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大家好!
今天請到了兩位景美女中的朋朋
來介紹她們的酷學校!
(其實還有一位嗚嗚但因為篇幅的關係會和松山一起發ㄉ!
大家都寫得超好的啦嗚嗚嗚對不起它爆字數了)
@zuzuh.u
哈囉,未來的學妹們,剛考完會考的你,正在猶豫選哪間高中吧,身為109會考生,希望我對景美女中的介紹,可以讓你們多一種...
哈囉大家好!
今天請到了兩位景美女中的朋朋
來介紹她們的酷學校!
(其實還有一位嗚嗚但因為篇幅的關係會和松山一起發ㄉ!
大家都寫得超好的啦嗚嗚嗚對不起它爆字數了)
@zuzuh.u
哈囉,未來的學妹們,剛考完會考的你,正在猶豫選哪間高中吧,身為109會考生,希望我對景美女中的介紹,可以讓你們多一種考慮,也幫助你們選一所自己喜歡的高中
—
#景美女中不在景美
相信很多人滿頭問號,嗯對,景美女中在在文山區。捷運站的話是七張跟大坪林,不過都有點距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覺得我們在山上,但這絕對是謠言🙃
#校車
景美女中大概是少數有校車吧,沒辦法,我們離捷運站實在有點距離。而且很多人打鐘前就去搶校車,太晚的話會看到傳說中的沙丁魚~(公車站也是沙丁魚🐟)
#宿舍
身為家住遠的要命的王國的前住宿生(家裡有事所以退了),非常推薦未來的學妹們住宿。不但可以交到朋友、獨立自主,還可以不被家裡管(欸不是),宿舍蠻好抽的,基本上都有空床位。但是掃公區真的累,還被強制訂桶餐(中午而已,晚上可以出去),作息大概是這樣:
18:30門禁
19:00點名
19:00~10:00夜自習
10:00~10:30打掃/休息
10:30可以躺床
7:15前出宿舍
#社團
校內社團興盛,種類也頗多,因為是女校&八校,加大社或中社的話,友社、活動都頗多,成發、聯課、迎新⋯⋯應有盡有,不想玩社團的的也有小社可以選
#生態環境
遠離塵囂的景美女中,學校鳥類和各種動植物也是非常豐富的,最有名的就是地瓜鳥,他已經胖到變雞了,據說會搶早餐。還有眾所皆知的椰林(沒有椰子,但落葉也很可怕😱),晚上還能在宿舍頂樓看星星(住宿生福利👍)。
#女校
直屬、旁系、乾直、社直,想體驗學姐愛的話女校是必須的,還有各種帥學姐😍,至於傳說中的學妹制,就看你加的社團啦🤭。此外,投影幕當更衣室、後櫃塞滿衛生棉⋯⋯等你自己體驗就懂了
#服儀
學校服儀抓的不算嚴,下半身學校(但很多人會穿自己的黑長褲),上半身最裡面是學校的,外面怎麼穿都行。值得介紹的是大黃褲🩳(就長是這個顏色:),寒流來寧可冷死也不要穿,短褲過冬才是真理
—
能想到的就這些了,希望可以幫助未來的學妹們。待了將近一年的,每天都很快樂,同學人也很好,相信女校生活也是我很難忘的回憶
歡迎來當我學妹,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私訊我(這是小帳,我超怕被認出來)
@11250.3
景美女中,陽光椰林和天空共同交織著一片青春洋溢的風景。
1962年(民國51年)創校於現在的台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三段,因為名為「景美」,許多人都以為學校就在景美捷運站,但真相不然,乃是創校校長鄧玉祥女士希望此「風景優美」的校園可以培育出「前景美好」的新時代女性,而命名為景美女子高級中學,但此景美非彼景美,千萬別再走錯了。
你不知道的景美女中。
1. 一開始的班級數是24個!(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溫、良、恭、儉、讓、禮、智、誠、勇、廉、真、善、美、樂、勤、樸)
2.2005年將景美縮寫由C.M改成J.M,但大多數校友仍習慣C.M。
3.雖然很少看到學生們穿冬天運動長褲(俗稱大黃褲)但據說非常好穿,許多人畢業後拿來當休閒褲。
4.早上過馬路分三個時段:7點前走全家,7點到7點半走美廉社,7點半之後再回到全家
