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詩製造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詩製造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詩製造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詩製造產品中有3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夏接近赤道 ◎張繼琳 冰水在喉嚨製造一道涼爽瀑布 我感覺胃袋這個水潭 水勢洶湧…… 這是好消息 新聞主播說──颱風就快來了 不知為何 即將到來的災害 令人莫名興奮 我覺得自己彷彿生活在赤道附近 所有小公園都是被切割零碎的 憂鬱熱帶雨林 打赤膊露出刺青的散步男人或許 來自使用吹箭的部落 我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收視率背後的祕密」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劉旭峰 內容簡介: 明星、老兵、歡場女子、彩券行老闆……, 新聞報導中的主角躍出紙面,宛如生活在你我周圍, 資深媒體人劉旭峰以三十年現場觀察,犀利勾勒出螢光幕後的社會眾生相! 一本資深媒體人的懺情錄,一部新鮮人進入媒...

新詩製造 在 書宇(皿皿)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16 14:27:45

. 昨天發了關於交換禮物的限動,意外引起很多人的共鳴。(所以我說這樣的陋習為何還在繼續呢?) 不知道大家都是用什麼心態準備禮物的,但姑且不論亂送一通的人,其他人都是以一種「自己覺得好」的出發點挑選的吧;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活動,讓我們看見了每個人價值觀有多不同。 「你的蜜糖,我的毒藥」,這句話不...

新詩製造 在 書宇(皿皿)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7-04 22:48:42

. 家裡的賽車積木堆滿地 就是沒有喜歡的娃娃 哭的時候被甩了一巴掌 「男孩子要窮著養」. 他是這樣長大的 中學時期他很自卑 他不擅於運動 卻又不能跟女生坐在樹蔭下 只好讓滿口髒話與色情雜誌佔滿生活 試圖證明自己是真正的男孩子 有次搭公車的時候 他坐在一名女孩旁邊 女孩下意識的挪開身子 當他試圖問...

  • 新詩製造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3 22:40:20
    有 118 人按讚

    今夏接近赤道 ◎張繼琳
     
    冰水在喉嚨製造一道涼爽瀑布
    我感覺胃袋這個水潭 水勢洶湧……
    這是好消息 新聞主播說──颱風就快來了
    不知為何 即將到來的災害
    令人莫名興奮
     
    我覺得自己彷彿生活在赤道附近
    所有小公園都是被切割零碎的 憂鬱熱帶雨林
    打赤膊露出刺青的散步男人或許 來自使用吹箭的部落
    我想每棵樹都該掛著喧囂蜂巢
    每條河都該以游著鱷魚蟒蛇而自豪
     
    椰子樹的樹葉 開始緩慢運轉
    多麼美的風力發電機啊
    這時我才後悔 賤賣祖產農地
    雖然買它的人 後來大方送我一棟房子
    但不負責為我種回 失去的香蕉和蓮霧樹
     
    午後雷聲 讓我接近原始蠻荒世界
    迄今我仍將外國人視作探險家或侵略者
    他們船隻 不知何時靠岸的──
    這怎麼辦 他們肯定會愛上在溪澗裸浴的妻子
    並以長槍挾持我 帶領他們走進叢林尋找黃金
     
    坦白說我已錯過在春天種樹
    今夏只好凝視爬藤 兀自扎起長長辮子
    都說陽光無比燦爛 其實竟是海市蜃樓
    我想告訴朋友 既然產生幻覺
    大家不妨結夥從事 旅遊觀光事業
     
    我還是覺得自己彷彿生活在赤道附近
    路人揹著背包 那背包必定藏放箭簇
    每一次怪手挖土機出現 我都緊張開發者
    會在叢林鏟闢道路 那麼我勢必和原住民集結抗議
    不穿衣 驕傲露出聳立朝上的陰莖
     
    三十九度的熱空氣 驅使大家昏沉 好吃懶做
    當我流汗發臭 黑蒼蠅不知從何飛來
    好像警示我──即將曝屍 腐爛
    我告訴自己太陽下山 體溫降低後
    要以喜歡燕子的心情 去喜歡蝙蝠帶來月光
     
    我需要一只大碗盤──芭蕉的葉子
    來乘放夏天所有果實
    好久了 我的冷氣機熱死在某年夏天
    但只要有海的照片 就可以感覺海風吹拂
    這樣便不至讓我產生 日子陷落灰燼的感覺……
     
