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竹安養中心補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竹安養中心補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竹安養中心補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竹安養中心補助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確診加校正共583例、17例死亡;苗栗電子廠移工群聚,疫情趨勢不樂觀;雙北分析多數經家戶感染,指揮中心呼籲端午節避免移動返鄉;行政院推出2,600億紓困4.0計畫,預計紓困達730萬人次】 台灣今(3)日新增364例本土案例,校正回歸219例,合計583例,新增17例死亡。中...

  • 新竹安養中心補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3 19:19:52
    有 1,525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確診加校正共583例、17例死亡;苗栗電子廠移工群聚,疫情趨勢不樂觀;雙北分析多數經家戶感染,指揮中心呼籲端午節避免移動返鄉;行政院推出2,600億紓困4.0計畫,預計紓困達730萬人次】
     
    台灣今(3)日新增364例本土案例,校正回歸219例,合計583例,新增17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表示,這兩天的確診數增加,今日校正回歸的病例數很多,有部分是在醫院裡面,部分居家隔離還未處理,各地方政府陸續將這些個案全數清查安置,「整體看起來是另一波新的高峰,等這兩天清查清楚,才能判斷走向,但目前的跡象看起來並不好。」
     
    今日苗栗縣新增34例確診個案,陳時中表示,其中32例為電子廠移工出現群聚感染,自6月1日起,該廠已有45例確診個案,苗栗衛生局將大規模針對該公司7千多名員工篩檢,同時也匡列可能會造成群聚破口的移工宿舍,目前所有接觸者都先一人一室隔離。
     
    由於下週將迎來端午連假,陳時中表示,目前的疫情狀況依然不可以放鬆,因此呼籲民眾,若非必要,不要返鄉,避免長距離的移動,因為拜拜需要採購,但也可能造成群聚感染,建議一次購足不要逗留,會要求店家做好人流管制,也請交通部讓長途大眾交通工具運載量維持在2成。交通部也正與雙鐵、公路總局討論方案中。
     
    繼去年9月紓困3.0方案以來,今天包括衛福部、勞動部等8個部會首長上午一起召開記者會宣布新一波的紓困方案,總預算追加第三次後高達2,600億元,預計紓困個人對象也從330萬人次擴大到730萬人次。另外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因疫情嚴重影響內需,新增事業紓困對象,包括服務業、觀光業、教育事業、藝文與長照托幼等行業。
     
    ■確診人數再上升,校正回歸也塞車
     
    今日確診的364例本土個案,為186例男性、178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28日至6月2日。另外,校正回歸的219例個案,為120例男性、9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31日。
     
    新確診個案與校正回歸共583例中,以新北市265例最多,再來是台北市224例、苗栗縣34例,桃園市30例,彰化縣15例,台中市5例,基隆市4例,台南市2例,新竹市、花蓮縣、宜蘭縣及高雄市各1例。雙北以外的縣市共94例中,77例為已知感染源,14例關聯不明,3例疫調中。(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針對確診人數上升、校正回歸也增加的狀況,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分析,目前疾管署的昆陽實驗室與雙北檢驗單位,過去都有累積一些因為上傳系統造成的延誤,或是在家隔離的個案,日前指揮中心已告知各檢驗單位,不要延後上傳個案資料,但還是發現一些檢驗機構,確實沒有把所有陽性個案即時登錄,因此這兩天疾管署檢驗單位有積極介入輔導,再清出一些陽性個案。
     
    張上淳表示,其實從發病日來看,疫情趨勢沒有太明確的變化,但當然還是會擔心有往上攀升的狀況會發生,尤其今日也有部分機構群聚的問題,也直接導致個案數增加,例如苗栗,就會影響整體的全國個案數字變化。
     
    陳時中則補充,年輕人染疫的比例增加。本波疫情爆發以來,5月11日至6月2日,年輕人染疫的比例約19.9%,但昨天、今天看到此族群確診比例升到25.2%,「可能是看到前2天疫情平穩,年輕族群移動、群聚變多,」因此要特別呼籲,一定要做好自我防備,把群聚降到最低。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表示,目前第一波雙北熱區的疫情已經在趨緩,但是過程中也擴散到各縣市,觀察其他縣市,都有確診數在上升的狀況,這也表示全國三級警戒還沒能看出成效,大家還是不能防鬆。
     
    此外,台北市今日記者會提到,台北市2,800多例本土個案,其中家戶感染比例高達43%。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表示,家戶感染是疫情中很難避免的部分,「就算做了各種防疫措施,讓民眾都待在家裡,但是在家中要做到全程戴口罩、不共用衛浴、都躲在自己房間,這很困難,尤其COVID-19在發病前3天就有傳染力。」
     
    ■新增死亡17例,死亡率達1.66%,張上淳:送醫時間較慢
     
    今日死亡個案17例,男性13例、女性4例,年齡介於40多歲至90多歲。針對40多歲個案(案4262),因具有萬華活動史,在5月13日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胸痛、呼吸困難、腹瀉症狀,當日PCR採檢陰性,21日第二次採檢則陽性,23日確診,25日住院,31日死亡。
     
    目前每日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死亡率已達1.66%,甚至較年輕的患者也開始出現死亡個案。對此,張上淳表示,這一波確診死亡個案仍是年長者為主,對於年輕個案,沒有特殊疾病者,目前還無法判斷,需要進一步的病理解剖。針對這位個案,進到醫院的時間稍慢了一些,一次陰性不代表沒有被感染,未來還是需要再早一點進到醫院再次篩檢、衛生單位早一點分流安排,才能避免重症、死亡個案增加。(見確診死亡人數累積表)
     
    ■苗栗、新北工廠移工群聚
     
    今日除了苗栗電子廠傳出移工群聚之外,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新北市中和區也有工廠出現移工群聚,目前也正處理中。
     