5.行政大樓和圖書館都是由知名女性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設計。
6.現在的敦品樓是921大地震後重建。
7.不要再走錯了,景美女中不在景美,在木新路。
景美女中擁有800多棵椰子樹,學生被葉子砸傷、老師的車子被葉子葉砸到是時有耳聞的事,據說掉落前會有微弱的「波波」聲,然後會在1-2秒後落下。
景美女中最有特色的莫屬亮麗鮮豔的黃衫,活力充沛,十足的高中生氣蓬勃的模樣,錯,活力留給下課跟福利社。
只有高一上的時候才會有全部人在體育課認真跑操場,朝會到20個人以上,高一下後有人開始挑戰愛校的極限,不知道錯過了朝會多少有趣又重要的內容。到了高二,跑步成散步,一邊走一邊聊,瘋瘋癲癲的追打同學,朝會看緣分,能到就到,不能到就別強求,愛校通知會在第二次段考後送到面前,就只等著掃廁所的那天。
黃衫、椰林、陽光。是所有景美女中學生的青春剪影,金燦的光芒灑在柔黃的襯衫和墨黑的短裙,一道道笑容展露在十六、七歲的容顏,紮著馬尾、直髮及肩,女孩背著書包,在早晨拖著有些疲憊的步伐慢慢走入校園,書香路的盡頭是年歲斑駁的圖書館,周圍盡是高聳的椰子樹,晨曦淺淺,一地的溫柔朝暖。
國文課時有氣無力的朗誦、數學課寫滿板書的黑板,老師叮嚀著進度,在學生的哄鬧中悄悄在出教室,我們的青春不過幾幀重疊的畫面,卻勾勒出人生最活潑生動的時光。中午跟著人潮走入合作社,加值機前不見盡頭的人龍,黃衫馬尾,長髮耳環,她們談笑風聲,下午的課和午餐的菜色都是話題,明明是不起眼的模樣,但都是往後最珍惜的日子。偶爾會討厭一個老師,在上課時偷偷翻白眼,或是抽到自己的號碼被笑了一個學期,更多時候一同在街上奔跑,冬天時和媽媽大吵一架也不穿大黃褲,做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但那是青春,是在後來付出一切也換不回的的歲月。
黃衫、椰林、陽光,是美景如畫,是青春盛景,是暖冬涼夏裡,我們的風景。
#大手拉小手高中介紹 #景美女中 #110會考 #113學測
新時代公車站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天下午,我穿好衣服拿起包包,準備出門。「爸,媽,出門囉!」快步走向公車站的路上,一摸口袋驚覺忘了帶上手機,趕緊折返回家。在家門口準備進門時,隱約聽見門後爸爸語帶興奮跟媽媽說:「她出門了!總算可以吃我的泡麵配可樂……。」
我站在門外,第一次強烈的體會著一種……好像可以稱為背叛的感覺。
媽媽說我三歲的時候就很注重飲食,是的,我自己也印象深刻。記得幼稚園有天跟媽媽泡在浴缸裡,我突然跟她說要買食物都要買GMP認證的,心裡預設她會說「是的!真是聰明的好孩子」,媽媽卻出乎意料的認真問:「什麼是GMP認證?」我沈默不語了好久,因為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似乎只是從電視上的廣告看來的資訊。依舊清晰記得那對小孩來說難以承擔的尷尬感,在悶熱潮濕的浴室被放得好大。
這回憶像是個標記,標註我自小就隱隱約約在追求什麼。杜絕速食、不喝可樂、不吃泡麵,從體弱多病的藥罐子到15歲不再吞進一顆西藥,20歲後靠改變飲食成功改善困擾數年的過敏性鼻炎,這些都是曾經令我自豪的事蹟,每經歷一次不藥而癒,都更加沾沾自喜。身為一個8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美式速食文化席捲世界、西醫成為主流醫學標準的時代,我挺自認作風叛逆。
對父母來說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爸爸不懂半夜為加了生蛋和熱水的泡麵蓋上蓋子,在等待這高科技產物熟成的片刻裡配上根菸,這天堂級般的享受為何就要被我評為罪該萬死?媽媽不懂來自西方的一顆神奇小藥丸可以解決的事情,為什麼我要選擇痛苦的病上好幾天,讓全家擔心的七上八下,還要默默禱告女兒可以熬得過這一次(她的年代印象中流感確實是會要人命的)。
