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生兒眼睛脫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生兒眼睛脫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生兒眼睛脫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生兒眼睛脫窗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14的網紅JOJO 撩珠寶 _ Jocelyne's Posh TALK,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我時常深深有感,「一抹懂得從悲傷中逃脫的幻想力」,是欣賞夏卡爾畫作時的“必要配備”。 否則,你便會被這些像小偷般無聲竄出的悲傷,偷去了他一生以透過繪畫來傳達所堅定的愛的信念 》 已經忘記最初掉進夏卡爾(Marc Chagall)世界的確切歲數是何時了?但至今依舊清晰記得,為我打開這條道路...

新生兒眼睛脫窗 在 jOjO撩珠寶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2-22 08:31:42

“ 我時常深深有感,「一抹懂得從悲傷中逃脫的幻想力」,是欣賞夏卡爾畫作時的“必要配備”,否則,你便會被這些像小偷般無聲竄出的悲傷,偷去了他一生以透過繪畫來傳達所堅定的愛的信念。 ” 已經忘記最初掉進夏卡爾(Marc Chagall)世界的確切歲數是何時了?但至今依舊清晰記得,為我打開這條道路的第一...

  • 新生兒眼睛脫窗 在 JOJO 撩珠寶 _ Jocelyne's Posh TALK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29 18:53:33
    有 12 人按讚

    《 我時常深深有感,「一抹懂得從悲傷中逃脫的幻想力」,是欣賞夏卡爾畫作時的“必要配備”。 否則,你便會被這些像小偷般無聲竄出的悲傷,偷去了他一生以透過繪畫來傳達所堅定的愛的信念 》

    已經忘記最初掉進夏卡爾(Marc Chagall)世界的確切歲數是何時了?但至今依舊清晰記得,為我打開這條道路的第一扇窗,是《我與村莊》這幅畫.......

    當時小小年紀看這幅畫作時,第一直覺是眼睛好忙好忙,不知焦點該放哪兒?正左邊側著臉的牛頭裡,有一位正在擠牛乳的婦人、右上方一整排或正或反的小小房子之下,又有個男人手拿鐮刀似乎正在追殺一位倒立女人、而正下方又有一隻戴著紅寶石戒指的大手,持著一顆豔彩杉樹.......

    整幅畫作好像又可以再分割成好多塊小畫作,而每一幅畫都有著自己的劇情。當時的我,不只好想知道當中每一幅小畫作究竟說著什麼樣的故事,更好奇這位執筆之人到底想表達什麼 .....。這種讓人摸不著頭緒,畫風引人一再揣測猜疑特別深得我心。後來也才知道,這正是所謂的「超現實主義」

    當然,之所以獨鍾這種藝術風格最主要原因,是出自於內心底層總有股想從現實錮禁中逃離的望想,但為什麼夏卡爾會在各個「超現實主義」藝術家中勝出,奪得我心目中首愛....是他對於顏色的掌控

    在他的創作裡,往往可以看見無數愉悅的因數顏色,加成總數後卻呈現出極度陰鬱的悲傷氛圍,反之,各個悲傷因數色彩也能經過夏卡爾重新排列組合後,意外展演出歡樂總和。往後在文獻記載中讀到,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甚至評論:「夏卡爾是自馬諦斯以後,唯一真正懂得色彩的人!」。而在著了魔似的深究夏卡爾作品之後也才意外發現,所謂的「超現實主義(supernatural)」竟然是法國藝評家阿波里內爾(Apollinaire)為了形容夏卡爾作品所創造而來的藝術派別名稱

    而在尚未翻閱夏卡爾一生經歷之前,僅透過視覺來試圖認識他時,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在他的創作裡總是同時存在著悲傷和喜樂,就像幾乎每幅成雙漂浮於半空中的戀人畫作中,舉凡肢體動作是環抱、親吻、互擁......,這些肢體動作再怎麼親密,畫作中卻可能在某處突然有一群看似正在逃難的天使、暈染上整片帶黑的陰鬱綠林,或是一棟佈滿腥紅的弓悚建築.....,本來滿懷欣喜能在夏卡爾以戀人為題所編的愛之曲中聽到的甜蜜旋律,就這麼被一些乍然出現、帶有濃濃悲腔的降音符硬生生搶去了原本該有的期待

