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大選觀察 #女性參政的進步?〕
選舉已經落幕將近一個月,第十屆的立法委員們也於二月一日正式上任,觀察這次立委的名單,在 113 席立委中,女性立委佔了 47 席,佔全體的 41.59%,創下歷史新高,這個比例也高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十六,高於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 ...
#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大選觀察 #女性參政的進步?〕
選舉已經落幕將近一個月,第十屆的立法委員們也於二月一日正式上任,觀察這次立委的名單,在 113 席立委中,女性立委佔了 47 席,佔全體的 41.59%,創下歷史新高,這個比例也高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十六,高於英國、德國、美國等國家。
▌制度上的保障機制
關於女性參政,不得不提制度上的保障,我國制憲時明訂各級選舉需保有婦女當選名額,在立法委員上,我國對於女性的保障體現在不分區立委上,2005 年因應選制改革,在憲法增修條文第 4 條中即要求:各政黨不分區當選名單中女性不得低於二分之一。
因此,以今年選舉為例,民進黨的政黨票分配到 13 席的不分區立委,按照規定女性至少要超過 6 席當選才可以,但民進黨的不分區名單中前 13 位僅有 6 名女性,因此排名第 13 的施義芳的名額禮讓給排名第 16 的湯蕙禎。
在這樣的規定之下,本屆 34 席不分區立委中,有 19 位女性立委,比例超過一半。
▌女性參政權力的逐年增長
綜觀近幾屆的立法委員選舉,女性立委的當選比例逐年增加,從 2012 年第八屆的 33.62% 成長至 2016 年第九屆的 38.05%,今年第十屆則是首次突破四成。
加入縣市首長選舉來看,也從 2014 年 22 席僅有 2 位女性縣市長進步至 2018 年有將近三分之一的 7 位女性候選人當選。由此可見,近年來女性在參政的數量上的確有所成長。
▌亞洲第一的女性參政比率
比較東亞其他民主國家,鄰近的日本以及韓國,在女性參政的表現上遠遠落後於我們,同樣以國會中女性比例來看,韓國國會僅有 17% 的女性議員,日本國會甚至只有約十分之一的女性議員,於成熟民主國家中皆位列後段班。
雖然兩國在制度上同樣也有對於女性的保障機制,例如韓國要求各政黨比例代表名單必須提名至少二分之一的女性、區域也必須提名超過三成的女性候選人。
不過雖然制度上有做出努力,但由於整體社會結構以及文化上對於女性參政仍充滿阻力,制度上的保障做的不夠多時便難以改變女性參政低落的困境。
▌反思
數據上來看女性的確在參政比率上有所提升,不過相較於男性依舊較低,雖然數字上的多寡並不能夠絕對代表男女性在參政上的表現,但卻是有相當關聯的重要指標。
此外,政府機關各局處的首長和各縣市議會正副議長女性比例依舊相當低,民選首長所展現的女性實力並沒有相對展現出來,可見,在女性參政上,我們還有相當多進步成長的空間存在。
參考中山大學唐文慧教授所言:「鼓勵女性參政不只是為了把女性送上政治舞台,而需進一步檢視她們的領導是否符合女性主義所追求的,積極促進性別平等,與落實社會正義的政策理念與施政作為。」
#女性參政 #台灣 #taiwan #總統大選 #總統 #不分區 #立委 #婦女保障名額 #亞洲 #日本 #韓國 #民主 #性別平等 #社會正義 #政治 #科普 #科普政治學 #選舉 #女性主義
日本國憲法第九條 在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毫無疑問,《間諜之妻》的勇氣是 NHK 給的。觸碰日本政府至今,依舊不願面對歷史傷口。《間諜之妻》絕對不會是黑澤清最好的電影,卻也是黑澤清近期創作最好的電影。
全片的懸疑,建立在「看見」與「知道」上。沒有上過戰場、不曾親臨戰爭,永遠不會了解地獄長什麼樣子。而這樣對「地獄」的不知情,也反應在《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中對於日本戰敗的不解,將自身置於受害者的位置,即便是以「平民人家」的視角切入,仍是假借反戰之名行愛國、自我催眠之實的電影,而 2019 年的《阿基米德大戰》與《空母伊吹》更是如此。在在凸顯日本國憲法第九條的自我衝突與矛盾。
這也說明為什麼《間諜之妻》的意義與藝術性,其實早已遠遠高於這幾年的日本戰爭片。
文章全文:https://bit.ly/33cPYmC
黑澤清也透過明與暗的光影變化,強化電影的戲劇效果,展現他擅長的鏡頭語言。但是本片最可怕的,莫過於在劇中劇與虛構之外,讓「真實」成為最大的戲劇張力。那一幕幕投影在牆上的,是活生生被犧牲掉的生命,駐紮於滿洲國的「關東軍」,使用活體的蘇聯、中國、朝鮮人進行的人體試驗,是高舉科學之名、行屠殺之實的惡行。
《間諜之妻》並沒有選擇透過模擬或相對刺激的畫面,作為電影的高潮、激起觀眾憤怒的情緒,反而在前半段鋪陳的「看見」中,投影而出俘虜那一雙雙「直視」鏡頭的眼神。這也成為,這部電影最毛骨悚然的一刻。
最後,聰子口中那句戰爭終於結束的「太好了」,不是鬆一口氣的「よかった」,而是使用日文中帶有稱讚、幹得漂亮之意的「お見事」,足以成為《間諜之妻》最具後座力的諷刺。
