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施俊明北醫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施俊明北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施俊明北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施俊明北醫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疫情最新【秋冬防疫全面備戰!醫院現況:月增122名境外移入個案、塞爆隔離病房;邊境防疫:持登機前3天PCR陰性報告、印尼個案激增移工暫緩入境2週;口罩政策:8大類場所繼續戴】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已近一年、全球超過6千萬人感染。台灣雖然相對穩定,但入冬後、氣溫轉冷,也...

  • 施俊明北醫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01 16:41:00
    有 681 人按讚

    #疫情最新【秋冬防疫全面備戰!醫院現況:月增122名境外移入個案、塞爆隔離病房;邊境防疫:持登機前3天PCR陰性報告、印尼個案激增移工暫緩入境2週;口罩政策:8大類場所繼續戴】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肆虐已近一年、全球超過6千萬人感染。台灣雖然相對穩定,但入冬後、氣溫轉冷,也是流感等病毒活躍季節,將是COVID-19另一個嚴峻的關卡,對入境防疫、篩檢、醫院承載量能都是考驗。

    疫情指揮中心的「秋冬防疫專案」,今(12月1日)正式啟動,將加強邊境檢疫、醫院通報,以及社區防疫措施。8大類場所包含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以及洽公機關場所,仍要繼續配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
     
    ■登機前3天PCR檢測:因特殊因素無法檢測者,可簽切結書
     
    在邊境檢疫部分,入境及轉機來台灣的所有旅客(包含本國籍),皆需要登機前3天的病毒核酸PCR檢驗報告。不過,由於部分國家採檢量能不足、根本不願意幫沒有症狀的人做篩檢,對某些返國或來台民眾「根本做不到」,疫情指揮中心因而放寬標準。

    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先是表示,若符合緊急協尋(如奔喪、探親、緊急就醫)、來自無法自費篩檢國家(如斐濟、東加等)、以及經指揮中心專案同意短期公務商務行程者,或出境後3日內再入境者,可以免除出示證明;昨日(11月30日)再加上但書,「擔心沒有設想周全,而阻礙國人回國,因此若民眾沒有陰性報告,可以陳述理由簽切結書後登機,」再由指揮中心研判是否合理。但若無正當理由,違者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第58條、69條,處以1萬到15萬元罰鍰。

    指揮中心邊境檢疫組副組長何麗莉表示,今日上午已入境5個航班,共150人左右,全數持有PCR陰性報告,沒有違規情形。

    不過,為避開入境須繳交3天內PCR陰性報告規範,近日入境人數爆增。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昨日表示,從11月1日開始,每日入境人數約1、2千人,但這兩三天人數大幅增加,11月29日為最高峰,單日入境達4千多人。陳時中也說,這幾天的居家檢疫人數超過2萬2千人,但與9、10月檢疫人數差不多,因此尚能應付。
     
    ■確診病重者入境有除外條件:可申請專案包機返台
     
    入境人數暴增,指揮中心更開先例,11月23日一名在迦納經商的50多歲台灣男性返台入境確診,但他其實在當地已經確診,病情尚未好轉,因此申請醫療專機返台。

    但依照先前指揮中心規定,境外確診者必須是發病日到登機日已超過2個月,且症狀已緩解,或距離發病日10天,且取得兩次PCR陰性證明,才可返台。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日前在記者會上解釋,這名台商因病情嚴重、需要呼吸道插管,才會申請回國。

    陳時中也表示,考量人道因素,若民眾在國外當地醫療資源不佳、有返國就醫需求,就算不符合入境條件,也可以在適當防護措施下,委請國際醫療轉送機構、航空公司或國內收治醫院,向指揮中心提出專案申請。
     
    ■移工入境問題:印尼移工暫緩兩週入境、家事工和看護人力荒
     
    此外,昨日境外移入大幅新增24名,但其中20名是印尼移工。陳時中表示,指揮中心針對集中檢疫所的939名印尼移工全面採檢,結果抓出23名陽性個案,其中3名已於前日公布。

    由於印尼移工入境後確診的個案數愈來愈多,日前指揮中心暫停4家仲介公司的移工入境(截至目前共暫緩14家),但效果不彰。昨日再宣布,全面停止印尼移工來台兩週。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組長薛鑑忠表示,在台灣的移工目前共69.9萬人,主要來自印尼、菲律賓、泰國與越南,其中印尼移工26.5萬人,佔整體約38%。陳宗彥表示,印尼的移工都是社福類移工為主,自年初疫情爆發,就和勞動部合作,主動延長在台移工的工作年限,避免移工跨境頻繁流動。

