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日本古代名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日本古代名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本古代名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本古代名人產品中有5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吳偉明教授與《和魂漢神》新書講座記錄文】 「和魂洋才」、「和魂漢才」等等聽得多,「和魂漢神」是何方神聖?在日本與古代中國千百年間交流中,東渡蓬萊的「中國人」不計其數,當中部分去到日本還被「封聖」。 在一拳書館舉辦的《和魂漢神》新書發佈講座中,吳偉明教授妙語連珠,介紹了其中三位耳熟能詳、家傳戶曉...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截尾貓|唐貓基因突變長出波波尾 迷倒日本天皇變招財貓 歌川國芳浮世繪都畫佢 日本截尾貓(Japanese Bobtail)自古以來都有招財及幸運的文化象徵。跟唐貓相若的外表,憑其短小的波波尾,成功迷倒一眾西方貓奴。今集《動物百科》就跟大家介紹牠們吧。 日本截尾貓的祖先有指是千多年前,由中國或...

日本古代名人 在 林予晞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6:24:44

第一次看泰拳是在擔任空服員的時期,緣由來自某次跟泰國的男組員工作,他說如果對泰國文化有興趣,不妨去看看現場的大型泰拳比賽。確實,走在泰國熱鬧一點的區域,總會在酒吧牆壁上、電線桿上看見各式各樣的泰拳賽事廣告,有的看起來較具娛樂性質,有的看起來氣氛兇猛;對此領域一無所知的我,總覺得它充滿了神祕感。做了點...

日本古代名人 在 鹿過日本|日本旅遊美食生活|旅居日本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9:05:56

好想念豪德寺的招財貓~ 豪德寺是位在世田谷區的一個小寺廟,裡面有著許多可愛招財貓。 那時候太好奇了還跑去找廟方人問怎麼有那麼多的招財貓~ 才知道原來是因為一個古代名人因緣際會受到一隻貓招手,前來此寺廟,因此避掉一場大雨,後來那位人士為了感覺小貓,送來一筆道謝善款。 從這邊衍伸出來舉手的可愛招財...

  • 日本古代名人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4 21:35:25
    有 105 人按讚

    【吳偉明教授與《和魂漢神》新書講座記錄文】

    「和魂洋才」、「和魂漢才」等等聽得多,「和魂漢神」是何方神聖?在日本與古代中國千百年間交流中,東渡蓬萊的「中國人」不計其數,當中部分去到日本還被「封聖」。

    在一拳書館舉辦的《和魂漢神》新書發佈講座中,吳偉明教授妙語連珠,介紹了其中三位耳熟能詳、家傳戶曉的中國歷史人物,並解說祂們如何跟日本本地神靈結合、同化、融合、共生。

    吳偉明教授研究的是江戶時代,首先展示江戶著名的漢學家林羅山身穿漢服的圖片。接着介紹京都三大祭祇園祭中「白樂天山」山車巡遊。白樂天就是唐朝詩人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在古代日本膾炙人口,白居易自然人氣高企。

    雖然現時日本還在閉關,每天五位數字的武漢肺炎感染增長(我都放棄看新聞了),但當教授展示日本各地圖片時,又勾起我去探險的慾望:原來去日本找尋楊貴妃,除了要去山口縣,還要再跑一次名古屋的熱田,因為熱田大明神30番神竟然是楊貴妃!還有京都的楊貴妃觀音堂,我都還未去呢。

    教授還展示了徐福東渡蓬萊先到的圖畫。童男童女衣着打扮貌似聖德太子,甚為有趣。要是大家記得日本的七福神,可能也會留意跟中國的八仙有關聯,原來當中有三位來自漢神!教授笑言,佛道還同搭一寶船矣。

    講完楊貴妃以及徐福,主菜是三位神祇,祂們分別是:神農氏、關羽、媽祖。

    話說江戶時代天花和麻疹流行,民間相傳只要掛上神農氏的圖畫,就可以保佑健康。在大阪的少彦名神社中,驚見少彦名命和神農氏同被繪於繪馬之上!祂們被共同祭祀,保佑日本國民健康。

