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方木條價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方木條價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方木條價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方木條價格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墨條#墨汁#水墨 影片中介紹關於書畫常用的墨條、墨汁和黑色顏料,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陳述東方藝術重要材料-墨的奧祕,分享給一般普羅大眾知悉與了解。 例如松煙墨是用松煙加膠而成的墨品,是最早能稱之為「墨」的墨種,透過講究的工序,達到書畫用途的目的。 試將其製作的方法及使用的情況,整理介紹如下: 1...

方木條價格 在 藏匿處刺青 紅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10:43:26

第一個手作木板掛畫完成 從師父開始說要佈置工作間的時候就想擺一幅這樣的木板掛畫在作品之間 但是網路上都沒有在販售這樣子的畫,要從國外買也是麻煩 那就乾脆自己做吧 於是開始畫了設計圖量了尺寸再上網找木材廠,問了兩三家終於有可以幫我切割木材及價格可以接受的店家,設計圖來來回回的修改終於把檔案成功的...

方木條價格 在 豪爽大力推薦?台中美食 台北美食 高雄 新竹 台南美食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2 14:14:13

@howsayhow每日更新兩次美食~不想錯過,立即追蹤☝️我們呦~~ - #豪爽的台南 - 文末抽獎 - ❤Google評分:4.5顆星 - 😍個人評論:4.6分(文末抽獎~~~他們的水餃真是一絕,麵類也必吃!) - 🕵️‍♂️環境介紹: - 對於日料的愛好者來說,一餐日本料理可能動輒幾千塊甚至上...

方木條價格 在 藍橘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3 07:19:01

在故事繼續之前,我想再問一個問題。 . .聽到我的能力之後,你有萌生起類似「如果現實有這減肥公司就好了!我一定會去光顧!」的想法嗎? . 接下來就是「不過價錢應該很貴吧,如果是能夠支付的價格就好了…」 . 再來就是「他喜歡運動,我也有付錢,天經地義吧?!」 . .有吧?! .但你們有想過,我要花多少...

  • 方木條價格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22:48:49
    有 129 人按讚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 方木條價格 在 新竹市議員 黃文政 我好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10 12:01:31
    有 105 人按讚

    #新年快樂 #年度問政好禮到🎁
    #城市宜居 #市民安居
    #懇切努力的模樣 #才是您們喜歡的 🙂

    ﹝汀甫圳人行步道總體檢討---後續維管與適用性待加強〕
    在 文政任職里長時積極推動汀甫圳人行步道計畫,至今仍持續監督。完工後的步道煥然一新,但最大的問題是夜間燈光不足,從博愛街到交大後門,再到東山街,燈光昏暗危險。考量步道內各處有高低不等階梯及硬體設施外,昏暗處也易成為安全破口,市府應盡速加裝照明燈維護行人安全。另外,沿途很多花草枯萎,應再加強園藝維管。還有鄰近水圳園圃區,經下雨或風大,造成土石斷斷續續滑落汀甫圳內,易造成水圳堵塞或污染,建議加裝木條防止土石滑落。還有步道兩側樹木的紅色果實經常「血」染步道,我曾建議地面鋪面改成深褐色系,讓果實顏色可以自然地跟地面融為一體,也不必耗人力一直做清理。步道內座椅的三角設計過於尖銳,易造成孩童或老人家撞擊受傷,建請將其修改磨得再圓滑點以提升安全性。此外,近期常有機車騎士求方便將機車直接騎進步道內,嚴重危害行人安全,建請市府立標示牌警示機車不得進入。汀埔圳步道建設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因此在眾多設計規劃中,絕對不能輕忽的就是適用性,讓整個步道便於長久經營與使用才是市民期待的。

