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日常飲食古飾菜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日常飲食古飾菜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日常飲食古飾菜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日常飲食古飾菜單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飽島不藏:美食與旅行郭銘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雄雄專欄04 X跨界:搬移我城與他方,促使邊界模糊化的在地旅行試驗所 ____________ 散步在高雄的鹽埕,這裡不僅是觀光熱區,同時也是厚涵底蘊的舊城區,百年來,不同族群帶著不同故事來來去去,讓鹽埕始終充滿了豐沛的旅行感、還有神秘的異國風情。在區域邊陲的北斗街和新興街口,隱身在建物二樓的 ...

日常飲食古飾菜單 在 安妮Annie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9-21 13:34:33

〰️ 走吧!妳明天中午把時間空出來,去吃飯吧! 「是要彌補過情人節嗎?」我邊說心裡邊想終於有點誠意了嗎😂 「欸欸,這家的牛排看起來蠻不錯的,我想吃」先生說 .....完全無相關是我想太多😅😅 / Bistro,法式小酒館,最早從巴黎公寓地下室廚房演變而來。提供一些當地家常料理,結合了咖啡酒類的餐廳...

  • 日常飲食古飾菜單 在 飽島不藏:美食與旅行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03 22:08:39
    有 14 人按讚

    #雄雄專欄04
    X跨界:搬移我城與他方,促使邊界模糊化的在地旅行試驗所
    ____________

    散步在高雄的鹽埕,這裡不僅是觀光熱區,同時也是厚涵底蘊的舊城區,百年來,不同族群帶著不同故事來來去去,讓鹽埕始終充滿了豐沛的旅行感、還有神秘的異國風情。在區域邊陲的北斗街和新興街口,隱身在建物二樓的 旅行養分 - 餐飲.活動.概念空間,和城區氛圍再融合不過,這幾年,始終用著自己的方式,在流動市井中紮實邁進,透出自己的光。
    .
    當時空漸顯老邁,大家多用懷舊心情到訪,在古蹟和小吃裡探尋線索時,旅行養分在做的事,反而像是創造,將這區域曾豐盛過的故事,#用一種更貼近當代的旅行視角,把氛圍再填充回來,並賦予新意,讓邊界模糊,讓人可與世界溫柔對接。
    .
    「我是誰?從哪裡來?想往何處去?」
    這是一輩子對自身的叩問。
    .
    順著騎樓可愛的動物腳印指引,走上樓梯,推開大門,旅行氣味倏地侵襲而來,在每個角落肆意流轉,紙膠帶黏貼出的面紙盒、日本四國帶回的毛線編織杯墊、可愛死的地球燈、手寫明信片掛飾、郵戳掛簾、可愛窗貼,和塞了滿滿滿各類旅行文學的書牆……不用一秒,人已從島嶼出境。
    .
    主理人Lulu Lulu Yeh 和Eric 黃培銘,是一對年輕又熱血的旅行夫妻檔,不開店時,他們往往就是在旅行的路上,都曾待過台北念書、並攜手前往紐西蘭打工度假的經歷,在我城與他方,島嶼和大陸間,他們成年後的人生,活脫就是一段又一段旅行的串接,2015年開了這可愛小店,如今回頭看,或許早已是必然,因為過程中無形積攢下的大量養分,#在不能旅行時,#他們需要有個地方能好好安放。
    .
