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日式建築工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式建築工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式建築工法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喜歡棗稻田的環境 日式建築工法的玻璃屋,看著一望無際的田野 PIZZA、麵包、生乳捲、早午餐都吃的到...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松山療養所 療養甚麼呢就 就是號稱白色瘟疫,令人聞之色變的 肺結核病 也就因為古稱錫口的這裡 山明水秀 1915年獲選定為療養的地方 據稱文學家鍾理和曾在這休養 「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則是1935年興建 占地278坪房舍約59坪 文化局花了八千多萬買屋、整建 終於華麗變身 以藝文療癒空間「靜心苑...
日式建築工法 在 寶寶溫親子旅行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5-08 00:42:24
台灣/宜蘭 宜蘭員山居然有一間這麼棒的木造低碳綠健築👉🏻棗稻田 使用在地食材🥬🥕 讓你吃到異國風味料理 還有販售麵包跟生乳捲🥖 走進三樓高的玻璃屋之中 日式建築工法讓人讚嘆✨ 一望無際的田野風光 看了更是心曠神怡 好適合休假來放鬆吃午餐喝下午茶😍 📍 宜蘭棗稻田食玩農創空間 地址: 宜蘭縣員山...
-
日式建築工法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6-23 14:32:12松山療養所
療養甚麼呢就
就是號稱白色瘟疫,令人聞之色變的
肺結核病
也就因為古稱錫口的這裡
山明水秀
1915年獲選定為療養的地方
據稱文學家鍾理和曾在這休養
「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則是1935年興建
占地278坪房舍約59坪
文化局花了八千多萬買屋、整建
終於華麗變身
以藝文療癒空間「靜心苑」重新對外開放
前面的廣大庭院有著蒼天的百年老榕樹
七十多年的日式老屋
可以看到當時很不一樣西洋工法
像是門前的八角柱
還有六角窗
都是傳統日式建築所沒有的
整建的建築師說
台灣潮濕的氣候還有白蟻的影響
所以很多日式建築在早期到台灣時
受到很大的破壞
純日式的建築不改良會垮掉
所以採取了彈性的工法
比如說柱子拉高的墩座
就是讓白蟻不要爬上來
還有下方的通氣孔
讓底下的環境不會那麼潮濕
地址: 115台北市南港區昆陽街No. 164號
開放時間:
營業中 ⋅ 結束營業時間:20:00
電話: 02 2653 0033
交通方式:捷運昆陽站4號出口徒步3分鐘,衛福部斜對面
電話: 02 2653 0033 -
日式建築工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6-10 19:58:47本集主題:「老屋創生25帖」新書介紹
訪問統籌:華安綺
內容簡介:
★著重老房子再利用之經營模式探討,對於有心活化老屋者,特別具參考價值
★25個案例分布北中南東各縣市與離島,老屋年資從戰後上溯至清代,建築形式包含傳統三合院、街屋、日式宿舍到近代產業建築,具多元代表性
★選點側重私人(民間)經營老屋,並有清晰理念與創新策略者,對一般大眾具啟發性
25種營運老屋的方法
25帖不藏私老屋創生學
許多人喜歡老房子,喜歡的理由很多,包括:它必然經歷過時間的淘洗,留下許多歲月的痕跡,吸引懷舊的人們;其次,它必然曾有不少人生活其中,累積了無數的回憶,吸引喜歡聽故事的人;而許多舊時建築空間的工法、材料、零件,今日已難得再現,老物件的精美也讓人心心戀戀總是繫懷……
然而,擁有老屋同樣也要面臨許多挑戰,譬如:老屋的修繕整理費時又費工;日常維護有許多鋩角與細節;要符合現代人生活使用習慣,必須重新調整轉化;最重要的,若想讓老屋真正活起來,要找出獨特的定位與目標,並要有創新的營運方式,當中學問可是不小。因此,如果你擁有一棟老房子,或者你期待營運一棟老房子,你打算如何整理它、修復它,使用它,讓它重新活起來並煥發新生光彩呢?
