」的結果,就會錯誤解讀成:「碳水越低越好+動物性蛋白質脂肪要多吃」,而事實上,低碳比高碳好是確定的,但是前提是動物性蛋白質跟脂肪不能高,太多死亡率一樣升高,而真正能 #降低死亡率的是高植物性蛋白質跟脂肪。

    為何植物性蛋白質/脂肪能夠降低全死亡率呢?

    因為豆類食物的蛋白質有較少的甲硫胺酸,減少代謝產物對身體的負擔,也沒有高磷的問題。而且植物的脂肪通常富含「植物固醇」(Phytosterol)可以降低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降低「低密度膽固醇」而不影響「高密度膽固醇」的量,另外也有 #抑制腫瘤和調節免疫的作用。(所以擔心乳癌的不要再問我豆漿豆腐了,吃肉都不怕了怕吃豆?豆類是抗癌食物第一名!)

    而這樣的結果已被2018年《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期刊證實跟植物固醇可增加一群有益的腸道微生物,進而阻斷身體對膽固醇的吸收有關。

    另外 #植物性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 α-亞麻酸)都跟死亡率和心血管、腦血管疾病的 #風險降低相關。動物性飽和脂肪的壞處就不用贅述了,隨便在Pubmed 搜尋關鍵字都可以跑出一堆有害身體的研究。

    所以生酮這種狂吃肉的低碳只會增加全死亡率,但素食者也要注意,如果是吃高碳水或是一堆加工食品(素料、百頁豆腐),這種過度加工的豆類製品的植物性蛋白質很低,一樣高全因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地球的生態系要維持平衡,草食性動物一定要多於肉食性動物,這是 #食物鏈的自然準則。身體的腸道菌生態系亦然, #植物性來源的食物多於動物性來源的食物,才能維持生生不息。

    R2飲食,就是非常典型的高植物性蛋白質/脂肪、低碳水、低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的飲食,還加上了高纖維又杜絕過度加工食品。

    這些研究雖然沒有做腸道菌的比對,但是可以發現,能夠有益腸道菌的飲食方式,的確就是最能夠降低全因性死亡率的飲食呢!

    3年前我review腸道菌跟所有營養學的期刊研究結果,而創立了4+2R代謝飲食法,這幾年來陸陸續續出來的國際研究,也越來越證實我當初的假說跟推論完全就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呢☺️

    #低碳低飽和脂肪高植物性蛋白質脂肪才是王道
    Reference: AKTER, Shamima, et al. Low carbohydrate diet and all 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Clinical Nutrition, 2021, 40.4: 2016-2024.

  • 日本研究所讀幾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3 10:09:04
    有 695 人按讚

    <20. 30. 40 喜歡每一段成為自己的過程>
    #秋刀魚雜誌
    #絆與羈絆

    上個月收到《秋刀魚》雜誌的來信。

    「想請問您願意在vol.32期秋刀魚雜誌台日彼女AB面宣言特輯,分享個人經歷的每個階段的女性角色心得嗎?」

    「哇!秋刀魚雜誌已經步入第32期啦!」

    第一次接觸到秋刀魚雜誌的時候我還沒有當媽媽,記得某天晚上到下北沢參加秋刀魚雜誌還有Lip雜誌的對談,當時對於這樣的日台文化交流感到很新鮮有趣。

    沒想到一轉眼,過了幾年,我的生活也起了很大的變化。

    --------------------------------------

    和編輯討論出的題目是「關係中的絆與羈絆」。

    就現在的我來看,「羈絆」這個字眼很中性,在看似限制之中也會滋長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美好。女生這個角色是,母親這個角色亦然。

    --------------------------------------

    打開筆電,讓時間回流到20代的自己。

    大學畢業後誤打誤撞進入喜歡的出版業,一路從行銷部打滾到編輯部,每天很熱血的做著自己熱愛的編輯工作。

    那時候超熱血的工作,盡全力的戀愛,非常賣力的玩。

    週六下午就狠狠的大睡一場,週日繼續儲備下週動力。

    --------------------------------------

    20後半在感情生活大跌跤,工作上發現實力不足,就跑到從來都沒拜訪過的英國去。

    30前半在英國,30後半在日本。

    回想起自己30代的人生很像人格分裂,在英國唸研究所的日子,教授說整堂課都不發言的人就等著被當,當時每天都在建構自己。「我覺得,我認為,我想......」接著找出各種理論在腦中進行思辯。

    來到日本,我成為新婚妻子。在許多場合被指點著「妳該學著讀空氣,凡事低調一點,妳應該......」,那個在英國建構出的自己,來到日本與另一種價值觀嚴重碰撞......

