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日文鼻音怎麼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文鼻音怎麼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文鼻音怎麼打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8萬的網紅音速語言學習(日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來幫忙日本同事學台語吧!」 今天辦公室的日本同事,趁著午休時間咚咚咚跑來找小編 . 同事:我可以問你「台語」的問題嗎?你會台語嗎? 小編:當然!我從小說台語長大的耶! 同事:那我問你,台語「你」和「你們」發音有什麼不同呢?聽起來好像一樣 小編:我想一下...你是リ(Li)、你們是リン(...
日文鼻音怎麼打 在 音速語言學習(日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來幫忙日本同事學台語吧!」
今天辦公室的日本同事,趁著午休時間咚咚咚跑來找小編
.
同事:我可以問你「台語」的問題嗎?你會台語嗎?
小編:當然!我從小說台語長大的耶!
同事:那我問你,台語「你」和「你們」發音有什麼不同呢?聽起來好像一樣
小編:我想一下...你是リ(Li)、你們是リン(Lin),多一個鼻音吧
同事:我聽起來都差不多......
.
同事:對了,還有一個小問題
小編:說來聽聽
同事:台語的「我們」,我聽過二種發音,一種是ラン(Lan),一種是グァン(Guan),有什麼不一樣呢?
小編:咱和阮......咱是台灣人,阮是台灣人,差異好微妙喔
同事:???
小編:我思考一下,晚點再回答你~
.
台語「我們」的二種發音「咱・阮」,平時我們都是靠直覺在使用,該怎麼向外國人解釋呢?
小編打電話向父母求救,討論之後,發現好像有以下的差別:
.
咱:Lan(ラン),包含對方、聽話的那一方在內
阮:Guan(グァン),不包含對方在內,我和你有明顯界限的感覺
.
例如:
我們的媽媽
→ 對自己哥哥說:咱阿母
→ 對外人說:阮阿母
.
這是我們家
→ 對家人說:這是咱的厝
→ 對外人說:這是阮的厝
.
我們是台灣人
→ 對台灣人說:咱是台灣人
→ 對外國人說:阮是台灣人(不包含你)
.
我們去吃飯吧
→ 咱來去食飯(大家全部人一起去)
→ 阮來去食飯(我們這群人去吃飯,但是你不去)
.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更好的說明方法呢?
一起幫忙外國人學習道地的台語吧~
.
#順帶一提
#台語的發音很複雜
#中文沒有促音和濁音_可是台語有
#會台語就是開外掛學日文
日文鼻音怎麼打 在 王秋陽老師的日語教室-秋日和風讀書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事先聲明:以下只是我的一些牢騷,讀了之後並不會增進日語能力,請慎入。
<改考卷碎碎唸1>
牛仔褲是「ジーパン」,不是「ジャパン(Japan)」,到底有沒有開口唸過這個字?!
另外,寫「ジッパン」「ジンパー」「ジツズ」「ジーパ」「ジースン」「ツンパン」「シーバ」的同學到底是怎麼回事,不要以為寫了片假名就可以蒙混過去!!
<改考卷碎碎唸2>
上了年紀眼朦朦視茫茫,要能在漢字標音上分辨出「ぬ」「ね」「め」的不同,可著實不易。重看一遍之後,果然發現還是漏掉兩個沒改到。
偷竊的日文動詞是「盗(ぬす)む」,就是「ねすむ」跟「めすむ」害我看得眼花撩亂。還有,怎麼那麼多同學都寫成扒竊的「掏(す)る」「摸(す)る」,看來兩音節還是比三音節印象深刻。
至於那些寫「るぬす」「すくむ」「さぼる」「ぬむ」「ぬすされる」「すめ」「ころう」的同學,就成了讓我視力更加惡化的幫兇了。
<改考卷碎碎唸3>
很多同學都把「気分”を”変えるために、散歩”に”出た」寫成「気分”に”変えるために、散歩”を”出た」,或是施展乾坤大挪移把「が」「を」「で」「に」亂寫一通。
助詞的用法,是整理歸納的問題,必須見一個記一個,就像香港古惑仔電影裡說的「見一鑊打一鑊 (=見一次打一次)」(好像有點比喻不當),而且記完之後還要進行分類歸檔,這樣才能慢慢地建立起腦中的助詞資料庫。
而助詞的用法,又是緊跟著動詞的使用,就像練玉女心經一樣,小龍女自己沒法練,一定要有楊過一起練才能成功 (扯到哪裡去了)。
因此,記助詞要跟著動詞一起記,也就是以動詞短句的形式記,而且還要把同樣助詞用法的動詞短句做歸納。
像是:
*表示受詞的「を」
気分"を"変える(改變心情,轉換心情)
考え"を"変える(改變想法)
仕事"を"変える(改變工作,換工作)
