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暖氣飯店 #冬天最實用🤣
在飯店裹著我的石墨烯毯一整天~
結果退房的時候櫃檯跟我說⋯
👨🏻💻:「聽說您昨天有詢問房間有沒有暖氣」
👧🏻:「對呀!但你們說沒有」
👨🏻💻:「但我們可以提供電暖器租借唷」
👧🏻:「⋯⋯怎麼不早說🤣🤣」
為了讓大家住外面不要冷到!
這邊附上全台有暖氣的飯店名單👇...
#全台暖氣飯店 #冬天最實用🤣
在飯店裹著我的石墨烯毯一整天~
結果退房的時候櫃檯跟我說⋯
👨🏻💻:「聽說您昨天有詢問房間有沒有暖氣」
👧🏻:「對呀!但你們說沒有」
👨🏻💻:「但我們可以提供電暖器租借唷」
👧🏻:「⋯⋯怎麼不早說🤣🤣」
為了讓大家住外面不要冷到!
這邊附上全台有暖氣的飯店名單👇
其實很多飯店都是用中央空調統一控制唷!
感謝FB很多飯店社團的團員整理👏🏻
★台北
台北W飯店
士林萬麗酒店
瓏山林台北中和飯店
蘆洲樂頤飯店
台北喜來登飯店
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
台北萬豪酒店
富園國際商務飯店
晶華酒店
兄弟飯店
台北福華飯店
北投春天酒店(空調)
金山暮光民宿
板橋品川商旅
台北西華飯店
中山雅樂軒
台北六福萬怡
台北燦路都飯店
新板希爾頓(可借電暖器)
內湖凱旋飯店
台北俐仕商旅
台北國際飯店
大倉久和飯店
淡水蘊泉庄
台北文華東方
北城大飯店(提供暖氣機)
陽明山 菁山遊憩區度假村
北投老爺酒店(部分房間才有)
忠孝和苑三井花園飯店
九份神隱國度民宿
亞都麗緻大飯店
台北美福大飯店
美崙商旅
晴美公寓酒店
西門薆悅酒店
台北柯達飯店長安館
洛碁大飯店 南京館
謙匯 普樂室行旅台北
台北大直英迪格酒店
南港老爺行旅(可租借電暖器)
★宜蘭:
蘭城晶英酒店
宜蘭傳藝老爺
礁溪寒沐酒店
礁溪山形閣(中央空調一起開
蘇澳煙波飯店(可要葉片式暖氣)
誠闊礁溪渡假飯店
宜蘭威斯汀酒店
宜蘭悅川酒店
礁溪品文旅
親水89饗樂民宿
羅東夢行館民宿
安禾時尚旅館
礁溪幸福時潮二館五館民宿
十六崁民宿
甜蜜的家民宿
礁溪鳳凰德陽川泉旅(可以要暖氣機)
羅東都鄉旅B&B民宿
明池山莊
棲蘭山莊
宜蘭香格里拉休閒農場
宜蘭小蘇打民宿(移動式電暖器)
宜蘭行口文旅
熙緹歐風民宿
夜墅民宿
礁溪大漁日和民宿
礁溪捷絲旅(提供葉片暖氣)
茉莉莊園 宜蘭礁溪民宿
兆品礁溪酒店(可跟櫃台預約使用)
夢幻森林親子民宿
山水澗湯泉會館
★桃園:
名人堂花園大飯店
桃園大溪威斯汀酒店
翰品酒店
怡和飯店
桃園渴望會館(葉片式暖氣)
桃園 捷適商旅(移動暖氣可以借)
★新竹
新竹國賓飯店
竹湖暐順麗緻文旅
達龍商旅
★苗栗:
蘇維拉莊園
苗栗日出溫泉飯店
苗栗卓蘭花自在
南庄拾光民宿
苗栗三義Fhotel
苗栗采莓行館
苗栗泰安觀止
苗栗石壁溫泉
★台中:
薆悅酒店台中館
薆悅酒店五權館
逢甲文華道會館
台中長榮桂冠酒店
台中兆品新館
台中二八樹巷旅宿
台中富信大飯店
中科后豐會館
雲山初露渡假民宿
和和旅宿
逢甲惟居文旅
覓玥精品時尚旅館
mini hotel
台中風華嚼旅
谷關虹系諾雅
台中港酒店(提供暖風扇)
豐原川賦商旅
武陵農場
台中過來旅店(四台電暖器可借用)
浮雲客棧
台中清新溫泉(限量借用)
★南投:
(日月潭)
日月潭雲品酒店
日月潭馥麗溫泉飯店
日月潭原宿旅店
日月潭大淶閣飯店
日月潭朝霧小棧
日月潭 五船民宿
散步的雲日月潭民宿
日月潭藍天水灣旅宿
日月潭桂月村民宿
喜莯民宿
日月潭原森林民宿
日月潭觀日品月渡假旅店
日月潭經典大飯店范特奇堡
(清境)
清境森之戀
清境老英格蘭
清境雲濛仙境民宿
清境普羅旺斯玫瑰莊園(付費壁爐取暖)
清境依默騎馬渡假莊園
清境雲頂山莊(有提供葉片式電暖器及電熱毯)
清境柏克萊民宿
(埔里)