    因此我時常深深有感,「一抹懂得從悲傷中逃脫的幻想力」,是欣賞夏卡爾畫作時的“必要配備”,否則,你便會被這些像小偷般無聲竄出的悲傷,偷去了他一生以透過繪畫來傳達所堅定的愛的信念

    畢竟夏卡爾確實曾說過:「我只關注愛的主題。愛就是全部,它是一切的開端」

    這位以愛為信仰的畫家,一生都在戰火中與生命拔河,就連出身時都是與死神互搏下險中求勝才得以存活......,夏卡爾於1887年時出生於白俄羅斯的猶太街上,而就在他出生當天,整條街被大火淹沒,還是新生兒的夏卡爾與母親好不容易從火中雙雙被救出後,夏卡爾此時卻已懨懨一息,人們見狀便將他直接丟進水槽,沒想到小小的夏卡爾卻發出了微弱的哭聲,這才得以及時獲救挽住了生命。在成長的過程中,與另外九位手足則是由漁場工人父親窮困養活帶大,成年後不但經歷俄國革命,更因為納粹迫害,讓身為猶太人的他不斷在國與國之間竄逃流亡

    夏卡爾的畫作曾在二次大戰期間被納粹列為「墮落藝術」(Entartete Kunst)意圖摧毀,當時夏卡爾正旅居於法國,而在法國投降之後一個由美國人所設建,為了營救猶太人的緊急救援會企圖營救夏卡爾,於是以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名義邀請他訪美,一開始夏卡爾完全不為所動,直到四年間德軍一路攻進波蘭、俄國,夏卡爾才在救援會營救之下最終抵達紐約,這位超現實主義巨擘才得以重獲自由,而如今我們也才有幸能親眼領略他創作裡的愛的語言

    小時候,總認為被同儕認同,那才是得以立足的決勝關鍵。踏入職場後,汲汲營營於金錢和地位的追求,認為這才是社會評量機制裡的唯二得分標準。隨著年紀漸長跨過了四十,你說,真就有如孔子一樣已達「四十而不惑」之境,對凡事能再也明辨不疑,自省之後著實還差得太遠.......

    但在這說不上已經歷人生一切,也謙稱不起對人生尚涉略不足的「卡關」年紀,漸漸越來越能從「事與願違」裡放過自己,那並不是喪志或對現實的妥協與屈就,而是多了一種當事情與期待相左時,越來越懂得不被失望綑綁,從沮喪中努力去另闢新路的勇氣

    而夏卡爾正是時時提醒我要懷抱這份勇氣的心靈導師。他出生貧窮、一生在戰火裡顛沛流離、受到納粹逼迫幾乎喪命、58歲時失去摯愛妻子......,這樣可以說是受盡苦難、事事皆與願違的人生,夏卡爾卻堅定以愛為信仰,透過畫作來表達這份信念,一直創作直至98歲人生盡頭才劃下句點

    我想,畫畫這條路定是夏卡爾的勇氣來源,讓他能不被殘酷的現實生活所囚禁,在荊棘裡依舊能綻放出奼紫嫣紅

    🔍 Follow me
    IG : jojo撩珠寶 / jojoposhtalk
    YouTube : jojo撩珠寶
    #jojo撩珠寶 #jojoposhtalk

  • 新生兒眼睛脫窗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3-27 20:35:06
    有 121 人按讚


    【台灣畫家在2019波隆那書展的創紀錄】
     
    昨天波隆那書展行前記者會,我因為已經先出發在路上,而無法參加。
     
    很開心今年台灣畫家的成績:「本屆插畫展共有世界各地62個國家、2,901位插畫家參賽,評選小組最終精選來自27國的76位創作者,其中臺灣就有9位插畫家入選,此等榮耀不僅創下臺灣歷年參賽的最佳紀錄,也僅次於日本插畫家入圍數量,如此優異的傑出成績,呈現臺灣30多年來創作者韜光養晦儲備能量,瞬間在國際發光發亮。」
     
    義大利朋友跟我說:台灣的九人甚至比他們的七人都多。:)
     
    九人是:陳盈秀、陳永凱(阿尼默)、蔣孟芸(貓魚)、林芸、周宜賢( Ballboss)、李允權、江培瑜( 江魚 )、戴語彤、鄧彧。
     
    此外,今年台灣館也派出五位推薦畫家:陳致元、張蓓瑜、安哲、黃郁欽、吳欣芷。
     
    先祝所有的畫家和出版社都有豐盛的收穫!
     