隨著年紀增長,我在家中的健康宣誓聲量日與俱增,對父母餐盤中的食物和生活習慣總是能說上幾句,覺得他們的選擇往往是我認知的垃圾食物(或舊時代的無知)。也許是自我感受良好,從沒留意過父母對這些「指教」的想法,他們無聲的配合,讓我更膨脹自己所堅持的是正確的。
我大部分的飲食建議來自健康相關書籍、報章雜誌、網路資訊,加上以身試法的神農嚐百草精神。從早年的各式單一食物減重、五花八門的速效排毒法,到近年流行的原始人飲食法、生酮飲食、防彈飲食、高蛋白低GI飲食、無醣無澱粉飲食、生食療法、葛森療法……等等。家裡的冰箱和櫃子裡,累積、堆滿不同時期嘗試的健康補充品、食譜書和所謂的「超級食物」。
殊不知,父母無聲配合背後的真相是,女兒的指指點點雖然令人煩躁且充滿疑點,只能視為一種關心;而配合我不斷帶進家中的新行為,實質是為了保持兩代的「連結」,究竟我在尋覓和堅持的是什麼,對他們來說不但無感,可能一點都不重要。當第一次發現這個事實時,我非常震驚。我自認很重視健康,並堅信自己知道什麼是最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當最親近的家人一點也不在乎時,感到內在深層的寂寞甚至憤怒。
內心底層卻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很清楚,其實我沒有自己想像的健康。
所有在追尋的飲食原則事實上都是隨波逐流,不斷無意識追求新的飲食原則,無可否認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上癮現象,被包裹在正向積極的華麗外表之下。直到數年後,我看見,一直以來內心真正想要追求的是認同感、膚淺的自我感覺良好、一個跟原生家庭風格不同調的元素,不管那究竟是什麼,只要與父母走上不同的道路,去證明父母的教養可以更進步,就是我無聲的抗議。
原來,我所有對於「怎麼吃」上的選擇,其實包裹著一個待和解的「關係」,是與自己、與原生家庭的和解。
即使遵循過許多飲食原則,卻沒有一個堅持下來,直到六年前,第一次不同以往認真想要改變我的飲食時,卻真正遇到了挑戰與困難。決定吃素,不是出於好奇而嘗試,而是清楚的感覺到我「渴望」改變。像一個在海上靠著不同浮木漂流的浪人找到渴望駐留錨定的大地,上岸了,才體驗到落地生根的痛就像母親推出孩子般的陣痛,但這個痛楚卻是我上半生不斷尋覓、期盼的新時代「成年禮」。
在轉換成全植物性飲食的初期,我給了自己莫大的壓力,妄想自己可以一夕之間改變。即使這個呼喚本是神秘且神聖的,頭腦慣性依然想要贏得身份標籤,如以往般體驗短暫的自我感覺良好。
但真實的經驗是白天吃著蔬菜,洋洋得意的跟身邊的人宣誓「我現在吃純素」,夜晚卻夢著雞腿和牛排,最終身體敵不過口腹之慾的侵擾,在別人看不見的角落大快朵頤著以往曾經視為垃圾食物的餐點,對可樂、炸雞、披薩、漢堡等食物有著強烈卻充滿罪惡感的渴望,所有的現象像是一個巨大的反撲浪潮,裡面夾雜著滿滿我不想面對、看不懂卻無法忽視的訊息。
有一個清楚的聲音從心裡大喊:「停!」
「我怎麼了?」
「我好不喜歡自己。」
「為什麼?」
「我一直在要求自己做這個做那個,以為會喜歡自己一點。」
「結果呢?」
「我越來越討厭自己,我到底是誰?我怎麼了?」
「不知道,就讓我們先停一下,什麼都不做。」
從「停」的那天起,我決定放下所有的應該不應該,把所有原則放到一旁。轉素過程中碰觸到的,不是什麼該吃、什麼不該吃,真正碰觸到的是那被孤立了太久的自己。
在這個巨大的暫停鍵下,我決定先從回到「身體」開始。每一餐前,試著不用頭腦判斷應該吃什麼或是怎麼吃,試著回到身體感受想吃什麼或怎麼吃,允許那時間可以拖得無限長,重新再開始「聆聽」自己不容易,就像一個老舊的傷,需要慢慢復健。我承諾自己,不管多長,都會給自己足夠的聆聽。
專屬我的飲食風景和樣貌,在那一刻才開始形塑。透過這段療癒之路自然生長出來的飲食地圖,來回顧而知曉生命真正的需要,一路至今,終於有能力重新去看:為什麼曾經如此用力的追尋不同的飲食原則?為什麼需要別人配合?為什麼吃純素?為什麼做不到?為什麼做到?
