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日本恐怖片來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日本恐怖片來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恐怖片來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恐怖片來了產品中有25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神父的鹽 . 侏羅紀世界2真是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爛片,神父給兩顆星. . 不知是否導演換人的關係,就像是在演一齣童話故事,與其說是朱羅紀世界系列的電影,比較像是一個披著恐龍皮的變態狂演出的恐怖電影. . 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失真」,當我看到另一隻被基因混和的恐龍,作為反派在籠子露出奸詐的微笑,這就一點...

 同時也有7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Horseman & Storytell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英國最陰的墓地 這個墓地就是海格特公墓 這裡據傳是倫敦最陰的地方 不過因為這裡下葬了很多名人 因此這裡也成了一個熱門景點 也有人就聲稱在這裡看見吸血鬼 整起事件更是鬧到需要警察看守 但這座公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情? 真的有吸血鬼出沒還是只是單純鬧鬼? 各位觀眾趕快在下面留言跟我們一起討論 #英國 ...

日本恐怖片來了 在 夢露 MONROE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24 00:32:08

. 〰️ 大家印象最深的恐怖片是什麼? 應該沒有人不知道鬼影和咒怨吧? 還記得小時候和姊姊一起去電影院看貞子 當時年紀還很小的我 因為貞子在心裡留下了非常大的陰影 半夜一個人不敢睡覺 還去把睡到一半的媽媽叫起來 👧🏻:我看鬼片不敢睡覺,可以陪我睡嗎? 👩🏻:好(二話不說抓了被子就拋下老公陪女兒的媽...

日本恐怖片來了 在 抹茶mu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27:26

【好熱哇!讓人聯想到炎炎夏天的日文】 正值夏天的正中央, 大家是不是每天都只想泡在冷氣房裡面呢?💭 今天要來和大家介紹幾個會讓日本人聯想到「夏天」的字詞, 大家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感受呢?🌤 1. 蝉時雨(せみしぐれ / semishigure) 「時雨」意指降一段、停一段、又降一段的陣雨。 「蝉時...

