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病與詩——「疾病誌與再生詩」 #線上直播
📣 6/10 (四)13:00——15:30
(#報名網址、#線上直播網址 會放在 #限動,再請前往)
今年三月,收到癸雲老師的私訊,邀請我出席一場講談。當時,她便已向我介紹了主要脈絡:以人文醫學的角度切入,談詩的創作。我二話不說答應...
|💊預告:病與詩——「疾病誌與再生詩」 #線上直播
📣 6/10 (四)13:00——15:30
(#報名網址、#線上直播網址 會放在 #限動,再請前往)
今年三月,收到癸雲老師的私訊,邀請我出席一場講談。當時,她便已向我介紹了主要脈絡:以人文醫學的角度切入,談詩的創作。我二話不說答應了,原因並非我對「人文醫學」甚或「詩」有足夠的掌握——相對地,我見識淺薄,可能根本無法專業地去談論它——而是我覺得癸雲老師懂我。若是她主持的講談,我似乎可以完全放心地(腦袋空空地?)參與全程,也不用害怕自己有多麽渺小、微不足道。
走在創作路上(即使我是五、六年前才開始重新寫「詩」,但在那之前就已經不斷地在「寫」了——對吧?),我一直認為自己的作品入不了眼。它們雖產自於我心、我手,但永遠無法達到我心目中理想的狀態;我也許可以「愛」它們,但至今仍無法感到「滿意」。假使「文學圈」是一方不小也不大的池塘,那麼我就是一隻陸地上的螞蟻,隔著一層紗看望池塘、池裡的魚,要進入那裡、成為一隻魚,是下輩子才有機會實現的事。而癸雲老師不一樣,不可置否地,她屬於池子,並且有一個令人尊敬的位置,那不僅是愛與熱情可以達到的。
事實上,我從來不是癸雲老師的學生(我非科班出身),也未跟她熟識。我對她的景仰與信任說來有點唐突,但確確實實僅來自於一次《聯合文學》上的書評。去年的六月,是她寫了《#任性無為》的書評,刊在雜誌中屬於她的評書專欄(這專欄貌似非短期邀稿,而是每期由她親選兩本書來寫——但這都是後話了),且主題就談到了「#自我治癒」及「#以詩救贖」,並提及許多我在《#這裡沒有光》、《#結痂》時期的專訪。你們可以想像嗎?一隻螞蟻,要如何獲得來自那方池塘的目光?當螞蟻突然被看見了,心情會是怎樣?我驚喜萬分,更是醞釀了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傳出第一封私訊給她,表達感謝之情。
那一晚,我跟老師說了很多(包括一些有的沒的XD),其中一段是謝謝她看見這樣一個渺小的、躲在角落裡的我。
老師答道:「妳真的不應該是角落的人,應該是讓大家看到的美麗風景。」
我想我會一直記得擁抱這一句話,因為我不得不。
在自我修復、縫補、拯救、對話、和解的漫漫旅途上,創作是我的武器,也是我的藥物,更是我的身體。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病」也好,有醫師開立診斷證明的「真正的病」或是「假的病」也好,不管是哪種「病」,病在痛,文字也會跟著痛。身體與心,心與創作,是連在一起的。
我們週四見。
(抱歉昨天發的限動把星期打錯了,我已過到不知今夕是何夕哈哈)
#圖片有點難一次呈現所以就切割了一下🙏🏻
#總共有兩場喔希望大家有興趣也可以聽聽第二場🥰
▼ 詳 細 資 訊 ▼
【病與詩──「疾病誌與再生詩」創作與人文醫學工作坊(線上直播)】
⠀⠀⠀⠀⠀⠀⠀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bWd119pZEUsnMKEC7
會議連結:meet.google.com/kkz-wpsk-xtg
⠀⠀⠀⠀⠀⠀⠀ ⠀⠀⠀⠀⠀⠀⠀
【詩的再生功能?──人文醫學座談會】
時間:2021年6月10日(四)13:30-15:30
⠀⠀⠀⠀⠀⠀⠀
🔸主持人:李癸雲(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
🔸與談人:
⠀⠀⠀⠀⠀⠀⠀
#追奇
追奇, 摩羯座O型,高雄人。畢業於高雄女中、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寫字是為了拯救自己,或者更幸運地,也拯救他人;雖然到最後,可能誰都拯救不了。著有詩文集《這裡沒有光》,詩集《結痂》、《任性無為》。
⠀⠀⠀⠀⠀⠀⠀
#徐珮芬
徐珮芬,花蓮人,清華大學臺文所畢業,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清華大學月涵文學獎等。已出版詩集《還是要有傢俱才能活得不悲傷》、《在黑洞中我看見自己的眼睛》、《我只擔心雨會不會一直下到明天早上》、《夜行性動物》。
⠀⠀⠀⠀⠀⠀⠀
#宋尚緯
宋尚緯, 筆名苗林,臺灣詩人、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研究所創作組藝術碩士,著有《輪迴手札》、 《共生》、《鎮痛》、《孤島通信》、《比海還深的地方》、《好人》、《無蜜的蜂群》、《小結》等作品。
⠀⠀⠀⠀⠀⠀⠀
────休息(15:30-16:00)────
⠀⠀⠀⠀⠀⠀⠀
【讀「伊凡·伊里奇之死」──從醫學、心理和哲學觀點】
時間:2021年6月10日(四)16:00-17:00
⠀⠀⠀⠀⠀⠀⠀
🔹主持人:陳秀玲(明新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
🔹演講者:
⠀⠀⠀⠀⠀⠀⠀
#張榮哲醫師
