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訓被驗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訓被驗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訓被驗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訓被驗退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健身,也健心:傳奇教練丹約翰的人生與肌力訓練講堂」推薦序 肌力訓練,是一段豐富的旅程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官 何立安博士 沒有比旅程更適合形容訓練這件事了,沒錯,在不同的場合裡,我們會說肌力訓練是科學、肌力訓練是技術、肌力訓練是人類文化的資產,不過,如果你真的想要形容肌力訓練...

新訓被驗退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19:25:30

《#DP逃兵追緝令》換成我們會怎麼選擇? (8.4/10) 《D.P:逃兵追緝令》是一部Netflix韓劇,由韓峻熹執導,演員為丁海寅、具教煥、金成均、孫錫久,劇情講述年輕主角俊浩原本只是希望平凡的當兵,卻在入伍後被分派到負責捉拿逃兵的單位「D.P」,雖然這對俊浩來說是個新的經驗,但也在服義務役的...

新訓被驗退 在 黃士瑜?土魚 Shih-Yu Huang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7-04 23:15:13

北訓中心義務役之夏令營(下) (圖片是一訓的朋朋們,應該跟上篇調換圖文的,但已經來不及惹就原諒本魚吧Q) 慌亂和莫名其妙其實就是二訓一開始的生活寫照,這個後面會稍微提到,在人生地不熟的狀況下,只好到處尬聊和尬笑,幸好這情形沒有維持太久,本魚覺得開心。接下來又做跟一訓一開始一樣的事情,狂填資料然後...

新訓被驗退 在 BIG Student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20 06:34:24

 #大學生聊當兵  「[ 事前準備 ( 當兵體檢 ) ]  如果你跟兔子一樣是十八歲之後仍有繼續升學的人,通常會在你大四的寒假收到兵役體檢單,而收到這份並不代表你馬上就要去當兵了,只是你必須要先去進行體檢來確認你當兵時的體位,而之後入伍時也是依照你當時體檢的資訊來做相關判定  身為台大...

  • 新訓被驗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7 11:46:16
    有 374 人按讚

    「健身,也健心:傳奇教練丹約翰的人生與肌力訓練講堂」推薦序

    肌力訓練,是一段豐富的旅程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官 何立安博士

      沒有比旅程更適合形容訓練這件事了,沒錯,在不同的場合裡,我們會說肌力訓練是科學、肌力訓練是技術、肌力訓練是人類文化的資產,不過,如果你真的想要形容肌力訓練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那真的很像一段曲折離奇的旅程。丹.約翰很知道這件事,所以,他選擇了用小品文集的方式,述說這趟旅程。

      這對於想要接觸硬底子訓練科學的人來說,這種切入點可能會讓人覺得十分錯愕,新訓練時代之所以來臨,正因為運動訓練成為一門獨立科學,我們有實驗室、研究所、博士班,甚至幾乎要有自己的象牙塔,這時候突然把一個這麼科學的東西,透過描述生活的點點滴滴的過程,以感性的口吻來述說,彷彿背離了所有科學的鋼鐵規律。但是,如果你願意細細品味,你就會發現從這種口述經驗的小品文集裡,你很可能獲得比教科書更多的有用知識。你可以熟讀所有運動科學的教科書,但是仍無法解釋為什麼某種以前有效的訓練方法突然對你無效了,但是另一種看似無用的方法卻突然奏效。你也可以抬出所有恆心毅力,遵守所有科學原理卻一無所獲,但隨性輕鬆訓練一陣子卻開始突飛猛進。訓練就是這樣,有時看似很科學,但是卻又不太規律,看似很沒道理,卻又不是全然不可預期,這現象像極了旅程,你可以上網搜尋所有的相關知識,甚至調出最艱澀的水文地質氣候人文資料,但是怎樣都無法取代親自走一趟的經驗。

      為什麼訓練這件事如此捉摸不定呢?不是因為訓練不科學,而是因為牽涉的因素太過廣泛,同一時間檢視每一條道理的細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後退一步,從宏觀的角度著手,反而可能同時做對了無數的細節。舉例來說,肌力訓練不外乎刺激、疲勞、恢復和向上適應這幾件事,所以理論家會跟你說:「你現在呢,就是要找一個『適當』的刺激,之後你可能會感覺到『有限度』的疲勞,不過別擔心,如果你有『好』的恢復條件,那你就可以獲得『顯著』的向上適應,於是你就進步囉。」這樣的敘述一點都沒有錯,也絕對不會沒有用,但是,每個真正扎扎實實訓練過的練家子都知道,在你找到那個『適當』的、『有限度』的、『好』的和『顯著』的什麼和什麼之前,那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你會經歷失敗、挫折、成功、驚喜,偶爾會恍然大悟,但接著又無比困惑,這並不表示前面那些對於訓練的科學論述有任何錯誤,而是這個論述底下隱含的變因實在太多,你幾乎不可能同時完全掌握。