    苗栗縣長徐耀昌在臉書表示,此起移工群聚案,自6月2日下午,醫院團隊進駐採檢PCR及快篩,截至今日上午11點,已採檢快篩374人,陽性8人,陽性率2.1%、PCR採檢195人,今日後續預估還要篩檢2,000人次。
     
    而新北市中和區一間57名移工的印刷廠,一共8人群聚感染,其餘49人快篩陰性。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移工防疫雇主也有責任,未來公司裡面只要有人確診,就要馬上將工廠、宿舍進行清潔消毒,其他接觸者進行篩檢、居家隔離,若雇主無法安排移工居家隔離,勞工局可以幫忙協調轉介,但若雇主沒妥善處理,違反《就業服務法》第57條第9款規定,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並廢止聘僱許可。
     
    ■國內已有180位長照機構相關人員確診
     
    昨日羅一鈞公布國內有30家長照機構出現確診個案,但今日再更新數據,一共60家出現確診狀況(記者會後自70家更正為60家),包含長照機構37家、護理機構5家、精神照護/復健機構3家及社福機構15家,總共47位工作人員、133位非工作人員確診,都已列在通報資料中,但可能與各縣市衛生局疫調的資料有通報落差,未來要求這些機構(包含住宿型、居家、日間型機構)每日回報確診情形,若工作人員確診,指揮中心會協調增加人力來支援。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黃玉成日前接受《報導者》採訪時即提出:「我們現在最擔心的,參照國外的經驗,安養中心、護理之家還是最難處理的地方。這些住民幾乎沒有行動能力,在院內病毒若傳散出來會非常可怕,一定要小心謹慎。」
     
    而有沒有辦法積極預防?他表示美國針對公家機關、醫院等機構都採每2週篩檢一次,但台灣若要做到每2週採檢一次,就很難用病毒核酸PCR採檢,而得改用快篩,而且篩檢的頻率要更高,才能讓準確率提升,這樣或許就能達到防範院內感染的效果。然而,此刻看來依舊沒有避免長照安養中心出現確診個案的問題。
     
    ■台大醫院也出現陪病者確診,在醫院造成感染
     
    此外,台大醫院企業工會今日上午發表聲明稿,指出工會近日接獲院內有醫護確診的消息,但醫院端並未公告,也無法得知哪些單位為高風險地點。台大醫院則表示,相關確診及接觸者都已通知匡列,此次是風險院內有人員身體不適確診,調查後發現多名陪病者陽性。
     
    對此,張上淳表示,許多醫院中出現確診個案,很多可能是一個個案從社區將病毒帶到醫院,到底是不是院內感染,有時候很難判定。但也因為如此,針對全院醫護每5到7天都會進行一次篩檢,目前也再次針對雙北各醫院的全院病人、陪病者進行篩檢。
     
    但各醫院若出現確診個案,除了個案本身,也會匡列一定程度的接觸者,可能導致醫院人力再次受到壓縮。張上淳表示,目前每家醫院的確診醫護都是個位數,但也有接觸者需要隔離,確實會影響到醫院第一線照顧人力,目前醫院其他醫療服務都降載中,這些人力就可以遞補上來補充短暫缺口。另外,張上淳也呼籲第一線醫護可以儘速接種疫苗。
     
    不過,對於陪病者篩檢的難題,黃玉成表示,雖然民眾有住院需求,已要求各醫院要篩檢病人陰性後才能住院,「但其實陪病者沒有篩檢,陪病者就算限縮成一人、採取實聯制,還是有風險,且陪病者不可能永遠固定同一人,是不是換了人就重新篩一次,這些都是執行困難的地方。」
     
    ■今日疫苗又傳出2例疑似血栓不良反應
     
    目前全台接種疫苗共56萬2,029人,其中公費52萬839人、自費4萬1,190人。繼昨日衛福部宣布,國內接種疫苗出現首例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個案(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後,今日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6月2日通報3起嚴重疑似不良反應個案,其中2例都疑似出現血栓反應。
     
    一例50多歲男性,接種後6天出現頭痛,10天後頭痛加劇、噁心、嘔吐而就醫,經抽血驗驗、影像學判斷,認定是TTS,目前加護病房觀察診治中。
     
    另一例40多歲女性,接種後出現發燒、肌肉痠痛,2天後有改善,但隔天、接種後第7天分別因發燒、肌肉痠痛、頭痛因素就醫,第8天手掌發疹而劇烈頭痛,導致隔日再次就醫,抽血、影響判斷也認為是TTS,目前住院診治中。
     
    ■舉債2,600億元紓困4.0啟動,個人紓困最快明起發放
     
    行政院今通過防疫紓困特別預算案,包括衛福部、勞動部等8個部會首長上午一起召開記者會宣布新一波的紓困方案,包括個人現金紓困、事業紓困、紓困貸款三大類。紓困4.0總預算經全數以舉債方式,追加到2,600億元,其中防治經費(各部會防疫物資、人力補助)為734億元,紓困部分為1,866億元;個人紓困則擴大新增330萬人,預計高達730萬人可以領取相關紓困補助。(請參考紓困4.0經費圖表)
     
    紓困4.0發放時程分為3波,明(4)日起,個人現金紓困部分,去年有資料、合乎資格者直接匯入;6月7日起,新增個人紓困現金、事業紓困及貸款申請(線上申請或郵寄申請書);6月15日起,開始發放孩童家庭防疫補貼,並開始受理勞工10萬元紓困貸款。
     
    個人紓困發放現金對象共分為10類別,其中相較於去年紓困,新增部分為家中有國小以下孩童、國高中及五專前3年身心障礙學生家庭,每名孩童1萬元;以及漁民和自營業者勞保投保保額在最低級距2.4萬元以上者,但仍有排富門檻限制。(請見個人紓困表)
     