    --------------------------------------

    就在思考著「什麼樣的我才是真正的我」時,成為了媽媽,看見了生活不同的樣貌,也發現了更多我從不曾見過的自己。

    那個20代很衝的女生,30代帶著傻膽探索兩個國家然後又時常被嚇到吃手指,40代學著當媽媽,24小時與另外一個生命相處,與現實強力碰撞的都是我,都是在學習成為我自己的過程。

    回想起來,雖然沿途上發生了很多事,但不論是20,30,或是正在進行的40代我都非常喜歡。

    --------------------------------------

    如卡帶有AB面,我覺得羈絆與絆(きずな)其實就是一體兩面。

    同一天裡,我可能會同時經歷「身為女生好麻煩」和「身為女生真的好幸運」的各種事。

    「我的媽呀!母親這工作真不是人幹的」和「身為媽媽真是全世界最幸福的事」這兩種想法可能也會一直像是麻花捲一樣的在我腦中輪迴。

    這種看似分裂的融合,看似羈絆的絆,40歲的我還蠻喜歡的。

    不知道未來的我會怎麼看那些正在「成為自己」這條路上的自己呢,突然很期待,將來有機會再回顧^^

    --------------------------------------

    收到這期《秋刀魚》雜誌,又燃起我20代當時的熱血。

    從封面到題目,編排到主題的切入點,都太精采好看。

    曾經身為雜誌編輯,非常知道這一切背後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與心血,而那些呈現在 Vol.32台日彼女AB面宣言特輯的女生故事,就好像一朵朵姿態不同的花,每朵都有自己最獨特的,盛開的模樣。

    非常值得珍藏 https://bit.ly/3B6i4yf

    --------------------------------------

    我的文章link放在留言處。

    pic:不管是20,30,40,50,60......
    希望都能把自己活成自己喜歡,將來回味無窮的模樣。

  • 日本研究所讀幾年 在 PEGGY先生の日本語教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3-15 20:58:41

    #平假名 #ひらがな #3個月學會

    來到「平假名」(hiragana)「y」字聲母,「やゆよ」,
    點解忽然剩番3個字?原來100幾年前,真係有五個字!
    到底乜嘢原因廢字?想知一定要睇呢集。
    仲有今次小測驗,同大家講一個「好似好AV」嘅生字,
    原來識得用,一啲都唔色情。
    快啲嚟跟住聲些,一齊講下「鹹濕」嘢啦~

    #や行い
    #や行え
    #各位同學見過未?
    #聲些真係見過
    #凍冰冰真係好想浸お湯
    #寒風不要再吹了やめて

  • 日本研究所讀幾年 在 李佑群老師的CHANNEL YO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2-06 19:00:13

    #精彩YOUTV東京特輯第十四章!
    #李佑群老師X日本傳奇選物店BEAMS公關總監土井地博的咖啡時光及台日時尚及文化對話
    #佑群老師和日本時尚圈重磅級大師好友們帶你品味私底下最愛最真實的東京模樣
    #按讚留言分享有機會獲得總價值近萬元的英國手提包女王LuluGuinness魅力款豹紋化妝包以及台灣專業醫美保養品牌朵璽的明星商品保養組

    【My TOKYO東京特輯第十四章:李佑群老師X日本傳奇選物店BEAMS公關總監土井地博的咖啡時光和台日時尚及文化對話】

    # YOU TV vol.26~ My TOKYO Part.14 ~YouGunLee Lee X Hiroshi Doiji's
    記得點畫面右下角看HD!
    YouTube 頻道:https://youtu.be/ASe5QqBgyM4

    「李佑群老師個人時尚頻道」《# YOU TV》自開播以來,短短時間累積了超過八十萬瀏覽人次、一百萬以上的觸撃人數及上萬則留言,繼出訪米蘭、巴黎時裝週之後,本次帶大家回到佑群老師最熟悉的主場、亞洲時尚之都東京,並拜訪時尚圈重磅級好友們。

    佑群老師與日本時尚圈的淵源眾所皆知,從學生時代與研究所時期的旅居東京,到後來擔任多本日本時裝雜誌海外版總編輯、造型總監的無數次來往東京,佑群老師一直希望能帶著大家一窺東京真正的時尚模樣,於是本次赴日拍攝的《# YOU TV》東京特輯「My TOKYO」,佑群老師將與多位日本時尚圈重磅級大師好友們,帶領各位一起走訪東京巷弄,私底下最愛去的時裝店、咖啡店、餐廳、書店等地,用品味與時尚的角度窺探東京魅力,各自解讀心中的「My TOKYO」,探尋「屬於自己的車京」,保證是一般旅遊書及節目上看不到的,真正深入當地品味人士的東京模樣。

