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竹市政府參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竹市政府參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竹市政府參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竹市政府參議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林智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條新竹人等了30年的路 #感謝你們的成全 老天爺的安排總是那麼的奇妙,昨天早上的一個行程,我經過了照片中的現場,正好看到怪手拆除房子的那一刻,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我想住戶心裡一定很不捨,這是他守護家人的房子,但因為他的成全,未來新竹市民有了一條更安全、便捷回家的路。 開闢公道三是在民國80年,...

新竹市政府參議 在 台灣服飾誌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21:23

|#日初期──台日西混搭風| ⠀⠀⠀ ◆如果你寫日記,記得寫今天穿什麼 ⠀⠀⠀ 你寫日記嗎?你都在日記裡寫什麼呢? ⠀⠀⠀ 這件衣服,出自黃旺成先生1913年的日記。黃旺成生於1888年,是日本時代出名的社會運動者。除此之外,他寫了49年的日記(太有毅力ㄌㄅ!),宗教、娛樂、習俗、詩文,什麼都寫,可...

  • 新竹市政府參議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10 20:06:03
    有 12,022 人按讚

    一條新竹人等了30年的路 #感謝你們的成全

    老天爺的安排總是那麼的奇妙,昨天早上的一個行程,我經過了照片中的現場,正好看到怪手拆除房子的那一刻,我心裡百感交集,因為我想住戶心裡一定很不捨,這是他守護家人的房子,但因為他的成全,未來新竹市民有了一條更安全、便捷回家的路。

    開闢公道三是在民國80年,新竹市政府就啟動的外環道路計畫,這條路的目的是希望讓園區下班的民眾,可以透過外環道路,不必進到市區,舒緩市區的交通壅塞,從竹光路串聯公道三,連接景觀大道。

    從民國80年開始,歷經了8屆的市長,對新竹人來說,這個政見是每一次選舉、每一位市長候選人都會提的政見,但始終無法實現,因為它確實很困難,這條路要打通,就有80戶的住戶,必須因此而搬離現在他所居住的地方,我要由衷的 #感謝你們的成全。

    公道三也是我從事公共事務後,第一個接觸到因道路開闢,必須拆遷原住戶的議題,民眾的陳情表示,不願意在政府的補償條件之下來搬遷,因為當時的法令有所不足,對於原住戶並不公允,或者有補償不足的問題,這有它的時空背景。

    一路以來,我擔任助理、議員都陸續接觸、協助、了解,這條路的打通,對於新竹市民有一條安全、便捷回家道路的重要性,但也知道,對於這80戶住戶,他們生活上帶來的影響,30年的時間,剛出生的嬰兒,已經三十而立了,又或者,三十歲的年輕人,已經成為阿公或阿伯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三十年的時間是這麼的漫長。

    在我第一次競選市長的時候,也提出打通公道三的政見,我知道很難,甚至也有猶豫過,是否還要提這個政見,但基於公共利益優先,我還是決定提出打通公道三的政見;我一上任之後,就成立了一個專案小組,在無數次的會議當中,指示相關局處包括:都發處、工務處、財政處、主計處,要透過跨局處的合作,來實踐市民的期待,打通這個重要的外環道路斷點,給大家一條安全、便捷回家的路。

    過程當中有許多故事,當然我們也遇到不少的阻力,但感人的故事遠遠超過阻力帶來的挫折感,好比說,當時為了促成這件事,我要求都發處、工務處的同仁,要挨家挨戶的去向住戶說明,同仁告訴我,他們從一開始的吃閉門羹,到後來住戶們願意打開門,讓他們進來,並且倒了一杯茶,跟他們說聲,你們辛苦了。

    同仁們告訴我,在每一次的拜訪當中,聽到了不同住戶家裡,因為這條公道三所發生的故事,住戶們的情緒從剛開始的氣憤,到後來娓娓說出他們在這過程當中的辛酸、不安,既期盼又怕失望的故事。

