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日本女子職業摔角選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日本女子職業摔角選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女子職業摔角選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女子職業摔角選手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日本生活記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近看了一本書「SNS暴力 なぜ人は匿名の刃をふるうのか」 著者 毎日新聞取材班 発行所 毎日新聞出版 発行日 2020年9月25日 這是上個月才剛出版的新書,所以沒有中文版(書中也幾乎都是日本國內的事件,可能不會有翻譯成中文的機會),不過還是推薦給有興趣的人 如同書名「SNS暴力」(SNS就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陳比熊Bibe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摔角一定要看現場 那種感覺不是電視可以體驗的 感謝KAZUYA 讓我可以單挑 #職業摔角手 #不怕死挑戰 #血與淚的體驗 Feat #Kazuya #古拉 歡迎協助比熊的頻道增加多國字幕,讓更多朋友可以看到比熊的頻道: https://bit.ly/39qnUxf ------------...

  • 日本女子職業摔角選手 在 日本生活記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13 22:13:40
    有 559 人按讚

    最近看了一本書「SNS暴力 なぜ人は匿名の刃をふるうのか」
    著者 毎日新聞取材班
    発行所 毎日新聞出版
    発行日 2020年9月25日

    這是上個月才剛出版的新書,所以沒有中文版(書中也幾乎都是日本國內的事件,可能不會有翻譯成中文的機會),不過還是推薦給有興趣的人

    如同書名「SNS暴力」(SNS就是社群例如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等)
    這本書探討網路匿名機制下產生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導致社會事件
    每日新聞(日本全國發行的報紙)今年5月連載專欄「匿名の刃~SNS暴力考」
    將報導分成6個章節集結為此本書

    第1章 網路批判炎燒及加速的私刑 ネット炎上と加速する私刑
    第2章 加害者的真實身份 加害者たちの正体
    第3章 當言語化為刀刃 言葉が刃に変わる時
    第4章 日趨嚴重的受害真相 深刻化する被害の真相
    第5章 在匿名性這把雙面刃下自保 匿名の刃から身を守る
    第6章 社群軟體的功與過 SNSの功罪

    從今年5月木村花(日本女子職業摔角選手)自殺身亡事件起筆
    2019年9月常磐自動車道逼車事件(當時逼車男性身旁的女性友人拿起手機拍攝的樣子在各媒體播放,網友大舉肉搜,可是搞錯人,將另名無關的女性姓名、照片、手機號碼與社群帳號公開,網友的攻擊造成當事者莫大傷害)
    スマイリーキクチ(日本藝人)網路謠言指他為某重大刑案的殺人犯之一,多年來他深受其害
    唐澤貴洋律師誹謗中傷事件
    今年5月疫情嚴重緊急事態宣言下應該自肅卻從東京回山梨老家的上班族女性
    記者伊藤詩織性侵案背後遭遇的網路霸凌
    聲優春名風花網路霸凌
    片瀬久美子北海道的科學作家名譽毀損訴訟等

    以上種種事件大家或許不陌生
    做為一個接收資訊的受眾,每每看著事件發生,總有自己的看法與立場,而這本書將事件整理得更加全面,你看得到被害人的心聲,也看得到加害者的想法,更看得到第三者的評論與分析,報導採訪了許多專業人士,像是腦科學者、律師、教授、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專家、社會評論家,從各個角度去探討前因後果

    舉幾個印象深刻的例子
    ・許多年前,遭受網路霸凌的被害者向警方求助時,反遭訕笑「你真的被殺了的話我會出動找你的」「網路上的言論你也信,腦子壞了嗎?最相信網路的人就是你吧?」(但書中也有寫,多年前網路糾紛不像現在這麼被重視,即使現在大家都注意到了網路霸凌、肉搜等現象,但法律還跟不上網路時代的變化,我們可以說是處於網路發展的成長痛時期,這個時代的犧牲,會造就下個世代對網路有更完善的規範及法律)

    ・在網路進行誹謗、肉搜的加害者,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自己曝光。在網路挖人身家發動大家攻擊的人,一旦真的被找上門,反而焦慮不安「網路的東西你不要弄到現實世界來」「我的帳號萬一被學校、公司、爸媽發現就死定了」。受訪的律師說,加害者知道自己被曝光了,幾乎都出現精神不穩、無法進食與入睡、無法上班等情形,也有東窗事發後加害者自殺身亡

