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林國小校長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林國小校長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林國小校長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林國小校長產品中有4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陳思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給士北的101封情書之28 #文林國小旁上學的路什麼時候可以通車 #校園旁接送及交通安全我來守護 這週,我與陳建銘議員,北市府相關單位及文林國小校方與家長會爸爸媽媽們再次前往文林國小現場會勘。 開學前我們就對士北科技園區計畫校門口兩側路面施工,導致家長接送只剩下一條雙向道,要求新工處除了應先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收到很多朋友對未來的茫然訊息、 以及很多因為我的經歷分享,有所感觸而找到動力的朋友們私訊, 在這疫情影響了日常, 不論在學校、生活上、工作上...都有所停擺, 說不影響心理是不太可能的, 但,我們還是可以理性去思考, 我們自己可以做什麼改變, 我們心態上可以做什麼調整? 在我不能出外訓練時, 多了...

  • 新林國小校長 在 陳思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6 14:23:33
    有 192 人按讚

    #給士北的101封情書之28
    #文林國小旁上學的路什麼時候可以通車
    #校園旁接送及交通安全我來守護

    這週,我與陳建銘議員,北市府相關單位及文林國小校方與家長會爸爸媽媽們再次前往文林國小現場會勘。

    開學前我們就對士北科技園區計畫校門口兩側路面施工,導致家長接送只剩下一條雙向道,要求新工處除了應先規劃出學童連接校門口的安全人行道外,在文林北路側也在施工期間規劃了家長接送區,也要求在開學後施工車輛應統一從另一側(非校門口側)進出。

    結果原本預定要在9/10前完成的校門口旁道路施工,卻因為地下管線台電與土地開發總隊的溝通延誤,現場討論後更要求這條路不要遙遙無期,盡快完成,此外也補強家長接送區規劃及路面修復:

    1. 路面不平先修復!
    爸爸媽媽反映面對校門口左側斑馬線銜接處,路面修復平整避免小朋友踢到跌倒。
    2. 校門旁家長接送區引導規劃!
    施工完成後路面兩側轉角十公尺內,規劃家長接送區,讓爸爸媽媽接送時能安心。
    3. 路面文林國小指示不能少!
    文林北路上文林國小牌面掉漆修復。

    很感謝陳議員及文林國小與家長會的爸爸媽媽們一起努力,讓小朋友上學的路可以更安全,家長也能更安心,大人們會繼續努力用行動守護你們!

    #用力拚才思宇

  • 新林國小校長 在 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30 20:13:24
    有 314 人按讚

    我們香山終於也有公托了!

    香山公共托育家園就設在內湖國小校園內,預計今年9月招生,10月開始收托,家裡有2歲以下寶寶的爸媽們記得要來登記報名!

    香山的公托是屬於公共托育家園(俗稱小家園),會有3位老師帶12個小朋友,每月收費為12000元,如果家庭綜合所得稅率申報未達20%的級距,每個月還可以再申請4000元的準公共化補助,低收入、中低收入戶不但入園排序比較前面,每月的準公共化補助還會高達8000元和6000元。

    #優先推動0到6歲的公共托育 一直是我和時代力量全黨民代的主張,因為廣設公共托育才能真正符合平價、優質、離家近的友善生育環境。

    每次看到報導新北市的侯友宜市長出來說,今年全市的公托要設立20間,而且目前已經規劃了12間,甚至喊出4年的任期就要拚出前任市長花了8年才設立的60間公托,目前已經達標一半。

    桃園市的鄭文燦市長也在今年年初表示要在兩年內完成30間公托;台中市的盧秀燕市長上任2年多,公托的數量也已經從上任前的5間變成16間,甚至也喊出2022年要拚出10倍的50間公托。

    用心打造全市友善生育環境的首長意志,很值得我們新竹市學習。

    當然新竹市有先天的困境,我們閒置的公有建築物不多,大部分的學校也因為還是有新生入學,閒置教室很少,因此缺少最適合改建為公托的空間,所以我們的公托數目前只有2間,合計只能收托24個孩子。

    理想上,參考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家庭將0到2歲孩子向外送托的比例應該要達到大約30%,其中希望至少有50%是送托到公共化的托育機構。

    如果以香山區每年大約600到700個新生兒來說,公共托育能提供的收托量理想上應該要達到700*0.3*0.5=105個寶寶左右。

    這大約需要3到4間能收30到40個寶寶的大公托,或是9間能收12個寶寶的小家園。說真的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