    〔觀光熱點停車費調漲---應因時制宜以達施政最大效益〕
    本市觀光熱點如動物園、十八尖山、新竹漁港等路邊停車費,市府為提高停車周轉率,9月起每小時從20元漲到30元,收費時段為8時至22時,確是一個好的對策,但沒有完善考量政策下確是變相懲罰周邊住戶,損害原有停車權益。我建議將停車的價格區分為觀光熱點時段及非觀光熱點時段來收費,也就是旅遊熱潮的早上9:00至下午5:00或景點營業時段提高停車費,非熱潮時段則維持原有停車費,如此便可兼顧周轉率與附近居民權益,如動物園可依營業時段停車需求多以每小時30元計價,5點非營業時段則回歸一般住戶停車需求,每小時以20元計價。盼因時制宜達到施政最大效益。

    〔假日花市停車場使用標準不一---市府應規劃統一標準以解決使用糾紛〕
    短短200公尺的假日花市停車場,竟出現3套停車標準!市府公告:平日沒攤商營業供市民停車,周六與周日全天不能停車﹔又有告示指國定例假日前二天的中午12時起至例假日結束,不能停車;長青學苑則告示,週五及假日前一天遵照指示停車,週六與週日無規定。為了停車,一般市民、攤商及長青學院長者,紛爭不斷。這個地方使用率高,牽涉單位也多,能多功能運用停車空間,值得支持,不管是假日花市創造城市的觀光效益,或是長青學苑對社會帶來的正向效益,都非常值得市府審慎評估規畫,幫助兩者達成共識。因此本席建議市府應協調相關部門,給予市民統一政策方針,規畫統一使用時間,避免造成無謂爭議,傷害和諧!

    〔市民活動中心新法總體檢討改善---勿花錢換不方便,勿收費換降低使用意願〕
    新竹市民活動中心陸續收歸市府統一管理,但在租金冷氣費、清潔管理、設備維修、門禁管理等規範不清且不合需求是最大問題。過去由志願性志工時刻輪班服務,換來市民活動中心維管縝密、人力完善分布使用,環境舒適而真正成為里民聯誼活動的大客廳。反觀市府花大錢委外負責清潔,不僅無法即時維護使用環境,設備維修、門禁管理等工作更是全部落在各里幹事身上,不僅效率不彰,另外,租金比起其他縣市更高,租借程序變得更不方便,導致部分里直接停止巡守隊和共餐據點等公益服務。更有社區擺放的鋼琴或物資要做公益使用,結果市府要求要把物資搬走清空,浪費捐贈者公益使用的美意。我認為這項政策是「花錢買不方便,收錢換降低使用意願」,實非市民之福,請市府聽取議員建議再次擬定合宜政策,勿讓里集會失去原有活絡市民學習、聯誼、公益的美意。

    〔新竹市立田徑場維管總體檢討〕
    這個田徑場堪稱「兼顧運動專業及市民休閒」的功能,對於這個功能多元的田徑場,我跟許多市民朋友一樣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如同我上次臨時會提案的,應針對各個協會團體明定使用規則避免造成糾紛或受傷,特別是選手訓練時應該有配套防護措施。當選手與市民在同一個地方活動時,如果沒有區分空間時間來使用的話,反而造成每個團體使用都受到限制而無法舒適的使用。另外清潔保安的部分,本席到現場了解維管狀況,據我所知不管任何時段平日假日都僅有一名保全人員負責監察狀況,至於清潔人員則是沒有特定人數,這樣的人力資源難以維管假日湧進的人潮,導致場內頻繁出現吃東西,拄拐杖行走或甚至偶爾遛狗狀況出現,恐造成田徑場損壞速度加快。我建議市政府這邊把田徑場定位成兼顧運動競技及市民休閒的多功能田徑場,那就更應該妥善規劃維管方針,讓每個定位都可以如期都發揮功能,另外包括田徑場使用安全問題及糾察人力與清潔問題等等也應全面檢討,打造一個真正舒適、專業、友善且能長久使用的田徑場。