  • 日本恐怖片來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7 02:15:20
    有 313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侏羅紀世界2真是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爛片,神父給兩顆星.
    .
    不知是否導演換人的關係,就像是在演一齣童話故事,與其說是朱羅紀世界系列的電影,比較像是一個披著恐龍皮的變態狂演出的恐怖電影.
    .
    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失真」,當我看到另一隻被基因混和的恐龍,作為反派在籠子露出奸詐的微笑,這就一點也不是恐龍電影了,完全超脫現實的邏輯,如果是藉由基因中隱藏的天生生存策略,設定一種物種混合基因也會繼承另一個物種,這基本上,是在褻瀆上帝-就算生物先天在基因裡刻畫了什麼本能,主要也是經由後天學習而成,如同母狼訓練幼狼狩獵也需要拋受傷的獵物加以教育,被人類馴養的動物久了反而不知道怎麼哺育自己的孩子,本作的導演似乎把一切想得很簡單,好像去精子銀行挑了運動員的精子,生出來的小baby一歲就會打籃球一樣,這樣子簡化而且不切實際的思考.
    .
    人的微笑涉及了很複雜的肌肉動作,賦予微笑社會意義,也需要極其複雜的智能,還有後天環境,誠如人類嬰兒一出生又哭又笑一樣,要明白笑=喜悅的表達方式,不是憑空一隻混合基因恐龍可以辦得到的,應該沒有一隻恐龍會有這樣的需求,比較像這隻「帝王迅猛龍」混了人類的基因.
    .
    本作就像一個大雜燴,無論是承襲經典侏儸紀公園還是第一部侏羅紀世界,各種細微的表現都像是沒經過消化的模仿,例如迅猛龍用爪子敲擊地板的動作,反應在這隻人造恐龍上就像是劣質的抄襲,而「合成恐龍」的這個概念也被無限的放大,甚至濫用了,導致帝王迅猛龍一點也不符合科學,所有的東西都像是菜市場買菜一樣,我也可以在基因裡頭寫入了牠看到紅點就會去攻擊特定目標,然後我按手槍上的紅色按鈕,牠就會像被催眠一樣聽命行事,而這樣的不能自主又和牠過於自主的表現(假裝被麻痺然後引誘警衛上前把他吃掉)過於衝突,這讓這隻恐龍看起來根本就是個笑話.
    .
    而目標人類這麼多,這隻恐龍特別執著於一個小女孩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當小女孩不斷逃跑最終是跑回床上,這是一個不合理,這恐龍跑到屋頂上嚎叫,然後特別用爪子開窗戶,潛入小女孩的房間,這又是另一個不合理,當恐龍開始脫小女孩的衣服時,完全就讓牠看起來只是一個純粹的變態.
    .
    從當中只看到導演的惡趣味,以及讓人不能理解,說是恐怖片也不像,比較像是搞笑片,b級的灑狗血爛片,我不確定這系列電影是不是毀在一個不成熟的導演手上,不過更讓我驚訝的是日本方面的理解怎麼會認為超越前作,因為劇情上把侏羅紀「公園」毀滅、進入侏羅紀「世界」世界,是一種巨大的突破,合理懷疑,導演只是接受了一種指令,「結局應該要怎樣怎樣」,然後才開始想前面的劇情,只是為了有一個承先啟後的中介變相,把這個世界變成與恐龍並存的世界,好讓第三部開拍.
    .
    這也是為什麼小女孩本身的複製人設定,還有續續按下按鈕,解放恐龍,是如此出戲而且多餘,他們基本上已經完全和該系列的世界脫離了,只是成為一種工具,先有一種想法形成,然後讓後續的東西牽強的去滿足它.
    .
    本片的左膠感十分嚴重,從開頭說要去營救恐龍,結果被詐欺,救來的恐龍被拿去拍賣,變成恐龍拍賣會,這一切只為了強調人類有多麼自私,當反派人類為了合理化自己的錯誤,而推卸給男女主角時,用的理由也十分荒唐,「因為你們第一集核准了合成恐龍的研究,也用主題樂園利用恐龍來營利,還有男主角也用訓練恐龍的方式讓他們明白原來可以這樣提升恐龍的智慧,所以一切都是你們造成的,你們沒資格說我」,而女主角只能薄弱的辯解「我又沒違法」,事實上,這完全是錯誤的歸因,開主題樂園和盜賣盜獵完全是兩碼子事,而合成基因的問題,是在於以生化武器和戰爭為目的進行合成,跟單純噱頭完全不一樣,第一部受雇的中國科學家就是利用了這點,他欺騙了他的雇主,然後研發了做為武器用途的恐龍,才「加料」了一堆有的沒的讓恐龍成為了怪物.
    .
    男女主角為了彌補自己的罪,開始營救恐龍,這挺左膠的,又因為不忍恐龍死於毒氣,而產生放出恐龍到人類世界的想法,這完全就是個左膠,在樂園事件裡,犧牲的不只是恐龍,還有人類,無辜的遊客被恐龍叼到天空上或踩死,而自己不斷逃跑,好不容易在脫離那個世界,現在為了救眼前的恐龍,而完全忽略了從前被恐龍捕食的恐懼,而要把人類世界整個變成恐龍世界,再一次重複慘劇,重溫一次被恐龍追殺的快感,完全是膠到不行.