    ■新增事業紓困將以內需、服務業為主
     
    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表示,事業紓困分為兩部分,因新一波疫情影響內需為主的事業(紓困4.0新增),對象包括商業服務業、觀光業、交通業、教育事業、藝文業、長照幼托。(請見新增事業紓困表)
     
    補助額度則依據是否被強制停業有不同標準:
     
    ●營業額減少達50%以上者,依照員工數,每人4萬元,給予一次性營運補貼。
    ●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命令停業,且給薪未達基本工資者,依照員工數,每人1萬元,給予一次性營運補貼,另每名受僱員工補貼4萬元,由事業具領轉發。
     
    另去年補助事業對象則持續補助,包括:
     
    ●交通業(機場、地勤、小三通港口、空廚、小船)、製造業及技術服務業:補貼至今年6月。
    ●會展業及貿易服務業:依照員工數,每人2萬元。
    ●客運業(國道客運機場路線、遊覽車客運):逐車補貼營運費用、防疫物資費用。
    ●社福團體(曾受政府委託之社福團體、復康巴士業者):維持費及加班費補助。
     
    上一波紓困貸款機制持續並且加碼,勞工、中小企業、公股銀行、農業、央行中小企業貸款全都有增加貸款資金,其中勞工紓困貸款10萬元方案,提供利息補貼措施,共計50萬個名額。紓困4.0詳情可撥打紓困振興專線1988。
     
    ■新北市產業總工會:無勞保者補助認定應全面開放,疫情後再審核
     
    去年勞工紓困並無納入勞保投保薪資最低額2.4萬以上者,這次紓困4.0雖有加入,但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洪清福認為,補助金額仍略顯不足,「防疫期間大家都一樣,不會因為勞保保2萬5就有飯吃。」他更指出,有工作但無勞保者始終是最需要紓困的對象,地方政府在認定上應該採更寬鬆的全面性認定,「只要有申請、簽切結書,就應該先發放,等疫情趨緩後再來審核,若(當事人)無法舉證(有工作),再收回補助。」
     
    新的事業紓困補助,遭勒令停業且給薪未達基本工資者,員工補貼4萬元,但由事業一併具領轉發部分。洪清福也質疑,錢補助公司,但公司拿到卻不一定會確實轉發給員工,甚至可能會出現公司「多報少轉發」、雇主把多報的金額收進自己口袋的情況。過去遇到這種情況,即便是工會出面都不見得能處理,他建議,補助不用透過雇主,應直接給員工,「行政程序並不困難,都可以補助雇主了,為何不能補助勞工?」
     
    (文/陳潔、林雨佑 ;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江世民、黃適敏;攝影/許𦱀倩、鄭宇辰、余志偉、陳曉威)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群聚感染 #疫苗 #血栓 #TTS #紓困計畫

  • 新竹安養中心補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7 20:23:54
    有 2,094 人按讚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401例本土,校正回歸266例,死亡13人,創疫情以來單日新高;台大等醫院強調病患量超載,指揮中心調度醫學中心共同承擔;陳時中首次說明1月BNT疫苗破局細節;莫德納15萬劑明天下午扺台,6月底還有185萬劑;41萬劑AZ疫苗今天開始施打】
     
    台灣今(27)天新增401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校正回歸266例(新增人數與回歸數共667人),4例境外移入,13例死亡,創下疫情以來單日新高,最年輕死者僅40多歲,尚不清楚有無慢性病史。重症使用呼吸器的人數也從昨晚的101人上升到139人。
     
    為了減少醫護負擔、空出病房和檢疫所,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最新的解隔離標準,如果是PCR確診的輕症、無症狀患者,同時符合退燒一天且症狀緩解,以及距離發病日10天以上,無需採檢就可以解隔離。而快篩陽性的無症與輕症者,則可一人一室居家隔離17天。
     
    今天有2起死亡案例死於集中檢疫所,1起死於防疫旅館,為了降低患者病情急速變化來不及送醫,指揮中心也緊急採購3,000多台血氧機,發送給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定期測量集中檢疫者的血氧量,血氧量小於95%時就要警戒,詳細回報方法、後送醫院作法指揮中心正在討論。
     
    晚間指揮中心臨時加開記者會表示,15萬劑莫德納疫苗5月28日凌晨從盧森堡起運,預計明天下午3點50分抵達台灣,衛福部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希望2週內完成檢驗,施打順序仍以醫事人員優先。
     
    ■新增401本土個案,病例規模上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的401個案例,男性190位,女性211位,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10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4月26日至5月26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77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30例、桃園市18例、基隆市15例、高雄市14例、彰化縣10例、台中市7例、花蓮縣6例、宜蘭縣和新竹縣各5例、台東縣4例、屏東縣3例、嘉義市和連江縣各2例、苗栗縣、南投縣及雲林縣各1例。
     
    校正回歸個案266例中,140位男性、126位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5月26日,以新北市146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01例、宜蘭縣5例、桃園市4例、彰化縣及台中市各3例、基隆市2例、嘉義市及台南市各1例。
     
    針對今天新增數與回歸數的667名確診者的疫調情況,指揮中心表示,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152例、茶藝館相關25例、某社團相關6例,其他已知感染源222例、關聯不明145例、疫調中117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接受《報導者》訪問時曾表示,持續發生社區感染時,建議將一段時期內的確診數加以平均、將不同時間的平均值連接起來,形成「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也就是採用疫情確診人數的「波動曲線」來預測疫情的走向,而不只看確診病例數字增減。
     
    若依照上述方法,7天移動平均值,由5月19日進入全國三級警戒的單日286例,持續陡升至最新的430例,顯示目前疫情尚未獲得緩解。陳時中也坦言,加上回歸案例,5月17日會高一點,需要再看看未來發展。
     