    ・上述雖然提到「被害者」「加害者」但其實很可能兩者是一體的。例如被害者因為遭受霸凌,也起身反擊或傷害他人,成為另個事件的加害者;加害者擔心自己是否曝光的煎熬,其實就和被害者承受的是一樣的痛,加害者在施暴的時候,也被自己所傷

    ・「網路上的言論,何必在意那一個中傷你的呢?還有這麼多支持你的聲音」受網路霸凌而苦的藝人說,那一個中傷的言論,就是湯裡的蒼繩(中文就是粥裡的一粒老鼠屎),整鍋都壞了

    ・「關掉網路不就好了?」對於遭受過惡意言論攻擊的被害者來說,即使關掉網路,仍然會擔心是不是此刻在哪裡有著誰正在寫下攻擊自己的言論,疑心暗鬼,不如確認一下讓自己安心,只能無限循環「到今日為止網路沒有出現罵我的話,但是會不會明天就出現了呢?」

    ・加害者的動機分為制裁型與看戲型,顧名思義,制裁型的人,心中有著強烈的正義,堅定的價值觀,認為怎樣才是對的,他們認為自己只是陳述中立的、正確的意見,批判這個行為有其社會意義,同時,他們也有孤獨、對經濟狀況不滿、生活壓力大等共同點。而看戲型的人,認為只要跟風罵人,火就不會燒到自己身上,看著大家同仇敵愾覺得興奮,特徵是個性較沒耐心,比起與不同意見的人交流,更喜歡同溫層,教授分析,當然不是極端分為這兩類,也有人同時擁有以上兩型特徵

    ・在網路寫下激烈言辭批判攻擊的人,看起來有著高道德標準,因此舉著絕對正確的大旗撻伐他人,但研究指出,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反而道德標準是極低的,也就是說,他們展現的人格是相反的

    ・2013年當時13歲的美國女孩Trisha Prabhu因為一位12歲少女遭受1年多的網路霸凌而自殺的新聞,研發了手機應用程式「ReThink」,在發佈攻擊性欺凌用語前,會彈出警告「你確定真的要發佈嗎?別讓未來的你後悔,要再好好想一下嗎?」在1500個試驗中,發現有93%青少年因為這段警告而收回原本發言。對於容易衝動的年輕人起了作用,是個好消息(但我也因此擔心,未來人們越來越懂得如何罵人不帶髒字,不使用某些字眼也能傷害人。)

    今天看到一條新聞「今年9月日本全國的自殺人數為1805人」
    上個月8月(1849人)也是個很高的數字,與去年同期相比都是增加的
    遺憾、痛心之外,更要關心身邊人與自己的心理健康,不要讓遺憾只是遺憾

    -

    提到SNS,順便聊一下
    今年開始,我用SNS的習慣大大改變了
    總覺得因為害怕網路糾紛就「停用、拒用、不使用」不是一個適合的方法
    畢竟未來就是網路世代,我們的孩子是不可能遠離網路的
    但是對於社群軟體我始終覺得很難
    以前我會看FB的動態,無聊看看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
    但這幾個月以來,打開FB只為了在這個專頁投稿
    (我沒用FB帳號了,要寫文章得用渡部桑的帳號登入來寫,結果最近連他都說他的也要砍掉)
    說生活有什麼改變嗎?就是手機的存在感更薄弱了
    搬來日本後手機一直都是靜音,連震動都關閉
    (萬一渡部桑聯絡不上我,他會打家裡電話,我都想像現在是過著我媽媽的生活,她的時代就是這樣)
    記得很久以前和渡部桑看新聞時,新聞播報的東西是我在網路上好幾個月前就看過的趣聞
    當時我還想「新聞的速度也太慢了吧?這個影片已經很久了」
    但現在覺得「新聞幫我截取了精華,讓我看到最好笑的一個,真不錯」
    如果需要什麼資訊,就一起上網查資料、去借書和渡部桑分享心得
    就像20年前的人一樣,用著感激的心態,讚歎「網路真是太方便了,什麼都找得到答案」
    這本書提到社群有罪過,也有功勞
    未來孩子們能受到網路規範的保護,都要感謝現在的每個網路使用者,用許多教訓為他們舖路,當然,希望這些「教訓」都能降到最低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