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新亭對泣故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新亭對泣故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新亭對泣故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新亭對泣故事產品中有3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StoryTeller 說故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睡前故事【盒子】 天色如常昏暗,室友今天不回來。她寫完五封信,徐徐吞下安眠藥和酒。皚靈清楚,他們都花光力氣給她最好的,但她覺得自己實在捱不下去了。 刺眼白光管映照皚靈蒼白的皮膚,透現藍綠色的血管。穿白袍的人喚著叫「林太,林太」,示意她的女兒在此。林太一言不發,緊緊握著那纖瘦手腕,猶如溺水的人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王亭之從小在北京長大,大學就讀北京清華大學,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在因緣際會下,加入了美國芝加哥歷史博物館探險隊做翻譯,進入了中國的大西部探險,這段期間他學會了35釐米攝影機的使用,也因此走上了攝影記者這條路。在1937年日本全面進攻中國,當時他是申報的攝影主任,也是赫斯特報系聘的東亞區攝影記者,在8...

新亭對泣故事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08:27:27

《#厲陰宅3:#是惡魔逼我的》勇敢不代表不會感到害怕 (8.2/10) (Part2) 全文太長分兩篇 @looryfilmnotes 主頁部落格會是你最好的選擇 ———————以下可能有雷—————— ⠀⠀ 接續上篇文章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厲陰宅宇宙」可以成為目前最受歡迎的電影系列,因為編導...

新亭對泣故事 在 David|瑞典劉先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25 14:49:33

經過范琪斐粉專的介紹,我在半夜聽了This American Life最新一集podcast,邊聽邊掉淚。 . 若我們沒有機會和親愛的人好好道別,該如何處理這份悲痛?說再見,是如此生活化的一件事,卻顯得格外珍貴,因為我們都沒有準備好;就算給我們時間,也無法準備好。 . 聽過日本「風之電話亭」的故事嗎...

新亭對泣故事 在 張齡予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08:18:10

齡爸力推好文分享(不具版權不確定來源),窺見黑暗時代的光明人格,還有有智慧父母的愛與教導。 ———————- 筆名落花生的許地山,是我們這一年代熟悉的作家。他女兒許燕吉的故事既真又感人。 (落花生的女兒 ) ---梁淑珍 撰文 「不相信愛情,不談戀愛,結婚三十多年不生孩子,做一對合作夫妻。我生活在動...

  • 新亭對泣故事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17 21:00:46
    有 221 人按讚

    #睡前故事【盒子】

    天色如常昏暗,室友今天不回來。她寫完五封信,徐徐吞下安眠藥和酒。皚靈清楚,他們都花光力氣給她最好的,但她覺得自己實在捱不下去了。

    刺眼白光管映照皚靈蒼白的皮膚,透現藍綠色的血管。穿白袍的人喚著叫「林太,林太」,示意她的女兒在此。林太一言不發,緊緊握著那纖瘦手腕,猶如溺水的人抓住浮木。皚靈睜開眼睛,直勾勾看著天花,那雙眼睛是遠方的無底湖,水怪會隨時出沒。良久,湖裡有什麼晃動一下。她微微張口,問了一句:「為什麼我要生存?」

    她並不期待答案。

    林太擁抱皚靈,崩潰痛哭起來。只差那麼一點,浮木就要漂走。皚靈由嬰孩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林林總總的片段,一一在她腦海飛快迴轉。自從女兒皚靈誕生,林太便決意要將一切最好的都給她。 自己人生的缺失與悔憾,她要一併補償給皚靈。將皚靈帶來世上,她有責任讓女兒的人生擁有更多機會,她要讓她上最好的大學,她為才華滿溢的女兒驕傲。親戚鄰居們都知道長進的女兒,考進了名牌大學精英雲集的學系。