本書蒐集了台灣25個活化使用老房子的案例,每個老房子的年資至少五十年至上百年;建築形式從傳統三合院、老街屋,到日式宿舍、老廠房、老穀倉、近代產業建築……多元多樣;空間營運的型態則分成多功能書店、文化場館、民宿旅店、餐飲空間、藝術空間、工作空間及創意複合空間等七大類來探討。
25位老屋的新主人皆無私分享了他們對於老屋的熱愛、修復的工法以及各種創新再利用的營運學問,每篇並有「老屋創生帖」要點整理,對於老屋有興趣的個人與團體,是深具啟發性的故事書,更是第一手活化利用的參考指南。
作者簡介:總策劃/陳國慈
擔任律師三十餘年,曾任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首任執行長、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法務長、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首任董事長。
以全國第一位個人認養政府古蹟創辦台北故事館,活化撫臺街洋樓。
曾獲台北文化獎、國家文資保存獎,二○一七年創辦迪化二○七博物館。 -
日式建築工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2-11 18:16:25本集主題:「和風老屋旅行散策:尋訪日式建築,走入老台灣的時代記憶、懷舊聚落、生活情境」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江明麗
內容簡介:
探訪台灣在地日式老建築,時空背景回溯百年前,
一磚一瓦,一片牆一根柱,都有歷史和典故……
上個世紀,小小的台灣島在日本殖民下,
一座座日式屋舍、鐵道車站、糖廠、神社,如雨後春筍般,遍地生根。
金瓜石採礦風華,留下許多日式老宅和礦業文物;
嘉義林場帶動木業興盛,築起可觀的日式民居;
日本子民大量移居花蓮豐田,移民村藏有東洋生活樣貌,
甚至,因製菸業而築起鳳林一帶綠意環繞的菸樓聚落;
加上一條縱貫線鐵道開通,串起全台北中南七大經典日式風格車站……
這種種,成就了今日島嶼上、街巷間一簇簇溫婉細緻的建築風情。
◎28幢和風老屋──承載時代記憶與人文土地的故事
台灣這片土地,歷經1895~1945日本殖民五十年,從鐵道車站、州廳官舍、醫療院所,到糖廠、酒廠、菸廠、林場、茶廠,甚至連監獄、穀倉、碾米廠都有東洋氣息,處處可見日式建築的蹤影。
歷經時代演變,老屋修復或翻新,如今成了旅人懷舊尋幽的去處。本書精選全台28個日式特色建築,包含純日式屋舍,以及融入西方巴洛克、文藝復興建築語彙的和洋折衷式樣。
走進一幢幢日式老房子,看日治時期小販市場的景況、百年製茶廠的歷史珍寶;教職員的宿舍裡,重現教育家昔時的生活情境;走進日治時期監獄,一窺木造、磚造、鬼瓦融合,並開有「貓道」的監獄建築文化;紅磚搭配灰白泥牆裝飾的洋樓官邸,不分古今,持續散發古典與優雅氣息;旗山車站八角形尖塔散發的哥德風情,教人目光一亮;到碾米廠去看三層樓高的木造碾米機,在老建築裡來一趟稻米文化旅行……
建築是城市的風景,老建築更有著訴說不盡的故事。循著時光線索,在洋溢和風的屋宇中,一邊欣賞匠人的巧思,了解建築技法和美學價值,一邊聽舊時代的故事,還可學習茶道、劍道,穿上和服飲茶、賞日式庭園,了解日治時期礦業、林業、製糖、菸草產業的興衰景況,重溫百年前的生活情境。
◎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看熱鬧也懂門道
欣賞日式老屋之美,認識東洋建築名詞是入門的功課。本書精選16項必賞日式建築元素,帶你認識懸魚、鳥居、破風、鬼瓦各有何作用?屋頂、門廊、天井、雨淋板藏著哪些建築意涵?從而了解日式老屋經典的造型式樣、建材工法、裝飾擺設及生活空間運用等,見識早年的生活智慧,來一趟知性與感性兼具的旅行。
◎10個老屋特輯──散步懷舊街廓,新與舊演繹風華
一座日式建築,就是一個時代與土地的故事,串起豐厚的人文地貌。本書延伸10個老屋特輯,以「老屋改建新風貌,走入空間活用」的概念,帶你穿街走巷,在日式氛圍濃厚的屋舍、街廓間,來一趟和風小旅行。台灣從北到南皆有日式建築遺蹟可賞:
✽保有日治時期蓬勃商業街廓風貌的迪化街──早年台北城繁華的縮影,從南北貨、中藥材鋪,乃至轉型經營的藝文空間或餐館,融合新舊建築之美。
✽有背山環水地理優勢的大溪──日治時期陸續興建公會堂、武德殿與四連棟警察宿舍,百年來,老屋老樹相依相襯,保有濃厚的舊城風光。
✽自成一股文風的雲林斗六、虎尾街市──早年因虎尾糖廠設立,帶動運輸鐵道興建,讓雙城同時沾光,留下官邸、郡役所及日式宿舍群遺蹟,如今文創小店進駐,翻轉新意,飄揚著書香與咖啡香。
✽水陸運輸發達的哈瑪星──日治時期高雄港邊通往魚市場的一條鐵道,早年企業會社與行政機構紛紛進駐,日式傳統屋宇、和洋折衷樓房、老車站、日式茶亭與文史工作站,都是古蹟散步的亮點。
喜歡老舊事物的你,跟著這本書在島嶼上遊逛,悠閒尋訪日式老屋串起的街巷風情與人文故事。這些舊時代建築歷經整修或重建,改以咖啡館、民宿、食堂、書店、茶樓、文創空間面貌展現,洋溢嶄新的東洋風情,持續在島嶼上熠熠發光閃亮。
作者簡介:江明麗
曾任職於多家旅遊媒體記者,因職務跑遍世界,包括日本、荷蘭、德國、泰國、美加、中國、俄羅斯、埃及等,其中以中國、日本最為密集,目前專攻台灣旅遊、美食之報導。個人著作有《量身訂作住民宿》、《百年好店》、《嚴選正港台灣味小吃南部篇、東部篇》、《宜蘭美好小旅行》、《花蓮美好小旅行》、《嘉義美好小旅行》、《高雄美好小旅行》、《苗栗美好小旅行》等超過10本著作,現為自由撰稿者及HERE雜誌固定特約記者。
日式建築工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喜歡棗稻田的環境
日式建築工法的玻璃屋,看著一望無際的田野
PIZZA、麵包、生乳捲、早午餐都吃的到
日式建築工法 在 寶寶溫旅行親子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氣一變好,我的宜蘭魂又來了
偽出國之旅來到綠建築玻璃屋,建築工法跟我在由布院遊客中心一樣,水池落羽松環繞,美美的
介紹在這: https://bobowin.blog/yilan-jaodaotian/
日式建築工法 在 寶寶溫旅行親子生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遇到粉絲相認,說我很常去宜蘭,想想一年還真的去了宜蘭10~20趟以上,今年最愛的景觀餐廳就是這一間,建築每個細節都好用心,喜歡日式建築的一定會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