      那丹.約翰會怎樣處理這件事情呢?舉個例子,他會告訴你說,在你打算開始一個訓練計畫的時候,你要記得「出席」、「不放棄」和「問問題」這三件事,因為這是要做成功任何一件事的必經之路。出席:你必須親臨現場,挽起袖子真的做你該做的事;不放棄:很少有事情只需要做一次就結束,訓練是一個累積性的功夫,你必須要不斷重複再重複;問問題:事情不會百分之百如你預期,訓練也不會,而你必須要持續問自己,現在到底是在面對怎樣的問題?可以怎樣修正?需要做出哪些改變?因此,「出席、不放棄、問問題」這三件事,變成冷硬的運動科學和追求真實人生的運動表現之間最重要的橋樑,你不再硬闖那個死守教條但做不出成果的死胡同,也不會因為人間世事無常變幻莫測,就認為一切虛無飄渺無從掌握,乾脆放棄。

      在丹.約翰的訓練版圖裡,肌力訓練從來就不是獨立在人生之外的一件事,反之,肌力訓練有賴整個人的生活方式、行為風格和思想習慣去配合,你不可能吃得很糟、睡得很糟、不注重衛生甚至不注重交通安全,然後期望肌力訓練可以給你帶來福祉,事實上,你需要把生活的各個面向調整好,讓身體充分的恢復到可訓練狀態,然後進行下一次訓練,並且期待這樣的循環可以為你帶來真正的改變。而這看起來像是把已經夠複雜的訓練科學,擴及到變項更多的整個人生,好像越來越脫離你的掌握,實際上,這樣反而更貼近了現實,而這現實就是:訓練像一個旅程,你不僅僅需要水文地質氣候和人文的科學調查資訊,你更需要一個識途老馬來告訴你,哪些準備要做足,哪些風險該避開,哪些風景不該錯過,如此一來,你會有一趟最滿足的旅程。

      丹.約翰對「簡單肌力」的詮釋,簡直可以用精彩絕倫來形容,雖然簡單肌力另有一本專書,但是在這本內外兼修的文集裡,真的不能不提到簡單肌力。如果你不曾接觸過這樣的概念,那麼它對你可能會有革命性的影響。傳統的肌力訓練法則裡,都充滿了對「未來進程」的規劃,「你如果把你最大肌力的百分之多少,做個幾組幾下,每週做個幾次或幾次,經過幾週之後,就可以將強度提高到百分之多少到多少,然後再進行幾組幾下的訓練,這樣一來,在幾個月之後你就可以舉起多少或多少的重量。」這樣的敘述屢見不鮮,有些時候幾乎像是算命仙一樣,試圖鐵嘴直斷你的未來,但是實際上我們經常發現,預測的數字與真實的事件總是有些距離,這些差異往往被忽略,或是被隨便歸因,或甚至被視為正常的誤差值。許多時候誤差之大,幾乎到了讓人懷疑預先規劃的必要性。但是很少人發現,預先規劃之所以往往變成過度規劃,是因爲我們少考慮了一個因素,就是我們的身體對重量刺激產生的實際反應。

      「簡單肌力」的原理,正是反其道而行,它完全不規劃你應該要從多重開始訓練,它只給你幾條簡單的規則,然後讓你持續一直去「摸」重量,不預先規劃,所以純粹憑感覺,尋找你覺得輕鬆愉快的重量,然後在還沒累、還沒喘,甚至有點不過癮的情況下,結束一天的訓練,其他明天再說,如果練著練著覺得輕,就加重量,如果覺得重,就減重量,然後就這樣一直練下去。然後,就在不經意的某一天,你破紀錄了。

      關於簡單肌力的細節,當然你要從書裡仔細閱讀,但這種訓練看似隨性,其實卻扎扎實實抓住一個很多人都忽略的重點,就是既然肌力訓練的基本原理,是對身體施予刺激,然後期待恢復後的向上適應,那我們為什麼不讓身體來決定怎樣的劑量我們恢復得最好?畢竟無論教科書說多少的重量有助於提升最大肌力,如果你無法從這訓練中恢復,結果還是只有停滯甚至退步。讓身體決定訓練強度,讓身體決定何時往前進,讓身體決定何時減量休息,讓身體永遠都處於沒傷沒痛且精力充沛的狀態,其實對很多人來說,成功率遠高過用盡恆心和毅力去艱苦完成的課表。

