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日本疊石頭意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日本疊石頭意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疊石頭意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疊石頭意義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寶溪國際「竹建築」雙年展》 這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竹建築」展,始於2016年。 參與者包括隈研吾、George Kunihiro、Anna Heringer、楊旭、李曉東等。來自 9 個國家 共12 名建築師,他們打造了18 座「永久性」的竹建築。 竹建築展在日本已經行之多年,在中國除了北京長...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1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g-6Dfyl2Gw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日本疊石頭意義 在 荷花 ℎ? ℎ??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1:22:19

·˖✶ ☄︎earth music & ecology LOVE x ART project 訪問影片 ☄︎ 𝑝𝑙𝑒𝑎𝑠𝑒 𝑠𝑤𝑖𝑝𝑒 𝑙𝑒𝑓𝑡 𝑡𝑜 𝑠𝑒𝑒 𝑡ℎ𝑒 𝑖𝑛𝑡𝑒𝑟𝑣𝑖𝑒𝑤 好好的整頓了一下工作室 透過這次與 @earthmusic_taiwan 合作的訪問影片 記錄我跟工作室第...

日本疊石頭意義 在 荷花 ℎ? ℎ??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21:22:19

☄︎earth music & ecology LOVE x ART project ☄︎ 很高興這次參與了 LOVE x ART的聯名企劃~ 真的謝謝 @earthmusic_taiwan 讓我們很自由的發揮꒰⸝⸝ᵕ ᵕ⸝⸝꒱💫 𓂃 ◌۫ 「我們用一輩子去尋找『生命』的意義,但或許生命就是你...

  • 日本疊石頭意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1 18:12:52
    有 1,256 人按讚

    《寶溪國際「竹建築」雙年展》

    這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竹建築」展,始於2016年。

    參與者包括隈研吾、George Kunihiro、Anna Heringer、楊旭、李曉東等。來自 9 個國家 共12 名建築師,他們打造了18 座「永久性」的竹建築。

    竹建築展在日本已經行之多年,在中國除了北京長城公社之一的建築代表作之後,中國建築先走上國際建築路缐,互相競逐缐條,燈光:卻忘記了環境中的污染。

    竹建築雙年展地點在中國浙江省寶溪,策展人葛千濤回應地點的選擇:人文基礎、歷史淵源和地理地貌是他選擇這個離上海 650 公里車程的小鄉村的原因。

    在2011-2014 年前,中國的混凝土消耗量已超過了美國。意識到這一點之後,環保建築材料之風才慢慢刮起,建築師開始尋找更天然的材料。

    四年前開始的竹雙年展結束後,這些建築不拆除,留下來繼續使用。因為「永續」環保,正是這次雙年展的主要核心價值。

    這次獲首獎🏆的作品為隱居龍泉。它為國際竹建築文創,開啟了很大的動力。

    竹子在東方並不難找,堅韌有力、生長週期短、不必破壞山林、又富有延展性。這些優勢都讓竹子脫穎而出,建築師 Anna Heringer 團隊在建構得獎的隱居龍泉時,特別青睞竹子,大量使用。

    Anna Heringer説:比起傳統建築拼命使用泥土、大理石等建材,竹子要坦誠很多,竹子編織的網罩直接成為建築外立面,呈現毫無保留穿透的美感。

    每到夜晚,內部的石塊建築發出微光,竹制外殼則如同燈罩,建築物此時就像放大了很多倍的手工藝品。

    得到首獎、打敗日本建築大師級隈岩武的隱居龍泉,建造之初即希望能與當地的文化特色有關聯。

    寶溪鄉的陶瓷器皿,頗有名聲,這幾座建築的形態就被設計成燒陶制瓷的器具的外觀。線條、弧度,再用於大型建築上。

    獲得 ArchDaily 大獎的「隱居龍泉·國際竹建築文創生活村落」,由兩間旅捨和一間民宿組成。(圖片1-14)

    製作這樣的大型竹建築並非易事,建造過程考驗竹工匠的手藝,這也為當地的匠人提供了大量的成就感。

    當地村民「胖子」和她的「泥牆」匠人組,每次碰到遠道來觀看考察的客人,都會問一句「你覺得這個房子漂亮嗎?」

    「這種因為參與項目而產生的認同感,自豪感,正是竹建築雙年展的意義所在。」

    策展人葛千濤形容「手工精神構築起了鄉村自覺的鄉土精神」。首屆國際竹建築雙年展想傳遞的正是「場所精神,鄉土建設」。

    * 擅長使用在地性材料的隈研吾出現在這次雙年展可以說是「眾望所歸」,他的建築作品向來強調溫暖及自然。青瓷是寶溪當地重要的文化特徵,隈研吾在「竹雙年展」設計了一個當代青瓷藝術館,展示當地文化。(圖片15-20)