    ■傍晚傳出好消息,15萬劑莫德納明天抵台,6月底共200萬疫苗到貨
     
    而民眾最關心的疫苗採購進度,今天傍晚也傳出好消息。陳時中表示,先前和美國訂的505萬劑莫德納疫苗,首批15萬劑將於明天(28日)下午3點50分到貨,後續將進行檢驗封緘,上週莫德納已經送來檢驗試劑、標準品,因此食藥署相關準備也做好了,希望2週內可以檢驗完畢,其餘500多萬劑也將陸續到貨。
     
    媒體詢問疫苗到貨會不會是台灣防疫一劑強心針,陳時中毫不遲疑回應:「會,如果把醫療界第一線保護起來,對病人治療就比較不會人力不足,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批疫苗施打順序仍維持第一類(醫事人員)優先,至於施打者是否可以選擇要接種莫德納或AZ疫苗,陳時中沒有正面回答,僅表示要打莫德納,就到打莫德納的地方打。
     
    這批疫苗為多劑型包裝,每瓶10人份,存放在-20℃可保存6個月,2~8℃的使用期限為30天,依臨床試驗結果,每人需施打2劑,2劑間隔28天以上,疫苗保護效力可達94%。
     
    指揮中心先前曾表示,今年已共採購2千萬劑疫苗,6月底前會有200萬疫苗到貨,陳時中表示,明天抵達的莫德納疫苗包含在內,不過6月除了莫德納,還有其他種類疫苗會進來。他也透露,期待明年再加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今年2千萬劑疫苗,夠了。」
     
    ■陳時中首次細談與德國BNT採購疫苗破局的細節
     
    但近來許多地方政府或企業要求自力採購,今日陳時中接連在記者會上回應表示,「採購疫苗不是去好市多掃貨一樣。」他說採購的時間很長,地方政府要採購就按照計畫來遞資料,但要考量採購到貨時的施打規劃、冷鏈運送等,此外要有藥證,也要經過食藥署的檢驗。
     
    南投縣想積極採購上海復星醫藥集團代理的BNT(輝瑞)疫苗,今天陳時中也藉此機會重新提及去年台灣採購德國BNT(輝瑞)疫苗的波折。他指出,2020年8月20日,台灣就開始和德國BNT談,期間行政院也核定購買,直到今年1月6日台灣將合約掃描檔傳送給BNT,原本1月8日要宣告合約已經完成,但4個多鐘頭之後,BNT突然來函,要求新聞稿中的「我國」調整為「台灣」,之後也持續討論要我們修改新聞稿。1月15日BNT再度回覆,考量全球疫情和疫苗分配量,簽約時間延後數週,採購就此破局。(註:BioNTech,BNT,當時把大中華地區的授權給了上海復星,中文疫苗名為復星復必泰,而美國輝瑞則有除了歐洲和大中華外的全球授權。)
     
    ■無症狀或輕症PCR確診者,最快10天後可解隔離,不需篩檢
     
    為了儘早空出醫院病房,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最新的PCR核酸檢測確診者解隔離標準,如果是無症狀、輕症者,同時符合下列兩項條件,無需採檢即可直接解隔離,由衛生單位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進行7天居家隔離。由醫院或檢疫所離開時,不能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兩項條件包括:
     
    ●退燒至少1天,症狀緩解。
    ●距發病日已達10天。(無症狀者,發病日以採檢日計算)
     
    如果是有接受治療的個案,除了要符合上述兩項條件,還必須接受採檢,PCR核酸檢驗為陰性或者Ct值大於30,就可由衛生單位開設自主健康管理通知書,解隔離後持續在家自主健康管理7天。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表示,共有1,577人入住集中檢疫所,包括台北市395人,新北市1,087人,其他縣市則有95人;目前解隔離有271人,大約10%的人後送醫院,共159人。
     
    王必勝表示,目前中央集中檢疫所還有1,484間可供使用,但因為疫情主要在雙北,目前的空房大多在中部或南部,民眾如果願意還是可以去中南部,指揮中心也持續在雙北找場地擴增。
     
    為了配合未來在醫院或集中檢疫場所解除隔離後,民眾回家自主隔離的交通需求,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指出,已要求交通部協助地方政府加大防疫計程車的量能。
     
    ■快篩陽性的無症與輕症者,一人一室居家隔離17天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指出,中央放寬快篩陽性但無症狀、輕症者解隔離的標準,一旦快篩陽性會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須返家居家隔離17天。黃珊珊說,這些居家隔離者若家中沒有辦法實施一人一室,可以到台北市的防疫旅館居住。台北市已經開始擴大防疫計程車隊的數量,以全身的防護配備來接受這些無症狀或輕症狀的患者。
     
    柯文哲在今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如果快篩出現陽性,可以自行通知可能接觸過的人員,要他們自我前往篩檢,速度會比政府在5天過後做疫調,再通知接觸者前往篩檢來得快速有效。柯文哲說,雖然今天台北市快篩的陽性率從7.4%上升8.7%,確診數沒有如大家期盼的大幅下降,但是整體狀況來看有漸漸趨緩,人民自主降低活動頻率的效果可以在一兩週後出現。
     
    目前台北市各類的防疫旅館有106家,總共7,455個房間,其中包括7家加強防疫專責旅館,有1,019個房間,以及51家接收無症狀與輕症狀的防疫旅館,有1,400個房間。
     