      總之,看這一本書,像是一位識途老馬,在述說著訓練旅程上會發生的一切,你可以用簡單肌力的概念去「簡單閱讀」這本書,在不知不覺之間,你會發現許多過去艱澀難解的問題,在丹.約翰的陪伴下豁然開朗,其人,其書,就是這麼神奇。

  • 新訓被驗退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4 01:54:50
    有 6,635 人按讚

    社會大學在那邊酸= =

    我的經驗啦 學歷越高 越有禮貌 道德感越高
    當兵的時候一堆國中高中畢業的8+9
    我發現當兵痛苦不自由是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是離開同溫層

    我當兵那年有考預官
    後來我吊車尾上步兵士
    全連一半以上台政交清 休息時間都在看書
    放假回來還會帶書互相交流
    新訓+受訓那三個月 就覺得當兵也沒什麼
    和那些人相處起來非常舒服

    下部隊後第一次知道有人沒讀大學
    當時被新聞騙說率取率100% 那是有去考的
    實際上一堆人沒去考

    8+9不是以學歷分 而是往往8+9剛好低學歷占大宗
    一個彬彬有禮 待人和氣友善但只有高中畢業
    你會說他8+9嗎 肯定不會啊

    而正統8+9就是講話沒大沒小 道德感超低
    放假回來衛生紙永遠是空的 洗髮精也會減少一半
    其他偷竊、借錢、賭博、打架鬧事都有
    然後超愛佔你便宜 智商又超低
    關禁閉就好幾個

    (智商低是覺得他們做事不考慮後果,就像夜市那種殺雞取卵的黑心商人,做買賣不懂細水長流,做人不懂做口碑)

    後來來一批所謂的大專兵 8+9退了
    才覺得空氣新鮮多了

    教育為什麼重要 就是這個原因啦

    人家就是會讀書 會賺錢
    然後又比你社會大學有禮貌
    就問你氣不氣?

    一群xx 只能躲在爆X公社取暖
    嘴比自己厲害的 可憐那 ZZzz

    高學歷的有沒有廢物
    當然有啊,但你硬要討論那幾個特例
    那我們還討論個屁啊?

    "根據研究:荷蘭人比台灣人高"
    "屁拉! 我朋友荷蘭人比我175還矮 "

  • 新訓被驗退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5 08:19:58
    有 601 人按讚


    #靠北長官402443

    這篇算不上靠北,但請同仁官長們參酌(尤其高階官長們):

    一位友人形容部隊現在的窘狀,

    個人覺得非常到位:

    「就像是一位患有嚴重肌少症、骨質疏鬆的高齡老者,還穿著重達幾十公斤的昂貴護具,要跟對街健身房裡正值壯年、屢屢刷新紀錄的健身教練PK格鬥。」

    昂貴武器不該買嗎?還是得買。
    也許有時候還是被迫買⋯⋯
    但那是問題的重點嗎?顯然不是。

    以下所講,會有很多人不愛聽,但這就是現實環境。

    部隊的「肌少症」,在此並不是指人員體能,
    而是軍事上知識化、科學化的貧乏。
    也許你會不同意,但我問幾個問題就好:

    你知道什麼是Molle嗎?
    你知道皮卡汀尼是什麼嗎?
    你配的65式(M7)刺刀結構是通心柄,還是一體龍骨?優缺點是什麼?
    防彈背心跟頭盔的穿著標準是什麼?
    防刺內裡跟抗彈軟板如何區分?
    以上都還是跟部隊成員最親近、最息息相關的東西(個裝、建制武器,而且放諸三軍皆準)。
    好,也許這些對你而言是小兒科,那麼請問你身邊的袍澤們有多少人知道?部屬長官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東西?

    重點不在於個人有多勇猛頑強,而是這些東西「普及」了沒?上級推廣了沒?重視了沒?

    再來一個情境問題:部屬對晨間運動提出了質疑,你要如何應對?
    是仍然以「增加運動時段才能強化體能」這種舊有觀念來登高疾呼、持續要求,還是能夠以「睡眠結束後快速實施適度運動,主要是能短時間刺激大腦分泌腦內啡,幫助身體快速脫離疲困狀態,同時兼顧抗壓、緩解疼痛和促進代謝等功能」這種科學化知識來說服部屬、提供知識性資訊、並以此調整運動內容或強度?