    但,因為同仁們的努力,還有市政府鍥而不捨的推進,他們知道這一次是真的,他們知道,他們可以信賴我們,後來很多住戶和同仁們都成為了朋友,變成我們遊說其他住戶時的助力。

    這些住戶非常的辛苦,因為都市計畫已經將這裡列為計畫道路,也因此房子無法貸款、不容易買賣,漏水了或破舊了,又不能大興土木的修繕,因為不知道房子什麼時候要拆除,讓住在這裡的人,面對著時間流逝所造成的居住品質下降,也可能成為他們下一代的負擔,這也成為早期參與抗爭開闢公道三的民眾,到後來成為我們推動開闢公道三的助力,我要由衷的 #感謝你們的成全。

    開闢公道三的工程,是內政部第一個舉行聽證會的都市計畫案,透過聽證會讓民眾的意見充份表達,這裡面也有很多同仁的辛勞,其中,我們一位同仁告訴我,他從剛到市府擔任這個案子的承辦人,一路上他成為了都發處長、工務處長,他始終認為,這條道路和他的公職生涯緊密連結在一起,也在他公職生涯的路上給予他很多養份,因為他必須學習和住戶溝通,也必須面對住戶的情緒,見證市府在推動重大建設上的努力,今天的他,已經從那個年輕的承辦人,到現在白髮斑斑的壯年參議。

    我由衷感謝這80戶原住戶的成全。

    進到時光隧道,回到我25歲的那一年,當時我剛到柯建銘總召服務處擔任助理,服務處裡有一位資深的前輩-楊大哥,他就是公道三其中的一位原住戶,我記得當時在服務處,時常聽到他提起對於開闢公道三工程的點點滴滴,從一開始只要提到公道三,他總是氣憤不平,認為政府給住戶的補償不公,因此他們要抗爭到底。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年紀的增長,他似乎也覺得公道三的開闢有其必要性,但他們還是在意政府的補償,後來他生病離開了,這件事情也一直放在我心裡,因為我依舊記得在他走之前,他已經從原來的反對,到希望能夠在他這一代,把這件事處理到一個段落,不要成為下一代的負擔,這樣的故事,也是每一個公道三原住戶家中的故事。

    後來,我擔任市長之後,積極推動這項建設,尤其是為了要讓他們安心,市政府斥資7.4億向新竹縣購買土地,安置這些必須搬離的原住戶,我記得有一次,我召開專案會議的時候,財主單位對於先購安置基地,一直有一些專業上的不同意見,但我告訴他們,我們要將心比心,要讓住戶安心、放心,因此再大的困難、再大的經費,我們都要想辦法克服,先買了地、整地,讓他們看到新竹市府的決心和誠意,我相信這才是加速公道三開闢的關鍵。

    我擔任市長到今天,已經邁入 #第2389天,我要再一次由衷感謝這80戶住戶的成全,以及市府同仁鍥而不捨的努力,#柯建銘總召一路的支持與協助,以及新竹市議會的支持,昨天最後一戶的屋主,也為了成全這一條路,同意由市府來為他做拆除房子的工作,因為你們的成全,才能讓我們把這30年來,新竹人共同期待的建設,再一次的大步邁進,目前工程進度也已經完成近百分之四十,將在明年上半年完工,給市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就在前一段時間,我遇到了楊大嫂,她跟我說:「智堅謝謝你,我們已經搬家了」,雖然只是短暫的一句話,我想她道盡了所有公道三原住戶的共同的心聲。

    #感謝你們的成全,這30年來每一個人的努力都沒有白費,因為這條路將會迎來我們的家人,安全回家。

    特別感謝
    立法委員 柯建銘
    前議長鄭成光
    前議長 謝文進
    議長 許修睿

  • 新竹市政府參議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19 18:55:06
    有 1,745 人按讚

    【22:00 晚間最新進度:蔡英文總統證實,美方贈送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明天抵台】