    #山本寛齋
    此次為了迎接佑群老師的到來,時尚圈重磅級大師好友們一字排開熱烈歡迎,拜訪人物個個大有來頭,包括日本國寶級大師「山本寬齋」,他是史上第一位站上倫敦及巴黎時尚週舞台的亞洲設計師,更是已故歌手David Bowie經典造型的御用大師。

    #祐真朋樹
    還有佑群老師十多年的老友、日本當今首席天王造型師「祐真朋樹」,除了是木村拓哉、小田切讓、妻夫木聰、中田英壽、香取慎吾等天王指定合作對象,也曾同時身兼《Fashion News Men’s》、《POPEYE》時尚雜誌總編。

    #三原康裕
    當然也有日本當紅炸子雞,讓港星余文樂在IG上公開跪求限量球鞋,有潮鞋界川久保玲之稱的鬼才設計師「三原康裕」,他也是當代第一位入選倫敦時裝週、備受國際矚目的新銳設計師。

    #土井地博
    和佑群老師同年出生的老友、日本時尚界大人物「土井地博」,不但是最受歡迎傳奇選物店BEAMS的公關總監,亦堪稱時裝公關圈最帥的臉孔,連續10年獲選日本最具影響力之時尚意見領袖。

    #有働幸司
    佑群老師日本最文青的老友、年輕人崇拜的時裝品牌Factotum設計師「有働幸司」,去年還被《The Best Jeanist 》選為「全日本最會穿著牛仔褲的男人」,同時與人氣女星菜菜緒一起獲選各自成為男女代表。

    #川島幸美
    以及佑群老師最美的名媛設計師好友、人氣品牌AULA美女設計師「川島幸美」,她剛剛才與日劇女王石原聰美一同被日本媒體譽為「凍齡美女姊妹花」,私底下也是石原聰美的閨蜜及御用設計師。

    本次《# YOU TV》東京特輯「My TOKYO」與佑群老師一起演出的對象可謂大牌雲集,如此大陣仗的名單前所未有,讓大家見識到了佑群老師的人脈之廣,除了一同大聊時尚,更是走訪了不少東京各個角落的私藏景點,從青山、渋谷、代官山到中目黑,精彩內容全都收錄在東京特輯中!

    #關於本篇章
    東京特輯的第十四章,佑群老師與認識十幾年的老友,日本時尚界指標性人物,傳奇選貨店BEAMS公關總監土井地博,在時尚界打滾多年的兩人,雖已認識十多年,但相較於平時在工作場合上有交集,這次聚首輕鬆許多,相約在南青山時髦的Little Darling Coffee Roasters咖啡烘焙坊,一起喝杯咖啡,聊聊對於時尚、對於工作、對於生活的想法。任職於BEAMS已二十餘年的土井地博,除了與佑群老師互相分享豐厚的產業經驗以及工作上的感想外,對台灣也頗有認識的他,還透露了他對台灣文化的喜愛以及台灣人生活精神、生活方式的嚮往,十分有趣!同是1976年出生的兩人,又同為深耕於時尚界多年的時尚工作者,說著同世代、同領域的語言,自然有聊不完的想法與洞見,這集「My TOKYO」,絕對值得時尚工作者以及對時尚產業有興趣的朋友們細細品味!

    #關於YOUTV
    李佑群老師的個人時尚頻道《# YOU TV》的「YOU」來自老師英文名字「YouGun」,代表社群網路世代中,互動的你們(YOU)都是主角。由佑群老師擔任製作人、主持人、時尚及創意總監,創造了一系列高質感的創意影片,這次「My TOKYO」東京特輯由新鋭時尚攝影師 Han Studio 掌鏡,精彩內容將一波接著一波帶給粉絲,質感不輸任何時尚節目與旅遊書,絕對值得大家細細品味。

    😍同時,看本篇《# YOU TV》還有機會得到總價值近萬元的時尚大禮 — 有「英國手提包女王」封號,連凱特摩絲、凱蒂佩芮、綺拉奈特莉等明星都愛用的創意趣味英倫包包品牌 Lulu Guinness 的魅力款豹紋化妝包,以及台灣專業醫美保養品牌 Dr.Douxi朵璽 的超豐盛明星商品保養組,讓肌膚在換季時也能有最細心的呵護,如此好康的抽獎活動,你還有不參加的理由嗎?💄

    ☑️【📢看「李佑群的東京時尚特輯第十四章」參加近萬元超級好禮抽獎 📢】活動參加辦法:
    1. 請務必先進佑群老師粉絲團首頁👉 李佑群老師 Yougun Lee ユウグン リ 將粉絲團設定為「搶先看」(很重要,會確認唷!)
    2. 接著,在本貼文按讚並留言「我已經搶先看了+任何話」。
    3. 同時務必@ 兩個朋友「公開」「分享」出去!