    除此之外,部隊裡還有很多很多諸如此類的「弱知識困境」:
    運動只有做操跟三項?身體素質仍只看BMI?(這部份已逐漸出現變革聲浪、肌力訓練觀念也有逐步推廣的跡象。雖然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至少有了開頭)
    避免槍枝卡彈而只顧擦槍洗槍卻不注重彈匣養護跟庫儲環境因素?
    WD-40會腐蝕槍枝槍管這種奇詭觀念到底是誰教的?(它揮發性高,擦完不再上保養油當然容易鏽蝕)
    還有部份特戰或測考中心的先進同仁喜歡據槍時握著槍管槍頭跟刺刀結合座的目的何在?(麻煩請先上網查一查C型夾握法的標準好嗎?全世界真的只有我們獨步全球。修正您那冥頑不靈的小指頭遠離槍枝擊發高熱區難道真的難於登天?別認為戴手套就能搞定一切,真的這樣那乾脆不要上護木了)
    還有許多學界大老、關心國防事務的先進前輩強調的TCCC戰傷救護呢?有多少人懂?

    再來,是部隊的「骨質疏鬆」症狀,
    用來形容部隊結構之脆弱,
    除了「無法整合」這個老生常談,
    更多的是教育訓練以及專業度的貧乏。

    我知道有人會不滿,尤其是特種部隊的菁英們會予以回擊,認為我跟社會酸民一樣瞧不起部隊,但我同樣提一個觀點。

    例如:您是特勤隊的,那部隊是否有安排您再接受數週或數月不等的砲兵、裝甲兵、陸航的教育訓練,對於其他兵科甚至是兵種有深刻瞭解嗎?有無理解相互生態跟作戰模式?

    如果沒接觸過這些,那除了小部隊特種作戰、限制空間作戰外,
    特種部隊要怎麼在敵軍火力壓制下,以最快時間臨機透過精準座標尋求火力支援?要如何在攻擊各階段形成步戰協同?要如何透過通信完成空中密接支援?
    而這些可是在您看各種電影、玩各種遊戲時,老美一位射擊士或一位步槍兵可以信手拈來的操作。
    (或許因應娛樂效果,電影和遊戲參考價值有限,但也不能說「完全」無參考價值。網路、電視、電影花絮等各種民間渠道裡有著許多邀請退役特種部隊成員或軍事學者針對電影和遊戲內容的評析以及自身經驗分享的節目,多少能夠過濾出一些正確的資訊)
    其實這些東西準則有、教範也有,
    但捫心自問,
    在執行地空整體的時候,空軍的戰機有哪一次是藉由地空即時通訊聯繫、實際配合地面部隊打擊或抵抗敵火的進展、而非透過先期時間律定來通過管制點的?
    (往往都是地面部隊拼了命地想要趕上戰機的時間,但若真的面臨實戰,實際情況相信會有多到難以想像的窒礙跟傷亡)
    我們的部隊是否擁有這樣誇領域整合技術?我相信絕對有,但重點在於這樣的技術與訓練重點是否能因應時代進展與作戰型態巨變,從集團軍戰略層級有限度「下授」小型任務部隊與「普及」於第一線基層,以提高人員素質及大幅縮短反應時間?

    接著說部隊是「高齡老者」,也仍然是思維的問題。
    高層的官長要面對的,是時代所帶來的巨大轉變。
    早期防彈背心打靶時才會有,甚至是奢侈品;但時至今日,掛載各式配備的戰術背心已是標配,人員的作戰負重只會越來越沉,不僅「抗彈係數」的區分、軟板硬板側板的裝配已經讓人有些眼花瞭亂,高科技帶來的戰術動作與思維也只會越來越多樣。
    但「統一」和「部隊延整性」的無差別要求,可以說是是強化和提升戰技訓練的噩夢。也許這七個字可以在早期、或是校閱部隊時能展現部隊的紀律和態勢;但如若不做思考,就將這七個字生搬硬套在部隊訓練中,其影響足以扼殺部隊原有的訓練效能:
    左撇子的人,你硬要他手槍套掛右邊(或根本沒有左手版本的);
    背心上的Molle提供了許多擴展空間,
    然某些單位官長卻禁止東西掛背心上,
    一切只為了「統一」、「美觀」。
    直至目前為止,
    仍然有部份裝甲單位官長要求統一把設計成腿掛的手槍套,
    硬是當成肩掛式來使用,
    身形較小的同仁(尤其是女性)一穿背心,
    手槍就整個被埋在背心裡面,
    拔槍的時候還得喬老半天才能出槍。