    陳時中坦承,台灣對於社福類移工的需求高,11月印尼移工每週入境677人,但國內有需求,因此只能先暫緩兩週,期間會先以招募本國勞工、引進他國移工,或鼓勵民眾使用長照2.0服務。兩週觀察印尼疫情狀況,若還算穩定,則可重新入境,先從原先入境人數一半,每週339人開始,逐步恢復。

    桃園市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祕書長黃姿華說,台灣長期高度依賴外籍看護,自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引進人數已減少,造成嚴重人力匱乏。但她強調,家事移工不適用《勞基法》,基本工資僅1萬7千元、更可能全年無休,這些人力缺口用長照2.0替代,「根本不可能!」因為長照2.0人力的薪資較高,也不可能如移工可以全天候待命。而相較產業類移工的起薪2萬4千元、週休二日,就算引進家事類移工,一旦他們有轉換雇主的機會,都會快速轉移到產業類工作,「這已經不是人進不來的問題了!就算進來也難以留住人力!」
     
    ■一個月增122境外移入個案:目前住院隔離人數104人,部分病人得南送隔離
     
    今日指揮中心再宣布,新增4名境外移入個案,入冬後、近一個月來,即有122例境外移入個案。

    部立桃園醫院(簡稱部桃)災難醫學科主任蕭雅文說,急診的篩檢策略不變,都是觀察國外旅遊史、接觸史以及症狀。雖然天氣變冷,但轉介到醫院來採檢的病人並沒有增加,幾乎都是自費採檢為主。

    鄰近機場、第一線接收病人的部桃,有30間隔離病床。部桃感染科主任鄭健禹說,不過近3、4天,該院即被陸續送來不少病人,隔離病床轉眼間已經全數滿床,無法收治的病人則由指揮中心轉送部立台北醫院、和平醫院,甚至往中南部送,「現在確診病人依然全部都要入院,且兩次檢測陰性才可出院。」

    莊人祥日前表示,由於近期不少感染者都是在集中檢疫所檢疫期滿14天後確診,病毒量低,因此住進醫院不需太久就能出院。但鄭健禹說,即便這類病毒量較低的病人,平均仍須在醫院待上兩週,「若是一開始入境就確診的,可能需要一個月!」

    莊人祥說,目前在醫院的人數共有104人,幾乎都是輕症;日前自迦納返台台商已拔除插管,但仍在加護病房觀察。陳時中昨補充,現在集中檢疫所共2,400多間,目前還有4分之一可用;醫院的空床率超過一半、負壓隔離病床還有500床、呼吸器有1,100多台可調用,量能皆充足。
     
    ■醫院轉介採檢個案減少、診所篩檢意願低,陳時中籲醫院加強警覺
     
    陳時中表示,台灣目前民眾若有症狀,到醫院就診後,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採檢。但因過去數月都沒有本土個案,轉介採檢的比例愈來愈低。他呼籲醫療院所應該提高警覺心,若病人有疑似COVID-19的症狀,應積極轉到醫院採檢。

    國衛院名譽研究員、前疾病管制局(現改制為疾管署)局長蘇益仁表示,接下來流感個案將自12月中旬開始攀升,到時入境者會有不少發燒、各種疾病症狀的個案,「當流感跟武漢肺炎一起來,最壞的狀況是兩種病毒一起肆虐,就算使用快篩試劑,也只有5成陽性率。這兩種病毒症狀都一樣,該怎麼處理、篩檢,才不會讓醫院無法承受,這不是3天PCR陰性報告可以解決的問題。」

    對此,莊人祥表示,現在社區沒有流感病毒,病毒也難以從國外帶進台灣,因為入境者都需要進行14天居家檢疫,這段期間阻斷了流感、武漢肺炎的感染機會,估計今年流感應較往年感染人數低。再者,若真的流行,國內現已有兩成多民眾施打疫苗,增加保護力,最後一道防線則是流感抗病毒藥物給予治療。

    今年3月,陳時中和基層醫師開會,表示秋冬一旦疫情真的爆發,希望基層診所能夠加入支援,幫忙第一線多做篩檢。但診所醫師的看法卻不同,基層醫療協會理事、小兒科醫師詹前俊表示,今年年初疫情爆發時,有些診所在門前設置篩檢區,醫師要穿防護衣、戴口罩、面罩,病人也不敢到醫院來,「其實基層診所該做的,是好好分流,讓民眾敢來治療輕症、慢性病。」