    林太想起自己無數次問皚靈「課堂怎麼樣?」、「成績怎麼樣?」、「學校怎麼樣?」或「同學怎麼樣?」。卻似乎未曾問過一句:「你今天過得怎麼樣? 」

    人人都叫她林太、林太。 林太成為林太之前,她叫楊美琪。楊美琪小六時自行選學校,中學書簿費、零用錢、妹妹的書簿費,由她一人負責。她早已習慣凡事要自己打工籌錢。那時,她抱怨為何弟弟毋須做家務,母親不耐煩道:「女生不用讀太多書」,便抽一口煙繼續忙,吩咐她去幫忙做飯。

    童年時,楊美琪經常夢見自己醒來,到父母房間,發現床上空空如也。她走到客廳再奔往騎樓,循著聲音往下看,只見母親攜著幾箱行李登上計程車,影子瞬間沒入黑夜。她呆呆望向密集的大廈和窗戶,對街尚有零散燈光。遠處有個女人靠著窗,邊哭泣邊抽煙,窗花將她的臉切割成六份。後來發夢多了,夢與現實的界線也就模糊了,她分不清那場景其實是否曾經發生過。

    楊美琪二十一歲結婚置業,結婚之後,她失去了自己的名字。她不確定自己有多愛姓林的這位學長,她不敢說愛,但她確定自己必須逃離那日夜囚禁她、一屋五人、不曾寧靜的房子。

    她不確定什麼是家,她覺得自己未曾有過。為了創造自己的歸宿,楊美琪必須走進婚姻。如同一條魚被換到另一個魚缸,老虎輾轉被運送至另一園區。其實只要觀察城市,便會看見人們反反覆覆由一個盒子過渡至另一個盒子。由這個車廂,到那個升降機、大廈、辦公室、房間。

    那年林太生下女兒,母親果然沒有來。她心裡剩餘的一點微弱火光,也就此熄滅了。她不知道母親在忙些什麼,她不想想像她可能只是終日在打麻雀。她靜靜看著旁邊床位的新手媽媽,由母親悉心照顧,帶來溫熱的花膠雞湯。傷口撕裂的痛楚提醒她,至少她有皚靈。

    相隔幾年,父母離婚以後,林太探望母親。屋裡飄散舊家具的氣味,房間空蕩蕩,是夢裡那泛黃的色調。一雙筷子仍然安好放在檯面上等待著誰,房屋仍然未曉得主人不再回來。母親留下一封信,她到了台灣,她重遇自己的戀人。信中最後一句為「我知道自己不是個好母親,對不起,原諒我。」她未有留下地址。

    林太知道母親並不在乎自己原諒與否。原諒不原諒,事情早已過去,世界如常運轉。楊美琪明白, 母親除了是母親,不過是個人。

    許多年後,王太凝望那大概是每一個人只進不出的盒子。沉甸甸四方棺木裡頭的母親安詳平和。林皚靈知道,母親除了是母親,也不過是個人。

    Storyteller: 文栩靈 @hello.dearstranger
    Illustrator:@her.afternoon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StoryTeller 是一個說故事平台。我們連結不同創作者,希望透過文字、圖畫和聲音,重新把故事帶回生命。StoryTeller 同時亦是獨立創作單位,我們收集人與人之間的片段,將不同人的故事帶到你面前。我們相信故事的療癒力量,感受別人,也是感受自己,因為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歡迎任何合作/品牌推廣,請電郵至 info@story-teller.com.hk。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連結已貼到IG profile )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link at IG highlight)
    📖 預購 Ztorybook Issue 01 : https://bit.ly/3j9RLzv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 新亭對泣故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31 18:40:23
    有 6,792 人按讚

    《2020年末語錄》

    * 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為它無窮無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為我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伏爾泰《猜謎》,傅雷 譯​

    * 鏡子是我最好的朋友,因為我哭的時候它從來不會笑。—卓別林 ​

    * 今年的我們不同於去年的我們,我們愛的人也是如此。時刻在變化的我們若是能繼續愛著另一個變化了的人,這是一件幸運的事情。—-毛姆 ​​​​

    * 誰此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此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徘徊,落葉紛飛。——里克爾