    藝術館跨溪而建,造型靈感來自當地(壓製成型)的重竹,隈岩吾刻意放大出重竹的張力。

    隈研吾主張的「隙間」理念,也因竹的疊排及錯落而呈現。整座青瓷藝術館建築,如呼吸著自然的氣息。

    隈研吾認為比起城市,在農村舉辦這樣的雙年展更有意義,「在鄉村做這樣的雙年展,它的意義遠遠超越雙年展本身。」

    尤其在中國。他説。

    *策展人葛千濤,除了邀請國際大師參與之外,也以「竹橋」自己的作品參展——一座以石頭為橋墩、竹材做成巨型螺旋結構的橋梁。(圖21-23)

    「橋的造型語言源於 DNA 雙螺旋結構圖,寓意了竹建築雙年展文化基因的在地性。」

    葛千濤本想做一座古代廊橋,但建築師們幾乎全體否決了這個想法:「歷史可以穿越,但無法複製。尋找文化基因,並不只有復古這一條路。」

    這座竹橋所處的位置也有深意,它連通著古村落和當代竹建築社區,「在穿梭的光影變化中將傳統引向了未來」。

    *中國建築師李曉東為竹產品的研發設計打造了一個「創空間」,建築外立面呈現竹林的意境,建築本身即融於環境中。(圖24-28)

    李曉東對於鄉村建築有自己的想法:「鄉村生活應該審視當下環境,因地制宜地發展,而不是一味地複製城市生活。」

    *建築師楊旭則在這𥚃,留下了他的遺作。他共設計了兩棟藝術酒店——「花間」和「水間」。「水間」靈感源自寶溪當地的龍窯,如青瓷器皿一般的外形中,龍窯在內部盤旋而上。(圖29-31)

    在國際竹建築雙年展正式開幕的前一年,楊旭遺憾離世,成為他最後的遺作。

    這場國際竹建築雙年展也成為一次啓蒙。在 18 座竹建築潛移默化四年的影響下,當地及上海附近其他幾棟民宿也「返璞歸真」,重新審視在地性材料,把原來的馬賽克牆換成了木板。「這也是文化的反哺,一種審美觀念的改變。」

  • 日本疊石頭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7 08:30:56
    有 440 人按讚

    2021年7月號印刻文學

    《那些金色時刻》胡晴舫

    大概因為太常搬家的緣故,我時常揣摩死亡的意思,並不是指人死了之後所進入的永恆黑暗,而是一個人離開之後的世界,應該就像一間搬空了的公寓,很快又有新住戶入駐,之前那個人生活過的痕跡完全抹去,無所殘留,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我也常想,為了避免發生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的情形,最好自己動手,先把不想被其他人看見的東西早點清乾淨,千萬不要留下什麼令人作嘔的日記或任何會惹來奇異眼光的惡趣味物品。每回收執行李時,我都在想像自己的死亡,從別人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身後,只覺得驚悚,便有急迫感想要事先處理我這個人用一生累積而成的物品。真的是什麼都帶不走啊。在別人眼中恐怕皆是垃圾吧。連回憶我也很少認真去整理,沒有後代的人不會去規劃要留下什麼遺產,因為無人在意。

    全球疫情發生,突然就不用搬家了,新聞每天報導著各地的確診數字和死亡人數,我腦海裡卻出現一間又一間公寓,不是淨空了的那種,而是內裝舒適,細節講究,裡面裝滿了照片、碗盤、內褲和球鞋,還有盆栽,代表了主人對生活的想像。什麼都不捨得丟,任何想要收藏的心思無非是一種對美好生命的眷戀吧。那些我因為不想變成「令人討厭的松子」而趕緊扔棄的累贅物品,突然變成過去鬼魂似的東西,從心底慢慢浮現。