    台灣又將有新疫苗明天送達。

    #美國在台協會( AIT)晚間發布消息,明天(6月20日)有250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將送抵台灣,此批疫苗由美國政府捐助,數量包含了6月6日美國參議員達克沃絲、蘇利文及昆斯訪台所宣布的75萬劑,再加上額外捐贈的175萬劑,總計250萬劑疫苗。AIT並表示:「此批疫苗捐贈展現了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台灣是可信賴的朋友,也是國際民主大家庭的一份子。」

    #蔡英文總統 隨即也在臉書上證實此一訊息指出,「這兩週以來,在台美雙方許多人的努力下,美國政府決定增加數量到250萬劑,真朋友真進展,我們都能感受到美國對台灣的支持。

    我要感謝 #拜登總統(President Joe Biden)領導的美國政府,對台灣人民的大力支持,其中,來自美國國會跨黨派及各界好朋友的力挺,更是讓台灣在面對疫情考驗的此刻,加倍感到溫暖。在民主的陣線上,台灣和理念相近的國家,一直都能緊密互動,不論是對於區域的和平穩定,還是人類共同的對手病毒,我們也將會繼續秉持共同的理念,攜手合作。

    這段時間,台灣內部對於疫苗的討論很多,不實的言論也不少。但最重要的,不是互相攻擊,而是共同努力。海內外有許多人都在為了疫苗奔走,尤其是外交部全體同仁的協助,辛勞不亞於防疫團隊。」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127例本土 、20例死亡,影響縣市減少;疫苗接種後死亡人數達49人,解剖4人,死因尚無判定與疫苗有關;5月9日前接種第一劑疫苗者可於6月23日起接種第二劑;食藥署公布居家快篩指引,預計下週在超商、藥局可買到】
     
    台灣今(19)日新增12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案例、20例死亡個案、1例境外移入;即日起,5月9日以前已接種一劑疫苗者,可接種第二劑。針對台中市鄰長接種疫苗惹議,指揮官陳時中要求各縣市政府確實做好造冊。
     
    針對台北市好心肝診所接種事件,台北市長柯文哲下午表示,政風處已調查完畢,好心肝兩診所因接種對象多半非一到三類人員,開罰各200萬元,衛生局3人員交由考績會檢討、局長黃世傑因為是政務官另行檢討,全案將交由廉政委員會處理。
     
    ■新增127例本土、20例死亡,影響縣市變少,端午是否造成疫情起伏仍不確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127例本土案例,分別為60例男性、6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3日至18日。本土案例以新北市81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0例,桃園市8例,新竹縣3例,新竹市、基隆市各2例,台中市1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16例中,12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今日也新增1例境外移入個案。自5月11日至6月17日累計公布12,385位確診個案中,7,189人(佔58%)已經解除隔離。
     
    今日死亡人數仍有20人,其中男性10位、女性10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6月12日,確診日介於5月20日至6月17日,死亡日則介於6月10日至6月16日。
     
    今日新增案例是近日最低,陳時中表示,病例數的控制逐漸穩定,且影響的縣市也愈來愈少,今天一共7個縣市有確診個案,整體疫情趨勢往下。他表示,各地方政府、指揮中心都會思考降級、解除警戒,但「目前仍在控制疫情階段,雖然趨勢變好,但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再來一波,又需要大段時間去處理,而且端午節只過5天,雖然有透過人流管制,但是否有影響還需要觀察,所以目前會全心全意控制疫情。」
     
    至於死亡個案,陳時中說,目前的死亡個案是前一波高峰病例數產生的結果,希望下週死亡個案會逐漸減少。《報導者》採訪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他表示,確診者一般在發病一週左右轉為惡化、重症,因此重症的高峰會比發病高峰晚,當確診數開始下降,醫院的負擔仍然很重。
     
    ■疫苗接種後死亡達49人,4人解剖,尚未證實與疫苗有關
     
    陳時中表示,昨日接種後死亡的個案仍多,從昨日25人增加到49人,而接種疫苗後死亡跟時序有關,「現在判定上還沒有認為有個案是因為接種疫苗而死亡,」後續還要有更精確的解剖或回溯研究來釐清死因。
     