    〔 雨水下水道G幹線設置進度(現更名為L幹線)〕
    517水災後市府承諾將處理G幹線雨水下水道工程,我當時建議延伸到博愛街5巷,當時市府指出經費上有難度,我也建議將工程分段施作完成。上一次定期會本席再次追蹤進度,工務處吳處長答覆時指出,期初6月中下旬營建署可以核備,預計8月跟營建署要到經費,工期約半年完成。這次定期會我收到的資料僅有10月15日會勘結果告知,中央仍在評估檢討,名稱改為L幹線,顯示雨水下水道仍無進度,我在意的是市府有沒有重視市民好友的民生安全,即便有執行的困難,也要每個環節都能竭盡全力誠實面對市民好友,不要讓他們期待落空,甚至等到下次水災發生時才要再次努力,因此 文政再次呼籲市府盡速完成雨水下水道L幹線設置進度。

    #時時刻刻天天年年努力 #讓幸福犇騰
    #問政建設我好用

  • 方木條價格 在 寬大礦業-線上直播拍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5-02 01:39:08
    有 252 人按讚

    ❤️秘魯聖木-消磁聖品-天然香氛袋❤️
    ❤️聖木線香-聖木精油-聖木條❤️

    小編本身不愛很化學的味道
    自從接觸聖木後
    完全愛上這天然又舒服的木質香氣 #會上癮的
    真心推薦給您們😘

    另外也整理了一些關於秘魯聖木的資訊,參考看看唷(文沒有很長,可以耐心看完😂)

    ✨聖木是什麼?
    學名為Bursera graveolens
    秘魯聖木是一種原產於猶加敦半島、秘魯和委內瑞拉的野生香水樹木,與乳香和沒藥屬於同一科。

    ✨聖木名稱由來,聖徒之木Palo Santo
    名稱來源為西班牙的僧侶發現秘魯聖木具有淨化空間、清潔與癒合的能力,因此命名為palo santo,意思就是「聖木」或「聖徒之木」。

    ✨聖木香味來源
    生長中的聖木是不會有特殊天然香氣的,樹木必須經歷自然的死亡,直到樹木自行落下,在森林地面上並且有足夠的時間經歷大自然的洗禮與風化後,才會大量發酵分泌出濃郁的樹脂香氣,最終形成油脂度相當高且香味四溢的秘魯聖木。

    ✨永續的概念-尊重環境
    在當地法律是禁止砍伐秘魯聖木的,只允許採收自然死亡的聖木。且必須等躺在森林地面上的聖木經過好幾年的時間後才可以採收,期間也不可隨意移動聖木。也因為通過這些過程,聖木才能發展出精油香氣淨化與癒合的能力。
    (參考資料Written by Aarti Borǰigin)

    ✨聖木用途
    由於聖木的形成完全屬於大自然的發展,因此具備天然溫和的特性。
    ⭕️可作為天然且溫和的驅蟲用途
    ⭕️淨化水晶、礦物
    ⭕️淨化環境、空間
    ⭕️享受香氣,放鬆心靈
    ⭕️製作成精油,享受大自然的禮物
    #聖木香味真的很棒很舒服超療癒

    🎊秘魯聖木條:200元/包
    👉可燃燒或直接放置自然就會有香氣唷

    🎊秘魯聖木香氛袋:230元/包
    👉可當車掛(整台車充滿聖木香共共的味道)
    👉放置床頭或化妝台,享受香氣
    👉也可將手鏈放入袋中消磁
    👉掛在窗簾上、手把上也可以唷
    (任何可以掛的地方都是好地方啦😂)

    🎊聖木線香+紫檀木線香座&線香罐:300元/組
    👉沒有看錯,整組只要300元!!!
    👉品香的同時,質感也不能少唷
    選用紫檀木的臥香與線香收納罐,質感立刻upup ☝️我們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一支線香平均可燒45分鐘(一組含12支線香)
    👉有另售補充包請私訊唷

    🎊純天然聖木精油:380元/瓶
    👉有經過台灣檢驗氣相層析質譜分析組成(附圖),成分天然無添加有的沒的😂
    👉滴在任何想要香香的地方😂
    👉泡澡、做皂、做蠟燭、按摩油都可以滴入,使用在身上也都可以唷
    👉隨身攜帶整天都有神聖的聖木香氣