曾經很重視「吃」,重視的層次卻是把物質(食物)放進自己這個物質(身體)裡,控制自己產生期待的化學變化,目的僅是將活生生的人貼上華麗標籤的物化過程。現在,我重視飲食,但是沒有原則,只有感謝。
將盤中佈滿來自各方生命的料理放進身體時,會形塑和滋養出生命是多麽偉大的工程,這轉化究竟多神秘,我至今每刻玩味。一個有機的生命,每刻需要的滋養不同,有時會想吃少一點、多一點,甜一點、辣一點,不再是死寂的原則,而是可以活生生地、帶著覺察的「聆聽」。
「媽。」我說。「嗯?」媽媽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女兒在玩耍。「現在沒住一起,妳吃東西還是要自己多注意喔。」我語帶嚴肅。
「喔……。」看著外孫女邊笑。
「妳沒在聽……。」我也看向我女兒。
「其實,我這把年紀了,我很知道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需要吃什麼。」「嗯。」也是,是我老習慣不改,也許信任是對媽媽更好的關心。
以為這個對話已經結束之際,「但是我現在也幾乎跟你一樣只吃菜。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覺得這樣很舒服。」媽媽篤定地看著我,認真說道:「我現在從城市搬到鄉間,找一塊土自己種菜,也是想讓妳看到,我對妳的支持。」我給了媽媽一個微笑,媽媽也回我一個微笑。
原文轉貼自 新活水網站 金質靈專欄「自己的食間」
https://www.fountain.org.tw/column/columns/kate-chin/behind-diet-rules
#新活水 #金質靈 #共時間 #飲食 #家庭 #關係 #vegan
新時代公車站 在 Tiffany Chen T妹 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哈哈 誰敢完全素顏+零濾鏡?!😳😳😳
你報名跟我一對一見面了嗎?免費擔任你的半年行銷顧問,今天只剩兩個名額了!
e-mail👉 coop@ttlove.me
故意零濾鏡,至少你跟恐龍T妹比較好相認!如果無法跟我見面,也可以視訊唷~❤️
想創業資金有限,T妹幫你!
產品卡住想銷貨,T妹幫你!
陽春沒特色,T妹幫你!
不知商業技巧與秘密,T妹幫你增資擴展!
很多人開店前信心滿滿,沒錯東西很好吃(為什麼沒人來),東西很好用(為什麼客戶少的可憐),每天花高額廣告費沒進展,員工還要養家,節省開銷是唯一方法?
