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方格子vocus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方格子vocus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方格子vocus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方格子vocus產品中有60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供參考~~~...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

方格子vocus 在 梅姬LU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6:17:43

🖊成長|突破400,000次點閱,持續創紀錄中! 〈性騷擾〉reurl.cc/5rabO6 🖊理財|授權知名財經雜誌 #理財周刊 轉載 〈年輕人股海裡當當沖仔錯了嗎?散戶自白:投資,千萬請量力而為〉reurl.cc/LbDnXa 〈受薪階級很難致富?過來人教你避開資產配置盲點〉reurl.cc/E...

方格子vocus 在 林予晞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6-21 09:31:21

各位午安~ 我想向各位推薦一本雜誌,叫big issue 大誌。 大誌是一本以社會議題、時事與藝文為主的月刊,平時的販售方式是透過自食其力的街友們,在全台街上固定的販售點向大家提供販售服務。為了支持街友們的努力,大誌沒有在書店或是其他通路販售當期雜誌,長久以來,我都非常尊敬且欽佩大誌的勇氣與做法...

  • 方格子vocus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10-01 07:17:10
    有 0 人按讚

    供參考~~~

  • 方格子vocus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23:57:28
    有 31 人按讚

    【存有與存在的那條線,《銀翼殺手》羅伊的處境為何觸動我們內心?】

    無論何時、第幾次重看《銀翼殺手》,都無法不為人造人羅伊最後的獨白動容。他頹坐雨夜屋頂,對著戴克說,「是時候死去了」。羅伊的處境模糊了人造人與人類在「存有」上的區別。

    「存有」是什麼?海德格在《存在與時間》提出,所有事物都有「存有」,是「存在於世界之中」,但人作為存有者有其特別之處,因此才能「存在」……

    #銀翼殺手2049 #銀翼殺手 #電影 #人造人 方格子 vocus

  • 方格子vocus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23:27:20
    有 269 人按讚

    【社區車位可以堆雜物嗎?面對住戶管委會有三招】

    「我的社區有住戶雖然買了停車位,但都沒有在用,把它當作私人儲藏室堆滿了雜物,他說這是他買的車位,誰都管不了。有些住戶也開始有樣學樣,真是受不了。」

    一位大樓管委會主委愁眉苦臉的對我說,而這種爭議在大樓屢見不鮮。大部分的大樓車位,其實都必須受〈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5條第1項之規定……

    #管委會 #社區 #車位 #住戶 #停車 方格子 vocus

  • 方格子vocus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7-16 19:57:42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

  • 方格子vocus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6-07 19:57:47

    本集主題:「懶得教,這麼辦:培養獨立自主的全自動孩子,百善惜為先的教育筆記」介紹
         
    訪問作者: 盧駿逸
      
    內容簡介:
    不是教錯了,而是教太多
    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
    別太用力「教小孩」,也許就有更多力氣愛小孩、惜(sioh)小孩
      
    ★擺脫「做太多」的惡性教養循環
    ★整理近十年來非典型教育現場的故事
    ★以「思考」代替教條式的教養原則,破解專家迷思
    ★同理父母及教育者們的困境,全年齡適用的「惜惜」想像
      
    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好?
    是不是我們做得不夠多?
    這些煩惱,在教育現場屢見不鮮。
    但對教育者來說,這些焦慮是必要的嗎?
      
      某些專家們總在誇談「怎麼教」,或傳達「你教錯了,照我的來」,甚至散佈「這樣教得不夠,像我這樣教才夠」的教養焦慮。教養對家長來說,既是一種不能輸的軍備競賽,也是一種時時被他人凝視的、不能犯錯的道德考驗。
      
    難道只有通過考驗的人,才是夠好的父母?
      這本書想要反對這樣的價值,也反對那些便宜行事、過度簡化的教育想像。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是做錯了,而是做得太多。
      
      懶得教,但盡量勤勞惜(sioh)。這樣的惜(sioh)不代表緊迫盯人、訓練有素的專家姿態,更不代表「為你好」就能無限上綱,成為管教的藉口。本書從教育工作者、父親的身分出發,記錄了駿逸與孩子相處的故事。包括身處教育現場的反思,談教養迷思、權力關係、自主學習等常見的教育議題。彷彿可以聽見他透過文字,溫柔並堅定的提出「學習不是訓練」「談教育也要談戀愛」「坦率的強迫,好過虛假的溝通」等主張。
      
      為人父母者,究竟願意投入多少時間與代價,交換孩子的發展機會與空間?駿逸認為這些代價包括對孩子的愛、對人性的信任、對孩子發展的瞭解、對人我權利分際的思索與認識,以及身為人、教育者、身為父親的自我期許。全書穿插各種常見的教養難題、故事,以及駿逸與兒子阿果互動的日記。並以「惜惜」的概念出發,對孩子、教育者們傳遞人性中最寶貴的價值。
      
      這不是一本傳統教養書,也不是扮演教育專家,指著父母的鼻子說你應該怎麼做的教育指南。它更像是一個以家庭為田野的人類學家,同時扮演爸爸、老師、朋友等角色,與孩子建立關係並持續進行的教育實驗。更重要的,不論對待大人或小孩,都應該從「惜惜」做起,以同理心相處、相惜,期望能激發同為父母、教育者的同理心,建立相互尊重及成長的良性循環,不光為了孩子,也讓我們自己成為足夠聰明、堅強並獨立的人。
        
    作者簡介:盧駿逸
      自2008年開始,持續待在光合人文/教育工作室的合作式教育場域裡,陪伴小孩一起從事社會議題、科學、歷史、創作、自助旅行等工作。除了陪小孩,也和父母一起面對教育上的各種難題,像是自主學習、親子關係、兒童發展困境。現於方格子VOCUS網站經營《教育現場的生存遊戲:好孩子權力故事》專欄,持續為兒童教育、親子關係經營等領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