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竹潛水裝備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竹潛水裝備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竹潛水裝備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竹潛水裝備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鄭宏輝,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宏輝隊長說故事》向「水下引路人」致敬——「一定要相信,我會把你帶回來。」 義消弟兄水裡來、火裡去,早期消防隊的人員編制不足,其實許多火場都是靠著熱血義消們甘願冒險衝鋒陷陣,這股眾人團結的力量才能從一次次災難中帶回更多希望。我參加義消團隊二十年,這裡的人都有自己獨有的故事,值得一一分享給大家。 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冰蹦拉icebonl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露營真的是太好玩又便宜!而且夏天就是要住在森林裡根本大自然冷氣房呀~ 便宜到嚇死人的花費 💰營地 一帳$1,200 我們搭兩帳共6個人 💰帳篷裝備因為毛怪夾夾曹杰都買裝備了所以我們不用租~感謝他們 💰食材雜費一人$1,137 (瓦斯、食物、酒水) 🌲新竹起初露營地 海拔:1100m 區域:森林B區...

新竹潛水裝備 在 Beryl Wa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03:09:20

2018年,是精彩又充滿挑戰的一年。 --- 3月簽好碩論指導教授,等於簽了一份賣身契,追隨著我的老闆一步一步開啟我對學術的旅程。 4月是生日月,跟姊姊規劃了全家的冰島倫敦旅遊,首次踏入北極圈,遇見了人生第一次極光、體驗了冰火共存的奇幻國度,再次回到倫敦睹物思情,想起很多以前在倫敦待上一個月的種種...

新竹潛水裝備 在 Abb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9:44:58

#為了湊一排 #潛水照到此為止🤣 其實只要順順的上完課 最後一天驗收的時候 就跟平常上課表現的一樣 幾乎沒有人拿不到open water的執照~ 大家比較常問的問題 大概是 ✅在哪裡學的? 新竹藍灣潛水訓練中心 ✅課程有多久? 我三天課程在泳池 一天在海外實習 (大部分是兩天,但我們班不想跑兩趟...

  • 新竹潛水裝備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01 16:11:05
    有 1,530 人按讚

    #宏輝隊長說故事》向「水下引路人」致敬——「一定要相信,我會把你帶回來。」
    義消弟兄水裡來、火裡去,早期消防隊的人員編制不足,其實許多火場都是靠著熱血義消們甘願冒險衝鋒陷陣,這股眾人團結的力量才能從一次次災難中帶回更多希望。我參加義消團隊二十年,這裡的人都有自己獨有的故事,值得一一分享給大家。

    直屬救生分隊的楊建榮副總隊長民國67年進入義消,當時不只出入火場,還要負責抓蜂抓蛇、下水打撈受難者,他跟我分享的故事,是火場之外的義消們,如何在艱困環境裡救生。

    「以前我們是特殊單位,就是今天特搜的前身,一定都要受過訓練。尤其是特殊地點的訓練,像我們分隊都會去山訓,或是高樓救生。」建榮副總隊長跟我說,之前消防演練要從市府旁邊的大樓十六樓跳下來,那時候他只綁一條繩子就模擬救人,抱著人從樓上滑下來到市政府。「我們還要學怎麼在高樓吊著繩子把窗戶擊破,你雙腳在地面上很好敲,在高樓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建榮副總隊長待在救生分隊裡,有許多水下尋找受難者的經歷,都是與湍急的溪水搏鬥,不讓自己被水流吞噬的同時,盡力摸索受難者的任何跡象。「其實我憨膽,但是我敢衝。」他那時候是第一個受訓的,「第一次下去的時後都會怕,就算我現在年紀大、看過的比較多,都還是會有點怕。這沒辦法。但是你就是要克服。」人命關天,黃金救援時期千萬不能耽擱,「所以我在災難現場都會衝第一個,只要第一步出去了,就沒什麼好怕。」

    然而在天人永隔的遺憾中,仍有著義消們盡全力的身影,每個受難者都是家屬的寄託,義消們拚盡力量就是為了早點帶家人回來。建榮副總隊長告訴我,每次加入打撈受難者的行列,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信念,「一定要相信,我會把你帶回來。」
    「所以別人撈不到的受難者我就撈的起來。」建榮副總隊長堅定的說。

