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北市棉被怎麼丟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北市棉被怎麼丟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北市棉被怎麼丟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北市棉被怎麼丟產品中有1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lease help my friends.」 這兩天,我收到了很多求援的訊息,有來自被隔離的移工、幫移工轉述狀況的同事、小型單位的移工雇主、認為移工禁令執行有疑慮的朋友、當然還有更多是對縣府無法妥善處理現況,而滿心憂慮疫情失控的頭份竹南鄉親。 對於移工的處置和禁令,本篇將列點提出問題與建議...

新北市棉被怎麼丟 在 凱特王 Kate Wang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02 16:52:37

- 如果不跟他同居,怎麼會知道兩個人適不適合一起生活? . 適不適合一起生活只有同居可以知道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我看到的是更多的人即使同居了,磨合多時,發現不適合之後,卻依然沒有勇氣跟方法解決存在的問題。 . 為什麼? . 因為這些問題不是生活習慣的不同所導致的,是兩個人的三觀從本質上就兜不在一...

新北市棉被怎麼丟 在 小廚娘料理時間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22:56:17

#廚娘外食怎麼吃系列 冬天來了!!一定要進補一下 怎麼可以錯過這個暖心料理❤️ 薑母鴨 而且還有好康➕抽獎活動又來囉~~~ . 前幾天莫名變超冷(超想帶棉被出門🤣 廚娘本身冷底,一變天真的很受不了!! 很開心就在家附近開了一家新的薑母鴨店 @kingduck21083 廚娘這回外帶與家人共享這...

  • 新北市棉被怎麼丟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9 00:28:31
    有 4,806 人按讚

    「Please help my friends.」

    這兩天,我收到了很多求援的訊息,有來自被隔離的移工、幫移工轉述狀況的同事、小型單位的移工雇主、認為移工禁令執行有疑慮的朋友、當然還有更多是對縣府無法妥善處理現況,而滿心憂慮疫情失控的頭份竹南鄉親。

    對於移工的處置和禁令,本篇將列點提出問題與建議:

    1. 京元電移工隔離狀況

    依照指揮中心的說法,京元電全數移工隔離14天,採一人一室獨立衛浴,確保快篩偽陰性與潛伏期不會造成再度交叉感染,全廠近兩千名移工分為高風險與低風險處理,高風險群移至各縣市集中簡易所,低風險群移至各宿舍與防疫旅館。

    但我們卻陸續收到現場回報的照片,低風險族群被移至曾有確診者的造橋宿舍,現場環境雜亂,有丟在地上的防護衣、掛在冷氣口的口罩、吃剩的便當、滿走廊的垃圾,和各式各樣髒亂的房間,在仲介公司人力不足、尚未做好清潔消毒的狀況,卻要把快篩陰性的低風險群,移進這樣讓人充滿疑慮的宿舍,且根本非一人一室,多為2-4人一間共用衛浴。

    還有房間沒有尚未配水及衛生紙,甚至只有床板,沒有床墊、沒有枕頭、沒有棉被,且有的房間甚至是兩個人要一起睡在這樣的木板上。移工們隔離不是要多高級舒適的環境,只求是確實清消的環境,這樣隔離才有意義。只求生活最低的標準,能夠有水和衛生紙使用,睡覺可以有棉被枕頭。

    甚至還有消息傳出,管理人通知住在防疫旅館的移工,每日需自費2500元,並從薪資夠扣除,住14天便是35000元,扣掉勞動部在昨日記者會說明每日會對防疫旅館補貼的1000元,仍須負擔21000元,都是為數不小的金額。

    今日詢問苗栗縣防疫旅館主責單位,其回應防疫旅館本就須收費,但此次係配合政府要求,應由仲介或雇主負擔,由移工薪資扣除並不合理。因隔離尚未結束,此狀況仍未發生,只是有收到消息,一旦有移工因配合隔離而被扣薪,會責成勞青處對仲介或雇主進行處置,並已告知上述宿舍情況請求儘快改善。

    補充1:後續確認,向縣府反應後,仲介已於接近午夜時配發一人1罐水、1包面紙、枕頭與涼被,但仍兩人睡在一個木板上,並於隔日一早將進行二次快篩。謝謝縣府同仁協助處理。