    ■死亡案例13例創新高。最年輕僅40多歲,且尚無法瞭解是否有慢性病
     
    今天另外新增13例死亡個案,創下疫情以來台灣單日新高,13位中有12位年齡都在50歲到90歲之間,9例有慢性病史,2例死於集中檢疫所,1例死於防疫旅館,有多位有萬華區的活動史;一位案5676是年僅40多歲女性,曾接觸確診個案,5月19日採檢後入住防疫旅館,同日出現發燒症狀,25日死亡,指揮中心資料並未載明是否有其他病史。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資料沒寫就是不詳,沒辦法瞭解有無慢性病,還需進一步調查才能確定。
     
    近期未接受治療即死亡的案例增加,王必勝表示,會加強集中檢疫所的住民關心和互動頻率,也會加強設備,已添購3,000多台血氧機,會教入住者如何使用、回報資料。另外也準備氧氣設備,讓檢疫所住民在等待運送到醫院時,可以替他增加血氧濃度。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補充,各縣市都有採購血氧機給住在防疫旅館民眾,醫福會也針對集中檢疫所入住個案發給血氧機監測,血氧機是醫材要經過食藥署認可,目前已把血氧機放進地方政府防疫物資清單,正在評估採購,專家會議也有討論如何評估快篩陽性或確診個案的居家監測、血氧情況,例如呼吸速率超過每分鐘30下,血氧低於95%就要警示,專家有給相關建議,內部再研議評估指標。
     
    ■台大醫院院長強調台大超量。柯文哲:第一線醫護人員不只累,還有實質危險!指揮中心將調度醫學中心共同承擔和分流病患
     
    使用呼吸器的病患每日持續上升,台大副校長、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截至今天上午,有139人使用呼吸器,昨天則是101人,使用葉克膜則保持2位。羅一鈞補充,全國目前尚有1,027台呼吸器可以調用,物資組也陸續採購。目前全台共有1,011床負壓隔離病房,可使用的尚有289床,5月22日曾通令500床以上的醫院要在明天(28日)以前,擴大設置專責病房,目前專責病房已從2,452床增加到3,932床。
     
    台北市政府統計,台北市防疫醫院的病床數從5月17日的324床到5月26日已經上升至698床,並且預計今天的數量可以提升到1,034張病床,下週可以擴充到1,225張床。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在記者會上指出,新北市已讓1,043張專責病床降載了85%,目前有892張專責病床,並且今天會趕工增加67間ICU病房。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天在臉書貼文表示,台大醫院病患已經超量,就算把小兒加護病房改成成人使用,依舊不敷使用。陳時中今天表示:「台大辛苦了。」但也澄清,台大還有量能,但院長主要意思是收治不能只往一家集中,容易負荷過重,後遺症難以承擔。他們會再討論分流,讓各醫學中心承擔共同責任。羅一鈞則說,會詳細盤點重症病患的轉送,配對北部和中部醫學中心,記者會後開會討論轉送和交接細節。
     
    ■醫療人力是否短缺,中央與地方有不同見解
     
    從檢疫所、病床,到採檢人力、醫檢人力,目前雙北都持續緊繃。有媒體詢問,未來中央是否要比照雙北,徵召退休或離職醫護、擴大採檢人力?陳時中表示,「人力沒有短缺到要強徵或徵用」,此外目前會用獎勵、津貼鼓勵醫護,對於採檢單位補助硬體設備和事務性相關費用,採檢本身就會收採檢費,營運上沒有困難,若各單位有困難可以提出來,看哪些沒有補到。
     
    但柯文哲在今天的記者會上多次表示台北市的醫療量能緊繃,他指出,雖然現在第一線的醫護可以打疫苗,但是抗體要發揮功效需要一段時間,而且打第一劑的防護效果並沒有保證100%有效。他強調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不是只有累而已,還是有實質的危險。柯文哲哽咽地說,他要給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加油打氣,「本人也是從那個區(醫療界)出來的⋯⋯撐住!」
     
    柯文哲說,台北市醫療資源雖比其他縣市充足,但因為過往醫療系統分工細、各有各的專業,「比方說開腦的醫生,叫他開心臟,他也不會開。」醫療量能的轉換跟重組需要時間訓練才能投入前線抗疫;他說,像是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醫療量能仍需保持,不可能將所有的醫療資源全部重組。記者會的最後,柯文哲特別提醒市民要體諒醫護人員的辛勞,不要再增加醫療系統的負擔。
     
    除了第一線醫療不足,許多專家也擔憂台灣採檢量能不足,黑數太多,持續在社區中傳播病毒。對於如何提升量能,陳時中只表示目前已經簡化系統,但對於如何增加檢驗人力、降低校正回歸數量的目標時程,陳時中則沒有回應。
     
    ■41萬劑AZ疫苗開始第一批施打;高雄疫苗分配量大於新北,指揮中心:按比例分配
     
    至於民眾最關心的疫苗,到貨的41萬劑AZ(AstraZeneca)疫苗分兩批配送,今天開始分配第一批15萬劑,台北市分得2萬2,200劑,新北市1萬8,000劑,桃園也是1萬8,000劑,高雄分得2萬1,000劑。
     
    雙北地區第一類到第三類未曾接種人員為優先施打對象。雙北以外的縣市中,未曾接種的第一類人員,以及因為公務需出國需要接種第二劑的醫護人員為優先施打對象。第二階段有26萬劑將在6月10日開始配送,全國第一類跟第三類未曾接種者為優先施打的對象。
     
    柯文哲表示,AZ疫苗已經在清晨發下來,台北市2萬2,200劑裡,有1萬1,000劑分配給抗役的專責醫院,讓大約60%的人員接種。接種的順序是由直接接觸到病患的人員先打,專責醫院人員接種完畢後,周邊的救護車、洗腎中心或是安養院等也可以開始接種,市民朋友則是以高齡人士優先。台北市會在中央公布的原則下,以大數據的統計讓染疫熱區的民眾優先接種疫苗。
     