    * 所有的開始,其實都只是一個寫好了的結局。—-宮崎駿《千與千尋》 ​

    * 大自然多好啊,有夏蟬,有秋葉,有稻浪,有晝明,有月夜。那裡有祥和、有安寧,不像人間,看似循規蹈矩,其實不免滿目荒唐 。 ​

    我活愈老,愈懂得要多和大自然做朋友。—陳文茜

    * 並不是在每一個日子想你,只是一切美麗的,深沈的,心中洞然如有所悟的剎那便是我想你的時刻了。—張曉風《想你的時候》 ​

    * 人類的一個大麻煩,在於我們無法擁有說一不二的感情。敵人身上總有讓我們喜歡的地方,我們的愛人總會有讓我們討厭之處。正是這種糾結不清的情感催我們變老,讓我們皺起眉頭,加深我們眼周的皺紋。—葉慈《凱爾特的薄暮》 ​​​​

    * 2020過得好漫長⋯⋯每天都是一本書,讓你千思百想,有時候回顧再翻閱,又有了不同的體悟。

    2020年,我們都遇見了許多事件,有痛,有欣慰,有淚,有笑,有讚嘆,有遺憾。

    2020,我想記住你。狠狠地記住這對世人如此波折的一年。之後,我會更珍惜每一天的平安。 ​​​—陳文茜

    * 如果音樂能夠熄滅悲傷,那些徬彿黑色的沈陷,沒有盡頭的生命掙扎,至少在此刻樂聲的療傷中,他們的心得到了安歇。—陳文茜

    * 人生許多事件,水落石出後,往往不得不看透,透地心痛,透地人寒。

    隨著時間,有人選擇淡忘:有人直視水落,永遠走不出來:有人經過省思,終而石出了,悟道了。

    謎一樣的人生,不到最後,誰又知道真正的答案?

    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原是親愛的人:彼此扶持的朋友,原是無緣人。

    這些戲劇性的變化,往往得等個十年,二十年,甚至四十年。

    答案豈止如雲,它可以在空中飄浮長達半生,才落幕,才水落石出。而我們能掌握的,不過是眼前。

    年輕的你或許不能體會其中一些道理,每一回你我的相遇,都可能是最後一次。

    即使再相逢,心情也不一樣了。—陳文茜

    * *明艶的紅燈籠⋯⋯世俗中透著幾分怪異⋯⋯我們的王國,歷史噯昧,不知道是誰創立的⋯⋯這些年卻也發生過不少可歌可泣,不足與外人道的滄桑歷史。

    *白先勇老師退休這幾年,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三個階段,活得可淋灕盡致。美、痛、父親的歷史。

    先是弘揚崑曲藝術之美,青春版牡丹亭至今未歇。這是美。

    接著,把他四十年前的小說「孽子」搬上國家劇院舞台演出。這説的是打到心底深處的痛。

    同時一路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與二二八」,以及近日出版的三本一套書「悲歡離合四十年」。

    四十年前孽子甫出版時,當時被視為挑戰大禁忌,它敍事著台北新公園裡一群同志被逐出家門自成王國的故事。

    四十年後深刻再閲讀,所謂禁忌、背逆社會家庭框架也只是孽子的故事引子,白先勇在孽子中藉由同志的「錯愛」,寫盡了人一旦處於「錯」及焦慮中,靈魂深處的黑暗、無奈、和扭曲。

    同志的身分使他們逃避,想愛不敢愛。那些小説中的絕情人物,表面無情,掩蓋的卻是心中的惶恐與逃避。兩個陌生人,在新公園見了,隱藏十多年的祕密,卻毫無保留彼此道出。赤條條的豈止是旅館裡倆人尋歡的身體,還有終於脫掉外衣勿需偽裝的一切。男子的手穿過主角的黑髪,他炙熱的眼睛搜尋著主角的身體。

