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住民歧視新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住民歧視新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住民歧視新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住民歧視新聞產品中有1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拎杯是大叔啦!,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一篇小小新聞,傳了兩個概念 誰說台灣不是一個種族歧視的國家? 誰說單親媽媽就是弱勢? 東南亞的新住民,在台灣買房就覺得很奇怪,值得新聞大寫一篇? 今天如果是老美或者英國新住民在台灣買房就覺得天經地義。 很多越南老婆在台灣開的越南餐廳,那規模會嚇死你。 隨隨便便路邊的泰式木瓜絲,一天就賺你半個月薪水...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選出十張2020年亞洲各具代表意義的相片,其中台灣陸軍聯合婚禮首見同性新人、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被捕/蘋果日報大樓遭搜查都被選入其中。本週節目,主持人管中祥將從港府對壹傳媒開刀與有線電視中國組集體辭職事件,聊聊在中國極權擴張下,香港江河日下的媒體環境。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

新住民歧視新聞 在 羅比的不標準答案(羅比頻道)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9:58:37

《阿紫》The Good Daughter 去年在金馬獎上入圍最佳紀錄片,卻差一點點輸給了蔡明亮的《你的臉》的這部《阿紫》是吳郁瑩導演的首部紀錄長片。記載著從越南嫁來台灣雲林的「阿紫」跟與丈夫、婆婆以及娘家之間的故事。老實說這是一個很平凡的新住民故事,但是在導演精心的剪輯和貼近的捕抓之下,《阿紫》是...

新住民歧視新聞 在 黃凱凱 Kai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0:44:39

. 某一天的晚上 當時正搭著計程車 而車上正播放瑪麗亞變老師的新聞報導 突然司機在等紅燈的時間轉過頭來 問我:「你覺得我們會有種族歧視嗎?」 我回答:「有啊,怎麼會沒有。」 在當下我腦海裡反應的是我認為沒有一個國家,是沒有任何一點種族歧視存在的 接著司機自己便接著答 「和美國比起來,我們一點都不歧視...

  • 新住民歧視新聞 在 拎杯是大叔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15 20:39:18
    有 1,247 人按讚

    一篇小小新聞,傳了兩個概念
    誰說台灣不是一個種族歧視的國家?
    誰說單親媽媽就是弱勢?

    東南亞的新住民,在台灣買房就覺得很奇怪,值得新聞大寫一篇?
    今天如果是老美或者英國新住民在台灣買房就覺得天經地義。
    很多越南老婆在台灣開的越南餐廳,那規模會嚇死你。
    隨隨便便路邊的泰式木瓜絲,一天就賺你半個月薪水。
    常在想有些台灣男人娶了東南亞籍老婆真的是賺到了,不止洗了血統,還翻轉了經濟地位。
    一堆本來在台灣是經濟弱勢娶了外籍新娘,老婆刻苦耐勞,餐廳越開越大家,老公立刻升級變成帳房。

    再來就是請問單親媽媽買房有什麼好稀奇?一堆女生還沒結婚之前就有能力買房了。
    一堆老婆獨立自主又有賺錢能力,
    一大堆是被老公拖著,沒有辦法好好發揮事業的,離婚後少了綁手綁腳,大賺特賺有什麼好稀奇?
    他媽的,搞不好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被媽媽角色耽誤的建商。

  • 新住民歧視新聞 在 老師雞 何景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09 20:17:28
    有 930 人按讚

    【#移工黑戶寶寶 議題的Q&A】

    Q:為什麼 #移工寶寶 會成為 #黑戶?

    答:
    因為我國國籍法第2條規定:「出生時父或母為中華民國國民」,或「出生於中華民國領域內,#父母均無可考 者」,為中華民國國民。

    對少數的懷孕女性移工來說,因為無法辨識或無法承認寶寶父親的身分(原因後續),與其帶著寶寶、讓移工媽媽無法工作(畢竟願意讓移工懷孕、生子,並帶著嬰兒在雇主家工作的雇主,少之又少);或是將父不詳、國籍不明的寶寶送回母國,進而衍生出醫療照顧與國籍認定上的後續難題;

    倒不如把寶寶留置/遺棄在醫院,讓院方與政府單位後續因為「父母均不可考」的因素,依據國籍法第二條第三款的規定,讓寶寶得到中華民國國籍,進而獲得比母親的原生國家,更佳的醫療照顧、教育資源與社會福利。

    Q:移工寶寶的父親是誰?

    答:
    通常有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正常的男歡女愛,也就是女性移工在台灣的男友或伴侶(通常也是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男移工,但男女雙方的國籍可能不同,例如泰籍男建築工人與印尼籍女性看護工之間的交往)。基於男女雙方日後工作上的困難,父親不願承認孩子,或是母親直接將孩子遺棄。

    第二種情況,則是女性移工遭受到台灣籍的不肖雇主或仲介業者的性侵,因而懷孕;受害女性不懂台灣法律、申訴無門,只好獨自生下寶寶後,將之遺棄。

    Q:#台北市長 柯文哲 認為,需要教移工避孕。這是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答:
    如果是上述的第一種情況,則移工未婚生子的問題,跟大學生未婚生子的原因差不多。事實上,大多數外籍移工的知識水平,跟台灣私立大學生的平均程度差不多(可能還更高一點;畢竟很多菲律賓籍的在台移工,都是菲國國立大學的畢業生)。