    不過,詹前俊卻認為,接下來秋冬防疫,診所不會進行太多流感篩檢,而是把有症狀疑似者,直接轉介到醫院,「維持乾淨的第一線環境。」他強調,「趕快讓病人到該隔離的地方,而不是留守在第一線診所造成疫情擴散!」顯見基層診所對自行篩檢COVID-19持保留態度,「如果驗出陽性,那整間診所都要暫停營業,而且萬一是偽陽性,對病人也難以解釋,」詹前俊表示,「除非快篩試劑準確率達9成,否則應是不會使用。」

    (文/陳潔 ;攝影/中央社、楊子磊)

    #延伸閱讀
    【大疫之下的歷史守門任務──不只尋找遏止之道,更論證防疫的理路】https://bit.ly/3fTnSSm

    #講座【疫情如何影響世界?記者與你面對面,分享歷史守門任務的心情與觀察】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011230730261558514374

    #秋冬專案 #武漢肺炎 #疫情 #防疫 #流感

  • 施俊明北醫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2 14:00:45
    有 9 人按讚


    台灣敦促全球衛生的新方向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
    吳宗樹/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全球衛生講師
    顏慕庸/台北市聯合醫院感染科醫師
    石富元/台大醫院急診科醫師
    盧道揚/衛福部台北醫院兒科醫師

    台灣因防疫得當,並未爆發新冠肺炎大規模感染,也願將防疫經驗與世界各國分享。圖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左)正在說明疫情。記者潘俊宏/攝影

    世界衛生組織(簡稱世衛組織)每年五月在日內瓦舉行衛生大會,今年因新冠病毒全球流行而備受重視。事實上,世衛組織自1948年創立以來,曾在根絕天花、防控瘧疾、建立全球流感病毒偵測實驗室、每年決定南北半球的流感疫苗株、2003年SARS流行後訂定國際衛生條例及2012年協助韓國防控中東呼吸症候群(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MERS)流行,均有實質貢獻。在傳染病較多的1950年代,世衛組織甚至敬邀各國傳染病專家出版一系列的防疫技術報告專書,將累積的知識與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各國。惜1980年代傳染病漸被慢性病取代,具國際視野與成功防疫實務經驗者劇降,因此若新興傳染病爆發流行在醫衛資源不足地區,世衛組織的專業領導遂扮演重要的樞紐角色。

    我國因經常最鄰近新興傳染病的原發地,面臨的挑戰也最大,加上1971年退出聯合國,是國際孤兒!2003年SARS流行時,美國疾控預防中心派專家來臺臺當我國開始推動「全民量體溫」的第一天,美國團員即趕緊蒐集資料,對任一新防疫策略蒐集科學數據;同時也教我們評鑑院內感染每一環節的重要性。世衛組織雖首度派專家來台,因懷疑低報,特走訪台中市而非較多院內感染醫院的北市或高市,自此深深體會強化我國傳染病偵測系統的重要。

    因此,臺大公衛學院流行病所病毒研究室聯合臺大醫院急診科、國衛院生物統計學家、疾管局資訊室、臺北市衛生局及市立聯合醫院,共同研發以醫院急診國際疾病診斷碼為基石的新興傳染病症候群偵測系統(syndromic surveillance system),並與世衛組織專家一起發表在國際學刊。此系統建置後速降低腸病毒對幼童的危害;2009年H1N1新型流感病毒全球流行時,疾管署公布不同年層的「類流感」病例數,發揮預警防疫功能。此外,感染科醫學會多次舉辦防止院內感染研習會ゝ疾管署推動醫院感控評鑑及與病毒合約實驗室提升新興病毒的檢測力,又與臺臺流行病所培訓全國衛生局基層衛生人員的疫情調查能力,讓臺臺在新冠病毒突襲時足以應戰。

    簡言之,2003年SARS流行後的系統化防疫建置,經71型腸病毒流行的試金石與2009年新型H1N1流感的歷練,臺臺市又加入校園傳染病症候群偵測系統,較醫院急診症候群偵測的敏感度與時效性更佳,尤其流感病毒流行影響社區,社區病例飽和度又與醫院群聚息息相關,須全方位動員社區人物力資源、有效分流,跨越政治鴻溝,建立不同單位的互助合作,提供一全球流行而根植社區的成功防疫模式。

    因此,世衛組織可參考臺臺經驗,在檢測資源不足國家,建立「類新冠病毒感染症」的症候群偵測,並對輕、重症與其接觸者三群人,以不同地區、不同年齡採系統化抽樣進行病毒檢測,暫免昂貴的大量篩檢,再以確診病例、可能病例與疑似病例三層次比對重要流行趨勢,一旦掌握流行脈動走向,疫情控制易撥雲見日。

    至今,公衛先進國採用防治措施不盡相同,幾項重要問題待跨國比較探研:如佛系防疫是否比疫情調查與即時檢疫會犧性更多年長者死亡?盡早升高民眾戴口罩百分比是否比疫情高峰時增社交距離更能降低病例的發生率與致死率?哪一種病毒蛋白的抗體較具保護力又可維持較久?更重要的是那些防控措施對開發中的國家公共衛生效益最大?