     
    --
     
    ◎作者簡介
     
    張繼琳,1967年生於台灣宜蘭。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現為國中教師。
     
    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聯合報及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等。自印詩集:《那段放牧時光》、《角落》、《關於無敵鐵金剛的詩》、《關於女鬼的詩》等。歪仔歪詩社成員。

    --
     
    ◎ 小編 #三進 賞析:

    張繼琳是我極喜歡的詩人之一。雖然我曾在某篇發表於知名文學雜誌的文章內,大大寫錯了他的學歷(一生的羞愧莫若是)。但那種就算對此人一無所知,仍能對詩句陷入癡迷的經歷,也屬一生罕有。

    這首〈今夏接近赤道〉,為張繼琳2010年奪得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的佳作,那年,他以另一首詩〈寫生簿〉,奪下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創作能量正豐,且不斷瘋狂的漸入佳境。

    〈今夏接近赤道〉這首詩,正好能讓我們初探張繼琳的魅力。

    「冰水在喉嚨製造一道涼爽瀑布/我感覺胃袋這個水潭 水勢洶湧……」一開頭,就是一段感官衝擊的歷程,以極具動態感與溫度感的瀑布,極度放大了喝冰水的舒暢感,也更巧妙的襯托出「熱」的異常存在。

    不只是夏天,還熱得時光倒退。吹箭部落、蠻荒世界,自在穿說虛實之間,熱得野蠻、熱出幻覺兼具「熱」的主題與「赤道」的喻依。這就是張繼琳特有的魅力,一開始你只是在讀詩,突然就被拉進他腦洞大開的奇幻世界。

    然而「熱」是現象,背後的主旨仍是觸及地球暖化的事實。以今回顧,2010-2019年是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十年,張繼琳寫下此詩的2010年,正是有氣溫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而這紀錄,後來又被2016年打破,2020又再創新高。)

    以此角度來看,人類進步帶來溫室效應的持續加速,而在「進步」的對立面,就是與原始、蠻荒、落後、非現代文明。才知張繼琳選擇靠近的「赤道」,不只是炎熱氣溫的最大化表現,也暗藏熱帶雨林原始部落的文明抗拒。探險家、冒險者、買走祖產且剷除作物的新地主,象徵文明進逼,極具威脅的改變著世界。

    作為一首關懷環境議題的詩作,張繼琳的〈今夏接近赤道〉應可視為詩性表達最強烈、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雖然並不承載關於地球暖化的相關情報,但熱到崩潰、熱到末日降臨的共感,應已極為強烈的傳達到讀者心裡。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生態詩 #張繼琳 #地球暖化 #赤道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03.html

  • 新詩製造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7 22:30:07
    有 15 人按讚

    #週一聽新詩 #詩人為您朗誦
     
    製造機器人的他們
    只是擅長複製
    複數的齒輪如果吻合
    就能誕下你
    以及無數個類似於你的你
     
    #王嵐萱 詩 〈機器人製造工廠〉 

    🎧️ 週一聽新詩|點開連結,讓詩人為你朗讀
    https://pse.is/3gfvxs
    --
    #鏡好聽 #鏡文化 #新詩 #詩人

  • 新詩製造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01 21:00:00
    有 146 人按讚

