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新光紡織開發計畫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光紡織開發計畫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光紡織開發計畫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ApuJan詹朴,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讀衣計畫二 - 董陽孜 X APUJAN #董陽孜 #讀衣 #APUJAN #迷你系列 #再度登場 《AXES News - 《讀衣ll》搶先看!台灣設計師 ApuJan詹朴 》 看過去年《讀衣》的你相信一定不陌生,沒錯!《讀衣ll》有三位台灣設計師再度挑戰!一年的考題比一年更難,挑戰...
新光紡織開發計畫 在 ApuJan詹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讀衣計畫二 - 董陽孜 X APUJAN
#董陽孜 #讀衣 #APUJAN #迷你系列 #再度登場
《AXES News - 《讀衣ll》搶先看!台灣設計師 ApuJan詹朴 》
看過去年《讀衣》的你相信一定不陌生,沒錯!《讀衣ll》有三位台灣設計師再度挑戰!一年的考題比一年更難,挑戰越來越艱鉅,碰撞的火花也更讓人期待。
今天,一起來看再度挑戰的壓軸台灣設計師-詹朴《讀衣ll》的部分設計稿,運用最擅長的針織,將墨寶柔和地融入服裝之中。
完整作品內容,請來松菸一同欣賞!
《讀衣ll》時尚X藝術跨界展
* 時間:106/10/21(六)~106/11/8(三)
每日10:00~18:00 | 免費參觀
*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4號倉庫
詹朴 /台灣
知名旅英時裝設計師,生長於臺灣,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女裝設計碩士。2013年成立個人品牌 APUJAN,首季作品即入選倫敦時裝周並連續多季展出品牌獨立時裝秀,將與紡織廠共同開發的原創布料、原創伸展台音樂、東方風格服飾等元素帶上國際舞台,備受媒體與時尚產業關注。近年詹朴帶領品牌團隊持續拓展跨界合作,對象包含與長榮航空推出機上服、跨界為雲門舞集做舞衣、為吳寶春麥方店台中店設計全新制服以及打造眾多歌手演唱會服裝。品牌具有自營網路商店、台北和倫敦的通路,以及位於新光天地蘇州與新光天地重慶的概念專櫃。
APUJAN作品以各種針織技藝和原創布料搭配古代服飾元素為主要特色,並以情感、時間、奇幻和現實世界的關聯性為創作故事主題,其獨特且具奇幻風格的針織服裝受到 VOGUE、ELLE、WALLPAPER、BAZAAR、GQ 等國際媒體報導。2013年起,詹朴與其他年輕台灣設計師登上倫敦時裝周所造成的新世代設計師效應,讓《商業週刊》、《壹週刊》、《天下》相繼報導,當年二十六歲的他亦被 Shopping Design 選為十位臺灣設計年度影響力人士;2014年被 GQ Taiwan選為 Men Of The Year 之一。2015年,APUJAN 獲選La Vie雜誌「年度十大品牌」。2017年9月第十度入選倫敦時裝周,於共濟會會堂大禮堂發表最新系列作品〈當花瓣落下〉(Before Last Petal Falls),為今年倫敦唯一於此場地舉辦時裝秀的品牌。
線的進行曲 |詹朴
接續2016年第一屆《讀衣》時尚X藝術跨界展展覽創作,今年推出了微型系列《線的進行曲》,透過五套服裝作品,展現書畫中線與線的對話。運用數位印花與針織兩者交互並用的織品技法,映現出書畫線條的不同面向,並以時裝方式發展,讓線條融於各式的輪廓,無論是點或線、由上而下、由左至右的構圖,無論是開襟毛衣、外套、襯衫、圍巾或是禮服的形制,都可被拆解穿梭於不同場合。在款式上,APUJAN保有品牌常見的旗袍領、馬蹄袖等東方傳統服飾元素;書畫線條則採用不同材質的印花印製,並與不同材質的紗線織成緹花,以強調水墨線條的特點:濃淡、筆順、不規則且自然暈染的形狀。巧用東方線條的獨特性組建服裝構圖,讓線條的蔓延與跳動,化作一組組無聲的音符,織成一首以線起舞的進行曲。
#讀衣ll
#董陽孜
#APUJAN詹朴
新光紡織開發計畫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士林區全區都計通檢及華榮市場公辦都更劃定案經北市都委會
第703次會議審議通過】
今日(2016/12/01)上午主持臺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第703次會議,審議通過「士林區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有關天母、社子以及舊士林生活圈變更內容。其中,士林再生計畫包括萬寶紡織、新光醫院等公辦都更旗艦計畫之都市計畫變更案獲委員會同意,本次會議同時審議通過市府公辦更新之華榮市場更新地區劃定案。此次都市計畫通盤檢討整合相關行動計畫之成效,預期將能發揮共伴效應進一步引動士林再生,讓士林地區除了能在居住、產業、觀光等機能持續強化之外,也能在質性上更作提升。
