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莊二手腳踏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莊二手腳踏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莊二手腳踏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莊二手腳踏車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小夫妻的旅攝生活 S&S Lif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懷念的中華商場,小時候父親曾帶我去過,印象中有書報、二手書等店面。 當時年紀很小很小,但還記得老爸牽著我的手,走在中華商場摩肩擦踵的人群裡...... 1961年4月落成、1992年10月拆除,僅擁有短短31年半歷史的中華商場,曾是台北市的著名地標,也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最近,我和大家一同回...

  • 新莊二手腳踏車 在 小夫妻的旅攝生活 S&S Lif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5-18 21:58:44
    有 18 人按讚


    懷念的中華商場,小時候父親曾帶我去過,印象中有書報、二手書等店面。

    當時年紀很小很小,但還記得老爸牽著我的手,走在中華商場摩肩擦踵的人群裡......

    1961年4月落成、1992年10月拆除,僅擁有短短31年半歷史的中華商場,曾是台北市的著名地標,也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最近,我和大家一同回顧了不少中華商場的照片與歷史,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篇由中央社鄭懿瀛所撰寫的「中華商場的興衰」,為中華商場的崛起與毀滅,下了極佳的註腳;於是,我以這篇文字為主幹,輔以這陣子所分享的照片,每天騰出一些時間來進行製作,終於在今天完成了這部影片,獻給我所魂縈夢牽的中華商場。

    中華商場的興衰
    文/中央社 鄭懿瀛

    一九六一年(民國五十年),沿著縱貫鐵路線,台北市中華路兩旁矗立起了八棟連棟的建築物,隨著許多店家的遷入,這裡成為繁華一時的中華商場,一千多家販賣各種滿足人類欲求的攤商店面,吸引了許許多多人來此流連而忘返,也留下了許多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故事與回憶。

    在那個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的年代,國民政府為了安置由中國大陸撤退來到台灣的各省流民,先是在西門町東邊的縱貫鐵路沿線,從小南門延伸到今日台北火車站前面百貨大樓一帶,搭建起一千六百多間簡陋的竹棚木屋,作為各路英雄好漢的暫時棲身之所。到了一九六一年,這些竹棚木屋被全數拆掉,蓋起當時台灣最大的百貨總匯商場,共有八大棟相連、三層樓高的中華商場從此成為台北市的新地標。

    那時,中華商場的完工,使得西門町與城中區相連,帶動著西門町進入空前繁榮的時代,在那個時代,如果你想買台音響、隨身聽,或是各種電器用品,最先想到的就是位在台北西區的中華商場;如果你想要全家出門上館子,吃大江南北各省各地的佳餚,最先想到的也多半是中華商場;如果你要結婚了,到中華商場找上海師傅做一套剪裁合身的西裝準沒錯;如果你考上大學,中華商場是你挑選帥氣的大學服、新皮鞋、時髦皮帶等等行頭的好所在;要不然只是出來走走、看看,透個氣,或是想要見識見識繁華都市裡的人生百態,中華商場總是最優的選擇。

    入夜之後的中華商場,更像是一座不夜城般照亮著台北的夜空、撫慰著台北人的寂寞,商場樓頂「國際牌」、「黑松汽水」的大型霓虹燈看板閃爍著誘人的浮華,幾十家唱片行放著醉人的曲調,大小南北口味的餐館中招呼著每個鄉愁的胃。

    屏風表演班的創辦人李國修因為從小就是在中華商場長大的,因此更能體會中華商場的風華,在中華商場拆掉後很多年,在他推出的舞台劇「京戲啟示錄」中,仍然穿插著許多對於中華商場以及他父親的回憶。他回憶說,他父親是那時「台灣唯一製作純手工戲靴的藝師」,當中華商場在民國五十年興建完成的時候,他父親在那兒訂了一戶,因此當李國修五歲時,他們全家便搬進中華商場第八棟的二樓,就是在那兒展開了中華商場的生活,而他父親則是憑著手藝養活了一家七口,在中華商場和國劇界裡都小有名氣。