    在京都的二條地區,有三位保佑健康的神明,分別是神農氏、少彦名命、還有大國主。由於少彦名命發現酒和溫泉的醫療功效,所以溝來溝去⋯神農氏好像又跟酒和溫泉扯上關係。至於大國主的畫像更不得了,有神農氏的風格呢!這還不止,本居宣長更言神農氏其實是少彦名命化身,專程去中國拯救當地人民云云(Well…)

    第二位被神化的是關羽。關羽成為足利幕府大將軍足利尊氏崇拜的對象,千里迢迢從元朝把神像送到日本,現在還保留在京都大興寺。要數其他名人,還有林羅山讚揚其忠肝義膽、近藤勇少讀三國尊崇雲長為人處事、加藤清正畫中模仿關羽造型,連黑船的Perry都有關羽Look,原來是代表「武力行動」!

    如果未來還有機會去日本看祭典,日本三大祭典中東京神田祭、大阪天神祭都有關羽出現。至於地方祭典,埼玉縣和長野縣都能看到關羽,可說是無處不在了。

    對於台灣人來說絕不陌生的媽祖保佑出海的漁民風調雨順,安全歸家。明朝遺老東渡日本,媽祖信仰因而傳入。媽祖在日本化名「天妃」,現在還有天妃山神社。只不過後來媽祖跟日本神道教的橘姫結合,後來又演變成弟橘媛神社。四面環海的日本,江戶時期保佑漁民出海的三大船靈本有住吉、諏訪還有弟橘媛,後來各種畫像雕刻普遍也看見女性的形象,就是弟橘媛與媽祖的化身了!有關媽祖的東渡日本,坊間還有幾個說法,例如埋葬屍體說、東渡日本說、飛天說⋯⋯

    問答時間,台下有個有趣的問題:「那麼多的中國人,最後誰在日本得到最大的尊崇?」意外吳偉明教授的答案並不是以上三位,是孔子。

    我想起了東京的湯島聖堂,這裏有德川幕府第五代將軍興建的孔子廟。裏面安放了全世界最高的孔子長,旁邊還有四賢像:顏回、曾子、子思、孟子。

    當年考日本語能力試之前,我也去過祈求孔子助我一臂之力合格⋯⋯⋯⋯

  • 日本古代名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7 08:44:50
    有 1,699 人按讚

    第一次看泰拳是在擔任空服員的時期,緣由來自某次跟泰國的男組員工作,他說如果對泰國文化有興趣,不妨去看看現場的大型泰拳比賽。確實,走在泰國熱鬧一點的區域,總會在酒吧牆壁上、電線桿上看見各式各樣的泰拳賽事廣告,有的看起來較具娛樂性質,有的看起來氣氛兇猛;對此領域一無所知的我,總覺得它充滿了神祕感。做了點功課之後,我決定到成立於1956年、由泰國軍方經營的倫批尼泰拳館觀賞賽事(註:場地現況多有變動,最新動向請查看網路資訊)。

    買票過程很簡單,只要在網路上訂票,便可在比賽當日前往觀賽。喧鬧的泰拳現場有一股神聖的氛圍,熱血沸騰的同時卻又令人肅然起敬,選手開始比賽前都會在擂台上跳舞謝神(順便拉筋)。欣賞出類拔萃之人相互較勁,是自古代羅馬競技場開始便有的渴望,至今仍留在人類的基因裡,也許我們都渴望用某種方式見證生存的力量。

    抱著忐忑的心坐定,我瀏覽了一下今晚賽事訊息,羽量級、中量級、重量級都有對戰,選手們大多來自本地或是周遭國家,如緬甸、寮國、柬埔寨等。而從國外來的觀眾,則多來自歐美或日本,華人不甚多,女性更少了,但想來也不是很意外,有些較傳統的賽事甚至會禁止女性接近比賽場地。不過,俗話說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所有的立場都因為某種不成文的規則或觀感而放棄交流,那麼令人困擾的誤會與隔閡便永遠不會消融;如果能在彼此尊重、友善安全的前提下交流,相信結果不會壞。抱著這樣的心情與使命感,我在座位上以黑白攝影記錄了一些選手戰鬥的瞬間,只是礙於角度與護欄,不大好取景,此時有點羨慕在擂台邊拍照的攝影大哥們,位置好,鏡頭又長,畫面肯定十分具有衝擊性。

