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分鐘開始講從警的大小故事(被撞、車禍、死亡案件、開槍、跳樓、酒駕)
143分鐘開始竟然教健身🤣
小弟下單位就來到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新北三重!
以下就讓小弟為大家分享、解析如何上榜吧!
今年真的很幸運能在拼盡全力的第三年考到了刑事系榜首!
考了三年,名額從20個到14個,到今年僅存的...
66分鐘開始講從警的大小故事(被撞、車禍、死亡案件、開槍、跳樓、酒駕)
143分鐘開始竟然教健身🤣
小弟下單位就來到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新北三重!
以下就讓小弟為大家分享、解析如何上榜吧!
今年真的很幸運能在拼盡全力的第三年考到了刑事系榜首!
考了三年,名額從20個到14個,到今年僅存的9個名額= =
真的是讓人越來越心驚膽跳,但是天下無難事!不要被名額給嚇到以及警正資格才派官,就這樣放棄不考了!
我108年第一次考完,分析完榜單、成績單後就知道,只要繼續努力、堅持下去,兩年內一定會考上!
「高見」每年都會Po出榜單及成績單,我就會把每年的成績單對照榜單,把能考上的落點分數都算出來!第幾名分別考了幾分,大概需要多少積分、多少筆試分數!越了解這項考試,你就越容易上榜!
「積分」:
學歷、考試、年資、勤區分數、特殊警力年資、近三年的考績分數、近三年功獎,這些你都要會精打細算!
再來英檢、多益等等語言檢定是可以加積分的(最高可以加到4分,原則上是五年內的都有效)
還有學習時數上滿140小時的課程,積分可以直接加2分(我在108年上完到現在加的2分都還在)交接班的時候開電腦掛一下,一個月就可以完成了!
其他的功獎積分來源,就得靠你平時的累積,要自己去熟悉各單位可以爭取的獎勵!
筆試:
很多人最常問:學長你怎麼準備筆試的?
108年第一次考試的時候,想說積分還很低,可以說是沒什麼準備,寫了一些考古題就上陣了!
但沒想到意外的考的不錯,國文憲法77.8分、刑法刑訴73分,
英文:
但是我的英文只有29分...
我一直都知道英文是我的弱項,所以第二次109年的時候就買了高見的英文年度版,以及全科考猜班,不斷加強單字的背誦,還買了以往學長姐都推薦的柯慶忠老師「執法英文字彙手冊」
開始把書裡的英文單字、考古題都出現的單字一個一個寫下來,但最好是把單字接著的前後單字一起背才有效率,選擇題出來的時候就可以馬上選出那個單字前後需要加上的單字了!
然後因為有多選題,我的方式是直接用Google翻譯,把單字相近的全都寫在一起背誦,比如說最常考的:arrest、bust、apprehend、tackle、catch都可以用來稱為逮捕、抓!
雖然英文從第一次29分進步到56分,到這次61分,還是考得挺差的,但因為只有考四科,每一科都很關鍵不能放棄!
還有英文的基礎文法也都會出現在考題,推薦大家YouTube搜尋:秒殺英文文法,10部影片中就涵蓋了許多文法!
憲法:
考猜班中,老師會帶你把最新的釋字都讀過一遍,因為是考選擇題,寫過考古題之後,你就會發現你可以把釋字做成簡單的條列式:
比如說:釋字791號刑法239通姦罪>第22條性自主權>不符第23條比例原則>公布日失效。刑訴239對配偶撤告效力不及於相姦人>不符第7條平等權>公布日失效。
另外考很多的就是人事同意權幾分之幾、大法官解釋憲法需要出席幾分之幾...等等的各種數字,這些你可以在寫阿摩測驗題的時候,從下方詳解處找到很多歸類出來的重點筆記!
你可以開一個只有你一人的Line群組(我是設:上警大)
然後把這些重點分科目的丟進去相簿裡,考前可以迅速品嚐一番!
此外還有增修條文、五院組織法、地方制度法、選罷法、公投法、公懲法、國賠法、國籍法等等都會出現在考題中!把考古題全部寫一次你就能大概的歸類出來常考的了!
國文:
其實我高中的國文、國學常識、歷史都還不錯,考題也蠻常考作品排序,記得複習一下「朝代歌」,然後各家流派闡述內容、各種史書、形音義、成語、借代、年紀代稱、季節等,都是考題!每天增加一點國學常識,拿到基本分不是問題!
我補的考前猜題班也會提供考前衝刺講義,都給他看熟就對了!