    突然之間,一埸交易性質的尋歡,好像朝著「情」字走去,主角怕了,起身穿衣服。他想脫逃,他知道這樣的陷溺是一個黑暗的漩渦。他不是不想愛,而是驚恐愛上了的後果。

    有錢的張先生表面上不斷地更換身邊小男孩,玩著這些青春肉體,交換對新公園男孩如天堂般的生活環境。實質上張先生任意的揮手道別,無情的更替對象,只是害怕自己遭到閒棄。他自卑於自己肉體的老去,他得趕在男孩不要他之前,先拋棄了他們。

    草木皆有情,那些扮演無情角色的人,其實是躲在自卑角落裡的惶惑靈魂。

    —陳文茜《相遇白先勇》

    * 每個人這一生都在尋愛,也在逃愛。如果沒有一個愛是真的,那是因為沒有一個愛承擔的起。—-陳文茜

    *今年幾週和白老師從兩度訪談孽子舞台劇,至Yahoo電視訪談最新歷史書籍「悲歡離合四十年」。我形容他:身為白祟禧的兒子,從小有著過老的靈魂:等真的老了,童心大發,青春版牡丹亭,孽子舞台劇,整理父親的一生。倒過來活了!

    他輕輕舉起時代父輩的恩怨與仇悵,盡寫入書中。

    他游入那些些社會邊緣的新公園同志,不只給了他們國籍,也給了他們靈魂可以自由飛躍的舞台。

    所謂人生的典範人物,即是如此吧!白先勇老師比別人早看透某些表面的權勢、繁華、卑微。

    他也比眾人早預知傳統之美不可消亡,他不追逐前衛潮流,而是重新恢復古典之美使之成為潮流。

    敍事父親與蔣介石的友仇逆功及過,他坐在我的台北士林辦公室,對望老蔣曾經居住的士林官邸,福山在前,過往雲煙,縱使國破,縱有風雲,縱有不平,一切早隨大江東去,人間歷史本如夢。—陳文茜

    * 如果你心存善良,不管遇見什麼事,什麼人,最後你都會走回正途。—雨果

    * 世間最大的惡是當你遇見邪靈之事或人時,你從此不再相信善。

    這才是最大的愚蠢。

    傷心不過是一首歌,多唱幾回,回首看一下自己多麼良善美好,不必在乎他是誰!
    —陳文茜

    * 一個好的音樂家一定要維持內心的純淨。(Innocence and purity)。音樂家的技巧在某個層級以後,他的音樂成就最大的考驗就是自己的內心。如果你彈得不好,除了內行人、全場可能不能分辨。但如果妳彈得夠好,全場不論內外行,都會為之感動。 —-陳毓襄

    * 《像這樣細細地聽》

    像這樣細細地聽,
    如河口
    凝神傾聽自己的源頭。
    像這樣深深地嗅,
    嗅一朵
    小花,
    直到知覺化為烏有。

    像這樣,於蔚藍的空氣
    溶進了無底的渴望。
    像這樣,於床單的蔚藍
    孩子遙望記憶的遠方。

    像這樣,蓮花般的少年
    默默體驗血的溫泉。
    ……就像這樣,
    與愛情相戀
    就像這樣,
    落入深淵。
    —詩:俄羅斯女詩人茨維塔耶娃

    * 在多數人的王國裡,對社會、故鄉、世界只有大情:他們把主要的愛給了伴侶,給了家人,給了小孩。

    所以人那麼需要修鍊愛情。因為愛,是一個人生命最大的能量。你只把愛給了自己,或是給了單一幾個人,尤其你所愛戀的對象,那會溢出多少自私、佔有、嫉妒、不悅、怨恨、以及過度狹獈的父輩對孩子的掌控。