    正在羨慕之時,其中一位滿頭大汗的大哥剛好轉過來與我對到眼,我們彼此看了看對方的器材,同時微笑點頭,有種同行之間禮遇彼此的感覺。沒想到在這喧鬧的夜晚,除了擂台上的切磋以外,在台下拿著相機的我,也跟前輩隔空交流了。

    #青春名人堂
    #隔週五專欄
    #泰國記事

  • 日本古代名人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4 19:00:57
    有 52 人按讚

    【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之前有個說法,大概是說散文和小說的區別,在於散文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
     
    這次分享的這篇文章,討論的也是散文,作者王充閭提到「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的看法,甚至舉了《史記》《左傳》中的例子來說明散文寫作時的創作技巧。
     
    一起來看看他的說法吧。
    -

    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 王充閭
     

     
    如何處理好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這是歷史文化散文寫作中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散文必須真實,這是散文的本質性特徵,一向被我們奉為金科玉律;而散文是藝術,惟其是藝術,作者構思時必然要借助於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張開想像的翅膀;必然進行素材的典型化處理,作必要的藝術加工。兩者似乎存在著矛盾。尤其是,歷史是一次性的,它是所有一切存在中獨一以「當下不再」為條件的存在。當歷史成其為歷史,它作為「曾在」,即意味著不復存在,包括特定的環境、當事人及歷史情事在整體上已經永遠消逝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在場」的後人要想恢復原態,只能根據事件發展規律和人物性格邏輯,想像出某些能夠突出人物形象的細節,進行必要的心理刻畫以及環境、氣氛的渲染。因此,海德格爾說,歷史的真意應是對「曾在的本真可能性」的重演。史學家選擇、整理史料,其實就是一種文本化,其間必然存在著主觀性的深度介入。古今中外,不存在沒有經過處理的史料。這裡也包括閱讀,由於文本是開放的,人們每一次閱讀它,都是重新加以理解。
     
    很難設想文學作品沒有細節描寫,因為它最能反映人物的情感與個性。《史記》中寫漢初名相「萬石君」石奮一門恭謹,就採用了大量細節。石奮的長子石建謹小慎微,有一次書寫奏章,皇帝已經批回來了,可是,他還要反復檢視,終於發現「馬」字有誤:這個字四點為四足,加上下曲的一筆馬尾,應當是五筆,現在少寫了一筆。他驚慌失措,唯恐皇帝發現了怪罪下來。石奮的少子石慶,一次駕車出行,皇帝在車上問有幾匹馬拉車,他原本很清楚,但還是用馬鞭子一一數過,然後舉起手說:「六匹。」小心翼翼,躍然紙上。太史公通過這些細節,寫出了當時官場中那種終日戰戰兢兢、恭謹自保的政治風氣。
     
    明代思想家李贄講到藝術創造時,說一個是「畫」,另一個是「化」。畫,就是要有形象;而化,就是要把客觀的、物質的東西化作心靈的東西,並設法把這種「心象」化為詩性的文字,化蛹成蝶,振翅飛翔。這就觸及到散文寫作中想像與虛構這一頗富爭議的話題。近年來,隨著新生代作者的闖入,小說家、學者的加盟,以及跨文體寫作的出現,散文創作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特別是作家的主體意識在不斷增強,已不滿足于傳統散文單一的敘述方式,而是大膽引進西方的多種表現手法,吸收其他文學門類的寫作特點,輔之以象徵、隱喻、虛擬、通感、意象組合等藝術手法,意識流動,虛實相間,時空切換,場景重疊,使散文向現代性、開放性拓展。
     
