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旗津燈塔開放了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旗津燈塔開放了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旗津燈塔開放了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旗津燈塔開放了嗎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蕪菁雜誌,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新冷戰」的格局下,思考高雄的機會與挑戰。 美副總統彭斯發言 擬對中全面開「戰」 高雄,該如何應變? #參選市議員也要思考國際情勢 #跟緊國際情勢推動城市發展 #認真有格局好議員該如此 最近,世界正產生很大的變動,而這個變動,將會影響到往後20年以上的國際局勢。在這...

  • 旗津燈塔開放了嗎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0-19 12:17:00
    有 10 人按讚


    在「新冷戰」的格局下,思考高雄的機會與挑戰。

    美副總統彭斯發言 擬對中全面開「戰」
    高雄,該如何應變?
      
    #參選市議員也要思考國際情勢
    #跟緊國際情勢推動城市發展
    #認真有格局好議員該如此
      
    最近,世界正產生很大的變動,而這個變動,將會影響到往後20年以上的國際局勢。在這樣的變動中,對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高雄如何自處?
      
    10/4,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演說,針對中國進行抨擊,內容不僅強硬而且煙硝味濃厚。多位國際評論家指出,彭斯的演說已有新冷戰開端的「開戰宣言」意味。
      
    自從美國七月正式對中國進行貿易戰,雙方的對峙開始升溫,已演變成不僅僅是「貿易戰」這麼簡單,美國開始聯合世界各國圍堵中國。許多國際政治評論家甚至已嗅出這是「新冷戰」的前兆。
      
    #新冷戰真的嗎?
      
    舊冷戰的開端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邱吉爾(當時他是卸任首相)1946年3月5日,在美國密蘇里州富爾頓市的威斯敏斯特學院所發表的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中。但舊冷戰全面開戰,也是在此演說1-2年之後的事情。
      
    由卸任首相在友邦學術機關發表的演講,對比現任副總統在其本國首都智庫發表的演講,看起來新冷戰不是空穴來風。
      
    台灣應及早準備,討論我們在國際上應扮演什麼重要的戰略角色。
      
    #美國如何思考台灣
      
    而彭斯的演說,明確的指責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干涉美國的政治(尤其是美國期中選舉)、以自身經濟槓桿和巨大市場的誘惑力,對美國商界施加影響、破壞美國的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
      
    對台灣尤其重要的是,彭斯指稱「美國始終相信,台灣對民主的擁抱為所有中國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並且展示未來行動,
      
    1. 加強軍備、重建軍隊,維護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戰略意義
    2. 要求與中國全面開放經濟、並且停止知識產權盜竊、強迫技術轉讓。
    3. 推動印度洋-太平洋區域願景,加強連結共同價值觀的國家
      
    #對台灣的意義
      
    台灣,在第一島鏈上具有關鍵戰略意義。第一島鏈沒有台灣就無法成形,日本的生命線會被切斷,菲律賓也很難保住,捍衛南海自由航行更是困難。
      
    第一島鏈不能只當作「牆」看,而是也要當 「路」看;第一島鏈除了是擋住中國邁向藍海的 「牆」 ,但更重要的是東北亞(日韓與太平洋俄國)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 「路」。
      
    彭斯這次演說,已經是「話說的很直白」,向台灣招手。在整體台灣的利益上,我們台灣不應該成為世界圍堵中國的「破口」。
      
    蔡政府於任內,出口量創新高(1-8月出口創新高,連22月成長),對台投資創新高(1-8月外資對台投資增3成,其中中國對台投資減8%)。中國投資風險度逐年上升,同時台灣對中投資也逐年下降,資金外流減少。
      
    對比全世界都加強審核中國投資與審慎評估對中投資,蔡政府的政策實屬正確。
      
    #對高雄的意義
      
    美國海軍上將,前北約最高統帥史塔萊迪就特別強調:
      
    「南海將成為巨型地緣政治議題的決定性關鍵,美國必須將它視為21世紀一個至關重要的海上活動區,我們如果將它讓給中國,我們的全球戰略會失敗。」
      
    「台灣像是南中國海的瓶塞,扼住南中國海的瓶塞,扼住韓國、日本、中國以及南方諸國之間的海上通道,馬漢在世,一定主張在台灣插旗,建一個加煤站。那樣的年代雖然已經過去,但美國絕對應該繼續介入台灣。」
      