    最早誘發開店想法的時間點,得要回溯到Eric服替代役的時光,當時裡頭有一學長,在台北溫州街巷內,如今已歇業的「流浪ing旅遊書店」籌組了一讀書會,以小型講座模式,邀約成員交流國際事務觀點、異國文化探索、還有分享個人旅行見聞,他們倆也參與其中,進而慢慢認識了一些當時旅遊界的意見領袖,開始累積能量,回到高雄定居後,遂萌生了「#是否能以此灌溉出一家以旅行為名的空間」的念頭。
    .
    「通過任何考驗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對考驗。這是無可避免的。」—《曠野的聲音》
    .
    然而 #旅行是理想,#開店是現實,在完滿理想前,如果越不過現實的鴻溝,浪漫只會加速理想的破滅,因此兩人拿出了背包客擬定旅行節奏和規劃行程的能力,設定的經營策略是假日集中火力開辦各類講座,其餘空檔則結合餐飲、開課和選物等,盡可能去創造空間的多元價值和收入。
    .
    開店前,他們先創設了一個「高雄旅人走跳世界」社團小試水溫,仿照的就是當時參加讀書會的形式,並以此開始串聯,開店後,旅行養分從2016年4月開始辦活動,6月開始供餐,廣邀各界優秀講者南下開講,題材可說千變萬化,從打工度假、志工、地方飲食、登山、潛水、藝術祭、鐵道、建築、跳島、郵輪、親子旅遊、旅行攝影、攻略、寵物旅遊等等等,到近年來,更聚焦的主題性旅行,好比朝聖者之路、EBC、PCT、極光、燒人祭、死藤水等,幾乎無役不與,四年多下來,只要想聽旅行講座,#高雄人第一個想到的,必定是旅行養分,而Lulu和Eric在實踐理想的同時,我城與他方也就跟著每逢周末就會碰撞的板塊,隱隱然地被一次又一次搬移。
    .
    「We Are Nothing / Story Is Everything」
    .
    如今,旅行養分舉辦的講座場次已近250場,遠從國內外前來的講者約莫150位,#這裡彷彿化身為城市珍貴的歌頌者,一屋唱盡一世界。每次會後,Lulu還精心製作了留言本、拍攝大合照、發送電子會員信、認真寫部落格,就像是背包旅行時總是想在最有限的資源裡把效益發揮到最大,讓每一種視野和觀點都能用任何形式被好好留下。
    .
    台灣四面環海,象徵多元開放,但對視面即是多元閉鎖,島國子民天生的宿命,就是去往任何一個他方,都必須跨過海洋,#島國思維危險之處,#是我們可能常常不小心就放大了自己,而旅行養分就像其中一座引領我們的跨海長橋,橋上和遠方的風景不只促成視野流動,其實也彷彿像是在對我們溫柔提醒,提醒著要學習謙卑。
    .
    「不能旅行時,讓旅行也能透過實際交流發生」是旅行養分的核心設定,當講者台上帶來故事,當聽者會後分享自身故事,彼此之間的撞擊也是另一種全新火花;心如火箭,衝出疆界,同時這核心也是想讓更多人知道,「自助旅行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走就對了!」當面對未知旅程的遲疑,同時也是在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因此Lulu在篩選講者時,#也常常將機會留給那些 沒有出過書、不開部落格、沒上過演講台的素人講者,這也形同講座更加毫無框架,一種「高手在民間」的概念。跨界,也是在挑戰跨出自己的舒適圈,這個「界」字,#不單只是狹義上地理位置的分野,#更是勇於直視內心廣褒的荒野—#自問能否在同一事件裡,#去找到不同解答的可能性?
    .
    「Eric的跨界。」
    .
    在店內,個性迥異的Lulu和Eric,一外場一內場,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廚房就交由Eric打理。在這吃飯,不管什麼餐,食材新鮮、料理美味、吃完身體舒服無負擔,大抵是共同感受,但沒有餐飲背景的他,做菜底子完全來自海外旅行時的鍛鍊,烹調之外,從備料、菜單設計、成本控管到如何融入異國風情等環環相扣的細節,都是挑戰,但談到如何把「#旅行時個人吃飯的小事順利轉化為開店要照顧他人腸胃的大事」時,Eric仍一如往常地淡定,一言以蔽,背包客精神拿出來,Do it,做就對了。當然他還是認真去上了18周的課,考取西餐丙級執照,並且大量自學,當店務走過幾輪春夏秋冬,#他和Lulu其實也都跨出了各自的舒適圈。
