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單身返台記》出發至德國機場篇
由於台灣目前不接受外籍旅客入境,所以我就拋家棄子一個人回台灣渡假,老公一個人留在德國一打二。
「PCR」
台灣目前還沒有任何鬆綁的跡象跟措施,所以還是得在登機前「3個工作天」(不含假日)拿到PCR檢測結果。
為了以防萬一,我在週三起飛,所以我約了週日做檢測。我們...
《偽單身返台記》出發至德國機場篇
由於台灣目前不接受外籍旅客入境,所以我就拋家棄子一個人回台灣渡假,老公一個人留在德國一打二。
「PCR」
台灣目前還沒有任何鬆綁的跡象跟措施,所以還是得在登機前「3個工作天」(不含假日)拿到PCR檢測結果。
為了以防萬一,我在週三起飛,所以我約了週日做檢測。我們這裡很佛心,週日也有半天可以檢測,還完全免費,想去幾次就去幾次。
原本想著通常結果都是隔天早上出來,所以就約了週日,至少報告日是週一,完全在要求範圍內,然後週二再約一次,當作備案。還不知,德國難得展現高效率,週日檢測的週日傍晚就出來了。
果然,在周三一早我要印所有文件的時候,報告沒出來😭不知道是怎麼樣週二的檢測完全沒有出來,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就先用Qrcode存在App中,等等報告,當備案。
就想說,大不了我就當場再去做一次檢測,只不過要花錢。
還好到機場check in的時候,地勤很仔細檢查跟詢問上司,我的檢測報告是在許可範圍時間內,安全達陣過關。
後記:在飛機上睡了一覺後,看到報告出來了,所以大家真的要有備案!
「前往機場的路途」
因為決定自己搭火車到機場,以免路上塞車,反而無法好好放鬆,所以就讓老公帶著我們一家大小到車站,來幫我送行。
兩個小孩因為車站有工程,先在那邊看了很久,等我的車來,哥哥就狂哭,要跟著媽媽我走。我也差點哭出來,一直在火車上跟他招手,妹妹倒是沒注意到媽媽去哪裡,不過老公說後來也是在找媽媽,但沒有哭。
哥哥後來去保母家玩,但是因為太難過了,通知爸爸再把他接回家。
從家裡這邊出發的火車票價一般慢車是21歐左右,但是有稍快的車(IC/EC),車票還比慢車便宜,而且除了高鐵(ICE)不能坐之外,都可以坐的票,才18€。
而且只需要在慕尼黑Ostbahnhof轉車一次就可以直達機場。
不過在車上全程都要戴口罩,所以不能進食,我都快渴死了。
在火車上我上了一次廁所,很乾淨。
在S-Bahn上的人大部分都要去機場,人很多,雖然大家都保持一定的距離,但總是有趕時間的人。我是抓大概3小時的時間到達機場,因為這樣即使誤點還是有充裕的時間到達機場(果真沒有準時過😂),大概晚了20分鐘,不過時間還是很充裕,離起飛還有3個小時,等於有兩個半小時。
「機場內部」
唯一很痛苦的大概就是一定要戴著口罩,只有特定區域可以拿下來,例如用餐區或是兩個航廈的廣場。
我這次從慕尼黑搭乘新加坡航空回台灣,票價很便宜,680€左右,包含25公斤的行李。
機場有超市,所以可以check in後(在上層),再下樓去採購,吃一吃,不然機場東西滿貴的,順便喝一下東西,因為那邊廣場可以拿下口罩。
免稅商店很多,但是我沒有需要買的東西,所以我就早早去通關。
通關的時候用了自動通關,但還是要驗護照,還可以脫口罩,整個過程很順利。
趁著還在機場的時候去了很多次廁所,因為空間比較大。
大概在候機處等了半小時,不過跟孩子視訊了一下,滑一下手機很快就過了。
候機處還有休息躺下的地方,人還滿多的,還有人直接躺地上,但也有時空膠囊的旅館,看起來滿不錯的,不過我沒看價錢。(如照片)
要去搭機需要搭乘接駁巴士,所以有小孩隨行的話可能需要幫忙下樓,因為大概三層樓的樓梯,然後開滿久一段時間的,不過人真的很少。
「飛機上」
會有專人帶你到你的座位,還幫你介紹機上設施及擺放行李。
就定位後,也會給你水、防疫小包(口罩、消毒紙巾、消毒液)、耳機(我自備防噪耳機,所以沒拿)、瓶裝水。
然後我才消毒螢幕跟扶手。
起飛前就會讓你點餐,到達上空後就會幫你把餐拿來,有咖哩雞或是魚配飯,我選的是魚,因為我們在德國很少有機會吃海鮮。
出乎意料很好吃,有點微辣,但很下飯,附餐有冰淇淋。
用完餐,順便看了一部電影後,我就睡了一覺,大概德國時間的晚餐我就起來去拿了一些點心跟飲料,點心也都很好吃。
機上的廁所很乾淨,沒有努力消毒,就是注意上完廁所不要亂摸,然後用肥皂洗乾淨,回到座位消毒手部。
飛機上有免費2個小時WiFi,但在購買WiFi專區還有一個免費3小時,而且是連續計算的上網時間,所以我就浪費了第一個2小時。 不然整段航程將近12小時到新加坡前,5個小時上網真的幾乎是全程都有網路了。
待續~
#德國 #慕尼黑 #返台 #偽單身 #拋夫棄子 #回家一趟 #打完疫苗了 #佛性防疫 #返台日記
新加坡航空座位大小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黃金冒險號
To be, or not to be ?