    外界問及高雄分配的數量為何比確診人數最多的新北市還要多?莊人祥解釋,雙北分配比例是以第一、二、三類人員未施打數量的6成計算,雙北以外地區則是以第一類未施打人員數6成,剛好高雄第一類未接種比例比新北高一點,因此分配較多。至於未來是否要調整比例,雙北分配多一點?陳時中表示,目前會先分配15萬劑出去,會再看大家施打情況調配數量。
     
    (文/林慧貞、楊智強;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何柏均;攝影/余志偉、蘇威銘、許𦱀倩)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https://bit.ly/3fjUwhH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疫苗 #BNT #輝瑞 #AZ疫苗 #防疫旅館 #台大醫院

  • 新竹安養中心補助 在 桃園市議員李光達-市長初選民調參選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0 22:38:14
    有 510 人按讚

    李光達2022市長黨內初選参選聲(暨新聞稿)
    #民主進步黨
    #您若問派系我是正港桃園派
    #現任二屆民代市議員最了解市政現況且是貢獻ing
    #問政為市民地方不分地域色彩
    #接地氣不是接空氣
    #謙卑傾聽廉能效率
    #您給我機會我願意承擔更多
    #民主君子之爭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https://pse.is/3c9cha

    6年多的任期來,除了選區及非選區市民服務、督促建設與改善之類事外,
    #我用宏觀角度市民觀點達成了:
    #與全市民有關的有以下幾項:
    ■促成清潔隊員公開招考制度。
    ■龜山-桃園萬壽陸橋詳列於第一屆參選政見,於105/01/15完成拆除,桃園體育場旁都市發展視野呈現宏觀與改變,也提昇交通便利性。
    ■在中央「公共化」政策擬訂前,我以服務類別樣態分佈分析,進而統計調查全市少子化及閒置教室一事,證明桃園市公立幼兒園嚴重不足,未符合教育部公私比的原則。我點出問題後,市府教育局立即展開清查各國中、小閒置教室數、可以利用的學校,繼而持續增設公立幼而員及非營利幼兒園。
    ■公幼教保員員額一時未能滿足廣增設前,私立幼兒園較高收費的因素,年輕夫妻經濟壓力,絕對是少子化因素。所以我提出應比照大班的補助,向下補助中、小班學費,後蒙鄭市長同意補助到中班每年3萬元。
    ■我主張小學團膳午餐當日菜色應上傳教育局入口網站,供家長點閱,係顧及成長中小朋友營養,以安家長的心。
    ■從104年議會高分貝點出桃園南崁交流道下的台4線春日路「爛路」而間接促公路總局重行拋鋪,後也促同為台4線桃鶯路重鋪,開啟了市府對路平重視,陸續有「路平計畫」;及從玉山街平交道開始,幾處不具備升格樣貌及不足交通負荷的瓶頸街道從我強力關注開始,而影響市府形成瓶頸道路的「開瓶計畫」政策。
    ■升格後應追求都市美學,天際線凌亂是諷刺,嗣後有「天空纜線清整」計畫。
    ■點出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寬頻……違規附掛側溝及凌亂現象,致積卡垃圾影響水流順暢,遇雨局部淹水,影響安全,也造成里長解決上的壓力。
    ■最關心有線電視業者寡佔市場聯合訂價,促使從月租費從105年起由530元降至510元。我深知仍不符合市民期待,在廣電法之有線電視法尚未修訂前,已促市府先行多元選擇付費方案,其分組內容持續督促中。
    ■從104年位於桃園區桃園-內壢都市計畫編訂為【公二】公園預定地的爭取興闢開始,因多仍為未徵收的私人土地產權,整個桃園市諸多這類從民國6、70年代即被市民耳熟能詳卻數十年不見開發興辦的公園、學校,道路用地……公共設施保留預定地,永遠只停留在圖面「計畫」。從爭取興闢該公二公園開始,因為地價攀升已十、百倍「價購」對市政財務壓力難度相當高,爰促成市府形成「公共設施保留地通盤檢討」政策,加速開發。
    ■從桃園區後站淹水的緊盯關注,促水務局用心於全市水利整治。
    ■台鐵桃園段從高架改地下化,程序核定過於冗長,有攸關全市交通及城市發展,促應盡早施完工。第一屆任期獲市府承諾將在107年完工通車,然而依照交通部「桃地計畫」即台鐵桃園段捷運地下化表定民國109年才會完工,時程過久對交通影響恐甚鉅。嗣光達促市府務要善盡與交通部台鐵局溝通,既已採取全線明挖工法,在工程招標上,應該招標遴選機具、員工團隊量能最大,有能力同時多點施工才能盡早完工通車。
    ■關注最能方便市民通勤、最有營運效能的龜山迴龍-桃園車站「棕色捷運」可行性評估、環評、綜合評估,爭取盡速核定施工。
    ■關注航空城全國最大土地徵收案程序正義,未來航空城計畫產專區應落實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與國際性產業研發或總部進駐,增加高薪高端產業人才就業,避免僅淪為不同型態工業區。
    ■關心市府第二行政園區的落腳處,務要以市民洽公便利,反對淪為區段徵收的地價加持炒作。
    ■石門水庫淤積,因應民生、產業發展用水,應要有遠見務實解決方案。
    ■最早發響醫學中心、專科醫院不足以因應人口急速成長與老齡化。經5年多緊盯衛政單位,部立桃園醫院已升級「準醫學中心」持續擴充醫療品質與容留病患量能,更有與陽明交大、中山大學合作於機場捷運站周邊及八德設立智慧國際醫療中心結合公衛及教學醫院。
    ■本市有諸多4、50年以上老屋,早年發展的街廓狹窄,不足以符合現時交通;除了險象,停車亦大不易。最早力促都市發展局應重視都市更新。雖然因我關心而成立「都市更新輔導團」,成效上除了自行整合少數個案外,尚未見輔導顯著成效,其癥結點及該努力方向……如果有機會承蒙支持,我會全力以赴。
    #以上舉其犖犖大者向全桃園市民朋友報告。
    【簡歷】~
    過了這個農曆年就邁入57歲了,人生閱歷、經驗加上凡事用心是處於人格穩重成熟也正直精華階段。

