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斜槓族壞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斜槓族壞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斜槓族壞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斜槓族壞處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萬的網紅洪雪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是愛恨分明,還是職場霸凌?] 有一次上課,有位學生說自己向來愛恨分明,如果喜歡一個人,會對這個人百般好;如果這個人讓他發現哪個地方有瑕疵,特別是道德上的缺點,他會從此不理這個人,讓對方下地獄,永不超生。當然,這是誇張的用語,不過會用這麼誇張的用語,也足以說明他的確愛恨分明。我聽了之後,提醒對方...

斜槓族壞處 在 Jolam 林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6-16 23:58:22

是忙好還是空閒好呢?是有成就開心還是成就和開心不應該有關聯呢? 我最近的工作很忙。我是香港最稱職的斜槓族之一,每天處理不同的工作。再加上每個禮拜都被本雜誌同事催稿,實在是應接不暇。 幾年前曾經有段時間空閒得不得了。剛離開大律師行業,其他事業還沒有起飛,基本上是一個禮拜兩天工作量,5天空閒。那個時...

  • 斜槓族壞處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3 11:36:49
    有 589 人按讚

    [你是愛恨分明,還是職場霸凌?]

    有一次上課,有位學生說自己向來愛恨分明,如果喜歡一個人,會對這個人百般好;如果這個人讓他發現哪個地方有瑕疵,特別是道德上的缺點,他會從此不理這個人,讓對方下地獄,永不超生。當然,這是誇張的用語,不過會用這麼誇張的用語,也足以說明他的確愛恨分明。我聽了之後,提醒對方:

    「你要不要確定一下,你是愛恨分明,還是職場霸凌?」

    當場大家楞住了說:「老師你會不會言重了?」依照我上班多年,長期觀察職場百態,我認為自己一點都不言重,還說到點上了!這種情形在職場普遍到值得重視,我認為不能再視為只是性格愛恨分明而已,因為它已經造成別人的傷害。

    經常有人說他愛恨分明,言語之間,似乎引以為傲。這種人特別仗義,當好友有需要時,他們一定站出來,伸出援手,或一路站在身邊相挺到底,經常令人感動莫名,心想自己的手足都未必這麼肝膽相照。而且這些人還有個特色,活潑外向﹑幽默風趣,有他們在的場合,歡笑聲不斷,非常受歡迎,而他們也樂於成為焦點。在職場,他們經常扮演領導角色,人脈也廣闊。

    我有個朋友屬於這類型,有一次好奇地問我,為什麼對別人從來不具任何好惡?我回答自己的確如此,而且事情過了就忘了。她不以為然,帶著些許不屑的表情說:「難怪妳對別人都沒什麼意見……」言下之意,她堅信對人必須有好惡,而分明才是正確的態度。不過問題來了,誰有權利來判斷誰好誰壞?就是她!

    作為朋友或同事,固然樂於接受他們的照顧與協助,然而你有感受到內心隱隱的不安嗎?有一股說不上的壓力嗎?如果有,我必須說你已經在他們的「控制」中。這些人未必意識到自己在控制別人,然而當別人不聽話時,他們會出現三部曲:

    第一部曲:明顯露出不高興的神色

    第二部曲:不理你

    第三部曲:聯合別人孤立你

    這種情形,是不是很熟悉?其實從幼稚園時代,有人就有江湖,應該就遇見了。或是更早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父親或母親就是用這種方式對待我們,所持的理由不外乎是「你做錯了,我們要懲罰你」,或是「為了你好,我們要讓你學到一個教訓」,長此以往便固定成彼此的相處模式。

    我們不覺得哪裡不對,只是經常處於羞愧與自責當中,老是覺得這裡做得不夠好﹑那裡還可以更好,極度不滿意自己,不停挑剔自己,甚至充滿自卑。

    我從國中到高中讀的都是女校,經常看到這類劇碼。班上總有些活躍份子,不見得功課好,卻是不折不扣的地下女王,一副大姊大的派頭,領著一群聽她號令天下閨密們。有一天不知為什麼,突然有個人得罪這位大姊大,而大姊大就規定大家:「我們都不要理她!」

    完了,這個人瞬間變成空氣。即使原來是好朋友也遠離她,因為不想也被全班孤立,像她一樣連個朋友都沒有。沒人跟你說話﹑沒人跟你眼神接觸﹑沒人跟你上下學﹑沒人跟你吃飯……這種不存在的感覺恐怖極了,有人因此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最終一輩子都困在這種相處模式裡,無法掙脫。