    Page今年的展館新設計也精彩可期,等到了波隆那再向大家簡報後續情況。
     
    Bon Voyage!

    2019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臺灣館
    【捷報連連!臺灣插畫黃金年】

    2019─臺灣插畫界的豐碩黃金年!史上首度9位插畫家入選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的創新紀錄,陳盈秀、陳永凱(阿尼默)、江培瑜(江魚)、李允權、蔣孟芸(貓魚)、周宜賢(Ballboss)、林芸、戴語彤及鄧彧,驚喜從全球62國近三千件作品中脫穎而出,臺灣瞬間晉升插畫強國!

    2019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即將於4月1至4月4日舉行,文化部主辦、台北書展基金會承辦的臺灣館以「山裡的圖書館」(Taiwan! Library behind the Mountain)為主題,規劃「Paradise動物主題特展」,國際童書出版業可全新體驗臺灣圖像原創的熱情、多元與開放;此外,臺灣館同步推薦五位金牌插畫家:張蓓瑜、陳致元、吳欣芷、安哲和黃郁欽,他們的創作也將在國際舞台隆重呈現,突顯臺灣驚人、豐沛的圖像作品生命力。

    精銳盡出 波隆那雙捷報
    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是全世界最大的童書盛會,鼓勵新人邁向國際市場的「波隆那插畫展」更是年度全球插畫家心心念念的重要競賽。本屆插畫展共有世界各地62個國家、2,901位插畫家參賽,評選小組最終精選來自27國的76位創作者,其中臺灣就有9位插畫家入選,此等榮耀不僅創下臺灣歷年參賽的最佳紀錄,也僅次於日本插畫家入圍數量,如此優異的傑出成績,呈現臺灣30多年來創作者韜光養晦儲備能量,瞬間在國際發光發亮。

    除了9位插畫家入選的捷報,今年波隆那也傳來大塊文化入選2019義大利波隆那兒童書展「最佳童書出版社」(BOP-Bologna Prize for the Best Children's Publishers of the World)的好消息。「最佳童書出版社」 獎項,宗旨是為了表彰世界各地在圖書選題、專業編製與知識表現都產出優異作品的童書出版社,希望藉此促進不同國家、不同領域和文化樣貌的知識傳遞都能相互交流。歷來臺灣童書業多次入圍獎項,2014年格林文化曾經榮獲該年度「最佳童書出版社」榮耀,2015年和英文化也曾經入圍此一獎項。2019年第七屆「最佳童書出版社」頒獎典禮,將於4月1日傍晚6:30在波隆那市政廳舉行。

    山裡的圖書館 動物主題特展閃亮推出
    臺灣館策展人鄒駿昇延續2017年和2018年的策展語彙——四季常綠、豐盈美好,2019年從臺灣內在出發,呼應臺灣自然山林的地貌,擷選「圖書館」一詞的知識海量和典藏價值,呈現臺灣原創插畫美麗的創作,猶如山中珍寶和圖書館典藏;加上臺灣地景之美名揚國際,鄒駿昇定調「山裡的圖書館」(TAIWAN, Library behind the Mountain)作為2019展館主題,並邀請國內30位優異創作者展出蘊含動物元素的插畫作品,特別規劃精緻的「Paradise動物主題特展」。

    在整體視覺識別方面,為搭配「山裡的圖書館」主題,展館選色基調以臺灣自然生態與人文傳統為靈感,主色調象徵臺灣身處亞熱帶的特色,以綠色地景搭配文化意涵作為整體色系語言。展館風格上,則以「圖書館」為出發點,設計突顯臺灣本土特色的「Paradise動物主題特展」,插畫家的精選作品以裱框高規格展示,臺灣館參訪者猶如進入臺灣山林,體驗來自土地所醞釀的生命力。特展也同時建構插畫選品的自信和氣勢,積極強化並拓展插畫家與國際市場伯樂相見的機會。

