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派武俠小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派武俠小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派武俠小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派武俠小說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萬的網紅CUP 媒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67年前的吳陳比武】 說到轟動一時的擂台比武,67 年前經已出現過一次,人稱「吳陳比武」。⁣ ⁣ 事緣香港吳式太極的掌門吳公儀接受訪問時自稱未逢敵手,澳門白鶴派掌門陳克夫不滿吳的言論。兩人於報章上大打筆戰,你來我往互相攻擊,好不熱鬧。只是說得再漂亮,終究不及拳腳來得實際,兩人最終立下生死狀,一於...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30的網紅陳美濤Tomat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新派武俠小說中,金庸和古龍是兩大宗師,不過,他們的寫法,有結構上的明顯分別。 金庸法度森嚴,一板一眼清清楚楚;古龍卻總喜歡玩「估佢唔到」,讀者喜歡哪一種? 陳美濤FB:https://www.facebook.com/tomato0728chan...

  • 新派武俠小說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9 00:05:14
    有 741 人按讚

    【67年前的吳陳比武】

    說到轟動一時的擂台比武,67 年前經已出現過一次,人稱「吳陳比武」。⁣

    事緣香港吳式太極的掌門吳公儀接受訪問時自稱未逢敵手,澳門白鶴派掌門陳克夫不滿吳的言論。兩人於報章上大打筆戰,你來我往互相攻擊,好不熱鬧。只是說得再漂亮,終究不及拳腳來得實際,兩人最終立下生死狀,一於擂台比武、一較高下。⁣

    當時香港禁止公開武鬥,因此兩人移師澳門新花園酒店的擂台比試身手。1954 年 1 月 17 日,大戰一觸即發。賽事原訂 6 回合,每 5 分鐘一回,可是,結果不似預期。兩人拳來腳往,吳公儀曾一拳擊中陳克夫鼻子,令陳流血不止。火藥味漸濃之際,裁判卻裁定賽事不分勝負,這場備受關注、獲得電視轉播的大戰只草草進行了 2 回合便告落幕。⁣

    這場賽事水準以現今標準比較,或許不值一哂,但這場比武既為港澳災民貧民籌得逾廿萬善款,更重要的是,下啟風行數十載的武俠小說熱。⁣

    這全因吳陳比武掀起坊間熱議,成為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新晚報總編輯羅孚見此,特意囑託梁羽生撰寫「龍虎鬥京華」,並於報章連載,成為首本新派武俠小說;翌年,金庸亦於新晚報開始連載其首本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坊間反應熱烈。自此,武俠小說便成為華文流行創作的一大宗。⁣

    #吳陳比武 #吳公儀 #陳克夫 #比武 #擂台 #林作 #鍾培生 #武術 #歷史 #香港 #MartialArts #History #HongKong

  • 新派武俠小說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0 07:53:18
    有 668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0830)
    左派的「社會化」時期

    Ann 推薦我去看日本電影《偶然與想像》,這部由三個短片組成的電影,其中第2部「門常開」,讓我想起了幾十年前的一段趣事。

    話說六十年代有一次好幾位著名的流行作家在一起飲茶,座中有高雄、金庸、葉靈鳳等人,高雄講到寫報紙連載文章,他說,凡是寫某方面的題材寫得出色的,本人在現實中那方面一定是最不行的。寫武俠小說最好的,一定不會武打;寫愛情小說的,在愛情上大都失敗;寫色情小說的,性方面一定沒有什麼經驗;寫馬經的,賭馬輸較多;寫股經的,在股票投資上大多損手。他也自嘲寫經紀拉、寫石狗公,自己絕不懂得營商。在座作家們都笑了,具體想到每一個人,好像也真是這樣。

    高雄頭腦敏銳,反應極快,對世情觀察入微。擅長寫某種題材的作家,之所以寫得天花龍鳳,正是因為現實上不在行,只略知一二,才有超越現實的想像力。讀者也愛看這種充滿幻想之作。不過超越現實卻並非沒有現實意義,相反,將現實昇華再從幻想中演繹出來的道理,可能更真實地反映人生,使讀者有所感悟。當然對流行作家來說,想像力的重要性在於吸引讀者追讀下去。

    日本電影那個「門常開」故事,寫的就是一個在小說中有極露骨色情描寫的作家教授,實際上完全沒有性經驗,既在女色面前難以抑制自己、又對誘惑他的女子感到恐懼,為此而要保持「門常開」。

    香港五六十年代出現報紙上的流行文化百花競艷,主要原因一是大陸風雲變幻,驅使許多具文采和頭腦敏銳之士聚集香港,為各報提供寫手,原因之二當然就是言論自由,設若有黨官來審查武俠小說的招式是否合科學,言情小說是否誨淫,社會小說會否醜化政府或公眾人物,那麼作家就無法寫,報紙也沒法辦了。