    我也常在地方上問大家有沒有覺得哪個閒置空間適合,不少鄉親知道我關心公托,都會來跟我建議,說哪棟公有建物好像有閒置空間,哪間學校好像還有空教室。

    很感謝大家熱心,也請繼續給我意見,我都有和市府相關局處定期了解閒置空間的狀況,以及想辦法盤點出更多可用的空間,像是本次位於內湖國小的公托小家園空間,一開始也未見於教育處的閒置教室名單。

    每一個可能的公托潛力點都能夠減輕12到30多個新竹市家庭的負擔。

    新落成的公托是在南香山地區,我也期待北香山地區能趕緊設立公托,像是在虎林虎山生活館(即舊的虎林國小)設立公托。這是香山區內少有的公共空間,雖然現在有使照的問題,但真的是個非常適合的地點。

    至於很多鄉親建議的朝山國小舊址,由於地目與產權的問題待解決,大概無法很快成為候選地點。

    謝謝大家建議,也歡迎繼續給我適合做公托的地點意見,有2歲以下小孩的爸媽別忘了去報名香山公托家園。

    好奇各縣市公托設置狀況的朋友,可以參考衛福部社家署的「全國公設民營托嬰中心及社區公共托育家園名冊」(截至110.6.30)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970&pid=9140

  • 新林國小校長 在 未來Fami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8 22:05:46
    有 146 人按讚

    #當學習是快樂的_不必推得太用力_小孩自己就會滑行

    很多爸媽會替小孩煩惱,不知怎麼安排暑假生活?不妨從讓小孩完成一件自己想完成的任務開始吧!

    每一次的自主學習任務,都在幫助小孩探索自己,更清楚看見自己的優勢。例如從小喜愛閱讀的黃柏碩,小三開始愛看金庸的武俠小說,不但利用長假看個夠,還認真地跑去天文館,研究《射鵰英雄傳》中的北斗七星陣法。

    士林國小校長吳明郁表示,自主學習不是「放牛吃草」;該校教師吳明芳也指出,大部分的小孩習慣被餵食,要做自主學習計畫,可以從下列3大步驟著手↘↘

    🌼更多相關內容,請訂閱未來Family數位週刊
    ✨免費訂閱數位週刊,更多親子教養不漏接👉https://bit.ly/3pwGrzF

  • 新林國小校長 在 Tommy Chen's Ultra Adventure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6-09 21:30:12

    收到很多朋友對未來的茫然訊息、
    以及很多因為我的經歷分享,有所感觸而找到動力的朋友們私訊,
    在這疫情影響了日常,
    不論在學校、生活上、工作上...都有所停擺,
    說不影響心理是不太可能的,
    但,我們還是可以理性去思考,
    我們自己可以做什麼改變,
    我們心態上可以做什麼調整?

    在我不能出外訓練時,
    多了些時間留在家,
    把我去校園分享的紀錄看了一次又一次,不小心眼眶濕濕的,
    自己花了很長的時間剪成一支影片,
    獻給我自己,也想和你(妳)分享。
    希望有那麼一點點感動並且是真實的。

    這影片是4月份拍攝的,
    鍵盤手們不要太敏感啊!

    #夢想
    #校園講座
    ---------------------------------------------------------------------------------------------------------------------
    喜歡我的頻道『請記得"訂閱"彥博的頻道,並開啟小鈴噹的"所有通知"功能』唷!
    這樣就能每週準時收看我的教學影片唷!
    ▶記得訂閱我的youtube並開啟小鈴鐺的"所有通知"功能!
    https://www.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追蹤我的IG
    https://instagram.com/tommychen1986
    ▶追蹤我的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tommychen0610
    #登山技巧
    #Runfordream夢想工作室

  • 新林國小校長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1-31 17:33:02

    民國57年,美軍在雲林水林鄉展開一起長達七年的醫學研究計畫,由美國約翰霍普斯金大學的周田博士在現今水燦林國小內建立一座「美軍營養工作站」,因屋身潔白,被人們暱稱為「白宮」。美軍營養工作站在台灣從事營養研究,並僱用許多台灣人。當年美援時期台灣人民普遍生活貧困,不少民眾也帶著幼童參與這項飲食研究計劃。

    逢甲大學通識中心教師李建成在一次回雲林老家整理的過程中,意外得知這棟當年遺留下來的建築物,也才發現原來自己的父親就曾在此工作。李建成開始爬梳資料、遠赴美國查看研究檔案,還找來當年受僱的員工故人重逢。遺世的工作站,也在水燦林國小校長與文化局的努力下,去年獲指定為歷史建物。這段埋沒在時光流轉中的歷史記憶,將在李建成執導的紀錄片《再會啦白宮》再次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