    補充2:後續仲介公司有跟移工們道歉沒處理好這些事,也會加派人手幫忙,未來的生活需求會妥善處理。

    2. 苗栗移工禁令法源依據

    本次苗栗的確診個案,有七八成為外籍移工,主要因為移工們的住宿環境及工作樣態,導致一旦有人染疫,便會在宿舍群與工作場域中密集傳散,因此當徐耀昌縣長發出強力的移工禁令時,雖然我覺得有些疑慮,但仍在等縣府的完整說明。

    「全縣移工自即日起,除上下班期間停止外出。」

    昨天公佈禁令時,縣府遭質疑法源依據,有看到有多名律師說明,地方政府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第37條,視實際需求管制特定場所之出入及容納人數,或是中央主管機關可依48條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第3條,要求人民居家隔離,並配合指揮中心三級防疫警戒,命令移工禁止外出、警方加強稽查等。

    昨天詢問我的朋友,我都以這幾條先回應。但其實「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雇主聘僱移工指引:移工工作、生活及外出管理注意事項」中,也沒有禁止移工外出的相關規定,仍在等苗栗縣政府的說明。

    而今天縣政府的記者會上說明移工禁令處罰的法源依據,非傳染病防治法,而是「就業服務法」。

    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苗栗縣政府不是直接要求移工禁止外出,而是要求雇主與仲介管理好移工,別讓他們出門。所以生活必需品和移動才是由雇主與仲介負責,一旦沒管理好自己的移工,雇主與仲介便會遭就業服務法被開罰,昨天一天警局已查獲21起移工外出案例。

    若要完整解釋,可說限制外出的來源為苗栗縣政府依傳染病防治法及特別條例提出,而移工沒遵守將會依就業服務法對雇主及仲介開罰。

    若依傳染病防治法且取得中央指揮中心同意,雖仍有疑慮但可以理解。但徐耀昌縣長以就業服務法要求雇主與仲介去限制移工們的人身自由,且今天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在記者會上被詢問時,顯然不知道苗栗的狀況,這使得目前的移工禁令讓人難以接受。

    沒有想到,縣政府對於防疫的清零作戰,不是將病毒的傳遞清零,而是要將移工從苗栗縣的街道上清零。

    補充:6/9記者會指揮中心表示,此政策為苗栗縣政府口頭片面宣布,建議全國不分國籍皆維持三級警戒。

    3. 眼不見為淨,恐引發社會對立

    移工禁令政策徐耀昌縣長要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不要在苗栗的路上看到任何移工。

    因為縣政府的失能,導致疫情控制不下來,直到指揮中心進駐才逐漸穩住,但狀況持續緊繃且民眾恐慌及焦慮情緒高漲下,縣府好像做什麼被罵什麼,徐耀昌縣長竟然操作本國人民與外籍移工的對立,借此轉移焦點。

    我們可以看到其他移工數量很多縣市首長,像新竹的林智堅市長第一時間請國軍入駐,提供企業移工篩檢協助穩定軍心,桃園的鄭文燦市長明確的對不同數量的移工宿舍與公司提出對應策略,甚至連新北市的侯友宜市長都說鼓勵比限制好,鼓勵業者以獎勵代替限制。

    我們的敵人是病毒、不是移工。為了防疫,我們都很樂意配合政府執行各項政策,移工們也是,台灣人害怕染疫,但隻身在外國的移工更加害怕,所以因應本次事件性質多為移工群聚所致,只要有被框列或同宿舍、同公司,他們也很願意配合停工、隔離等政策。

    沒想到接下來要面對的是「移工=病毒」的標籤化政策,好像只要看不見、接觸不到移工,苗栗就能恢復平靜。

    「這些遠渡重洋、飄洋過海來到苗栗地區,認真辛苦工作移工們,亦是我們縣內推動各項產業的重要人力來源之一,他們支撐台灣基層勞務與照顧長輩的看護工作,在面對不熟悉的服務環境及語言,內心難免感到恐懼與不安。」

