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重點】體況辨別指標!新冠肺炎、低血壓、高血糖常見症狀有哪些?自我檢視不恐慌!
天氣一熱就容易頭暈目眩,食不下嚥,又碰上疫情當前,總讓人不禁胡思亂想!到底是患上了新冠肺炎、熱感冒、腸病毒、低血壓、高血糖還是中暑了?
先莫急莫慌,這次特別彙整常見病症的體況辨別指標,當自己或身旁親友出現身體不...
【凱鈞話重點】體況辨別指標!新冠肺炎、低血壓、高血糖常見症狀有哪些?自我檢視不恐慌!
天氣一熱就容易頭暈目眩,食不下嚥,又碰上疫情當前,總讓人不禁胡思亂想!到底是患上了新冠肺炎、熱感冒、腸病毒、低血壓、高血糖還是中暑了?
先莫急莫慌,這次特別彙整常見病症的體況辨別指標,當自己或身旁親友出現身體不適時,不妨先進行簡單判別。特別要提醒,如果不適症狀持續未能緩解甚至惡化,應主動通報相關單位尋求協助,正處非常時期,人人都應時刻留意身體變化,以保持健康狀態!
⚠️新冠肺炎的常見症狀
🔸常見症狀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目前得知新冠肺炎常見症狀包含發燒、疲勞、腹瀉、呼吸困難、咳嗽、喉嚨痛、嗅味覺喪失、噁心或嘔吐、鼻塞或流鼻涕。潛伏期比較長,可能1~14天左右,若患有長期慢性疾病者如心臟病、糖尿病,更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病發症。以目前台灣的死亡個案,患者平均年齡較高,有超過80%患有慢性疾病,高風險族群包含:大或小於60歲有慢性疾病,以及大於60歲無慢性疾病。如果出現高燒不退、呼吸困難甚至喘不過氣時,就應要儘速就醫
🔸無症狀
目前新冠肺炎出現許多無症狀或輕症個案,其中最嚴重的隱形殺手即為「快樂缺氧」,主要是COVID19病毒會攻擊人體的紅血球,損害其攜氧的能力,使得患者出現「低血氧」情形卻不自知,但病程變化卻很快速甚至會導致猝死。一般正常成年人血氧濃度93%以上為正常值,若低於90%就必須儘速就醫
🔸4招自我檢測防「快樂缺氧」
在手邊沒有血氧機的狀況下,也可以從幾個方式自我檢視是否陷入低血氧危機。第一,觀察指甲顏色,若為粉紅色,血氧通常會有90%以上,若呈現紫色,就應盡快就醫。第二,按壓指甲,如果2秒內由白恢復為粉紅色,代表血氧循環正常,若放掉後,依舊為白色或是很慢才恢復粉紅,就得要特別注意。第三,以正常的速度連續走路6分鐘,若嚴重喘不過氣或臉色發黑,則應儘速就醫。第四,成人正常呼吸每分鐘平均12~20次,在沒運動的情形下,若呼吸次數超過30次,且喘氣明顯,代表已經缺氧,需要緊急送醫
⚠️熱感冒的常見症狀
原因多是因為室內外溫差大,有點像輕微中暑,但症狀其實不太相同,熱感冒的常見症狀如發熱、胸悶疲勞、四肢無力、黏稠鼻涕、發燒、頭昏頭痛
⚠️腸病毒的常見症狀
腸病毒屬於小RNA病毒科,主要經由腸胃道、呼吸道傳染,可以引發多種疾病,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大人也會得腸病毒,只是大多症狀比較輕微。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食慾不佳、活動力下降、躁動不安、皮膚出現紅疹、腹瀉或嘔吐等,病況進展嚴重時可引發心肌炎、肝炎、腦炎、新生兒敗血症
⚠️低血壓的常見症狀
若收縮壓低於90毫米汞柱,或舒張壓低於60毫米汞柱,就可能有低血壓的問題,這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身體的異常狀態,通常好發在年輕且偏瘦的女性族群,但不一定有明顯的症狀。較常見症狀如頭昏眼花、嗜睡、臉色蒼白、冒汗、口渴、注意力下降。如果只是輕微頭暈或無症狀的低血壓,基本上是不需要治療的,若狀況持續未改善,建議要諮詢醫師,協助找出原因及適合的治療方式
⚠️高血壓的常見症狀