    長大到職場,還是繼續演出。這兩三天一直有個粉絲跟我私訊,說當她剛進這家公司時,這位同事很照顧她,不僅無微不至,還經常拔刀相助,並且要大家幫她快速進入狀況,很快他們就成為莫逆之交,上班在一起,下班也在一起,無話不談,比親姊妹還親密。可是最近這個同事突然不理她,緊張失措地來問我怎麼辦,她為此吃不下﹑睡不著,上班心神不寧,眼睛一直繞著這個同事轉。

    這個同事是怎麼做的?跟別人都相處如常,唯有她,一概跳過,視而不見。她不斷釋出善意,都不見一絲改變。最後低聲下氣問對方,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請對方明講,以便自己改善。對方回答:「我不想說,也不想化解。」她再問對方能不能回復以往的友誼,對方則說:「請你過自己的生活。」

    部門主管注意到這個情形,把兩個人的工作切開,各不相干。但是她仍然放不下這件事,依舊處於痛苦中,情緒照樣被對方的一言一行給牽動。我就問跟這個人繼續做朋友,她有什麼好處,她卻回答這個人有多好,比如熱心助人等,卻沒說到自己有什麼好處。我再問跟對方做朋友有什麼壞處,她倒說出三個關鍵:

    1. 這個同事習慣這麼對待別人,她並不是辦公室裡第一個,而主管也知道。
    2. 這個同事情緒化,喜歡一個人就很喜歡,討厭一個人就很討厭。
    3. 這個同事堅持已見,只相信自己是對的,會忽略別人的意見。

    比爾.艾迪(Bill Eddy)是國際知名突協商專家,他在著作《別等到被欺負了才懂這些事》提到,高衝突人士有多種類型,但是一般人通常無法在第一時間就發現他們,就像這位私訊我的受害者即是,她不認為是對方的人格特質有問題,卻是一直追究自己哪裡做錯。

    從比爾.艾迪的書裡看來,她的這個同事應該屬於「邊緣型高衝突人士」,這種人的情緒往往有如雲霄飛車般大幅起伏,前一分鐘還友善親暱,後一分鐘就怒氣沖沖的指責他人。他們會竭盡所能地操控別人,並且常將人分為兩類,要不是大好人,就是大壞人,對待這兩者的態度截然不同,比爾.艾迪說:

    「有時根本不需要理由,原本的密友可能突然變成可恨的敵人。」

    這就是愛恨分明!不要說職場,即使生活上,沒有人有資格當判官判人生死。職場是來工作,同事是來共事,管好自己的情緒是基本責任。愛恨分明沒有管理好時,不過是渲染情緒,屬於不負責任的行為,沒什麼好驕傲的,反而應該認清這是職場霸凌,運用的就是大家最討厭的「情緒勒索」,需要改進才是。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Z6vcF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 斜槓族壞處 在 林作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6-11 12:15:44
    有 78 人按讚

    是忙好還是空閒好呢?是有成就開心還是成就和開心不應該有關聯呢?

    我最近的工作很忙。我是香港最稱職的斜槓族之一,每天處理不同的工作。再加上每個禮拜都被本雜誌同事催稿,實在是應接不暇。

    幾年前曾經有段時間空閒得不得了。剛離開大律師行業,其他事業還沒有起飛,基本上是一個禮拜兩天工作量,5天空閒。那個時候閱讀時間很多,但總覺得有點虛度光陰,總想做點什麼出來。空虛感很強烈,可以肯定人生不是這麼過,因為需要主動每天填滿自己的時間,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很害怕退休。

    現在反過來,每天填滿,幾乎每個小時都有既定的工作,不是見人就是在見人的路上,連食飯都沒有時間,每晚回到家就是準備睡覺,第二天一大早就離開,沒有任何的喘氣時間,更沒有時間去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

    後者充實,但容易迷失。前者空虛,但十分有思考時間,更有機會可以昇華。後者是打工仔的人生。即使收入高,怕且都是到最後步入中年危機時會考慮其實庸庸碌碌到底有什麼意義的狀態。前者,就可能會進入凡事思考過多,思前想後,變成一個憂鬱傾向的人。前者更是很多以前貴族的生活方式,好處是自由,壞處是除非懂得好好利用,成為一個思想家,否則到最後很容易誤入歧途。

    另一個要考慮的問題,就是人生究竟是否應該因事業的順利或不順利,定奪自己的心境。觸碰過不同的行業,發現娛樂圈、保險業的人,都喜歡把自己的成就、行內地位掛在口上,似乎成績和自己是否肯定自己有直接的關係。我卻一直覺得,自己做好了自己,外在因素導致的最終成就,可以說是不太重要。關鍵是大部份人從來未獨善其身,所以變得依賴外在成績來肯定或否定自己,到頭來其實自己從來沒有成長過。

    #東周刊 #專欄 #老作有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