    .
    菜單設計以早午餐、義大利麵、米飯定食、燉飯為主軸,輔以飲品和甜點的穿插,全都從旅行與日常自身吃食去發想,定食裡出現大量當令當季的蔬果做配搭是他們的堅持。#午後鄰近的內惟傳統市場是Eric的遊樂場,他被包覆在各種顏色各類香氣各式人聲中悠遊,彷彿短暫地,他也被拉回夢中、某個異地逛遊菜市的旅行場景,可能因此某個片段就變成了做菜靈感。
    .
    而為了不留剩食,每樣食材都會被他窮變再變,好比里肌肉,在定食中是重口味的醬燒,換到早午餐,則成了漬抹香料後用柚子果醬煮到入味的少女系柚蜜豬排,背包客另一強大的能力就是敢於實驗,定食中不定期出現的甜玉子燒我好愛,喜歡滑嫩口感就這麼輕輕溜過喉頭,Eric說,那是拿了海帶芽高湯、起司和甜牛奶結合出來的成品;奶香桔醬魚排也大推,拿經典奶油白醬做變形,裡頭酸鮮的檸檬味以客家桔醬替代,口感輕盈的海鮮與濃郁奶醬很搭,醬料獨有的酸鮮氣則恰好收進解膩之效……你可以說,菜單呈現,#就像Eric自己創作的一本旅行小書,讀懂了,滋味會永留心中。
    .
    Lulu也會協助佈餐與甜點製作,廚房外,除了講座籌辦與邀請老師常態性開課之外,也因為旅行時自己很愛逛街,因此店內琳瑯滿目的選物皆出自她獨到的眼光,甚至個人旅行時還會越洋連線開代購團嘉惠親友……或許他們選擇走的路人煙稀少,#但人生最重要的是信仰,當直視了自己骨子裡那深刻的躁動、發自心底的聲音,人就有了能力仰望,在繁星中定錨,繼續走下去。
    .
    「Life is like the game of seesaw. Fun lies in enjoying both. Its ups as well as downs.」— Grazia Deledda
    .
    借用一九二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義大利女作家格拉齊亞·黛萊達上述說的的名言,大抵是說,#人生不過是場蹺蹺板的遊戲,飛升或墜落,都是尋常,去享受它,還有,得到些樂趣。而這裡頭的關鍵,我認為可濃縮為三個字,「#想像力」。
    .
    許多人不僅在這被餵飽了旅行養分,讓心中土壤逐漸肥沃,同時也替自己播了種,向著天空,蠢蠢欲動,只待勇氣與想像力冒出頭時,心中篤定「It’s time」,說走就走。Lulu分享,曾有兩位年近60的姐姐,在人生各自遇到難題時,常跑來這聽講座,聽著聽著,互不相識的彼此開始熟絡,兩人甚至進而結伴勇闖語言不通的異地自助旅行,先拜訪了清邁、再鼓起勇氣步上那遙遠的朝聖者之路,回來後不僅自己變成了台上的講者,也透過這段歷程,找到了新的伴侶,這故事聽起來多激勵人心,多像上頭的蹺蹺板啊,但其實也就只是坐實了一句,Tomorrow never knows。#只要你願意跨出去。
    .
    待在旅行養分這試驗所,我們終將理解,夢想二字,或許可以從別人身上得到無窮啟發,#但如果沒有執行力,最後也只是作「夢」與空「想」而已,能讓邊界消失的,只有自己。#只要還在路上。
    .
    [ 補充延伸 ]
    旅行養分同時也是間寵物和親子友善的空間,因為這裡是Lulu和Eric,與他們可愛毛孩子bibi和甜甜一家四口的居心地,因此他們很歡迎客人帶著寵物來用餐,他們目前「接待」過的可愛客人,除了貓狗,還包括兔子、老鼠、麻雀等,常常都能在這看到人與動物們和諧共融的美好畫面,而對父母與幼小的孩子們來說,這何嘗不也是另一種很棒的跨界學習,與練習。
    ____________