    一滴果汁滴落 ◎鴻鴻

    一滴果汁滴落在
    我正在讀的詩上
    我沒有立即擦拭;
    慢慢暈開了
    這一行的氣味,韻律,情緒綿長。
    一滴果汁滴落,落在
    一位遠方詩人新成的詩作,
    他曾在無知的年少下放
    到更遠的遠方做鍋爐工、煤爐工、車間操作
    在那兒認識了漂鳥草葉和只存在夢裡的姑娘
    入獄,平反,突然又被派去管理倉庫,投閒置散
    這一切都沒有人在意;
    四十七歲的某一天,窗外的櫻花開了
    他想起幼年的小巷,通往那
    內心幽深盡頭的海洋,記憶陽光一樣射入
    牆面的塗鴉,多麼像一首精心安排的詩,乘風
    飛過
    海洋,降落在我的書桌上
    我喝著果汁,心不在焉地
    等著夏天過去。童年的夏季
    我偷過母親的錢筒打過哥哥欺騙過老師
    長大後的某一天,忽然發現自己還愛著一個以上的女子,於是開始寫詩
    長大後的哥哥教我,喝完鋁箔包
    要把它壓扁,減少地球負荷的垃圾
    也算是救贖人類的罪惡吧
    我順手一擠,一滴殘餘的果汁
    濺落在詩人的小巷裡。  一滴
    果汁,誰知道它來自
    遙遠的南非還是哪裡?它在果園內
    聽不見外面的示威,抗爭,歧視,也沒有人在意過
    這麼一顆陰暗的果子。
    它無所謂地生長
    無所謂地被擠壓封藏
    又無所謂地
    滴落;
    或是滿懷盼望地成長
    痛楚地被擠壓,而後
    憂傷地滴落──
    沒錯,這些不過是詩人任意的猜測
    我們無以憑藉
    只有它最後的芬芳
    和顏色,鮮明
    鵝黃,凝固在一首詩上
    當手輕撫,光滑的紙面
    完全無法顯示它和那些字跡的存在
    然而又如此觸目,彷彿
    為了證明回憶的堅定,飽滿
    香馥,甚至帶有甜意
    沒有人會誤會
    它是一滴淚水。

    註:此詩獲得1993年時報文學獎首獎。

    --

    ◎作者介紹
     
    鴻鴻。身兼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策展人。
     
    1964生於台南。曾獲吳三連文藝獎、2008年度詩人獎、南瀛文學獎傑出獎。出版有詩集《土製炸彈》、《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仁愛路犁田》、《暴民之歌》等,2019年最新作品為《樂天島》。散文《阿瓜日記──八0年代文青記事》、《晒T恤》、評論《新世紀台灣劇場》及劇本、小說等多種,創辦《衛生紙+》詩刊(2008-2016)。現主持「黑眼睛文化」出版社及「黑眼睛跨劇團」。

    --

    ◎小編怡璇賞析

    鴻鴻所給人的印象,通常是勇於打破框架的,一方面是他所處的時間軸上,正好承接前行代,因此要如何回應瘂弦等前輩關於「問題最少、最小」、「沒有歷史包袱」的標籤,是當時的他必須去處理的問題;二方面是他寫詩的時間點早,從高中時期(1981年)就陸續寫成詩作,分散投遞在《現代文學》、《創世紀》、《陽光小集》等刊物,無可避免地在成長的過程,對於自我進行定義與再定義。

    這件事情甚至詩人早有意識,在第一本詩選集《黑暗中的音樂》曾自言:「由於寫作時間涵蓋了我成長變化甚大的十五歲到二十五歲,其間對語言的態度隨著對其它事物的認知而迭有更易,展露的風貌自相殊別。」

    詩對於這個時期的鴻鴻而言,更多是作為一種具備詩語言的日記,換言之,這個時期看見的居多還是自己。到了《在旅行中回憶上一次旅行》,可以看見鴻鴻的創作內容逐漸脫離了個人情感,「旅行」既能作為一種與世界聯繫的方式,同時也將個人從舒適圈中抽離出來,這首〈一滴果汁滴落〉便收錄其中,發表後即獲得了時報文學獎新詩首獎。

    這首詩基本上保留了鴻鴻早期的風格,既生活又抒情,但同時又可以見到對於社會的關懷。首句由「一滴果汁滴落在」開啟,以詩人所在的空間切入,這是一滴落在詩句上的果汁。而這滴果汁便隨著推進打破空間與時間的維度,開始藉由浸潤來到「一位遠方詩人新成的詩作」,這裡所提到的勞動階層與任人擺布的生命(他者),都是「這一切都沒有人在意」一句所囊括的對象。

    接著筆鋒一轉又回到「我」本身的生命經驗,這個尋常「我」之所以寫詩,興發於美好的事物:「長大後的某一天,忽然發現自己還愛著一個以上的女子,於是開始寫詩」隨著畫面如同電影按下播放鍵,又回到果汁,這滴果汁明明是「我」順手一擠,詩人卻說「一滴/果汁,誰知道它來自/遙遠的南非還是哪裡?」

