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屋鄉新坡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屋鄉新坡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屋鄉新坡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屋鄉新坡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6萬的網紅鄭文燦,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綠色新屋,希望之鄉 鄭文燦的許諾 我認為,政府在新屋投資不足,公共建設亟待加強,我當市長,要以遠見和魄力,讓新屋成為老人的健康社區,年輕人的希望之鄉。 一、新屋預算比現有數字增加一倍,讓新屋成為台灣農村再生計畫的起點。 二、設立「武陵中學新屋分校」,讓新屋學子就近就讀。 三、興建大型的新屋運...

  • 新屋鄉新坡 在 鄭文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11-18 14:21:24
    有 1,357 人按讚

    綠色新屋,希望之鄉
    鄭文燦的許諾

    我認為,政府在新屋投資不足,公共建設亟待加強,我當市長,要以遠見和魄力,讓新屋成為老人的健康社區,年輕人的希望之鄉。

    一、新屋預算比現有數字增加一倍,讓新屋成為台灣農村再生計畫的起點。

    二、設立「武陵中學新屋分校」,讓新屋學子就近就讀。

    三、興建大型的新屋運動公園、綜合運動中心。

    三、全面更新社區活動中心設備,設置長青俱樂部與電腦教室。新屋、永安、大坡三區,都興建老人會館、親子館、托嬰中心。

    四、在新屋舉辦「農業博覽會」,並設置農博公園。

    五、建立農業產銷班生產資材、肥料50%對等補助,興建農產品低溫倉儲物流中心,行銷新屋農業。

    六、以免費公車,從新屋接駁至中壢、桃園及高鐵青埔站,方便新屋鄉親就學、洽公、就醫及購物。

    七、建立「公廳祠堂及古厝修繕維護計畫」,配合文史導覽,成為戶外教學及觀光景點。

    八、推出青年返鄉創業輔導計畫,100萬低利貸款,10萬元獎勵金。

    九、舉辦客家鵝肉美食節、永安漁港海產節,推動新屋綠色旅遊活動,讓年輕人愛上新屋。

    十、挹注資源,推動新屋成為老人健康社區。

  • 新屋鄉新坡 在 吳志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4-11-05 14:00:00
    有 71 人按讚


    桃園市長候選人吳志揚 楊梅、新屋競選總部成立

    市長候選人吳志揚楊梅和新屋競選總部,一日上午在兩地數千鄉親力挺下熱鬧成立,楊梅市長彭聖富和立委廖正井都推薦吳志揚是最關心地方和協助地方建設最多的一位縣長並指出,楊梅市即將擁有一座面積10公頃,運動休閒設施最完善的運動園區,已經編列了五億元經費,明年即將動工,加上吳縣長這幾年來補助地方建設經費高達二十幾億,更是楊梅有史以來的破紀錄地方建設補助款。他呼籲鄉親踴躍投票支持吳志揚,讓楊梅市更進步更繁榮。吳志揚則表示,楊梅是好山好水和交通最便捷、最有發展潛力之地,他獲支持當選後一定會將兩地打造成交通方便、田園風光、適宜觀光運動休閒的好地方。

    楊梅市長彭聖富一再感謝吳志揚縣長大力補助楊梅地方建設,是歷任縣長中最照顧楊梅市的好縣長,讓楊梅更進步繁榮,迄今已開發了十九座公園,讓楊梅居住環境比鄰近其他鄉鎮市都好,希望鄉親以感恩的心來支持吳志揚當選桃園市的第一屆市長。

    吳志揚則表示,楊梅地區在各項建設陸續完成,可說「楊梅吐氣一棒二十年」,台鐵捷運化從原本僅到中壢,現也延伸到平鎮、楊梅,尤其是楊梅有三個站,捷運化後三個站都會停,讓楊梅出入交通更方便,中山高楊梅幼獅交流道拓寬和校前路前的交流道也都會陸續動工興建,將讓楊梅地區交通建設更完善;另外,高鐵橋下台31線年底就要通到新竹湖口,讓楊梅與航空城效益連接起來了。

    吳志揚隨後轉往新屋鄉主持總部成立,徐同治鄉長、邱佳亮議員及新屋鄉各界領袖共一千五百人高聲為吳志揚加油。吳志揚說,新屋是全台唯一客家漁港所在,豐美的漁產美麗的農村景色,讓新屋鄉成為北部地區的新興觀光區,在他傾全力邀請國際級藝術家在新屋舉辦地景藝術節,黃色小鴨的魅力吸引240萬人潮,讓新屋鄉一夕間成為世界級的觀光地區。

    他保證當選後一定會將新屋打造為有田園風光,有漁港風情、有客家傳統文化元素,北台灣最美的觀光休閒好去處。

    吳志揚競選辦公室 官方網站
    新桃園.超越五都.贏香港.勝新加坡
    http://www.johnwu2014.tw

  • 新屋鄉新坡 在 吳志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4-04-30 07:02:48
    有 6 人按讚


    施政報告

    七、建立完善社會福利,建置關懷人性社會

    (一) 有志一同,福利傳遞

    積極推動長者、專業、青年及企業等多元志工服務。組成10支千歲志工團,讓200位長者的人力資源得以充分運用;組成縣內第一支修繕志工隊,協助23戶弱勢民眾修繕;設立青年志工中心,支持青少年投入公益服務,作為青少年服務資源整合的平台。另推動旗艦社區領航計畫,發展照顧服務社區化之特色方案,目前總計110個單位參與、執行143個方案、服務6萬1,129人次。