    本文已露出在 #雄雄網站 https://www.hionghiong.city/travelrogerkuo/travelnutrients ,並將在6/8(一),接續分享在 大雄誌 megao 粉絲頁。

    #城市一瞬
    #高雄故事

  • 日常飲食古飾菜單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03 21:54:17
    有 162 人按讚

    #雄雄專欄04
    X跨界:搬移我城與他方,促使邊界模糊化的在地旅行試驗所
    ____________

    散步在高雄的鹽埕,這裡不僅是觀光熱區,同時也是厚涵底蘊的舊城區,百年來,不同族群帶著不同故事來來去去,讓鹽埕始終充滿了豐沛的旅行感、還有神秘的異國風情。在區域邊陲的北斗街和新興街口,隱身在建物二樓的 旅行養分 - 餐飲.活動.概念空間,和城區氛圍再融合不過,這幾年,始終用著自己的方式,在流動市井中紮實邁進,透出自己的光。
    .
    當時空漸顯老邁,大家多用懷舊心情到訪,在古蹟和小吃裡探尋線索時,旅行養分在做的事,反而像是創造,將這區域曾豐盛過的故事,#用一種更貼近當代的旅行視角,把氛圍再填充回來,並賦予新意,讓邊界模糊,讓人可與世界溫柔對接。
    .
    「我是誰?從哪裡來?想往何處去?」
    這是一輩子對自身的叩問。
    .
    順著騎樓可愛的動物腳印指引,走上樓梯,推開大門,旅行氣味倏地侵襲而來,在每個角落肆意流轉,紙膠帶黏貼出的面紙盒、日本四國帶回的毛線編織杯墊、可愛死的地球燈、手寫明信片掛飾、郵戳掛簾、可愛窗貼,和塞了滿滿滿各類旅行文學的書牆……不用一秒,人已從島嶼出境。
    .
    主理人Lulu和Eric,是一對年輕又熱血的旅行夫妻檔,不開店時,他們往往就是在旅行的路上,都曾待過台北念書、並攜手前往紐西蘭打工度假的經歷,在我城與他方,島嶼和大陸間,他們成年後的人生,活脫就是一段又一段旅行的串接,2015年開了這可愛小店,如今回頭看,或許早已是必然,因為過程中無形積攢下的大量養分,#在不能旅行時,#他們需要有個地方能好好安放。
    .
    最早誘發開店想法的時間點,得要回溯到Eric服替代役的時光,當時裡頭有一學長,在台北溫州街巷內,如今已歇業的「流浪ing旅遊書店」籌組了一讀書會,以小型講座模式,邀約成員交流國際事務觀點、異國文化探索、還有分享個人旅行見聞,他們倆也參與其中,進而慢慢認識了一些當時旅遊界的意見領袖,開始累積能量,回到高雄定居後,遂萌生了「#是否能以此灌溉出一家以旅行為名的空間」的念頭。
    .
    「通過任何考驗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對考驗。這是無可避免的。」—《曠野的聲音》
    .
    然而 #旅行是理想,#開店是現實,在完滿理想前,如果越不過現實的鴻溝,浪漫只會加速理想的破滅,因此兩人拿出了背包客擬定旅行節奏和規劃行程的能力,設定的經營策略是假日集中火力開辦各類講座,其餘空檔則結合餐飲、開課和選物等,盡可能去創造空間的多元價值和收入。
    .
    開店前,他們先創設了一個「高雄旅人走跳世界」社團小試水溫,仿照的就是當時參加讀書會的形式,並以此開始串聯,開店後,旅行養分從2016年4月開始辦活動,6月開始供餐,廣邀各界優秀講者南下開講,題材可說千變萬化,從打工度假、志工、地方飲食、登山、潛水、藝術祭、鐵道、建築、跳島、郵輪、親子旅遊、旅行攝影、攻略、寵物旅遊等等等,到近年來,更聚焦的主題性旅行,好比朝聖者之路、EBC、PCT、極光、燒人祭、死藤水等,幾乎無役不與,四年多下來,只要想聽旅行講座,#高雄人第一個想到的,必定是旅行養分,而Lulu和Eric在實踐理想的同時,我城與他方也就跟著每逢周末就會碰撞的板塊,隱隱然地被一次又一次搬移。
    .
    「We Are Nothing / Story Is Everything」
    .
    如今,旅行養分舉辦的講座場次已近250場,遠從國內外前來的講者約莫150位,#這裡彷彿化身為城市珍貴的歌頌者,一屋唱盡一世界。每次會後,Lulu還精心製作了留言本、拍攝大合照、發送電子會員信、認真寫部落格,就像是背包旅行時總是想在最有限的資源裡把效益發揮到最大,讓每一種視野和觀點都能用任何形式被好好留下。
    .
    台灣四面環海,象徵多元開放,但對視面即是多元閉鎖,島國子民天生的宿命,就是去往任何一個他方,都必須跨過海洋,#島國思維危險之處,#是我們可能常常不小心就放大了自己,而旅行養分就像其中一座引領我們的跨海長橋,橋上和遠方的風景不只促成視野流動,其實也彷彿像是在對我們溫柔提醒,提醒著要學習謙卑。
    .