刑法刑訴:
除了法條要熟記,每個題目一定要搞懂他的意思!還會出了一些司律的選擇題!(直接複製貼上...)
刑法三階論、罪刑法定原則、各種構成要件錯誤、保安處分、作為不作為犯、競合關係、緩起訴、緩刑、假釋、羈押、搜索、拘提、逮捕、扣押、傳聞法則、傳聞例外、證人詰問、各種期日等等,都是出題重點!
如果很久沒讀書的你,要先從頭了解架構,才有辦法繼續深入考題,可以上youtube找撲馬刑法!免費課程超多堂,一堂超過2小時!
還有不少考題是名詞解釋!有很多類似的名詞會把你搞混,所以要去理解意義,多看幾次對照實例題,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另外我有買上「周易」老師的刑法、刑訴的選擇題線上課程!根本解題的超級有條理!邏輯清晰又好懂!但是原課程觀看期限到8月底,不知道會不會出新的!
犯罪偵查:
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偵查犯罪手冊(最少考5成)、蒐證法、刑事鑑識手冊、數位蒐證手冊指紋、指紋辨識採集、指紋手冊、逐級報告規定、偵查不公開辦法、各種光源採證、犯罪剖繪、犯罪模式手法、跟監技術、毒品分級種類術語、通保法、控制下交付、組織犯罪條例、少年事件處理法、殺竊性詐騙犯罪、詐騙術語、新興犯罪,會考的大部分都列舉下來了!安排好你的時間,一點一點的吸收,這科要拿到好分數不難!
最後我想說:考上真的沒有比較厲害,只是我一直用盡全力的堅持著!每個人每天都只有24小時,好好善用時間,我們都可以很不一樣!
因為「成績真的不會陪你演戲!」
祝各位學長姐上班一定要平安!
#榜首 #警大 #中央警察大學
#警大二技 #刑事系 #警察特考
新興毒品分級 在 尤美女立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濫用新興影響精神物質是目前全世界都面臨的問題。根據2017年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的報告,自2009年至2016年,國際間新興影響精神物質通報累積品項已高達739個,且有逐年升高趨勢,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不斷呼籲各國重視這些新興物質的濫用問題,並適時地提出管控措施。
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之所以難以管制,容易濫用,一方面是常被混合包裝成咖啡包、飲料、香菸等樣式,並且搭配繽紛的色彩、可愛的包裝,使人喪失警覺心;一方面這些物質多為合成物,改變這些物質的成本低廉,往往只需要小型實驗室、地下工廠、便宜的化學物質、試劑等就可以製造出新結構的物質或類似管制物質結構的化合物,以規避查緝。
為了防制新興影響精神物質被脫法濫用,行政院提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正草案。將相類似的化學結構物質於一次毒品審議程序列管,來因應現行制度下,單一物質逐次審議列管,無法趕上新興物質快速推陳出新的弊病。
不過這樣的修法有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的疑慮,新興物質的成癮性、濫用性、危害程度都不明確,如何分級是個難題?目前許多國家都已針對新興影響精神物質之列管立法,正足以做為參考:如日本就採「藥物指定模式」,先將危害性不明的新興物質另外框定,就其製造、運輸、販賣、轉讓、持有、施用另定刑責,等確認新興物質的成癮性、危害性後,再依其程度以麻藥相關法規列管。韓國也有所謂的「緊急列管模式」,當發覺新興物質可能為有害物質時,就可以緊急列管,指定為臨時麻醉藥品。再由相關單位尋找證據證明該物質的危害程度,以便評估列管的級數,如果三年內,沒有發現該物質有進一步濫用的問題再解除緊急列管。
管制新興物質是相當新穎的議題,列管也必須在法律明確原則和效率間取得平衡。昨天下午初次審查行政院提出的《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修正草案,為求立法周延,我提出了日、韓等國家列管新興物質的作法,也希望接下來法案續審時,能和法務部更聚焦討論管制的方法。
新興毒品分級 在 蔡易餘 家己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設立毒品法庭,有效打擊毒品】
