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斷糖飲食pdf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斷糖飲食pdf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斷糖飲食pdf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斷糖飲食pdf產品中有2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嗎?」 --研究顯示:6歲前就發胖,脂肪細胞是瘦子2倍 很多人常常會覺得小孩子圓圓胖胖的最可愛,但其實小時候的圓胖是身體不健康的一種表現。因為小孩子階段的胖,會讓身體的「脂肪細胞」特別多,這些脂肪細胞都有可能會變大,所以小時候就胖的人,基本上一直到長大都還會是胖的,而且因為脂...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家庭兄弟 Familybro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體重計上的數字不是重點! 你健康開心有自信才是重點! 讚啦讚啦🌞 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來 維持健康的體態 跟 保持自己喜歡的身形! --- 後記: 本次沒有提到運動習慣「並不是運動不重要」,相反地「運動對於健康來說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在當時因為真的沒什麼時間運動又很想瘦到自...

斷糖飲食pdf 在 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00:31

[那些年你聽過的營養鬼話#11] 有痛風就不能吃豆腐!? 相信在臨床或門診工作的營養師對這句話超熟悉! 只要有痛風的病人, 十個大概有九個都會說他不能吃豆腐。 即使衛教時告訴他們豆腐不是高普林食物, 有些病患還是堅持他一吃豆腐隔天就會發作, 不肯接受就是不肯接受🤣🤣🤣 🌟🌟🌟豆類會引發痛風嗎?...

  • 斷糖飲食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2 07:30:32
    有 54 人按讚

    「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嗎?」
    --研究顯示:6歲前就發胖,脂肪細胞是瘦子2倍
     
    很多人常常會覺得小孩子圓圓胖胖的最可愛,但其實小時候的圓胖是身體不健康的一種表現。因為小孩子階段的胖,會讓身體的「脂肪細胞」特別多,這些脂肪細胞都有可能會變大,所以小時候就胖的人,基本上一直到長大都還會是胖的,而且因為脂肪影響內分泌系統,特別容易出現皺紋、器官的負擔也會比較重,看起來顯得特別老。
     
    一般來說,人體會在子宮內開始產生新的脂肪細胞,再來一直到6歲才會開始產生第二波新的脂肪細胞,到了20歲左右,脂肪細胞的數量基本上就固定了;但如果沒有控制飲食,讓自己過胖,在6歲之前可能就會開始長出脂肪細胞,也因為太早長,會以比別人2倍的速度增加脂肪細胞數量,所以最後擁有的脂肪細胞,也是瘦子的2倍[1]。
     
    ■兒童肥胖問題嚴重
    中壢天晟醫院纖體天成體重管理與代謝手術中心主任徐光漢提醒,國內有14.6%國小學童、16.9%國中生有肥胖問題,而「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代謝性疾病還有可能找上門,建議青少年要養成健康飲食、多運動及充足睡眠的習慣,父母也要阻止孩童過度放縱,才能減少將來的慢性病問題。
     
    徐光漢表示,肥胖孩童除少數是受基因影響,大多是因為攝取過多熱量及糖類食物造成,由於胰島素過度分泌,小朋友經常愈吃愈餓,惡性循環加上兒童自制力相對較低,肥胖問題就會隨之而來[2]。
     
    ■要「醣」,不要「糖」!
    ►「醣」,(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指的是好的碳水化合物,除了提供熱量,還含有人體需要且有利健康的營養素。
    ►「糖」,(simple sugar,單醣),指的是吃起來有甜味的碳水化合物,例如砂糖及添加大量糖的飲料和甜點,只有熱量而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
    「醣」除了是身體運作主要能量來源,還提供多種重要營養素,而「糖」卻只有熱量,讓人老化、發胖,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也因此吃對「醣」、吃好「醣」才能遠離肥胖不生病[3]。
     
    ■小時候太胖、長大會又胖又容易老!
    2010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曾刊登一篇研究,發現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就肥胖的人,不只會影響兒少時期,還會影響成人時期的疾病風險;因為肥胖、過多的脂肪,會放出許多造成身體發炎反應的細胞因子,等於從小孩時期就一直讓身體處在發炎狀態,隨著年紀增長,會比別人更容易生病。
     
    ■最容易造成脂肪囤積的,其實是「加工糖」、「果糖」
    所以最好減少讓孩子吃糖果、甜點(例如麵包、蛋糕、餅乾),同時也要減少使用醬料、喝濃湯,因為這些都是非常多加工糖的食物[1]。
     
    ►水果可取代精緻零食、不宜飲用果汁易過量
    國健署的孩童一日飲食建議量中,水果類食物建議量:1至6歲兒童建議一日2份,國小兒童按照活動度不等,1至2年級建議一日2-3份、3至6年級則建議3-4份。營養師蘇妍臣表示,基本上在不影響正餐的情況下,水果量並未太多限制。水果可以取代精緻醣類、代替零食,但不能因此取代營養素的種類。孩童的胃容量有限,以咀嚼的方式吃較不容易過量。
     
    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為了省事給孩子喝果汁,除了水果中的纖維會被果汁機打斷,也容易過量。她舉例,一顆柳丁約榨出90ml的汁,但若喝下一大杯,3、400ml就會超過2顆180ml的份量[4、5]。
     
    ■ 25%青少年每天喝超過500ml含糖飲料,恐增加腎病風險
    根據2019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青少年含糖飲料攝取行為趨勢研究」指出,過去18年男女青少年每天分別喝咖啡及茶的攝取量大幅成長75%,其中25%青少年每天更是喝超過500ml含糖飲料。醫師指出,青少年依賴糖飲的習慣,不僅會導致肥胖及引發糖尿病,也恐埋下未來痛風、三高與引發慢性腎臟病危機[6]。
     