    也開始時常夢到當時在東京的生活。表參道底,青山道口,有一間麵包店叫「安德森」,每天我去那裡買日常需要的麵包。店家每日開門,假日也罕見休息,推門進去,香氣四溢,架上擺滿各種形狀的麵包糕點,口味各一,閉眼隨便挑,都不會錯。之後,沿著根津美術館長長白牆,提著各色新鮮蔬果,慢慢走回家。東京的晴空總是很高,空蕩蕩,一片乾淨。我買麵包時買得那麼漫不經心,好像春天該有櫻花、夏天該有菖蒲、秋天該有紅葉、冬天該有皓雪一樣天經地義,邊走邊皺眉頭,以為自己在思考(但我現在想不起、因此肯定根本不重要)什麼關鍵的人生命題,我真正未曾好好深思的是這幅簡單的生活畫面,背後該有多大的集體心力才有那樣美好如童話的街角麵包店,散發暈黃燈光,折射出溫潤的麵包光澤,讓一個普通不起眼的平凡人不須特別擎香向上天祈求,就能安安穩穩地隨時有美味麵包可食。也該有多大的幸運,世局如此靜好,麵包店能夠天天按時營業,扭開水龍頭就有熱水、開窗就有綠蔭鳥鳴,不愁沒咖啡喝,電鍋有香噴噴的白米,生活平穩如在鐵軌上行駛,悄悄不受打擾——像是瘟疫。

    我搬離東京那麼久,安德森也已經關門了。這些年之後,這間麵包店突然回到夢裡,推門進去的手感仍記憶猶新,麵包出爐的芳香盈鼻,一時不知那是何時的事。帕慕克小說《純真博物館》的第一句話,「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而我卻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能夠守護這份幸福嗎?一切會變得完全不同嗎?是的,如果知道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我絕不會錯失那份幸福的。在那無與倫比的金色時刻裡,我被包圍在一種深切的安寧裡,也許僅僅持續了短短幾秒,但我卻年復一年感受著那份幸福。」

    帕慕克描述的是愛情。對我來說,那間麵包店成了金黃色幸福的意象。當時仍算年輕的自己,雖無恆產但生活無憂,住在美麗豐饒的街道,周圍大部分人皆溫和有禮,就算我言行不當了,都願意包容我的失禮,那時候最大的煩惱似乎就是自己這個人如何安身立命而已。當然是回不去了。時空已逝,店家已換,這個人恐怕也變了不少,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事態凌厲地,一下子阻隔了所有時空的延續、交換、流動,再無任何可能回去行走原來那條街,收集過去的足跡。

    當瘟疫變成一種日常,那間麵包店卻回到我的夢裡,顯得如此不真切,不像是這輩子發生過的事,不是如隔三秋,而是恍如隔世了。我已不相信自己曾經擁有那般金光閃閃的日子。夢中滑過時,好像在看串流平台上的韓劇,有種作戲的不真實,不屬於現實,更不屬於自己。

    如果當時很快便覺悟,如此幸福不但有盡頭,不會再現,甚至連舊地重訪都不可能,當時的我會不會過得不同?我會不會一樣很快將之藏在回憶的深處,很少向別人提起?日子的盡頭是死亡,人類因為死亡的逼視,才會去思考生命的意義。

    住在東京時碰上日本觀測史上最大地震,隔日福島核電廠傳出災情,周圍空氣頓時顯得可疑,本來用以維繫生命、最自然不過的呼吸變成幾近自殺的行為,家中門窗緊閉,戶外不宜久留,出門一律長袖長褲,戴上口罩,速去速回,商家架上貨品一下子淨空,因為災情,補貨變得困難,礦泉水、衛生紙等民生用品限購每人一日一件,那時候的心情就是每天怎麼驅吉避兇地活著,如何取得可靠的水源、上哪裡買到必要的民生用品,但究竟要怎麼呼吸到新鮮空氣,避免與死亡正面衝突,內心其實一點把握也沒有,只能多方收集資訊,觀察周圍的其他人怎麼做,當時心裡默默猜想,可能所謂的戰時生活就是這樣子,物資吃緊,個體的命運與集體綁在一起,人只能想著如何維持吃喝等基本生命功能,努力保持心情平靜,無法做任何長遠的打算。

    當自己屬於捲入重大歷史事件的無名大眾行列,特別會明白自己與一棵樹、小狗、石頭沒什麼差別,我們存在於宇宙的方式是一樣的——思於此,寫作這件事其實也難免顯得有氣無力。