    美國海軍在歷史上的重要大型遠東基地包含金蘭灣(越南)、蘇比克灣(菲律賓)、橫須賀(日本),目前已經沒有前兩者,但一直想重回金蘭灣。
      
    而會用到的停靠港包含日本佐世保基地、沖繩和韓國釜山、浦項、鎮海基地、新加坡及菲律賓。但是,中間有的明顯缺口,美軍最想使用的就是高雄港。
      
    高雄也是從金蘭灣到佐世保、南海到九州這3000公里內,自由世界最好的深水大港,且位置居中扼守台灣海峽出入口,工商業支援產業發達、不論軍事或貿易均是達到串鏈效果。
      
    #新冷戰的城市治理:
    基進黨 X 高雄好過日:高雄政策總綱領
      
    很多人說你們只是參選市議員,你們談這麼「高」幹嗎?
      
    我們認為,雖然我們只是參選市議員,我們卻可以看得很遠,但做得扎實。身為台灣優先的政黨,雖然我們無法撼動中央的政策,但我們可以思考想要打造的新共和,判斷國際情勢下,高雄可以有什麼樣的新定位。
      
    我們認為,高雄在美國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下,我們應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
      
    #對外策略
    對外,高雄應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定位高雄港為自由世界的守護燈塔和貿易樞紐、配合國際貿易體系的重整和轉變、調整經貿產業結構,固守製造業優勢,深化研發能量,發展重點性產業(國防工業),並加強與新南向的國家城市連結;
      
    假設新冷戰真的成形,和舊冷戰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目前已是世界貿易的一環(同時是世界貿易的掠奪者),自由陣營必須注意保護關鍵產業、設立防火牆,但不會完全切斷對中貿易。
      
    為了擺脫中國政治介入與檢查敏感貨品上,高雄應爭取貨運轉口與加工的關鍵角色,即使清查中資介入,損失10%貨源也在所不惜,因為若美日等國對於貿易設限規範加嚴,高雄將可以爭取到更多航商轉靠。
      
    另外,資通、半導體、精密機械、金屬工業等可能和國防應用相關產業,也宜集中回台灣內發展,並且著眼和非中國市場的連結。
      
    #對內策略
    對內,打破殖民結構下的「產業不均、南北失衡」,爭取高雄應有資源,加強產業多元,深化自身實力。
      
    在水面水下的海事應用部分,能源探勘,深海工程和大型水底結構的製造,其實也涉及軍事用途(特別是反潛戰與水下偵測網路),這部分不論在研發、探勘、情報方面,均應佈局發展,培育人才。讓就業與技術留在高雄,也相對或帶動更多民生產業的自然成形和民用新科技的產生。
      
    推動高雄,放眼世界,找回城市優勢。
    我們準備好了。
      
    【參選人共筆】
    前鎮小港  | 陳信諭醫師
    鳳山    | 李雨蓁
    旗津鼓山鹽埕| 洪正
    三民    | 陳柏惟
    左營楠梓  | 李欣翰

  • 旗津燈塔開放了嗎 在 陳奕齊 - 新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10-07 23:19:54
    有 99 人按讚

    基進黨(基進側翼)
    高雄市議員參選人 共筆

    美副總統彭斯發言 擬對中全面開「戰」
    高雄,該如何應變?
      
    #參選市議員也要思考國際情勢
    #跟緊國際情勢推動城市發展
    #認真有格局好議員該如此
      
    最近,世界正產生很大的變動,而這個變動,將會影響到往後20年以上的國際局勢。在這樣的變動中,對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高雄如何自處?
      
    10/4,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演說,針對中國進行抨擊,內容不僅強硬而且煙硝味濃厚。多位國際評論家指出,彭斯的演說已有新冷戰開端的「開戰宣言」意味。
      
    自從美國七月正式對中國進行貿易戰,雙方的對峙開始升溫,已演變成不僅僅是「貿易戰」這麼簡單,美國開始聯合世界各國圍堵中國。許多國際政治評論家甚至已嗅出這是「新冷戰」的前兆。
      
    #新冷戰真的嗎?
      