我們要看的是廣告模式見效,不是要你走傳統模式,公車站刊板高額廣告費、電視高額廣告費、臉書買讚⋯ 這誰都會,這就是最不聰明的方法,為什麼別人可以低成本高效益?準確度、與行銷策略當然很重要。
未來趨勢是必轉換新時代銷售模式,不跟上T妹腳步,就算疫情過了!我擔心許多人的公司也撐不久~
連詐騙集團還懂得帶勞力士裝逼,這叫人家至少懂如何投資。
#一對一見面 #免費半年行銷顧問
新時代公車站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顧每天跟孩子相處的細節,很開心看到他們一年比一年長大。以下分享 6 個在這次旅行時,我(蔡依橙)覺得對孩子的整體能力培養很有幫助的小技巧。
▌金錢與生活
孩子遲早要認識金錢,未來也需要自己在世界各大城市闖蕩。這次我們把生活所需的小錢包,讓升國一的女兒管,負責各種付款,包括:餐廳結帳、火車票購買、博物館門票購買、超市自助結帳機付款等。
這個過程,能讓他徹底認識英國的各種硬幣與紙鈔,學著先把零錢用掉的付款方式,避免錢包越來越重,回國時造成困擾。雖然英國倫敦現在幾乎可以用信用卡走遍天下,但實際感受硬幣的重量、紙鈔的質感,更能藉由視覺與觸感,去加強對金錢的認識。
即使英國人,也很少給孩子這樣管錢,車站與博物館的售票人員,看到女兒負責付錢,往往感到訝異,並常給予鼓勵,如:You handle the money! 或 Wow, you are the little boss!。從外國人的語氣和肢體語言,孩子能知道自己做到很酷的事情,是很正向的回饋!
這個過程中能讓孩子實際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需要錢,搭地鐵公車要錢、搭火車要錢、參觀景點要錢、洗衣服要錢、從超市或餐廳獲得活下去的熱量也要錢。錢是一個現代社會重要的工具,你只要提供服務、提供價值,就能得到金錢;而當你需要別人的服務與提供的價值時,也該付錢給別人。
姐姐負責付錢,小學三年級的弟弟就先負責推購物推車,以及在自助結帳台掃條碼。總有孩子可以參與的事情。
在一個城市生活下來,洗衣服無法避免,我們也帶著孩子上網搜尋自助洗衣店,然後提著一大包衣服搭地鐵,走到自助洗衣店,用英文問人怎麼使用、洗衣粉倒哪,然後投幣並等待。參與整個過程,他們才會感受到,在異地生活的那些瑣碎細節。
同樣的,每天出門前,我們都問小朋友,請他們報告天氣。小孩一開始查到溫度就滿意了,我們就繼續追問:會下雨嗎?什麼時候可能會下?要不要帶雨傘?體感溫度多少?你建議怎麼穿衣服?今天的行程大部分在室內(或室外),所以需要穿這麼多嗎?更進一步的從氣象預報中,讀出更多資訊。
這就是「在異地生活的那些瑣碎細節」。
▌在城市中移動
延續之前在紐約的「一日導遊」練習,這次在倫敦我們也作了同樣的事。(搜尋:【小學生】紐約全責一日導遊,餐廳、交通、路線、轉乘!)
不過,因為倫敦的地鐵跟公車,都規劃得比紐約好,所以在倫敦利用公共運輸移動,對孩子來說已經沒有問題。(紐約地鐵同一站兩個方向,入口跟月台位置竟可以完全不同。而且公車站牌因為施工而移位的機會很高,需要更強的應變力。)
因此,我們繼續提升難度,作爸媽的,從被小孩帶的「廢人模式」,升級到「花式奧客模式」,提出很多特別的問題。就以國一的姐姐選擇要導航到遠在格林威治的海事博物館為例,我們問了以下問題。
▪ 要搭地鐵然後轉巴士喔?地鐵上上下下走很遠耶,巴士風光好,可以都搭巴士嗎?(他要改選以巴士優先的路線,並選擇步行最少的選項。)
▪ 蛤?巴士還要轉車喔,可以選擇一台巴士就到的路線嗎?慢 10 分鐘沒關係。(他要觀察各種巴士路線,預估到達時間的差異。)
▪ 回來的時候,可以不要直接回旅館,我們找一個路上的大站,吃媽媽很喜歡的日式連鎖餐廳 Itsu 嗎?(他必須先找出倫敦所有的 Itsu,觀察哪家比較順路,然後研究公車路線是否方便。)
這些都是模擬生活中的各種真實需求,讓他們在陪伴下,學習在現代化都市的自由移動,不再害怕。
▌帶著孩子找答案
很多爸爸媽媽常問我,「我自己的知識不夠,帶著孩子看博物館,怎麼教他們?」
別擔心,世界上沒有人什麼都知道的,我也許在醫學相關的博物館或展覽可以直接介紹,但碰到不熟的歷史或藝術還是一樣很弱。
教學不是只有單向的言教,更可以雙向的身教。不懂的話,拿出手機,現場查給小孩看吧!