    .
    幸好女主角冷靜下來,放棄了按鈕,但是小女孩按下去了,這讓她是個複製人的伏筆顯得十分刻意而且荒唐,原來,她存在就是為了這一刻,她說「他們也是有血有肉的呀!」似乎把自己跟恐龍聯想在一起,成為命運共同體,事實上,完全就是理盲而且濫情.
    .
    看在自己放出去的恐龍再度肆虐這個世界,翼手龍再把人抓起來摔死,小女孩只是一臉懵懂的抱緊男主角,好像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觀眾也傻了,只令人想罵「死囡仔脯,手有夠賤欸」.
    .
    然而,本片之所以給兩顆星,多給一顆,是因為他反應了一種預言性質,一個中國科學家為了製作生化武器,所以把基因序列嵌入另一段致命的基因,讓產出來的東西可以躲過熱感應器的偵測,甚至變色完全在環境中隱藏,然後洩漏出去成為全世界人類的災難.
    .
    而最諷刺的是,無論從第一步還是第二部,這位中國科學家腦袋裡好像永遠學不到教訓,滿腦子都只想研究生化武器,這使得觀眾好像不斷的再看一次錯誤的重蹈覆轍,而感到極其愚蠢,當令一個帝王迅猛龍又再度被研發而成,成為架上的商品,當一個歪國人被錢沖昏了頭,試圖拍賣時,中國科學家突然制止了他,那瞬間,人們以為他良心發現,結果不是,他說,「不能把原型拿去拍賣,因為對手也會學」,原來,人類都已經要大難臨頭了他還想著如何競爭,不能讓對手得利.
    .
    這種完全的利己主義,以及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確很符合中國人的「我執」心態,白話來說,就是一種狼性,死都改不了,滿口謊言還說的頭頭是道,難怪第一部他會這麼為怪物進行辯解,「怪物是相對的.對金絲雀來說,貓就是怪物,我們只是習慣當貓.」
    .
    中國人喜歡當貓,然後做出怪物來,還能解釋成你們才是怪物,想要迫害弱勢,我才是正義,然後全人類火葬場,可真是非常嚴重的公正世界偏誤了.
    .
    正因為缺乏了這種基本的道德觀和實驗倫理,凡事經過中國科學家的手卻產生了質變,無論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都上演了小孩開大車的戲碼,中國本身沒這技術,都是洋人們給他造一個p4實驗室,他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發出來的,用洋人給的資金和技術,研發出完全不相干的東西,原本要用來救援生命,卻拿來販賣牟利為目的,不變的是代價由全體人類承擔.
    .
    也可以這麼說,某些洋鬼子也永遠學不了教訓,例如「中國促成世界進步不可缺少的力量」、「紅色供應鏈對世界有巨大貢獻」、「讓中國繁榮起來他們就會邁向民主」,這些包裝著左派思想實則利益薰心的愚昧洋屌思維模式,俗稱,用小頭思考.
    .
    電影的結局就是放出恐龍後,人類世界成為一個與恐龍並存的世界,翼手龍飛到高樓大廈上,環視著人類世界燈光明媚的夜景,then,巨大的滄龍出現在衝浪客腳下的巨浪之中.
    .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有些柯糞會一邊罵政府害死800條人命,一邊倡導「與病毒共存」了,完全就是災難片看多的關係.
    .
    當浮現了電影中世界末日的影響,這也無意間隔離了自己與現實當中的關係,在進行災難性幻想的同時,也得到了自己是安全的錯覺,如同電影院的觀眾欣賞了一部恐怖電影,出了電影院後得到一種僥倖的救贖感「我還安全著」,因此人們從不厭其煩地欣賞恐怖電影,反覆刺激,不過,在現實中期待恐怖情節的呈現,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可以治療恐懼,那又是另一回事.
    .
    他們可能看到了侏羅紀公園的浪漫,而忘記了被恐龍啃掉上半身的感覺是怎麼樣,他們忘了當中的脈絡,放出恐龍,恐龍咬你,你被啃掉,「恐龍咬你」這個環節失落了,當看到了結局滿布煙硝的失落的世界,而略去的血腥情節,天真的認為提早到結局就能結束痛楚,於是產生了「放出恐龍->就不會被啃掉」的思維結果.
    .
    現實往往比電影還離奇.
    .
    只不過放出的恐龍只有幾毫釐的大小,然後牠們的名字叫做武漢肺炎.
    .
    在這絕望的世界裡,至少我們還能期待的事是,第三部女主角的胸部依然豐滿,brother.