    舊冷戰的開端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邱吉爾(當時他是卸任首相)1946年3月5日,在美國密蘇里州富爾頓市的威斯敏斯特學院所發表的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中。但舊冷戰全面開戰,也是在此演說1-2年之後的事情。
      
    由卸任首相在友邦學術機關發表的演講,對比現任副總統在其本國首都智庫發表的演講,看起來新冷戰不是空穴來風。
      
    台灣應及早準備,討論我們在國際上應扮演什麼重要的戰略角色。
      
    #美國如何思考台灣
      
    而彭斯的演說,明確的指責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干涉美國的政治(尤其是美國期中選舉)、以自身經濟槓桿和巨大市場的誘惑力,對美國商界施加影響、破壞美國的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
      
    對台灣尤其重要的是,彭斯指稱「美國始終相信,台灣對民主的擁抱為所有中國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並且展示未來行動,
      
    1. 加強軍備、重建軍隊,維護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戰略意義
    2. 要求與中國全面開放經濟、並且停止知識產權盜竊、強迫技術轉讓。
    3. 推動印度洋-太平洋區域願景,加強連結共同價值觀的國家
      
    #對台灣的意義
      
    台灣,在第一島鏈上具有關鍵戰略意義。第一島鏈沒有台灣就無法成形,日本的生命線會被切斷,菲律賓也很難保住,捍衛南海自由航行更是困難。
      
    第一島鏈不能只當作「牆」看,而是也要當 「路」看;第一島鏈除了是擋住中國邁向藍海的 「牆」 ,但更重要的是東北亞(日韓與太平洋俄國)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 「路」。
      
    彭斯這次演說,已經是「話說的很直白」,向台灣招手。在整體台灣的利益上,我們台灣不應該成為世界圍堵中國的「破口」。
      
    蔡政府於任內,出口量創新高(1-8月出口創新高,連22月成長),對台投資創新高(1-8月外資對台投資增3成,其中中國對台投資減8%)。中國投資風險度逐年上升,同時台灣對中投資也逐年下降,資金外流減少。
      
    對比全世界都加強審核中國投資與審慎評估對中投資,蔡政府的政策實屬正確。
      
    #對高雄的意義
      
    美國海軍上將,前北約最高統帥史塔萊迪就特別強調:
      
    「南海將成為巨型地緣政治議題的決定性關鍵,美國必須將它視為21世紀一個至關重要的海上活動區,我們如果將它讓給中國,我們的全球戰略會失敗。」
      
    「台灣像是南中國海的瓶塞,扼住南中國海的瓶塞,扼住韓國、日本、中國以及南方諸國之間的海上通道,馬漢在世,一定主張在台灣插旗,建一個加煤站。那樣的年代雖然已經過去,但美國絕對應該繼續介入台灣。」
      
    美國海軍在歷史上的重要大型遠東基地包含金蘭灣(越南)、蘇比克灣(菲律賓)、橫須賀(日本),目前已經沒有前兩者,但一直想重回金蘭灣。
      
    而會用到的停靠港包含日本佐世保基地、沖繩和韓國釜山、浦項、鎮海基地、新加坡及菲律賓。但是,中間有的明顯缺口,美軍最想使用的就是高雄港。
      
    高雄也是從金蘭灣到佐世保、南海到九州這3000公里內,自由世界最好的深水大港,且位置居中扼守台灣海峽出入口,工商業支援產業發達、不論軍事或貿易均是達到串鏈效果。
      
    #新冷戰的城市治理:
    基進黨 X 高雄好過日:高雄政策總綱領
      
    很多人說你們只是參選市議員,你們談這麼「高」幹嗎?
      