    這些死亡個案中,幾乎都是75歲以上長者、年齡偏高、有慢性病。目前已相驗解剖的4個案例,年齡介到70多歲至90多歲,死因大多為心血管疾病相關,如主動脈瘤破裂、心肌梗塞,或有支氣管性肺炎。
     
    陳時中表示,目前解剖的案例少,沒有判定跟疫苗有明確相關,會持續監測不良事件。他同時提醒民眾,若近期出現身體不適、慢性病控制不穩定,應等身體狀況較好時再去接種,此外近期天氣炎熱,也要避免曝曬、補充水分。
     
    但要如何判定死亡與疫苗有關?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時序是第一個條件,但光有時序也不能佐證,還需要醫學研究死亡原因是否符合醫學常規,最後再由專家進行綜合判斷。至於是否可以運用健保資料庫進行AZ疫苗上市後的四期監測?陳時中表示,相關回溯性研究若能對疫苗了解更多,都不反對,但還需專家討論決定。
     
    ■6月23起開放5月9日前接種一劑疫苗者,接種第二劑疫苗
     
    陳時中表示,接下來6月23日將會陸續發放下一批疫苗,因此開放5月9日以前已經接種第一劑疫苗的民眾,可以開始陸續接種第二劑疫苗,「接下來會慢慢開放,這階段先提供給5月9日以前接種的民眾。」
     
    而近期也有討論指出,疫苗一瓶可接種10.5人,但當天最後一瓶人數可能不足,能否提供剩餘疫苗給非造冊對象?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已經和各醫療院所說明,當日疫苗的最後一瓶,至少要有預約的6人到現場才可以開瓶,若還是有剩餘疫苗,可以針對現在已開放的一到六類先建立後備機制(例如醫院內有75歲以上固定洗腎患者等),作為候補名單來依序接種。
     
    此外,新一波我方採購的莫德納疫苗以及美國捐贈的75萬劑疫苗皆傳出明日將抵台,但陳時中表示,目前還無法證實消息。
     
    ■Delta印度變種病毒株來勢洶洶,羅一鈞:台灣偵測到5起印度變種個案
     
    Delta印度變種病毒株因為傳播力高,目前已在英國掀起新一波疫情。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亞·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昨日表示,此新的變種病毒株將會成為全球的主要流行病毒株。
     
    對此,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目前Delta病毒已經佔英國確診病例中的90%,大部分都是沒有打疫苗、只打一劑疫苗的人被感染。Delta病毒被證實相比原本英國Alpha變種病毒株,會增加64%的家戶傳播率,也會增加住院比例,希望尚未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可以盡快接種。
     
    台灣目前接種涵蓋率仍低,羅一鈞說,目前輪到可接種對象就儘速接種,國內仍以Alpha株為主,因此先針對國內本土流行做預防。他補充,不管是哪一種疫苗廠牌,預防確診後住院的效果都很好,因此提醒大家能打疫苗就打,記得接種第二劑,現在也會嚴守邊境,避免爆發新一波本土流行。
     
    羅一鈞也表示,目前已針對自去年(2020年)10月之後的病毒株進行定序,已完成278案,其中Alpha病毒株(英國)佔199案、Beta病毒株(南非)6案、Gamma病毒株(巴西)4案、部桃相關的加州病毒株19案、與巴西變種相近的P.3變異株2案、Delta病毒株(印度)則有5案。其中Delta病毒株這5案,有4案為印度境外移入,1案具烏茲別克旅遊史,案號為案1382以前,而後爆發的本土流行都是Alpha病毒株。
     