    事實上,早在「散文的想像與虛構」成為問題之前,有些作家已經在悄悄地進行著大膽嘗試了。出現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散文家何為的《第二次考試》,是一篇優秀的散文作品,曾經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可是,許多人都知道,它卻是經過想像與虛構,對真人實事進行大膽加工的產物。1956年上海合唱團招考新團員,一名女青年報考,由於考試前夕她在楊樹浦參加一場救火,弄倒了嗓子,以致影響了考試成績,但合唱團還是破格錄取了她。何為當時正在醫院休養,聽家人講述了這件事,便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設計出第二次考試的情節,加進了蘇林教授這個關鍵性人物,改換了女主人公的名字;文中陳伊玲身著「嫩綠色的絨線上衣,一條貼身的咖啡色西褲,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樹」,實際也並非如此,是作者為了加強形象的感染效果,從所住醫院一位實習醫生那裡移植過來的。
     
    這個典型事例說明了,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前提是散文是藝術,而且是一種側重於心靈表達的藝術。黑格爾指出:「藝術作品既然是由心靈產生出來的,它就需要一種主體的創造活動,它就是這種創造活動的產品;作為這種產品,它是為旁人的,為聽眾的觀照和感受的。這種創造活動就是藝術家的想像。」「在這種使理性內容和現實形象互相滲透融會的過程中,藝術家一方面要求助於覺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還要求助於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感情。」
     

     
    今年三月中旬,我率領大陸作家代表團訪問臺灣,到日月潭觀光,接待我們的是南投縣文化局長,他是一位文學博士。在同我們交談時,他直率地說,總覺得作家們想像力不足,有時過於拘謹。他說,有一次訪問日本,見到了楊貴妃的墓,便問有關人士「根據何在」。答覆是:「你們中國古代的白居易寫得很清楚嘛!」博士反詰:「楊貴妃不是死在馬嵬坡嗎?《長恨歌》裡分明講:『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答覆是:「《長恨歌》裡還講:『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海上仙山在哪裡?就是日本嘛!」博士說:「這種顛倒迷離的仙境,原都出自當事人與詩人的想像。」答覆是:「什麼不是想像?『君王掩面』,死的是丫環還是貴妃,誰也沒有看清楚;所以才說『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這樣,生生造出一個「貴妃墓」來,結果還振振有辭!
     
    歷史散文創作講求真實,關於史事的來龍去脈、真實場景,包括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止行為,都應該據實描繪,不可臆造;可是,實際上卻難以做到。國外「新歷史主義」的「文學與歷史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歷史脫離不了文本性,歷史文本乃是文學仿製品」,「歷史還原,真相本身也是一種虛擬」的論點,我們且不去說;這裡只就史書之撰作實踐而言。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有過一段著名的論述:「《左傳》記言而實乃擬言、代言」,「如後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左氏設身處地,依傍性格身分,假之喉舌,想當然耳」。「上古既無錄音之具,又乏速記之方,駟不及舌,而何口角親切,如聆罄咳歟?或為密勿之談,或乃心口相語,屬垣燭隱,何所據依?」原來,「史家追敘真人實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蓋與小說、院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記言特其一端」。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孟軻讀過上古時的典章文獻彙編《尚書》中關於「周武王伐紂,血流漂杵」的記載,就曾提出過疑問,從而說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話:「盡信書,不如無書。」到了宋代,當學生問到「《左傳》可信否」時,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回答是:「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
     
    我們再來看被奉為信史和古代散文典範的《史記》。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詳細記錄了鴻門宴的座次,說是項羽和他的叔叔項伯坐在西面,劉邦坐在南面,張良坐在東面,範增坐在北面。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因為有范增向項羽遞眼色、舉玉玦,示意要殺掉劉邦的情節,他們應該靠得很近;還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項伯用自己的身體掩蔽劉邦,如果他們離得很遠,就無法辦到了。司馬遷寫作《項羽本紀》大約在西元前94、95年前後,而鴻門宴發生在西元前206年,相距一百一十多年,當時既沒有錄相設備,而戰爭年代也不大可能有關於會談紀要之類的實錄,即使有,也不會記載座次。那麼,他何所據而寫呢?顯然靠的是想像。
     

