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新蒲崗暴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蒲崗暴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蒲崗暴動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代溝關注組」這類節目,若要吸引年輕人收視而不是老人院護士一面坐在輪椅邊餵食、電視一面開着的點綴裝飾,「關注」的代溝問題,如果是「新抱應該點樣和婆婆相處」、「同枱食飯仔女應主動夾餸俾老人家」,那麼半世紀前的白燕黃曼梨粵語片已經是原創,或者不如重播汪阿姐主演的「我的野蠻奶奶」,由林作馮盈盈一team、...
新蒲崗暴動 在 Kevin Ma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3-14 00:56:16
San Po Kong Mansion, a #HongKong mega composite building that once integrated a single-hall 1,454-seat cinema & 540 residential flats, completed in 19...
新蒲崗暴動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03 10:21:22
22/2-28/2 新聞概要 22/2 -721案兩白衣人認暴動,案情指逾50白衣人與約百黑衣人激烈爭執;法官鬧足控方全日,庭上揭警隔年半才發現收錯醫療報告 -被指遇查揮𠝹刀,中年漢遭警開槍射心口,被控兩項有意圖而企圖傷人罪 -林鄭率官員接種科興疫苗,稱沒不適「沒甚麼感覺」;陳茂波、黃錦星、邱騰華...
新蒲崗暴動 在 HK Foodies?and Always More❣窮遊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1-05 15:28:54
14/12-20/12 新聞概要 14/12 -周梓樂死因研訊:尚德停車場3部電梯內CCTV僅得外殼無鏡頭 -被加控違國安法,黎智英下周三向高院申保釋 -28歲男稱誤以雷射光射警員罪成囚3個月 -被指雷射筆射警署,電影製作助理認非法集結囚3個月 -10.27旺角衝突中警長X連開5發胡椒球槍截停男生...
新蒲崗暴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代溝關注組」這類節目,若要吸引年輕人收視而不是老人院護士一面坐在輪椅邊餵食、電視一面開着的點綴裝飾,「關注」的代溝問題,如果是「新抱應該點樣和婆婆相處」、「同枱食飯仔女應主動夾餸俾老人家」,那麼半世紀前的白燕黃曼梨粵語片已經是原創,或者不如重播汪阿姐主演的「我的野蠻奶奶」,由林作馮盈盈一team、鼎爺肥媽另一邊,作出戲劇導賞,仲慳D力。
TVB最大的問題,係乜都覺得太「敏感」,所以電視劇一觸及家庭和代溝,永遠就係電視劇同枱食飯,一張枱坐爺嫲父母仔女六七個,留四份一空間用來遷就Camera。
現在代溝關注的貼地問題,不再是「那時你哋老人家有冇得夜蒲」,或者「你哋那一代對性有何睇法」。
如果Viu TV 不想長遠變成TViuB,不妨抄番轉頭,開一個「代膠關注組」,由Mirror 精選出兩個牙尖咀利者,Versus 陳欣健搭曾鈺成,選擇以下真正代溝話題:
1,你哋老人那一代的警察係點?
2,老人成日叫嚷恢復「獅子山下精神」,你哋那一代的獅子山下,遍地山寨工廠,包括新蒲崗的人造膠花,現在的獅子山下冇晒工廠,無分老幼人人低頭睇手機,請問「精神」何來?
3,在「我討厭政治」的Disclaimer 之下,1967年左派暴動(簡稱「赤暴」)民生親歷回憶及殖民地政府回應,與2019「黑暴」處理手法對照?(聚焦於Crisis Management 和生活細節,避免捲入「當時毛澤東和英女皇雙方、誰才代表人類普世文明」之類的學術爭論)。
4,你哋那一代的港督與高官,點解冇一個乞人憎到會淪為鵝頸橋阿婆拖鞋底拍打的目標?