    像這類資訊更新、但思維跟不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早期的「戰鬥蹲姿」相信讓許多人印象深刻,但主要手抓握槍頸部的動作,是歐美早在二戰時期(也有一說是更早)開始,針對無握把步槍所設計的。
    但部隊的訓練、新訓教育等,竟讓它陪伴部隊度過了M-16、65式、65K1、65K2、T-86和早期T-91的時光,分毫未動;
    又如現在「戰鬥蹲姿」動作其實早已在兵監單位研修下調整且行之有年,但反而變成許多單位不知道、或高階官長不願意按照新修訂的動作修正直至普及單位,更不用說最近十分熱議的後備役訓練(教召)。

    不讓官兵著重、掌握清驗槍「退殼」、「清膛」、「通管」的要則,反而執意要求與檢視清槍線上整齊劃一、違反人體工學的高跪姿(單兵教練中已刪除,卻又出現在戰鬥步槍的操作手冊中)。諸如此類的教育訓練思維,明顯突出許多領導階層、決策階層「做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治標不治本現象。

    「我們以前啊⋯⋯⋯」這種開頭的話,是官長最愛說,但基層或有志之士最不愛聽的話語。因為不論好壞,這總是代表又一個新穎或需要被推動(也有可能是需要被議論研究)的想法就這樣被扼殺了。

    我們擁有很多武器、也買了很多武器,就像身上這幾十公斤的護具一樣,但除了要有能量維持之外,重點是部隊如今的現實面,猶如開頭所形容的老者一般,根本的解決是要如何透過正確的觀念、高效益的訓練以及專業素養的普及,使其身軀不斷地增肌強大、思維年輕化,才有能力跟本錢駕馭這身得來不易的裝備,去跟敵人比態勢、比本事。

    高層大方向的決策內容,也許觸及不到最底層的訓練方針、訓練重點,但對整體的風氣養成和對外觀感,卻有著關鍵性的作用;然而認知及方向的「不當操作」,對部隊所造成的殺傷力,是對岸千百枚東風巨浪都無法相比的。因為這是對部隊「質」的慢性毀滅。

    談談現在討論度極高的「戰鼓隊」,
    我並不清楚陸軍高階官長對於此政策強推以及堅持的考量及出發點,
    儘管某些程度上能理解贊同此理念的同仁先進,認為戰鼓確有其文化及心戰價值,
    但其中讓大部份基層官兵無法接受的點在於:
    (包含部會層級推行的「社團」政策也一樣)
    既然官方要求全軍推動、另核撥經費
    而且部份單位「動用教育訓練時間練戰鼓」情況若然屬實的狀況下,

    代表了官長等同將這項娛樂性質佔比較多的「民俗文化性質技藝」,
    堂而皇之地列入了嚴肅的「軍事戰備本務」。
    這樣邏輯與方向,無疑是備受爭議及質疑的。

    畢竟在整個大陸軍基層
    要維持人裝訓龐大負荷、資源僧多粥少、
    以及戰備任務繁重的情況下,

    試問如此政策能受到多少正面評價、
    又能收到多少效果?

    有一則部隊「趣談」是這樣的:
    若每月例休8天、各式慰補休、三節及國定連假,假設粗估可以休假100天,
    一位軍人一年大概有265天的在營時間。
    但如果把訓綱一頁一頁翻開詳細檢視,除了訓練課程之外,另外把所有從參一二三四跟政戰所有要執行的各式講座、講習、示範、活動、輔訪、會議、儀程、活動⋯⋯⋯這些時數全部加起來,可能會超過一年。
    要用265天,來完成超過一年的事務!

    也許這內容缺乏證實及可信度,但回頭看部隊現實面,各種
    訓練「縮短距離」、
    教學「濃縮時數」、
    會議「併開從簡」、
    輔訪「聯合執行」,
    難道真是少數個案?
    從此也不難看出端倪跟這則「趣談」的起因。

    其中又有多少成分,真與「教育訓練」息息相關?還是純粹為「管制而管制」的無效行政?

    以上所提,不過略舉大端,再請見諒內容所提雜亂無序,但這些都是部隊現在的窘境。

    我並非全盤否認官長們的勞苦功高,但部隊諸如上述等問題已沉積已久,惡性循環日益嚴重,只是希望能藉此嘗試一呼,或許能讓官長們正視這些問題。

    Submitted: October 13, 2020 5:18:19 PM UTC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