場所"を"変える(改變地點,換地點)
*表示變化後的結果的「に」
石を金”に”変える(把石頭變黃金)
赤色を黄色"に"変える(把紅色變成黃色)
不幸を幸せ”に”変える(把不幸變為幸福)
不運を幸運”に”変える(把衰運變為幸運)
*表示動作主體(主詞)的「が」
水”が”出る(會有水流出來,水龍頭有水)
元気"が"出る(會有精神,會開朗起來)
星”が”出る(會出現星星)
食事”が”出る(會附餐,有提供餐點)
*表示移動目的的「に」
散歩”に”出る(出去散個步)
買い物”に”出る(出去買個東西)
運動”に”出る(出去運動)
旅”に”出る(去旅行)
*表示出席對象的「に」
会議"に"出る(參加會議)
授業"に"出る(去上課)
会社"に"出る(去公司上班)
番組"に"出る(參加節目錄製,上節目)
*表示出現場所的「に」
夢”に”出る(出現在夢中)
新聞"に”出る(出現在報紙當中,被報紙刊登)
顔”に”出る(表情出現在臉上,顯現出...的表情)
試験”に”出る(會出現在試題當中,考試會考)
*表示離開的場所的「を」
部屋”を”出る(離開房間)
教室”を”出る(離開教室,走出教室)
店”を”出る(離開商店,走出商店)
大学”を”出る(大學畢業)
同學們,看看上面這些句子,你們就知道助詞有多麼複雜了。趕快,把助詞的資料庫建立起來,不要再「が」「を」「で」「に」的亂用一氣了。
<改考卷碎碎唸4>
看到有同學把「宝物(たからもの)」的發音寫成了「からだもの」,我就想起我年輕時也曾在博多的拉麵店,大聲地對老闆喊說「はだかラーメン」をください。吃完拉麵後,我這輩子就再也不會忘記博多的發音了。
PS:「博多」的發音是「はかた」,而「はだか」是「裸體」的意思。
<改考卷碎碎唸5>
能夠寫出「街路樹(がいろじゅ)」,並且發音也寫對的同學,老師要給你們讚許,因為這個詞真的不好記,因為中文是「行道樹」,所以沒記熟的同學就會寫成「こうどうじゅ」,而就算漢字記得,但發音要寫對也不容易,如果不是把短音唸得準確,很容易就會寫成「がいろうじゅう」,更何況還會出現「街道樹」「道路樹」等等五花八門的版本。
記這個詞,可以街燈街樹一起記,以便加深印象,街樹(行道樹)叫做「街路樹(がいろじゅ)」,街燈就是「街路灯(がいろとう)」。這就像街道上人走的路都是用「步道(ほどう)」來表示一樣,人行道叫做「歩道(ほどう)」,斑馬線(行人穿越道)叫做「横断歩道(おうだんほどう)」,天橋叫做「歩道橋(ほどうきょう)」。只要能夠記熟,就不會再任意說出「天橋(てんばし)」這類只有自己聽得懂的詞了。
另外,我很驚訝有好幾個同學都有志一同地寫出了「休日(しゅうにち)」跟「我慢(がんまん)」這樣的錯誤唸法。「しゅうにち」當然來自於中文的有邊讀邊的壞習慣,但「がんまん」的發音就比較耐人尋味了。通常,日文當中前音節的鼻音會影響後音節而產生「連声(れんじょう)」的現象,像是「反応(はんのう)」就是典型的連聲字。然而,像「がんまん」這樣後音節的鼻音會影響前音節的,我暫時還沒有在日文當中想到例子。
總之,寫錯以上這些字詞發音的同學,講白了就是沒有開口準確地用唸的去記這些單字,這是學習日文一個很不好的習慣。
日文鼻音怎麼打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微冷 各位讀者晚安。這次冷知識只有一句話:
日文五十音並不是字母(alphabet)而是音節文字(syllabary)喔!
耶,收工。晚安~晚安~我們下次見。by科宅編
_
呵呵。你怎麼還在呀?下去領便當。
不會有更多說明啦。
真的?
真的是假的。
好,語言學家主要把文字分為兩大類:表意文字(logogram)[注1] 和表音文字(phonogram)。
但是,因為人類發明口頭語言早於文字,於是幾乎沒有哪種書寫文字是純粹表達意義,而不牽涉發音的。漢字、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最初可能是緣起於表意記號,不過到後來三者仍都往「形音混合」的方向發展了,白話文就是:都是可以讀的。
所以,實務上應該說文字是分成「意音文字」(logosyllabic characters)和純表音文字兩種。例如漢字就是形、音、義兼具的一種「意音文字」系統。
另一大類就是表音文字,所謂表音,指的就是用符號一對一對應聲音。
自古至今的,人類超級有才有創意的發明了無數種語言,也許是一大群人從日常溝通中天然的製造,還是一小群興趣群眾人為的創造語言。像什麼小小兵語、多斯拉克語、精靈語、克林貢語、世界語、C++ (咦?)。
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靠符號記載聲音的文字,分為幾大系統……咳咳~就是……
欸?先等等說,表音文字就表音文字,背起來就好,分系統有什麼用意嗎?