    光達曾經是從銀行金融界出身,只因一個機緣而投入的政治素人。沒有政幾代、派系的包袱、了解桃園地方與產業、勤跑基層更懂市民心聲,彼時起就把自己當年輕小夥子一般的體力,一直跑、一直跑……謙卑傾聽,廣結善緣,從無名氣、一切從零開始,憑藉的是顛覆作風與驚人意志力。

    在爭取為選區市民服務競選103年11月底選舉第一屆市議員的過程中,相信全台少有人會以選前4年餘的時間全職投入,每日早出夜歸,與當選後的作息節奏一樣,所以在態度上與風格我做到了「始終如一」。
    認識或有觀察到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是以4年餘如一日的精神默默耕耘,與非常多的鄉親深聊過,談理念、聊理想,交流我對桃園升格後整體建設願景的城市發展。
    過程中,也當然有鄉親問到金融銀行業出身與政治的落差關係問題。我的看法與回答是,為民服務這回事,是與鄭文燦市長的註解一樣,除了要具備勤奮,要有遠見、還要以市民的觀點出發,相信很多人應該認同我有類似特質。
    與我接觸深談過,相信很多人應該是認同我的看法及正面理念。
    在台灣為眾人服務所謂「政治」這回事,不必然一定要是政治學本科系、有更多儼然當是家傳事業、近幾次從中央到地方的選舉,有更多人願意給年輕人機會,即使沒有或深厚的任何社會經歷背景。
    回顧在各朝從中央到地方,我們看到也感受到不少頂著最高學位的所謂專家學者,在特定學術專精卻有流於不食人間煙火,導致所提出意見被採納形成政策執行,有些是並不符合人民期待的,其中未充分具備民間基層的歷練會可能是因素之一。

    我從81年初銀行界 近16年經歷從基層到主管,曾經我也是基層勞工、上班族,87年我也白手起家創立中小企業給家人經營。故我深切了解勞工基層心聲,也理解企業經營與企業主立場。我在銀行界的民間職場生涯中,經歷貿易外匯、法務部門、兼做消費金融外,最多的時間是在企業徵授信的領域,所以我常講我在銀行職場服務經歷見證的就是社會的縮影。日常接觸對象從上市公司、各行業別的中小企業、甚至信用消費性貸款、土建融資、房貸戶鑑估服務,奠定了我對產業類別一定了解,也深知各行業勞工,桃園產業、房價、交通演變歷程。
    當選公職之前早就是具備對各階層、領域一定了解而懷著市民觀點、欲賦予這個第六都城市發展與機會而投身。

    在4年餘的每日專職勤跑,從晨起到深夜。現在回想,若無如此投入,在選舉公報的政見欄位要如何寫才能真正與市民期許連結,恐都有困難。特別我個人特別重信守諾,為免淪為空洞或騙票之譏,總是想傳達明確目標及理想。
    在近乎沒有任何奧援下,長期的勤耕與熱忱終獲選民鄉親父老姐妹的肯定,一舉在103/11/28升格市議員選舉,在全國最競爭的桃園區選區初試啼聲,選前在不看好下,11位當選席次中,承蒙市民支持一舉以第9名選票成績當選第一屆市議員。

    回首,從當選開票那一晚,沒有太多喜悅,自認是責任的正式加身,加上個人嚴謹特質,臉皮薄不想被議論當選前如何、當選後又如何?基於此,致使我也時時鞭策著自己,型塑了我選前選後毫無改變的心態、勤奮度、風格,對於勤跑深耕所見所聞所感而羅列出的政見常在我心(雖然我知道很多人是不看政見的)。除了必需維持當選前市民 普遍觀感勤跑的熱力外,我更重視政見兌現度,這是我對市民承諾。行政權、行政資源能否給我奧援的不確定因素下,我總以全力以赴自勉,議會議場當然是發聲爭取的主要戰場。在12個會期的議會議事堂,我是以鍥而不捨精神,實事求是地追問。107年連任選舉前的第八個會期市政總質詢,鄭文燦市長在備詢時,公開承認李議員所提的政見對地方是很有意義,市府也對我所提政見最為重視,在這樣的基礎下,能使我的第一屆市議員任內政見兌現度達到最高。
    無疑地市民眼光之雪亮令人欣慰,也是民主的成熟進步,漸對誠信度產生關注;相對於巴結、投機式騙票居心有了然於胸的判斷。對光達始終如一精神、努力捨己付出、為人誠信再次於107年11月底連任選舉時給我肯定。
    107/11/24地方9合一選舉前,因参選者衆,在107年3月間舉行黨內提名的初選。為爭取電話民調能夠初選出線,縱然黨內非常競爭,我仍理解到我已是現任民代為民服務仍首要,一直是我堅持的認知,所以不能也沒有耗費太多時間、心神精力於初選的競選活動;也是在最少的初選花費下,一舉拿下黨內初選第一名的競選連任資格。
    更欣慰的是在107/11/24九合一連任選舉,再次受市民肯定以民進黨提名候選人第一名蟬聯連任。
    從出道迄今10年餘過程中,我不投機,暗室不愧欺,一步一腳印,始終如一,問政用心,聞者廣佈而受鄉親父老姐妹青睞才是主因。