    這樣就有機會得到:
    a. Lulu Guinness 魅力豹紋款圓形化妝包 (1名)
    b. Dr.Douxi朵璽明星商品保養組 - 杏仁酸化妝水 + 杏仁酸深層保養乳液 + 杏仁酸精華液18% + 賦活新生卵殼膜 + 頂級全效修護蝸牛面膜 (2名)
    獎品詳情請見品牌官網 https://www.luluguinness.com.tw/browse/category/44 https://www.dr-douxi.com/
    (得獎者擇期在本粉絲團公布,贈品恕不退換,本粉絲團保留變更贈品內容之權利。)

    Little Darling Coffee Roasters
    電話:+81 3-6438-9844
    地址:1 Chome-12-32 Minamiaoyama, Minato City, Tokyo 107-0062, Japan
    網站:http://www.littledarlingcoffeeroasters.com/

    #YOUTV #MyTOKYO
    #HiroshiDoiji #LittleDarlingCoffeeRoasters
    #Style #Fashion #LifeStyle #Travel #Tokyo #TokyoFashionStory #Stylist #FashionDirector #Producer #YouGunLee #李佑群老師 #佑群老師 #李佑群

  • 日本研究所讀幾年 在 李佑群老師的CHANNEL YO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26 17:38:00

    #佑群老師的私房書單Day6
    #永遠不褪流行的流行雜誌POPEYE
    #請留言告訴我你喜歡的雜誌

    不只造型師,熟悉我的人應該知道我是時尚雜誌總編輯出身吧?十多年的雜誌生涯,從東京、台北、上海、吉隆坡、香港到北京,創刊辦過十數本各種風格的時尚雜誌,數量多到有時候自己都記不得。

    到現在,倉庫紙箱中還存放著99年到03年左右辦的雜誌樣刊,到現在都捨不得丟掉,身為雜誌人,對雜誌總有一股無法言喻的情感。

    我在2002年於東京唸研究所的時候,就寫過「紙本雜誌即將式微」的論文內容,後來包括《WWD》等紙媒也做過類似論述,十多年後的今天,市場雖然印證了我的預測,而且還帶有一股淡淡的憂傷,然而,個人對雜誌的熱愛卻始終如一。

    在日本的蔦屋書店站著翻閲一本本的雜誌,是我最快樂的時光。別人看的是有興趣的單元,我卻職業病上身,從每一頁的創意、攝影、造型、Layout、落標、用色,我都讀得津津有味,同時葷素不忌,女性、男性、時尚、生活、旅遊、商業,我全都愛看,如果全台灣找出一百位愛看雜誌的,我絕對有自信自己身在其中。因為,雜誌就是如此迷人。

    今天要推薦一本我尊敬的雜誌,《POPEYE》,它和我的年紀一樣大,1976年創刊,所以讀來特別有感覺。《POPEYE》不單單介紹時尚,嚴格來說是一本談論生活與品味的雜誌。

    《POPEYE》在日本的雜誌界的有影響力毋庸置疑,創刊號時順應當時日本風行的美國文化,為了把美國西海岸的「洛杉磯」當做封面故事,所有編輯部的成員都到了洛杉磯住了兩週,用親眼見證把當地年輕人的生活收進雜誌,而非複製貼上。

    現在《POPEYE》是以特輯化的方向發展,每一期都有不同主題,我特別喜歡去年(還前年?)的一本「京都」特集。因為當時我正好在京都岡崎的蔦屋書店,無意見在京都看見京都,當然要把它買下來。

    它用年輕人和時髦的角度去欣賞京都的傳統寺廟、各式名勝的景緻,不管攝影或議題都是一流,我甚至按圖索驥,到了雜誌封面介紹的建仁寺,去欣賞了枯山水。就算熟悉雜誌作業的總編輯,還是無法抵擋好的雜誌所帶來的影響力。

    我雖然辦過無數雜誌,但大多是時尚雜誌,當風潮一過,幾年後再翻閱,它唯一的功能似乎就成了歷史回顧。然而,像《POPEYE》這樣編輯風格的雜誌卻叫我好生羨慕,它就像是永遠不褪流行的流行雜誌,值得收藏,看到了當時的文化,還有永遠不退流行的風格。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