例如,為什麼國家藝廊 National Gallery 的其中一幅畫,會是被切開的樣子?
我自己也很好奇,就看了標題跟說明後(The Execution of Emperor Maximilian / Édouard Manet),在現場用手機上網查,原來馬內畫了好幾個版本,但因為所持立場與法國國王不同,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不適合公開,最後的定稿賣給人私下收藏後,之前的版本,馬內就切掉銷毀。
馬內過世後,其家人或許是要拼現金,把這一片一片也拿去賣,竇加覺得這蠻有意思的,就一片一片收購回來,拼起來。最後轉手到國家藝廊收藏。
這裡也可看到,國家藝廊的策展態度,跟一般的博物館不太一樣。除了藝術性,他們同時也看重教學意義和故事性。切壞並重拼的作品,相對便宜,但卻更有故事可說,甚至還能引起觀眾的興趣,利用好奇心,將策展延伸到網路上,因此,這破碎的作品,就變成主展品了。
這是很完整的過程,從發現問題(怎麼這幅破破的)、取得既有資訊(牆壁上的說明與關鍵字)、獨立研究並歸納(上網搜尋迅速取得有價值資訊)、整合並分享(跟小朋友說明這些故事以及策展意義)。是良好的身教,以及機會教育。日後他看到有趣的議題,也會用類似的方法,搜尋並整理,或許講給同學、老師、同事聽。
▌善用學習單
英國是很重視「小孩」的國家,真正把孩子當成社會的未來,包括公共交通或博物館,兒童往往免費,家庭票也有很多種優惠。博物館常為了小朋友,設計學習單,有些甚至還為不同年齡層,設計了兩三個版本!
重點是,只要有學習單,就讓孩子拿一份!絕對值得。
像是小而精緻的老手術室博物館,兩個小孩都沒有醫學根基,卻能帶著兩張學習單(一張幼童、一張青少年),努力看懂文字,仔細思考,在博物館的各個角落尋找答案,偶爾有不懂的時候還會主動來問我,小孩有自己的動機,是最可貴的,而一張學習單就能有這樣的神奇效果。
寫完後,還可以到櫃臺換取小獎品,兩個小朋友自己去櫃臺報到,跟工作人員討論答案,領到小徽章,還被稱讚「字很漂亮」,對孩子來說,是印象非常深刻的學習體驗。
旅遊之外,這樣的學習單經驗,可以延伸到每天的生活,我們作爸媽的,只要花 30 分鐘,就能把生活中的各種知識與素養,製作成教案,並準備獨一無二、能有效引發動機的學習單。歡迎參考我們的課程,不只真的帶你做,還回答你所有的問題!
🚩 學會為你的小孩,客製化素養教案!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interactive/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火熱報名中!
▌在當地買書
觀光客多的國際城市,多少會有英文書,英國講英語就不用說了,連日本的第五大城廣島都有!像是我上次在廣島買的 Hiroshima’s Revival 就很不錯。
這次在倫敦,我們在各景點的禮品店、路邊的書局、Amazon UK 都買了不少。簡單的,小朋友可以自己讀自己做,像是 London Activity Book;而難一些的,需要家長陪讀,像是上圖的政治學入門 Politics for Beginners,或用 21 隻貓講解美術史的 A History of Art in 21 Cats。
「書」屬於知識產業,這裡我想特別強調的是「產業」。除了吸收知識外,更重要的是,你能感受不同國家看待事情的不同角度。像是 Hiroshima’s Revival 就是廣島想要傳遞給日本人與全世界「他們很堅韌且已經重新站起」的宣傳品,而英國的童書,則清楚的顯示他們重視孩子的玩耍、實際操作、視覺刺激,而且看待事情的角度非常自由。
這也是後來我在英國,只要小孩喜歡且願意讀,我都買的原因。品質好、企劃優,童書竟然比三明治便宜!