張榮哲,台南人,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臨床組碩士、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系博士班。曾任新竹馬偕醫院主治醫師、清華大學附設診所負責醫師,現任柳營奇美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bWd119pZEUsnMKEC7
會議連結:meet.google.com/kkz-wpsk-xtg
新竹馬偕夜診時間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上樑的日子,我也特別到工地現場參與,看著鋼樑緩緩升起,想起建設兒童醫院一路走來的過程,心中滿是感謝。
2014年參選市長,我提出要將新竹打造成兒童城市,兒童醫院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政見。新竹市過去曾經連續11年是全國生育率最高的城市,新竹市18歲以下青少年及孩子約有9萬名,鄰近的新竹縣也有11萬名。佔了我們人口數的20%。
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孩子的醫療資源都很匱乏,不僅沒有兒科的夜間急診,當然也沒有專屬的兒童醫院。
我自己是3個孩子的爸爸,能夠了解做父母對於孩子的疼惜之情。我印象很深,我還在擔任議員的時候,有一次我兒子得了腸病毒,但當時我跟我太太都還是新手爸媽,不清楚該怎麼辦。送到醫院之後,醫生跟我說,再晚一點,孩子可能會休克。當時我很自責,因為我的疏忽,讓孩子遭遇這樣的病痛。所以我擔任市長之後,就一直希望可以興建兒童醫院,讓父母不用再擔心孩子生病了該怎麼辦。
我一上任就帶著市府團隊,到台北馬偕醫院及台大醫院分別拜訪,希望整合地區醫院資源,提供新竹市夜間兒童急診服務。
接著,我們更啟動跨局處一起推動興建兒童醫院。一開始沒有地、沒有經費,到透過都市計畫的變更,及BOT的方式推動了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
106年8月,在 防疫英雄 #陳時中部長 的見證下,我們與馬偕醫院簽署了兒童醫院BOT契約。更在109年3月2日,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總統的見證之下,兒童醫院正式動工。
就像當天蔡英文總統當天致詞所說的一樣,「智堅所帶領的市府團隊,沒有魔法,只有想盡辦法。」
從政見到建設,一步一步實現我們對孩子的承諾。這段路雖然辛苦,途中也有無數的挑戰,但為了孩子們,我從來沒有放棄這個承諾。想盡辦法,讓守護孩子健康的兒童醫院能夠夢想成真。
今天兒童醫院上樑,我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蕭聰穎董事長、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翁順隆院長、 三星營造股份有限公司張登金董事長彼此期許,希望明年兒童節,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能夠如期如質落成,要送給孩子最大的兒童節禮物。
就像馬偕博士所說的,「寧願燒盡,不願鏽壞」,我們也會繼續用這樣的精神來為市民服務,也期待疫情能夠早日過去。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
#全國第四座兒童醫院
#全國第一座獨立兒童醫院
新竹馬偕夜診時間 在 李妍慧 Yen Hui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年兒童節前,新竹市馬偕兒童醫院即將啟用』
今天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上樑典禮,新竹市馬偕兒童醫院從無到有,從找不到土地興建,到現在已經蓋到十層樓的醫院,確實不容易。
說到馬偕兒童醫院,我2017年參加馬偕兒童醫院BOT簽約儀式到去年小英總統蒞臨新竹市啟動開工典禮,很榮幸我能夠共同推動並且參與整個過程,「執政沒有魔法,只有想盡辦法」,我肯定新竹市政府的努力。
這次建設兒童醫院,是臺灣首座以BOT方式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療財團法人合作,投入資金約30億,以地下4層、地上10層空間,並提供400位床以上、32科兒童專屬醫療服務,還有24小時兒科醫師駐診急診,結合產科,打造一條龍的婦幼醫療服務。
過去,在兒童醫院還沒興建之前,有家長跟我反應兒童夜間急診不方便,那時馬偕醫院就全力配合,開設24小時的兒童急診!這次的馬偕兒童醫院將會提供完整各項次專科的兒童醫院、周延的兒童醫療網、兒童的葉克膜設備中心等等。
感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醫院照顧兒童的初心,也辛苦了這段時間一直努力的市府團隊及衛生局同仁,在全世界的兒童醫院都虧錢的現實之下,仍舊願意到新竹市來,協助照顧我們的孩子。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我跟林市長一樣,心情同感激動及雀躍,也相信為人父母的新竹市民朋友,跟我一樣期待馬偕兒童醫院的到來!