士林區通檢案分為五大生活圈,包括「陽明山生活圈」、「外雙溪生活圈」、「天母生活圈」、「社子生活圈」及「舊士林生活圈」,共計有65處變更,受理151件公民團體陳情意見。上(第702)次係針對陽明山生活圈及外雙溪生活圈進行審議,同時聽取公民團體陳情意見,本次會議續行就「天母生活圈」、「社子生活圈」及「舊士林生活圈」進行審議。其重要通過變更重點包括︰
■舊士林生活圈萬寶紡織之機關用地變更為商業區,並劃定為更新地區,回饋土地將提供青創產業發展空間,至於程序上則同意由市府另案採個案變更方式報請內政部核定。
■舊士林生活圈文昌路、中正路西北側,前經內政部都委會有條件同意變更為特定專用區之工業區土地(即新興醫院、新光紡織),同意市府本次會議所提,在符合整體規劃相關原則下,允許北側基地(新光醫院)與南側基地(新光紡織)得視需要分期開發。
■舊士林生活圈基河路之士林紙廠基地,同意市府說明,基於地區發展需要,仍維持為商業區,另為改善東西向交通系統,後續整體開發時,基地東側臨8公尺寬計畫道路福德路131巷一側,應配合拓寬為10公尺或退縮至少2公尺提供車行或人行公共使用;至於原計畫所應回饋之20%土地,得視地區需要調整為當地所需之各項公共設施及相關服務使用。
■無使用需求之公共設施用地予以解編,則包括社子生活圈8號機關用地、葫蘆市場,以及舊士林生活圈萬寶紡織機關用地共計3處無使用需求之公共設施用地,變更為商業區、住宅區,以另作適切利用,助益地區更新發展之需。
【士林區主要計畫通盤檢討案】歷時5年共計召開24次專案小組會議,並經兩次委員會議聆聽民眾陳情訴求並進行詳細討論,除上(第702)次委員會議未審決之故宮西南側未徵收機關用地議題外,均已完成審議。市府表示有關故宮機關用地議題,刻正與故宮洽詢中,俟有具體共識將提送資料到會,由都委會續行審議。至於許多民眾關切的芝山岩地區景觀管制計畫案,在提經都委會進行兩次研議後,市府已於105年11月24日公告公開展覽,俟公展結束後,將併同相關民眾陳情意見,提請委員會審議。
本次會議同時審議通過位於美崙街南側,經鑑定為高氯離子建築物建議拆除重建之華榮市場的更新地區劃定案,市府後續透過公辦更新,基地地下規劃停車場供公眾使用,並配合將目前周邊道路路邊停車吸納移至地下停車場,改善周邊道路服務水準並提供更好的人行環境;低層部則規劃市場、圖書館等公共服務使用,高層部另提供部分公共住宅,以作為老舊士林地區相關更新案之中繼住宅。此外,都委會委員並請市府就華榮市場基地所在街廓範圍包含文昌路、中正路、美崙街與華榮街研擬整體都市更新行政指導計畫,引導未來該區老舊建築物進行都市更新,解決道路巷弄狹小,影響防救災安全的居住環境的課題。
新光紡織開發計畫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北市公辦都更專案辦公室揭牌開幕 2016公辦都更元年開跑】
今(2016/03/25)日與都發局林洲民局長、更新處方定安處長、建管處陳煌城處長共同為都發局成立【臺北市公辦都更專案辦公室】揭牌,期許市府主動擔負起都市更新推動角色,靈活運用都市計畫、都市設計及都市更新手段,以因應全球城市競爭,恢復城市機能;並因應產業及交通等科技發展,創造新的生活型態;再者,提供公共住宅存量,促成老舊建築的更新,落實居住正義之目的。
1998年都市更新條例頒布前,臺北市即運用都市計畫變更,透過區段徵收、市地重劃等方式進行柳鄉、大龍峒及八德路等社區都市更新推動。而現行都市更新條例,過去多以民辦都更為主,著重單點住宅改建,缺乏整體規劃效益考量,其中,亦未明示政府不能辦理都市更新,惟都更程序繁冗、民辦都更困境及政府職能未能有效發揮,致台北市都市更新無法順利推展,尤其是文林苑之後。然經大法官709釋憲,表示依都市更新條例第22條同意比例門檻規定,並無違憲;另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由市府代拆規定,是不受理,並無做成違憲的解釋。
公辦都更首要即是恢復政府的職能,是大規模區域進行都市更新工具之一,過去市府進行之社子島開發或北投士林科技園區,運用【區段徵收】方式;南港車站周邊地區,運用【市地重劃】方式;而公辦都更可說是立體化的區段徵收或市地重劃。市府已於2016 年1 月22 日正式宣布「臺北市公辦都更8+2艦計畫」內容,其中列定今(2016)年完成【台大紹興南街公辦都更計畫】招商、完成【蘭州、斯文里整宅公辦都更計畫】其中一個街廓之都市計畫變更、完成【士林中正路、基河路沿線公辦都更計畫】士林紙廠基地、新光紡織基地、中油基地、萬寶紡織基地等之都市計畫變更。至於建議作為亞洲設計中心之【原空總基地】及地景保存為主之【台北機廠】將啟動與新中央政府討論與合作。
【臺北市公辦都更專案辦公室】是一個整合的平台,將由都市發展局整合公共住宅、都市更新、都市計畫、都市設計與建築管理成立,此外,內政部營建署於2015年3月函釋都市更新推動中心可擔任實施者。【臺北市公辦都更實施辦法】已於2016年3月22日經市政會議審查通過,預計3月底前發佈實施,公辦都更專案辦公室將以此辦法作為【公辦都更】之依據及操作流程(SOP)之指導,靈活運用都市計畫決策工具,推動公辦都更;強調優先推動大區塊旗艦計畫與基地型具潛力及民間提案計畫,以提供地區所需公益性設施;並統籌運作公辦都更推動團隊,建立聯繫平台強化運作效能。
2016 年為【臺北公辦都更元年】,即宣示市府公辦都更決心,由市府主導推動都市更新,藉由地區型再生計畫推展,補足都市機能帶動產業發展外,並進一步在都市更新過程中增進公共利益與社會福利,增加公宅存量作為中繼住宅以落實居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