    這是去年九月縣府舉辦的移工嘉年華新聞稿之內容,現在每一句話看起來都分外諷刺。

    4. 不只種族對立,還有階級對立

    根據《就業服務法第46條》以及《雇主聘僱外國人許可及管理辦法》,台灣將外籍勞工分為兩類,一類從事專門型與技術性質的工作,像是高階主管、專門或技術人員、外籍教師等白領移工;而另一類主要從事勞動性質的工作,包括製造業、營造業、農林魚牧等產業移工,及看護工及家庭幫傭等社福移工,所謂的藍領外勞。

    若所有移工除上下班皆不得外出,那麼照定義除了藍領移工外,白領移工也不得外出。外籍教師、高階經理人、甚至風電廠商的技術人員都不能外出。

    但有個案例是菲籍高階幹部,自行在外租屋,我們詢問勞青處這是否要管制,得到的答案是不用。我想這很清楚的說明了,本次的移工禁令就是僅針對藍領移工。

    5. 實務上的困難

    詢問此禁令是否有時間規劃,答案既然不是隔離14天,也不是直到三級警戒解除,而是目前沒有解禁時程。僅能單點的從宿舍到產線工作,給最基本的生活物資,這樣來回的搬運人力儼然形同奴工。這時程一旦拉久了,是否有可能產生反彈甚至逃跑,反而會發生更大問題。

    而大型的仲介公司或是雇主,可能尚有辦法負擔生活採買跟交通移動,但小型的雇主根本沒辦法應付,小型雇主可能就四五個移工,只能通通擠在一台車上載去上班,這不是反而增加接觸?縣府也沒有任何配套措施或補貼,通通要雇主自己想辦法。

    再來問題更大的是家庭看護工,縣政府知道有多少家庭看護工跟長輩住在一起相依為命嗎?現在如果不能出去買菜,不能出門倒垃圾、不能至藥局拿藥等,一旦時間久了,家中長輩飲食健康出現問題、環境髒亂滋生細菌、慢性病用藥沒了,長輩的身體狀況出現問題時,有誰能負責?

    總不可能叫仲介或親人回來照顧,這一樣違反減少區域移動跟接觸的原則,且實務上根本窒礙難行。

    且買菜、倒垃圾、拿藥、幫家裡添購生活日用品難道不是工作的一部分嗎?雖說工作可以外出,但若他們現在出現在市場,請問縣民們會怎麼想?會不會立刻報警?今天晚上倒垃圾時段,就有朋友跟我說平常會看到的移工們通通都沒出門了。

    甚至有基層警察擔憂,移工外出確實配戴口罩、未群聚,落實實聯制,警方要依據哪條法令「加強稽查」?也有人指出,「這跟苗栗縣爆發疫情,所以全台客家人都不得出門一樣的邏輯」、「移工外出有群聚危險,上班就沒有群聚危險 ?」

    台灣社會各處都仍面對疫情風險,並非隔離了移工就會恢復平穩,且並非身為移工就一定有高度傳染風險,應針對事件處理,例如京元電本次的全數移工隔離,就屬台灣社會可接受的處置。

    因此這樣一個沒有時間期程、沒有配套措施、沒有合理法源依據的政策,我認為非常不妥,建議縣府調整政策。

    要守護苗栗鄉親的健康安全,也要照顧移工們。

    6. 呼籲政府積極協助雇主改善環境,而非要求限制

    目前全縣大大小小的移工宿舍,縣府都將陸續清點完成或發出公文通知了,但實務上仍是由仲介公司做處理改善,才會發生前面第一點的狀況。

    根據勞動部新修正的移工指引,雇主應強化生活管理及協助就醫,包含協助移工保持社交距離,建議雇主妥善運用現有閒置宿舍空間,增加每人居住面積,或利用隔板減低飛沫傳染,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另外,基於風險管控,雇主也必須預先規劃1人1室居住地點,在移工工作或居住地點發生群聚感染時做好提前因應準備。

    地方政府應輔導雇主落實該指引,無法完成的部份積極給予協助,而非不合理限制。我同意本次事件有特別的族群性質在,因其住所環境的密集導致群聚感染嚴重,完全一視同仁很困難。

    但並非移工本身易染病,解除隔離後其仍有可能受他人傳染,若再有移工染疫,難道要再一次全縣移工禁令嗎?應該針對事件在合理的範圍內給予積極的協助,如指揮中心本次對京元電公司的處置才對,而非直接匡列特殊族群限制。