    ►參與此研究的「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許志成副所長表示,研究顯示,每天飲用350毫升以下的青少年較偏好罐裝飲料,但每天飲超過750毫升含糖飲料者則較喜愛手搖飲料,顯示手搖飲料店的竄起可能改變青少年的飲食習慣。
     
    ►許志成醫師強調,研究也發現,每天喝500毫升以上全糖飲料的青少年,身體質量指數(BMI)高於25的機率是沒有喝含糖飲料者的4.9倍,且BMI愈高、含糖飲料攝取量對尿酸的影響愈明顯[7]。
     
    ►許志成醫師說「肥胖、尿酸,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素」。
     
    ►台灣腎臟醫學會榮譽理事長盧國城醫師補充「當過多的糖分經過腎臟,將會造成腎臟的發炎,而當腎臟長期處在發炎的狀況,腎功能就可能會威脅到生命」。
     
    ►盧國城醫師表示,根據健保署統計,洗腎、糖尿病健保費支出高居冠軍及亞軍,洗腎人數更突破8萬3000人,再創歷年新高,全台每年光是花在洗腎的醫療費用就多達新台幣500多億元,其中有46.1%患者因糖尿病併發症必須洗腎,尤其台灣愈來愈多青少年將飲料當水喝,不論對體重、血壓、尿酸等衝擊都相當大,恐增加腎病風險[8]。
     
    ►盧國城醫師說,攝取過多糖分,就像是讓身體器官「超時工作」。現代人的胰臟分泌胰島素,除了一天三餐的量,又得額外增加分泌次數,像是運動完喝飲料解渴、課後下午茶、熬夜補習回家的甜品。他建議,除非特殊狀況像是正進行化療、營養不夠的患者需少量多餐外,正常人還是採一日三餐。盧國城也強調,「不管是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或是脂肪,三餐攝取的量就足夠了,不需要含糖飲料的額外補充」[6]。
     
    ■學童健康成長密碼85210
    所謂「學童健康體位」,有一個促進密碼「85210」,「8」是每天睡足八小時,充足的睡眠不只讓學童學習成效佳,也有足夠的生長激素促進健康生長;「5」是每日五蔬果,攝取足量蔬果不僅提供學童成長所需的營養素,也養成學童注重均衡飲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2」是每日觀看3C螢幕時間少於2小時,久坐只動眼球的行為會讓學童喪失「動」能;「1」是每1日運動至少30分鐘,養成動態的生活習慣,吃與動的平衡來促進健康成長;「0」是零糖飲足喝水,現代學童飲食中添加糖無所不在,過量添加糖的攝取導致肥胖也影響學童的生長,需注意養成學童足夠飲水量,避免過量添加糖攝取的飲食習慣[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ho健康)小時候太胖、長大又胖又容易老!研究顯示:6歲前就發胖,脂肪細胞是瘦子2倍:https://heho.com.tw/archives/86742
    ∎[2] (元氣網)「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 醫教3招遠離肥胖慢性病: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54/5365070
    ∎[3] (今周刊)「要「醣」,不要「糖」!」: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731/post/201805170036/%E8%A6%81%E3%80%8C%E9%86%A3%E3%80%8D%EF%BC%8C%E4%B8%8D%E8%A6%81%E3%80%8C%E7%B3%96%E3%80%8D%EF%BC%81
    ∎[4] (健康醫療網)「水果健康拼命吃? 營養師揭兒童攝取原則」: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9567
    ∎[5]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均衡飲食、成長加分(學童期營養)-中高年級(3-6年級)學童營養」:https://health99.hpa.gov.tw/storage/pdf/materials/21991.pdf
    ∎[6] (親子天下)「研究:1/4青少年日飲中杯正常糖手搖飲,高尿酸機率高2倍以上」: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473
    ∎[7] (風傳媒)「每天喝一杯全糖手搖飲會怎樣?體重暴增、腎壞掉…這麼多健康殺手等著你」: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36579
    ∎[8]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研究:25%青少年天天喝含糖飲 埋三高隱憂」: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1910160321.aspx
    ∎[9] (教育部)「學童健康成長密碼85210」: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EE52C70FA60F2A1D
     
    ➤➤照片
    ∎(元氣網)「小時候胖長大一定胖」 醫教3招遠離肥胖慢性病: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54/5365070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康體位 #小時候胖 #兒童肥胖 #青少年含糖飲料攝取行為趨勢研究 #學童健康體位 #85210
     
    台灣腎臟醫學會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斷糖飲食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3 07:30:14
    有 68 人按讚

    【陪父親走失智的路】-前行政院長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
     
    記不住,也想不起來,是什麼樣的感覺?當身邊至親無法做自己,無法記得我們的時候,該如何面對?安東尼霍普金斯二度勇奪奧斯卡影帝的電影《父親》(The Father),以失智症患者視角帶領觀眾面對失序與混亂的輪迴。
     
    《父親》講述一名失智老人安東尼(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每天醒來,記憶就自動歸零,固執的他不相信自己已經得了失智症,將女兒的付出拒之門外,甚至還懷疑女兒想害他,隨著病情惡化之際,他漸漸將時間、空間都搞混,漸漸忘記自己是誰[1]…
     
    「老化本來就會讓人恐懼,不平順又帶著疾病,讓人更恐懼。從父親的眼神中,我都可以感到他的恐懼,但作為子女,我們也只能盡量安慰他」,談起父親失智症發病的過程,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幾度哽咽,紅了眼眶。
     
    前行政院長江宜樺的父親在2007年左右、剛滿70歲時,先後罹患「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伴隨著數次中風,病況快速惡化。短短幾年,全家人都備受煎熬。
     
    江宜樺難掩無奈的說,他的父親始終沒辦法接受自己罹病的事實,自知記憶力、反應越來越差,家人也都看得出他的恐懼,但也只能婉言安慰。父母親的關係也隨著病況,越來越緊張。母親無法理解「失智症」,一直以正常人眼光來要求父親,怪他變得不可理喻;知道他病了,但無法接受惡化的過程。
     
