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大餐吃的不是料理,是舌尖上的詩,是五感有如親臨山水雲間;這家位在東京代代木住宅區深處的無菜單餐廳,此生一定要吃一次
┌ ─ ─ ─ ─ ─ ─ ─ ─ ─ ─ ─ ─ ─ ─ ─ ─ ┐
追蹤 @nan_tokyo_daily 看我吃爆日本 ლ(´ڡ`ლ)
...
生日大餐吃的不是料理,是舌尖上的詩,是五感有如親臨山水雲間;這家位在東京代代木住宅區深處的無菜單餐廳,此生一定要吃一次
┌ ─ ─ ─ ─ ─ ─ ─ ─ ─ ─ ─ ─ ─ ─ ─ ─ ┐
追蹤 @nan_tokyo_daily 看我吃爆日本 ლ(´ڡ`ლ)
#nanの地鐵散步路線 請看個人首頁的連結!
└ ─ ─ ─ ─ ─ ─ ─ ─ ─ ─ ─ ─ ─ ─ ─ ─ ┘
━━● 與Celaravird セララバアド 的邂逅
Celaravird由主廚橋本宏一掌舵,曾在以分子料理聞名的西班牙餐廳服務,歸國後在多家高級餐廳擔任料理長,他擅長分子料理,調和科學與傳統,把玩美食學於指尖;以前認為「分子料理」這詞過度矯情、有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嫌疑,但在多次嘗試 Fine Dinning 後,才漸漸學習如何吃懂料理(感謝荷包讚嘆荷包)
我的生日是在夏天正狂之時,那天天氣很熱,從車站一路按圖索驥,深入代代木住宅區,放眼望去找不著餐廳,氣急攻心之時,才發現Celaravird隱身在一片草木繁盛水泥牆後;亂中有序的灌木、短小而蜿蜒的石徑小路,當時還不曉得自己正慢慢步入主廚設下的故事情節中...
Celaravird每季的料理都是一段「故事」,入座時就會看見一本小書,靜靜的躺在眼前等待被翻閱,敘說著:在某個夏日,兩位主人翁進入雨林、穿過溪流、踩過海灘、聆聽著海風、最後在滿天星斗的夜裡結束充滿歷險的一天
例如一道「荷葉上的露珠」,眼裡所見的是晶瑩剔透的透明球,在嘴裡綻放開來的是酸梅、柚香、小黃瓜,是那酸酸咸咸又清爽的雷陣雨午後;又如一道「花蜜」,妳須先聞上一口帶有濃濃雨季味道的石頭,再輕輕的吸允花蜜,閉上眼瞬間來到叢林,忘記此刻我正坐在東京的正中心
橋本先生忠實食材的自然「味」,他將食材解構研磨,重新組織成最純粹的形體,其內核卻海納宇宙大爆炸般的滋味;每道料理入口時,腦海中閃過千言萬語,最後只能吐出一句,好吃
晚餐course共11道料理,我就不一一描述了,因為季節轉換之際,菜單或許也會跟著入秋,我所嚐過的滋味你不一定體驗得到
━━● 如何預約
由於我是臨時起意想在生日吃個Fine Dinning,看到這家餐廳,二話不說打電話預約,很幸運撿到剛被取消的訂位,店員不會說英文,但慢慢地講對方會很耐心的聽;若不想打電話,可至官網填寫表單預約,缺點是無法立刻得知是否預約成功
━━● 結語
我不常吃高級餐廳,大概一年兩次,生日一次,臨時起意也可以算上一次;從掛星星的到網路名店都體驗過,沒有去過需要正裝打扮的餐廳,因為對我來說,Fine Dinning不一定要在高級奢華的飯店、餐點不一定要使用最高檔的瓷器及食材,它應是「分享快樂的地方,不像寺廟殿堂那般神聖讓人卻步」,它「應是觸發饕客情感的媒介,帶領饕客探索未知的味蕾宇宙」
講得很玄,但我想說的是,不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應該/ 可以嘗試一次精緻料理,若考量到餐費,也可以從午餐course開始入手,雖然品項較少,但主廚們一定會用最精簡的章節給饕客最難忘的回憶(不然就不會再來了是不是);疫情間有許多餐廳停止午餐,但相信之後緊急事態結束後應該會陸陸續續恢復供應
獻給所有想給自己一段味蕾探險的版友們
┌ ─ ─ ─ ─ ─ ─ ─ ─ ─ ─ ─ ─ ─ ─ ─ ─ ┐
不純旅遊|日本職場|東京生活
@nan_tokyo_daily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日台灣人 #台灣人在日本 #東京美食 #代代木 #創意料理 #無菜單料理 #互動體驗 #相機先食 #美食推薦 #手機食先 #美食日記 #日本美食 #東京散歩 #東京自由行 #私房景點 #日本旅行 #自由行 #matcha_jp #visitjapanjp #popjapan #livejapan #wafoo_japan #wamazing #visitjapantw #kkday #4foodieforfoodie #Celaravird #taipeifoodie #セララバアド
日本東京寺廟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港區之美:
「芝」(しば)是東京鐵塔的所在地,位於港區的東半部,與麻布、赤坂、四谷、牛込、小石川、本鄉都屬於「山之手」(山の手/やまのて)區域。在這裡我們趁機會來介紹一下東京被分為最大的兩個區域,一個就是山之手,另一個就是下町。
很多讀者應該都看過日本作家池井戶潤原著,2015年由TBS電視台翻拍為連續劇,由阿部寬主演的《下町火箭》(下町ロケット/したまちロケット),也常聽到下町風情之類的描述。在東京,「山之手」與「下町」是自江戶時代以來,就將江戶/東京的風土民情一分為二的一個區分,「山之手」是優雅的,而「下町」是直爽的;「山之手」是高級的,而「下町」是庶民的這樣的印象,深深烙印在東京人的心中。不過,這樣的劃分卻並非是自然形成,而是人為的。東京的地勢是由東北部的武藏也台地往西南越來越低,而比較高的山區或靠近山的地區就被稱為山之手,下町指的則是位於下方、面積廣大的町,也就是江戶川、荒川等河川匯流於東京灣,由泥沙堆積而成的,稱為東京低地的,包括淺草、神田、日本橋、本所、深川等地的三角洲。由於江戶時代的幕府在推動江戶的造町計劃時,為了準備寬廣的空間給來自各地的武家建造宅邸,於是便把山之手劃給了武家,而讓商人和工匠們集中居住在下町。進入明治時代後,這樣的劃分依然維持著,居住在山之手的,都是官僚政治家和軍人等上流階層,下町則依然是商人和工匠的居住地。久而久之,山之手與下町便發展與承襲了各自不同的特質。以現在東京的行政區劃分來看的話,山之手包括了千代田區西部、新宿區東部、港區、文京區。而在大正十二年(1923)的關東大地震後,出現的在豐島區、中野區、杉並區、世田谷區、大田區等新興住宅區,也被認為屬於山之手區域。而下町則包括了中央區、千代田區東部、江東區、墨田區一帶,並在關東大地震後,隨著災民的移入,擴大至葛飾區、足立區和江戶川區。
昭和33(1958)年,由有著「塔博士」之稱的日本耐震構造之父內藤多仲所設計的東京鐵塔,在港區芝的芝公園完工了。內藤多仲博士於留學美國時,由於受到拿掉隔板而導致行李箱壞掉的經驗,以及船隻結構所得到的啟發,研究後發明了剪力牆結構計算理論,先後設計了1954年完工的名古屋電視塔、1956年的第二代通天閣、1957年的別府塔、札幌電視塔,以及1964年完工的博多港塔,加上東京鐵塔,被稱為「日本高塔六兄弟」。
東京鐵塔矗立於一個公園之中,這個公園叫做芝公園。芝公園在1873年(明治6年)開園,上野恩賜公園在1876年開園,兩者都是東京歷史最久的公園。但其實,這兩個公園原本都是江戶時代重要寺廟周圍的綠地,前者為增上寺(ぞうじょうじ),後者是寛永寺(かんえいじ),而且兩者都是為了封住江戶的鬼門而興建,還都是歷代將軍的菩提寺(供奉祖先牌位的寺廟),埋藏著歷代將軍的遺骨。不過,由於在戊辰戰爭江戶無血開城後,駐守上野的幕府軍彰義隊堅守寬永寺,在新政府軍的猛烈進攻下,寬永寺內超過半數的建築物都毀於一旦,因此榮光不在。而增上寺的規模雖不及寬永寺,但只有寺內的五重塔與德川家靈廟在二戰時燒毀。
日本東京寺廟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京鐵塔下的公園,原本是埋藏歷代將軍遺骨的菩提寺周圍綠地】
東京鐵塔矗立於一個公園之中,這個公園叫做芝公園。芝公園在1873年(明治6年)開園,上野恩賜公園在1876年開園,兩者都是東京歷史最久的公園。
但其實,這2個公園原本都是江戶時代重要寺廟周圍的綠地,而且兩者都是為了封住江戶的鬼門而興建,還都是歷代將軍的菩提寺(供奉祖先牌位的寺廟),埋藏著歷代將軍的遺骨:
#日本 #東京 #港區 #東京鐵塔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日本東京寺廟 在 喜愛日本 Like Japa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LikeJapan旅遊】日本求籤小知識 抽到凶籤怎算好?
在日本的寺廟神社求到凶籤時應該怎麼辦呢?很多日本人表示只要將凶籤以誠心感謝的心情綁在叫「結びどころ」的架上,就能把厄運留在那𥚃,化解不好運;求到吉籤就要帶回家,把好運氣留住。也有不論凶吉都要把籤綁在架上的說法,以圖和神明結緣、被神明保佑的意思。大家可以在以下影片找完整個過程,東京深大寺散步影片:https://youtu.be/bTMIHK9gouQ
by #LikeJapan_Whitney【Facebook專頁】Whitney in Japan
==========
日本敏感肌女孩の源自天然護養法
https://rebrand.ly/1w7uk28
新影片 / 逛逛東京調布市 深大寺散步+鬼太郎聖地
https://youtu.be/bTMIHK9gouQ
新影片 / 25首VOCALOID入門作品推介
https://youtu.be/K__-njrep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