立法院於3月30日初審通過《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明定特定營業場所通報警察機關之義務,及設立毒品基金,挹注資金加強毒品防治宣導,提供受戒治人治療及追蹤輔導,建立更全面的防毒機制。
繼上次主持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完成毒品修法初審後;今早易餘與李麗芬委員共同召開記者會,再提出毒品危害防制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加強毒品前端防治,後端針對毒品吸食者提供有效的戒治。
這次修法,特別新增地方法院應成立毒品法庭,法庭的成員不僅有法官,還納入相關專業人士,例如:醫師、心理師、社工等…,依據每個個案的不同給予最適當的戒治方式。
毒品法庭在國外行之有年,在1989年時美國邁阿密就設立第一個毒品專責法庭,台灣歷年入監罪名,犯毒品罪者屬最多,即便在修法後提高刑責,犯罪人數仍無明顯減少,法務部應重新檢討掃毒、防毒機制。
對於毒品吸食者,除了部分科刑之外,應納入醫療專業的觀念,蔡易餘表示,這一次修法新加入醫療機構勒戒治療的處分,原因在於,現行觀察勒戒機制尚缺健全,往往受觀察人僅吸食三、四級毒品,進到觀察勒戒所後,認識更多「毒友」,勒戒後再犯率高,更可能成為下一個販毒者;修法的構想,是將毒品吸食者分級管控,並提供生理及心理的毒品勒戒治療,在醫療機構中隔離原有的「毒品圈」。
李麗芬委員進一步說明,根據歷年統計,少年吸毒再犯率幾達9成。而很多毒品成癮者都是兒少時期開始接觸毒品,從三、四級毒品開始越用越重,最後變成吸食一、二級。但從接觸毒品到真正成癮會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加上兒少染毒背後存在複雜的因素,因此應在這段時間內,透過政府所建立的整合單位,擔負起兒少個案管理的角色,提供染毒兒少相關的協助。
最重要的是打擊毒品販賣源頭,近年新興毒品日益氾濫,如:毒品咖啡包、毒品奶茶包,在校園甚至在軍隊中猖獗;蔡易餘說,毒販不僅偽裝成咖啡包,更可惡的是內容經常是混合毒品,甚至連施用者都不知道何種毒品,這樣的狀況要立法加重刑責,嚴懲製造、販賣的毒商。
相關新聞:https://udn.com/news/story/6656/2449432
新興毒品分級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給青年希望 掃毒聖戰才會贏
2016-10-12 00:28聯合報 許福生/警大警察政策所教授(台北市)
宜蘭縣政府每年到校園進行防毒宣導,青少年吸毒人數仍持續上升。 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近來毒品氾濫,檢警訂出戰略目標及工作重點,希望打贏這場「聖戰」。只是政府雖年年掃毒,監所早人滿為患,吸毒人口卻沒減少,新政府想打贏毒品戰爭,還是須回到「首重降低需求、平衡抑制供需」,採取「公共衛生三級預防模式」概念,將反毒政策轉向注重「防止新的毒品人口產生」與「減少原有毒品人口」,將防線推及上游預防工作,從偏重斷絕供給,轉向重視降低需求,不能只靠檢警調大軍。
首重降低需求,需深入了解吸毒原因。筆者長期擔任危毒講習的授課,觀察此波K他命數量居高與新興毒品竄起,主要因素為好奇、無聊、未來無目標、同儕影響、成癮性低;次要因素為抽菸、遊樂型、高風險家庭、輟學、工作怕苦不穩定、無刑責、藥價低。課堂上筆者常問為何要再度使用?回答對K他命的渴求是相當常見答案,若吸菸沒加上K粉,感覺完全沒味道,也就是已習慣於此味道,況且認為拉K是一種壞習慣而已,不像在吸毒。
社會上普遍建議應將現行列為第三級毒品的K他命提升至第二級毒品,以強化刑罰威嚇力。然而,縱使K他命心理依賴性不低,但畢竟其成癮性較低,如改列為第二級毒品,依法應施以觀察勒戒,與現行對於施用第一、二級毒品者係戒除其身癮之目的不同,應以心理諮商輔導為主。
現行成年施用K他命仍可處罰鍰,並限期接受毒品危害講習,採取廣義除罪化型態,即不將其視為犯罪施以刑罰而改以行政罰處之;且少年施用第三、四級毒品,若依其性格及環境可構成虞犯行為,依法仍可由少年法院依保護事件處理,仍有威嚇效果,而非不罰。
在此不確定年代下養成吸毒的壞習慣,青少年需要的是愛與支持,給年輕人未來有希望,才能防止新的毒品人口產生。對於施用三級毒品者,除裁罰講習外,適度引入輔導治療手段,採取多元化的分級處遇,針對再犯、三犯以上採取不同方式因應,才可能減少原有毒品人口,才可能打贏這場「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