    在誠品書店為《終於,還是愛了》銅印簽名版上市和讀者分享會中,主持人許悔之形容我的書既是大情,也有小愛。感謝他的稱許之時,我修改了順序:我期待自己,也勸誡許多人,愛戀的確澎湃迷人,但它同時也很容易抵退消融。

    如果我們學習把最大的愛給社會,給予他人,給予世界:而不是周圍的親近之人,尤其僅僅是一個戀人:我們會更懂得欣賞情,更能感受到愛。

    輕輕地付出你對他的愛,輕輕的享受,如細水長流,如雲風草動,溫柔之間,情不必激動,但可能更深刻。即使有一天別離了,也是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陳文茜

  • 新亭對泣故事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16 09:50:01
    有 23 人按讚


    《相遇白先勇老師》

    *明艶的紅燈籠⋯⋯世俗中透著幾分怪異⋯⋯我們的王國,歷史噯昧,不知道是誰創立的⋯⋯這些年卻也發生過不少可歌可泣,不足與外人道的滄桑歷史。

    *白先勇老師退休這幾年,把自己的人生分成三個階段,活得可淋漓盡致。美、痛、父親的歷史。

    先是弘揚崑曲藝術之美,青春版牡丹亭至今未歇。這是美。

    接著,把他四十年前的小說「孽子」搬上國家劇院舞台演出。這説的是打到心底深處的痛。

    同時一路出版:「父親與民國」,「白崇禧與二二八」,以及近日出版的三本一套書「悲歡離合四十年」。

    四十年前孽子甫出版時,當時被視為挑戰大禁忌,它敍事著台北新公園裡一群同志被逐出家門自成王國的故事。

    四十年後深刻再閲讀,所謂禁忌、背逆社會家庭框架也只是孽子的故事引子,白先勇在孽子中藉由同志的「錯愛」,寫盡了人一旦處於「錯」及焦慮中,靈魂深處的黑暗、無奈、和扭曲。

    同志的身分使他們逃避,想愛不敢愛。那些小説中的絕情人物,表面無情,掩蓋的卻是心中的惶恐與逃避。兩個陌生人,在新公園見了,隱藏十多年的祕密,卻毫無保留彼此道出。赤條條的豈止是旅館裡倆人尋歡的身體,還有終於脫掉外衣勿需偽裝的一切。男子的手穿過主角的黑髪,他炙熱的眼睛搜尋著主角的身體。

    突然之間,一埸交易性質的尋歡,好像朝著「情」字走去,主角怕了,起身穿衣服。他想脫逃,他知道這樣的陷溺是一個黑暗的漩渦。他不是不想愛,而是驚恐愛上了的後果。

    有錢的張先生表面上不斷地更換身邊小男孩,玩著這些青春肉體,交換對新公園男孩如天堂般的生活環境。實質上張先生任意的揮手道別,無情的更替對象,只是害怕自己遭到閒棄。他自卑於自己肉體的老去,他得趕在男孩不要他之前,先拋棄了他們。

    草木皆有情,那些扮演無情角色的人,其實是躲在自卑角落裡的惶惑靈魂。

    每個人這一生都在尋愛,也在逃愛。如果沒有一個愛是真的,那是因為沒有一個愛承擔的起。

    同志的愛在孽子的大帽子下,不只沒有面目,他們盡是陰影。愛上了怕失去,於是只好佯裝不愛。

    孽子説的不是禁忌,更多的是人之不得已,人之痛、之苦、之逃、之偽、之狂、之無助、之自我毀滅。

    如今同志不再是禁忌的話題,我們才能用更美、寛容、深刻的角度,觀看孽子舞台劇。而不是偷窺、禁忌的膚淺觀點。

    這幾週和白老師從兩度訪談孽子舞台劇,至Yahoo電視訪談最新歷史書籍「悲歡離合四十年」。我形容他:身為白祟禧的兒子,從小有著過老的靈魂:等真的老了,童心大發,青春版牡丹亭,孽子舞台劇,整理父親的一生。倒過來活了!

