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日本房市走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房市走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房市走勢產品中有3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76的網紅期股不倒翁 翁士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台股清晨第一杯咖啡(6/15)端午後不變盤,本周選股與操盤策略 台指多空關鍵價:17250 美股在端午期間表現不差尤其科技股漲勢較佳 標普500與那斯達克創收盤價新高點 不過觀望聯準會利率會議道瓊微幅下跌 台積電ADR漲2%傳出第三季晶圓代工報價上漲 台股節後不變盤有望維持漲勢留意17350以上...
日本房市走勢 在 期股不倒翁 翁士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股清晨第一杯咖啡(6/15)端午後不變盤,本周選股與操盤策略
台指多空關鍵價:17250
美股在端午期間表現不差尤其科技股漲勢較佳
標普500與那斯達克創收盤價新高點
不過觀望聯準會利率會議道瓊微幅下跌
台積電ADR漲2%傳出第三季晶圓代工報價上漲
台股節後不變盤有望維持漲勢留意17350以上壓力
本周聚焦台積電除息、聯準會六月利率會議與台指結算
台積電在周四進行除息配發現金2.75有望快速填息
美國聯準會利率決策也在周四凌晨召開關注是否縮減QE
預計維持利率在0~0.5%不變且繼續每月購債1200億
中央銀行也召開第二季利率決策預計連五凍
留意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國內外物價走勢與房市管制
預期本周仍在16900~17500區間
美國科技股轉強有利台灣電子股撐盤
融資餘額一個月大增360億到2515億逼近前高
逼近前波高峰融資餘額2702億所以急漲不買紅
疫情有減緩趨勢上方的賣壓等待突破
技術面來看本周月線與季線即將黃金交叉
上周五台股在節前賣壓之下仍上漲守穩所有均線之上
技術面攻防6/8的低點17056守穩續強
台指期夜盤上漲7點,漲幅為0.04%
預計台指期開小高區間約在17100~17400點
建議在此區間內低買高賣來操作。
本周精選偏多個股
陽明(2609)萬海(2615)慧洋-KY(2637)四維航(5608)智原(3035)漢磊(3707)
創意(3443)精材(3374)世紀鋼(9958)聯茂(6213)先進光(3362) 晶新科(6533)
6/15早晨財經新聞瀏覽(大家早安)
客戶搶產能 晶圓代工廠Q3大漲價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532354?ref=tab20210615
端節變盤?台股二好二壞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5532364?ref=tab20210615
三個關鍵 海運價上漲無極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532348?ref=tab20210615
雙面俱佳族 續航力強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5531991
任天堂掀換機潮 台鏈大補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532398?ref=tab20210615
日本房市走勢 在 台灣金融研訓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鎴戠殑鑲$エ搴瓨鎼嶇泭宸茬稉缍犲埌鏈夌墰鍦ㄤ笂闈㈠悆鑽変簡锛 🌱🐂」
金編看到最近綠油油的台股,
已經連話都說不清楚了⋯😵😵😵
但投資不能只看今天,也要看明天和後天,
更要看 TAIFRI 掌握市場風險就不怕變天!
#4月指數有哪些觀察重點 #一起看起來!☝️
_
除了大家最在意的台股價格波動風險攀升外,
中國的華融信用風險與國際疫情升溫的後續效應,
都是接下來要特別關注的風險!
▌ #股市部分:
2021 年台股本益比在 20% 至 21% 上下盤旋,是近 8 年來高點,價格波動風險攀升,隨著 4 月台股再創歷史新高,短期成交量擴大速度過快投資風險大增,獲利了結及國際疫情再升溫,加劇股市震盪幅度,波動率較 3 月增加,須持續留意上半年股市價量波動加速的風險!