    ■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
    回憶父親剛發病時,講話時手會輕微抖動,穿鞋沒有辦法精準套入,但家人並未特別在意,總認為人年紀大了,走路慢、步伐蹣跚都是正常的。直到連拿筷、拿筆都有問題,家人才警覺。就醫發現已是帕金森氏症中期,腦部已有病變。
     
    漸漸地,父親記憶力日差,剛發生的事情也馬上忘記。連鄰居、多年老友也逐漸認不得,「這不是突然從一變成零,是慢慢的。」但家人仍不確知,父親究竟是失智還是老化。
     
    回憶起那天,至今仍清楚記得,他帶著父親到台大醫院就診的那一天,心裡有多麼震驚。醫生問了很多問題,包括今年幾歲、有幾個兄弟姊妹、42加3是多少,都是非常基本的問題,但父親10題頂多只能答對兩、三題。他陪在一旁看著非常害怕,從來沒想過父親已如此嚴重。
     
    到了失智晚期,父親尿失禁的頻率,一天可以多達五六次,還會當眾便溺。此時全家人已束手無策,儘管媽媽、弟弟、姐姐輪流照顧,也無能為力。雖然後來聘雇了外傭全天候照顧,但父親依然持續惡化。那時父親願意親近的,只剩下少數幾個家人、朋友。但江宜樺知道,父親已經記不得自己是他的孩子,只是覺得江宜樺是個臉龐很熟悉、可以放心的人。
     
    ■因為了解父親的狀況,也就調整了心態
    他分享說,只要把失智症的家人看成逐漸退化的小孩,再隨著他反映出的年齡越來越幼化,陪他玩適合年紀孩子的遊戲,父親較放鬆,他也較能調適照顧者的心情。
     
    一開始是寫名字,畫圓、畫一朵花,訓練父親手的抓握,玩磁鐵釣魚遊戲。直到他手抖動釣不到魚、不想玩為止。接著教他跟著唸句,讓他活動手腳運動四肢。那段日子把過去孩子長大過程中用過的玩具,全都搬出來了,就像帶小孩一樣去哄父親。
     
    他會開車載父親出去兜風,父親總是特別開心;父親好甜食,買紅豆餅給他吃,他雙手捧餅,吃得像小孩一樣津津有味,吃完還會伸手再要。那時期照顧父親,就像照顧孩子。他也要求當時還在念高中、國中的兒女,要把爺爺當成小朋友。
     
    後來,一次又一次的中風,讓父親的手腳越來越不靈活,最後連外傭也無力照顧,家人決定將父親送到安養機構。一開始先將父親送到安養中心,卻仍不斷生病,總是感染、發燒;最後再轉送到署立醫院附設的養護中心。可能護理人員每天勤於翻床、拍背、按摩,父親從原本幾乎每周在發燒,到平均兩、三個月生病一次,氣色紅潤了,頭髮還慢慢黑了回來,才讓家人稍稍寬心,知道這決定是對的[2]。
     
    ■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
    「恩主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孫瑜醫師指出:「現在的社會型態,年輕人都需要工作,老老照顧的狀況相當普遍,如果兩人的身體都不太好,就會讓人不放心。」
     
    失智症的診斷,大多由神經內科醫師進行,需要做完整的評估,包括病史、神經學檢查、臨床失智症評估量表(CDR)、簡易智能測驗(MMSE)、智能篩檢測驗(CASI)、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關渡醫院」王柏山醫師補充說明:「現在還可以自費做失智的風險基因檢測,或失智風險的蛋白質檢測,透過抽血檢查某些蛋白質的濃度計算未來失智的機率。」
     
    接受完整的檢查與評估後,醫師便能根據失智症的原因及嚴重度,給予適當的治療。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失智症,及早接受治療,便可能延緩失智症的病程進展[3]。
     
    ■如何診斷失智症?
    ▶問診
    初步評估,包括發病時間、惡化速度、症狀有哪些、藥物使用情形及過去病史等。
     
    ▶神經學檢查
    是否有合併肢體無力、顱神經症狀或巴金森氏症的症狀等。
     
    ▶抽血檢查
    包含血液常規檢查、肝腎功能、電解質、維生素B12、葉酸、甲狀腺功能、梅毒血清檢查等。
     
    ▶腦部影像學檢查
    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以排除其他顱內病灶,並評估腦部萎縮情形。
     
    ▶認知功能評估
    由心理師幫患者做認知功能測驗,評估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注意力、計算能力、定向感、抽象推理能力、視覺空間能力、語言能力等。
     
    另外會跟家屬面談,由家屬或主要照顧者的角度提供病患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等情況,經由綜合評估後,用臨床失智評分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來評量病患的嚴重程度,分成健康、疑似或輕微、輕度、中度、重度、深度及末期。
     
    ▶其他
    必要時會視個案狀況安排腦波、核子醫學檢查、腦脊髓液及基因檢查等。特別若是年輕型失智,或家族中有多人失智,會建議安排基因檢測,如帶有脂蛋白4(Apolipoprotein E4)基因,患失智症的機率會增加。
     
    ▶良好的飲食習慣
    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麥得飲食」可以降低失智症發病風險。主要的精髓為多攝取未精緻穀類(維生素C、E及B群)、蔬果(特別是莓果)、堅果或豆類,以魚類(富含脂肪酸的魚類)、海鮮、家禽作為蛋白質來源,減少紅肉攝取。用橄欖油取代飽和性脂肪,少量紅酒。避免糕點與精緻甜食、奶油、炸物,若飲食不均者可適時補充營養素。
     