  • 日本恐怖片來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6 11:45:59
    有 1,152 人按讚

    前陣子懷舊網紅張哲生,在粉絲團公開協尋了幾個網友斷了音訊數十年的親友後,在昨日突然發公告說,有數位被尋者私訊他說不願被打擾云云,且張哲生也承認無法掌握委託者與被尋者有何恩怨情仇,於是維持數星期、熱熱鬧鬧的「超級任務」便戛然而止。

    「尋人」不成那多尷尬,還是「尋書」好。

    我好像在以前的文章提過,家父一直念念不忘年輕時讀過一本書叫《燕語花香》,若是他年輕時讀過的,那這本書大約也有半世紀了,若有書友知曉,還請不吝指點一二。

    接下來我也想找兩本小時候讀過的書,難度應該沒有那本半世紀前的《燕語花香》那麼高,但我用各種關鍵字搜尋仍然毫無所獲,在此請求諸多書友提供情報。

    兩本書都是我小學高年級至國中階段在書店看白書讀到的,所以出版時間應在1980年代末到90年代前半。

    第一本書忘記書名了,可能是一作者的專書也可能是合輯,若是合輯,有可能是《日本怪異小說選》之類的書名。裡面有許多短篇詭異小說,目前我還記得三個故事:

    第一則故事是一群人在海濱公路騎腳踏車,遠遠看前方也有一群車隊在慢慢騎,他們玩心大起說要超車前方車隊。他們快速狂飆超越車隊,遠遠甩開他們後,有人問說我們剛剛飆越他們時,他們好像開口喊了什麼。不久,他們有看見前方有一車隊,他們又狂飆超越他們,又有人說飆越他們那瞬間,那車隊大喊了些什麼,而且剛剛那車隊好像跟第一個車隊是同一群人,而且......他們的穿著和車子和我們好像一樣?這時,他們發現自己迷路了,在一望無際的海濱公路,兩邊全是一樣的海、沙灘、椰子樹,他們完全看不到終點,只好在路上慢慢騎,希望能找到岔路拐出去。此時,一隊車隊突然從後方飆越他們,他們忍不住大叫。

    第二個故事是,某人被陌生人告知,戲劇結束了,要撤掉了。原來這個世界只是一個舞台而已,主角也只是舞台上的戲偶。並解釋主角自以為開車移動其實只是佈景的移動,就連搭飛機出國也只是讓主角受麻醉昏睡後換成外國佈景而已。最後舞台監督大喊關燈,太陽暗下,一個工人來把主角拆成數塊,放進箱子。

    第三個故事全部以一小孩的日記敘述。「當船員的爸爸隔了半年終於回來了,帶回一隻猴子給我玩。」爾後的日記是爸爸又搭船出海,紀錄小孩與媽媽在家養猴子的過程,後來猴子一直脫毛,身體變得光禿禿的,猴子也學會越來越多技能,最後甚至開始能學人的語言。直到大半年後爸爸又回來時,給猴子穿上衣服,差不多已經跟人類小孩沒兩樣。爸媽決定把猴子留下來養。最後一則日記是,小孩晚上偷聽到爸媽討論起這件事的對話:「原來世間真的會發生這麼奇怪的事啊。」「是啊,而且還發生了兩次。」

    我只在書店翻過這一本書一次,留下的印象極深,可惜幾十年來未曾再看過,希望有書友能夠提供訊息。

    第二本書大約也是同時期在書店翻的,這次資訊比較多,但就是因為書名太簡單,搜尋結果雜亂如林,一時依然無法精確找到資訊。

    這本書名叫《13》,是新加坡小說家的作品,收錄十三篇恐怖小說,封面是綠色底。舉幾個有印象的故事如:一個富有的老人住進醫院最頂樓,後來因為例行檢查而移往低樓層,又因檢查出了問題、病情有了變化,住院的樓層逐步降低,最後送到了絕望的一樓,這故事對於被家屬的遺棄以及醫院的冰冷、疾病的恐懼描寫得極好。其他有印象的片段諸如愛看恐怖片的婦人克制不住喝人血的欲望而灌下整瓶洗髮精、一群小孩跑到人家房子探險竟碰上了喜歡收藏人腳的變態......當時的我對新加坡只有聽說「不能吃口香糖」的粗淺印象,看完這本小說後,我對新加坡的想像就變得有點扭曲了。