▌ #房市部分:
國內房地產市場維持穩定升溫,銀行不動產放款風險控管良好,呈現「房市升溫、風險穩定」走勢,國銀積極控管房市信用,有助於房市正向發展。
▌ #海外市場部分:
海外市場因為受到中國華融遭國際信評組織穆迪與惠譽降評的後續衝擊,也導致日本以外亞洲地區信用違約指數急遽上揚,一舉突破近8個月以來新高。受到華融遭降評事件影響,須密切留意中國高收益債券市場風險蔓延變化,注意信用風險並嚴控資金部位。
📖 2021 年 4 月 TAIFRI 發布報告傳送門 👉 https://pse.is/3ej7da
_
#金融研訓院 #TAIFRI #台灣金融風險指數
#追蹤按讚分享 #金融知識與趨勢不漏接
日本房市走勢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譚新強:中美競爭:時間優勢在哪一方?
我很早已提出過美國正採取危險的修昔底德陷阱式思維來對待中國。即使中國從不稱霸,只想和平發展,美國仍把中國當成假想敵,錯誤和過時地以為中美鬥爭仍只像古希臘時代,兩個小城邦之間的近乎零和遊戲。美國仍未充分明白中國更具智慧、更科學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到了今天,全球人類的安全、經濟和生態環境都是緊緊連接在一起,共同目標應該是世界和平、共同經濟繁榮、互相包容和清潔環境等。在過去一年的全球疫情威脅下,其實此道理更明顯,更應被全人類接受。
但不幸小小脆弱地球始終仍被分為近200個國家,每個的政治、文化,以至種族和宗教都不盡相同,所以自私之心仍是在所難免。况且競爭也未必是壞事,可激勵進步,但當然必須注意「體育精神」,不應惡意抹黑和妖魔化敵人,但不幸近年美國對華政策已走上這條錯誤和危險之路,亦令到自己失去二戰後得來不易的道德高地。當然美國也必須非常小心過度的惡意鬥爭可帶來等同世界末日的核戰,長期的氣候變化和目前的大流行挑戰,亦極需要中美和全球各國共同合作,才有機會成功。
昨天美國時間,美、中剛舉行了總統拜登上任後首次高層會議,截稿時仍未見任何宣布。選址在美國,但遠離華盛頓的冰凍阿拉斯加,當然有意義,象徵美中關係處於冰點,亦有意貶低中國地位,迫使中方連續兩次去美國開會(上次跟蓬佩奧在夏威夷,亦遠離美國大陸)。
無可否認美、中仍在激烈的全方位競爭中,包括經濟、金融、貿易、科技、軍事和外交等等,即是整體全球影響力。大家最關心的,但可能太過簡單化的問題是到所謂「最後」,誰勝誰負?其實歷史是股不會停止的洪流,當然是沒有最後的。龍爭虎鬥,鹿死誰手,沒有答案,所以衍生出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時間優勢在哪一方?兩方對此問題的觀感和結論,將影響美國和中國在這場競爭中所採取的策略。
中國人口質量制度具優勢
近乎本能地,我當然認為時間優勢在中國這邊,整體中國政策和態度也表現出此信心。有3個主要原因:
(1) 人口量與質優勢。中國人口接近是美國的4倍,擁有極端的人口紅利優勢。除量之外,近年中國的基礎教育做得好,年輕人的質也明顯大有進步。中國的每年STEM科畢業生數量,更是美國的8倍(包括很多外國留學生),更重要的是德育做得好,大部分中國年輕人有禮貌、明事理、有愛心,甚至天真(是好事),已不止純粹自私想發達,不少真的有志服務人民、社會、國家,甚至全球生態。
(2) 制度優勢。我經常說COVID是個地球給予人類的警告,亦是一次大考。明顯中國治疫是相對成功的,中國政治制度科學化,擁有高度效率,政策亦非常有效。這次成功更或證明中國體制,在極需要長期穩定,有效處理氣候變化挑戰政策的今天,亦有一定優勢。