    臺灣館塑造人文新體驗 動物主題書區新亮點
    多年來,臺灣插畫家持續在波隆那兒童書展發光發熱,臺灣的風土民情、人文涵養,甚至日常生活,均透過插畫家的筆觸,轉化為童書繪本或青少年小說中獨樹一幟的美好風格。

    2019臺灣館位在英、美出版重鎮的25館A153,展館面積共10個展位160平方公尺,館內分區包括「動物主題書區」、「推薦插畫家區」、「臺灣精選好書區」、「數位出版品區」、「出版社專區」以及「版權洽談與活動區」等,推薦近年出版關於臺灣風土人情的特色童書繪本,展出書籍共計523本。藉由臺灣館多樣化的展品,國際出版專業人士得以深度認識臺灣最新的童漫出版品,並且進一步拓展版權商務的交流。

    此外,為了協助國內童書出版同業與插畫創作者提升國際視野、增益作品格局,臺灣館亦延續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精神,延續規畫專業導覽與研習活動。臺灣館童書顧問柯倩華,針對2019波隆那書展主辦單位公告的節目表,即細心安排推薦參觀的重點展覽,例如瑞士主題國館ABC插畫展覽;或是展期間由波隆那書展主辦的一系列精選講座,像是「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知識圖畫書製作過程」,深信對於出版同業製作國際市場力的作品將有更多啟發。同時,針對插畫家作品的精益求精與國際競爭力,書展基金會也延請曾指導4部作品榮獲拉加茲童書獎優選的法國Actes Sud藝術總監Kamy Pakdel,與臺灣插畫家一對一討論作品概念和走向,期望藉由深度的對話,協助插畫家們創作銜接國際需求的出版品。

    五位推薦金牌插畫家陣容 各個頂尖風格出眾
    臺灣館今年推出五位金牌插畫家,每個人都在各自專業領域深耕多年,想法獨特且風格出眾,並具有國際市場及行銷力。五位插畫家包括:2017年以《班雅明先生的神秘行李箱》入選「德國最美麗的書」獎項的旅德插畫家張蓓瑜、享譽國際的插畫家陳致元、深耕插畫界30年的插畫家黃郁欽、斜槓跨界的知名插畫家安哲以及多次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的新秀插畫家吳欣芷,都將在波隆那書展期間舉辦活動,以最出色的出版品迎向國際、拓展版權,呈現我國創作力風範。

    陳致元
    目前為國內最受矚目的明星級兒童繪本創作者之一,擅長以平實有趣的內容,輔以溫馨的繪畫風格,傳遞跨越語言、文化隔閡,淺顯易懂卻又讓讀者印象深刻的故事,作品暢銷多國並屢獲國際多項殊榮,代表作《Guji Guji》更被翻譯成16國語言,入圍紐約時報暢銷童書,並獲得瑞典知名劇團改編為暢銷舞台劇。4月1日16:00-16:50,在波隆那展覽中心的「插畫家急救站」(Illustrators Survival Corner),陳致元將以「做一本圖畫書」為題演講,和世界各地的插畫家進行深度交流。

    張蓓瑜
    2017年以《班雅明先生的神秘行李箱》初試啼聲,便勇奪「法蘭克福書展書封設計獎」、「德國最美麗的書」獎入選、美國3X3國際插畫大獎(繪本項目)銀牌等國際大獎殊榮,人生中的第一本童書創作,便榮獲各界好評。今年張蓓瑜獲邀成為臺灣館推薦插畫家,除了推廣作品版權,也將在臺灣館舉行簽名蓋章活動。

    安哲
    2018年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的安哲,因故未能親至波隆那領獎,今年成為臺灣館推薦插畫家,終於可一償宿願,親臨波隆那兒童書展朝聖。這位型男藝術家創作多元,從繪本、插畫到漫畫等圖像創作,作品榮獲國內外大獎肯定。尤其他的創作觀點與眾不同,不附和潮流,風格帶點荒誕黑色,批判又深富寓意。從2017年入圍波隆那作品《阿河Aho》為例,安哲以發掘城市獨特氛圍和事件為創作靈感來源,將一件發生在臺灣的河馬意外事件,映照社會的省思。因此故事沒有Happy Ending,不想讓孩子們對現實社會抱持太多希望。這次他將帶新作前進波隆那,並近身觀察波隆那插畫展評審對於遴選作品的標準,以及觀摩西班牙SM基金會所舉辦的插畫獎項,希望藉由全球插畫趨勢的觀察,了解近來藝術形式的轉變。