    「不能旅行時,讓旅行也能透過實際交流發生」是旅行養分的核心設定,當講者台上帶來故事,當聽者會後分享自身故事,彼此之間的撞擊也是另一種全新火花;心如火箭,衝出疆界,同時這核心也是想讓更多人知道,「自助旅行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走就對了!」當面對未知旅程的遲疑,同時也是在面對自己內心的恐懼,因此Lulu在篩選講者時,#也常常將機會留給那些 沒有出過書、不開部落格、沒上過演講台的素人講者,這也形同講座更加毫無框架,一種「高手在民間」的概念。跨界,也是在挑戰跨出自己的舒適圈,這個「界」字,#不單只是狹義上地理位置的分野,#更是勇於直視內心廣褒的荒野—#自問能否在同一事件裡,#去找到不同解答的可能性?
    .
    「Eric的跨界。」
    .
    在店內,個性迥異的Lulu和Eric,一外場一內場,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廚房就交由Eric打理。在這吃飯,不管什麼餐,食材新鮮、料理美味、吃完身體舒服無負擔,大抵是共同感受,但沒有餐飲背景的他,做菜底子完全來自海外旅行時的鍛鍊,烹調之外,從備料、菜單設計、成本控管到如何融入異國風情等環環相扣的細節,都是挑戰,但談到如何把「#旅行時個人吃飯的小事順利轉化為開店要照顧他人腸胃的大事」時,Eric仍一如往常地淡定,一言以蔽,背包客精神拿出來,Do it,做就對了。當然他還是認真去上了18周的課,考取西餐丙級執照,並且大量自學,當店務走過幾輪春夏秋冬,#他和Lulu其實也都跨出了各自的舒適圈。
    .
    菜單設計以早午餐、義大利麵、米飯定食、燉飯為主軸,輔以飲品和甜點的穿插,全都從旅行與日常自身吃食去發想,定食裡出現大量當令當季的蔬果做配搭是他們的堅持。#午後鄰近的內惟傳統市場是Eric的遊樂場,他被包覆在各種顏色各類香氣各式人聲中悠遊,彷彿短暫地,他也被拉回夢中、某個異地逛遊菜市的旅行場景,可能因此某個片段就變成了做菜靈感。
    .
    而為了不留剩食,每樣食材都會被他窮變再變,好比里肌肉,在定食中是重口味的醬燒,換到早午餐,則成了漬抹香料後用柚子果醬煮到入味的少女系柚蜜豬排,背包客另一強大的能力就是敢於實驗,定食中不定期出現的甜玉子燒我好愛,喜歡滑嫩口感就這麼輕輕溜過喉頭,Eric說,那是拿了海帶芽高湯、起司和甜牛奶結合出來的成品;奶香桔醬魚排也大推,拿經典奶油白醬做變形,裡頭酸鮮的檸檬味以客家桔醬替代,口感輕盈的海鮮與濃郁奶醬很搭,醬料獨有的酸鮮氣則恰好收進解膩之效……你可以說,菜單呈現,#就像Eric自己創作的一本旅行小書,讀懂了,滋味會永留心中。
    .
    Lulu也會協助佈餐與甜點製作,廚房外,除了講座籌辦與邀請老師常態性開課之外,也因為旅行時自己很愛逛街,因此店內琳瑯滿目的選物皆出自她獨到的眼光,甚至個人旅行時還會越洋連線開代購團嘉惠親友……或許他們選擇走的路人煙稀少,#但人生最重要的是信仰,當直視了自己骨子裡那深刻的躁動、發自心底的聲音,人就有了能力仰望,在繁星中定錨,繼續走下去。
    .
    「Life is like the game of seesaw. Fun lies in enjoying both. Its ups as well as downs.」— Grazia Deledda
    .
    借用一九二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義大利女作家格拉齊亞·黛萊達上述說的的名言,大抵是說,#人生不過是場蹺蹺板的遊戲,飛升或墜落,都是尋常,去享受它,還有,得到些樂趣。而這裡頭的關鍵,我認為可濃縮為三個字,「#想像力」。
    .
    許多人不僅在這被餵飽了旅行養分,讓心中土壤逐漸肥沃,同時也替自己播了種,向著天空,蠢蠢欲動,只待勇氣與想像力冒出頭時,心中篤定「It’s time」,說走就走。Lulu分享,曾有兩位年近60的姐姐,在人生各自遇到難題時,常跑來這聽講座,聽著聽著,互不相識的彼此開始熟絡,兩人甚至進而結伴勇闖語言不通的異地自助旅行,先拜訪了清邁、再鼓起勇氣步上那遙遠的朝聖者之路,回來後不僅自己變成了台上的講者,也透過這段歷程,找到了新的伴侶,這故事聽起來多激勵人心,多像上頭的蹺蹺板啊,但其實也就只是坐實了一句,Tomorrow never knows。#只要你願意跨出去。
    .
    待在旅行養分這試驗所,我們終將理解,夢想二字,或許可以從別人身上得到無窮啟發,#但如果沒有執行力,最後也只是作「夢」與空「想」而已,能讓邊界消失的,只有自己。#只要還在路上。
    .
    [ 補充延伸 ]
    旅行養分同時也是間寵物和親子友善的空間,因為這裡是Lulu和Eric,與他們可愛毛孩子bibi和甜甜一家四口的居心地,因此他們很歡迎客人帶著寵物來用餐,他們目前「接待」過的可愛客人,除了貓狗,還包括兔子、老鼠、麻雀等,常常都能在這看到人與動物們和諧共融的美好畫面,而對父母與幼小的孩子們來說,這何嘗不也是另一種很棒的跨界學習,與練習。
    ____________