新蒲崗暴動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香港人的腦海中,有些數字,有些日子,變得不能遺忘,也變成禁忌。
當大家以為這些事情,會被記住一輩子。
其實,歷史在不斷被消失,也許多年後,數字又變回沒意義的數字。
那些日子,也變回歌舞昇平的日常。
『歷史不斷重複』,在1967年也發生了一件令當年的香港人沒法遺忘的歷史。
期間有約2000人被檢控,800多人受傷,50多人死亡。
人們稱為『六七暴動』。
2017年,香港教育局表示不會將『六七暴動』列入初中中史科課程。
副秘書展康陳翠華形容這件事是「雞毛蒜皮」,局長楊潤雄亦稱「重要性較低」。
*******
我,是一名汽車銷售員。
今天是1969年12月9日,是「香港節」。
各區都在舉行大型的慶祝活動,我跟老婆和女兒來到尖沙咀,今天在彌敦道有花車巡遊,街道兩旁的行人道被擠得水洩不通,為了讓女兒可以清楚看到花車,我把她抱起放在我的肩膀上。
「爸爸~車車來了!車車來了!」女兒高興得揮舞著腿。
穿著光鮮制服的軍操部隊,浩浩蕩蕩地在街道上前行,市民的歡呼聲像海浪一樣從遠處湧至。
此時,老婆撞一撞我肩膀,輕聲說:「難得一家人出來,高興一點吧。」
「嗯。」我勉強擠出笑容。
軍操部隊的後方是經過打扮,車身貼上鮮花的汽車,為響應市民的歡呼,司機不斷響號。
聒噪的響號聲震動著耳膜,2年前所發生的事,沒法控制地在腦海浮現出來,這不堪回首的記憶,使我全身顫抖,渾身冒汗,眩暈得幾乎跌倒,老婆見狀馬上抱著女兒抱,扶著離開觀看花車的人群。
「你沒事吧?」老婆將我拉進懷裏不斷安慰我。
「我……」我害怕得像個小孩一樣哭了起來:「這件事,千萬不能跟我們的女兒說。」
「這又不是你的錯。」老婆。
兩年前,1967年5月。
在我的極力遊說之下,成功賣出一台汽車,客戶的名字叫林彬。
老實說,我只知道他是一名電台DJ﹐從沒聽過他的節目。但每次見面,我都會說畢恭畢敬地說:「林先生,我很喜歡聽你的節目。」
近日在各區的街頭陸續出現工人示威,街頭也出現警民衝突。老實說,我對這類政治新聞不太熱衷。
但林彬卻對這件事非常熱心,每次跟我見面都滔滔不絕,我為了能賣出汽車,只好不斷附和。
在1967年,香港在英國的殖民下,中文仍沒有法定地位,懂不懂英語就成為了勞動階級的分界線。
4月,在新蒲崗的香港人造花廠分廠發生了一場勞資糾紛。因當時沒有明確的法例保障勞工,工廠頒布了一些嚴苛的規定使工人不滿。
只要查證有工人損壞生產機器,則不獲發放工資。在生產高峰期不允許工人請假,也沒有所謂的法定假期。
工人派出代表與廠方談判,結果不單沒有達成共識,更解僱了包括工人代表的92名工人。
由於工人不滿廠方的強硬手段,此時一些左派工會見狀便乘機介入,煽動工人將行動升級,演變成大規模示威。
工人封鎖工廠附近的街道阻止廠方出貨,工廠的管工與示威工人發生打鬥,警方派人到場調停,結果局勢變得更加混亂,當日防暴隊拘捕多人,衝突亦令多名工人受傷。
警方似是看準了這次示威的始作俑者,專門拘捕左派工作人員。左派報章亦大罵「港英政府行為迫害民族,鎮壓群眾是野蠻的法西斯暴行」呼籲民眾上街。
這件事後,便陸續發生發生警民衝突,工聯會(沒錯,就是我們現在認識的工聯會)召開緊急會議,更在5月16日成立了「港九各業工人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由工聯會理事長楊光當上委員會主席。
我聽到的當刻還笑說:「這個人還真不懂起名字啊~」
這個簡稱鬥委會聯合工聯會發動各區示威及大罷工,誓言將「香港」變成「臭港」。組織民眾放火燒車,以及黃大仙公務員宿舍。
當時的左派學校亦受到教師的指導,印刷大字報在街上聲援,很多學生因為手握宣傳單張,校內被搜到土製炸彈而被拘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抗議:「英國政府勾結美帝國主義反對中國的陰謀」,「港英當局利用人造花廠勞資糾紛,對中國居民和工人進行迫害」
而政府則聲明希望社會恢復和平,是絕大多數市民的願望,又說警方做法已非常克制。
這個年代政府與人民的溝通不多,而在香港勞動階級的工人佔大多數,工聯會聲稱會動用撥款,讓左派工人罷工後繼續每月發薪水,使更多工人加入示威行動。
示威人士大多手持「毛語錄」高呼口號「愛國無罪」「反對港英政府管治」。
衝突升級,傷亡人數亦急增,有警員聲稱示威人企圖搶槍而開槍射殺,街上亦不斷出現放火燒巴士,街道上、戲院和火車路軌更出現寫著『同胞勿近』的土製炸彈。