高血壓是為一種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疾病,收縮壓高於140mmHg,舒張壓高於90mmHg,就是高血壓。高血壓平時症狀並不明顯,有些病人即使血壓異常升高,身體不會有不適感,因此常常忽略而耽誤就醫。高血壓的可能症狀為: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流鼻血、兩肩酸痛;嚴重者甚至有噁心、嘔吐、昏迷等症狀。通常高血壓好發族群有肥胖、吸菸、年長者、生活習慣不良、孕婦、腎臟疾病、內分泌失常。高血壓會對全身器官造成不同的併發症,建議及早治療才能降低風險
⚠️低血糖的常見症狀
當血糖低於70mg/dl時就屬低血糖,會出現飢餓、冒冷汗、心跳加快、臉色蒼白、頭暈無力等症狀。當轉為重度時,就會出現反應遲鈍、行為反常、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口齒不清、意識喪失。提醒低血糖患者,平常應遵從糖尿病飲食原則,三餐定時定量,學習居家自我監測血糖並記錄,預防低血糖的發生。隨身也可以帶低血糖急救包,放入含升糖素、葡萄糖粉等
⚠️高血糖的常見症狀
當體內缺乏足夠的胰島素時,會導致攝取的碳水化合物(醣類)無法被有效利用,血液中的血糖濃度就會升高。常見症狀如多吃、多尿、口渴、體重減輕,若再嚴重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眼眶凹陷、視力模糊、神智不清甚至昏迷。提醒高血糖患者,定期要做好血糖或尿糖監測,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按醫囑服藥或注射胰島素。如有噁心、嘔吐或發燒情況時,應立即就醫治療
⚠️熱衰竭&中暑常見症狀
炎炎夏日容易出現中暑及熱衰竭,根據衛福部資料公告,「熱衰竭」是指在熱的環境下過久,持續的流汗,且未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造成全身性不舒服,常見症狀如頭痛、疲倦、無力、躁動不安、定向力變差、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現象
「中暑」指的是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造成身體的核心體溫升高超過40.5℃,同時中樞神經的功能出現障礙,有危及生命的狀況。患者起初身體會覺得熱、皮膚乾躁發紅、心跳過快、呼吸過快、低血壓;情況繼續惡化時會發生熱的調節機能失效,身體體溫上升很高,無法流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視力障礙,多個器官衰竭、神智混亂、定向力變差以及昏迷、抽筋
#凱鈞話重點
新生兒白色鼻涕 在 黃色的旅行者 Yellow Tremp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3214 Days On Road》
#Taroko #Taiwan
---------
【 我親愛的朋友們別傷心 】
#其實台灣只是太老
#我們需要的只是跟時間賽跑
我沒有追著電視直播跑。
昨天投完票後我就決定讓自己好好地睡場覺。
/
我知道我已盡了能做跟可作的責任與義務了,
投票的結果已經不是我所能掌控的,
所以決定好好地來活絡鬆動一下。
其實不用追著視頻跑,
多虧網路的佈達,結果也能無縫接軌地掌控到。
好多親愛的彩虹好朋友紛紛換上了黑壓壓的背景底圖配上兩個字傷心;有的覺得被自己愛的親人出賣、有的怨恨究竟如何倆個人真心相愛路途卻有這麼難、有的歸咎資訊被錯誤放送洗腦、有的放棄了覺得其實自由好難找。
/
其實,台灣只是太老。
看一下統計圖就能夠知道,跟我同世代的投票率其實很高;卻,再怎麼高都無能抵擋戰後嬰兒潮以及再更高齡那一個常識知識倫理與人情都被固定成型的代溝層。
四十歲以下也只有(40-18),總計22年的人可以有機會來投下無論他們所相信的為何的那一張有情票;卻四十歲以上的公民有效票可以有效到只要你還沒死掉,這樣說很不好聽,只是再怎麼粗淺地算一下都會有4、5、60年的人潮世代需要對抗,我們的新生兒出生率如此低,怎麼想想低世代的人其實永遠都好難抵抗高世代。
/
所以我們就只能望著理想興嘆嗎?