    🎊秘魯聖木貓咪/貓頭鷹對穿孔:220元/個
    搭配藥沉設計款:380元/條(有含聖木主珠唷)

    🎊秘魯聖木消磁盒:480元/個(含聖木塊)
    👉消磁手鍊、天然礦物
    放一個晚上消磁後,拿出來手鍊都是香的
    配戴一整天都有好心情😊
    👉盒子是松木有安全扣不怕打翻灑出來唷

    🎊秘魯聖木片:依重量價格不同唷
    可以線上點菜😊
    #寬大特選
    選擇油脂分泌豐富油線明顯的優質品項唷
    而且花紋超棒,美麗極了
    👉可以把手鍊、礦物直接放置消磁唷
    👉紋路很美,也可直接當擺件
    👉重點是很香🤣

    #皆開立統一電子發票祝您中獎
    #新台幣標場台灣新北市實體店面
    #七天內皆可併單滿千免運費

  • 方木條價格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5-01 01:43:39

    #墨條#墨汁#水墨
    影片中介紹關於書畫常用的墨條、墨汁和黑色顏料,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陳述東方藝術重要材料-墨的奧祕,分享給一般普羅大眾知悉與了解。

    例如松煙墨是用松煙加膠而成的墨品,是最早能稱之為「墨」的墨種,透過講究的工序,達到書畫用途的目的。

    試將其製作的方法及使用的情況,整理介紹如下:

    1.松樹富含油脂,有易燃的特性,可獲取較多的煙料。

    2.非用松樹的枝葉來燃燒獲取,而是將松幹裁切成木條後再行處理。

    3.松條每次燃燒不能過多,僅能三、兩枝,若量大煙暴,反而有損煙質。

    4.唐代是用立窯取煙,宋代則是用臥窯,設置的地點也有分平地型和山區型兩種。

    5.臥窯取得的煙料較立窯為佳,是因為距離火源較遠,能取得更為細小的碳粒。

    6.每次必須連續燃燒7日後,等到窯內溫度下降後,再用扇子輕輕刮煙。

    7.收集到的松煙,最細的拿來做佳墨,次等則印書用,最粗的則是當油漆塗料用。

    8.印書需用大量的墨,是直接將松煙料與膠料直接調和成墨水來用,所以古籍印刷的字跡絕大部分是用松煙印成。

    9.松煙無油光但偏藍光,是因為所含碳粒較粗所造成的反光現象,所以日本稱其為「青墨」是有道理的,且專門用來畫水墨畫。

    10.磨松煙墨時,常會有砂丁刮硯,可能是因為煙料中殘留燃燒過後的雜質,或是不慎掃下的窯壁砂土。

    11.松煙墨的墨性是較油煙墨適合水墨創作使用,是因為其所含碳粒的粗細範圍較廣,能產生較為分明的墨色變化。

    12.若以煙料取得難易來說,松煙還是較植物性油煙來的簡單且量多,所以價格較為親民,當寫大字或練習書法時是最佳的選擇。

    13.若寫篆隸字體,因不求速度感,松煙墨是較為合用,且書寫的墨色也會較油煙墨更能達到渾厚飽滿的視覺感。

    14.在物質缺乏的年代,先民曾用鍋底黑來替代松煙,代表兩者的材質特性十分相近。

    15.明清時期雖是油煙墨興起的年代,但僅少數文人雅士有能力負擔使用,所以松煙墨還是佔有較大的市場,從未消失,而真正大量流失客戶的時間,可能不到百年,在礦物性油煙墨的出現後,才徹底改變。

    從上述的介紹,傳統書畫家使用松煙墨的歷史,可能超乎我們想像,而現在無論是寫字畫畫,都是用礦物性油煙製成的墨條和墨汁,讓我們誤以為以前的油煙墨就非常廉價,甚至比松煙墨還便宜。其實如果我們是買純植物性油煙製成的墨品,保證價格還是依舊會讓您我大吃一驚的。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墨條的成份與製作方法: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152171967