其實,如果我們把某種超古代未解語言當作「密碼」來處理,先搞懂這種「神祕文字」屬於哪種系統,就對破解很有幫助。當有某種未解文明的奇怪符號出土,語言學家會從下列幾大群已知的系統開始猜起,根據此基礎來慢慢推進後續破譯。
這些大類包括:
一、全音素文字(字母)
二、輔音音素文字
三、元音附標文字
四、音節文字
五、以及其他不好歸類、兼具多種特色的文字系統
日文的假名就是一種音節文字(syllabary)的典型,特色是除了標記鼻音的 ”ん” 和用來標記音節「節拍」的促音記號 ”っ”,其他都含有一個母音,或是一個子音接著母音 [注2],一個符號是一個音節,因此得名「音節」文字。
「元音附標文字」(abugida)和音節文字很像,但是不像日文假名,同一子音配上不同母音會用完全不同的符號表示,例如 か 行
——か(ka)、き(ki)、く(ku)、け(ke)、こ(ko)。
但元音附標文字如藏語中,是用 ka 的符號作為基準,在四周加上各種記號,表示需要換成其他母音,例如
—— ཀ (ka) 、 ཀི (ki)、 ཀུ (ku)、 ཀེ (ke)、 ཀོ (ko)
其實,中文用漢字也是一個字一個音節啊(日文則不見得),為什麼中文字不能算音節文字呢?
哼哼,那是因為,不同字可以念同一個音,再加上字音以外另外附帶有意義,這兩點不符特徵囉。你看,例如「逝、視、事、市、世、式、室、氏、釋、適、恃、柿……」。
音節文字其實是比較少見的文字類型:日文假名以外,值得一提的音節文字還包括——邁錫尼線形文字B(寫下的是遠在希臘字母發明之前的古希臘語)、美洲印地安人的切羅基語,還有馬雅文字。
而剩下兩大類表音文字的系統都源遠流長,
輔音音素文字(abjad),就是只把語言的子音(輔音)寫出來的一類文字。值得一提的是埃及象形文字「聖書體」就是一種只寫子音的文字。[注3]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古代的埃及僧侶懶惰不寫,所以埃及語的母音就永遠丟失了。
因此,現代所有電影、遊戲中的「古埃及語」發音,都是一種半真半假的猜測,無法保證與古埃及人完全相同的喔。語言學家終歸只能復原子音而已。剩下只能靠猜測、或一套約定俗成的規則(特定位置填特定音,或特定母音的組合)模擬那些永遠消失的母音。
最後就是全音素文字,也就是字母表(alphabet)了。所謂全音素就是把母音加回去,而且永遠寫出來,就這麼簡單。
字母表的誕生,源於希臘人決定說:在我們的語言裡,母音影響話的意思(格位)很大,這下沒辦法投機取巧了,我們必須把母音寫出來。於是希臘人從腓尼基人那邊照單全收,抄襲走一整套代表子音的字母,再加上母音的記號就成了。
世界上現存所有字母表都來自於這一次創意。羅馬人抄希臘人,得到拉丁字母。俄羅斯人也抄希臘人,得到西里爾字母。民初章太炎參考字母的概念,從中文字型創造出ㄅㄆㄇㄈ。
隨著歐洲稱霸四方,「羅馬字」因為它的簡單,經過適當的擴充符號,就能近似表達非常多種的語音系統。眼看大有形成一種普世通用的拼音系統的野心。但是……舊的沒壞,又何必修理替代呢?在電腦系統的發達下,文字符號的構通傳達更是便利,有了UNICODE,想用哪套系統就用哪套——最近新版的UNICODE還增加了埃及聖書體呢。
最後,有一種文字實在太特別了,必須自己獨當一面,歸入第五類:它就是韓語的諺文,寫法不像以上任何一種,雖然組成元件包含全音素,卻不像字母一樣線性書寫,而是如漢字一樣組合成一個方塊一個音節。歷史證據證明,發明於十五世紀的諺文並不是受到歐洲字母的啟發,畢竟諺文發明的時候,哥倫布都還沒到美洲啊。
此外像國際音標IPA、或各種速寫(shorthand)系統,因為有太多特殊標記,也歸入美其名叫做「特徵文字」(Featural writing system)但其實就是「很難歸類的歸類」的一種歸類這樣子XD
解說完畢。是真的這次。
[注1]這邊我撒謊了,logogram 目前通行的譯名是「表語文字」,但這樣我就得多打個五百字解釋表意和表語,表達的內涵有何不同,這篇的焦點就飛了。請饒恕科宅編選了「表意文字」這個一看便懂,但不甚精確的「假專有名詞」。
[注2]母音:由聲帶的振動與口鼻腔共鳴,發出較長的聲音,不同母音的種類差別在共鳴的位置、以及組成的共振頻率成分。子音:在口腔發聲構造周圍,造成氣流堵塞或亂流,而產生的短促聲音。
[注3]埃及聖書體仍有一些純粹用形狀表達意義,而不是紀錄聲音的成分,但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