    從第一屆市議會在議場質詢的態度、關注議題的輕重判斷,應該與已成熟年歲有關,加上我嚴謹用心,我被認為是最不像菜鳥議員的首任議員。

    為對市民負責,除了書面提案我不會以寥寥數語為衝量交差,在市議會市府各局處工作報告質詢10分鐘幾乎是不打折,往往10分鐘質詢不夠,還等排序質詢第二輪、市政總質詢對市長質詢亦然。為民為地方的值得關注的議題非常多,規定時間是40分鐘,扣掉答詢時間,也盡量在不打斷鄭市長及局長答詢下,40分鐘的時間往往是不夠用的,我也會再另情商時間,借10分鐘、20分鐘來探究我想要的答詢。
    我的質詢均有直播在我臉書的粉絲專頁,敢這樣全貌呈現一刀未減,有問有答,讓整個議題民代角色與市長及市府局處首長政務官、科長的答詢原味真實顯現,期讓市民了解我關心的議題,有權的市長、行政局處首長怎麼回答。若有窒礙難行者,問題會是在哪裡?畢竟有不少市民不明白行政、法令與法規,而對施政失去信心、對處心認真的民代產生一致性誤解。基於此,我認為民代有義務藉議會質詢讓市民充分了解,進一步交流、共同提升,一起賜教尋求方案。在議場,務實、盡本份、不做秀是我奉行的原則。
    除了議事之外,還有很多的民間參與、來自各選區個人的諮詢或請託的服務,我也善盡社會關懷,更多跑不完無止境的社團、組織受邀活動。
    一路來我遍及很多行政區域,不諱言桃園市南區是仍稍顯相對陌生的行政區,但在市議會聆聽其它議員同仁為其選區地方的主張,也聽了6年多,大致知道各區特色與建設需求。
    我總秉持願意傾聽、也用心在看,所以我懂民心。

    是的,我是尚未當過立法委員,我想過這也並非當市長的絕對必要的條件;深受市民肯定佳評如湧的鄭文燦市長、表現也受肯定的新竹市林智堅市長就是很好的例子。鄭市長僅當過一屆桃園縣議員、林智堅市長是2屆「省轄市」新竹市議員而直接參選新竹市長並當選。所以,我認為為民服務的民代、首長地方執政,引領都市發展重點在於投入用心用度,。立法委員職務關心面向在全國性議題,並當其選舉區所屬行政顯示資源爭取的後盾。

    基於為擴大為市民做事的熱忱,懷抱對桃園市發展的理想,加上我知道有很多市民朋友對接棒五星級鄭文燦市長人選上的焦慮感,前即有不少市民朋友給我鼓勵的勸進聲。為回應期許,也思考了一段時日,今光達以鄭重方式貼文宣布,並發稿給媒體先進。

    預計最遲明年1、2月舉行的民主進步黨市長黨內初選民調,
    #李光達將不缺席

    如果在與黨參選先進同志各自努力競爭出線後,代表民主進步黨角逐2022年11月市長選舉,將與黨全力爭取勝選。
    若承蒙市民支持,有機會擴大為全市民效力,除了將延續鄭文燦市長2兩任8年所奠定桃園市建設發展方向藍圖為基礎,將接續爭取評估規劃桃園市軌道捷運第二階段建設,串聯桃園主要要道紓解平面交通、精緻整合各區中、大型藝文文化民俗活動,撙節開支,用於強化交通、河川整治、雨水下水道水利……等基礎建設、加速有意義能高密度供市民共享的公共設施興辦;加強水污染阻絕防治、食安稽查……

    #實現居住正義方面我第一屆市議員選舉時所提出「合宜住宅」落實居住正義概念。因2016年蔡總統宣示廣推社會住宅政策,為免造成政策干葛及政策聚焦分散,我沒再提出。如果市民給我機會,我會全力在全國平均最年輕的桃園市推動。弱勢家庭托老安養問題,也會在長照政策全力爭取促成。

    重大建設、法規鬆綁的爭取上,鄭文燦市長高陞中央後,將會是桃園市未來再升級發展的強力後援。

    #我的理念想法~
    打造謙卑傾聽廉能的效率市府,重視各局處橫向連結與溝通,任用真正了解在地行動管理的的政務官。行政上,於情之外,依法、依規該作為的,行政單位應依法行政,避免鄉愿也免除里長、議員局部性淺碟性選票壓力。
    重視基層里長、地方議員所提對里、地方有益的建設及建言。

    有更多想法想分享給市民朋友,但我一直認為只有自己寫出來的才是內心真正想做的事,透過小編或秘書的,不會深植腦海謹記心中。
    因此,其它市民朋友所期待的施政作為,我期待初選前政見會與黨內競爭先進們同台交流時再詳細闡明。
    既然已經宣布參選明年初的黨內民調初選,春節年後起,應該會陸續會有桃園區以外的公部門及民間團體全桃園13個行政區邀約,也應擇重要者參與。承蒙有些已經知道我會參選桃園區的市民朋友及勸進地方士紳了解,來年近一年時間,我個人有些時間配置會到其它12區,在議會問政、質詢及為民服務我承諾我的服務團隊絕對不打折。
    在明年初的市長黨內初選未到最後,我也不會穿上市長參選人的戰袍背心,以此向市民頭家報告我要參選的決定。

    當然衷心期盼市民頭家關注明年初的民調相關資訊,接到電話也給光達最大的支持,並廣為宣傳光達宣布參選這件事。
    結語~
    人生的意義,服務路上,勇往直前,勇敢挑戰。

    最後,在這小年夜,賀節也祝福桃園市民鄉親好朋友們
    春節闔家團圓愉快!來年牛轉乾坤,事事如意。攜手抗疫,桃園平安,台灣加油!。https://pse.is/3c9cha

    也感謝~
    #您的轉發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