甚至經濟上,過去一百年,大家奉為金科玉律──市場永遠是對的,資本主義的效率是最高的,多種石油年代的假設,放在數據年代,都變得很猶豫,甚至證明是錯誤的。過度寬鬆的QE和零利率政策,對治疫固然於事無補,對實體經濟的幫助也有限,最大效應是吹出資產泡沫,以及把貧富懸殊問題加劇,製造更多社會矛盾和衝突。毫不意外地,美國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又稱Y世代)和更年輕的Z世代(Gen Z),在民調中,他們都傾向支持社會主義。事情當然沒這麼簡單,未來世界需要的政經制度,極可能需要超越資本與社會主義的框框,但應較接近社會主義。
(3) 戰略優勢。中國的基本戰略就是有耐性,集中精神在長期穩定發展,包括社會、經濟、環境和外交等。有必要時,看準時機,亦會爭取科技、貿易、醫療、環保和外交上的較大話語權。過去4年特朗普的瘋狂種族加國家加保護主義政策,反給予中國一個領導全球自由貿易、對抗氣候變化和協助落後國家發展,爭取道德高地的機會。當然治疫也被政治化,中國站在人道立場上輸出大量疫苗,反被抹黑為疫苗外交;近日美國跟日本、澳洲和印度開會,決定供應10億劑疫苗給亞洲國家,是好事,但出發點只是想抗衡中國影響力。
但一些非常成功,來自中國內地,可能比我更熟悉中國情况的好朋友,竟提出時間優勢是否真的在中方的懷疑。他們也有具說服力的論點:
(1) 人口老化日益嚴重。從2012年起,中國新增勞動人口已開始下降,最差情况,到2100年,人口可腰斬一半。人口老化雖可說是每個趨向成熟發展的國家必經之路(韓國是最嚴重例子),中國暫仍可以城鎮化、延長退休年齡、鼓勵婦女工作、提升自動化和科技水平等手段,繼續推動經濟。但其實TFP(全因素生產率)的走勢毫不理想,已連續多年下降。
人口老化致中國新增勞動力下降
今次兩會,本來很多人期望全面取消限制生育,但非常失望地沒有出現。有人解說即使取消亦沒有用,現代城市人,以日韓等地為例,生育小孩的意欲極低,加上今次疫情,全球出生率更急速下降。我當然明白這道理,首先在道德立場上,即使無用,但取消已執行40年的人口政策,也是應該的,中國已不再是一個赤貧的國家,食物供應和營養不足亦幸而不再是問題。除此之外,中國仍有近半人口在農村,即使城市人真的不願意生,在農村,如國家給予大量稅務、房屋和教育等優惠和補貼,肯定對鼓勵生育有不少幫助。
(2) 如何不斷修正改善政策和體制。中國制度確證明治疫成功,亦可能對處理氣候變化問題有效。根據哈佛大學和其他獨立民調,中央政府得到廣大人民支持,支持率高達90%以上,證明每四年投一次票才有民主,這已變成落後過時的思想。政制只應是一種手段,和平、穩定、繁榮、健康和快樂的社會才應該是好政府的目標。
但中國在處理一些內政問題上仍有不足之處。香港問題從回歸後已發酵20多年,竟然沒有任何危機感和有效政策預防2019年大規模暴亂,明顯民生、教育、傳媒、香港政制、司法等等,都出現嚴重問題。幸而已開始着手處理,但已過了病向淺中醫的最佳時機,現今已到收拾殘局階段。台灣問題更當然未有完善解決方案,仍是最經常被外國利用,最易擦槍走火的高危熱點。新疆問題,無疑是西方故意誇大,甚至無理指控種族滅絕,即使新疆動亂其實已獲平息,但最少突顯中國在國際輿論上的弱勢。
美國自稱選舉制度有自我修正能力,某程度上拜登的勝利亦恢復部分信心。但選舉人票和參議院制度一天不改,黑奴年代遺留下來的不公,甚至反民主制度仍將存在,槍管、種族歧視和治安問題更難解決。其實數十年來,中國制度不斷改變,極具適應能力,但我已多次指出,仍缺乏理論基礎,亦缺乏控制論述能力。
美國科技仍領先 人幣暫難挑戰美元
中國經濟發展無疑是個奇蹟,但到了現今水平,如何再升上更高台階,將愈來愈困難。整體科技仍落後於美國,且美國已着意打擊半導體這重要瓶頸。中國確需要發展全本土化器材、設計和製造技術,但需時將很長;貿易上,中國也面對保護主義的挑戰;貨幣上,人民幣更當然仍沒有挑戰美元地位的能力。