埔里希爾拉villa
繽紛農場 (提供電熱毯)
埔里童心園民宿
埔里香亭溫泉渡假湯屋民宿
(衫林溪)
杉林溪大飯店(小木屋裡頭有移動式暖氣)
南投金台灣山莊民宿、
溪頭有晴天民宿、
南投鹿谷鄉-名竹山莊
溪頭杉溪鹿溜滑梯小木屋
★彰化:
鹿港澄悅商旅
彰化全台大飯店
員林棕櫚汽車旅館
★雲林
雲林華山觀止
★嘉義:
阿里山賓館
阿里山閣大飯店
鈺通飯店
阿里山星晨堡
★台南:
台南大員皇冠(可要暖氣機)
家新大飯店
台南煙波(可要葉片暖扇)
台南 安平留飯店
府城商旅文創新館
★高雄:
高雄愛河假日智選
★屏東
小琉球自然也民宿
★台東
高野大飯店(部分房型)
台東桂田喜來登(跟櫃台要葉片式暖氣機)
日暉國際渡假村
★花蓮
松雪樓
花蓮 F hotel站前館
花蓮翰品酒店
瑞穗安德森幸福莊園
花蓮雅堤輕旅民宿、聽海說故事民宿
茉白民宿
花蓮遠雄悅來大飯店(可跟櫃台要暖氣機)
花蓮夢峇里莊園
花蓮幸福童漾親子民宿
花蓮潭心閣民宿
花蓮離家出走民宿
葛莉絲莊園
花蓮鈴の宇民宿
光之角落民宿
理想大地
花蓮玫瑰香榭飯店
花蓮福品旅店
人文立閣旅店
麵包樹舍 B&B
#以上
#有要出去玩的可以筆記起來
#好像會再冷個兩三波
#記得保暖❤️
新悅城凱旋區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夜.語錄.我居家他們美容·海芋的回憶》
* 人若活得不自由,最大的原因是思想不自由。不擅長獨立思考,那麼總會被周圍的思想帶著走。所謂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你不想做什麼,可以不做什麼。 —-康德
* 多數時候,因為冷漠、順從尤其投機取巧,我們只能是隨波逐流或被眼前利益左右。—-卡繆《卡謬自述》
* 那些因緣分而來的東西,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三毛《我的寶貝》
*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決不能白白把生命浪費掉。如果我一天工作沒有什麼收穫,晚上躺在床上就疚虧難安,認為是慢性自殺。—-季羨林
* 我在自己周圍築起高牆,沒有哪個人能夠入內,也盡量不放自己出去。—-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
* 春天裡的花,夏日裡的花,秋風裡的花,開不過心中的花。—-老樹
* 每個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有自己的渴求、慾望,以及難以啓齒的需要。所以,日子要過下去,人們就要學會寬恕。
——伍迪•艾倫
* 每一次,當他傷害我時,我會用過去那些美好的回憶來原諒他,然而,再美好的回憶也有用完的一天,到了最後只剩下回憶的殘骸,一切都變成了折磨,也許我的確是從來不認識他。—-村上春樹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中挑一,一生太短,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才不負光陰。—-王小波
* 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時,可是一天的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 旅行的樂趣,就是沈浸在他人故鄉,然後又完好無缺地走出來,心中充滿快樂,任憑他人承受自己的命運。沒有哪種幸福能勝過旅行的自由。因為僅僅活著是不夠的,還應該穿越生活;對城市而言,僅僅看過是不夠的,還應該穿越它。一個思想僅僅想過是不夠的,還應該超越它。