    黃郁欽
    深耕插畫多年的插畫家黃郁欽,也可說是另一位斜槓奇人,本業編劇,1988年投入插畫,迄今創作已超過30年。同時他更創立臺灣第一個手製繪本團體「圖畫書俱樂部」,砥礪插畫家精進,每年定期舉辦繪本創作。除了獨立創作繪本,他也和同樣是繪本作家的妻子陶樂蒂一起合作。黃郁欽的作品多元,深獲許多獎項的肯定,2016年更以《好東西》入選波隆那插畫展,國際版權潛力無窮。

    吳欣芷
    已經二度入選波隆那插畫展的吳欣芷,可說是一位幸運兒,畢業於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童書插畫碩士,她「立志」並且如願成為插畫家,接連於2016、2018入選波隆那插畫展。對比第一次去波隆那書展的心情,此次她認為自己更能掌握需要觀摩與學習的是什麼。吳欣芷以透明度高的水彩創作成為個人特色,她並希望藉由圖畫和文字對世界產生正面的影響力,夢想成為帶給世界溫暖的插畫家與繪本創作者。

    2019臺灣入圍波隆那插畫展創作者

    陳盈秀 入圍波隆那喜上加喜
    9位入選波隆那的插畫家中,首次入選的陳盈秀,可謂喜上加喜。原來這次陳盈秀入選作品,靈感來自於2018年和姊姊獲得波蘭Art Moves國際議題看板設計競賽首獎,受邀領獎途中所經歷的飛行旅程。

    來自高雄的陳盈秀,目前和姊姊一起經營設計工作室,工作之餘,亦積極參加各項國際插畫賽事,曾獲美國3x3插畫年鑑、英國 WIA世界插畫獎等肯定。去年姐妹倆聯手拿下Art Moves國際議題看板設計競賽首獎,這也是世界上唯一以大型廣告作為創作載體的賽事。陳盈秀指出,在受邀前往波蘭領獎的途中,經歷多個航班與機場激發她不少靈感。因此她用色彩的堆疊與錯位創造出機場熱鬧忙碌又令人嚮往的氛圍,並以小孩子的視角呈現初次去機場準備出國的新鮮與興奮感,她非常高興這段故事能受到評審青睞。

    陳永凱(阿尼默)/入選作品:我曾是棵樹,早已是本書
    同樣首次入選的陳永凱,第一次投稿便入選,其實筆名阿尼默的他,作品常發表於各報副刊,也為不少書籍繪製封面,在插畫界名氣不小,近年因為喜歡登山,也從中衍生不少靈感,進而創作出一系列與樹相關的作品。

    〈我曾是棵樹,早已是本書〉是本次波隆那插畫展陳永凱的入選作品。提到靈感來源,他表示這是一棵樹愛上一位女孩的故事。「每位讀者心愛的一本書,前世可能都是一株深愛著你的樹。」這棵樹為了更接近小女孩,夢想是自己長大後,可以變成女孩手中的書……故事寓意深刻、溫馨感人。

    蔣孟芸(貓魚)/入選作品:我們等妳回來
    不少插畫家嗜養毛小孩,蔣孟芸也不例外。哲學系畢業後開始個人插畫創作,並曾在2013年為電影《十二夜》繪製前導視覺海報,她常在自己的粉絲專頁上宣導並為動物發聲。

    筆名貓魚的她,表示自己很喜歡山,山跟海讓人感到渺小,她想畫人類因為臣服自然而獲得心靈自由的故事。這次入選作品從構想到完成大約花了一個月,期間看了一本很棒的攝影集WILDER MANN,就好想畫大型的人形野獸,畫著畫著卻變成了山怪。她笑說,這次完全是野放左手,畫自己想畫的東西,邊畫邊想,最後才看圖說故事。媒材使用上是手繪加上電腦繪圖,包括鉛筆、墨汁、油性粉彩及油畫用油創作。