    ▶規律運動、維持體重
    維持每週規律運動三次以上,可下降失智症發生的風險,可依個人體能做漸進式規劃。過胖或過瘦也都會使失智風險增加,應維持適當體重。
     
    ▶多參與社會互動、多動腦
    如同存款一樣,存款愈多,能提領愈久。多動腦多互動就像「存腦本」,研究顯示能下降失智症風險。而且和社會連結、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較不孤單,而孤單的生活也會使認知功能退化較快。
     
    ▶三高的追蹤及控制
    定期健檢,追蹤有無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若有要配合服藥及飲食生活作息等的調整。因為三高會增加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症的風險。
     
    ▶避免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會增加失智症風險,避免腦部受傷如騎車應配戴安全帽。
     
    ▶戒菸
    抽菸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如何預防及治療失智症?
    失智症的防治是一條漫長的路,不同階段要面對不同的課題,治療照顧的重點也不同。失智症如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一樣無法被根治,卻可以使用藥物控制病情,延緩惡化,改善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4]。
     
    ■做到三個「動」,預防失智症
    「我們常常在呼籲,如果還沒有失智,要預防失智,如果有輕度失智,就要預防變成中度、重度失智。」孫瑜醫師強調,除了藥物治療之外,請做到三個『動』,分別是「腦筋多動」、「參加活動」、「規律運動」。
     
    ▶「腦筋多動」
    包括閱讀、畫畫、打牌、園藝、下棋、編織、玩遊戲等,多鍛鍊腦力,可以預防失智,也可以延緩失智惡化。
     
    ▶「參加活動」
    可以到廟會、教會、老人會、志工等各種團體,讓老人家有事情做,並維持社交生活,盡量不要待在家裡。
     
    ▶「規律運動」
    已經被很多研究證實可以減緩腦部退化速度,甚至可能進步。不要只有走路,建議可以到公園跟著大家健身跳舞或打太極拳等。運動請盡量多元,並搭配肌肉伸展、肌力訓練,以維持體能[3]。
     
    老話一句,預防勝於治療,在還沒發病時,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加大腦保護因子、減少危險因子,以降低失智症的發病率[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風傳媒)「奧斯卡《父親》揭失智症最無能為力心境,比死亡更駭人的是毫無意義的生活」: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642276?page=1
    ∎[2](揚生慈善基金會:從自癒力許個尊嚴與優雅的老後)陪父親走失智的路 ∼行政院長江宜樺:http://www.ysfoundation.org.tw/post.aspx?Id=205
    ∎[3](照護線上)「失智症預防、照護重點,醫師圖文詳解」: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1/05/dementia.html
    ∎[4](長安醫院)「失智症(Dementia)」:http://www.everanhospital.com.tw/neuro/treatment-items/item/206.html
      
    ➤➤照片
    ∎[1]
    ∎(台灣失智症協會Taiwan Alzheimer's Disease Association)「台灣失智症人口推估」:http://www.tada2002.org.tw/About/IsntDementia
    >>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於民國109年8月公告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至2070年)」之全國總人口成長中推計資料,再加上失智症五歲盛行率推估,民國120年失智人口近46萬人,屆時每100位台灣人有2位失智者;民國130年失智人口逾66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3位失智者;民國140年失智人口逾80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4位失智者;民國150年失智人口逾85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近5位失智者;民國159年失智人口逾84萬人,每100位台灣人有5位失智者。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失智症 #帕金森氏症 #腦筋多動 #參加活動 #規律運動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斷糖飲食pdf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8 07:30:01
    有 106 人按讚

    【你忘記了沒關係,我記得就好】-「國際期刊研究顯示:失智是可以預防的!」:69歲的林中興,原本在鐵工廠工作,十年前罹患「阿茲海默症」,開始出現記憶力不佳,忘東忘西的症狀,生活上需要靠太太林麗卿的協助,沒想到太太也罹患「帕金森氏症」,身體行動不便,但夫妻倆仍撐著身體的病痛互相扶持。
     
    林麗卿說,丈夫就當她的腳,出門在外都會緊緊牽她的手,怕她跌倒,而她就當丈夫的頭腦,提醒他忘記的事物,「我們是最佳拍檔。」
     
    ■她當他的大腦,他當她的手腳
    林麗卿坦言,丈夫生病後性情大變,軍人出身的他,個性較嚴肅,但罹患阿茲海默症後,記憶力變得短暫,一下子就忘記發生的事情,性格也變得較快樂。
     
    但因為丈夫罹病也出現很多的困擾,每次請丈夫去買東西時,丈夫口中要不斷重覆念著這個東西的名字直到雜貨店,不然下一秒就忘了。丈夫有時連怎麼穿衣服都會忘記,甚至穿到太太的衣服,才會驚覺衣服太小。
     
    「我也生病了,有時候我會很生氣,怎麼他都記不起來?」林麗卿回憶,最痛苦是當自己的身體很不舒服,心跳得很快,外表四肢僵硬,卻找不出病因時,整整兩年看遍醫師卻無法確診,那種心情真的很煎熬,加上又要照顧失智丈夫,那時真的壓力很大,還好女兒會聽母親訴說心情,並且開導母親說,父親生病是不得已的,要多體諒父親。
     
    林麗卿說,自己確診是「帕金森氏症」,比中度還要嚴重,出門不敢騎機車,怕會失去平衡摔倒,於是請丈夫載她出門,她就指引他方向,「現在我還會訓練丈夫洗碗、曬衣服,幫忙分擔家事。」林中興也笑說自己以前都不做家事的,洗衣服也免談,現在鄰居看到他在曬衣服,都很驚訝![1]
     
    ■國際期刊研究顯示:失智是可以預防的!
    失智症可以預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是真的」,而且都提到要改變飲食、運動的習慣,再增加腦力訓練。這篇刊登在《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期刊上的研究也不例外[2]。
     