    「之前有個爸爸帶他兩個小孩到山裡玩水,結果小孩下水之後沒有起來了。」這起悲傷的事故發生後,那位爸爸撕心裂肺,在岸邊喊著孩子的名字,一刻不願離開,就算知道結果還是想看到孩子。「那個水很清澈,但是發生事故的地方就是看不到東西,像是被不知名的力量蓋起來了,急流找了一天還找不到。後來本來想說要放棄了,但我那時候有一個信念,再撈一次!就賭最後一次!」

    「那時候我就在心裡默唸說:『如果你聽的到,那就跟我起來,沒有的話你要在河裡被魚咬,不然沒辦法了。』然後我就下水繼續找。」那個水流很急,只用繩子根本不行,「尤其發生事情的地方,是伸手不見五指,都要靠感覺用摸的。我下水去找、把手伸下去撈,一邊在心理默念要找到要找到,結果受難者真的被我找到了。」

    另一起發生在分隊裡的憾事,是位副小隊長因為自己到南寮進行潛水訓練,好在搜救時成為夥伴們的助力,結果不幸被大浪襲捲,成為大家心中的遺憾。「我那時候在山上,同分隊的弟兄們已經趕到海邊,我到的時候已經是黃昏了。出去搜救的是我的老兄弟,他也被洋流捲走、一直回不來,我站在岸上死命的看,心裡什麼都不要想、只要想著會找到他,就看到海面上有一顆頭浮沉浮沉,我馬上衝進海裡,結果真的是自己的兄弟。」但危險的事情還在後頭,建榮副總隊長接著說,「我找到他之後發現他身上沒有足夠的裝備,我跟他說我先回去拿裝備,但他跟我說:『我在這裡浮很久,有點累了,你就在這陪陪我吧!』所以我就留了下來。」

    出了海之後就很難回來了,這點他們兩人都明白,但就算裝備不能讓兩個人使用,他們誰也沒有放棄對方,靠著兩人合力潛水、抵擋不斷把他們推出海的力量,最後一起回到岸上。義消不只是一個出生入死的團隊,更是一個大家庭。不能讓任何一個人留在海上,「我要把你帶回來。」

    #義消副總隊長 #楊建榮
    #擁抱新竹守護城市 #新竹市消防局

  • 新竹潛水裝備 在 李國璋 國民黨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0-02 15:02:59
    有 106 人按讚

    #南方澳斷橋 #為罹難者默哀 #第一線的救災人員辛苦了 #橋樑維護不確實 #不該發生憾事才力挽狂瀾

    昨日南方澳大橋一陣轟然巨響,崩塌的悲劇已造成五人不幸罹難,目前還有一人失蹤,但慶幸的是油罐車司機已脫離險境,我們除了祈禱能夠再傳來好消息外,政府有關單位也務必竭盡全力,直至最後一刻絕不能放棄,也辛苦所有的救災同仁,在裝備缺乏的情況下,仍以救人為己任,冒險下水搶救,謝謝你們‼

    南方澳跨港大橋是亞洲唯一一座雙叉式單拱橋,即便全世界也僅有兩座,是台灣的驕傲,也是南澳的象徵,完工啟用僅21年,就應聲塌陷,顯見維護出現了嚴重的漏洞‼間隔三年才檢查一次,時間未免拖太長,從坍塌影片中也清楚可見,鋼索應是問題所在,但三年來19項維修工程中,鋼索鏽蝕竟未列檢測項目❓❓❓是檢查不確實,還是避重就輕,民眾都在等政府給一個交代‼而主責南方澳大橋的港務公司,不管是前任還是現任的董事長都不具備港務管理經驗,雖不能與南方澳大橋坍塌做直接聯結,但相信民眾無法接受這種外行領導內行的狀況‼

    同時,除了敬佩這些救災英雄捨己為人的精神外,也不禁感慨,政府每回說要檢討人員裝備,都只聞樓梯響,在2015年基隆河復興航空空難就已有檢討聲浪,如今卻仍不見具體進展。另外,多數消防人員都只有休閒潛水證照,並未接受公共安全潛水訓練,在裝備不足,訓練體制不明確,若救人自身都需身陷危險當中,這情何以堪。

    每每發生重大事故,政府都在事後檢討,何時才能防範於未然,無論是人員裝備及訓練的提升,抑或是橋樑的安全檢測,要犧牲多少寶貴性命才能換來政府的痛定思痛。國璋也呼籲新竹市工務處,即刻對市內的橋樑做全面性的檢查,以避免發生難以挽回的憾事。