    所以不論是外籍移工還是台灣的大學生,都知道保險套可以避孕,不用再另外教;之所以不戴套的原因,就跟 #丁允恭 一樣,迷信 #不戴套比較爽。所以解決的方式,除了告訴這些異性戀噁男 #帶套其實一樣爽 之外,也可以像我任教過的私立大學在校內廣設保險套販賣機那樣,在台北車站、台中東協廣場等地廣設保險套販賣機,減少 #丁允恭這類渣男不戴套 的藉口。

    至於上述第二種情況,則很難避免;畢竟女性移工的工作場所,就像台灣人的其它工作場所那樣,都會有潛在的性侵風險。就像 #台灣基進 的女志工加入之前,也不知道會被性騷擾;就像女記者到 #新聞局長辦公室 採訪前,也不知道會被 #利用權勢強迫中出性交。跟場所無關,渣男就是渣男!只能靠事後的司法制裁,來減少憾事的發生。

    Q:由 #綠共、#韓粉、#四趴仔 分別執政的台灣各縣市,誰最關注移工黑戶寶寶的問題?

    答:
    老師雞覺得:就新住民的公共參與來說,桃園市政府做得最好;新住民與移工社群的公共空間規劃,台中市政府做得最好。

    至於照顧黑戶移工寶寶的燙手山芋,則是由率先成立專責收容機構的台北市政府拔得頭籌 (有以下的新聞報導為證: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940/5283206 )。

    Q:台灣社會是否應該接納這些移工黑戶寶寶,讓他們成為正港的 #新台灣之子?

    答:
    台灣面臨全世界最嚴重的少子化問題。人力就是國力。我們人力都不夠了,難道還要將這些土生土長的新台灣寶寶,棄之如敝履?

    不要覺得這些東南亞媽媽的孩子,就會比其他台灣孩子差;你現在正在讀的這篇文章的作者、留美博士/大學教授,他媽媽也是來自印尼、以前也當過移工。

    不過,在接納這些新台灣寶寶的同時,也應該讓他們的父母,盡到應盡的責任。如果是前述的第一種情況,則這些新台灣寶寶的扶養與教育,必須設法向他們的父母,徵收一定的費用;如果是第二種情況,更應該嚴懲性侵加害人(儘管他是寶寶的父親。)

    Q:某台北市議員認為:台北市長使用 #黑戶移工寶寶 這個名詞,是一種歧視。真的是這樣嗎?

    答:
    這不是政策議題,而是醫療議題,老師雞無從評論。畢竟該議員罹患的,是 #若柯P則發Q 的罕見疾病,各位應請教該疾病的重症患者 #范雲 委員。

  • 新住民歧視新聞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03 16:30:23
    有 22 人按讚

    近來美國亞裔被攻擊的新聞頻傳,長久的亞裔被歧視問題與族群矛盾問題也再次被端上了檯面。這篇來自NY Times上的文章,帶我們看到這個問題背後亞裔第一代移民與在地出生的第二代之間,如何面對這個共同的挑戰?

    相較於第一代披荊斬棘地融入新國家,移民的第二代往往在族群與國家之間面臨到更為複雜的認同情戰。他們一方面成為家族更加融入在地社會的窗口,也要面對第一代不同於在地社會的價值觀。在兩種認同之間,移民第二代成為觀察一個族群融入一個新國家非常值得關注的切入點。

    這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台灣的新住民第二代是否也碰上了類似的挑戰?
    ------------------------------
    成年的亞裔美國人雖然在照顧他們的長者,但他們自己也在艱難應對最近的襲擊。加利福尼亞州弗裡蒙特市現年31歲的韓裔美國人艾米麗·池(Emily Chi)指出,在亞特蘭大槍擊事件發生後,亞裔美國人通過網路籌款、批判歷史分析和其他努力很快走到了一起。但她也感到悲傷。她計劃參加在奧克蘭為受害者舉行的守夜活動。「讓我們確保歷史不會被抹去,」池女士說。「我們不要在急於行動之前忘記了他們。」

    在她與祖母、姨媽和母親的交談中,她們都想像著受害者臨終的擔憂:「『我的孩子們怎麼辦?誰來照顧他們呢?』」艾米麗·池說。「我們看到他們的名字,看到他們的面孔,你會感覺這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她談到遇難的亞裔美國人時說。「受害的可能是你的祖母。」

    小商戶經營者們可能已經親身經歷了蓄意破壞等罪行。「尊重第一代人的暴力經歷——如果你對此無視,討論就會結束,」東灣韓國社區中心總幹事朱恩·李(June Lee)說。

    她說,但與此同時,要讓他們了解仇恨犯罪的背景,特別是如果他們來自種族單一的國家,她說。要解釋看似隨機殺人背後的系統性問題。

    「他們也需要知道自己的權利,」她說。「亞裔以沉默著稱,但在這種情況下,沉默不是一種美德。我們必須大聲疾呼。」

    這樣的對話是一種令人憂慮但又溫柔的成人儀式,它顛覆了傳統的親子互動;想要保持獨立的父母可能會無視子女對他們安全的擔憂。

    聖何塞專門研究亞裔美國人問題的治療師莉婭·黃(Lia Huynh)說,如果長輩有等級觀念,更喜歡從他們認為與自己平等或地位較高的人那裡得到建議,成年子女可以考慮請他們的醫生、牧師或社區中他們信任的人幫忙。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cn.nytimes.com/style/20210331/asian-american-hate-racism/zh-hant/?fbclid=IwAR2lLgdFVDFPu-EozvNzVbZwcEV60ViImLqdCL-OoTxl0qlbg3pnwZTggOo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