不!我們該慶幸的是經歷了一場盛大、百家齊出的各宗思想,我們不是腦袋認真地十八轉再轉了嗎?我們不是在各項各種原本一無所知、單純以直覺及喜惡來思考的方案上都能夠更有調理的認知了嗎?甚至一個簡單的答案再歷經一轉再轉的不同視野層級分享後可能答案也不斷地變調,我把它視為成長、一種有智慧吸收正反答辯而後自己抉擇地成熟體現。
/
其實我們已經做的既快又好,看了資料顯示歐美同性戀權利運動從1900年開始,最早同志合法婚姻落實於1997年;而亞洲同志運動才不到20年,台灣就已經有能力、有資格作出昨天這場達到總投票數32%的支持率(80後只佔投票總數5%,70後總共不到10%),這不是一個成功又是什麼呢?比起古時甚至直至今日仍然被迫黔面、女刑以至各種殘酷不人道的世界時間地球村而言,我們在今日已經能大張旗鼓的牽著手走在街上,親吻著擁抱著為自己來發聲,這不就已經是諾大的勝利了嗎?
只是只是,台灣還太老。
但是只要有夢的人繼續追夢、有理想的人持續執行理念,那麼改變將不再如此難見。
/
多嘴一句:事本一體兩面,
今天當您年華老去,您能夠如此坦然地接受新觀念、新改變,還是會老話一句「猴死孩子,ㄅㄧˋ啥ㄇㄤˋ」的陳腐不變呢?
守舊沒有不好、革新也沒什麼不對,
我只覺得跌倒了就是要他媽媽的大哭一場,然後抹去鼻涕眼淚繼續站起來衝陷。
/
彩虹美就美在她的七彩光耀絕倫,
並且總是在陰雨濕霾之後的天氣中我們才更能屏息讚歎她無以倫比的美麗。
如果就這樣傷心消弭了,
究竟我們日後要如何瞻仰彩虹的羽衣呢?
我親愛的朋友們請別傷心,
再過一下子彩虹、彩虹就會現出她滿身的魔力。
/
#努力不一定可以改變什麼
#可是不努力一定什麼都不會被改變
------
【環遊世界3214天】
#花蓮 #太魯閣 #台灣
----------------
#WhellowTravel
#白色黃色旅行 #黃色的旅行者 #改變從自己做起 #環遊世界 #WhatDoYouWant #3600DaysOnRoad #環遊世界3600天
新生兒白色鼻涕 在 黃色的旅行者 Yellow Tremp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3214 Days On Road》
#Taroko #Taiwan
-\-\-\-\-\-\-\-\-
【 我親愛的朋友們別傷心 】
#其實台灣只是太老
#我們需要的只是跟時間賽跑
我沒有追著電視直播跑。
昨天投完票後我就決定讓自己好好地睡場覺。
/
我知道我已盡了能做跟可作的責任與義務了,
投票的結果已經不是我所能掌控的,
所以決定好好地來活絡鬆動一下。
其實不用追著視頻跑,
多虧網路的佈達,結果也能無縫接軌地掌控到。
好多親愛的彩虹好朋友紛紛換上了黑壓壓的背景底圖配上兩個字傷心;有的覺得被自己愛的親人出賣、有的怨恨究竟如何倆個人真心相愛路途卻有這麼難、有的歸咎資訊被錯誤放送洗腦、有的放棄了覺得其實自由好難找。
/
其實,台灣只是太老。
看一下統計圖就能夠知道,跟我同世代的投票率其實很高;卻,再怎麼高都無能抵擋戰後嬰兒潮以及再更高齡那一個常識知識倫理與人情都被固定成型的代溝層。
四十歲以下也只有(40-18),總計22年的人可以有機會來投下無論他們所相信的為何的那一張有情票;卻四十歲以上的公民有效票可以有效到只要你還沒死掉,這樣說很不好聽,只是再怎麼粗淺地算一下都會有4、5、60年的人潮世代需要對抗,我們的新生兒出生率如此低,怎麼想想低世代的人其實永遠都好難抵抗高世代。
/
所以我們就只能望著理想興嘆嗎?
不!我們該慶幸的是經歷了一場盛大、百家齊出的各宗思想,我們不是腦袋認真地十八轉再轉了嗎?我們不是在各項各種原本一無所知、單純以直覺及喜惡來思考的方案上都能夠更有調理的認知了嗎?甚至一個簡單的答案再歷經一轉再轉的不同視野層級分享後可能答案也不斷地變調,我把它視為成長、一種有智慧吸收正反答辯而後自己抉擇地成熟體現。
/
其實我們已經做的既快又好,看了資料顯示歐美同性戀權利運動從1900年開始,最早同志合法婚姻落實於1997年;而亞洲同志運動才不到20年,台灣就已經有能力、有資格作出昨天這場達到總投票數32%的支持率(80後只佔投票總數5%,70後總共不到10%),這不是一個成功又是什麼呢?比起古時甚至直至今日仍然被迫黔面、女刑以至各種殘酷不人道的世界時間地球村而言,我們在今日已經能大張旗鼓的牽著手走在街上,親吻著擁抱著為自己來發聲,這不就已經是諾大的勝利了嗎?