    我們認為,雖然我們只是參選市議員,我們卻可以看得很遠,但做得扎實。身為台灣優先的政黨,雖然我們無法撼動中央的政策,但我們可以思考想要打造的新共和,判斷國際情勢下,高雄可以有什麼樣的新定位。
      
    我們認為,高雄在美國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下,我們應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
      
    #對外策略
    對外,高雄應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定位高雄港為自由世界的守護燈塔和貿易樞紐、配合國際貿易體系的重整和轉變、調整經貿產業結構,固守製造業優勢,深化研發能量,發展重點性產業(國防工業),並加強與新南向的國家城市連結;
      
    假設新冷戰真的成形,和舊冷戰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目前已是世界貿易的一環(同時是世界貿易的掠奪者),自由陣營必須注意保護關鍵產業、設立防火牆,但不會完全切斷對中貿易。
      
    為了擺脫中國政治介入與檢查敏感貨品上,高雄應爭取貨運轉口與加工的關鍵角色,即使清查中資介入,損失10%貨源也在所不惜,因為若美日等國對於貿易設限規範加嚴,高雄將可以爭取到更多航商轉靠。
      
    另外,資通、半導體、精密機械、金屬工業等可能和國防應用相關產業,也宜集中回台灣內發展,並且著眼和非中國市場的連結。
      
    #對內策略
    對內,打破殖民結構下的「產業不均、南北失衡」,爭取高雄應有資源,加強產業多元,深化自身實力。
      
    在水面水下的海事應用部分,能源探勘,深海工程和大型水底結構的製造,其實也涉及軍事用途(特別是反潛戰與水下偵測網路),這部分不論在研發、探勘、情報方面,均應佈局發展,培育人才。讓就業與技術留在高雄,也相對或帶動更多民生產業的自然成形和民用新科技的產生。
      
    推動高雄,放眼世界,找回城市優勢。
    我們準備好了。
      
    【參選人共筆】
    前鎮小港  | 陳信諭 醫師
    鳳山    | 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
    旗津鼓山鹽埕| 洪正 Âng Chèng
    三民    | 三民惟新 陳柏惟
    左營楠梓  | 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 旗津燈塔開放了嗎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10-06 18:58:51
    有 231 人按讚


    美副總統彭斯發言 擬對中全面開「戰」
    高雄,該如何應變?
      
    #參選市議員也要思考國際情勢
    #跟緊國際情勢推動城市發展
    #認真有格局好議員該如此
      
    最近,世界正產生很大的變動,而這個變動,將會影響到往後20年以上的國際局勢。在這樣的變動中,對我們最重要的是,我們的高雄如何自處?
      
    10/4,美國副總統彭斯在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演說,針對中國進行抨擊,內容不僅強硬而且煙硝味濃厚。多位國際評論家指出,彭斯的演說已有新冷戰開端的「開戰宣言」意味。
      
    自從美國七月正式對中國進行貿易戰,雙方的對峙開始升溫,已演變成不僅僅是「貿易戰」這麼簡單,美國開始聯合世界各國圍堵中國。許多國際政治評論家甚至已嗅出這是「新冷戰」的前兆。
      
    #新冷戰真的嗎?
      
    舊冷戰的開端最戲劇性的一幕,出現在邱吉爾(當時他是卸任首相)1946年3月5日,在美國密蘇里州富爾頓市的威斯敏斯特學院所發表的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中。但舊冷戰全面開戰,也是在此演說1-2年之後的事情。
      
    由卸任首相在友邦學術機關發表的演講,對比現任副總統在其本國首都智庫發表的演講,看起來新冷戰不是空穴來風。
      
    台灣應及早準備,討論我們在國際上應扮演什麼重要的戰略角色。
      
    #美國如何思考台灣
      
    而彭斯的演說,明確的指責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干涉美國的政治(尤其是美國期中選舉)、以自身經濟槓桿和巨大市場的誘惑力,對美國商界施加影響、破壞美國的學術自由和言論自由。
      
    對台灣尤其重要的是,彭斯指稱「美國始終相信,台灣對民主的擁抱為所有中國人展示了一條更好的道路。」並且展示未來行動,
      
    1. 加強軍備、重建軍隊,維護美國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戰略意義
    2. 要求與中國全面開放經濟、並且停止知識產權盜竊、強迫技術轉讓。
    3. 推動印度洋-太平洋區域願景,加強連結共同價值觀的國家
      