    本文已露出在 #雄雄網站 https://www.hionghiong.city/travelrogerkuo/travelnutrients ,並將在6/8(一),接續分享在 大雄誌 megao 粉絲頁。

    #城市一瞬
    #高雄故事

  • 日常飲食古飾菜單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5 10:21:49
    有 1,709 人按讚

    三年多前,在東京購入了一間中古屋。

    新住處比舊居多出一個房間,平常拿來當作書房和放置健身車運動的地方,每逢家人和朋友到訪時就變成客房。

    小房間因管線配置之故,無法裝設分離式冷氣,只能容下直立式的窗型機。去家電賣場尋找一圈以後,才發現在日本已經很少有賣窗型冷氣了。好不容易終於找著,可惜選擇款項少,而且因為沒什麼銷售競爭力,價錢意外地不便宜。但別無選擇,最終仍決定買下。

    安安靜靜的分離式冷氣機,用久了,完全忘記嵌入窗戶上的冷氣是多麼的吵。師傅來裝冷氣的那一天,完工後欲開啟試用。

    「準備好了嗎?」師傅問我,而我卻忽地因為這句話陷入莫名的怔忡。怎麼回事?直到開啟電源的剎那,我才明白。

    所有關於戰鬥機的記憶,瞬間甦醒。



    冷氣機與戰鬥機,風馬牛不相及,但小時候在我家指的卻是同一樣東西。

    那是一台裝在我們家客廳,遠從中東海運而來的窗型冷氣機。

    每當要開啟冷氣以前,負責按鈕的姊姊就會慎重其事地警告大家:「準備好了嗎?」見大家點頭如搗蒜,看到我摀好耳朵以後,姊姊會深呼吸一口氣,露出期待又害怕的複雜表情,小心翼翼地將手放到按鈕上。