    林芸/入選作品:Hey look!
    插畫家林芸的入選作品Hey look!,源於她的臉書粉絲團「小人人」,林芸形容這些小人人,會穿梭在每天日復一日的生活框架與規則中,紀錄它們也是一種有趣的事。
    從Hey look! 作品的5張圖,可以看到學生們在跳全民健康操、在教室上課、校外教學前興奮地等待上車、體育課的100公尺測驗,還有學校的圍牆等。校內活動和教室、操場等硬體設備都是為了表現某種需要遵循的制度和規則。再仔細看,每一張作品都可以發現學生們被「某個東西」吸引了, 因而打破了原本應該有的秩序而造成了小混亂。但他們究竟在看什麼呢?究竟是被什麼吸引? 這個創作概念是想在一個制式體制下營造出自由和混亂,也是她想呈現的故事核心。

    周宜賢( Ballboss)/入選作品:開窗計畫
    Ballboss(本名周宜賢)出身劇場界,當過導演、演員、編劇,半路出家變成插畫家,也因為剛開始沒有繪畫基礎,炭火、撕布等各式媒材都用上,大膽形式的創作,也成了他的特色。
    入選作品〈開窗計畫〉描述三戶臺中在地民宅、最裡層的都市生活紀實。「也許他們將是你認識的第一批臺中人。」周宜賢表示,當旅客初到一座陌生城市,身份是最為曖昧的。城市核心的真實樣貌,總是透過一道道高牆將他們隔絕在外。在這個為旅客設計的創作計畫中,作者如同在水泥屋牆上打開了窗子般,從城市裡挑選出三個真實人物,極其透明地向外界分享他們居家空間的種種細節,作為大尺寸插畫繪製的題材。

    李允權/入選作品:Faith
    來自雲林的李允權,學的是化學,卻跨界劇場,玩起編導,進而以編導劇作【睡眠勿語】入選國家劇院實驗劇展,由於入行多年,低調行事的他,自嘲應是年紀最大的入圍者。

    關於入選作品Faith,李允權指出,該作品靈感來自於他曾冥想過未來的某個畫面,「當人類再回到已被毀滅的地球上考古時,在一處殘破的山洞哩,看到了5幅壁畫,我將之定義為【荒蕪】、【崛起】、【繁華】、【腐化】與【歸零】。」李允權認為,雖然這並不是五幅參選作品的最後命題,但很多奇妙感應大概都是從其中發想開始的。
    江培瑜( 江魚 )/入選作品:BE BORN
    來自彰化員林的江培瑜,從一開始專注產品設計,後來換跑道做平面設計、插畫,一路堅持創作。這次入圍波隆那插畫展,第一時間,連母校員林高中美術班都歡慶這位傑出校友入選的好消息。媒材使用上,江培瑜偏好手繪加上電腦繪圖。

    這一次入圍的作品,故事是在講述一段在出生前探索自我的旅程,在一個生命還無法定義自身為何物的時期,沒有發展成熟之前,只能藉由漫長旅程去探索了解自己的感官與世界的連結,去認知眼睛、耳朵,等等觸感對於世界對於自己對於我之前的差異在哪,每一刻都是需要足夠的耐心與等待,等待出生的那一刻。這次在畫面配色使用上更奇幻非一般對顏色的基本認知,想營造出更多夢境的色彩感。用太空人的造型來表現新生兒對未知的探索與臍帶的象徵意涵。她想要介紹出生前的故事,因此講述一名新生兒誕生前,在生命還沒形成被定義之前,藉由旅行去了解感受自己這個個體為何,去認知自我的過程,直到出生。

    戴語彤/入選作品:PURURU
    插畫家戴語彤的入選作品PURURU,起源於她在大學時請音樂家到課堂即興演奏,戴語彤形容,當時學生一邊聽著音樂,一邊自由畫畫、創作,而她就在當下畫出了這隻粉紅色的怪物,幫牠取為PURURU,後來非常喜歡這隻怪物,就決定要以牠製作繪本。

    戴語彤指出,PURURU在宇宙從星雲蹦出來,剛開始大家都嚇到逃走,沒人理牠,又餓又孤單的情況下,後來遇到好心的橘色宇宙人帶牠去吃拉麵、參觀星星,一起玩、一起笑,怪物與宇宙人的友誼就此展開。特別的是,她使用手工刺繡的媒材創作,也為這隻怪物憑添幾絲秀氣。

