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莊老人大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莊老人大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莊老人大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莊老人大學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把焦點放在「好不好」是過去威權教育的影響,我們總是心心念念要完成外在目標、滿足父母老師老闆的期望。當陪伴孩子,頭腦卻充滿「目標」時,我們容易心神不寧、動輒得咎,缺乏彈性,而孩子最愛的想像力,更被我們視為洪水猛獸。 我們一定有不好的時候,但,親愛的,你是否害怕面對真實的、不好的自己? 逃避面對...

新莊老人大學 在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1:42:47

掰掰18歲 在這邊想跟大家說一些想說的話 在16-18歲這段期間 我真的學習到很多也領悟到很多 所有經歷的事 不管是好是壞 都讓我成長 好的事 我會一直放在心上也心存感恩 壞的事 也會銘記在心 在未來不要再犯一樣的錯 還有今年也是剛從高中畢業的一年 在這邊想真心的感謝 所有在高中經歷的一切 雖然...

新莊老人大學 在 兔子阿比?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21:38:34

這是一個 “北漂”了20天的故事(小心文長 繼大學自己在台東待了四年後 我已經很久沒有離家這麼遠“自己”生活了 雖然不是自己一個人住 但還是算離開舒適圈吧 整個2018年對我來說真的起伏很大 年初還在忙YT五萬訂閱回饋 然後接著是電腦爆炸、第一段感情的結束、第一份正職工作的結束 經過三個...

  • 新莊老人大學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3-12 07:15:54
    有 1,245 人按讚

    把焦點放在「好不好」是過去威權教育的影響,我們總是心心念念要完成外在目標、滿足父母老師老闆的期望。當陪伴孩子,頭腦卻充滿「目標」時,我們容易心神不寧、動輒得咎,缺乏彈性,而孩子最愛的想像力,更被我們視為洪水猛獸。

    我們一定有不好的時候,但,親愛的,你是否害怕面對真實的、不好的自己?

    逃避面對,換來的是拚命要找到更好的方法,把孩子「教好」,卻傷害了關係;破碎的關係,產生自責,繼續努力「變好」、加強控制……要打破這個循環,從停止懲罰自己開始。

    取自《教養不必糾結於最理想方式》

    ************************************

    各位朋友,早安:

    這段摘文本身,便是自我成長的練習。「認識自己」這件事,常要跟過去連結,寫自傳是一種方式。

    (如果在家沒地方去,不知道要做什麼,誠摯推薦「寫自傳」這個活動,能練心。)

    很多時候,以我們目前的高度,再回首過往,可以理解我們之前看不懂的疑惑。很多過去發生的事已不可考,其實只剩不知道是否精確的記憶,但我們一直會受到我們內在記憶的影響,這些記憶會引發身心反應。

    跟自己和解,是照顧好自己的關鍵之一。

    然後,我們常常可以去探索,我們到底從父母身上傳承了什麼。不管我們喜不喜歡我們傳承到的東西,這些能保持覺知,我們便有機會進行自我對話,並且因時因地制宜地調整。

    醜爸的想法我相當認同,我會在3/14(六)晚上八點跟醜爸直播,當面請教學習。歡迎大家一起參與,也祝願您,在這個恐慌蔓延的時刻,能照顧好自己!

    ************************************

    都要把自己照顧好

    【文/ 陳其正(醜爸)】

    「醜爸,你老是說要自我照顧,但你那些薩提爾啊、正念啊、阿哩不答啊,實在不是我的菜。而且沒時間、沒錢的人,怎麼辦?」

    老實說,一直薩提爾啊、正念啊、阿哩不答啊,的確不容易。我認識很多父母,他們追蹤許多心理師、心靈成長教室的臉書專頁,就是為了盼到時間、地點可以的課程來照顧自己,但不是天時地利無情,就是速速秒殺無緣。而且,這樣的課程也不是一回生二回熟,三四五六加上私下練習是基本蹲馬步,練成套拳都是用年算的。

    雖然我相信上述的投入與堅持是值得的,但所謂自我照顧的核心,不在於做了什麼,而是相信什麼。

    「好啊,那你倒是說說,父母該相信什麼?」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三歲失去父親,十九歲進入婚姻的媽媽

    我的母親來自客家與閩南結合的家庭,對於與我無緣相見的客家背景外公,媽媽印象最深刻的回憶是和他手牽手,在大街上撿未熄的菸蒂,好飲鴆止渴無法抑制的鴉片癮。

    媽媽三歲時,她的爸爸離世,她的媽媽,也就是我的新莊阿嬤(從小,我就被教導有「台北阿嬤」跟「新莊阿嬤」,沒有外婆這回事,畢竟沒有人希望被加上「外」吧),就這樣帶著包含我媽媽在內的五個孩子(還有最小的舅舅已送養),過著「看人臉色」的生活。