    當然,更主要的原因是政治穩定。1949年中共就制訂了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政策。對港英在香港的施政、管治,絕不干預。這政策由長期負責和關注香港事務的官員執掌,極少由不懂港澳的共幹調任。

    1965年七月,我受邀參加一個出版界參訪團。這是對左派機構資深員工的獎勵活動。團員約40人,所有交通食宿費用全由大陸招待。在北京,我們聽了幾個關於國際形勢和港澳關係的報告。我那時的印象是:報告者知識豐富、分析到位、對國際和香港有較深入了解。如果說這是「洗腦」的話,以我當時的見識,是被洗了一次腦。那時作報告的人,絕不是後來一些強詞奪理、自相矛盾的為中共講話的邏輯盲可以比擬。當時負責港澳工作的最高領導者廖承志宴請了參訪團。他講廣東話,語言生動,他說代表搞港澳工作的「呢班友仔」,慰問各位員工,他說對香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是不變的,因為要從香港取得外匯,「有利可圖」,希望大家為了祖國繼續忍受低薪的奉獻。

    以當年英國在戰後的國際地位來說,如果中共對香港多所干預,英國人可能索性把香港雙手奉還,無謂背這個沒有什麼利益的包袱了。當然,後來香港人多了,香港在亞洲的地位受到重視,又當別論。據知,在1965年時,中國的外匯仍然有70%從香港取得。因此,無論大陸的施政怎樣多變,中共對香港的政策仍然不變,直到1967年。

    不僅不變,中共還不斷要求香港左派機構「融入社會」。當時左派流行一個口號,叫「社會化」,要求女員工扮靚,塗口唇膏,穿花衫,要高層主管與同行打麻將交流感情。

    新聞界中的《新晚報》可以說執行「社會化」的表表者。它從1950年創刊以來,就依仗報館眾才子的實力,並放手向外邀稿,而暢銷一時。高雄的「石狗公自記」,葉靈鳳的「霜紅室隨筆」,酩酊兵丁的打油詩,「無牌議員」(王兆均)的怪論「橫眉語」,以及在1954年藉社會新聞抄熱的吳陳比武,而推出先梁羽生、後金庸的新派武俠小說,帶動各報副刊潮流。

    左派電影界的長城、鳳凰、新聯,也聯合其他電影同業,不受大陸的左傾思潮干擾,拍出香港人喜聞樂見的賣座電影,擁有一批紅星。
    我那時是左報副刊的作者,與《文匯報》副刊的吳羊璧在閒談中,講到想辦一份在媚俗與一本正經之間別樹風格的年輕人刊物,取名《伴侶》,1963年一月一日創刊,定價五角。畫家王鷹是合夥人。我徵求左派出版界領導人的意見,他表示在印刷發行上予以支持。創刊後一紙風行。

    1967年前,儘管大陸來港的難民潮不絕,儘管左派仍然受主流社會排擠,但左派在各行各業,大都努力融入香港社會,而香港多數人對左派也不抗拒。左派與香港人的這種關係,以後再也見不到了。(56)

    圖1,1963年一月《伴侶》半月刊創刊詞。

    圖2,伴侶雜誌在1964年編輯出版《香港影星年鑑》,彙集當時全港414名影星的照片和簡歷,封面是當時四紅星:林黛、夏夢、尤敏、李麗華,現四人均已作古。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 新派武俠小說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7 07:47:06
    有 784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0827)
    通俗文化的記憶

    有讀友問我能不能多寫些戰後香港的事,如平日生活、物價、交通等等。

    我不是寫香港歷史,也不是寫生活記事,只是寫自己記得並想記下來的事。說交通,五六十年代港島與九龍的交通都靠渡輪,我隨父親坐汽車渡輪來往港九也不知多少次了。海底隧道和地鐵,都是七十年代才有的,相信是六七左派暴動之後,港府施政理念有改變所致。原委以後再談。

    物價也記不得許多了,但從報紙售價可以大體上反映當時的物價和市民生活狀況。報紙售價一毫(一角)大概維持到七十年代初。1963年我參與創辦的《伴侶》半月刊,每份五毫;1970年我創辦《七十年代》每份七毫。

    一毫子一份的報紙,那時有幾十份,可見有很多人願意投資。每間茶樓門口都有一個大報攤。許多茶客買一份報紙去嘆茶,嘆一兩小時後,就在報攤補五分錢(一個斗零)去換另一份報紙帶走。