    作家白先勇在他的【孽子】一書中,也記錄了一段在中華商場內上演的青春故事-\-\隱形之國的青春鳥,平日除了流連在新公園外,那個時代,買時髦玩意兒得到今日公司,扭開電視有群星會,吃浙江菜要到聚寶盆,中華商場還沒拆掉,青春鳥聚會都往二樓的「吳抄手」跑,西門町的「野人咖啡店」則是他們留字條聯絡行蹤之處。戀戀風塵的導演侯孝賢也追憶一段年輕的歲月說:「週末到中華商場買進口古典唱片,可說是高中記憶中最為難忘的美麗敘事。」

    不過,生命的常態就是有興有衰,中華商場這個集體記憶在有了集體感情後,也同樣墮入了命定的韻律之中。有人思考說:「如果我們將一九六零年代定位為台灣戰後人文景觀的轉型期,那麼,八零年代應算是人文景觀的劇變期,尤其是都會區,尤其是台北都會區。八零年代之前,一般人不會去認真考慮台北中華商場該不該拆除,它理所當然的存在,幾乎任何人們想買的東西都可以在那裡買到,東區雖然發展甚猛,西門町的繁華依然未受威脅。」

    而這種思考觸及了都市發展變遷的現實性與殘酷的本質,一個宣告中華商場繁華已逝的佈告說:「西門町終究必須面對強大的挑戰,中華商場頓時成了競跑時的包袱,在它旁邊的縱貫線鐵道則是絆腳繩,皆得去除。同時,拆與建的連環效應波動了整個都會區,中和、永和、三重、板橋、新莊、新店不停地拆與建,因為人口急遽增多,對大淡水河流域的承載能力而言是重大的挑戰。」

    政治人物的說法就婉轉得多。前台北市長黃大洲說:「與台北人生活密切的中華商場,伴隨著經濟成長,三十多年的繁榮已一點一點地流逝,為因應都市發展的需要,拆除中華商場,重建中華路,讓香榭大道的願景,成為台北市邁入國際性都會的指標。」

    黃大洲繼續為決定拆除中華商場的理由定調說:「在經歷三十多年的演變和都市發展的衝擊後,重新規劃、整建中華路,是勢在必行。為了使其重現生機,拆除中華商場成了不得不然的措施;因為它不僅可以紓解過於擁擠的交通景象,更可直接提供都市中心地區賞心悅目的綠化效果。而做這樣的決策不難,但落實執行政策則需要決心、愛心、耐心,和周延細膩的計劃,當然其間拆遷過程的艱辛、居民的抗爭,與政府的協調,則是在所難免的。」

    黃大洲痛苦地宣告:「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正當的堅持和貫徹執行,在更新的過程中,總會有苦痛、有風險,但強勢而篤定的作為,以堅毅的平常心,使公共政策得以貫徹執行,帶來豐碩的成果,今天不做,明天會更後悔,已為中華路的重建,贏得一片掌聲。」

    終於,先是於一九八三年七月,為配合台北市區縱貫鐵路地下化工程,沿中華路這段的鐵路開始動工移入地下。而該工程於一九八九年九月完工後,又為減少捷運施工期間的交通衝擊,中華路原鐵道段於一九九零年十一月十八日佈設雙向公車專用道,這也是台北市第一條設置的公車專用道。

    最後,民國五十年到七零年代的台北地標「中華商場」,在配合都市更新及因應捷運板南線施工的原因下,於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日正式拆遷、走入歷史,雖然台北市政府在二零零一年四月,以寬度七十至八十公尺的林蔭大道展現,並重塑全新風格的傢俱、景觀、人行道、腳踏車道及公車專用道等設施,再創西門地區活絡的生機,不過,已經逝去多年的中華商場仍是許多人心中難以取代的魂縈夢牽。

  • 新莊二手腳踏車 在 新北市議員 鍾宏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05-23 13:33:17
    有 10 人按讚