    就像上一代許多出身貧困家庭的孩子一樣,雖然媽媽小學畢業拿了市長獎,但家中無力讓她繼續升學。那是民國五十六年,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施行的前一年。

    從我有記憶以來,新莊阿嬤即與暴爺爺住一起。暴爺爺(真的姓「暴」,不是我亂取綽號)來自中國山東,自製水餃跟麵條好吃得不得了!每次回新莊,老人家也總會為我們兩隻小孫子準備冰涼養樂多。母親是家中唯一的女兒,跟新莊阿嬤有非常緊密的關係與牽絆,每次回去,母女都會先到房間聊個老久,欣賞阿嬤最新的「戰利品」。阿嬤過世後,我才發現媽媽跟她是如此相像,努力照顧自己,永遠要美美的樣子。

    媽媽十九歲,和父親結縭,在二十歲、二十四歲時,分別生下至今還在折磨她的兩個兒子(謎之音:還敢講)。因為天生麗質,加上穿著年輕新潮,我們兩兄弟高中大學時期的朋友,都以為我媽媽是「姊姊」。她書唸得少,不容易參與我們的學校課業,卻也不曾拿著「讀書至上」的大旗苛求我們(當然分數太離譜而抓狂也是有的)。媽媽費盡心力照顧我們,該有的一樣不少,可以不要有的盡可能滿足,尤其喜歡買新衣服,希望我們看起來帥氣體面(謎之音:是誰叫自己醜爸的)。

    雖然走過婚姻低潮,我從未見她停止照顧自己。直到現在,媽媽每天都有慣常的保養程序;日常生活節省,遇見看對眼的新潮「請衩」(河洛話「穿著」的發音)卻從不手軟。為自己的美好付出,每一個行動都是無價。

    ■ 只要承載對自己的支持,物質不一定帶來空虛

    我的母親從未走上所謂的心靈成長之路,甚至看似在物質世界尋求慰藉,但她卻把自己照顧得非常好。她不曾有財務問題,兩個兒子也都在自求多福階段,從她身上,我看見追求物質不該被直觀地視為一種「空虛無意義」的行為,也毋須刻意反對。

    「齁齁醜爸,我看你是孝順過了頭,不能因為陳媽媽的例子,就幫追求物欲的人平反吧?」

    這是個好問題,「追求物欲」和我提到的「透過物質照顧自己」有什麼不同?透過重視人的內在狀態,而非強調表面行為的薩提爾模式,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看:

    .「追求物欲」的人,帶著低自我價值,相信物質的魔力無遠弗屆,能滿足許多的期待,獲得他人肯定與青睞的眼神。得不到時,便出現指責、不理智等應對姿態,認為別人是忌妒、害怕。但在無法獲得認同、與人連結的情況下,自我沒有力量,行為難有轉化的可能。

    .「透過物質照顧自己」的人,有較高的自我價值,相信物質的功能但也保持彈性,會視情境與自己的能力做調整。渴望他人的認同,但不強求,不以過度追求物質取代對等的關係,因此在關係中受挫時,也能運用其他資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一個人比較想在行為層次較勁,還是享受在追求物質條件提升的同時,感受到自己能力的成長?在追求的路上,只顧慮到自己的需求,還是可以在自我、他人與情境中多方考量?如果得不到,有辦法欣賞自己的付出,還是急著揪出戰犯,甚至東山再起?

    ■ 都要把自己照顧好

    這一年,我隨著世界展望會在全台各地舉辦講座,無論題目是如何與孩子溝通、3C使用問題、親子陪伴課題,我找到機會,就邀請在場日日奮力在教養第一線求生存的父母,找找看照顧自己的方法。

    我知道運用在都市小康家庭、中產階級的「那一套」,太不貼近他們的日常,但我相信他們擁有自己的資源。我邀請他們相信自己是夠好的父母,就在此時此刻。當人與自己的內在接觸了,行為層次如何照顧自己,物質也好,心靈也罷,都是有力量的。

    從母親身上,我看見照顧自己的重要;從來自不同地區、社會經濟狀況的家庭,我明瞭自我照顧並非一味強調心靈成長的唱高調。怎麼照顧自己,並非取決於形式,而是能不能在支持自己的過程中,感受到美好。請用你的方式,即使再忙再累再煩再XX,都要把自己照顧好。

    ‧父母厭世語錄:自我照顧、自我成長那種心靈雞湯的玩意兒,我沒錢沒空,也對我沒用啦!
    ‧醜爸勸世良言:在生活中找到一些方法,可以不需要別人的肯定,單純地覺得自己很好,即使只是無愧疚感地買一瓶想喝的紅酒都行。

    .