    嘆報紙嘆的就是港聞、狗馬、副刊,副刊主要是追小說。因此,那個時代,副刊的小說寫手是報紙要爭奪的。副刊專欄大都是報紙老闆親自管。寫手們寫的,有偵探小說、社會言情小說,而其中,又以作家高雄在報紙寫的連載,最能反映當時的流行文化和社會思潮。高雄生於1918年,1981年去世,原名高德雄(或名高德熊),筆名有經紀拉、小生姓高、石狗公、史得等,六十年代為《明報》寫怪論用筆名三蘇,而廣為人所知。他開創了「三及第」文體,並開創以貼近時事的社會處境小說《經紀拉日記》和《石狗公自記》。在眾多為報紙寫連載的通俗作家中,高雄可說是代表人物。他寫作題材之廣、產量之多、語言風格之奇,可說無人出其右。很多市民每天閱報都為了追讀他的專欄,最多的時候,他在十多二十份報紙的副刊有連載專欄,每專欄一千字,每天寫近二萬字。每一個專欄的小說都有連續性,他的奇才是要交稿才寫,居然記得每一個專欄昨天寫到什麼情節而可以續下去。而且可以引起讀者追看。他寫稿速度極快,曾經形容是像「縫衣車」那樣,右手拿筆不動,左手將稿紙往上推,大約二十幾分鐘就「推」出一千字。比抄要快得多。1966年我辦《文藝伴侶》時,約過他寫連載,看過他的手稿,他字跡固然潦草,但字體大都是有古代草書所本的簡字,那時的排字工人都是辨字專家,高雄的字跡雖草但不難辨認。

    另一位是著名流行曲《今宵多珍重》的作詞者馮鳳三,他是1950年從上海來港的南來文人,以前在上海小報撰文為生,來港後成為寫稿佬,他稱之為「爬格子動物」。他在《新生晚報》以馮衡的筆名寫極短(三百多字)色情小說「仕女圖」,用聊齋體的古文去寫,看不懂的人不會去看,看懂的就會津津有味,當時也吸引我去讀。他另一個寫隨筆的筆名是司明,論述、見解也獨特,尤其是可以看到真正南來的上海人的觀念。他也日寫萬字,通常早上寫稿,下午就親自一家家報館去送稿。副刊稿都是二日前交,於是他在送稿的同時也順帶校閱次日要刊登的文章。

    另一個日寫萬言的奇人叫王季友,以宋玉的筆名寫歷史人物的小說。他是寫舊體詩詞的高手,擅長以粵語入詩。他父親是舊學專家,原名陳文統的新派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就師承他父親,而王季友又是韓中旋學寫舊體詩的師傅。王季友以酩酊兵丁的筆名在《新晚報》每日寫兩首粵語打油詩,緊貼時事,抵死啜核。我最記得1957年,當時結第三次婚、年方25歲人稱玉女的伊麗莎白泰來,與新婚富商米高·鐸來港,酩酊兵丁賦詩曰:「情場幾度起風波,玉女終歸變玉婆,待到美人遲暮日,能否傾倒後生哥?」,說「終歸」,也是事實,一時成為絕唱,玉女之名號也瞬即在媒體被玉婆代替了。

    這幾個都是在金庸、倪匡之前就名聞一時的副刊寫手,而且也同時被左派報紙羅致。他們是不計左右,有稿費就寫。我當時以讀左報為主,所以對他們印象頗深。有些只跟右派報紙寫的副刊寫手,我知道他們的名字,但較少去讀。

    當時的新聞界雖分左右,但中共在1950年已經敲定了對香港的政策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也就是為了中國的利益,願意讓英國長期在香港維持殖民統治。儘管中國大陸政治風波不絕,左派在香港的活動仍然以「團結大多數」和融入社會為主要方針。新聞之外,左派電影業和出版業,那時也盡可能融入香港社會。到六十年代中期,左派的新聞、電影、出版都較被香港市民接受,算是建立了一定的基礎,想不到1967年發生左派暴動,就自我毀滅了。(55)

    圖1,網上找到一張五十年代西環的照片,散發著沉鬱的美。

    圖2,六十年代初與堂兄李晨風一家合影,前坐右起李晨風、堂嫂李月清、陳琦(父親那時的妻子)、父親、我、李月清弟弟;後立者是李晨風五個子女:兆英、兆熊、兆安、兆燊、兆勳。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 新派武俠小說 在 陳美濤Tomat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8-25 13:55:03

    在新派武俠小說中,金庸和古龍是兩大宗師,不過,他們的寫法,有結構上的明顯分別。
    金庸法度森嚴,一板一眼清清楚楚;古龍卻總喜歡玩「估佢唔到」,讀者喜歡哪一種?

    陳美濤FB:https://www.facebook.com/tomato0728chan

  • 新派武俠小說 在 陳美濤Tomat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8-08 23:35:31

    在60年代的香港,有一個很流行的課題:人的性格是天性使然抑或後天培養?大概是因為baby boom年代,導致社會忽然重視育兒理論,於是,當時的新派武俠小說,也來湊這個熱鬧。
    俠客行是這個套路,絕代雙驕也來探討這個題目,其實,米奇老鼠也演繹過乞丐王子,每一個大宗師,似乎也要摻一腳才像樣。

    FB:facebook.com/tomato0728cha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