    「那,要開囉?」再次確認一回,我們也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然後,在所有人屏息以待卻不知道她會在哪一秒鐘壓下按鈕的某個瞬間,冷氣機正式啟動。

    「砰—轟隆—轟隆隆—喀喀喀喀——」

    冷氣機開啟的瞬間,倏地以劃破天際的噪音,拉出不可思議的巨大聲響,同時把周圍的門窗震動得恍若大震來襲似的,喀啦喀啦地抖個不停。混雜著家裡四個小孩「好大聲呀!」的叫囂,客廳如戰場。

    因此,小時候在我們家裡,冷氣機和戰鬥機是同一樣東西。每當要開冷氣時,就像是有一台的戰鬥機從我家客廳裡霸氣起飛。

    不過沒有人討厭它。那個年代的台灣,只要餐廳和理髮院裡有裝冷氣的話,老闆常會在門口玻璃上寫出「冷氣開放」四個大字作為吸引客人的優勢。冷氣機還是個奢侈品,能夠在家裡就舒舒服服吹到冷氣已值得感恩。

    家裡雖然有冷氣,也並非熱了想開就能開。我們家的冷氣機條款規定,一家六口必須有一半以上的成員都在家才能開。每當能開冷氣的那一夜,全家人都會擠到客廳裡打地鋪睡。像是在家裡露營的熱鬧感,比起吹冷氣本身來說,更令年幼的我感到興奮與期待。

    冷氣機是我爸從沙烏地阿拉伯海運回台的,時間是一九七◯年代中期。

    台灣和沙烏地阿拉伯當時尚有邦交,在國家安全局上班又轉調外交部的父親,曾經幾度被派到沙國的吉達辦事處工作,每次都待了兩年。那台冷氣機是他當時在沙國住處買來用的,當他搬回台灣時,把一些當時台灣還很少見的家用品、波斯地毯與電器都海運回台,冷氣機也一併遠渡重洋而來。

    戰鬥機型冷氣機一直到我上小學搬家以前,每年夏天,都在我們家人的行注目禮之中,一次次任重道遠地降落與起飛。



    出生在一九七六年秋季的我,老家位於台北縣中和市的一處末代眷村裡。現在的位置就是在中和區的景安捷運站附近。直至五歲左右,我都住在這兒的一戶矮平房中,直到社區改建才搬離。

    我的三個姊姊年紀長我許多,她們待在眷村的時間久,情感與記憶都比我來得深。眷村拆建後,我們搬到隔壁巷的公寓裡。還沒來得及熟悉新環境,六歲開始,早讀的我便開始跨區就學,每天一個人搭公車來往萬華,然後又在那一帶念完國中。所有熟識的同學全住在學校附近,回到中和住家的我,四周全無玩伴。我只好自己跟自己玩起來,一人分飾多角,自己跟自己下象棋,跳棋也沒問題。

    所幸多重人格沒誤用,拿來變成寫小說。常有人問我為什麼開始寫作?我都不好意思說,其實只是因為從小沒朋友而已。

    高中三年在外住校,緊接著大學和就業以後,生活重心都放在台北市區,然後一晃眼,人已久居在日本。

    我所認識的眷村,已經和許多作家筆下所描寫的環境很不同了。末代眷村裡的居民早就不只是外省人而已,來自各個地方族群的人匯聚在此。每一戶家庭背景不同,過日子的方式也不一樣。父親是年輕時移居而來的外省江蘇人,母親則是本省客家人,然而奇怪的是,我們家都不太有這兩邊的色彩。比起眷村裡的典型人家而言,我們的生活風格明顯是更洋派一些。

    那可能是跟我父親多次外調異鄉工作有關。加上他在工作上結識的同事也多往返海外,他們經常進出我們家,總會帶來異鄉的禮物。因此除了那台冷氣機之外,小時候家裡用的東西、吃的零嘴和甜點,常常能見到出自於中東、曼谷(當年轉機必經之地)或美國等地,那些過去所謂的舶來品。