——波德里亞《冷記憶》
* 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展現人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某些人慷慨,某些人小氣;某些人可能有強烈的自尊心,但他的使命感,他對祖國的熱愛,讓他願意委屈求全。多少人,為了生存,很快的投降;多少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反而對真正的英雄給予無情的批判。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二次世界大戰史稱D-Day 之後的第八天, 戴高樂回到了法國領土。他對盟軍光復的最大一個鎮──貝約鎮的鎮民們發表簡短演說,然後唱起了馬賽曲。這首馬賽曲,到現在法國總統大選時,有一些聲稱愛國主義的人還經常演唱著;這是很優美的一首國歌。我每次聽到,就在想這首歌最好的演唱者一定是戴高樂,但他的聲音當時沒有被錄下來。
他哽咽的唱這首歌時,你可以想像每一個音符,幾乎皆是走調的。他唱歌的音樂天分其實相當高,理由是因為他泣不成聲,他實在唱不下去。慢慢的,德國的戰敗到了倒數時刻,許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當時有一個故事。我們過去看一些歷史書上都說,巴黎之所以完全沒被摧毀,是因為維琪政府很快就投降了,法國人為了愛護他們的文物。
哇!這真的是對一群無用之人最好的美化之詞。事實上,在納粹原本的計畫裡頭,希特勒曾經下令,一旦巴黎開始內戰,英美盟軍一進入巴黎,他要求德軍駐巴黎的司令官柯爾提茲Choltitz將巴黎炸毀。所以巴黎在原來的希特勒計畫裡是全部炸毀, 他下令炸毀的還包括了塞納河上的四十五座橋樑、艾菲爾鐵塔,還有其他歷史著名的建築物羅浮宮、凡爾賽宮︙︙巴黎必須變成廢墟。
巴黎可以留下來,純粹是因為柯爾提茲這位德軍駐巴黎司令官,他住在巴黎,愛上這座城市,捨不得摧毀它。所以他不僅沒有執行希特勒的命令,還派遣密使進入盟軍陣地,找到戴高樂身邊的人,告訴他這件事。於是,戴高樂只好請求艾森豪將軍整個D-Day 的總指揮將軍提早光復巴黎的計畫,因為,如果希特勒發現柯爾提茲沒有按照他的命令裝設炸藥,他可能會換另一個司令官。但艾森豪不理睬他,後來,法軍將領雷克勒Philippe Leclerc de Hauteclocque再度和艾森豪提到他也獲得相同的情報,艾森豪念頭一轉,才同意了。
所以,這裡我想講什麼呢?面對一個你必須完成大事時,面子和自尊心是最不重要的事。戴高樂自己告訴艾森豪將軍,艾森豪回他「不」,戴高樂只好派雷克勒遊說。
戴高樂心想,你們都討厭我,可能跟我的個性和說話方式不無關係;那我再派另外一個人說服你,告訴艾森豪相同的訊息,結果艾森豪同意了。
這裡頭只差了三天,一個人的態度就完全變了。所以當你無法說服一個人時,你可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過去給別人的印象和成見不夠有說服力,而不是直接的攻擊對方。
那個時刻,戴高樂在日記裡寫下:
有的時候我可能要為自己的身高,過去的過度高傲和自尊心,負一點責任。但這些,都比不上偉大的巴黎。
艾森豪同意之後,八月二十二日,盟軍以一個排的兵力光復了巴黎;二十五日正式進入巴黎。德國軍隊本來就準備要投降,所以他們進去之後,根本沒有真正的交戰,就往牆上的希特勒肖像,啪啪啪發射一排子彈。原來,通報他們消息的就是柯爾提茲,這位司令官雙手放在腦後,從樓上走下來,正式投降,所以巴黎的建築文物得以被完整的保留下來。
雙方不到幾個小時,就完成了投降文件。
儘管如此,戴高樂並沒有特別的喜悅,他沒有說什麼太多的話,雖然這代表偉大的勝利已經接近了。