    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需要的預防措施也應該要不一樣,美國康乃爾醫學中心神經病學家Richard Isaacson就針對這部分,設計了一套量身定做的預防方法,結果不只是改善了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對於那些健康的人,「也顯示出認知能力的改善。」
     
    Isaacson和團隊招募了154位有阿茲海默症家族史的人,年齡介在25~86歲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人還沒有出現『失憶』的症狀,但認知功能已經大幅的降低了,其中還有35人已經診斷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MCI),這種變化可能會引起周遭人的注意,但不影響個人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
     
    而在檢測這些人的血壓、血糖、膽固醇、體脂、腰圍,還有荷爾蒙濃度之後,研究團隊發現有些共通性,「隨著腰圍變大,大腦負責掌管記憶的海馬迴(hippocampus)會縮小,就會開始出現各種失智的症狀。」
     
    ■怎麼做可以預防失智?
    1.每星期吃2~3次半杯藍莓或草莓
    2.每週吃2~3份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
    3.喝咖啡或牛奶時,添加可可黃烷醇(powdered cocoa flavanols)
    4.每天食用1匙初榨橄欖油
    5.減少攝取糖和碳水化合物
    6.每天至少睡7.5小時
    7.每星期至少進行3次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
    8.學習新事物,像是學習樂器或其他語言等
    9.打坐、冥想、瑜珈
     
    研究團隊整理出適合大多數人的作法,進行18個月個人化的生活控制後,遵照這些做法的人,記憶力、思考能力都提升了;但如果沒有做到這些條件的人,認知功能還是持續下降。
     
    而且很特別的是,如果已經是認知功能障礙的人,必須要做到60%以上,才能提升認知功能,但對於健康的人來說,沒有做到60%,只做到一部分,認知功能還是提高了。
     
    大致上的方向是差不多的,都是需要多吃健康的食物、多運動,但Isaacson建議,這些生活好習慣還是要按照身體需求來,所以在開始預防失智症之前,不妨先去做全身性的健康檢查,並詢問醫師、營養師、運動教練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再來按部就班的執行,會比自己練習來得效果更好。[3]
     
    ■老年失智症的運動處方
    失智症好發於老年人,且隨著年齡層愈高,其盛行率也愈高。老年失智症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真正的原因不明,其特徵為中樞腦神經組織產生退化現象而形成腦組織萎縮。得到老年失智症的人會漸漸的喪失記憶並且出現語言和情緒上的障礙。
     
    嚴重時,病患會喪失生活自理的能力。目前對失智症仍無特效藥,藥物以精神行為治療為主,但改善的效果有限,無法完全康復。服用藥物之後,可明顯改善攻擊、妄想等行為症狀,使得患者合作度變高,進而大幅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服用藥物治療老年失智症是必須的,然而讓患者善用剩餘的腦力,保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多多安排活動,包括聽音樂、養寵物、種花等行為療法,亦能夠改善疾病的進展。此外,規律運動已經被證實具有預防及改善老年失智症的效果,然而要如何做運動才能有效果,在此提供一些建議。
     
    (一)、有氧運動:
    散步、騎腳踏車、爬樓梯、游泳等運動,都具有效果。考量老年人的體力,適度的進行,只要能達到“臉紅心跳”的程度即可。在心跳速率增加,而且有一點喘的運動強度下,持續進行45分鐘以上,每週至少3次。根據研究,在這樣的運動條件之下,連續進行8週,能夠明顯改善失智及情緒的症狀。
     
    (二)、重量訓練:
    在健身房的設備與專業體適能指導員的輔助下,舉重與肌力訓練能明顯改善失智的症狀。雖然在家裡並不是都有這些專業設備與人員,還是可以進行較為簡易的重量訓練。讓老人家坐在椅子上,以雙腿緩慢抬起裝滿水的大型保特瓶,再緩慢放下,進行8次後務必休息3分鐘。如此重複5次。雖然看似麻煩,然而有照顧者的鼓勵與陪伴,能夠增進老年人的信心,更讓老年人願意參與運動。
     
    此外,在進行散步的過程中,讓長者自行攜帶飲用水(小瓶礦泉水),讓他拿在手上,散步時可同時揮動手臂,或是做出舉啞鈴的動作。看似簡單的動作,亦能達到阻力訓練的效果。坊間亦有彈力帶的器材,具有使用簡單、價格便宜的便利性。
     
    (三)、平衡訓練:
    老年失智症患者較正常老年人有更容易跌倒。平衡訓練能夠強化肌力、增進動作協調性,進而減少跌倒的機會,降低骨折的傷害。太極拳、外丹功、瑜珈等運動,可以訓練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更能提供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的助益。
     
    從事運動時,老年人應該依據個人身體功能與體能狀況設定計劃。由於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衰退,因此在進行運動前,家屬應事先告知醫師,以了解身體的疾病狀況(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氣喘),並且須清楚藥品使用的副作用,尤其某些藥品會產生暈眩或是沮喪、疲勞、虛弱等症狀,這些都須要事先了解,才有益於運動處方的設計。
     
    唯有正確的醫療與照護,方能改善失智者的病況,不但可以降低醫療與照顧的費用,也可提升失智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元氣網)「失智照護故事/你忘記了沒關係 我記得就好」: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698/3701513
    ∎[2] Isaacson RS, Ganzer CA, Hristov H, et al.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risk reduction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 precision medicine approach. Alzheimers Dement. 2018 Dec;14(12):1663-1673. doi: 10.1016/j.jalz.2018.08.004. Epub 2018 Nov 13. PMID: 30446421; PMCID: PMC6373477.
    ▶ (ScienceDirec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52526018335131
    ∎[3] 失智是可以預防的!美國研究:這9條生活習慣先做到6條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63340
    ∎[4] (高醫醫訊-守護健康全為您)高醫醫訊月刊第三十三卷第一期-「老年失智症的運動處方」: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206/20.htm
      
    ➤➤照片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失智症預防】: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53&pid=716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斷糖飲食pdf 在 家庭兄弟 Familybro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09 00:09:03

    體重計上的數字不是重點!
    你健康開心有自信才是重點!
    讚啦讚啦🌞

    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來 維持健康的體態 跟 保持自己喜歡的身形!

