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加坡殖民歷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加坡殖民歷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加坡殖民歷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加坡殖民歷史產品中有30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黃金冒險號 To be, or not to be ? 是否應該行使BNO而移民英國,對於大部份香港人,由第一日我都堅持:都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必須慎重,也不可以簡單的黑白二分,yes 或no。 因為在香港的一切幾乎連根拔起。要考慮的問題四大範疇: 1,經濟:其中又分以下兩項: a, 居住的選擇...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堅離地球 · 沈旭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香港」懷疑一切、打倒一切、顛覆一切,形勢一片「大好」,連經典文言文範文也被DQ。說來,香港中學範文為甚麼包括文言文,香港人的語文風格除了中英夾雜、為甚麼行文有時也文白夾雜、卻又可以廣東話書寫,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本土文化,這都要歸功於歷史上最有學識的香港領導人,也是百年前就提出「永租新界」的外交家:...

新加坡殖民歷史 在 Simon Shen 沈旭暉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3:18:32

【#Patreon我的香港回憶004】當時直接讓客家人出走的一大原因,卻是內因,來自另一個客家人: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洪秀全是落第秀才,看過他的文章的人,一定對他為屢試何落第毫不意外,到了他成為天王,所有詔書都充滿客家話特色。但他對同鄉帶來的,只有連番殺戮的歷史悲劇:整場太平天國運動/叛亂/革命,居...

新加坡殖民歷史 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6 10:33:34

恭喜台灣首位台越混血總統當選! 這是十年後或二十年後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你準備好了嗎? 今天聊聊「文化智商」 先介紹一個美國著名的心理實驗 叫「克拉克娃娃實驗」 利用娃娃來研究孩童自我認知與種族關係 找來3-7歲的黑人兒童 把兩個模樣相同 但膚色ㄧ黑一白的娃娃 放在他們面前提問做選擇 :哪一個娃娃...

新加坡殖民歷史 在 王昱翔®不小王子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10:09:32

👇 國家的建立不只是大喊民族解放就行-建國與國際政治 . 成功了是因為自己努力,失敗了是因為別人不給力。 . "外來勢力"這個字眼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想起的是歐洲人入侵北美洲,造成當地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近來美國對中東事務的插手,讓中東成為世界的火藥庫等等。這個第一印象讓"外來勢力"彷彿是一種惡勢力...

  • 新加坡殖民歷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8:11:02
    有 9,199 人按讚

    黃金冒險號
    To be, or not to be ?

    是否應該行使BNO而移民英國,對於大部份香港人,由第一日我都堅持:都是一個重大的決定,必須慎重,也不可以簡單的黑白二分,yes 或no。

    因為在香港的一切幾乎連根拔起。要考慮的問題四大範疇:

    1,經濟:其中又分以下兩項:
    a, 居住的選擇 — 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地區,租住還是置業。
    b, 就業與否 — 而就業是否與自己在香港的技能銜接。如果不可以,是否願意暫時或長期接受基層工作。

    2,子女教育:包括選擇學校 — 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英國的教育制度和文化。學校的地點與移民父母的住處有何關連。

    3,交稅、物價指數、醫療事宜。

    4,與美加澳洲相比,移民英國不同。英國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英語的表達方式,如何與英國主流人口融和相處,文明精神之道,如何遊走在中西文化之間做一個自由世界的全球化華人公民。

    因為自香港開埠以來,香港人與英國發生移民長期居住關係,只有六十年代的新界原居民和壟斷英國教育經濟資料的官場政務官和所謂「中環精英」。香港一般平民家庭從來未曾與英國突然要發生廣泛深入的接觸。大家沒有準備,而且容易產生羊群效應,產生「BNO恐慌性歸英」。

    一年來英港兩地有些地產計劃,向香港人推售樓宇,而英國的地理文化,複雜多變。多達七八家涉及多個地區賞臉請我做代言,有許多市民慕名來詢問移民英國的許多問題。我個別細談之下,發現有的人第一步走錯了路。尤其置業所及的上述的1a和1b,有人的起點不能說不對,以我自己的經驗判斷,這樣一家大小第一次搬過去,如此起跑線,大有隱憂,將來肯定會引起挫折。

    看見那許多焦慮的表情,問我的許多問題,有的我能解答,有的因為我離開英國太久,無法確定。因此我覺得這是一份重大的責任,我不可以自己沒有實地考察過,就向香港人毫無保留的推介。因為購物有所謂Buyer’s regret ,據統計有一半人付了錢買一件產品,回家後感到自己一時衝動而後悔。有Buyer’s regret 的第一類產品就是DVD音樂影碟,然後是時裝。BNO須時五年,對於每個人都是大轉型,更要防止將來任何Regret。