    #樸實 #進步 #新竹市

  • 新竹潛水裝備 在 貓。果然如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6-03 23:54:22
    有 6 人按讚


    【夜航.永安梧棲.複沓的光輝】(黑潮島航0603)
      
    1、孤獨而親密
     
    到漁港附近的旅館時已近午夜,不遠處是我曾經求學的地方,小鎮看起來坦然卻有陌生感,那陌生感把我的記憶推遠。斜對面的豆漿店看起來跟台北的很像,卻可以從同樣食物的處理與排列方式感受到不同。臺灣是一個小到足夠演化出區域差異的島。
     
    由於鋒面來襲,「多羅滿號」(暱稱小多)在船長與黑友(黑潮伙伴)們的討論下提早出航,並且停在永安避風,我因此錯過了花蓮到八斗子、八斗子到永安的兩個航次,但卻多了兩天和家人與貓咪相處的時間。今天則是決定凌晨四點集合出發,五點啟航。
     
    也許說「我們決定」是錯的,無論如何,船能否航行決定者都是海,人只能在海的意志下做決定,那決定帶著依附性。
     
    漁港的節奏和城市不同,小多停靠在三艘並排船隻的最外側,我背著相機跳過第二艘船,看見船艙裡的漁民亮燈熟睡著,幾乎可以聽到他的呼吸聲。
     
    燈光在黑色的海面形成銀色的光斑,船一發動遂如鞭運動起來,這是我今年第一次離岸。
     
     
    黑暗中的海幽魂的氣息,人類航海第一個挑戰並非風暴,而是黑暗。康拉德最了解,這世界上最難抗拒的黑暗就是大海與內心,它們迷人又危險。
     
    凌晨5點26分,小多到達第一個觀測點,轉為怠速前進。三組採樣人員早已在我自顧自地調整攝影裝備時運作起來。「水深31米!」指揮室傳來海圖的數據,溶氧檢測手冠榮先把鐵桶拋進海中取樣,隨即裝瓶檢測海水PH值、鹽度和溶氧。觀測點面對的是新竹南寮舊漁港,也就是頭前溪的出海口,我打開PeakFinder,對著遠方幾不可見的山巒起伏,查閱島嶼的眾神。那裡有南插天、塔曼、內鳥嘴、李棟、尖石、泰矢生、石麻達、大霸尖、哈堪尼、馬那邦…….。水從神的國度來,往黑暗而去。
     
    海水取樣完成以後,小八(珮珍,這次主要的懸浮微粒調查員)和協助者世潔從船尾放出Manta網,那是專門設計來攔截懸浮微粒的器具。Manta入海後船長隨即以2.4-3浬的速度前進,讓海水濾經網面,留下痕跡。5:26分紀錄座標後小八喊走,5:51紀錄座標後起網,志工靖淳複頌記錄著各項數據。
     
    Manta起網後,水下聲音記錄手則拋出繫上浮球的錄音筆,讓船和錄音筆拉開一段距離後熄火等待。時間一到,觀測員在海面上尋找浮球的方向,指揮船長目標物所在位置回收錄音筆。
     
    航行過的人就知道,海的聲音和引擎聲會在你的耳邊心臟互相競爭,除此之外海上幾乎沒辦法聽到其它聲音。人和人交談得用吼的,得用擴音器,使用肢體語言,或者靠近對方的耳朵。也許是這樣,讓海上的工作者看起來格外孤獨或格外親密。他們各自站得遠遠的,又各自貼得如此靠近。
     
      
    2、和以被物
     
    6點43分,船的前方出現了巨大的海上風車。海水藍而近黑,有一種綢緞的光澤。欣怡告訴我,這是白海豚記錄的北界,去年才建置的風機童話般地在海上轉動。我想到台南存有台灣唯一一間近兩百年歷史的風神廟,正殿門上懸有信徒捐贈的寫著「和以被物」的匾。
     
    人們過去對自然力量總是恐懼的,恐懼引來崇拜,引來祈求。而現在我們想掌握它了。離岸風電是近年西岸發電設備的重大議題,倡議者認為海上風機的產出能量比岸上風機要高出40%,反對者認為這樣的工程忽略了海中生物,施工污染,低頻噪音,以及對候鳥飛行路徑的影響。
     