    (二) 多元扶助,溫馨關懷

    透過多元的救助措施,提供弱勢家庭各項扶助,除現金給付外,設立「安家實物銀行」,提供白米、奶粉及罐頭等基本民生物資;為因應弱勢民眾家戶個別需求,擴大辦理「感心生活券」方案,除發放弱勢家戶感心生活券,並擴大針對弱勢學童,亦透過學校提供提供感心生活券,讓弱勢家戶及學童可至委託超商兌換餐食及文具用品。

    (三) 弱勢加保,生活有保

    103年開辦「保護傘專案-弱勢家戶微型保險」,將納保對象從特殊境遇家庭擴大至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領有兒童少年生活扶助、弱勢家庭兒童少年緊急生活扶助、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等6類家庭,針對其家中16歲以上至65歲以內1位主要家計負擔者,由本府主動為其投保並負擔保費,為弱勢家庭撐起保護傘,提高家庭風險承載力並增加心理安定感。

    (四)專業服務,社區照顧

    積極推動一鄉鎮市一家庭服務中心,建構完善社會福利網絡,使民眾就近在社區內獲得立即且完整的福利服務。103年起開辦自殺高風險家庭之幸福守護安全網計畫,每月召開會議,期降低民眾自殺風險並維護生命安全;持續推動高風險家庭高危機會議,針對雙親為吸毒或酒癮患者之0-6歲兒童高危機家庭,施以密集訪視及處遇,以守護家庭與提升家庭照顧能量。

    (五)安心托育,寶貝幸福

    本縣第一家公設民營龜山托嬰中心於103年1月27日正式揭牌,可收托45名0-2歲幼兒,每名每月收費9,000元,若送托家長符合托育費用補助資格,依家庭資格可補助3,000至5,000元,家長每月僅需負擔4,000至6,000元,並提供20%名額予弱勢家庭優先收托,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提供優質、在地且平價的托育服務,打造讓民眾願生能養的幸福桃花源,並預計在升格後2年內達到一鄉鎮一托嬰中心。
    積極推動各項友善育兒措施,已設置3處親子館,「桃園行動親子車」亦將巡迴全縣,提供0-3歲嬰幼兒暨親子活動、托育服務資訊及兒童玩具圖書借用等服務,打造親子共學共玩的樂園。

    (六) 在地安養,健康樂齡

    本縣是六都中最為年輕之城市,但隨著老年人口逐年增加,積極推展社區照顧及創新措施,以提供本縣老人完整福利服務。為提升老人健康體適能,提供各類體適能活動,利用寒暑假期間號召據點辦理親子共餐,提倡倫理孝道觀念,亦將結合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推廣養生餐飲及社區共餐。全縣目前已有115個社區關懷據點,針對老化比例較高的新屋鄉、觀音鄉等或偏鄉如復興鄉,積極成立據點,能讓在地長輩及原住民長輩接受關懷服務,發揚多元族群特色,享受更快樂與健康的老年生活。
    為鼓勵老人及身心障礙者,儘量參與各項戶外休閒運動,增進生活樂趣及身心健康,敬老愛心卡點數提高到800點,復興鄉更高達1,000點,除了搭乘10家客運超過百條路線外,同時也開放乘坐國道客運。另為滿足失能、失智長者被照顧需求,本縣已設置2家日間照顧中心外,預計於今年再輔導增辦3家,另積極規劃居家服務、營養送餐及交通接送等照顧資源,使長輩可以在地獲得妥適照顧;此外將持續辦理「樂智學堂」,失智症輔療團體,透過專業課程設計與活動引導,讓失智老人多動腦、多運動,以超越記憶障礙,減緩退化速度,維持生活品質。

    (七) 有愛無礙,自立重建

    因應身心障礙者鑑定新制全面實施,設立「身心障礙者需求評估中心」,配合中央規劃兩階段換證,第一階段換證期間為101年7月11日至104年7月10日,需換證人數約2萬5千人,迄今完成換證人數計2萬人,執行率達80%,並規劃各項身心障礙福利資源,使身心障礙者可依需求評估結果,獲得所需之福利服務。
    為使身心障礙者就近於社區中獲得照顧,特開辦家庭托顧、社區日間作業設施、社區居住、自立生活等方案,以提供多元化、社區化之生活照顧服務;另外也分別於本縣北、南、東區成立3處區域性「社區資源及生活重建中心」,透過社區工作模式,提供身心障礙者在地、即時、整合、專業的個別化服務,並建構社區資源網絡,強化身心障礙者及其家庭社會參與及生活重建,進而達到身心障礙者多元照顧服務目標。而為因應身心障礙者交通服務需求,102年積極募集7輛復康巴士投入營運,車輛數已達82輛,計提供17萬325趟次服務。
    102年度建置本縣愛心計程車隊,第一批招募共計121輛計程車,並於102年11月6日正式啟用。此外,獲交通部核定補助10輛無障礙計程車(除乘客座位外,另設置斜坡板,可供輪椅乘客直接進入車內),預計103年5月啟用。

    (八) 暴力止步,安全守護

    本縣致力推動在地化家暴被害人服務模式,依各區域特性建構社區型家暴防治網絡,自102年10月將每月召開的家暴高危機案件會議由2場次增加為4場次,透過第一線網絡服務人員共同研討行動策略,深化個案服務內涵,藉由網絡人員密集且高度合作共識,提供被害人綿密無縫隙的安全防護網,協助被害人脫離暴力威脅陰影,獲得免於恐懼的安心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