#台灣明年0312院線上映
#蒼井優與高橋一生堪稱教科書的演技
日本國憲法第九條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書分享:抽獎送警世巨作《青蛙樂園》】
《納帕吉青蛙三戒》:「一、要相信青蛙。二、不與青蛙鬥爭。三、不要擁有鬥爭的力量。」
書名、封面和插畫皆可愛宜人的《青蛙樂園》,描述一群青蛙遠離家園的冒險故事,閱讀起來輕鬆上手、毫無障礙,如熱刀切奶油似的一頁接一頁,每隻性格鮮明立體的青蛙彷彿躍然紙上。
在書店看到時,你可能想買一本送給就讀小學六年級的姪子看,但姪子看到半夜便見鬼似的尖聲大叫,像電影《大法師》般倒著爬樓梯,隔天送去行天宮收驚三次,發誓永遠不吃田雞腿,你則被他媽媽臭罵一頓。
此時,你才發現《青蛙樂園》是本寫給成人的童話(不是色色的那種)、絕妙的政治寓言。
百田尚樹是日本知名的右翼作家,《青蛙樂園》若被中國列為「十大禁書」,我毫不意外。來台灣偷渡繁中版的中國讀者可能得鑿壁借光,夜裡偷偷坐在馬桶上閱讀。畢竟「中國有嘻哈」在一聲令下,已變成「中國無嘻哈」惹,「中國沒青蛙」也是很正常的事(對台導彈現在會不會全部鎖定大直地區)(雙臂緊擁痣己發抖)。
甜美糖衣包藏禍心,百田尚樹以流暢幽默的筆法描寫雨蛙蘇格拉底無法忍受國家一步步被達摩蛙侵蝕毀滅,而尸位素餐的長老們僅喃喃道:「這就是我們的命運,我們無法與之對抗。(好熟悉的說法)」
故蘇格拉底帶領一群年輕夥伴離開故鄉,尋找流淌著奶與蜜之地,期盼抵達一處即使是弱小的雨蛙,亦能安心生存的「青蛙樂園」。
遍經磨難、同伴折損無數後,蘇格拉底與同伴羅伯特(可見姓名學的重要性)終於歷劫重生,到達水草豐潤、食物富足的納帕吉國度。該處土蛙親切和善、樂於助人,每天都扶老青蛙過馬路十次,就算老青蛙不想過馬路也硬逼它過。蘇格拉底以為自己終於找到世外桃源、蛙間仙境。
漸漸的,愉快動人的故事開始變調,百田尚樹用尖酸嘲諷之語氣,逐步揭開納帕吉和平背後的真相:納帕吉《青蛙三戒》和「謝罪之歌」之真實來源、和平表面下的動亂、土蛙們背負的殘酷歷史。在沉默螺旋的影響下,青蛙樂園納帕吉迎來令人震撼的結局。剛開始臉上帶著微笑的我,最後卻一點都笑不出來,心中甚至充滿激憤不滿的情緒,想把我弟當成沙包練拳頭(弟弟何辜?)。
《青蛙樂園》中的人、事、物皆有所指,例如:納帕吉是日本;《青蛙三戒》形同〈日本國憲法第九條〉:放棄戰爭、不維持武力、不擁有宣戰權;煽動輿論、製造謊言的戴伯萊克是主流媒體;曾經支配,後來駐守納帕吉的鷲鷹史提姆波特暗喻美國;霸佔、吞食納帕吉的巨大醜陋牛蛙則是中國(現在導彈應該全轉向作者惹)。
百田尚樹的政治立場與態度一目瞭然,你可以否決或認同他的想法,然而無法否定的是,台灣與納帕吉的情況相去無幾(喔對了,個人認為書中遠遠國的沼蛙代表台灣,而沼蛙皮耶魯這角色十分……微妙),同樣欲藉助美、日之力抗衡中國。《青蛙樂園》不只明喻日本,亦為台灣借鏡,那些身處夾縫間的弱小國家,該如何在強權鼎立下生存?
《青蛙樂園》讀來輕若鴻毛,背後寓意卻重如泰山,閱畢,我帶著激動心情,反覆思考直至天明,現在我仍無法找出問題後面的解答,正解不只一種,也許你可以。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新書,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索取。
2、留言請留:『青蛙樂園:樂園是地獄的前奏,所謂的和平是什麼?』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8/01/28(日)晚上十點半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8/01/29(一)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青蛙樂園 #百田尚樹 #日本亞馬遜暢銷排行榜第1名 #累積銷售突破70萬冊 #連續攻占日本各大排行榜逾50週 #席捲日本的爭議之書 #成人童話 #政治寓言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goo.gl/9FqbMV
★尖端網路書店 https://goo.gl/U7KNTW
★誠品 https://goo.gl/yu2gcf
★金石堂 https://goo.gl/CNTZv2
★讀冊生活 https://goo.gl/MB52Hi
★三民網路書店 https://goo.gl/EZQzP2
日本國憲法第九條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新聞 >
東京藝術大學的畢業生及教授等成立反安保法團體,名稱為「為了自由與和平的東京藝術大學有志者之會」;核心成員在這個團體成立之前早已常上街參與抗議遊行,9月初也已公開發表聲明,目前除了音樂家坂本龍一(Ryuichi Sakamoto)之外,音樂家大友良英(Yoshihide Otomo)、劇作家平田織佐(Oriza Hirata)、媒體藝術家藤幡正樹(Masaki Fujihata)等73位聯名當召集人,並獲得943人的該所大學學生、畢業生及老師們的認同及連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