    比起去年的武漢病毒株,Alpha、Delta的傳播力都更高,且此波本土疫情也多是家戶傳染。目前不少疫苗團為3日內往返國內外,出境前提供PCR陰性報告,入境就進入居家檢疫,但居家檢疫為一人一室,是否也會難以抵擋新一波病毒風險?陳時中表示,目前雖然居家檢疫從一人一戶改為一人一室,但家中仍然需維持高度警覺,口罩戴好、注意生活接觸,目前沒有看到有太大的問題跟影響。
     
    ■台北市府公布好心肝疫苗事件調查結果
     
    台北市政府下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好心肝診所志工接種疫苗事件的政風調查結果。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好心肝診所在6月7日、8日取得共115瓶疫苗,小禾馨診所在5月31日取得85瓶,和眾診所6月8日取得2瓶疫苗。
     
    黃珊珊表示,指揮中心的政策沒有限制接種地點,因此這些診所取得疫苗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接種對象是不是當時限制的一到三類人員,而當時台北市政府沒有提供診所疫苗,僅提供給醫院,因此明顯與台北市政策不符。
     
    台北市政府政風處處長沈鳳樑則表示,小禾馨診所5月底透過民意代表提出需求,衛生局長黃世傑轉達給疾管科蔡專員處理,因此取得疫苗;好心肝診所則主動接洽疾管科吳股長,經由科長同意後配發2批共115瓶疫苗,最後多出2瓶疫苗,疾管科則請中正區健康中心詢問是否有規模較大的合約院所有需求,最終配給和眾診所。
     
    沈鳳樑說,3家診所當時先拿到疫苗就對院內同仁接種,有違公平原則;數量部分,好心肝診所拿到的數量明顯超過院內的醫事人員,數量過多,事前也沒有明確地審核。好心肝診所表示給義工接種,但這些義工必須要是衛生保健類的志工,必須要有很嚴謹的服務證,也要登記在衛生局之下。
     
    黃珊珊表示,好心肝2家診所接種對象許多都是非一到三類人員,因此各裁罰200萬元;小禾馨診所名單仍在比對中;和眾診所則是提供給醫事人員接種,整體結果還會再做報告。
     
    處分部分,黃珊珊表示,衛生局長黃世傑屬於政務官,不適用公務人員考績法,將另行檢討;其餘的疾管科余科長、蔡專員、吳股長3人有行政違失,將交由考績會檢討行政責任,台北市政府也會將全案交由廉政委員會審查。而黃世傑日前表示已口頭請辭,柯文哲則說,衛生局長有督導責任,現況是解決疫情,要如何處理等疫情趨緩再說。
     
    至於媒體詢問小禾馨診所是透過哪位民意代表提出需求?柯文哲表示,報告中指出是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高嘉瑜立刻回應表示,確實有此事,但這階段轉達許多醫療院所、診所甚至公會的疫苗訴求,並且在轉達小禾馨診所訴求後,衛生局局長黃世傑也在10分鐘內回覆沒問題。她強調並無任何施壓,僅轉達而已。
     
    ■台中疫苗接種順序惹議,陳時中:應先確實完成造冊
     
    台中市長盧秀燕宣布將1萬3千名鄰長拉到優先接種順序,與80歲以上長者同期一起接種。對此,指揮中心今日上午發布聲明表示,疾管署已於昨日發文提醒,鄰長不符合第二類接種對象,台中市政府也沒有先造冊,但台中市回函表示,鄰長有協助里長防疫,屬於第二類對象。
     
    陳時中在下午記者會中表示,地方政府應先確實造冊,並非全部的鄰長都屬於第一線防疫人員,而是確實有在高風險第一線、接觸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才能優先接種。他補充,目前也並非所有的警察都優先接種。陳時中表示,希望各縣市政府確實進行各族群造冊,同時也要考慮資源分配,避免排擠長者接種狀況,目前各縣市對長者接種都有年齡分流,若施打率較低,就要往下開放,儘早讓75歲以上長者都能接種,達到55~60%的族群接種率。
     