    所以我不可以因為香港氣氛惡化盲目鼓吹BNO人士每一個快去英國,呼叫「早走早着」。大多數BNO人士並非從事廣播、傳媒、教育或民主運動等敏感事業,他們為了子女的教育前途,更要將居住和教育一併來考慮,這樣就會令每個人的方程式都更為多樣。像馬克思說的:不要讓資本家壟斷生產資料。移民英國既然已經BNO平權,也不能讓少數殖民地精英包括「我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就是在英國」—-為什麼她快樂?因為她有政治特權—-來壟斷資料,對於香港人,英國生活之得失,必須如實平等開放。

    因為香港政治環境出現太平洋戰爭結束以來從未所見的巨大震盪,移民或難民,實為一缐之差。BNO定居英國,一方面可以是一個感性和政治的決定。作出了決定之後,卻必須以理性和經濟的態度計算,不要令在政治上仇恨你的自由價值觀的人攻擊笑話。

    但香港人的性格一般很急,而且政治上的決定有時很衝動。條條大路通羅馬,凡事不是非黑即白,例如由香港飛英國,不止坐國泰直航一種方式,不必午夜擠擁在一個櫃檯和機艙裏渲染所謂難民悲情。例如我這次去倫敦搭新加坡航空,經星洲轉機,飛機空艙而座位舒適,新加坡轉機,旅程長一點,由虛無縹緲而腳踏實地,反而有足夠時間計劃思考。

    轉機時彰義機場完全空無一人,令人感到這場全球化瘟疫的效應,一瞬間人潮都在外面,寧靜無邊,集中思緒,有如長途游泳,令人前世今生,冷靜再冷靜。

    移民是第二次投胎,而投胎的父母不由你選,但移民的國家和地區你可以。若帶同子女,還是你攜同幼年的子女再選擇一次。既然在感性和政治上已經決定,則在理性和經濟上,身為香港人,如果能幫忙我一定幫。其中必以真相、真話、真確為底缐,英國的好處我固然會講,英國的壞處,也一樣會講,希望香港人不論去留,對於這個前宗主國之千面都多一點了解。

    為什麼要這樣做?不因為英國,只因為縱有恩怨無限,香港有許多我珍敬的人,有的還活着,許多前輩教過我智慧的已經不在了,香港是生養我前半生的地方。

  • 新加坡殖民歷史 在 明潮 M'IN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07:00:00
    有 9 人按讚

    畫面駭人!傳統習俗血洗海灘 1400隻海豚喪命
    #全球熱播發燒新聞

    1.大選倒數民調驚人 杜魯道連任幻滅?

    2.封「在世最性感男人」 八十歲佛奇被酸爆

    3.千房打造巨型壁畫 秘魯山坡彩虹計劃

    4.丹麥傳統血染大海 七天殘殺1428隻海豚

    5.生產塑膠驚人代價 全球成本超過印度GDP

    6.「人民行動黨」爭取自治 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

    全球趨勢新聞 主播 @徐新洋 帶我們掃描國際熱搜關鍵字
    🌍每天來點國際觀🌍

    訂閱+追蹤👇👇
    ➲全球趨勢新聞YT ▶https://pse.is/RTPGQ
    ➲全球趨勢新聞FB ▶https://pse.is/QEJ86 
    ➲徐新洋IG ▶https://pse.is/QQMBZ
    ➲徐新洋YT▶http://yt1.piee.pw/TJKTT
    ➲徐新洋FB▶https://pse.is/vwhcq

    #丹麥傳統 #佛奇 #美國公衛專家 #加拿大 #總理選舉 #杜魯道 #駔勉誠 #民調 #辯論會 #富人稅 #最性感男人 #愛滋病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秘魯 #巨型壁畫 #彩虹計劃 #海豚 #法羅群島 #磨難 #塑膠 #垃圾 #塑料 #環保 #新加坡 #李光耀 #人民行動黨 #殖民地 #歷史上的今天 #國際新聞 #國際 #趨勢新聞 #全球趨勢新聞 #News #MINTNEWS #徐新洋

  • 新加坡殖民歷史 在 命運好好玩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20:20:52
    有 55 人按讚

    畫面駭人!傳統習俗血洗海灘 1400隻海豚喪命
    #全球熱播發燒新聞

    1.大選倒數民調驚人 杜魯道連任幻滅?

