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6(五)
我們與惡的距離|呂蒔媛
The World Between Us (2019)
⠀
【槍響之後,愛該如何找回來?】
Part.3 精神篇:是精神病,不是神經病。
⠀
「你可不可以把我當一個人?可不可以把我當一個正常的人看待?」
⠀
既然要提到精神病患者,我覺得不能不提到5...
2019.04.26(五)
我們與惡的距離|呂蒔媛
The World Between Us (2019)
⠀
【槍響之後,愛該如何找回來?】
Part.3 精神篇:是精神病,不是神經病。
⠀
「你可不可以把我當一個人?可不可以把我當一個正常的人看待?」
⠀
既然要提到精神病患者,我覺得不能不提到5年前影響我很深的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這部描述精神疾病題材的韓劇教會我兩個非常重要的價值觀:
1. 世界上並沒有絕對的「正常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病
2. 精神病患不是瘋子,他們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將心比心的對待。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擔任這個將心比心的人就是老謝。面對精神病患,很多人會像美媚一樣充滿恐懼,思悅因為身為家人,會求好心切地叮嚀思聰要記得吃藥,反而造成反效果。老謝擔任的就是這個「把他當一般人」的角色,他清楚思聰是個病人,但是他沒有用對待病患的方式對待他,而是像平常跟朋友聊天一樣,只是安慰他說「你沒有做錯事」。
⠀
其實我覺得精神病患者最痛苦的並不是發病的時候,而是心裡知道自己是正常的,但是卻無法被外人理解的時候。比起一般的身體病痛,心病其很難被人理解與接受,不管是對外人或是患者本人都是如此,所以「是不是得癌症還比較好」這句話聽了其實真的很心酸。
⠀
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必須靠自己的力量認定自己腦中的幻聽/幻視是一個假象,才有辦法接受自己真的生病了,並且進一步接受治療。我很喜歡大結局裡編劇最後安排思聰的方式,你可以看到他其實還是會幻聽、會有幻覺,可是他最後已經找到跟這些幻覺和平共處的方式。
⠀
我第一次意識到「加害者家屬」的存在,是在2011年的日劇《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裡。身為一個局外人,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口中罪該萬死的「殺人犯」其實也是某個人的兒女、某個人的兄弟姊妹,或是某個人的愛人。在《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第一次認知到這一點的時候,我覺得胸口就好像完全被掏空了一樣,透過電視劇體會了加害者家屬的心情之後,那種震撼感跟巨大的悲傷我一直清楚地記得。⠀
⠀
大家會對精神病患者產生恐懼,是因為他們的行為表現偏離了我們所認定的「正常」範疇,但誰又可以定義什麼叫「正常」?我一直很相信「因為不理解,所以恐懼」這句話。大家對精神疾病的不瞭解,加上媒體加諸在精神病患上的刻板印象,讓這些只是心裡生病的人變成了聞風喪膽的變態殺人魔。在很多影視作品跟新聞的媒體渲染之下,精神病很常跟「神經病」或是「瘋子」劃上等號,一講到精神病患者,很多人腦海中可能就會浮現出一個人抓狂發瘋的樣子,這就是大眾對精神疾病患者最直接的偏見跟誤解,也就是所謂的精神病污名化。
⠀
蒔媛姐透過四個層次,由外而內地去描寫精神病患者的處境。第一層是新聞媒體為精神病患貼上的標籤,例如媒體對陳昌事件以及思聰闖進幼稚園拍片時的報導;第二層是一般大眾對精神病患的偏見,例如美媚或李家人一開始對思聰的恐懼與擔心;第三層是精神病患者的家屬對患者的態度;第四層是患者自己面對精神疾病的折磨與痛苦。
⠀
我很想強調的是《我們與惡的距離》裡面並不是只有思聰一個精神病患。我認為蒔媛姐是想要透過陳昌、耀輝(李曉明模仿犯)媽媽,以及喬平跟一駿遇到的病患來說明「精神病患並不一定會犯罪」這個道理,而影響到他們會不會犯罪的導火線就來自於這四個層次。比如說陳昌的人格養成也許是來自於他媽媽扭曲的價值觀,從陳昌媽媽的言談中就可以看出她對兒子的過度溺愛,耀輝媽媽則是受到新聞媒體報導的影響而選擇自殺。
⠀
思聰雖非法然闖進幼稚園,但他並沒有惡意。我覺得很難過的是大家會把精神病患當成怪物對待,他們其實也是有知覺、有感情、有自尊的,大家喜歡給犯罪者套上一個「異常」的標籤,比如說吸毒、精神病患、來自有缺陷的家庭等等。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但是在想著「會犯罪的人一定都有問題」的同時,應該要反過來想的是「誰都可以成為犯罪者」,因為犯罪者可能來自任何地方。
⠀⠀
#我們與惡的距離 #台劇 #電視劇 #公視 #HBO
#賈靜雯 #吳慷仁 #溫昇豪 #陳妤 #曾沛慈 #林哲熹
#呂蒔媛 #林予晞 #施名帥 #周采詩 #檢場 #謝瓊煖
#theworldbetweenus
施昇輝兒子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暢銷作家施昇輝認為,「如果孩子的功課好,其實是父母的命好,父母能幫小孩的其實很有限。」
小女兒從小功課好,一路念北一女、台大工商管理系。兒子功課不太好,但有音樂的天份,兩人在不同領域各自嶄露天分。施昇輝說:「孩子能夠在他們有興趣的事情上努力,這樣很好,不一定要功課好才行。」
#未來親子
https://bit.ly/3wgqjGe
施昇輝兒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理財筆記
Lionel最近想要買PS5,因為他很想玩專有的「小小大冒險」遊戲;基於PS5很貴,而且家裡有任天堂,所以我跟他說:「這個不是必要的,如果你真的很想要,那這次段考如果可以"每一科都考100"分,就可以喔~」(內心覺得每一科都滿分有難度,要是兒子真的為了想要的東西卯起來努力,真的達標了娘也欣慰~)
隔了幾天,Lionel跟我說:「媽媽我後來覺得,我不需要買PS5了!」
「為什麼?」我內心猜,該不會是因為覺得月考科科一百很難放棄了吧?