    ■新北市恩主公醫院群聚,羅一鈞:已匡列建好防火牆
     
    新北市恩公主醫院一名急診護理師18日進行第四次常規篩檢,PCR轉為陽性,因此恩主公醫院今日起停止急診服務,等待人員匡列、環境清潔消毒。羅一鈞表示,該院11樓發生群聚,一開始已經匡列第一圈接觸者共80人進行居家隔離且檢測,目前已有10人確診,包含5名病患、1名陪病者、3名看護、1名護理師。
     
    除了第一圈的接觸者外,指揮中心也再匡列第二圈高風險的接觸者108人,要求院內人士每3天做一次PCR。今日確診的護理師就是在常規檢驗中確診,因為病毒可能潛伏達14天,才會有前三次採檢都陰性,第四次轉陽的狀況。該護理師在6月4日就被匡列,因此屬於防火牆內,不過還是有相關接觸者,尤其急診人員需要隔離,因此暫停急診,等處理完畢後再決定啟用時間。
     
    ■居家快篩指引出爐,最快下週可在藥局、超商購買
     
    今日食藥署發布居家快篩試劑指引,若民眾曾處於可能感染病毒比例較高的熱區,或跟確診者有接觸史,可以在家先使用居家快篩做檢驗,準確度達8成以上,有利於儘速揪出陽性個案。
     
    不過,食藥署提醒,若是盛行率較低的地區使用,可能會有大量偽陽性的結果;若有症狀太久,也可能因為病毒量低而有偽陰性的情況。若有症狀者,建議還是要儘速前往醫院就醫採檢。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副組長錢嘉宏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食藥署已經通過4款進口居家快篩試劑,以及1款國內製造的快篩試劑,名單可於食藥署網站(https://reurl.cc/EnoeqA)查詢。只要廠商下週做好鋪貨準備,就能在藥局、藥妝店、醫藥器材行或便利商店購買。價格部分,錢嘉宏表示,得看廠商的定價,不過一般抗原快篩要價數百元、核酸快篩則是幾千元。
     
    目前核准的5家廠商,2家為核酸檢測試劑,3家為抗原快篩試劑。錢嘉宏說,這5款快篩試劑都是鼻腔採檢,有別於民眾到醫院進行的鼻咽採檢,醫護人員要將棉棒伸到鼻咽位子,會造成民眾不適,這些快篩試劑是直接在鼻腔位置採檢,可大幅降低採檢的難度和不適程度。至於國外常使用的「唾液篩檢」,錢嘉宏則表示,因為使用上仍有許多變數跟限制,目前暫無廠商申請。
     
    (文 / 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柯皓翔;攝影/余志偉、楊子磊、陳曉威)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吐口水就可以驗COVID-19,準確性還不輸鼻咽採檢?】https://bit.ly/3vQd8LL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印度變種病毒株 #好心肝 #小禾馨 #和眾 #居家快篩 #PCR #抗原快篩

  • 新竹市政府參議 在 林耕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1 15:00:02
    有 2,267 人按讚

    #同島一命共祈福
    #惡官口水請走開

    台灣確診破萬人,迄今已有385位國人因疫而離世。每個生命都是我們的同胞,又有誰願意被病毒所害?

    但是總統府參議郭昆文昨天在臉書發文,寫下「第一第一得第一侯友宜讚」,暗諷新北市確診人數居高;秘書長李大維#辦公室主任洪浦釗竟也在臉書公開表示:「天啊!新北怎麼都是第一名啊!」還說「難道要搬回雲林?」用戲謔、自以為好笑的方式來嘲笑防疫工作,看到上萬的民眾染疫,385位同胞死亡。而來自總統府的消息竟然是,如此的酸言冷語。

    都什麼時候了,還把疫情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不顧人民的死活。這種冷血的蔡政府官員,看了真的讓人心寒,「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蔡英文總統妳聽見了嗎?
    #國民黨新竹市長初選候選人
    林耕仁關心您

    讓我們為逝去的台灣人民祈禱,為繼續奮鬥的前線人員打氣加油。台灣加油,大家加油。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