    ---

    後記:
    本次沒有提到運動習慣「並不是運動不重要」,相反地「運動對於健康來說絕對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在當時因為真的沒什麼時間運動又很想瘦到自己理想的樣子,所以選擇「改善飲食習慣 和 增加睡眠時間」這兩個方式,主要進行前提當然是「要讓我的身體是健康的」。

    還有!因為我以前一直有運動的習慣,相信部分觀眾知道我以前有跳過好一陣子的breaking,在當時當然有鍛鍊過一陣子的肌肉;就連在上一份工作的時候,我都有穩定在健身房跑步做有氧。這部分我相信很多有在運動跟了解肌肉的朋友都知道,有大量運動或是操練過的身體,就算是脂肪胖起來的情況下,肌肉量絕對還是比完全沒有任何運動習慣的人來的好一些。所以當我2018年底胖到最高點的時候,我比較極端的直接改變飲食習慣想讓我的絕對體重降下來,還是多少能看出我殘存那一點的肌肉狀態😅,當然這個方式很因人而異,我也算幸運有降到了我的目標並且可以繼續維持著。

    另外,可能有些人會說「你這樣的減重方法就只會掉一堆肌肉」,關於這種方式真的眾說紛紜,各種新的醫學研究也不斷出來。我也只能在我能力範圍內找到覺得適合我的跟我真的能夠進行的。使用的方式也是我比較之後覺得肌肉量掉最少的飲食方法。所以影片中也不難看得出來,我飲食的吃法主要的熱量都是來自蛋白質。

    而且當然呢,就跟我影片中最後講的一樣,我已經開始我的運動計畫,當然很大一部分就是希望增肌囉!所以在開始穩定運動之後「我的飲食也是有所轉變的」,期許自己能夠往我更欣賞的體態邁進,也希望在達成之後能再來跟大家分享囉!🌞

    最後這邊想再補充兩件事情!

    1.避免吃碳水這部分:
    最最重要的是「盡量少吃加工零食&少吃糖&少吃精緻澱粉!」

    2.各種均衡營養素還是要記得吃夠喔!
    在食物相對吃少的狀況下,就真的要「選擇更健康的食物!」
    這部分大家請斟酌自身狀況,記得一定要補充各種人體所需維生素!

    來自我深夜有感的後記心得~
    看來今天絕對睡不滿7個小時ㄌ💁‍♂️


    ---

    無運動下!我維持身材的5個習慣!

    飲食部分:
    1.每天都用16/8間歇性斷食
    2.每天都喝至少2000cc的純水
    3.每餐盡可能不吃碳水
    4.每餐要吃之前都會算一下熱量

    睡眠部分:
    1.每天睡足量的睡眠6-8小時。

    ---

    @營養健身葛格Peeta
    間歇性斷食到底好不好?| 研究大統整|斷食常見問題回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T90K04eyUg

    peeta葛格 對於 間歇性斷食 的內容
    我覺得講得真的很清楚!
    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可以去看看~

    ---


    算熱量網站:
    https://www.toolskk.com/calories
    https://serialdater.net/tdee-calculator/
    https://daycal.0123456789.tw
    http://www.scu.edu.tw/health/Work/form3.php
    https://www.peeta.tw/weight-loss/intermittent-fasting/

    GI與食物熱量表:
    http://www.life-health.com.tw/upload/20105231203380.pdf

    咖啡功效:
    https://spring9559.pixnet.net/blog/post/33567429

    睡眠の好處:
    https://helloyishi.com.tw/sleep/a-good-nights-sleep/benefits-of-good-quality-sleep/


    ---

    每部片一句:
    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好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

    如果有感受到我們の用心~
    請不要吝嗇你的手指~
    幫我們「按讚、留言、追蹤、分享」!
    每一個支持都是我們往前走的動力!
    真的非常謝謝大家~~~

    Music from Artlist.
    透過我的連結訂購!
    讓我們一起多得到 2個月 的免費使用吧!
    https://artlist.io/familybros-821965

    __歡迎來這邊找我們聊穿搭__
    Facebook ►https://www.fb.com/wwwfamilybroscom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fmbs.wear
    Website ►http://www.familybros.com

    __ 合作需求請來信 __
    Email ►Familybros@hotmail.com

    #保持身材​​ #168間歇性斷食​​ #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 斷糖飲食pdf 在 Ta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1-27 20:00:00

    ✅訂閱 👉🏽 http://bit.ly/sub_tao
    我身上穿的衣服都在這買的 👉🏽
    https://www.taigersportswear.com [ 95折嚐鮮折扣碼 tao ]

    💻#10週科學減肥 系列:https://goo.gl/V23AdL
    💻#有問有答 系列:https://goo.gl/7X7PdS
    💻#人生攻略 系列:https://goo.gl/utjNgQ

    ⌚️SWOLE 👉🏽 https://www.swoleoclock.com [ 9折折扣碼 tao ]
    💊Myprotein 👉🏽 http://tidd.ly/8b59ba2e [ 75折扣碼 tao25 ]
    ㊙️台蓄雞胸肉 👉🏽 https://goo.gl/fpciPC [ NT$250折扣碼 CFTTAO ]

    ✍🏾工商 ONLY 👉🏽 business@ricegvng.com

    📤來問我問題 ✍🏾
    ♛ WEIBO: Tao-Taiger负责人
    ♛ Instagram/IG: ricegvng
    ♛ Facebook : ricegvng

    連續382天斷食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495396/pdf/postmedj00315-0056.pdf