    以上文字取自
    教養不必糾結於最理想方式:放過自己,也放心讓孩子飛的解放之書
    圓神書活網 http://bit.ly/03900162
    博客來 http://bit.ly/036900162-B
    誠 品 http://bit.ly/03900162-E
    金石堂 http://bit.ly/03900162-K

  • 新莊老人大學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02 20:15:48
    有 1,512 人按讚


    這兩天中華商場因一部電視劇搭建了還原度極高的場景而成為網路談論的焦點,有一些沒經歷過中華商場歷史的朋友在問中華商場位於哪裡?裡面賣些什麼?為什麼會拆掉?所以我再次分享這部多年前製作的中華商場紀錄片,答案就在影片裡。

    三年半前(2013年7月30日),我製作了這部名為「中華商場的興衰」的紀錄片,當時的聲音檔是取自網路上,音質不是很好,也唸錯了幾個字。後來,曾任中廣音樂網「音樂萬花筒」節目主持人的李蝶菲女士與我聯繫,表示願意幫我錄製這段影片的旁白,這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就在今天(2017年1月17日),我終於把這部嘔心瀝血的作品重新製作完畢,影片配上了李蝶菲女士的專業旁白,和一時之選的音樂(蕭邦的 Funeral March),以全新的風貌呈現給大家!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百忙中撥冗前往錄音室錄製旁白的李蝶菲女士,您的聲音令這部影片更加動人,非常謝謝您!真的很感動!

    下面的文字,是我在2013年首次發表這部紀錄片時所寫的。

    1961年4月落成、1992年10月拆除,僅擁有短短31年半歷史的中華商場,曾是台北市的著名地標,也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最近,我和大家一同回顧了不少中華商場的照片與歷史,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篇由鄭懿瀛先生所撰寫的《中華商場的興衰》,為中華商場的崛起與毀滅,下了極佳的註腳;於是,我以這篇文字為主幹,輔以這陣子所分享的照片,每天騰出一些時間來進行製作,終於在今天完成了這部影片,獻給我所魂縈夢牽的中華商場。

    YouTube 版本:https://youtu.be/PQORAXavsV0

    中華商場的興衰

    文/鄭懿瀛

    一九六一年(民國五十年),沿著縱貫鐵路線,台北市中華路兩旁矗立起了八棟連棟的建築物,隨著許多店家的遷入,這裡成為繁華一時的中華商場,一千多家販賣各種滿足人類欲求的攤商店面,吸引了許許多多人來此流連而忘返,也留下了許多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故事與回憶。

    在那個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的年代,國民政府為了安置由中國大陸撤退來到台灣的各省流民,先是在西門町東邊的縱貫鐵路沿線,從小南門延伸到今日台北火車站前面百貨大樓一帶,搭建起一千六百多間簡陋的竹棚木屋,作為各路英雄好漢的暫時棲身之所。到了一九六一年,這些竹棚木屋被全數拆掉,蓋起當時台灣最大的百貨總匯商場,共有八大棟相連、三層樓高的中華商場從此成為台北市的新地標。

    那時,中華商場的完工,使得西門町與城中區相連,帶動著西門町進入空前繁榮的時代,在那個時代,如果你想買台音響、隨身聽,或是各種電器用品,最先想到的就是位在台北西區的中華商場;如果你想要全家出門上館子,吃大江南北各省各地的佳餚,最先想到的也多半是中華商場;如果你要結婚了,到中華商場找上海師傅做一套剪裁合身的西裝準沒錯;如果你考上大學,中華商場是你挑選帥氣的大學服、新皮鞋、時髦皮帶等等行頭的好所在;要不然只是出來走走、看看,透個氣,或是想要見識見識繁華都市裡的人生百態,中華商場總是最優的選擇。

    入夜之後的中華商場,更像是一座不夜城般照亮著台北的夜空、撫慰著台北人的寂寞,商場樓頂「國際牌」、「黑松汽水」的大型霓虹燈看板閃爍著誘人的浮華,幾十家唱片行放著醉人的曲調,大小南北口味的餐館中招呼著每個鄉愁的胃。