是否應該行使BNO而移民英國,對於大部份香港人,由第一日我都堅持:都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必須慎重,也不可以簡單的黑白二分,yes 或no。
因為在香港的一切幾乎連根拔起。要考慮的問題四大範疇:
1,經濟:其中又分以下兩項:
a, 居住的選擇 — 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地區,租住還是置業。
b, 就業與否 — 而就業是否與自己在香港的技能銜接。如果不可以,是否願意暫時或長期接受基層工作。
2,子女教育:包括選擇學校 — 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英國的教育制度和文化。學校的地點與移民父母的住處有何關連。
3,交稅、物價指數、醫療事宜。
4,與美加澳洲相比,移民英國不同。英國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英語的表達方式,如何與英國主流人口融和相處,文明精神之道,如何遊走在中西文化之間做一個自由世界的全球化華人公民。
因為自香港開埠以來,香港人與英國發生移民長期居住關係,只有六十年代的新界原居民和壟斷英國教育經濟資料的官場政務官和所謂「中環精英」。香港一般平民家庭從來未曾與英國突然要發生廣泛深入的接觸。大家沒有準備,而且容易產生羊群效應,產生「BNO恐慌性歸英」。
一年來英港兩地有些地產計劃,向香港人推售樓宇,而英國的地理文化,複雜多變。多達七八家涉及多個地區賞臉請我做代言,有許多市民慕名來詢問移民英國的許多問題。我個別細談之下,發現有的人第一步走錯了路。尤其置業所及的上述的1a和1b,有人的起點不能說不對,以我自己的經驗判斷,這樣一家大小第一次搬過去,如此起跑線,大有隱憂,將來肯定會引起挫折。
看見那許多焦慮的表情,問我的許多問題,有的我能解答,有的因為我離開英國太久,無法確定。因此我覺得這是一份重大的責任,我不可以自己沒有實地考察過,就向香港人毫無保留的推介。因為購物有所謂Buyer’s regret ,據統計有一半人付了錢買一件產品,回家後感到自己一時衝動而後悔。有Buyer’s regret 的第一類產品就是DVD音樂影碟,然後是時裝。BNO須時五年,對於每個人都是大轉型,更要防止將來任何Regret。
所以我不可以因為香港氣氛惡化盲目鼓吹BNO人士每一個快去英國,呼叫「早走早着」。大多數BNO人士並非從事廣播、傳媒、教育或民主運動等敏感事業,他們為了子女的教育前途,更要將居住和教育一併來考慮,這樣就會令每個人的方程式都更為多樣。像馬克思說的:不要讓資本家壟斷生產資料。移民英國既然已經BNO平權,也不能讓少數殖民地精英包括「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在英國」—-為什麼她快樂?因為她有政治特權—-來壟斷資料,對於香港人,英國生活之得失,必須如實平等開放。
因為香港政治環境出現太平洋戰爭結束以來從未所見的巨大震盪,移民或難民,實為一缐之差。BNO定居英國,一方面可以是一個感性和政治的決定。作出了決定之後,卻必須以理性和經濟的態度計算,不要令在政治上仇恨你的自由價值觀的人攻擊笑話。
但香港人的性格一般很急,而且政治上的決定有時很衝動。條條大路通羅馬,凡事不是非黑即白,例如由香港飛英國,不止坐國泰直航一種方式,不必午夜擠擁在一個櫃檯和機艙裏渲染所謂難民悲情。例如我這次去倫敦搭新加坡航空,經星洲轉機,飛機空艙而座位舒適,新加坡轉機,旅程長一點,由虛無縹緲而腳踏實地,反而有足夠時間計劃思考。
轉機時彰義機場完全空無一人,令人感到這場全球化瘟疫的效應,一瞬間人潮都在外面,寧靜無邊,集中思緒,有如長途游泳,令人前世今生,冷靜再冷靜。
移民是第二次投胎,而投胎的父母不由你選,但移民的國家和地區你可以。若帶同子女,還是你攜同幼年的子女再選擇一次。既然在感性和政治上已經決定,則在理性和經濟上,身為香港人,如果能幫忙我一定幫。其中必以真相、真話、真確為底缐,英國的好處我固然會講,英國的壞處,也一樣會講,希望香港人不論去留,對於這個前宗主國之千面都多一點了解。
為什麼要這樣做?不因為英國,只因為縱有恩怨無限,香港有許多我珍敬的人,有的還活着,許多前輩教過我智慧的已經不在了,香港是生養我前半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