    #對台灣的意義
      
    台灣,在第一島鏈上具有關鍵戰略意義。第一島鏈沒有台灣就無法成形,日本的生命線會被切斷,菲律賓也很難保住,捍衛南海自由航行更是困難。
      
    第一島鏈不能只當作「牆」看,而是也要當 「路」看;第一島鏈除了是擋住中國邁向藍海的 「牆」 ,但更重要的是東北亞(日韓與太平洋俄國)納入世界貿易體系的 「路」。
      
    彭斯這次演說,已經是「話說的很直白」,向台灣招手。在整體台灣的利益上,我們台灣不應該成為世界圍堵中國的「破口」。
      
    蔡政府於任內,出口量創新高(1-8月出口創新高,連22月成長),對台投資創新高(1-8月外資對台投資增3成,其中中國對台投資減8%)。中國投資風險度逐年上升,同時台灣對中投資也逐年下降,資金外流減少。
      
    對比全世界都加強審核中國投資與審慎評估對中投資,蔡政府的政策實屬正確。
      
    #對高雄的意義
      
    美國海軍上將,前北約最高統帥史塔萊迪就特別強調:
      
    「南海將成為巨型地緣政治議題的決定性關鍵,美國必須將它視為21世紀一個至關重要的海上活動區,我們如果將它讓給中國,我們的全球戰略會失敗。」
      
    「台灣像是南中國海的瓶塞,扼住南中國海的瓶塞,扼住韓國、日本、中國以及南方諸國之間的海上通道,馬漢在世,一定主張在台灣插旗,建一個加煤站。那樣的年代雖然已經過去,但美國絕對應該繼續介入台灣。」
      
    美國海軍在歷史上的重要大型遠東基地包含金蘭灣(越南)、蘇比克灣(菲律賓)、橫須賀(日本),目前已經沒有前兩者,但一直想重回金蘭灣。
      
    而會用到的停靠港包含日本佐世保基地、沖繩和韓國釜山、浦項、鎮海基地、新加坡及菲律賓。但是,中間有的明顯缺口,美軍最想使用的就是高雄港。
      
    高雄也是從金蘭灣到佐世保、南海到九州這3000公里內,自由世界最好的深水大港,且位置居中扼守台灣海峽出入口,工商業支援產業發達、不論軍事或貿易均是達到串鏈效果。
      
    #新冷戰的城市治理:
    基進黨 X 高雄好過日:高雄政策總綱領
      
    很多人說你們只是參選市議員,你們談這麼「高」幹嗎?
      
    我們認為,雖然我們只是參選市議員,我們卻可以看得很遠,但做得扎實。身為台灣優先的政黨,雖然我們無法撼動中央的政策,但我們可以思考想要打造的新共和,判斷國際情勢下,高雄可以有什麼樣的新定位。
      
    我們認為,高雄在美國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下,我們應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
      
    #對外策略
    對外,高雄應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定位高雄港為自由世界的守護燈塔和貿易樞紐、配合國際貿易體系的重整和轉變、調整經貿產業結構,固守製造業優勢,深化研發能量,發展重點性產業(國防工業),並加強與新南向的國家城市連結;
      
    假設新冷戰真的成形,和舊冷戰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目前已是世界貿易的一環(同時是世界貿易的掠奪者),自由陣營必須注意保護關鍵產業、設立防火牆,但不會完全切斷對中貿易。
      
    為了擺脫中國政治介入與檢查敏感貨品上,高雄應爭取貨運轉口與加工的關鍵角色,即使清查中資介入,損失10%貨源也在所不惜,因為若美日等國對於貿易設限規範加嚴,高雄將可以爭取到更多航商轉靠。
      
    另外,資通、半導體、精密機械、金屬工業等可能和國防應用相關產業,也宜集中回台灣內發展,並且著眼和非中國市場的連結。
      
    #對內策略
    對內,打破殖民結構下的「產業不均、南北失衡」,爭取高雄應有資源,加強產業多元,深化自身實力。
      
    在水面水下的海事應用部分,能源探勘,深海工程和大型水底結構的製造,其實也涉及軍事用途(特別是反潛戰與水下偵測網路),這部分不論在研發、探勘、情報方面,均應佈局發展,培育人才。讓就業與技術留在高雄,也相對或帶動更多民生產業的自然成形和民用新科技的產生。
      
    推動高雄,放眼世界,找回城市優勢。
    我們準備好了。
      
    【參選人共筆】
    前鎮小港  | 陳信諭醫師
    鳳山    | 李雨蓁
    旗津鼓山鹽埕| 洪正
    三民    | 陳柏惟
    左營楠梓  | 李欣翰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