    就某個層面來說,此時全球爆發疫情也是大自然的反撲。人類在地球上建造了一個強大的物質帝國,肆意掠奪資源,強力架構起一套豐饒便利的生活方式,人類一代代出生,不僅要健康長壽,且拒絕老去,那些日常慾念無時無刻不在製造億萬頓的塑料、萬年不滅的核廢料,城市面積不斷擴充,無用產品被當作資本燃料不斷被製造出來、淘汰、變成無法回收的垃圾,污染整個地球生態,對生命的貪歡已是當代人類的至高生命原則。因為有死亡的逼視,才明白生命的有限,如何珍惜並善用生命,但,在新世紀,生命的盡頭卻成了慾望的藉口。人類花費多少資源在維持自己的青春肉體,只為了活下來,但活著是為了什麼,似乎已經無人追問。

    全球疫情令我駐在台北,兒時的城。生活重點在維持基本生活功能這件事,吃飯、喝水、睡覺,小心呼吸,讓自己活著。我忖度,是不是斷髮出家也就這麼回事,斷了一切浮誇的念頭,所有超乎生命基本需求的企圖心都散去吧,讓原本就簡單的生活更簡單,明白自己形而下的限制之後重新尋找形而上的自由。回到了台北,回到自己的童年,又開始閱讀厚厚的章回小說,加上新科技時代的網路武俠小說,熬夜慢慢翻閱,任自己墮入另一個時空。我從小熟悉這樣的心境,如何從一副瘦弱無趣的軀體飛脫出去,體驗現實生活裡永遠不可能經歷的時空,都說人類的想像力其實是旅行的最佳方式,翻一頁書,人已全身黑色勁裝上了明朝宮殿的琉璃屋瓦,像名功力高強的俠客,往下窺視腹黑的宮廷政治,滑一次手機,又進入了豪門名族政治,愛恨情仇糾纏不清。瘟疫並不是新時代的發明,而是一種歷史的永恆回歸,就像做完李白大夢,終究回到童年的起點,靜靜過起古典的生活。

    然而,時空就算會重疊、交換,平行或跳躍,回歸並不是回到真正的原點,時間畢竟是線性前進。居家隔離、全球邊界關閉,時間彷彿靜止,地球仍然繼續公轉,四季自然仍循序替換,只有人類社會被迫留在原地,所有想要延長生命的人類依然持續衰老中。生命終止之前,人,要做些什麼呢?除了享受優渥的物質條件,拼了命打肉毒桿菌、換掉失效的器官,活著,所以能過日子;一直過日子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

    因為近乎僧侶的生活,生命的核心反而如黑色礦石顯露出來。整理自己的心緒時,東京街角麵包坊就突然夜裏來到夢中。活著不只是享受生命的美好事物,更應該是為了創造真心相信的價值吧,而生活之所以必需趨于簡單,也是為了集中所有的心力,去做最重要的事情吧。若是明白了那是幸福的時刻,除了當下的珍惜,也應該學會怎麼去守護,縱使世上很多事情都不在個人能力範圍內。

    台北這個童年的時空,使我憶起當初那份對未知的嚮往,不需要高科技、僅憑已身的幻想力,便打開宇宙無數個時空,那時候從文學認知的世界雖然看起來危險,詭譎而複雜,卻不標榜污穢,也不崇尚卑劣,仍有大是大非,追求真理的企圖、以及彰顯正義的決心還是可以寫到文章裡,每個人都要獨自面對自己的心魔,因為活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要找到衷心相信的事情才可以繼續。

    原點,指的是心的純淨吧。

    搬空了的公寓也可以說是宇宙開了另一扇門。世界終究會重新開機。

  • 日本疊石頭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06 20:22:04
    有 303 人按讚

    五月因為疫情爆發,原本要刊出的京都迷訪談計畫,完全都被打亂沒有進行,終於,還是趕緊把他整理出來,這是京都迷訪談計畫的第10篇,也快要到尾聲了,剩下最後兩位朋友,都是住在京都的朋友了,第10篇要訪談的朋友,很多喜愛京都的朋友可能都知道,因為她是一位用迷人圖文來記錄京都生活的插畫家,也出版過書籍,那就是京都迷子少女。

    第一次看到京都迷子少女的圖文,應該是在背包客棧,記得非常受歡迎,充滿清新的圖畫,以及在京都生活的溫暖文字,當時就讓人印象深刻,後來京都迷子少女理所當然的出版了京都圖文書-我在京都討生活:迷子少女的打工度假繪日記,不知大家是否看過?非常推薦,她自己做的紀錄京都生活的網站,內容也非常豐富,相當好看。

    她取作「迷子」(まいご)的暱稱,我也非常喜歡,希望能以迷路來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這正是探索自己與世界最好的方式,迷子很擅長人物畫,所以看到她在京都繪日記裡的許督人物,不論是她自己或是京都的人們,都很有味道,繽紛又迷人。