八月二十六號,戴高樂舉行一場盛大的勝利遊行,他和底下的將領們,首先重燃凱旋門下、無名戰士紀念碑前的火焰。
這個動作很重要, 你看一個領導者就看這些細節,他不是來宣告自己多偉大,不是來接受所有的人對他的歡呼。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帶著將領們,重燃凱旋門下無名戰士紀念碑前的火焰,告訴大家,是他們讓法國被保留下來,讓巴黎被保留下來。他知道這場戰役死傷的人太多了,他不該是在這個場合唯一接受歡呼的人。
他把自己擺到後面,把自尊心擺在光復祖國後面, 把戰爭勝利者的身分擺在戰亡將領的後面。
然後,他才沿著壯麗的香榭麗舍大道,慢慢的遊行,走到協和廣場。
那天戴高樂在日記裡寫了一段話,太特別了。如果你是當時的戴高樂,你想想看:離開法國的時候你被別人說是逃兵,是叛將,後來證明你一路是對的;你受到美國人的羞辱,最後回到你的國家,勝利在望了。你會告訴自己什麼?這一切都太值得了,多多少少你會覺得自己是英雄吧?
但答案並非如此,這也是為什麼我要講述戴高樂故事的原因。
我覺得一個了不起的人,往往具有在某個關鍵時刻自我提醒的能力。
在日記裡頭,戴高樂說:
我知道戴高樂將軍已經成為一個活生生的傳奇,人們對這件事情已經有一個固定的形象。所以從今天開始,不論我去哪裡演講,或者我要做出任何重大決定的時候,我都要捫心自問,這樣適不適合戴高樂以及他所扮演的角色,這樣對不對得起戴高樂的角色。
戴高樂的名言還有一句:
如果沒有偉人就不會有偉大的事功。一個人只有執意成為偉人,他才會成為偉人。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博克來購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6688?sloc=main_mb
—-圖片。在家隔離,但狗狗可以去美容院。史先生一副帥像,西西里島爽酷,忽忽集團及東大寺、三白超級可愛。隔離期間,讀書、改新書稿、整理山區花園,以即將凋謝的海芋插花佈置茜茜家族:生活,突然之間,少了無謂的奔波,多出了許多時間。紀念沒有白活的一天
新悅城凱旋區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下評論】《#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19 世紀問世的名著小說《悲慘世界》,在 21 世紀成了法國新銳導演拉德利鏡頭下的犀利映襯,一本書、一部電影,不同媒材但核心異曲同工,盤根錯節的結構性問題、人性不斷的對立、來自社會底層貧窮的掙扎,仍舊不斷重演,人類文明看似不斷前進,卻被拉德利拆解成停滯,甚至是倒退,雨果筆下的革命百年之後,對於拉德利來說或許近在咫尺,全片擲地有聲,令人膽戰心驚。
此作開場對準 2018 年的世足賽,攝影機來去自如地在小巷中運動,穿梭在喧囂、吵雜的人群中,即使是膚色、種族、宗教有所差異,但所有人都有志一同地不斷揮舞法國三色旗,沈浸在世足賽冠軍的勝利喜悅中,高奏勝利的凱歌,迎來屬於法國的驕傲。此時此刻,因為運動帶來的團結,讓群聚在凱旋門前的法國人有所歸屬與依靠,但本該美好的氛圍,導演拉德利將《悲慘世界》的片名「Les Misérables」慢慢浮出,準備揭示埋藏在美好底下的假象,以極其諷刺的對比拉開電影帷幕。
光從短短 5 分鐘的場序,就可感受到拉德利的穩重,開場的人群調度與攝影機運動的確看不出是初執導筒的導演,頗有大將之風,且令觀者好奇所謂的悲慘世界該是何種面貌。