「因為上次我們看那本理財書,我覺得要省錢很重要,反正我已經有switch玩就夠了,那個遊戲不玩也沒關係,我不想我們家變成“月光族”!」兒子頭頭是道的說著。
\
身教言教真的很重要!
最近兒子常常聽到我和筋肉老爺席間都在談論理財、保險、房地產,開始對於理財充滿了好奇,還會問我什麼是「股票」?
如果問我什麼是「無氧運動」我可以深入淺出回答得頭頭是道,但股票要我講的連小孩都懂,實在力有未逮!
於是我買了親子理財書: #打造小小巴菲特_贏在起跑點,非常適合用來親子共讀。這本書有15個章節,故事的部分設計成橋樑書,是有注音的故事,所以八歲兒子可以自己看;後面會有理財概念建構與名詞解釋,就可以爸媽唸給孩子聽,同時建立自己的理財基本常識。
這本書有對孩子解釋什麼是股票,還有基本觀念,當然在解釋股票錢,有更基礎的理財觀念要學習(而且我被當頭棒喝!)
第一篇,就讓Lionel學會了「不能當月光族」,必須「先存錢再花錢」~~那要怎麼存呢?
知道嗎?看似這麼無聊的部分, #到底該怎麼存錢?
這一篇完全棒打觀念不正確的理財小白我!
錯誤的存錢,先花錢,剩下的才存起來;➡️ 是我
正確的存錢,先把錢存起來,剩下的才花掉; ➡️ 是本書作陳重銘老師
為了達到正確的存錢,必須列出家庭收支計劃表,規劃每一分要用的錢:多少錢搭車?多少錢吃飯?多少錢要存款?多少錢房租房貸?....必要支出與存錢金額扣除後,才是可以額外花掉的錢;不夠?那就去好好開源!
存多少錢夠呢?至少儲蓄要能到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費,這好難啊~但是是避免家庭遇到突發狀況時亂掉陣腳的必要!
第一篇,這本書也解釋了「物價通膨」,這非常重要捏~意思是以現在的物價通膨率約莫2.3%,賺來的錢沒有投資到投資報酬率大於2.3%的方式,你的資產就一直在變薄,人生變成溫水煮青蛙,等到老了才發現因為物價通膨錢價值大大貶損!
#從物價通膨來看投資變成一種必要而不是選擇
這一篇沒有合作也沒有置入,純粹好書分享,因為很多理財小白粉絲詢問我進入投資理財的課程與書單,而這本也很適合理財新手概念建立,就推薦給大家囉~是陳重銘老師寫的,我買影音版本,還有線上影音課可以看~
理財投資除了看書、聽podcast(吳淡如的商學院、陳重銘),粉專也會看這兩位 吳淡如 不敗教主-陳重銘,還有施昇輝老師( @樂活分享人生),都是幫助建構理財腦很穩健紮實的老師專家們。
如果產業分析我會看粉專“暖神凱哥“,還有一些理財新聞網。
理財到最近,前陣子短線操做了一些,老實講到現在帳面虧損的多餘實際賺到的,所以建構好正確的理財觀念非常重要捏~接下來我還是會逐漸把股票整理成長期投資,以能夠領到股利的優質產業慢慢囤股,然後股利存回去滾出複利,這也是除了房地產,對抗通膨挺好的方式~
#金條實在也滿抗通膨
上一週陪朋友跑銀樓,黃金漲價驚人,一條金條約莫五兩,要價29萬台幣上下,老闆說,過去也曾經有一條金條7萬元的時候呢~
那投資黃金相關的理財商品呢?銀樓的老闆是二代接班,自己也在投資理財,他不建議;我問了理專朋友,他們也不建議;因為黃金本身漲價不代表相關產業的穩定性,這部分大家可以自己研究一下,我不是專家也就不賣弄了~~~
不過大家要是有錢,真的覺得老人家囤金條的習慣,可以囤出金山來啊!!!
#有錢不要拿去買精品買金條好實在!
施昇輝兒子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孩子讀書階段_沒有穿過名牌球鞋
兒子小學五年級想買Nike球鞋,施昇輝要兒子寫出Nike球鞋比其他鞋子好的5個理由,兒子第一個寫「很炫」,第二個是「同學都有」,然後就寫不出來了。
對一個非體育專長的孩子來說,「Nike是『想要』,上體育課的球鞋是『需要』。」施昇輝說,如果是「想要」,就讓他們以後自己賺錢買;三個孩子在念書階段,沒有穿Nike球鞋、用iPhone,這些「想要」都是等到他們大學畢業、賺錢後才入手...
#學會存錢是理財第一課
--
☀更多相關內容,請訂閱未來Family電子週刊
免費訂閱電子週刊,更多親子教養不漏接>> https://bit.ly/33MwXIF
#詳全文 https://bit.ly/3dlbN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