    這次的訪談計畫,跟迷子連絡上,她一口就答應了,而且發現我們也有共同認識的朋友,也就是第一篇訪談計畫-旅人之森的喬茵,覺得頗有緣分,迷子本身就是日文系的,後來到了京都打工,也開始將她喜歡也擅長的繪畫,紀錄了京都的生活,再請大家好好欣賞。

    尤其在這段疫情嚴峻的日子裡,看了迷子的訪談與圖文誌,會很暖心。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

    我是迷子少女,畢業於日文系,曾經去日本打工度假(以京都為主要據點)一段時間,回台後決心做與日本觀光相關的工作,便在沖繩縣位於台灣的官方辦事處工作。

    我從小就喜歡日本漫畫,所以小時候就拿著漫畫開始學著畫到現在。開始用手帳紀錄自己的生活是從大學時代為了去日本旅行,想留下不一樣的紀錄,於是第一次從文具店買了手帳本子跟紙膠帶。一剛開始的手帳非常陽春(現在回頭看真是不忍直視),後來漸漸參考別人的圖文記錄,並添購不少文具行頭如紙膠帶、貼紙、花邊帶、印章等等,才一步步寫出比較豐富的內容,當然也成為一名文具控。(笑)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第一次的京都是大學時代與家人一起去關西自助行。當時候其實只去了京都兩天(清水寺、金閣寺等),但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觀光去了幾次,並曾經打工度假停留在京都8個月左右。

    當時我曾經嘗試過幾份工作,做得比較長的是民宿「樸宿」的小幫手、以及在京都的小公司做觀光宣傳。比起工作的內容,求職上的碰壁讓我更印象深刻。曾經面試過好幾家服務業都失敗,最後才頓悟到自己根本不適合去服務業(笑)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選擇京都作為打工度假的主要據點有幾個考量:

    (1) 想住在生活比較方便的區域,但東京與大阪這樣的大城市已經去過不少次,因此選擇同樣生活機能佳、且日本味十足的京都。
    
(2) 對打工度假族來說,京都的觀光市場需求高,需要會說外語的工作機會多,比較容易找到工作。
    
(3) 京都市區內的景點眾多,能夠長住一段時間也不會膩。

    因為一直有寫手帳的習慣,所以去打工度假理所當然會想要紀錄更多生活點滴。當時候我準備了兩本手帳本,一本拿來寫生活雜事、一本是旅行遊記,後來又增加了水彩本等等。

    5.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某次我在鴨川邊閒晃的時候,發現一群穿著制服、來修學旅行的高中男孩們坐在河堤上,正吃著五顏六色的日式便當。我心想這真是好棒的一幕,於是偷偷舉起相機想拍下,沒想到幾個眼尖的男孩發現了鏡頭,活潑大方地笑著比出YA的手勢。忽然我心裡一呆,不禁也舉起手,和男孩們交換了YA。
    我那時候才意識到:「原來我在京都打工度假的日子,就是我的修學旅行啊!」

    6.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你來說,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或是對你產生了影響?

    走在京都巷弄間,隨處可見「地藏菩薩」的身影,當地人暱稱為「お地蔵さん」。雖然說地藏菩薩清一色是以石頭雕刻而成,但大小高矮、精緻程度差別萬千,有的表情栩栩如生、有的看起來只是一顆普通石頭,多數都圍著紅領巾,模樣可愛。京都市區內的地藏菩薩大部分都住在小祠堂之中,我很喜歡觀察這些祠堂的造型,屋頂的樣式、門窗的格線、供俸給菩薩的鮮花和鮮果⋯⋯都顯示出當地人對於菩薩的虔誠,讓我覺得非常有趣。
    自從在京都認識了地藏菩薩的信仰,回到台灣後我也不禁變得更加注意台灣路邊的小祠小廟,學會去發現這些事物的迷人之處。雖然與京都形式不同,但對傳統宗教的信仰心是一樣的。

    7.你不斷回京都或住在京都,多年來,對京都的感受是否有改變?

    在京都打工度假的時候,身份從短暫觀光的旅行者變成了短住在當地的生活者。
當時住的地方在京都車站南邊,是相對比較沒那麼熱鬧漂亮的區域。從京都車站的八条口走出來沒幾步路,經過的第一個地下車道,我看到有幾位街友睡在裡面。當時我其實感到非常衝擊——過去當觀光客的時候都是看到京都精心打扮過的妝容,第一次看到京都沒裝飾過的另一面,真實感受到自己即將住在這個城市中,未來會看到更多從前沒看過的京都素顏。

    8.我知道迷子在網路上以繪畫發表京都生活,應該收到不少回應和鼓勵,有沒有印象特別深刻的呢?