揮別場序的激情之後,拉德利將攝影機帶向公部門的警察局,帶出三人一組的警察小隊,其中包含經驗豐富卻仗著「警察」牌子耍流氓的「Chris」、遵從 Chris 的指示只求安穩度日的「Gwada」,最後則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菜鳥「Stéphane」,拉德利聰明地透過這三位個性鮮明的警察視角,遊走(巡邏)在充滿犯罪、危險氣息的底層街頭,觀眾也得以紮實地一窺與警察處在對立位置上的各種小人物,拉德利也進而描繪出這些小人物們不同的求生輪廓,拼湊出郊區的完整樣貌。
包含整天惹事生非的街頭小流氓、相互強佔地盤的地頭蛇們、行事風格衝動的馬戲團、金盆洗手的地方大老、與警察合作私下做盡髒事的組織等等,各方勢力爭權奪利,龍蛇雜處的巴黎郊區飄散著微妙的平衡氛圍,而觀眾則因導演刻意近距離的觀察,產生極近的親密接觸,這些人物好似皆處在暴力懸崖邊上,隨時準備向下墜,透著銀幕都能真實地感受到巴黎遺棄的灰色地帶。
難能可貴的是,拉德利並非一味地批判,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中,「善」與「惡」當然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例如有「Chris」這類極端父權的惡劣警察,也有試圖維繫平衡的地方流氓,「善」、「惡」時常模糊且難以區別,正如同片中夜晚降臨前的黃昏,夕陽餘暉照耀著冰冷高樓中每顆顫動不安的心,在橘色光芒中,你我有何區別,拉德利灑脫且無助地將此問題拋向觀眾。
若真要挑毛病,拉德利筆下的這些人物們都太單一功能性,每個角色都代表且服務著某種立場,並不複雜,會讓角色少了縱深,但瑕不掩瑜。
而整部電影的重大推動,在於成長街頭,名為「Issa」的孩子從馬戲團偷走一頭幼獅,引發馬戲團的爭吵與鬥爭,警察三人組進行鎮壓,避免混亂,但卻發射塑膠子彈槍傷了 Issa,整起事件遭到另一名孩子的「空拍機」意外錄下,進而引發最終的暴動。
在槍傷事件中,對於觀眾而言有趣的是視角的轉移,我們從拉德利深入紛爭的鏡頭,刻意被帶向處在高空中,空拍機的俯瞰視角,原先觀眾全然置身於躁動的事件本身,突然抽離,被放在冷靜、旁觀者的位置,此作法有著導演意識且深具目的性,展現了「觀看」本身的差異與可能性。
再來,到了最終場戲,在公寓樓梯間,警察與暴民在緊張、對立的狹窄場域中,觀眾的視角又突然拉開,被帶到另一側安全的房門內,透過「門孔」觀察這場武力對峙,警察們的求助是失效的,處在門孔另一側的角色,選擇緊閉房門,不願意替被圍攻的警察打開一線生機,觀眾只能默默從此視角看著角色的選擇。
最後,當 Issa 手持火藥對準警察們,拉德利決定選擇「開放式的結尾」(且最後的縮小聚焦也契合了門孔的作用),不明說 Issa 是否對警察狠下殺手,此筆讓原先只能處在被動視角的觀眾們,進而掌握「主動性」,帶著懸念步出戲院,終能浸身思考這場暴動的後續走向,警察脫困與否,Issa 是否走向無可挽救的結局,最終這兩股勢力有無和解的可能,全由觀眾「主動」定奪,不再只是接受角色的選擇,拉德利提供觀看與被看的詮釋方法,視角的遊移、主被動的換位思考,皆是拉德利精妙、高明的手法。
而 Issa 與警察們的對峙,神似片子中段 Issa 被馬戲團團長抓著讓雄獅恫嚇的場景,在 Issa 與獅子、警察的兩次對立中,狩獵與被狩獵的關係展露無遺,拉德利在雄獅的野性與本能中,道出人們違反自然地馴服與教化(雄獅想攻擊 Issa 卻又裹足不前),殘忍而暴戾,而最終與警察的僵持,透過上與下(Issa 在階梯上,警察在階梯下),轉換狩獵(權力)關係,此時此刻,誰是雄獅誰是獵物,不言而喻,有沒有教化的可能性?不得而知。
而狩獵的主被動關係,取決於絕對的武力壓迫,手無寸鐵的警察碰上手持火藥的 Issa ;手無寸鐵的 Issa 碰上張牙舞爪的雄獅,都是佔據武力的絕對優勢方所產出的暴力霸凌,對於「暴力」這一命題,拉德利以畫面說故事,透過這兩場戲精準詮釋。