    河新協力活化河廊 一同造就「河樂」生活

    【記者姜彥竹特稿】響應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對中港大排整治與場地利用的推動,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學生與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合作,舉辦「河新協力──民眾參與河廊活化設計體驗」,藉由參與式設計工作坊,與社區居民集思廣益,促成改善中港河廊環境的創意,最終成果將在六月八日中港大排願景館前廣場呈現。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研究所的十位學生組成「中港大排河廊活化幸福大隊」,還有新莊社區大學、中港大排濕地服務隊從旁協助,經過三、四、五月各一次的中港河廊環境改善工作坊,和中港大排周圍的社區居民對話討論、廣納在地團體意見,最後根據共識確定了五組創意點子,這些包含環保生態與綠能展現的實驗性構想,將在六月八日辦理成果分享,並預計展覽為期一個月,希望民眾若認為可行,能去真正實現、長期經營維持。

     中港大排是新莊地區早期的灌溉水渠,幾年前,新北市政府斥資逾二十億,仿造韓國清溪川,將髒亂的中港大排改造,但完工後的中港大排無論防汛或遊憩功能皆沒有達到預期效益,仍有許多問題須改進。

     在中港大排的改造工程中,有新莊在地居民反映,是否能與人文歷史結合,把過去的記憶重現,因此在中港大排前段的部分,試圖利用視覺設計達到目標,但缺乏與在地的連結,使用的資源也和民眾有距離,感受不到和他們生活的關係,因此成效不彰。新北市政府水利局目前正進行「河樂生活」,大力推展一系列活動,針對居民的需求,希望能吸引人潮,結合往後將停車場用地改建為商圈、機場捷運線開通的舉措,讓中港大排後段尚未發展、生活機能較弱的社區受益。

     將活動取名為「河新協力」,就是希望大家一起使河廊產生新氣象,經多次協商,最後定下的五組活化河廊的規劃設計分別是:在戶外分享社區二手書並請人講故事的腳踏車行動圖書館、利用「菜籃座具」自行拼裝,且結合自行車踩踏發電供手機臨時充電、以回收舊雨傘製成的創意遮陽棚、植原生種植物的生態浮島、利用光線錯位互動合影的光影遊戲,當天還有新莊社區大學的社團做音樂表演及咖啡點心攤位。

     這些創意都是經過反覆討論,並徵求在地居民意見才確認,「中港大排河廊活化幸福大隊」發現,中港大排主要的作用有二:防汛與居民散步的地方,尤其多是爺爺奶奶帶孫子出來遊玩,主要的使用者是居住在附近的小朋友,因此設計這些活動,吸引孩子帶領大人前來。

     五個點子的核心理念著重在環境教育,和與在地做聯繫,皆發想於解決居民對河廊空間利用的問題,像是居民反映中港大排太熱,不到傍晚都不想來,因此製作遮陽棚;為中港大排散播綠意,讓河廊更生態;以二手書交換、請貓頭鷹圖書館與學好語文系統兩家說故事人講故事的方法,推展閱讀和交流;在熱鬧的宏泰市場旁增添能休憩的座位;利用光線挖掘生活中的趣味。

     其中利用多種在地材料,也有許多家庭中隨處可見的,如:徵收不用的舊傘布、到宏泰市場回收菜籃、塭仔底溼地公園清除的原生種水生植物等。想讓民眾知道善用自己手邊的東西,也可以改變環境。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研究所一年級的王翊妃說:「到目前為止,計畫中較困難的部分是多數居民對於中港大排並不關心,因此參與工作坊討論的人不多。我們最注重的還是活動的延續問題,在成果展示結束後,有沒有人能幫忙繼續維持,而不只是曇花一現。」同時,他們也想透過活動讓社區居民更有凝聚力,多加參與公共事務。

     輔仁大學景觀設計學系主任王秀娟表示,期望透過把人文歷史注入現代生活,重塑中港大排對新莊居民的價值,帶動在地民眾願意使用這片空間,也希望以後民眾在環境設計時會使用類似手法,深植環保種子,並願意對公共空間活動有更多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