    7. 提出移工群聚感染之防疫處理原則

    具體建議如下:

    一、督導各雇用移工之企業與機構單位落實分艙分流管理,給予必要協助並督導落實。

    二、全面盤點移工宿舍進行空間改善,降低居住空間導致的高感染風險。

    三、產業移工:縣府應安排所有產業移工進行至少兩次快篩安排,並協助雇主讓快篩陰性移工進行必要時間之隔離,避免偽陰性再次交叉感染。

    四、社福移工:縣府應安排所有社福移工進行快篩+pcr,等待報告時間之隔離時間,縣府應提供必要措施補足照護缺口。

    五、一旦機構或企業發生移工確診案例,確實框列密切接觸者與同宿舍成員,全面進行篩檢與隔離,並針對企業場域確實清消。

    最後,我一直很擔心因為這次事件的特殊性,會有嚴重的對立產生,移工提供了台灣社會許多不可或缺的勞動力,你我的家人照顧和公司企業運作,可能都有非常仰賴這群外國朋友的地方,沒有人希望染疫,也沒有人希望變成危害社區的因子,既然事情發生了,希望我們可以不分彼此,團結努力渡過,讓台灣是一個充滿各種族群、共榮共好的島國。

    同島一命,苗栗加油!

  • 新北市棉被怎麼丟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9 18:53:02
    有 3,179 人按讚

    如果不跟他同居,怎麼會知道兩個人適不適合一起生活?
    .
    適不適合一起生活只有同居可以知道嗎?我不這麼認為。因為,我看到的是更多的人即使同居了,磨合多時,發現不適合之後,卻依然沒有勇氣跟方法解決存在的問題。
    .
    為什麼?
    .
    因為這些問題不是生活習慣的不同所導致的,是兩個人的三觀從本質上就兜不在一起。本質上的差異,是無論如何磨合都難以解決的,哪怕你們的生活習慣良好,甚至一模一樣,牙膏從後面擠,吃完飯會自動收拾洗碗,睡覺不打呼,不搶棉被,男生尿尿會掀起馬桶蓋,髒衣服不會堆在沙發上……。但若聊起:「不然我們請一位阿姨吧。」一個人說沒必要,一個人堅持自己付錢覺得需要卻還是被推翻,這就是價值觀的分歧,這種差異在戀愛時也許不會出什麼大問題,但婚後,每次遇見大事要商量就沒有共識,那麼婚姻路將會走得很不順,甚至痛苦。
    .
    婚前,我沒有跟某人同居過。但在他來到北京工作的前半年多,我們一起同宿過。為什麼說同宿,是因為當時那間公寓裡還有我妹妹一起住。當時的房租水電是三等分,但我其實承擔了2/3,我妹那份也由我負責。後來某人離開台北去北京工作,我一人承擔下了那間公寓的一切,這是一開始我就算好能負擔的,從不存在我租了一個自己負擔不起的公寓的問題。
    .
    很多人問我如何看一個男人?這個問題範圍有點大,縮小至「交往時如何看彼此三觀是否接近」好了,說說我怎麼判斷的。
    .
    交往初期,我跟某人都有各自的住處,我一週會有幾次去他那裡過夜,有時晚上也會過去坐坐。他不是一個對生活細節苛刻到有強迫症的人,但大致上不會髒亂,住處也很有風格。他把自己的房間佈置成普普風,用色大膽新潮還帶點復古,跟他整個人的style很吻合。從這裡我知道,嗯,他跟我一樣不會因為房子是租的,就覺得可以不用講究。至於風格是否跟我完全一致,我並不在乎,我在乎的是你對自己的生活講不講究。
    .
    再者,某人家在新北,但他租屋住在台北市,並在台北市工作。他並沒有選擇與父母同住,這一點讓我非常欣賞。一個成年人願意離家自己生活,自己打點生活瑣碎的一切不仰賴父母,表示他很早就體會到想要舒服,就是必須很努力跟很勤勞。努力賺錢,勤勞打點,還有給自己獨立的空間,真正做一個獨立的人。
    .
    這兩點為什麼很重要,因為一個是生活上的,一個是人生上的。生活的痕跡不會騙人,你過得如何?住的地方會透露出來。而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怎麼規劃,則可以從他如何跟父母斷開連結看出來。他選擇難走的路還是輕鬆的路?關於他自己的事情是否是他說了算?
    .
    後來這個”他說了算”確實幫我在兩個家庭(主要是婆家)中減輕了很多負擔。他從來就不是那種夾在母親跟老婆之間的角色。因為所有事情”他說了算”。
    .
    第一次去北京找他時,他把鑰匙交給我,給我規劃了幾個附近的路線,說下午有空可以去逛逛。但第一天我並沒有出門,在他租屋處看DVD,結果遇到來打掃的阿姨。才知道,原來他有請阿姨,內心驚喜:「一旦經濟能力提昇,他是個肯花錢換輕鬆的人。」後來結婚,剛來北京初期我還尋不到工作,只能在家做主婦貢獻心意。我跟他說:「辭退阿姨吧,我來。」他回我:「之後妳開始工作還不是一樣要請,辭了又請很麻煩,妳還不如把打掃時間拿去幹點什麼更重要的事,不要花心思在這兒上面。」
    .
    我真的拿去幹了點更重要的事了,很快地就找到工作,陸陸續續有案子進來了。直到現在,這也還是我們一致認為的:事業是最最最要緊的事。
    .
    有人問我兩個人能在一起生活需要”共性”,共性是什麼?對我而言共性也許不是共同的興趣,有一樣的生活習慣。共性,應該是大方向的一致,是兩個人思想接近,頻率靠近。
    .
    那些正在執行同居才能知道適不適合的人,有多少正糾結在”你可不可以脫下襪子就順手丟進髒衣籃裡”這類的問題?卻忽略了也許從根本上你們就是頻率不對的人。
    .
    #katesmurmur