    墨條的用膠選擇: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155834391

    松煙墨: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286080892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水墨材質 #水墨材料 #水墨画 #水墨 #水墨畫 #繪畫 #美術 #松煙墨 #油煙墨 #鍋底黑 #黑色顏料 #black #blackcolor #画材 #画用色 #用色 #自製顏料 #自製黑色顏料 #顏料 #芸術 #傳統顏料 #art #artshare #ink #inkonpaper #inkonpapers #inkdrawing #inkpainting #inkpenart #chinapainting

  • 方木條價格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1-17 18:24:04

    有了強國這個世界工廠,和淘寶這個強國製廉價百寶袋,誰還會執着Made in Hong Kong的產品?旺角個性咖啡廳神經餵飼仍執着!店主Simmy三年前特意邀請本地品牌為小店訂製十張餐桌及三個儲物櫈,「我是做創作出身的,知道香港有很多有心的創作人和手作人,希望可以互相支持,令這行業蓬勃起來,讓大家能走得更遠。」

    這個蒙同業厚愛的品牌叫石盾小木工,2013年由兩位廿來歲女生潘映彤(Minnie)及陳曉彤(小童)成立,專攻訂製木器,並教授工作坊。「我們最初只是製作木箱鼓(Cajon)。」Minnie說。當年,她們仍是浸大視覺藝術系學生,同樣醉心音樂,小童彈結他,Minnie打鼓。因腳傷,Minnie轉玩手拍打的木箱鼓。加上,她們在藝術課接觸過木材這個創作媒介後,生了很大興趣。這讓雙姝萌生製作木箱鼓的念頭。她們後來發現只做木箱鼓,客路十分狹窄,於是摸索製作其他木器物的可能性,漸漸開始製作餐具、飾物、家具等。

    「我會形容我們的產品風格樸素、方正,這可能因為我們不太擅長設計,或者因為我們個性不適合花巧吧。」束着利落短髮,腳踏安全鞋,一身木屑的Minnie爽朗地介紹。的而且確,無論Minnie組裝的茶几,還是小童製作的匙羹,都保留木材原色,並沒有多餘的圖案。

    外形踏實樸拙之餘,亦重視器物的功能性,「徒看餐具外形,大概你會認為製作過程很簡單,其實不然。膠製的或者不鏽鋼製的匙羹,其厚度少於一毫米。我們製作的木匙羹的厚度是否應該相若?否則客人使用時,像含着雪條棍般。要把匙羹雕刻得薄而平均,要靠多練習。」Minnie說。

    除了手藝講究外,木材的選擇亦重要。她們一般使用胡桃木及柚木製作餐具,這兩種均是價格較高的實木,堅固耐用,抗水性強。至於家具,她們多使用松木及俄羅斯樺木夾板,這兩種木材價錢較大眾化,「夾板雖然不及實木般堅實,但它勝在不易變形,在易受潮的香港,它是個不錯的選擇。」

    現代工匠,擁有純熟手藝是不足以生存的,更重要是懂得經營品牌和做生意。「很多人認為木匠應該是男性工作,而我們是女生,所以初初置材料時,遭受過很多白眼,木行老師傅以為我們只不過做勞作,不是認真的,不認真對待我們的查詢。」小童回憶創業的困難。時間是最好的證明,兩個女子老是常出現,日日如是,月月如是,年年如是,終於打動老行尊。工作室成立之初,她們仍在學,資金欠奉,又缺客路,不敢亂花錢僱人,惟有事事親力親為,兩個五呎女子,搬搬抬抬比自己高一截的木板木條。

    幸好,默默埋頭,漸漸累積得一些知音,生意穩定下來。最近,她們還衝出工作室,把產品寄賣於深水埗社區藝術空間「合舍」。現在,她們正物色一個更大的工作室,希望發展金工產品之餘,還闢出地方作產品展示空間。

    Facebook:石盾小木工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