新竹是兒童城市,大新竹18歲以下的孩子有20萬人,新竹市9萬、新竹縣11萬,未來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完工之後,將可以服務廣大的孩子,提升大新竹地區的兒童醫療環境,我也會持續監督施工過程,務必讓兒童醫院,如期完工!
相關新聞: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680957
#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蕭聰穎董事長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翁順隆院長
#兒童城市 #大新竹
新竹馬偕夜診時間 在 新竹市議員 黃文政 我好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陽明交大新設憶卿醫院 公開說明會(內附說明會簡報供參)
#醫院是社區的一部份 尊重.照顧.友善都做到了嗎?(提供說明會問答逐字稿)
由醫療財團法人竹銘基金會籌備的憶卿醫院,目前委由醫師唐高駿擔任院長一職,今偕同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竹銘基金會和院長、營建單位召開公開說明會。
「交大蓋醫院」直到「陽明交大蓋醫院」是許多市民好友陪著 文政從里長到議員持續關心的議題,我也把市民好友的疑慮跟意見一一彙整,請院方做詳盡的說明,也希望所有市民好友能一起關心這個議題,為社區居民甚至整個城市發展提供更寶貴的建議!🙏
說明會問答逐字稿如下:
《交通問題》
#出入口停等期間塞車問題
Q:未來地下停車場或醫院出入口的排隊動線可能導致食品路、博愛街塞車?
A:醫院汽車停車場出入口規劃於內部道路,入場排隊空間有50M;地下停車場停車閘設於地下層,停等長度從1F-B1約50M 。另於外部路口決策點設置標示牌面引導車輛,並於尖峰時刻請交管人員協助指揮。
#醫院營業後交通影響
Q:醫院開始營業後,將帶來大量的人潮.車潮,是否評估過交通影響?
A:經交通車流檢討 ,尖峰時段為179輛/時。相關進出動線、臨停及停車場進出皆於院內解決。而醫院假日不開設門診,與周邊假日觀光潮車流量衝突較小。
#周邊停車位問題
Q:醫院開發後停車位的設置量是否能應付需求量,避免衍生停車需求外溢影響附近居民?
A.醫院依營運計畫中門診民眾、陪診家屬、及員工來評估人次,另參考新竹地區醫院之運具使用特性及交通部新竹市有關運具狀況統計資料來計算停車需求為470席、機車500席。假日時,院方內的停車位也可與周邊停車場互補供外部使用 。
《環境相關》
#噪音
Q:救護車噪音嚴重影響學生就學權,現在馬偕醫院已經對他們非常困擾。
A:救護車於夜間(晚上10點至隔天清晨6點)配合降低至95分貝以下,並於到院前100公尺關閉鳴笛(只開紅色閃光燈)。
這部分仍然存在對學子上課時間的干擾,因此文政建議對這部分向校方多進行了解與溝通,不讓噪音影響學區上課。
#汙水處理
Q:民眾在意醫院汙水流向,怕影響飲用水,請問醫院的廢水排放規劃?
A:醫院的汙水處理為最高等級三級處理。除將生化需氧量(BOD)控制於30以下,還有設置氨氮及磷酸鹽處理。另汙水經醫院內設置專用汙水處理池處理後由專用下水道排出,並設置採樣井定期檢驗排放水質與居民飲水不交叉。
另針對周遭居民與校園連結之排水處理,學校、市府已規劃勘查,其完善解決問題。
#空氣汙染
Q:醫院實驗的相關廢氣排放規劃?