    為了將風機固定在颱風頻仍的島嶼海域,水下打樁的工程十分巨大。部分研究者認為打樁產生的高頻震波很可能對海洋哺乳動物產生影響。特別是這個計畫並非是這兩支示範風機而已,若未來形成大規模的風場,運作亦將大幅度改變風場海域的聲景。我時常在關注大杓鷸生態的蔡嘉陽先生臉書上看到他為鳥類撞擊風機的高度風險提出呼籲。
     
    不久前我在香港的新聞裡看到他們正進行著「土地大辯論」,其中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認為,「環保並非社會的唯一考慮,港人的居住權亦是社會必須照顧的環節」。至於環保團體憂慮,填海會讓稀有物種失去棲息地,他竟說長毛象、劍齒虎和袋熊等生物相繼滅絕,對生物多樣性造成了一定破壞,但其生態位置很快便被其他生物替代,而現時有不少物種處於快將滅絕邊緣,「中華白海豚只是其中一種,由於這類物種數量已十分稀少,在生態環境中扮演的角色已很小,其存亡已影響有限」。
     
    問題是長毛象、劍齒虎並不為了施永青的房地產利益而滅絕的,而生物在人類文明快速演化的數千年來,退讓得已經太多了,即使多考慮一點,都不配說是償還。
     
    「小多」從兩架風機旁穿繞而過,海水如同牡蠣的殼,閃現著光澤,這種雲母般的光澤時現時滅,無法採集。
      
     
    3、複沓的光輝
     
    第二個觀測點是後龍溪的出海口(水深13.3米),第三個觀測點則是苑裡漁港口(水深23米),第四個觀測點則是梧棲漁港口,也就是大甲溪的出海口(水深23.7米)。
     
    海面隨著陽光變綠,遠方出現了清楚的海潮線,零星的,獨行的斑蝶循著海面低空飛過,與我肉眼辨識不出的燕鷗數量約略等同。
     
    三組操作人員,面對漸漸上升的氣溫,重複做著同樣的工作。拋擲、採水、分析、報數值,放出Manta、收回Manta、清洗Manta、打開水下收音器、繫上浮球、放出收音器、回收收音器…….。
     
    每當「小多」一怠速時,海的力量就大了起來,船上的人把腳步跨大,從小腿、大腿到脊椎兩側的肌群明顯施力對抗浪暈。不過身體都知道,躺下、坐著與站立時,對抗海浪所費的能量差異甚大,在不穩定的平面上用陸上生物演化出的身體工作,疲憊會在上岸後加倍顯現。
     
    每回檢測員開始作業我就跟著站在後艙,舉起相機體會與他們一起身體勞動的感覺。科學研究事實上與藝術創作非常相似,它們都有著徒勞無功的複沓階段。
     
    或許需要採樣上百個檢測點那些數據才會出現些微意義,或許同一個檢測點要採樣十年才能解讀出人的力量正如何影響著海,這種漫長、不能肯定盡頭,卻不能有任何環節不一致的行動,讓看似無聊的複沓產生了光輝。
      
     
    4、Manta
     
    我聽了發音近似Meta,問了洪亮才知道是Manta。Manta是鬼蝠魟(Manta birostris),牠是一種性慢熟的卵胎生魚種,雌雄常偕行,大部分每次僅生產一胎,因此在中藥需求的獵捕壓力,以及自身特殊的生態習性下,成了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list)中的易危物種(Vulnerable,VU)。
     
    收集懸浮微粒的儀器,似乎是以三個結構組成的,方口的主體與兩翼,正好就像鬼蝠魟呈現一個三角形。兩側的結構是為了在海上拖曳時的平衡而設計的,而網子則是按照美國五環流基金會的設計圖,在臺灣特別訂製。據說目前在臺灣使用方口的Manta做懸浮微粒調查的民間單位僅有兩個,不久前曾邀我參與另一個海上塑膠垃圾探勘活動的綠色和平(綠色和平的顏寧小姐,常在臉書分享海洋塑膠微粒的相關研究),則使用收集口為圓形的浮游生物網,不過這僅是收集口的差異,採樣的結果主要是看網目的粗細。
     