     
    中國文學史上還有一個典型事例。《古文觀止》中有一篇《象祠記》,作者為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當時,貴州靈博山有一座年代久遠的象祠,是祀奉古代聖賢舜帝的弟弟象侯的。當地彝民、苗民世世代代都非常虔誠地祀奉著。這次應民眾的請求,宣慰使重修了象祠,並請流放到這裡的王陽明寫一篇祠記。對於這位文學大家來說,寫一篇祠記,確是立馬可就;可是,他卻大費躊躇了。原來,據《史記》記載,象為人狂傲驕縱,有惡行種種,他老是想謀害哥哥舜,舜卻始終以善意相待。現在,要為象來寫祠記,實在難以落筆:歌頌他吧,等於揚惡抑善,會產生負面效應;若是一口回絕,或者據史直書,又不利於民族團結。反復思考之後,他找到了解決辦法:判斷象的一生分前後兩個階段,前段是個惡人,而後段由於哥哥舜的教誨、感化,使其在封地成為澤被生民的賢者,因此死後,當地民眾緬懷遺澤,建祠供奉。《象祠記》就是這樣寫成的。其中顯然有想像成分,但又不是憑空虛構。因為《史記·五帝本紀》中,有舜「愛弟彌謹」,「封帝象為諸侯」的記載。據此,作者加以想像、推理,既生面別開,又入情入理。用心可謂良苦。
     
    這在西方也早有先例。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史》中,演說辭佔有四分之一篇幅。修氏自己承認:「我親自聽到的演說辭中的確實詞句,我很難記得了,從各種來源告訴我的人,也覺得有同樣的困難,所以我的方法是這樣的:一方面儘量保持接近實際所講的話的大意,同時使演說者說出我認為每個場合所要求他們說出的話語來。」
     
    顧頡剛在《古史辨》中說:「我以為一種故事的真相究竟如何,當世的人也未必能知道真確,何況我們這些晚輩。」這話不假。我們都看過《羅生門》這部影片,對於事件的真相,在場親歷者言人人殊。所以,有人說,「史,就是人們口上的一撇一捺。」看來,堅持歷史事件包括細節的絕對真實,「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當然,這種想像必須是有限制的,要在尊重客觀真實和散文文體特徵的基礎上,對真人真事或基本事件進行經驗性的整合和合理的藝術加工,必須避免小說化的「無限虛構」或「自由虛構」;特別是有些散文種類是不能虛構的,比如,關於現實中的親人、友人、名人的傳記以及回憶性、紀念性文章,都是寫作者同時代的親歷親見親聞的事,與事涉遠古或萬里懸隔迥然不同,必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絕不應隨意地想像、虛構。須知,這類散文美學效果的實現,是借助於其內容或主體的豐富而特殊的客觀意蘊,真實與否,影響是至大的。

  • 日本古代名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4-13 18:30:15

    |日本截尾貓|唐貓基因突變長出波波尾 迷倒日本天皇變招財貓 歌川國芳浮世繪都畫佢
    日本截尾貓(Japanese Bobtail)自古以來都有招財及幸運的文化象徵。跟唐貓相若的外表,憑其短小的波波尾,成功迷倒一眾西方貓奴。今集《動物百科》就跟大家介紹牠們吧。