    屏風表演班的創辦人李國修因為從小就是在中華商場長大的,因此更能體會中華商場的風華,在中華商場拆掉後很多年,在他推出的舞台劇「京戲啟示錄」中,仍然穿插著許多對於中華商場以及他父親的回憶。他回憶說,他父親是那時「台灣唯一製作純手工戲靴的藝師」,當中華商場在民國五十年興建完成的時候,他父親在那兒訂了一戶,因此當李國修五歲時,他們全家便搬進中華商場第八棟的二樓,就是在那兒展開了中華商場的生活,而他父親則是憑著手藝養活了一家七口,在中華商場和國劇界裡都小有名氣。

    作家白先勇在他的《孽子》一書中,也記錄了一段在中華商場內上演的青春故事-\-\隱形之國的青春鳥,平日除了流連在新公園外,那個時代,買時髦玩意兒得到今日公司,扭開電視有群星會,吃浙江菜要到聚寶盆,中華商場還沒拆掉,青春鳥聚會都往二樓的「吳抄手」跑,西門町的「野人咖啡店」則是他們留字條聯絡行蹤之處。戀戀風塵的導演侯孝賢也追憶一段年輕的歲月說:「週末到中華商場買進口古典唱片,可說是高中記憶中最為難忘的美麗敘事。」

    不過,生命的常態就是有興有衰,中華商場這個集體記憶在有了集體感情後,也同樣墮入了命定的韻律之中。有人思考說:「如果我們將一九六零年代定位為台灣戰後人文景觀的轉型期,那麼,八零年代應算是人文景觀的劇變期,尤其是都會區,尤其是台北都會區。八零年代之前,一般人不會去認真考慮台北中華商場該不該拆除,它理所當然的存在,幾乎任何人們想買的東西都可以在那裡買到,東區雖然發展甚猛,西門町的繁華依然未受威脅。」

    而這種思考觸及了都市發展變遷的現實性與殘酷的本質,一個宣告中華商場繁華已逝的佈告說:「西門町終究必須面對強大的挑戰,中華商場頓時成了競跑時的包袱,在它旁邊的縱貫線鐵道則是絆腳繩,皆得去除。同時,拆與建的連環效應波動了整個都會區,中和、永和、三重、板橋、新莊、新店不停地拆與建,因為人口急遽增多,對大淡水河流域的承載能力而言是重大的挑戰。」

    政治人物的說法就婉轉得多。前台北市長黃大洲說:「與台北人生活密切的中華商場,伴隨著經濟成長,三十多年的繁榮已一點一點地流逝,為因應都市發展的需要,拆除中華商場,重建中華路,讓香榭大道的願景,成為台北市邁入國際性都會的指標。」

    黃大洲繼續為決定拆除中華商場的理由定調說:「在經歷三十多年的演變和都市發展的衝擊後,重新規劃、整建中華路,是勢在必行。為了使其重現生機,拆除中華商場成了不得不然的措施;因為它不僅可以紓解過於擁擠的交通景象,更可直接提供都市中心地區賞心悅目的綠化效果。而做這樣的決策不難,但落實執行政策則需要決心、愛心、耐心,和周延細膩的計劃,當然其間拆遷過程的艱辛、居民的抗爭,與政府的協調,則是在所難免的。」

    黃大洲痛苦地宣告:「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正當的堅持和貫徹執行,在更新的過程中,總會有苦痛、有風險,但強勢而篤定的作為,以堅毅的平常心,使公共政策得以貫徹執行,帶來豐碩的成果,今天不做,明天會更後悔,已為中華路的重建,贏得一片掌聲。」

    終於,先是於一九八三年七月,為配合台北市區縱貫鐵路地下化工程,沿中華路這段的鐵路開始動工移入地下。而該工程於一九八九年九月完工後,又為減少捷運施工期間的交通衝擊,中華路原鐵道段於一九九零年十一月十八日佈設雙向公車專用道,這也是台北市第一條設置的公車專用道。

    最後,民國五十年到七零年代的台北地標「中華商場」,在配合都市更新及因應捷運板南線施工的原因下,於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日正式拆遷、走入歷史,雖然台北市政府在二零零一年四月,以寬度七十至八十公尺的林蔭大道展現,並重塑全新風格的傢俱、景觀、人行道、腳踏車道及公車專用道等設施,再創西門地區活絡的生機,不過,已經逝去多年的中華商場仍是許多人心中難以取代的魂縈夢牽。

    《中華商場簡史》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

    1959年,蔣中正總統指示整頓重建。

    1960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將中華路鐵路東側的市集聚落改建為新式商場,並於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