綜觀全片,《悲慘世界》是一部生猛有勁的作品,拉德利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剛強氣勢,在巴黎郊區中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衝突,隨時充滿箭在弦上的挑釁,引人入勝,且其暴力筆觸也神似賈克歐狄亞在 2015 年拿下坎城金棕櫚的《流離者之歌》。
《悲慘世界》仍然是部打破文化藩籬的作品,此種對立走出巴黎,在世界各地、社會的角落上仍舊不斷上演,但或許,拉德利並不想極為悲觀地認定人性的無可救贖,開放式的結尾以及開場的人心凝聚就是很好的證明。
「親愛的朋友,請謹記。沒有劣苗或惡人,只有壞的耕養者。」雨果百年前提筆的嚴厲警示,到了 2019 年,拉德利巧妙地挪用,鏗鏘有力地奏出一曲法國當代的底層荒涼悲歌。
‼️感謝『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試片邀約,現正熱映中。
#最近有點忙有點懶
#所以評論來晚了點
#最近的片子都不錯有空再寫出來
新悅城凱旋區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下評論】《#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19 世紀問世的名著小說《悲慘世界》,在 21 世紀成了法國新銳導演拉德利鏡頭下的犀利映襯,一本書、一部電影,不同媒材但核心異曲同工,盤根錯節的結構性問題、人性不斷的對立、來自社會底層貧窮的掙扎,仍舊不斷重演,人類文明看似不斷前進,卻被拉德利拆解成停滯,甚至是倒退,雨果筆下的革命百年之後,對於拉德利來說或許近在咫尺,全片擲地有聲,令人膽戰心驚。
此作開場對準 2018 年的世足賽,攝影機來去自如地在小巷中運動,穿梭在喧囂、吵雜的人群中,即使是膚色、種族、宗教有所差異,但所有人都有志一同地不斷揮舞法國三色旗,沈浸在世足賽冠軍的勝利喜悅中,高奏勝利的凱歌,迎來屬於法國的驕傲。此時此刻,因為運動帶來的團結,讓群聚在凱旋門前的法國人有所歸屬與依靠,但本該美好的氛圍,導演拉德利將《悲慘世界》的片名「Les Misérables」慢慢浮出,準備揭示埋藏在美好底下的假象,以極其諷刺的對比拉開電影帷幕。
光從短短 5 分鐘的場序,就可感受到拉德利的穩重,開場的人群調度與攝影機運動的確看不出是初執導筒的導演,頗有大將之風,且令觀者好奇所謂的悲慘世界該是何種面貌。
揮別場序的激情之後,拉德利將攝影機帶向公部門的警察局,帶出三人一組的警察小隊,其中包含經驗豐富卻仗著「警察」牌子耍流氓的「Chris」、遵從 Chris 的指示只求安穩度日的「Gwada」,最後則是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菜鳥「Stéphane」,拉德利聰明地透過這三位個性鮮明的警察視角,遊走(巡邏)在充滿犯罪、危險氣息的底層街頭,觀眾也得以紮實地一窺與警察處在對立位置上的各種小人物,拉德利也進而描繪出這些小人物們不同的求生輪廓,拼湊出郊區的完整樣貌。
包含整天惹事生非的街頭小流氓、相互強佔地盤的地頭蛇們、行事風格衝動的馬戲團、金盆洗手的地方大老、與警察合作私下做盡髒事的組織等等,各方勢力爭權奪利,龍蛇雜處的巴黎郊區飄散著微妙的平衡氛圍,而觀眾則因導演刻意近距離的觀察,產生極近的親密接觸,這些人物好似皆處在暴力懸崖邊上,隨時準備向下墜,透著銀幕都能真實地感受到巴黎遺棄的灰色地帶。
難能可貴的是,拉德利並非一味地批判,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中,「善」與「惡」當然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例如有「Chris」這類極端父權的惡劣警察,也有試圖維繫平衡的地方流氓,「善」、「惡」時常模糊且難以區別,正如同片中夜晚降臨前的黃昏,夕陽餘暉照耀著冰冷高樓中每顆顫動不安的心,在橘色光芒中,你我有何區別,拉德利灑脫且無助地將此問題拋向觀眾。