只是只是,台灣還太老。
但是只要有夢的人繼續追夢、有理想的人持續執行理念,那麼改變將不再如此難見。
/
多嘴一句:事本一體兩面,
今天當您年華老去,您能夠如此坦然地接受新觀念、新改變,還是會老話一句「猴死孩子,ㄅㄧˋ啥ㄇㄤˋ」的陳腐不變呢?
守舊沒有不好、革新也沒什麼不對,
我只覺得跌倒了就是要他媽媽的大哭一場,然後抹去鼻涕眼淚繼續站起來衝陷。
/
彩虹美就美在她的七彩光耀絕倫,
並且總是在陰雨濕霾之後的天氣中我們才更能屏息讚歎她無以倫比的美麗。
如果就這樣傷心消弭了,
究竟我們日後要如何瞻仰彩虹的羽衣呢?
我親愛的朋友們請別傷心,
再過一下子彩虹、彩虹就會現出她滿身的魔力。
/
#努力不一定可以改變什麼
#可是不努力一定什麼都不會被改變
-\-\-\-\-\-\
【環遊世界3214天】
#花蓮 #太魯閣 #台灣
-\-\-\-\-\-\-\-\-\-\-\-\-\-\-\-\
#WhellowTravel
#白色黃色旅行 #黃色的旅行者 #改變從自己做起 #環遊世界 #WhatDoYouWant #3600DaysOnRoad #環遊世界3600天
新生兒白色鼻涕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照顧小寶貝輕鬆上手
媽咪寶貝 11月號 NO.173
採訪撰文/陳姵樺
諮詢/臺中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益群
模特兒/可愛寶貝盈盈
攝影/檸檬巷館(02-87978477)
剛迎接新生命的誕生,一方面充滿幸福,一方面又不免擔心該如何好好照顧寶寶,從寶寶日常的剪指甲、清鼻屎、洗澎澎,到寶寶發燒時的量體溫、該不該做退燒處理等種種狀況,都會讓新手父母有些緊張,其實這些事情只要掌握住訣竅,新手父母也可輕鬆應對。
量體溫
量體溫這件事,通常是寶寶發燒不適時,第一件需要進行的工作,但首先我們要來定義什麼是發燒?臺中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馬益群表示,發燒是指人體的中心溫度大於或等於38℃,就算發燒,無論是新生兒或是大一點的幼兒,「肛溫」都最接近人體的中心溫度。
怎麼量體溫才正確
因此,醫師建議1個月以下的寶寶若要量體溫,以量肛溫為最準確。家長要幫寶寶量肛溫之前,溫度計必須先塗抹凡士林潤滑,之後再插入寶寶的肛門內約1公分,測量時間約1~3分鐘再取出看溫度,而使用過的肛溫計建議以個人專用為佳。
若新手父母不熟悉如何測量肛溫,可以用量腋溫代替,腋溫的溫度會比肛溫稍低一些,腋溫的測量方式是將溫度計夾在寶寶腋下約3分鐘左右再看溫度。
而1個月以上的寶寶,則可測量腋溫或耳溫,耳溫也與人體的中心溫度相近,測量耳溫時必須對準耳道,兩邊耳道各量一次,以較高的溫度為準。
不過,耳溫槍必須定期校正,否則測量起來會失準,曾發生家長在家測得的寶寶耳溫與醫院測量的耳溫溫度差距很大的案例,其原因在於醫院的耳溫槍會定期讓廠商校正,家用的耳溫槍長期未經校正而失準,所以建議家長可依產品說明書上的指示,定期將耳溫槍拿回購買地點讓廠商校正。
至於大於5歲的幼童,若可以配合也可測量口溫,口溫比肛溫低約0.6℃,至於額溫因為會受外在環境溫度的影響,測量出的溫度準確性不足,建議不要使用。測量體溫前,若使用酒精棉消毒體溫計,需等酒精完全揮發、乾燥後才可測量溫度,否則會影響測量的正確性。
發燒時可行的退熱方式
發燒時人體的中心溫度升高,使用冷毛巾、退熱貼或是冰枕,都只是讓皮膚表面的溫度降低,使用過後只有皮膚表面的溫度會下降,卻無法真正降低中心溫度,所以基本上這個方法對退燒並無幫助。
馬益群醫師表示,適度發燒可提升人體的免疫系統效能,因此,若寶寶的活動力不錯,建議不須馬上退燒。不過,3個月以下的寶寶若發燒應立即就醫,讓醫師診治發燒的原因,另外,當寶寶發燒伴隨呼吸急促、呼吸困難以及尿量減少、哭泣無眼淚等脫水情況,此時也須馬上就醫。
退燒藥物可於發燒高於38℃、寶寶伴隨不舒服症狀的情況下給予,口服退燒藥服用後不一定會馬上退燒,有時需要1小時才能退燒,但同一種口服退燒藥建議隔4~6小時再給予。
20公斤以下的寶寶也可用塞劑退燒,塞劑可從肛門的黏膜快速吸收,退燒效果通常比口服快,使用需間隔6~8小時,而且不建議與口服退燒藥同時合併使用。
剪指甲
寶寶的皮膚稚嫩,最怕小手揮呀揮一不小心抓傷自己,可是想幫他修剪指甲,寶寶卻又還小無法聽話配合,這該怎麼辦呢?