A:醫院依「固定汙染源空氣汙染物排放標準」規劃設計,採多重汙染防制措施,維護空氣品質。
#垃圾及醫療廢棄物汙染
Q:醫院營運後將產生大量的垃圾及醫療廢棄物,請問有無相關處置方針?
A:醫院無論有無汙染的垃圾都會先收集在院內地下室,並依醫療廢棄物處理法委託合格業者處理。
#急診與鄰房共處問題
Q:急診區與鄰近民宅間的圍牆會如何做處理?如何避免民眾從家裡窗戶往外看就會看到急診造成民眾恐慌?
A:周邊圍牆會保留並做美化,急診周遭的既有樹木高約6.5M~14M可作為急診視覺屏障,樹冠以上居民視線僅看到塔樓的側牆。
#綠化
Q:如何綠化?請提供更多積極面之環境友善承諾?
A:基地周遭既有大樹保留,可做為院區綠色背牆,也做為居民景觀視野,主入口建立綠蔭廊道,並延伸至校園內部,基地內除機車道及人行道,盡可能增加綠化面積。
《其他議題》
#醫院建設期程
Q:醫院何時興建、何時完工?
A:預計於2022年底開工,預估2027年完工(視建照許可取得時間,預計4-5年完工)
#基地是否受斷層影響
Q:基地位於新竹第二斷層,有無影響建築?
A:鄰近醫院的新竹斷層為第二類活動斷層,依中央地質調查所定義,在過去10萬年至1萬年內曾活動者為第二類活動斷層,設計上較不需要考量影響。但有一鄰近本案的第一類活動斷層「新城斷層」(過去一萬年內曾活動者)距離基地約5.1公里 ,將列入分析近斷層效應之影響並進行耐震考量及設計。
#蓋醫院必要性
Q:新竹醫院密度已經很高了 ,除了交大博愛校區附近的馬偕醫院、台大新竹分院,甚至國泰醫院和國軍新竹醫院也都在車程十分鐘以內的距離,為何還要再蓋陽明交大憶卿醫院呢?
A:陽明交大憶卿醫院以「智慧醫療」為特色,推動學校教學研究跟未來產業發展結合。同時也會針對陽明交大的強項,例如神經學、癌症、帕金森及仿生醫院等進行研發與強化,並加強健康促進醫療環境的提升,希望讓新竹人不用離開新竹就能獲得完整、完善的醫療協助與服務
#智慧醫院內涵
Q:院方一直強調智慧醫院,請問與一般醫院有何不同?
A: 智慧醫院所建置感知器,將環境中的溫度、濕度、空氣品質、感染棄物、人流量實時傳遞到雲端資料庫,系統無時無刻進行自動化監測、調控,為醫院內病人、工作人員的健康,提供最高標準的保障。
智慧醫院中所有的資料皆是數位化,個人健康資料(Personal health record)安全地儲存在雲端資料庫·人工智慧進行數據運算,實現流程自動化,資源優化配置,並提供可靠、科學的臨床決策建議,輔助醫師的診斷與治療,例如:當一個病患需要特定的藥物治療,醫師可在電腦中獲得病患完整的就醫過程、用藥紀錄,以給予病患整合性的治療建議。
#醫院與校方的營運關係
Q: 醫院與校方的營運關係如何?是否黑箱作業,財團掛勾洗錢?
A:
1.學校及政府不用出資,由校友捐建蓋醫院,完成後捐給學校(國家)
2.實質為國家掌控,基金會為財團法人,受中央及地方主管機關管轄,並需資訊公開,董事會半數以上董事由學校指派,且陽明交大校長為當然董事。
3.基金會扛起營運責任,基金會與校方產學合作營運醫院,向校方付費租用土地及房舍,營運虧損·由基金會校友捐款負擔,若有盈餘則35%以上提供予校方作為研究教學使用。
以上提供說明會訊息供參, 文政這邊也持續跟在地 綠水里大小事 黃千芳 里長詢問相關建議,務必要達到尊重多數,尊重少數,維護居民權益,保障居民生活環境的任務!
歡迎市民好友提供您的建議👂:https://reurl.cc/a92KlG
#相關報導:https://reurl.cc/NrVK15
#為民發聲我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