  • 新北市棉被怎麼丟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27 23:44:44
    有 0 人按讚

    #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回顧】
    先說個笑話:【解決萬華街友居住問題 柯P:可住選手村】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487624887963708&id=748472955212242

    【另】:【世大運期間】
    2017年世大運期間,台北市政府於台北車站貼出公告,限期要露宿外圍的街友自行保管棉被、枕頭等家當,否則一律清除,在街友與人權團體陳情下雖度過危機,街友張大姐說,7月初台鐵站方又出手,要清掉無家者活命用的紙箱。

    Jhong Ren Jhih Shih:長期服務街友的大學生希望可以移除街友污名化的負面標籤,柯文哲反問「你覺得他們有可能是正面的嗎?」。

    對柯文哲而言,街友就只有負面,對他的政績來說是扣分的存在,對於唯物論的柯文哲而言,街友與人是扯不上邊的,他們對於柯文哲的台北是負分。

    如果世大運期間柯P將街友集中在福德坑附近方便管理都不意外了,柯文哲的我把你們當負面看超越了馬英九的我把你們當人看。

    #民進黨自己推人選台北市吧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36754689767647&id=100002993843848

    再說個笑話:「應曉薇扯嗓護「弱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65830920223651&id=584986081641475

    歷史回顧:
    #應曉薇力挺寒冬向街友潑冷水
    漂泊協會昨在立法院公布北市議會公報10月27日工務部門質詢紀錄,紀錄中,北市中正、萬華區選出的議員應曉薇質詢陳嘉欽時,要求在清晨6時及深夜11時噴水,還大讚「大範圍執行清潔工作,絕對是在用智慧的方式解決遊民問題」,「也可告訴執行作業的同仁,不能只灑外面,誰往遊民身上灑,就撥獎金,因為這些遊民真的太糟糕了!」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8570154192967&id=1469772862

    【寒夜 噴冷水驅遊民 這樣的市府和議員 你們太殘忍】
    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11225/33912274/

    【<獨家>驅趕遊民!議員要求對準噴水發獎金│TVBS新聞網】
    https://news.tvbs.com.tw/local/76779

    【解決遊民問題?繼噴水、打燈、不發便當後...市議員鍾小平建議:將遊民載到陽明山 - The News】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4068

    【街友躺騎樓 婦飆罵噴水驅趕 - 華視新聞網】
    https://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502/201502161584613.html