    Manta蒐集回來的懸浮微粒滯留在330微米的網上(網目決定了所攔截的微粒大小),小八用清水將其集中到網子的尖端處,那裡有一個旋鈕,可以把尖端的網子拆卸下來,倒進漏斗收集起來。東良拿著第三個觀測點的採集瓶讓我拍攝,裡頭有水母、小魚,肉眼不可見的有機生物,以及近年已成國際研究重要課題的塑膠微粒。但一切得送回檢驗室再用溶劑分解後,才能得到可靠數據。
     
    有意思的是,在參與這段航程之前,我完成的一篇短篇小說〈恆久受孕的雌性〉,裡頭設計的海中攝影機,也取名為「魟」,我想這就像人類科技往往是一種「仿生藝術」,我們的想像力總在演化的萬物變異裡顯得渺小。
     
    不知道為什麼,東良握著採集罐的手,讓我覺得他正「掌握」著一個具體而微的生態系。數位相機裡的影像,給我的感覺不是科學的,而是寓言的。據說有時浪大,反而蒐集到的樣本顯得清澈,因為懸浮垃圾暫時被打到水面底下,我們不可見的地方。
      
     
    5、《四百歲的睡鯊與深藍色的節奏》
     
    漁夫不會讚歎海的美麗,我遇過的農夫從來不會停留腳步跟我一樣等待夕陽,或望著奇萊山發呆。雪豹不知道自己的步伐絕美,熊鷹也不會明白自己獨特視覺能力裡藏有的美學天賦。
     
    無論再美麗的風景也會習慣,身體會疲倦,也會想念陸地的穩定。採樣小組在工作完畢後,指揮室會傳來下一段航程的距離。伙伴們於是都開始補充食物,或者默默地、安靜地讓身體休息。
     
    我因為昨晚幾乎沒睡,因此時不時閉起雙眼,體力恢復了,船身震盪不太激烈的時候我就翻開手邊的書。
     
    這本挪威作家摩頓‧史托克奈斯(Morten Strøksnes)的著作,寫的是一段追捕格陵蘭鯊(睡鯊)的歷程。2007年我曾自助旅行到過挪威,與瑞典、丹麥一樣,挪威也是海之國度,國民擁有船隻的比例相當高。
     
    摩頓一個好友雨果是個航海迷,一次突如其來的莽撞提議,勾動了作者對海洋的痴迷,兩個男人居然決定駕著小艇試圖獵捕待在深海裡長達七至八公尺,重達一千兩百公斤的格陵蘭鯊。
     
    原本你預期會是一本挪威版的、袖珍版的《白鯨記》或是《青年與海》,但實際打開卻發現是一本自然史。挪威與海洋的情感氣息,似乎和在新大陸「拓荒」殖民的美利堅大不相同。摩頓以「夏、秋、冬、春」的結構描述這段「尋鯊之旅」,卻更像是不帶氣瓶的自由潛水、高山攀登,捕到鯊只是這兩個男人沉浸一整年「海上經驗」的華麗藉口。
     
    我們一邊讀著偶爾(真的是非常偶爾)才出現的鯊蹤,多數時候是摩頓展示著他想要訴說的自然史、海洋研究、北歐的海洋探險史、漁業史與挪威史,我們會讀到蘭波十六歲時從未到過海上所寫的海洋詩,會知道寫作《金銀島》的史蒂文生,如果根據家庭傳統,應該成為燈塔建築師。這就是摩頓的「深藍色的節奏」吧。
     
    兩個男人與一艘充氣小艇真的能捕獲格陵蘭鯊嗎?我認為摩頓與雨果都不是笨蛋,因為捕鯊不是目的,與海洋相處才是。在寂寞的海上,他們各自展示著說故事的能力,其中一個故事和我過去講過的大象故事同樣哀傷。
     
    1903年,一頭叫做托普西(Topsy)的大象踩死了兩名動物員工,後來在紐約一座主題樂園裡遭到公開處決。這個處決甚至是售票的。
     
    「人們把某種以銅礦製成的涼鞋裝在大象腳上,然後輸入七千伏特的交流電。他們本來想把牠用吊車吊死,不過沒能成功。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打響那座主題樂園的知名度。整個『行刑過程』被湯瑪斯‧愛迪生的電影公司錄影下來,這部影片就叫做《電擊大象》。」
     
    由於這個段落太過黑暗哀傷,我想回去找蘭波那首海洋詩,卻忘了摺頁,怎麼也翻不到。然後「小多」就在陽光燦亮的近午入港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