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住民離婚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住民離婚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住民離婚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住民離婚率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懶太太] 二打三 居家日記 day 61 早上打完文章,莫名地不見了,忙到現在。 本來想這種流水帳似的日記,還要寫嗎? 有人想看嗎? 我也不居家了,還帶小孩外出運動。 但想想我40年人生裡, 從沒連續寫那麼多天日記, 就寫到三級解除的那一天吧! 每逢週末,先生也在家, 我們倆很容易鬧不合,...

  • 新住民離婚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9 18:46:47
    有 50 人按讚

    [懶太太]
    二打三 居家日記 day 61

    早上打完文章,莫名地不見了,忙到現在。

    本來想這種流水帳似的日記,還要寫嗎?
    有人想看嗎?

    我也不居家了,還帶小孩外出運動。
    但想想我40年人生裡,
    從沒連續寫那麼多天日記,
    就寫到三級解除的那一天吧!

    每逢週末,先生也在家,
    我們倆很容易鬧不合,
    不是他覺得我怎樣,
    就是我看他不順眼,
    他臉臭到讓我很想抓狂,
    問他怎麼了也不講,
    每次我都覺得度日如年😐

    但只要出門晃一下,
    我們兩的情緒就好得多!
    他也願意講話了,
    怪不得防疫在家,
    出生率不會提高,
    只有離婚率上升啊!
    (還是只有我家這樣?)

    今天是回先生老家,清水,
    買一些之前常吃的當午餐。
    我忘記我有沒有說過,
    我好愛吃這家越南麵包,(見留言處)
    新住民媽媽每天早上現烤的手工麵包,
    外酥內軟,加上清爽的配料及辣醬,
    真是我心中越南麵包的第一名!

    每次我們都要買前都要打電話先預定,
    免得賣光。
    另外附近的小籠包店的炒麵及酸辣湯,
    也是我先生的最愛,再加上阿忠米糕,市區買好後,便開車到附近的海邊風車下,在車裡吃午餐。

    兩小吃完急著下車,自從上次去花蓮後,他們超愛海邊,看一下海,我們就打道回府了!

    她們午睡後再用看影片,用氣炸鍋做了古早味蛋糕。我們的週日生活就是這樣平淡如常。

  • 新住民離婚率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4-08 12:58:50
    有 43 人按讚

    博客來 #臺灣 #人口危機 #國家發展
    未來年表:人口減少的衝擊,高齡化的寧靜危機

    在少子化浪潮中,臺灣的情況是全球最嚴重的。2016 年,臺灣的總生育率僅 1.17,全球最低。臺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醫師指出,這還是靠外配、中配等新住民「加持」,否則出生率可能更低。這麼低的出生率再發展下去,到 2050 年,臺灣人口將從 2300 萬人降到 1800 萬人,到 2060 年剩 1700 萬人。一般而言,年出生率在 2.1 的話,便能維持人口數平衡;日本近年的總生育率也已從 1.4 回升到 1.8。

    2017 年,國中會考報名人數比去年少 3.3 萬人,2018 年預估會再減少 1.3 萬人;106 學年度的大一新生只剩 24 萬人,預計到了 117 學年度(2028 年)更只剩 15 萬人。除了國小併校外,國、高中大規模減班,以及大學招生不足額、面臨關閉危機等狀況都持續在惡化。結婚率低、離婚率高、薪資結構停滯,再加上高物價、高房價、生育條件惡劣,就連 2060 年的人口還有 1700 萬人都是極其樂觀的評估。

    如果也為臺灣寫個「未來年表」,它很可能會是這樣的:
    2017 年,16 至 64 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已經下降,意味著能支撐社會的人越來越少。
    2018 年,高齡人口占比超過 14%,臺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
    2020 年,扶養比高達 40.7,每 2.5 人就要扶養 1 人。
    2022 年,獨居戶預計將突破 300 萬戶。
    2025 年,臺灣總人口數開始減少。
    2026 年,高齡人口占比超過 20%,臺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人口預估約有 38 萬人,平均每 40 分鐘增加 1 名患者。
    2028 年,18 歲人口約只剩 15 萬人,大學招生不足額已成家常便飯。
    2030 年,每 4 人就有 1 名高齡者,幼年人口卻只有老年人口的一半。
    2034 年,全國每 2 人就有 1 人超過 50 歲。
    2040 年,老年人口占比超過 30%,工作年齡人口占比跌破 60%,扶養比超過 65。
    2050 年,未滿 15 歲人口不到總人口 10%,而每 5 名高齡者就有 1 名超過 80 歲。
    2060 年,總人口預計只剩下 1900 萬人,人口增加率降為 -11.3‰。扶養比為 94.2,其中扶老比更高達 75.6,意味著每 10 人就要扶養近 9.5 人,每 1.3 人就要扶養 1 位老人。

    書籍簡介: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3965?utm_source=Techorange&utm_medium=ap-books&utm_content=recommend&utm_campaign=ap-201802

  • 新住民離婚率 在 阿扁們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5-12-21 00:28:03
    有 35 人按讚


    敬愛的總統:

    當您就任成為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時,所面對的兩千三百多萬人口和過去八年在數量上差異不大,但是想法、需求與願景已有了些改變,其中有不少可歸因於臺灣人口結構快速而持續的變化。

    請您回想一下,競選期間您全國各地跑透透,您應該發覺到公園裡老人家散步運動多過於小孩嬉戲遊樂,街上各類寵物店多過於婦產科與小兒科,各級學校的學生數也似乎少了許多,...想想看當您卸任那一天,臺灣的公園、街上、學校會是何情景呢?