    #藍綠一樣爛你還覺醒個屁
    【台南最美風景!地下道成街友活命「宿舍」、不潑水趕人 台北街友直呼羨慕】
    http://www.storm.mg/article/462535

    謝孟穎:「這裡很多坐著的人都不是街友,是附近民眾。」
    「看得出來。」
    「但如果這裡有任何一個人亂丟垃圾,有任何一個人賭博了、喝酒了,那全都會被賴到街友頭上,大家都會說是那些人的問題,說他們很廢很可怕,會相信把他們通通拖去槍斃就可以解決問題。」
     
    可怕的是街友,還是無知帶來的惡意?前天帶人去艋舺公園蹲一陣子,又想起日前報導台南某地下道開放讓街友住宿,不意外一片罵聲。有人說我寫這種東西是腦袋有毛病,有人說為什麼台南市政府要把納稅人錢蓋的地下道開放給街友睡,「你敢讓老婆女兒走地下道嗎」,說是治安死角、犯罪溫床,說看起來很可怕,走過去害怕得要命,哪怕有些人其實沒去過而我真的去現場待過,他們還是認定我寫的不是事實。
     
    「這才不是台南最美風景。」他們說。而我很慶幸,寫報導前先問過社工,決定不寫出地點。春節期間這座地下道才被無聊的青少年丟過幾次鞭炮,社工說住裡頭的老人家們怕得要命,他們無法理解這種惡意從何而來,寫報導怕的就是因為曝光而增加無法預測的惡意,我很怕。
     
    人一旦無法再符合社會期待地「活著」,任何標籤都會貼到身上,撕不下來。一切都是你的錯,哪怕你什麼都還沒做,你的存在就是一種錯誤。
     
    接著。當你不再被視為人,什麼都來了。
     
    因為被認定沒資格身為人,所以別人送你的棉被、墊子,再怎麼珍惜都會被當垃圾丟掉(有人會告訴你,反正等冬天就有善心人士送你新的了)。你不配擁有一切,哪怕是跟一般上班族一樣用自己賺的錢買酒喝,也還是會被指指點點。
     
    因為被認定沒資格身為人,所以附近民眾亂尿尿也會賴到你頭上,大包垃圾亂倒會被賴到你頭上(他們才懶得去想你到底有沒有能力製造那麼大包垃圾),你要為了自己根本沒做過的事情被人討厭。
     
    因為被認定沒資格身為人,所以年輕人覺得可以對你丟鞭炮,社工帶你去看醫生,醫院有人會覺得「反正街友本來就睡地上,這裡也可以這樣」,後來你一身的傷爛到發臭,拖著已經死一半的軀體走著走著,在救護車上走了。
     
    而很少很少人相信:近7成街友都有工作,雖然收入不足以脫離街頭,但他們仍有夢,也會關懷他們碰到的人們。我碰過懷抱著作家夢想的街友,碰過勸我不要抽涼菸傷身的街友,碰過第一次拿相機拍照好開心的年輕街友,碰過在《勞基法》修法抗爭時感嘆說「現在勞工越來越活不下去了、人們才要整天上街頭抗議」的街友——他們也會講話,也有夢想,也會為了別人的事情義憤填膺,有多少人願意去聽他們說話呢?
     
    如果沒有親自跟這些人說過話,就恣意貼上「他們很恐怖」的標籤,那恐怖的是誰呢?恐怖的是好好睡在牆角的他們,還是為了「好玩」對他們丟鞭炮的路人?自恃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生,卻沒有能力去看看這世界各種面貌的那些卓越優秀的人,不恐怖嗎?
     
    我無法下定論。只能想到日前在一本新書讀到的四個字:人窮命賤。
     
    有些人就是可以任性地認定一群人「很恐怖很臭」、「有礙觀瞻」,而有些人只能默默承受,無力反擊,甚至相信自己就是那麼「有礙觀瞻」,活著都是一種錯誤。
     
    能不能活得像個人,似乎也就只是這麼一回事而已。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85790548127510&id=100000897533145

    一「陳時中寒夜探街友送暖曝光 網呼:好暖男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85427914930612&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七成有工作、九成非自願——你真的了解街友嗎?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說好的國際觀呢?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87638051376270&id=58498608164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