    南非作為一個顯而易見的提示,主題已經來到了發生在世界各地的暴力與衝突,「一滴/果汁,誰知道它來自/遙遠的南非還是哪裡?」果汁在此詩的作用當中,可以說提供給讀者一個視角(鏡頭所聚焦處),並隨著鏡頭的變換而到處「旅行」,因此「這些不過是詩人任意的猜測」這些不過是詩人串起的故事結構,讀者所擁有的真實,只有那第一顆鏡頭拍下來的:滴落在紙頁上的果汁。果汁的狀態是可以被觀看的,因為「我」與「讀者」在意它的發展,而現實中這些被忽略(不被觀看)的真實,卻反而像虛構一樣,可以任由「我」鋪排操弄。

    這首詩揭示了詩人寫詩已經從純粹的「日記」變為「發聲器」,同樣具備功能性,但前者強調「個人」,而後者則更多面向社會。

    --

    樂天島◎鴻鴻

    B面
    在一座悲劇的島嶼上一定有樂天的島民
    即使地震、颱風、都更,讓他們的財產或親人
    一夕化為烏有,也不能阻止他們爬起來
    繼續打拚,繼續念經,繼續忍氣吞聲
    頂多每週看一次健保給付的醫生



    不管是因為睿智或白目
    樂天的島民任憑每個統治者的課綱覆蓋自己的歷史
    他們學舌,學不像也很自得
    持哪一國的證件無關緊要,只要你愛國
    就算是黑幫,警察也替你開道



    身為奴隸的記憶,讓他們把疫苗當做基因
    時而扮演入侵者,掠奪別人的山林土地
    時而扮演殖民者,苛扣員工和僕傭的假期
    他們給自己的命名都富含高尚的意象
    例如洪蘭或曾志朗



    家庭失和就怪小三,生意失敗就拜妙禪
    黃金套牢就買股票
    霧霾穿堂入室就趁機多製造一些口罩
    安樂死不成就拿刀互砍
    在自己出題的考試裡,拚死拿到高分



    樂天的島民有種無可救藥的天真
    相信消失的正義有一天會回來認親戚
    他們鍥而不捨連署抗議、寫布條、排練行動劇
    還要將遊行留下的垃圾收乾淨
    並把這些都拍成藝術電影



    當惡鄰眼露凶光,有些島民立刻喊出一家親
    還在屁股紋上菊花刺青以示歡迎
    慷慨割捨小時候的恐龍當做見面禮
    無奈即使換了電池還是慢吞吞
    徒然洩漏了從遠古活到今日的卑微意志



    即使被瘋狂如此折磨
    樂天的島民仍然有機會從眼角的餘光看到自己
    像同情一尾即將被大快朵頤的透抽
    他們也會在咽下自己的觸手時流淚
    那種溫柔,讓他們在末日前還有機會被拯救



    遠方有人獨立公投了,他們笑一笑,繼續看韓劇
    在一座悲劇的島嶼上一定有樂天的島民



    A面

    單車載兒子滑下斜坡
    「河邊到了!」
    我開始唱歌,為了避免指出
    腥味在風中,死魚在淺灘。



    兒子興奮地指著對岸興建的高樓
    「我長大可以開大吊車嗎?」
    你長大開什麼都可以
    但我沒說,那些樓房即將把天空和河岸據為己有。



    「等雨停了,
    我們出去玩好嗎?」
    當然好。但我沒有告訴他
    這場雨會一直下到北極冰層溶光。



    「我可以跟你一起倒垃圾嗎?」
    他喜愛垃圾車的音樂
    跟我小時候一樣。
    我小時候還喜歡聞機車屁股的油煙呢。



    他喜歡看捕鳥人爬樹
    吹捕鳥人的排笛
    但我還在猶豫怎麼告訴他
    捕鳥人手中的繩子是為了自殺。



    天空的每一隻鳥都像我們一樣旁若無人
    水缸的每一尾魚都像我們一樣身不由己
    貓咪的每一次嘔吐都需要關心,而非抱怨
    每一個玩具都有它的尊嚴



    他最愛吃香蕉
    那些飽滿漂亮的香蕉
    他相信,我也相信
    這座島嶼的香蕉可以讓他吃到世界末日。

    --

    〈樂天島〉是鴻鴻的詩集《樂天島》的同名作品,向陽於序言寫道:「這本詩集,因此是鴻鴻對現實社會所進行的「革命詩學」的又一次精采展現。」這篇序幾乎寫明了《樂天島》存在於文學史上的定位與價值,即從「現實主義」到「新現實主義」。「樂天」除了指涉臺灣人民,其實也是孩子的名字,這座島除了屬於臺灣人,也是孩子樂天的島。