    郭漢聰醫師講解斷食和注意事項
    http://www.relativehumanity.com.tw/Fasting.htm

    胃潰瘍可能導致胃癌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8657240

    長時間斷食可能導致心肌萎縮
    https://www.springer.com/cda/content/document/cda_downloaddocument/9783642290558-c2.pdf?SGWID=0-0-45-1331359-p174310858

    長時間斷食可能可以感善免疫系統
    https://news.usc.edu/63669/fasting-triggers-stem-cell-regeneration-of-damaged-old-immune-system/


    ▬▬▬▬▬▬▬▬▬▬▬▬▬▬▬▬▬▬▬▬▬▬▬▬▬▬▬
    歡迎回來我的頻道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
    斷食對於身體的潛在危害
    其實放眼望去
    大家討論斷食的好處很多
    但不多人分享斷食
    可能對於身體的一些危險
    同時我們也會
    有蚊子
    同時我們也會破除一些
    鄉民對於斷食的迷思
    在影片開始以前呢
    請記得訂閱
    因為接下來我會繼續分享
    這些有關斷食
    或是訓練飲食等等的影片內容
    如果你剛步入健身啊
    或是你已經在健身一段時間的話呢
    你絕對不想要錯過接下來這些內容
    所以趕快按下訂閱後
    我們就可以開始今天影片內容
    首先你需要知道
    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斷食
    如果你是這邊以下的人的話
    那基本上你和斷食
    是沒有任何的緣分的
    如果你患有以下這些條件的話
    那做長時間斷食
    或是間歇性斷食
    可能會造成身體一些不必要的危險
    那斷食的定義其實是
    一段時間不讓身體攝取
    任何有帶熱量的物質
    通常我們要進入到斷食的階段
    會是至少四到十六小時
    這段窗口是沒有任何的熱量來源
    假設你早餐吃了
    中餐沒有吃
    晚餐再吃
    那這樣的時間內呢
    其實不太算是斷食
    因為在這段時間
    你的身體還是習慣
    去從你吃的食物中換取能量
    而不是從你自己身上的脂肪
    或是酮體得到能量
    這是很大的差異的
    很多人認為
    早餐吃完後
    中餐忘記吃
    晚餐再吃
    那肚子很餓
    這樣是因為斷食所造成的
    其實並不是
    普遍的斷食的方式會在
    晚餐吃完後呢
    一直到隔天早餐不吃
    中餐才吃
    那你隔天沒吃早餐
    到中餐這段時間
    其實是不太會造成肚子飢餓的
    所以這是我們在對斷食
    要先建立一個共識
    我們討論斷食呢
    是空腹後早餐不吃
    或是一個長時間
    從四到十六小時的斷食窗口
    當然斷食最恐怖的一個地方就是
    如果你長時間不進食的話
    會不會有機會把自己給餓死
    簡單來說
    是絕對有餓死的可能的
    而過去呢也有一些案例
    是長時間沒有進食
    最後的下場呢
    就是餓死
    在1981年的時候
    蘇格蘭的一個監獄
    曾經有十位政治犯
    那個時候為了要表示對於當時
    英國政府不滿
    他們決定用斷食的方式呢
    表示抗議
    這些斷食者的下場
    其實都是非常淒慘的
    最長的人斷食達到七十幾天
    最後這十位政治犯的下場呢
    都是被餓死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一件事是
    在同樣的區域
    早在十年前
    有一位二十七歲過度肥胖的蘇格蘭男性
    他曾經為了要減脂
    所以嘗試了斷食
    而且他這個斷食是
    長達一年又十八天的斷食
    這全程的斷食
    都有被醫生嚴密的記錄下來
    也有醫生的監督
    而在三百八十二天的斷食
    這位過度肥胖的男性
    他只攝取水
    每天該攝取的
    維生素和礦物質
    以及電解質
    在這段時間他總共
    原本的體重兩百零七公斤
    一路瘦到八十二公斤
    而且在斷時後的五年
    都沒有復胖
    這位蘇格蘭男性
    他至今還是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成功斷食了一年又十八天
    這位蘇格蘭的男性
    和後面十位斷食死亡的政治犯
    他們的差異在於
    這些政治犯可能因為環境
    因為他們當時在監獄
    沒有辦法攝取每天所需要
    維持身體機能的維生素
    礦物質和電解質
    甚至他們可能連
    乾淨的水份都沒辦法取得
    我認為這應該是
    導致他們這些人斷食換來死亡的原因
    那在過去七零年代呢
    也有實驗發現
    長時間的斷食
    可能會造成心臟的肌肉萎縮
    最後導致死亡
    那這些實驗的對象呢
    他們都是肥胖
    而且患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
    那這些患者至少都斷食
    長達八到六十天
    反觀比較普及的短時間斷食
    或是間歇性斷食
    一般都是十六小時斷食
    八小時進食窗口
    如果你今天是從事間歇性斷食的話
    其實是不需要擔心肌肉會流失的
    肌肉並不會流失
    你身體在這段斷食的期間
    其實是充滿了大量的生長激素
    這些生長激素會保護你的肌肉
    不被消耗而變成能量
    你身體會尋找不同的管道來得到能量
    一開始會先從你肝臟中的肝醣
    還有細胞中的肝醣中去轉換成葡萄糖
    當肝醣被耗盡後
    身體就會進入這個
    糖值新生的生物化學作用
    去轉換脂肪成為葡萄糖
    供給身體的細胞
    這是我們最想要達到的目標
    燃燒身體體脂肪
    讓我們的體脂肪減少
    雖然接下來兩點
    並不會造成生命的危險
    但是有些女性發覺
    長時間的斷食
    會擾亂她們的經期週期
    那也有些人因為胃酸分泌過多
    在長時間斷食的情況下
    沒有食物吸收胃裡面的胃酸