    當新冠病毒來襲考驗人類之際,臺臺盡其所能作最完善的準備與最壞的打算,以系統化的思考,不斷累積經驗、修正、驗證防疫成功法則,歡迎世衛組織專家來臺臺論防疫實戰經驗,我們有志協助中低收入國家與世衛組織聯合打贏新冠病毒全球疫仗。

  • 施俊明北醫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20 07:30:36
    有 83 人按讚


    當體內的油電混和車「電池壞了」!運動神經元退化(一)


    歷經廿年爭取,台灣終於朝設立「腦庫」目標邁出關鍵一步。「衛福部」、「法務部」、「科技部」日前聯席會議做出重大決議,允許台灣腦庫可在捐贈者死後六小時內採集腦部檢體。專家認為,這有助於失智症等退化性神經病變及神經相關罕見疾病的新藥研發。


    【台灣神經罕見疾病學會】前理事長、【北醫大台北神經醫學中心】教授宋秉文說腦組織是神經醫學研究的寶庫,有助確實了解疾病生理、基因突變造成的腦部結構或成分的變化。過去因為研究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患者腦部檢體,發現患者缺乏特定神經傳導物質,才能研發出多項藥物。


    【台大醫學院病理學研究所】所長鄭永銘表示,腦組織的蛋白及RNA崩解速度快,最慢六小時內得採檢,但現行規定「解剖」須先報請相驗,以致檢體品質不佳,不足以進行腦部細胞或基因研究。


    【臺大醫學院】副院長謝松蒼表示,衛福部已函釋,採集死亡捐贈者腦檢體是以提供醫學研究使用為目的,只要符合「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相關資格條件及保護措施,可免報請檢察機關相驗,這是籌設腦庫的重大突破。(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卡關20年 腦庫成立現曙光」: http://bit.ly/2Rx0DDL )


    提起運動神經元疾病,一般人或許會覺得很陌生,但如果說是「漸凍人」,可能就恍然明白。運動神經元疾病(Motor Neuron Disease,簡稱MND ),俗稱「漸凍症」,醫學教科書中常以其病變位置為名,稱之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 )(資料來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內科 -【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人)】: http://bit.ly/2RB9yUI )


    還記得「漸凍人冰桶考驗」嗎?金城武淋下冰水的瀟灑令人難以忘懷,但本文想將你的注意力轉移到漸凍症本身。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的陳俊安助研究員,與團隊從發育生物學的角度,尋找「會退化」和「不會退化」的運動神經元在基因表現上哪裡不同,希望未來有助於漸凍症的精準醫療。


    左圖的野生型小鼠,運動神經元軸突健康粗壯,可以牢牢抓住肌肉細胞,並控制四肢作出大腦命令的、或反射性的動作。但右圖的類 ALS 模式小鼠,運動神經下端的樹突變少了,無法牢牢抓住肌肉細胞,四肢也跟著萎縮、不聽使喚。


    這個「運動神經元退化」的情況會發生在小鼠身上,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漸凍症」就是運動神經元退化導致的疾病,會從四肢開始無力,漸漸演進至全身肌肉萎縮、呼吸衰竭。(資料來源: (中研院-研之有物)【當體內的油電混和車「電池壞了」!運動神經元退化】: http://bit.ly/2Pd8EfM )






    【Reference】
    【國衛院論壇2019年度議題】簡介
    ➤「臺灣腦組織資源聯盟(臺灣腦庫)」: http://bit.ly/2xaOZTK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http://bit.ly/2ZQdiCq
    ➤「臺灣護理人力發展之前瞻策略規劃」: http://bit.ly/2klhew0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http://bit.ly/2WzkOk3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http://bit.ly/2I2cw0B
    ➤「人口高齡化與社會福利-社會投資的反思」: http://bit.ly/2YXEXSz


    1.來源:
    ➤➤資料/照片
    ∎(中研院-研之有物)【當體內的油電混和車「電池壞了」!運動神經元退化】: http://bit.ly/2Pd8EfM
    ∎(經濟日報)「卡關20年 腦庫成立現曙光」: http://bit.ly/2Rx0DDL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神經內科 -【運動神經元疾病(漸凍人)】: http://bit.ly/2RB9yUI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漸凍人 #運動神經元退化 #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 #陳俊安 #漸凍症

    衛生福利部 醫事司
    國民健康署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
    研之有物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