    剛開始發粉絲團的時候很想把自己所知的京都介紹給大家,時常會有網友留言回應「我也去過那裡」、「我推薦OOO」,真的覺得大家都是京都通!
    我還記得有次我發京都的「仁丹路牌」的貼文,大驚小怪地說仁丹將軍的造型喜感可愛,結果下面馬上有人回應仁丹藥丸以前在台灣也有,原來是我少見多怪啊!(笑)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我最喜歡紅葉季節的京都,至今東福寺的紅葉仍然是我心中最美的夢幻仙境。

    9.你最喜歡或推薦用甚麼方式認識京都?為什麼?

    因為我對京都的神社佛寺其實比較還好(汗),所以比起一般的觀光指南書,我覺得找個一兩本跟自己品味相符的生活風格雜誌(例如d design travel、& Premium京都特輯等),去探索上面介紹的風格小店。許多小店都隱藏在京都巷弄深處,通常這時候又可能再發現許多細膩的京都美好。

    10.你最喜愛京都那個區域呢?為什麼?

    以整個區域來說的話⋯⋯西陣那一帶吧!那邊的巷弄都保持著很純樸、很傳統日本的風情。屋子都是清一色的深褐色,外頭隨性地放著許多花花草草,牛奶的木箱、水道的貼紙、懸掛著的雨傘,堆疊出的各種生活感很迷人。我喜歡在這些巷弄中迷路閒晃,時常會發現一些細緻的美好。

    另外哲學之道沿路的景色及小景點我也很喜歡,沒什麼事就順著那條小路走,看看水道、沿途逗貓,多愜意。

    PS:同樣的,訪談文章很長,如果要看完整的訪談文章和迷子的圖文,請點留言的網址繼續欣賞,京都迷子少女的網站與連結也在下方,也非常謝謝大家對京都迷訪談計畫的支持與鼓勵。

  • 日本疊石頭意義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16 10:45:01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0月16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g-6Dfyl2Gw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香港與新加坡就「航空旅遊氣泡」達成原則協議,兩地旅客若能符合指定條件,可以檢測代替隔離14天。港星同屬高度開放小型經濟體,社會條件和發展水平相近,當下疫情與抗疫形勢亦較為相似,今次協議對兩地言都是第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跨境旅遊是否復常在望,仍有很多變數。「旅遊氣泡」作為一個概念,理論上行得通,可是放眼過去數月各地試行經驗,幾乎無一成功。港星疫情看似緩和,其實兩地皆有社區傳播鏈隱伏,疫情反彈風險不能低估,旅遊氣泡容易破裂,港星攜手摸着石頭過河,必須謹慎而為,公眾防疫更不能因此掉以輕心,錯將旅遊氣泡視作「危機已過」象徵。

    蘋果頭條
    壹傳媒集團創辦人黎智英名下一間位於觀塘的辦公室,今晨遭警方14名探員持搜查令上門調查,在辦公室內搜查了約55分鐘後,撿走一批證物後離開,未有拘捕任何人。辦公室內的閉路電視監察系統,拍攝到警方搜查的全部過程,其間職員向警方表示律師正趕往辦公室,但探員未有等候律師到場便展開搜查。警方今早順利進入辦公室後,便向職員表示要進行調查,或要問問題或取走證物,但職員則指「公司已派律師嚟,因為唔知會有咩狀況」,但警方未有理會,表示會立即進行調查,並指「稍後律師團隊如果想聯絡我哋,我相信佢哋有我哋聯絡方法,我哋唔係要等到佢哋(律師)嚟到先可開始,不過佢哋嚟到可以畀建議」。

    東方正論
    綱紀一廢,何事不生。警方國安處昨日突擊搜查壹傳媒黎智英位於觀塘的辦公室,帶走一批文件,正當外界猜測大漢奸干犯的國安重罪終於有突破性進展、距離正式落案檢控不遠之際,事實卻是另一回事,警方大張旗鼓後便沒有下文,再次落得雷大雨小的下場。難怪有人好不風騷,更同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視像通話,既為台獨張目,又為「十二人蛇」叫屈,公然勾結外部勢力向中央施壓,完全不把《港區國安法》放在眼內。據悉警方今次行動,涉與力高顧問有限公司曾利用壹傳媒位於將軍澳工業邨廠房作登記地址、違反地契條款提供公司秘書服務有關。