    導致胃酸逆流造成身體不適
    如果妳是女生發覺
    斷食擾亂你的經期的話
    第一個
    妳可以看一下
    妳自己斷食的時間是不是太長了
    可以縮短這個斷食的窗口
    第二個就是
    當妳復食後
    妳是不是攝取
    少於妳每天的基礎代謝
    再來是妳可以看一下
    妳自己是不是睡眠有充足
    可能沒有睡到六到八小時
    或是妳運動量是不是太高
    同時妳也可以尋求相關門診
    詢問醫師的意見
    該怎麼樣去改善這個問題
    如果你有胃酸逆流的問題的話
    應該要停止斷食
    吃一點食物
    讓胃酸被食物吸收
    而你在復食這段期間
    你攝取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酒精
    油炸物啊或是巧克力這種東西
    再來呢
    我們就要戳破一些普遍的迷思
    我們剛在影片上半段的時候
    有稍微帶到
    斷食這個階段
    是不會造成肌肉的流失的
    尤其是如果
    你沒有嘗試長時間斷食
    像是超過一個禮拜
    整整都不吃東西的話
    如果你去做這種間些性斷食的話
    你是完全不用去擔心肌肉的流失
    很多人認為斷食
    好像會傷害自己的消化系統
    其實是完全相反
    一般沒有嘗試斷食的人
    每天三餐的情況下
    甚至加一個宵夜
    你基本上是沒有任何時間
    讓你的腸胃消化系統
    有任何休息的時間
    沒有任何休息的時間的話
    才會導致很多消化系統的問題
    反觀從事間歇性斷食的人
    在這個斷食階段呢
    反而是一個機會
    讓我們消化系統
    有足後的時間修復排毒
    也是腸胃細胞汰舊換新的階段
    能夠改善腸胃吸收養分的效率
    還蠻多人蠻肯定認為
    斷食會造成胃癌
    其實癌症他是一個非常
    難被理解的一種疾病
    造成癌症的原因
    沒有那麼好的被斷定
    一般人當然沒有辦法說
    斷食就是造成胃癌的原因
    但如果以目前的病例
    還有這些數據統計下來的話
    得過胃潰瘍的患者
    會大幅度地提高得為癌的機率
    而會得胃潰瘍的患者
    是因為感染了幽門桿菌造成的
    跟斷食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研究
    家庭衛生
    教育程度
    個人衛生程度較低的人呢
    比較會容易得幽門桿菌
    如果你會擔心斷食造成胃癌的話
    其實我覺得你應該要更注意這三點
    也有人質疑斷食會造成免疫力下降
    其實正好是相反
    在2014年的時後
    美國大學USC做了一個研究發現
    在斷食兩到三天後
    我們身體的白血球細胞會漸漸地變少
    這樣子的結果
    會告訴我們身體的幹細胞去
    叫他生產更多的白血球
    而當我們產生這些新的白血球後呢
    我們的抵抗力相對的也會改善
    然而也有另外一個個案在1970年的時候
    有一位美國男性因為當時他得了結腸癌
    進入到這個減肥的診所
    即使有醫生的監督之下
    後來長時間斷食候還得了肺癌
    而因為後來得了肺癌而過世
    那至於說是不是因為
    長時間斷食而造成肺癌的產生呢
    這個結果其實到目前為止
    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但是我們可以成功學到的就是
    如果你的身體原本就有一些疾病的話
    那麼斷食這種飲食方式
    可能就不適合你
    最後一個可能是比較具有爭議的就是
    斷食這段期間會讓我的體力下降
    或是讓我沒有力氣做重訓
    其實我覺得這是因人而異
    如果是以生物學角度來說的話
    其實我們在做運動或是重訓
    這種強度訓練
    前面十秒鐘肌肉發力的能量來源
    並不是從食物中而來
    也不是從血糖中而來
    而是從你身體ATP能量系統而來
    但是如果你今天是像做長跑
    或是你要長時間付出勞力的話
    那麼可能也會需要身體
    有足夠的食物或是能量來源
    去供給你每一天所付出的勞力
    或是所做的長時間的訓練
    但是以我個人來說
    我每天的工作
    雖然是長時間
    但是我大部分呢
    都是坐在電腦桌前
    那我在重訓呢
    我也不覺得受到任何的影響
    除了在重訓階段
    我可能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
    組間休息
    那我可能在訓練的時候
    充血感並不會像我
    今天肚子中有食物這麼的好
    但是他並不至於影響到我的訓練表現
    有不致於影響到我的力量突破
    我覺得這是
    真的是因人而異
    沒有辦法因為一個人自己認為怎麼樣
    就像是我
    我也沒辦法告訴你
    你今天斷食
    是不會造成力量減少
    我只能告訴你
    我 是不會有任何力量的減少
    很多人斷食
    也不會有力量沒辦法輸出
    或是力量減少的問題
    所以這真的是要看個人
    最後補充
    影片裡面講的所有這些資訊呢
    都是供你參考而已
    並不應該要取代醫生給你的建議或是指示
    凡事必須要自己先求證
    即使斷食適合很多人
    但不見得適合你
    如果你要嘗試斷食的話
    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要讓我看到還有人白目問我說
    如果我今天出事的話
    你要負責嗎
    科學是一直會不斷進步的
    就像是我們人
    也要一直不斷去更新自己的知識
    這些知識其實不需要醫生的執照
    或是營養師執照去解讀
    我們只需要一個正常智商的頭腦
    一個開放學習的心胸就可以了
    希望這集影片內容對你有幫助
    接下來我也希望做一個影片內容
    有關於斷食後該怎麼樣去復食
    才不會傷害到身體
    如果你對這個影片內容有興趣的話
    底下讓我知道
    或是你有一些其他想要知道的內容
    你也可以在影片底下提出來
    也許將來是我會把他納入
    變成是我影片的題材
    那這集內容就先到這邊
    希望你喜歡
    我們下次見
    Peac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