    於是,全詩為一題兩式,分別為〈樂天島(B面)〉、〈樂天島(A面)〉,B作為詩人獨白,A則呈現與孩子的對話過程。AB兩面作為一種形式,除了提示其截然不同的兩面性外,也能從這樣的影像語言略窺鴻鴻跨媒介的創作風格。有趣的是,在錄音帶中的B面,通常收錄的是不那麼符合大眾口味的曲目,B面卻先於A面被讀者所見,或許也暗示了B面所談論的內容,過於真實而不受人喜愛。

    A面讓「我」與「孩子」進行對話。以前的鴻鴻便慣於使用童話作為詩語言,如今孩子的童話與大人的童話,要如何進行對話?可以見得「我」縱然知道世界之惡,對於正對這個世界建構認知的孩子,仍然選擇溫柔以對,讓孩子不需要提早成為大人。

    樂天島除了作為「革命詩學」的一部分,同時也告訴了詩人身份上的轉換,除了作為創作者現在更是一名父親,要如何在提筆寫下社會問題時,去面對兒子的探問?鴻鴻的創作歷程於是進入了新的階段。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金車現代詩獎過去有舉辦「網路人氣獎」,2017年是最後一屆人氣獎,在2018年到2019年,可看出明顯競爭強度提高。
     
    ——小編P

    --

    美術設計:驀地
    圖片來源:Unsplash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時報文學獎 #鴻鴻 #社會關懷 #南非 #身分轉換 #父親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4/20210401.html

  • 新詩製造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7-10 19:58:46

    本集主題:「收視率背後的祕密」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劉旭峰
        
    內容簡介:
    明星、老兵、歡場女子、彩券行老闆……,
    新聞報導中的主角躍出紙面,宛如生活在你我周圍,
    資深媒體人劉旭峰以三十年現場觀察,犀利勾勒出螢光幕後的社會眾生相!
      
    一本資深媒體人的懺情錄,一部新鮮人進入媒體圈必讀的職場指南,
    資深媒體人劉旭峰,以畫面感十足的戲劇筆法,引領讀者一窺當代臺灣的媒體大觀園!
      
      觀眾天天守著電視看新聞,自以為了解人生百態,但可能不知道……當你在看電視時,電視臺卻躲在螢幕背後數鈔票!
      
      觀眾給電視臺打賞的是收視率,電視臺拿著收視率去兌換真金白銀。收視率代表的是MONEY、MONEY、MONEY!收視率是電視媒體存活的命脈,是節目和主持人能不能「混」得下去的根本依據。但收視率真的準確嗎?有沒有可能作假?怎麼作假?
      
      臺灣部分電視媒體傳達的錯誤和荒謬訊息不勝枚舉,觀眾邊看邊罵,但可悲又弔詭的就是──「觀眾邊罵還是邊看」。
      
      臺灣傳媒不重視「真正新聞」的惡習難改,製造出虛偽生態、劣質新聞的背後,究竟是怎樣的一群人?在這個惡質的生態裡,又有多少懷抱著「無冕王」憧憬的年輕人,他們良善的初心遭到扭曲?這些浮面的「低、小、下」新聞訊息又是怎麼被生產出來送到觀眾的眼前?
      
      作者劉旭峰曾擔任電視新聞操盤人,擁有近三十年的豐富經歷。他將自己在媒體圈的所見所聞,以戲劇張力十足的短篇故事呈現,深刻描寫看似精明的媒體人在職場中的亢奮、浮沉和茫然,在生活中的荒誕、無奈與無知,並揭露出暗黑收視率背後所隱藏的金權詭計;寫實諷刺的背後,更多的是悲憫臺灣媒體可憎又可憐的真實面目。
            
    作者簡介:劉旭峰
      曾獲文建會最佳劇本獎、新詩獎,在媒體圈混跡近三十年,幾乎以媒體為家,工作生命裡幾乎都是媒體。現職wintv節目部總監,仍舊與電視節目廝殺拼搏。

      曾出版過:散文集《收視率萬歲!?》、《收視率葵花寶典》,文章被列為大學學測參考題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