    鄧彧/入選作品:勇敢挑戰未知
    《勇敢挑戰未知》是一則討論勇氣的故事。自從長大成人之後,勇氣似乎和年齡成反比成長,因此鄧彧希望透過圖像來傳遞這個簡單的概念。這也是她在2017年以無字書《回家》入選波隆那插畫展後,第二次入選。

    鄧彧指出,隨著成長,身為大人的我們,對於不同事物逐漸失去熱度,甚至選擇相同的模式行事,年輕曾有過的目標或是夢想似乎變得遙不可及。這次的作品藉由一隻小狗象徵孩童時期的我們,天真、無所畏懼,對於新的事物充滿好奇,即便有可能因為自己的無知而遭遇困難,仍不假思索地往前。以此警惕自己,對於新的事物抱持開放的心,勇敢的嘗試不同。

  • 新生兒眼睛脫窗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6-25 14:10:08
    有 569 人按讚


    [衛福部終於修正政策]

    其實不是「女生要休息」的問題,而是過去母乳哺餵政策矯枉過正的問題。

    而我們辦公室已經在上個會期,凍結部分預算,要求醫策會將醫院評鑑的「母嬰親善」部分,做檢討和修改。

    十多年前,國內並未推動母乳哺餵,明明有母乳的媽媽,反而使用退奶針退奶,然後給孩子配方奶;產後嬰兒離開母親身體之後,就「集中隔離」在嬰兒室,每天只有短暫時間給家屬隔著玻璃窗看。這樣其實不符需求,也並不方便。
    後來國內在各團體要求之下實施mother and baby friendly policy 母嬰親善政策,開始鼓勵產後母嬰同室,鼓勵產婦補餵母奶;到這邊其實都很好,很自然,很健康。多數產婦都能自然泌乳,嬰兒可以從母乳獲得配方奶沒有的抗體,而且嬰兒吸吮的動作有助於口腔發育,也有促進產後子宮收縮。
    但是後來國健署就開始訂定純母乳哺味比例、母嬰同室比例,接著加上產後肌膚接觸,即使是剖腹產也要讓嬰兒裸身跟母體肌膚接觸,而這些都訂定指標,接著納入評鑑。
    之後就走火入魔了。
    我遇過海線區域醫院為了達成母乳哺餵率,完全不提供配方奶,產婦乳汁還沒來,家屬只好半夜想辦法開車去找配方奶;或是母嬰親善醫院評鑑,怕評鑑委員不高興,硬是要開刀中的醫師從開刀房下來接受評鑑委員「審問」。甚至有一個考題是,「新生兒眼睛發紅應該怎麼做」,選項不是「詢問小兒科醫師」,而是「將母乳滴入眼中」,因為「母乳中有抗體可以減少發炎反應」。
    更不要說,這些工作都不是另聘護理師和衛教師來做,而是由現有的護理人員來做。理人員根本沒有能夠陪伴產婦慢慢餵乳的餘裕。而評鑑內容要求追蹤「出院後母乳哺餵率」,所以護理人員還要在工作空檔,打電話給出院半年的產婦,問她「嬰兒現在一天喝幾餐妳的奶?」「為什麼沒有純母乳哺餵?」
    而醫院的牆上貼的都是國健署的「母乳最好」的海報,這讓無法分泌足夠母乳的產婦多麽挫折!而有些因為特殊因素無法哺餵母奶的產婦,更得承受家屬的質疑。母乳不足嬰兒餓哭、脫水黃疸,產婦又要被家屬責難。
    一個好的政策,拿數字標準要求每年提升、寫報表、做成績,完全脫離了原先產婦就有不同差異、不同需求。母嬰友善政策,變成產婦恐懼與焦慮的壓力源。

    哺餵母乳是好的,但是為了數字上的成果,逼迫一定要母乳,一口水、一口配方奶都不能給,就太極端了。讓母嬰親善政策脫離評鑑分數,鼓勵醫院以母乳友善環境的特色來作為醫院自主的選項,專業泌乳顧問有償的諮詢照護提供,讓有心餵母奶的產婦獲得支持,暫時無法提供母乳的產婦可以休息,這才是真正的「母嬰友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