幫寶寶剪指甲的方法與時機
寶寶的指甲容易出現分叉或是藏汙納垢嚴重,建議大約每週要修剪一次指甲。建議使用寶寶專用的指甲剪,因為大人用的指甲剪修剪下去的深度較深,一不小心就會剪到寶寶嬌嫩的肉,而寶寶專用指甲剪比較小,剪的深度也較淺。
幫寶寶剪指甲時建議保留0.1公分的指甲長度(上端白色部分),一方面可以避免剪太短造成甲溝炎,另一方面也可保護寶寶手指的肉。
最好的剪指甲時機是在寶寶熟睡的狀態下,固定住寶寶的手慢慢剪,若要在寶寶醒著的狀態下剪指甲,可在剛洗完澡後,這時寶寶的指甲比較柔軟好剪。
新手父母若沒把握,不妨兩人一起合作幫寶寶剪指甲,一個人抱著、固定寶寶的身體和手,另一個人剪,熟悉之後就可一個人完成。一個人剪指甲時要將寶寶抱在腿上,讓寶寶背靠著家長,家長一隻手固定寶寶的手,另一隻手幫寶寶剪指甲。
清耳朵&鼻子
耳朵和鼻子是五官中的兩個要角,應該要如何清理或好好呵護,才能維持良好的健康呢?
耳屎成因與作用
耳屎的產生,是外耳道皮膚腺體的分泌物質,與耳道上皮細胞落屑以及外在的灰塵結合,就會形成耳屎。馬益群醫師表示,耳屎對外耳道會產生潤滑作用,可避免耳朵太乾,如果耳朵太乾容易產生脫屑、發癢;此外,耳屎也可以沾黏異物或昆蟲,能阻止灰塵、微生物、昆蟲、外來水份等進入中耳、內耳腔室,進而達到保護作用。
因此無論耳屎是乾的或濕的,都不用特別清理就會自然脫落。如果經常清理耳屎,反而容易讓耳道皮膚受傷發炎或流血,導致耳內的分泌物增多,不僅會讓耳屎變多,也容易遭受細菌、黴菌侵襲,嚴重甚至可能在清耳屎時挖到太裡面導致耳鼓膜破裂,對耳道傷害更大。
如果家長想幫寶寶清理耳朵,建議可以在寶寶洗澡後用棉花棒輕輕將外耳道的水清除即可,不用往內掏挖耳屎。
鼻腔分泌物清理方式
雖然耳屎不用清理,但鼻屎可就要好好清理了,因為不清理鼻屎或鼻涕會讓寶寶呼吸不順或是發生鼻塞。提醒家長當寶寶出現黏液狀的鼻涕時,可用吸鼻球或吸鼻器輕輕將鼻涕抽吸出來;如果鼻涕已經結成鼻屎,要先用一隻棉花棒沾生理食鹽水潤濕、軟化鼻屎,之後再用另一隻乾淨的棉花棒,將軟化的鼻屎輕輕挖出來。
洗澎澎
洗澎澎應該是每天最愉快的時光,可是對新手父母來說,幫寶寶洗澡可能就像打仗一樣,總是在一陣手忙腳亂中度過,其實洗澎澎是有訣竅的,請看以下的重點分析!