若真要挑毛病,拉德利筆下的這些人物們都太單一功能性,每個角色都代表且服務著某種立場,並不複雜,會讓角色少了縱深,但瑕不掩瑜。
而整部電影的重大推動,在於成長街頭,名為「Issa」的孩子從馬戲團偷走一頭幼獅,引發馬戲團的爭吵與鬥爭,警察三人組進行鎮壓,避免混亂,但卻發射塑膠子彈槍傷了 Issa,整起事件遭到另一名孩子的「空拍機」意外錄下,進而引發最終的暴動。
在槍傷事件中,對於觀眾而言有趣的是視角的轉移,我們從拉德利深入紛爭的鏡頭,刻意被帶向處在高空中,空拍機的俯瞰視角,原先觀眾全然置身於躁動的事件本身,突然抽離,被放在冷靜、旁觀者的位置,此作法有著導演意識且深具目的性,展現了「觀看」本身的差異與可能性。
再來,到了最終場戲,在公寓樓梯間,警察與暴民在緊張、對立的狹窄場域中,觀眾的視角又突然拉開,被帶到另一側安全的房門內,透過「門孔」觀察這場武力對峙,警察們的求助是失效的,處在門孔另一側的角色,選擇緊閉房門,不願意替被圍攻的警察打開一線生機,觀眾只能默默從此視角看著角色的選擇。
最後,當 Issa 手持火藥對準警察們,拉德利決定選擇「開放式的結尾」(且最後的縮小聚焦也契合了門孔的作用),不明說 Issa 是否對警察狠下殺手,此筆讓原先只能處在被動視角的觀眾們,進而掌握「主動性」,帶著懸念步出戲院,終能浸身思考這場暴動的後續走向,警察脫困與否,Issa 是否走向無可挽救的結局,最終這兩股勢力有無和解的可能,全由觀眾「主動」定奪,不再只是接受角色的選擇,拉德利提供觀看與被看的詮釋方法,視角的遊移、主被動的換位思考,皆是拉德利精妙、高明的手法。
而 Issa 與警察們的對峙,神似片子中段 Issa 被馬戲團團長抓著讓雄獅恫嚇的場景,在 Issa 與獅子、警察的兩次對立中,狩獵與被狩獵的關係展露無遺,拉德利在雄獅的野性與本能中,道出人們違反自然地馴服與教化(雄獅想攻擊 Issa 卻又裹足不前),殘忍而暴戾,而最終與警察的僵持,透過上與下(Issa 在階梯上,警察在階梯下),轉換狩獵(權力)關係,此時此刻,誰是雄獅誰是獵物,不言而喻,有沒有教化的可能性?不得而知。
而狩獵的主被動關係,取決於絕對的武力壓迫,手無寸鐵的警察碰上手持火藥的 Issa ;手無寸鐵的 Issa 碰上張牙舞爪的雄獅,都是佔據武力的絕對優勢方所產出的暴力霸凌,對於「暴力」這一命題,拉德利以畫面說故事,透過這兩場戲精準詮釋。
綜觀全片,《悲慘世界》是一部生猛有勁的作品,拉德利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剛強氣勢,在巴黎郊區中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衝突,隨時充滿箭在弦上的挑釁,引人入勝,且其暴力筆觸也神似賈克歐狄亞在 2015 年拿下坎城金棕櫚的《流離者之歌》。
《悲慘世界》仍然是部打破文化藩籬的作品,此種對立走出巴黎,在世界各地、社會的角落上仍舊不斷上演,但或許,拉德利並不想極為悲觀地認定人性的無可救贖,開放式的結尾以及開場的人心凝聚就是很好的證明。
「親愛的朋友,請謹記。沒有劣苗或惡人,只有壞的耕養者。」雨果百年前提筆的嚴厲警示,到了 2019 年,拉德利巧妙地挪用,鏗鏘有力地奏出一曲法國當代的底層荒涼悲歌。
‼️感謝『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試片邀約,現正熱映中。
#最近有點忙有點懶
#所以評論來晚了點
#最近的片子都不錯有空再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