    星島社論
    新冠疫情下,為恢復有限度往來及旅遊和商務活動,港府正接觸全球十一個國家及地區商討建立「旅遊氣泡」,包括日本及泰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昨日宣布,香港與新加坡率先建立雙邊「航空旅遊氣泡」達成原則性協議,兩地旅客只需接受兩地互認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並獲得呈陰性結果,往來兩地時可不受任何限制,包括毋須接受強制檢疫,並會有特定航班,望可於數周內落實計畫。旅遊界表示相當期待,認為可對其他國家起示範作用。本港的出入境旅遊已停頓數個月,強制檢疫亦令商務客大減。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與新加坡交通部昨午分別宣布,前日建立雙邊「航空旅遊氣泡」,達成五項原則性協議,包括兩地旅客往來將不設限制,而只要出發前七十二小時內獲得兩地認可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陰性證明,方可購買機票。

    經濟社評
    港府昨宣布與新加坡達成航空旅遊氣泡初步協議,為逐步重啟跨境旅遊邁出第一步,但兩地疫情未斷尾,疊加檢測費用高昂,料暫難增加市民外遊信心和意慾,但也是努力開了個頭,希望能盡快逐步改善。不過更重要的是港府必須改變心態及目標,致力清零疫情,才能令外界建立信心,恢復包括與內地的通關,經濟才有望盡早重啟。根據港星協議,旅客須乘搭特定航班,在上機前和抵埗後接受病毒檢測呈陰性,便可豁免強制檢疫14天,入境進行商務、探親或旅遊,行程也不受限制。待雙方處理具體細節安排,相信數周後可啟動旅遊氣泡。

  • 日本疊石頭意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11-15 12:57:15

    本集主題: #水墨展 #簡志剛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簡志剛外,還邀請到 #金車文藝中心藝術督導楊雅涵,來介紹簡志剛。
      
    ▲以最薄的宣紙揮灑出最厚實的生命議題,隱身於靜默之中的沉潛時刻
      
    ▲新水墨藝術創作者簡志剛,融合東西方繪畫精神,以動物及人物作為主角,創造視覺新視野,探索對於生命的關懷與生存的意義,沉潛而待發,此以稱為靜默之生。
      
      藝術家簡志剛的藝術創作始終圍繞在對生命的關懷與生存意義的探索,他欲藉由藝術作品,對觀者傳達出諸多的苦惱與真切的深層思緒,也藉由創作動作本身,尋獲面對這些紛擾苦痛的超脫之法,藝術對他來說,不只是感受、抒發,更是修行,一種強迫自己面對深層憂慮恐懼的,自己給予自己的嚴酷考驗,讓自己藉由藝術,獲得超脫。
      
    ▲生命中的第一個偶像,西遊記孫悟空
      對於簡志剛而言,畫畫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這就好像已經是融入血液骨髓裡的血肉,雖然他也喜歡寫歌、表演、吃美食,但繪畫就像呼吸一樣的自然,從有記憶以來,總是在亂塗亂畫的他,小時候如果到親戚家玩,第一件事就是要紙和筆,幼稚園的時候,出現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偶像,那就是中國經典文學西遊記裡的孫悟空,雖然還看不懂故事裡的文字,但生動活潑的人物造型、經典有趣的故事內容,以及誇張的繪畫表現手法,讓簡志剛瘋狂的喜歡孫悟空,因為這個眾所皆知的喜好,所以總有收不完的孫悟空周邊禮物,也讓他擁有一百多本不同版本的西遊記書籍、繪本抑或是漫畫。
      
    ▲繪畫的啟蒙老師,日本漫畫《七龍珠》
      但要說到繪畫的啟蒙老師,就不得不提到日本漫畫《七龍珠》的作者鳥山明了,簡志剛回憶著小時候最常發生的事就是被哥哥逼著看漫畫,而當時最火紅的漫畫首推《七龍珠》,因為哥哥一句:「七龍珠的主角也叫孫悟空喔!」才讓簡志剛心甘情願地翻開閱讀,但此時他已經不再只是瘋迷孫悟空,而是想要模仿漫畫中的經典人物,不論是人體構造、臉部表情等,藉由漫畫《七龍珠》來學習基礎素描,不斷的模仿和練習讓簡志剛知道什麼是立體感和空間感,而受到啟蒙老師鳥山明的影響,讓簡志剛的作品中也時常帶有一點戲劇張力感。
      