1967年8月20日,我非常記得林彬找我見面,他哭得不能自已,說清華街一對年幼姊弟,因誤觸土製炸彈而被炸死。
我說:「你還是買輛汽車出入會比較安全吧?」
當天,林彬答應了。
沒想到,在8月24日,他因為經常在節目狠斥左派的惡行,在電台外被人淋上電油,投擲汽油彈活生生燒死。
直至他去世那天,我仍沒聽過他的節目,如果我有關心事態發展,如果我有聽他的節目,或許我會勸他下班早點回家,注意安全,而不是買我的汽車。
********
今天是1969年12月9日,是「香港節」。
我剛從摩星嶺集中營被釋放出來。
我,是被鬥委會選中成為炸彈隊的「炸彈兵」。
下集預告:出獄後的最後任務。
以上故事背景為真實歷史事件。
目標希望有2000like & 200share~
在香港被消失前,用故事將歷史留住。
我想眾籌一本書《屬於香港人》
香港人有義務瞭解香港歷史!
全書以故事瞭解歷史,用手繪地圖繪畫當時狀況!
《屬於香港人》6月出貨。
為避免這本書「被消失」,唯一方法是「沒存在過」。
所以只接受預售,有多少預訂,就印多少本。
不會公開發售。
預售網址:(可寄海外)
https://bluegodzistore.boutir.com/i/Xqe2DogAA
新蒲崗暴動 在 Urban Photography / kingyma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an Po Kong Mansion, a #HongKong mega composite building that once integrated a single-hall 1,454-seat cinema & 540 residential flats, completed in 1967 (the year with leftist riots in Hong Kong & Cultural Revolution in China)
大廈右下方古怪的空置商場原為大型酒樓設計,酒樓背後更曾是一個有1,454個座位的大戲院(見第三張相片)。
過去一年鏡頭特別對香港五、六十年代商住綜合用途大廈建築有興趣,當時條例上開始打破四層唐樓、九層無電梯大廈為主的框框,各區紛紛建造着當時「最高」的綜合式商住大廈。前幾天偶然發現這一個動盪年代、動亂地區* 開業的「前」戲院建築。
皇都以外,其實當時亦有許多以戲院、商店和住宅合體的設計組合-- #新蒲崗大廈 1962-66年的建築入則圖便以”Theatre & Block of Flats “ 稱之。#鄭頌周 為工程師背景建築師。戲院部分設計以簡潔的長條形佈局,990座位的大廳低座加上464座位的上層樓座,配以梯級形普通水泥橫梁屋頂建造17米闊的無柱空間,結構實用至上。同層住宅和酒樓可見在聲學上與戲院有雙層分隔牆或以室外空隙隔聲,住宅共有540個單位,長形地盤的單位佈局能一字排開,地盤四面環街,不致於如過千單位的新都城、海山樓等,單位要向內庭「互望」。
承建商老闆並製片人 #盧林 為當時 #英華戲院 的院主。戲院1967年開業時播放「快樂年華」。八九十年代改名為 #麗斯戲院 ,2005年8月8日結業。2008年改則圖可見戲院樓座已拆掉,改為普通平面的樓板,加開窗戶後成為老人院,區内看戲的快樂年華不再。
* 六七左派暴動(香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共產反英政府活動)早期事件的人造花廠工潮於新蒲崗發生
**the building facade doesn’t look straight not due to camera lens distortion but physical bended frontage of the building
old photos & ref from the internet &:
Gwulo: Old Hong Kong
Bosham Youtube Channel
CinemaTreasures.org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Wikipedia
#RitzTheatre #YingWahTheatre
#SanPoKongMansion #SanPo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