    我長期走訪各種新舊書店,各種書也經眼夠多的了吧,但這兩本是我這一二十年來,從未再寓目的作品,彷彿我是跑到平行宇宙碰上這兩本小說的。望有見多識廣的書友能提供資訊,讓我與少年時只一日邂逅的作品再續前緣。

    --
    補記:
    原文由於圖片文字選字不察,只能刪文重貼,有部份書友留言也一併被刪除,非常抱歉。一位網友提供第一本書的書名為《10點56》,我目前正在搜尋相關資訊,但也猶如大海撈針,不相干的資訊太多了。

    再記:第二本書經書友查詢與提供情報,我確認為黃卓倫作品《13》,由林白出版社出版。終於找到了!!結果封面根本不是綠底,但那個詭異的人像記憶猶新,當初嘉義金石堂的擺設與讀完的不適感,都上來了!

  • 日本恐怖片來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21:34:58
    有 23 人按讚

    [ 《柘植義春漫畫集》:令人不寒而慄的不是魔鬼,而是「人之惡」的無意義 ]

    在這個充滿躺平精神、啃老一族、無欲青年的時代,市中心拔起的高樓、社群媒體的潮流更迭、億萬富翁的宇宙競賽,似乎都與我們毫無關聯,我們一方面對人生的意義感到焦慮,一方面重複著一個又一個平庸乏味的日子,現實的重力將我們重重牽制,魂脱了肉體的殼服貼在地,每日的魂不附體,行屍走肉。

    這樣的邊緣人心情,在日本漫畫家柘植義春的作品中,殘忍而徹骨地表現了出來。

    台灣人或許對柘植義春這個名字還陌生,不過在日本漫畫界,許多人將柘植義春與手塚治虫並列兩大山頭,不過相對於手塚治虫的陽光熱血,柘植義春的作品則十分陰鬱詭異。
    在他開始於《GARO》漫畫月刊上發表作品、名聲漸漸拓展出去的一九六〇年代,也是日本擺脫了戰後頹靡,隨著東京奧運的舉辦而處處充滿開朗與富裕呼喊的時刻。但是,從小父親早逝、生活困苦,小學畢業就出社會工作的柘植義春,卻打從心底與這樣的光亮格格不入。

    但柘植義春作為創作者或許是幸運的,雖然作品曾因與主流口味扞格,導致生計一度岌岌可危,甚至曾吞安眠藥自殺未遂,但後來他受到伯樂相中,受邀到當時草創的漫畫月刊《GARO》發表作品,名字也漸漸在此時為人知曉。

    近日,《柘植義春漫畫集》中文版在台灣上市,裡面總共收錄了 19 篇不同時期的經典代表作。這些作品,遊走在現實與超現實邊緣,像一場又一場惡夢,而那惡夢的可怕,不在於魔鬼或怪獸的存在,而在於人生徹底的無意義。在柘植義春的漫畫中,人生的事件不過一件接著一件發生,毫無起承轉合的整齊因果,在他筆下,人都是自私的、偽善的、無能的、陰險的,「善」在這個世間沒有價值,就連「惡」也沒有特別的意義,讀來並非「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仁慈,反而瀰漫著卡夫卡式的荒謬與虛無。

    例如柘植義春的名作《螺旋式》中,一個長相奇特的男子被水母攻擊,靜脈被咬斷,血流如注,生命岌岌可危。他在陌生的小鎮裡四處尋求幫助,遇到的人卻對他的求救答非所問,人的喜怒哀樂並不相通。男子在緊急求醫的路上,甚至偶遇了失散多年的老母親,兩人的相認卻不痛不癢,最後不過以一句清淡的「祝順心如意」結束對話,再次朝生命的不同方向離去。男人最終在一處廢墟裡覓得一婦產科醫師,兩人在一片末世背景中肉體交纏,柔情交雜著暴力,死亡的威脅中不忘調皮,男子最終獲得了暫時的醫治,只是那致命傷仍隱隱發麻,像鑲嵌在血肉裡的一塊金屬,是永遠的肉中刺,極度渴望舒緩卻不可能移除的痛與癢。