    ▲結合東西方繪畫,以創新水墨傳達意念及想法
      就學後,正式進入美術教育也是非常偶然的一次機會,因為陪同學一起去報考國小美術班,沒想到同學沒有考上,自己卻考上了,從此國中、高中、大學,一直到研究所及博士班都沒有離開過畫畫,一路走來藉由認識不同媒材去發掘內心的另一面,對人生有重大體悟的時候,像是工作改變抑或是感情方面,只要是深入到人生觀時,就會選擇以水墨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水墨,一直是藝術家簡志剛用以表達想法的創作媒材,有別於西方油畫的華麗奔放表現方式,水墨有種沉靜的力量,不揮灑張揚,而是一種安靜且細膩的堆疊方式,對比西方的厚實畫布,東方繪畫以最薄的宣紙呈現最厚的思想,受道家老莊思想影響,傳統水墨是以向內思考的方式在挖掘創作者的自我情感,而簡志剛也因為學習到西方繪畫精神以及雕塑的概念,所以可以將傳統水墨作品融入更多現代元素,以多媒材拼貼,加上壓克力顏料,以特殊質感的紙材塑造細節等,結合東西方繪畫精隨,讓水墨作品擁有立體感,去掉傳統線性筆法,保留墨韻美感,徹底展現藝術家本身所想要傳達的意念及想法。
      
    ▲不同的生命議題,啟發不同的創作階段
      而這幾年創作的主題一直都圍繞在生命的議題,起初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從家庭裡開始萌芽,善於觀察的他發現,父母親對於同樣一件事情,因為個性不同的關係,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學校抑或是出了社會後,這樣的情況也不斷的在身邊發生,所以自此體會到其實世界上沒有甚麼事情是絕對的,沒有所謂的誰對誰錯,接著他開始以畫筆提出來一個現象或是一個問題,但是不會有任何正確答案,答案就交由觀眾自己思考。
      
      他也常常會思考人存在的意義,以及其差異性,所以這樣深沉的議題就藉由水墨美感來傳達情緒,六年間歷經了幾個創作階段,兩年一限,皆從東方水墨美感對應創作主題,包括以線性筆法專注勾勒長者臉譜的時之面向系列,以乾擦皴法描繪流浪者們的浪者系列,用墨韻結合紙材裱貼形塑動物的壓解與消散系列,一直到現階段水墨佈白美感結合墨韻與立體雕塑的靜默系列,都不斷在東方文化底蘊下,探索異質媒材結合與運用的可能性。
    ▲最新作品-靜默之生系列
      此次展覽的主要系列為動物潛伏水中,並探頭之瞬間,無論是在等待、狩獵或隱身,都是在一種絕對靜默的狀態,但也是這種狀態下,最能讓人屏息,也最具生命張力,雖然冷靜卻蓄勢爆發,對應自身,則如等待生命的轉機,環顧局勢,沉潛而待發,此以稱為靜默之生。
      
      靜默之生系列對應了藝術家本身近年的心理狀態,同時也呼應了所在大環境的集體意志,人們總感到鬱鬱寡歡、有志難伸,努力與付出難以看到成果,成功似乎遙遙無期,周遭充斥著抱怨與謾罵,一個不注意可能就被負能量吞沒,但簡志剛決定收斂心神、靜默、沉潛,拿起畫筆沉靜創作,就如同動物、人隱身在山間、霧裡、水中,化身為環境的一部份,與大山和石頭做了結合,將憤怒和喜樂的情緒轉換,潛浮於水面,等待下一次爆發,究竟是養神休憩還是聚精狩獵?是正向下沉潛或是往上提升?是清閒隱沒抑或是蓄勢待發?都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文:金車文藝中心)
        
        
    簡志剛簡歷:
    1984年8月10日生
        
    學歷:
    大學:臺灣藝術大學-古蹟修護學系
    研究所: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水墨組
    博士班: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創作理論組水墨組
        
    現職:
    臺北市立明倫高級中學美術資優班教師
      
    展覽經歷:
    2012畜.生 壓解與消散 簡志剛創作首個展
    2013 MARVEL系列簡志剛文化部公仔雕塑個展
    2014當 與我交會 數位原作插畫個展
    2015 時之面相2015簡志剛創作個展
    2015就算依然等著簡志剛插畫創作個展
    2015生訴簡志剛當代水墨創作展 ADSC全球藝術聯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