▌家是一個團隊
家是一個團隊,每個人也有不同的專長,彼此可以互助。
像是我對影像特別有感,會觀察到很多有趣的小細節,也會拍起來,這也是我之所以選則當影像醫學科醫師的原因。每天晚上我會把自己當天所拍的所有照片(通常都 300 張上下),上傳到全家的 Family Share 相簿,我們全家都用 Google 相簿,彼此分享相當容易,而且我分享之後,在他們的手機或平板,還會出現通知,提醒他們去看。
小孩可以藉由這樣的過程,回顧一天的行程,並挑選有趣的主題,寫他們每天的部落格。他們可以直接用我的照片,但我要求他們必須自行後製修圖過,不能直接放上原圖,要思考自己想呈現什麼,裁切並調整亮度對比,去把想說的事情說好。
像是我太太婉君,對旅行有興趣,在規劃行程、購買機票、預定飯店時,就常帶著孩子一起參與。這部分我就不太擅長,也沒什麼熱情,由她耐心的跟孩子互動,最為適合。
姐姐對畫圖有興趣,常能給弟弟配色與配圖的建議;弟弟對 Scratch 做動畫很有愛,所以做總結動畫時,也帶動了姐姐的興趣,作了一個。
姐姐與弟弟,在做 activity book 或推理小書時,也都是共同解謎的,他們會一起討論一起寫,兩個人的才華略有不同,姐姐想得比較全面但慢些,弟弟反應很快但常看不到全局。
因為性格不同,過程中當然也會有爭吵,這個小團隊互動的過程中,姐姐學習領導「反應快但卻脾氣急躁」的弟弟,統合意見與想法,而弟弟也實際體會,一個人反應再怎麼快,知道再多,還是不如一個有效討論的團隊。
以上,是回顧今年暑假的旅行,歸納出 6 個,特別適合在假期時,不管是旅遊或生活中,都能應用的教學小技巧,希望對各位爸爸媽媽有幫助。
🚩 寒假、年節出遊前的必修教養課程,與孩子互動,不怕沒有梗。年前僅此一場,開放報名!
🔸 讓自己成為更能給孩子支持的爸媽
🔸 好課開班|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在旅行中,陪孩子一起學習的 6 個技巧。
➤ http://bit.ly/2IqwrVd
▌適合對象
✔ 家長,您有幼稚園到國高中的孩子。課程內所傳授的技巧與概念,均已運用多年,確認可行。
✔ 即將成為父母,想先瞭解新時代教育方式與概念,看看其他的父母們在思考些什麼,自己又該做好哪些準備。
▌在這堂課,你將能學會的技能。
✔ 半小時做好一個教案。
學會如何跟孩子分享任何知識主題,不管是廣島長崎原子彈、南太平洋群島或困難的性教育,都行。
✔ 旅遊不只是旅遊,讓親子關係增溫,還能學習。
把握全家每次親子旅遊的機會,讓孩子增進知識素養,懂的想的都更有視野與深度。不管是跟團或自由行,不管是國內或國外旅遊,都適用!
✔ 拒絕被 3C 綁架,成為 3C 的主人!
如何讓孩子正確使用 3C 產品,成為他們感官與知識的延伸,成為 3C 的主人,而非成癮無法自拔的奴僕。
✔ 適應潮流,並且走在潮流前端。
在生活中協助孩子,適應這個新課綱與新時代的潮流。
▌家庭中的素養訓練,必須符合 4 個面向:
✔ 短時間能做
現代社會,大家都忙,雙薪家庭也多。很多時候忙了一個月,只有一個週末下午全家有空。如果能在 2 個小時內完成,才有可行性,也才有成就感。
✔ 要融入生活
最好不用事先準備,想到就能做。甚至跟全家的外出、跟團旅行、自由行,都能結合。
✔ 與學校互補
知識的部分,國民教育作得不錯。但在媒體識讀、獨立思考、書寫溝通等領域較少,家庭為主的素養訓練,若能補足就更好。
✔ 順應新趨勢
孩子長大速度很快,有限的時間,學到能帶著走,且未來適用性高的技能,當然更好。
素養教育工作坊,在小孩最渴望知識,最喜歡問為什麼的這幾年,讓他們留下與你互動的回憶。
🔸 2020/1/4(六)素養教育工作坊
🔸 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過年前僅有一班,開放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