    日本截尾貓的祖先有指是千多年前,由中國或朝鮮商人經商時傳入日本的一眾唐貓。有別於長尾唐貓,牠們的尾巴變短,是後來基因突變的結果。不要少看牠們的地位,有指古代日本曾出現過嚴重鼠患,為免鼠患威脅當時盛產的蠶絲,曾有天皇下令要全國放出所有貓咪往街上滅鼠。貓咪亦因控制鼠患有功而意外地深得天皇的寵愛。自此由普通街貓一躍成為天皇的寵兒,甚至有傳曾經有一段時期,牠們高貴得只有天皇才可以飼養。直到1968年,有人將日本截尾貓帶往西方,牠們才為人熟識。東洋背景加上波波尾的特徵,外國人就將牠們起名為日本截尾貓(Japanese Bobtail)了。日本截尾貓因其幸運及招財的文化象徵,深受日本人景仰及喜愛。牠們是不少浮世繪師的寵兒,例如江戶時代有名的歌川國芳,其作品就有大量日本截尾貓的蹤迹。而現代常見的招財貓,牠的原型同樣是一隻日本截尾貓。可見古時貓咪崇高的地位。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412/RZRS7YPZJRBKTPPQ2SJUIW7JM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日本 #截尾貓 #唐貓 #中國 #招財貓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日本古代名人 在 毛城城 MoCit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10 11:21:59

    【憑著愛】「在我生命中,動物來說,狼狗阿Roy和金毛豬對我真的很大影響,亦感染了我很多事情。」果園社企創辦人Alex 在竹慶公立學校空置校舍,即社企新會址,娓娓道來拯救動物的前世今生。

    Alex提到,重遇多年未見、滿身疾病的狼狗阿Roy,改變了他的人生觀,由以前追求豐富物質生活,到現在滿足於幫助動物帶來的滿足感。他續稱其中一個轉變,是察覺待人接物的同理心,「面對動物不會說謊,動物會表露最真的一面面對你,喜歡就喜歡,不喜歡就不喜歡。假設當你不喜歡牠的時候,不緊要,但請不要傷害牠。」

    阿Roy步上彩虹橋後,從前在南生圍流浪、性情溫馴的金毛豬就接任使命,成為果園社企的生招牌,不時去慈善組織、老人院、學校探訪,用另類的方式回報關心牠的人類。

    不幸的是,金毛豬因腦中風,眼睛不能隨意擺動又無法正常步行,而原先在背部脂肪瘤,更不知不覺間由約半個網球的大小,迅速變大如半個排球、直徑30cm。根據 果園社企 - Fruit Garden Social Enterprisez,日前金毛豬完成腫瘤切割手術,正休養中,需要合適的狗血,希望有心人可以伸出援手。

    = = = = = = = = = =
    【毛城城IG: https://instagram.com/mocityhk】
    【毛城城FB: https://www.facebook.com/MoCityHK】
    【官網: www.mocity.com.hk】
    = = = = = = = = = =
    一站式 #寵物 資訊平台
    ✨想分享溫馨動人毛孩故事,或者得意相片影片?
    歡迎FB Inbox #毛城城 或者 IG DM❣

  • 日本古代名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0-26 01:00:12

    位於京都北部的鞍馬,自古以來便流傳着各種神話與傳說的神秘山域,更發展出了京都3大奇祭之一、超過1,000年歷史的祭典——鞍馬火祭。旅遊氣泡未傾成,大家惟有看《籽想旅行》望梅止喝吧!

    每年10月22日的鞍馬火祭,起源於天慶三年(西元940年)。當年,京都接連發生內亂與大地震,爲了平定民眾不安,朱雀天皇下旨讓「由岐大明神」從平安京(古代京都)遷移到鞍馬鎮守北方領土。遷宮之時眾人手持松明沿街點起火炬,鞍馬居民把這項儀式傳承下來,成為今日的鞍馬火祭。記者在2019年親身參與了這個奇祭,立即跟大家揭開這個祭典的神秘面紗。

    從JR京都站乘坐電車約15分鐘,到出町柳站轉乘叡山電鐵叡山本線、鞍馬線,車程約30分鐘,幸運的話可以乘坐展望列車「KIRARA」欣賞沿途風景。到鞍馬站下車後步行,即可到達鞍馬火祭的活動地點由岐神社。祭典約晚上6時才開始,但下午4時多已人頭湧湧,這個小鎮最熱鬧的日子,可說是每年的這一天了。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京都 #日本 #鞍馬火祭 #旅遊氣泡 #電車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