洗澡前備妥用品
幫寶寶洗澡前,用具需要先完全準備就緒,這樣才能輕鬆順利幫寶寶洗好澡,需要準備的物品包括:嬰兒澡盆、水溫計、更衣墊(有吸水功能更佳)、紗布巾、大浴巾、嬰兒沐浴乳、嬰兒潤膚乳、尿布、乾淨的衣服、還有家長要坐的小凳子。
正確的洗澡方式
幫寶寶洗澡,最適宜的水溫是夏季37℃、冬季40℃。不論是夏季或冬季,放水的順序都是先放冷水再放熱水,避免發生燙傷意外。如果不確定水溫是否恰當,可使用水溫計測量,熟悉後家長可用手肘試水溫,手肘感覺水不燙、溫溫的,這樣的水溫適合寶寶洗澡。
至於沐浴乳不一定要天天使用,一般用清水洗即可,如果寶寶流汗很多時則可使用少量寶寶專用沐浴乳清洗。沐浴乳的挑選上也要特別注意,不要含香料且成分要合格,另外不建議使用肥皂,因為肥皂含有皂鹼,容易刺激寶寶肌膚。
幫寶寶洗澡並不困難,首先應用橄欖球式抱法將嬰兒抱起,以左手掌支托寶寶後腦,並將寶寶的身體夾在腋下,用濕紗布依序幫寶寶洗眼睛周圍、外耳、耳後及臉,然後洗頭,最後洗頭時需用左手拇指與中指將寶寶雙耳向前貼緊,以免水流入寶寶耳朵內,洗完頭後先將頭髮擦乾再洗身體。
洗身體時,家長可先用左手臂從寶寶背後托住頭頸部,用左手抓住寶寶左手上臂腋下位置,再用右手抓住寶寶雙腳或托住寶寶的屁股,然後將寶寶慢慢放入澡盆中,再幫寶寶清洗頸部、前胸、四肢、生殖器及皺摺處(例如腋下及鼠蹊部),清洗背部時,則用右手手臂橫過嬰兒的胸部,並抓住嬰兒的左手手臂,讓嬰兒的前胸倚靠在右手手臂上,然後輕柔的將嬰兒的身體往前傾斜,用左手來清洗嬰兒的背部及肛門區。
洗淨後將寶寶抱出澡盆,包上大毛巾,擦乾身體穿上衣服及尿布。馬益群醫師也建議,幫寶寶洗澡時家長可坐在小凳子上,有的家長喜歡蹲在澡盆旁,這樣既容易累且重心不穩。
洗澡時的注意事項
冬季氣溫低,幫寶寶洗澡有比較多事項需要注意,首先,可以選擇一天當中最溫暖的中午時間幫寶寶洗澡;再者,洗澡的地方以及洗完澡寶寶要活動的地方,盡量都要保持溫暖的溫度,可使用電暖器或電熱器等產品增加溫度,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這些機器都必須與洗澡的位置有一段安全距離,不可以離太近,以免發生燙傷的危險。
若要在浴室使用需更加小心,電器放置的位置以及插頭插座都必須處於乾燥的地方,因為電器碰到水會有觸電危險,一定要小心,建議可先用電暖器讓浴室溫暖,之後將電器撤走再洗澡比較安全。
泡奶
母乳是寶寶最佳的營養來源,如果可以仍建議媽咪儘量哺餵母乳,但若媽咪因為身體狀況或工作因素無法餵哺母乳,這時就需要具備泡奶的技巧。
馬益群醫師表示,泡奶給寶寶喝最重要的是避免感染,所以泡奶的水一定要是煮沸過的水,泡奶的水溫建議在70℃以上(這個溫度可避免感染),泡好後的奶再隔水降溫。
要給寶寶喝之前,應先將泡好的奶滴幾滴在媽咪手腕內側,感覺一下奶水是否過燙,確定溫度適當再讓寶寶喝,以免寶寶燙傷。
最後,馬醫師建議新手爸媽們,兒童健康手冊中提供的資訊豐富,家長可以好好研讀,有許多實用知識。另外,家長若遇到育兒困難,可以打醫院的諮詢專線詢問相關疑惑,也可以在進行兒童健檢時詢問醫師,討論自己遇到的育兒難題。
馬益群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
經歷: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專科醫師、臺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專科醫師、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臺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研究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大林、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現職:臺中臺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