    台灣高齡少子化的趨勢過去八年政府已注意到,馬總統甚至提出「少子化是國安議題」。簡單地說,我國生育率從1950年代全球最高至2003年後成為世界最低,從一位婦女平均生7位子女到只有1位。在高齡化方面,目前老人占總人口12.5%,比起歐洲國家平均18%與日本25%,還有一段距離,可是我們將在2030年超越歐洲,2060年追上日本,屆時超過四成國民65歲以上。

    國人目前平均壽命80歲,超美趕歐,在這個世紀出生的小朋友,估計一半人可以活一個世紀,這是一張亮麗的成績單;活得久是人類一大成就,卻是需要付出代價的!儘管臺灣醫療科技進步,也有健保守護國人健康,高齡化增加醫療與照顧負擔,仍是不爭之事實。在您第一任期結束時,台灣已步入「高齡社會」,那時老人會比現在多一百萬,而勞動力會比現在少70萬;面對此情勢,您有何辦法來提升台灣的競爭力呢?

    形成少子女化原因相當多,經濟固然重要,生活與教養環境,婚姻與家庭的價值觀,教育與政策的走向等,也都會影響到年輕人的看法與作為。台灣是個民主社會,這個改變已經過相當時間,而2000年之後生育率陡降10年更是世界少有現象,2011年開始回升,至今仍可維持每年20萬以上嬰兒,已不容易;作為一個新總統,您認為每年該生多少,才能維持台灣人口合理結構呢?

    大家都知道,鼓勵生育有助於減緩高齡化速度,可是國人結婚年齡一直在後延,生育時間也跟著被壓縮,另一方面離婚率近二十年來明顯爬升,至今已經有歐洲國家水準,這些都和少生育有關。您有何辦法,讓年輕人在適當時間結婚,而且能維持婚姻的幸福美滿,更重要地,創造少壓力多支持的環境,讓年輕夫妻生養其寶貝,並健康安全的成長?當然,您也可以思考多元成家,同樣也需要友善的條件與環境,並顧及社會的永續!

    減緩高齡化另外一個方式就是移民,特別是鼓勵優質專業年輕人力移入台灣且安家落戶,不只是為了人口也是一個經濟考量。可是在大國崛起以及周邊國家的快速發展並紛紛加入地區經濟體時,您有何作法,有別於過去且能夠有效讓台灣優勢走出去,讓國際人才走進來?

    事實上,我國新住民不論來自東南亞國家或大陸,累積約50萬人了,他們也在這塊土地上生下約40萬新臺灣之子,大一點的就要進入大學,在中小學則占有一至兩成的學生。才幾年的功夫不同族群相互融合頗為成功,臺灣多元文化已經成型,如何持續發揮其特色,並將此臺灣精神深化到華人世界,甚至全世界,您做得到嗎?

    我開始提出人口警訊是二十多年前「廣設高中大學」盛行時,我並不反對年輕人有更多升學機會,問題是,不論升高中或大學,對象不就是15年與18年前出生的人口嗎? 當我們能預測升學人數時,擴充就不能盲目。可笑的是,2000年之後又持續擴張了5年,直到發現招生不足才停止,那不只是盲目而是「白目」,因為那段時間學齡人口數已開始下降。當年我指出時,還被稱之為「教改的絆腳石」!

    高教擴張忽略人口因素所帶來的後遺症,近年來大家都警覺到了,可是為時已晚,在您任內大學倒閉壓力將更險峻!或許有人會指出,將這些閒置空間轉為社福、托育、安養或社會住宅等用途;但這已是後知後覺,需審慎評估避免再度盲目擴張,畢竟地點才是首要考量,地點好的學校仍較容易生存,地點差的,不論是學校或社福機構,不倒閉也很難。您對於「大學崩盤」趨勢有何對策呢?

    最後,是關於最受到重視的長期照顧與年金改革兩議題。長照是因為人們活得久增加失能機會與照顧時間,隨著高齡化,估計未來十年有一半的家庭會有家人有長照需求,長照費用與照顧人力需求將會在家庭中明顯增加。政府面對此,即需審酌台灣人口與家庭變化趨勢,與時俱進並設法取得穩定財源。請問,在不排擠其他施政預算前提下,您有辦法開拓穩定的財源嗎?

    年金改革困難度高,乃基於歷史因素所產生的行業間與行業內的不平,相當複雜! 然而,最不智的作為,即是解裂族群與相互汙名,這已經成為當前改革最大的阻力。

    相較於工業國家,我國年金保險的費率偏低,政府的補貼也都偏高;換言之,年金保險被保險人都「賺很大」,活得久的人甚至是兩個「賺很大」!而誰在支付這些「賺很大」呢?答案是納稅人,而當納稅人口不斷減少而轉入「賺很大」行列,該怎麼辦?這就是政府當前面對的年金財務危機!您會勇敢面對此共業,還是不想成為「眾矢之的」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兒少與家庭研究中心主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