    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一次負擔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負責規劃興建施工的是陸根記營造,工程進展相當快速。

    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啟用,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為「中華商場」並題字,中華商場以八德做為各棟之名,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中華商場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建築所組成,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段,分別為忠段、孝段、仁段、愛段、信段、義段、和段、平段,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八大座商場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中華商場為獨立八棟三層連成一線之房舍;一樓為商店,二、三樓為住家(後來二樓也幾乎成了商店)。

    以早期中華商場第一棟「新美達照相材料行」的地址「中華商場忠段下東五七號」為例,得以一窺當時中華商場店家地址的陳述方式:

    1. 中華商場以段為單位,而非我們現在慣用的棟。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共有八大棟,以八德命名,從北到南依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忠段指的是八棟中華商場之中,位處最北邊的第一棟。

    2. 「下東」意指位於東側的下層(一樓)。中華商場一樓的東側與西側分別為不同的店面,西側臨鐵路,東側面對寬廣的中華路,是大家較常在老照片裡見到的中華商場正面。

    3. 中華商場的東側是單號,西側是雙號。一樓有單號與雙號,二樓跟三樓則只有單號(因為西側沒店面)。

    1964年,台灣松下電器在西門町的中華商場信棟南端樓頂,豎立了當時台灣最大的霓虹燈,閃爍的霓虹燈提供了城市繁華的意象,也在民眾心中留下鮮明的記憶。

    經過多年發展後,八棟商場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具特色:

    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週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

    玉器、琺瑯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台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採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蒐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舖子則零星穿插其間;

    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著名的有「徐州啥鍋」、「真北平飯館」、「點心世界」等;

    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佈於和、平兩棟。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原本台北市政府計畫就此將中華商場收回拆除,但在租戶的要求下又續約4年。

    1984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

    1985年5月1日之後,商場樓頂的大型霓虹燈開始進行拆除。之後,中華商場樓頂的廣告物便被完全拆除,西門鬧區的夜景也因此失色不少。

    1986年,台北市西區新計畫出爐,中華商場拆除之聲漸起。

    1990年,中華商場東側開挖捷運工程,中華商場生意一落千丈。

    之後,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施工等需求,台北市政府於1992年10月20日開始拆除中華商場,從北往南一棟一棟地拆,八棟建築終於在10月30日被全部夷為平地,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 新莊老人大學 在 李佳燕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19 23:11:09
    有 855 人按讚

    被一群從小看診到大的孩子們,擁簇著進學校講堂,是什麼滋味?
    我昨晚便是在如此感動的氛圍下,抵達新莊國小~
    有五歲,有十五歲,有二十歲,有……
    這是一場開心的電影映後分享~
    我隨意問問題,孩子們爭先舉手要搶答,而且孩子們的答案,真是超級到位的~
    不要小看孩子,他們大部分的時候,眼睛比大人雪亮,思考比大人清朗,答話比大人直白而真誠:)
    一個圓圓的孩子,媽媽牽著走向前來,媽媽說孩子有話要跟我說。
    孩子說:「妳講話很好聽~妳看起來老老的,可是很懂我們小朋友的心~」
    我聽了真是悲喜交加啊~我要去染髮了啦!
    我真的好感動,孩子跟我說這樣一段話,意義非凡,是對我最極致的鼓勵與讚美啊~
    一位媽媽說她那從小都是找我看診的孩子,因為習慣來我診所時,玩我桌上的聽診器、手電筒,椅子也可以搖來搖去,我都會一面聊,一面看診,不僅完全不介意,還會陪著一起玩。
    結果,某個週日,因為我們診所休診,她帶孩子到另一家診所看診,孩子照常拿起聽診器和手電筒來玩,照樣坐在椅子上搖來搖去。
    首次與孩子見面的醫師,告訴孩子的母親:「這孩子是過動兒,妳要帶他去看兒童心智科。」
    媽媽聽了好像世界整個要崩潰了!
    唉!原來我這樣與孩子歡喜又歡樂的看診過程,會造成孩子被誤會啊!該死了我!!
    晚上九點多,大大小小一群孩子,又蜂擁著送我離校。
    這些孩子,曾經如此天真幼小,我看著孩子們從小嬰兒到現在茁壯,甚至成人,我的白髮,越來越多,在空中飛揚,飄來飄去……
    (圖文不符:相片是今天下午在高師大的樂齡大學上完課的頒獎儀式。昨晚講小孩,今天講老人,這就是家庭醫師的走唱天涯~)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