在互聯網的多樣應用,包括電商、社交平台和Fintech等範疇,對比西方國家,中國本來都具有一定商業模式和技術上的競爭優勢。不止TikTok,甚至阿里(9988)、騰訊(0700)和拼多多(PDD)等,經本身業務和全球投資,都有可能成為如facebook、Google和Amazon般的全球科技龍頭。但近日中國政策,明顯更擔心這些平台式互聯網公司的壟斷問題,以及Fintech對金融系統的危險性。中國監管互聯網確具前瞻性,早年控制網上不適當言論,本來以為過度嚴謹,但對比美國,假新聞充斥互聯網,對疫情失控和社會矛盾惡化,都有很大責任,證明中國政策有一定道理。西方也開始想處理龍頭科技公司的壟斷問題,但他們也知道這些企業對保持西方霸權,推動創新,以及製造財富的重要性,不會輕舉妄動。
反觀中國,近日大力打擊阿里和騰訊等中國龍頭企業,不禁令人擔心政策的平衡。防止壟斷固然對減少不公平競爭有好處,但會否亦同時減低這些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現在騰訊和阿里的市值都始終不到一萬億美元,遠低於Google和Amazon,更不及蘋果一半。高股價就是一種重要戰略資源,可以此進行收購和投資科研。中國在電子支付和相關Fintech本來有頗大領先優勢,但近日Square、PayPal和Stripe等,都已急起直追,在加密貨幣(crypto)方面,更有多樣創新。
中央開始收水 A股慢牛更遙遠
同樣地中國在貨幣和財政政策上,現在都有點過度保守。美國極寬鬆政策固有加劇貧富懸殊,資產泡沫化和債台高築的危險,但美元地位仍然穩如泰山,聯儲局最新預測今年GDP增長6.5%,反而中國今年所訂目標只有6%以上!中國甚至已開始收水,固然有防止泡沫之用,但中國股市慢牛之夢又再變得更遙遠。同時資金或又再將流入房市,是政府最不想見的泡沫。短命股債牛市,對人民幣國際化和提升地位的大業,一點好處也沒有。
美國方面,也絕不能說完全沒有長期競爭優勢。美國仍是個天然資源豐富,科學和科技領先全球的年輕國家,明顯對墨西哥和中美洲,以至全球移民仍具很大吸引力,如有需要,大可加速接納移民。軍事和外交上,仍擁有極大優勢。跟中國的競爭是長期和動態的,中國名義GDP很有可能在5至8年內超越美國,但也有可能在二三十年後,美國又再超越中國。
中美未來幾十年GDP或互有領先
總括來說,不易判斷時間優勢在哪一方,最重要目的仍是維持世界和平。如要達到這個目的,其實雙方都必須有信心時間優勢在自己一方,避免操之過急,過度擔心對方將在短期內取得絕對勝利,因而做出一些可導致世界大戰的危險動作。近年美國對中國的憂慮明顯急速上升,已公開把中國當為百年來最嚴重競爭對手,亦因此多方面不停攻擊中國。我認為美國毋須過度憂慮,應對自己有信心,如政經制度上有重要漏洞,就應自我修補,比整天抹黑中國更有用。
中國反而不應太自信時間優勢在這邊,因而在各方面的政策太過保守或太慢,這種態度和論述,亦可能令到缺乏自信的美國,採取更針對中國,更危險的政策。即使在治疫,中國亦已到了需要加速接種疫苗時刻,以防優勢變成弱勢。過慢開關,不止影響旅遊業,亦減少國際上非常重要的人民交往,反而增加國際間的誤會,無助推進美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中環資產持有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Amazon、Google、Apple、Square及PayPal的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