    很多人都說童年環境會左右人一輩子,我也曾這麼相信著,甚至以為影響到我在大學和研究所都選念了英美文學系。

    小時候耳濡目染著洋派生活,元素中找不到任何的東洋味,誰知道我活到三十歲卻突然來個大轉彎,整個人徹頭徹尾地變日系,而且移居到日本一住就超過十年。所以曾經在想,除了長大以後受到日劇、日本文學和流行文化的影響之外,是不是有更早的蛛絲馬跡?

    後來,我終於從一份豬排飯,追本溯源地找到了理由。

    事實上家裡始終有個很受日本影響,但前半輩子隱藏得很好,竟然都沒怎麼顯露出來的人,那個人就是我媽。

    小時候,中和沒什麼可以逛街的地方(現在也沒有),當時我媽如果想帶我出門走走時,會去的地方大致上只有三個,分別是南勢角興南夜市;鄰近的永和;搭車過河的台北城中市場、中華商場與西門町。

    每次去西門町遇上用餐時分,如果那一天聽見我媽說:「今天,我們去吃好一點的吧!」那麼我就知道,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大車輪日本料理。

    我們去大車輪幾乎只會點一種主食,豬排便當。我媽非常愛吃日式豬排,而我對於和食中有豬排這道菜的最初印象,便是來自於此。

    坐在迴轉壽司前的吧台座位前,別人是引頸挑選生魚片,而我們則是低頭猛吃豬排便當。

    外婆在日治時代受日本教育,曾在日本警察局工作,想必給予我媽的教育也是很日式的。在我媽十多歲時,被送到當時中壢最大的日本料理店寄宿工作,一句日文也不會說的她,卻把菜單上所有食物的日文名字都背得滾瓜爛熟。那其中,當然也包括了豬排。

    多年後,當我第一次在日本吃到在地的美味豬排時,才發現真正的日式豬排,根本做法與大車輪賣的不一樣。當然,好吃得太多。不過,我猜想大車輪的豬排,或許跟我媽年少時打工的地方,賣的豬排口感相近吧。

    那些年跟著她舟車勞頓地去西門町,在大車輪吃的每一口豬排,是飽足了她的回憶,也餵養著我對東京模樣的想像。

    起先是在外頭的餐廳吃,後來,我媽也開始在家裡自己炸豬排。

    這麼一路想下來,除了豬排以外,她經常在家烹飪給我吃的東西還包括了蛋包飯、咖哩飯,以及鍋燒烏龍麵。

    咦,等一等,這豈不都是在日本的家庭料理?

    原來從小到大,我看似過著受我爸影響的洋派生活,可實際上真正潛移默化我身心靈的日常飲食,早就在我媽的調味下偏向日系了。

    三十歲人生急轉彎的原因,細節居然藏在這裡。



    夏天,母親跟外甥女和姊姊來東京玩,住在我家。明明可以分散到屋子裡的不同地方睡,不過他們似乎更喜歡擠在一起。

    看著她們倒在榻榻米上的睡墊,有說有笑,討論著明天要去哪裡的時候,那畫面遙遠卻熟悉。

    「哎呀,這次來還沒吃到豬排,一定要去吃!」我媽說。

    「那有什麼問題。我又找到一間保證合你們口味的店了。」我點頭。

    我不只對眷村不熟,事實上對中和也不太熟。真正熟稔的,大概只有我的家,和曾經一起同在屋簷下的家人而已。只要他們存在著,住哪裡都可以。

    該睡了。我替他們開啟客房裡的窗型冷氣,頓時,玻璃與窗緣跟著壓縮機震動起來,喀啦喀啦地抖個不停。

    雖然不是巨響的噪音,依然令我想起在中和的眷村平房裡,如今已不在人世間的父親,曾經帶來的那台戰鬥機。

    飛過三十多年,彷彿又飛了回來,這一天,降落在東京的小房間裡。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3511375

    (本文發表於2018年)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