    在《夜入侵了》與《吉保的犯罪》中,則充滿了讓人不寒而慄的性暴力。
    《夜入侵了》故事開頭,是一對夫妻躺在黑暗房間的畫面,男人幾度輾轉後煩躁起身,質疑妻子為什麼不聽話把窗戶關上,否則「它」趁虛而入該怎麼辦?妻子認為丈夫又在找麻煩,質問著自己難道不能有自由?丈夫接著一巴掌就甩了過來。隔日白天,妻子從外頭回到家,丈夫察覺不對,扯開妻子衣服,赫然見到白皙肌膚上一條一條蛞蝓般的吻痕。兩人的爭吵很快升溫,丈夫推倒妻子,用手指粗暴地對待妻子的私處,嘴裡不停激烈地罵著婊子,並將可口可樂玻璃罐插入其中,近乎癲狂地攫取關係間失落的權力。妻子最終離開了他,投入另一個溫柔待她的男人懷抱。當晚,悔恨無比的男人獨自坐在空曠的房間裡,盼望著妻子還會回來。夜深了,他為妻子可能的歸來敞開家的大門,沒想到黑暗在將睡未睡之際潛行入內,攫住了男人的腿,恐懼的尖叫劃破黑夜......

    《吉保的犯罪》中,同樣對性與權力有著令人毛骨悚然的刻畫。一個名為吉保的男子正在欣賞色情雜誌,接著拿出一把鑷子,將紙頁上一個比基尼辣妹夾了出來,上半身塞入嘴中一口吃掉,鮮血從嘴角泊泊流下。突然,在外面修腳踏車的哥哥叫喚他,吉保宛如被抓到做了壞事般,匆匆忙忙掩飾「犯罪」事證,應聲跑了出去。大半篇故事裡,吉保手裡都緊握著「做壞事」的那隻鑷子,想著該怎麼煙滅證據,同時他騎著腳踏車穿梭小鎮,吹著口哨到處探險,然而奇異的是,他的內在獨白如此輕鬆愉悅,同框畫面中其他人的表情卻充滿著嫌惡不快,暗示著吉保的內在世界與客觀的外在環境,是有嚴重的扭曲與鴻溝的。

    似夢非夢的場景,隱隱暗示的危險,邊緣與孤獨的特質,性慾的壓抑與自我認識的扭曲,遍佈在柘植義春的多篇漫畫裡,讀來令人內心籠罩一股不祥之感,宛如遊歷了柘植義春一個又一個惡夢,看似毫無邏輯,轉瞬即逝,卻敲響了我們確實感受到的生命真實。
    柘植義春曾對寫實性表達如此看法:「直視現實的原貌,會得到無意義......(中略)我在想,寫實性會不會就是由無意義而來的呢。」

    人們對意義存在與否感到焦慮,更因此傾向擁抱主流娛樂中,那些可被預測的起承轉合,以及明確賞善罰惡的正義,就連鬼故事、恐怖電影、鄉野奇譚,往往也都符合了這些條件。然而,正如人們常說的「人比鬼可怕」,真正的人生現實也比任何恐怖片可怕,畢竟鬼怪行為或許還符合邏輯,然而生命的無法被解釋與荒謬到頭的荒涼,卻讓人無所適從,因此不寒而慄。

    《柘植義春漫畫集》有一種奇異的魔力,看完後心情很沈重,但又被莫名地深深吸引,或許這也是我們對「惡」的矛盾態度吧。這套漫畫設計得很美,掀開書衣後的封面風格更是獨樹一格,非常值得細細玩味,好好收藏。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2021 散文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漫畫 #柘植義春漫畫集 #柘植義春 #日本 #日本漫畫 #邊緣 #manga 大塊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