    2.封「在世最性感男人」 八十歲佛奇被酸爆

    3.千房打造巨型壁畫 秘魯山坡彩虹計劃

    4.丹麥傳統血染大海 七天殘殺1428隻海豚

    5.生產塑膠驚人代價 全球成本超過印度GDP

    6.「人民行動黨」爭取自治 新加坡開國之父李光耀

    全球趨勢新聞 主播 徐新洋 帶我們掃描國際熱搜關鍵字
    🌍每天來點國際觀🌍

    訂閱+追蹤👇👇
    ➲全球趨勢新聞YT ▶https://pse.is/RTPGQ
    ➲全球趨勢新聞FB ▶https://pse.is/QEJ86 
    ➲徐新洋IG ▶https://pse.is/QQMBZ
    ➲徐新洋YT▶http://yt1.piee.pw/TJKTT
    ➲徐新洋FB▶https://pse.is/vwhcq

    #丹麥傳統 #佛奇 #美國公衛專家 #加拿大 #總理選舉 #杜魯道 #駔勉誠 #民調 #辯論會 #富人稅 #最性感男人 #愛滋病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秘魯 #巨型壁畫 #彩虹計劃 #海豚 #法羅群島 #磨難 #塑膠 #垃圾 #塑料 #環保 #新加坡 #李光耀 #人民行動黨 #殖民地 #歷史上的今天 #國際新聞 #國際 #趨勢新聞 #全球趨勢新聞 #News #MINTNEWS #徐新洋

  • 新加坡殖民歷史 在 堅離地球 · 沈旭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0-14 07:22:19

    「新香港」懷疑一切、打倒一切、顛覆一切,形勢一片「大好」,連經典文言文範文也被DQ。說來,香港中學範文為甚麼包括文言文,香港人的語文風格除了中英夾雜、為甚麼行文有時也文白夾雜、卻又可以廣東話書寫,造就了獨一無二的本土文化,這都要歸功於歷史上最有學識的香港領導人,也是百年前就提出「永租新界」的外交家:第17任港督金文泰爵士(Sir Cecil Clementi)。

    ⏺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1143051

    Simon 沈旭暉 堅離地 Social Media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hensimo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mon.diplomacy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simonshen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imonshen_glos
    Blog: https://simonshen.blog/
    其他合作及查詢可以電郵至simonshen@glos.world。

  • 新加坡殖民歷史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7-11 10:30:11

    「大多數人只會從書本上認識香港歷史,對於香港開埠初期維多利亞城的歷史則無從了解。」曾志輝(Micheal)的導賞團由西環的西營盤,慢慢走到中上環,帶我們了解香港開埠初期華人定居、南北行貿易往來、四環九約等歷史。老字號「美華時裝」,風雨不改為客人度身訂做旗袍。碩果僅存的活字印刷店「光華印務」,積極推動文化保育工作坊。十年後兩者可能完成歷史任務,我們不禁反思究竟保育何價?

    一八四一年香港開埠初期,英國殖民地政府以四環九約作為經濟活動中心,四環代表在西環、上環、中環、下環(金鐘、銅鑼灣一帶),九約是石塘嘴、西營盤、太平山等區域。英政府把四環命名為維多利亞城(City of Victoria),亦曾經是香港的首都。當年掌管華人的經濟命脈,是維多利亞城內的南北行,即是上環文咸西街這條參茸海味街。南北行的意思源於南方東南亞以及北方中國兩邊的貿易關係,主要買賣食材柴米油鹽及日用品,慢慢做到轉口經營外滙買賣業務。「南北行由潮州人家族發展,第一個是『乾泰隆』陳煥榮家族、第二個是盤谷銀行的陳弼臣家族。舊時南北行與泰國及新加坡做貿易,手上拿了泰銖或新加坡紙兌換,順理成章發展成今日的盤谷銀行,至今依然屹立在文咸西街。」

    果籽 :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相關影片:
    【港版國安法】續領英國BNO懶人包加疑難解答 持BNO入唔到日本境因印錯國籍 (https://youtu.be/44aJ_QjXzB0)
    【逃走他鄉】BNO移民英國$12,000租三層獨立屋 銀行中層變餐廳侍應 居英權二代:要接受由低做起!(https://youtu.be/FLFGdaKUtPo)
    【逃走他鄉】居英港人移民自白:BNO平權千年一見,蘇州過後冇艇搭 (果籽) (https://youtu.be/qMufEfTaJWY)
    【街市尋寶】旺角明星海鮮檔 罕見有證蘇眉+當造黃油蟹+刺身 仲有上門煮海鮮服務!(飲食男女)(https://youtu.be/9YEBSQJPdPU)
    【元朗消夜王者】神級鑊氣炒飯檔重開 日賣70盒 $50/盒即叫即炒 老闆炒到手骹移位:冇理由因為賺多啲而一次過炒 (https://youtu.be/-DjDZdrM1o4)

    #維多利亞城 #香港歷史 #旗袍店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 新加坡殖民歷史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28 17:22:41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