    他輕輕舉起時代父輩的怨與仇,盡寫入書中。

    他游入那些些社會邊緣的新公園同志,不只給了他們國籍,也給了他們靈魂可以自由飛躍的舞台。

    所謂人生的典範人物,即是如此吧!白先勇老師比別人早看透某些表面的權勢、繁華、卑微。

    他也比眾人早預知傳統之美不可消亡,他不追逐前衛潮流,而是重新恢復古典之美使之成為潮流。

    敍事父親與蔣介石的仇逆功過,他坐在我的士林辦公室,對望老蔣曾經居住的士林官邸,福山在前,過往雲煙,縱使國破,縱有風雲,縱有不平,一切早隨大江東去,人間歷史本如夢。

    收聽「2020.07.22 文茜異想世界 專訪【孽子】白先勇 老師」

    https://youtu.be/PrQBb1EeQw4

    收聽「2020.09.07 文茜異想世界 專訪【孽子】白先勇 老師 II」

    https://youtu.be/txsBr_AZBVw

  • 新亭對泣故事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3-14 23:05:18

    王亭之從小在北京長大,大學就讀北京清華大學,說著一口流利的英文,在因緣際會下,加入了美國芝加哥歷史博物館探險隊做翻譯,進入了中國的大西部探險,這段期間他學會了35釐米攝影機的使用,也因此走上了攝影記者這條路。在1937年日本全面進攻中國,當時他是申報的攝影主任,也是赫斯特報系聘的東亞區攝影記者,在8月28日那天,日本軍機轟炸上海火車站南站,王小亭拿著攝影機到現場的時候,整個車站已經成為一片廢墟,他用僅存的電影膠卷拍下了一個滿身是血的嬰兒,坐在鐵軌旁大哭,這部片子由美國海軍從上海運送到馬尼拉,再送到紐約。而這張哭泣的嬰兒照片,就是由這部片子中擷取出來的一格畫面,並沖洗成照片,登在當時十月刊的美國「LIFE」雜誌上。之後也被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聘用為駐台灣特派員。

    唯一現存的二二八事件的照片,是由台灣第一代攝影記者王之一所拍攝,上海出身的他,在1940年進入東京的日本大學藝術系攝影科就讀,也是第一代留學日本學攝影的中國人,1946年上海的「中國生活畫報」派他來台灣採訪,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他是「中國生活畫報」駐台的攝影記者,事件發生的時候,他拍攝了很多的現場狀況,屍體,被焚燒的建築物等,他將照片寄回上海,畫報也以「台灣事件號外」為題,登了四頁畫頁,成了國際性大新聞,而這些登出來了畫面,也成了目前少數存留的二二八事件現場影像。

    攝影工作者楊永智多年前擔任攝影記者,在工作時認識了這些第一代的攝影記者,聽了許多他們年輕時的故事,戰地攝影,對於現在的攝影記者來說是很難想像的,也因為聽了他們說了很多,讓楊永智對於他們的故事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長期的記錄與收集他們的故事,多年後,大部分的第一代攝影記者都離開了,楊永智2013年也撰文出版了「他們是歷史的目擊者」一書,內容就是描述台灣早期攝影記者的故事,對於攝影記者這份工作,已經過世的攝影家秦凱就說過「當攝影記者就好像是坐在第一排看戲,是何其幸運及快樂」。​

    小檔案
    楊永智,1956年生於台灣台北,目前是報導攝影工作者,曾任中國時報攝影記者,自立報系攝影主任,時報週刊攝影組主任與撰述委員,NGO攝影志工,也曾在大學擔任兼任老師。

    (影片中使用照片,王小亭由漢聲雜誌提供,王之一作品由王瑞提供,個人照蕭永盛提供)

    新聞連結 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lifestyle/realtime/20180302/130652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