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國際觀自己建
今天 #法國啡說不可的潛在文化
要跟大家聊聊 #聖女貞德 🙋🏽♀️
-
🤺這位貞德是哪位
聖女貞德 ? 好熟 ! 是誰 !?
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她是在法國大革命中嶄露鋒芒的佼佼 #軍事家
在英法百年戰場上
她選擇用正面猛烈攻勢來進軍英國堡壘
帶領已潰不成軍的法軍扭轉局...
#自己的國際觀自己建
今天 #法國啡說不可的潛在文化
要跟大家聊聊 #聖女貞德 🙋🏽♀️
-
🤺這位貞德是哪位
聖女貞德 ? 好熟 ! 是誰 !?
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她是在法國大革命中嶄露鋒芒的佼佼 #軍事家
在英法百年戰場上
她選擇用正面猛烈攻勢來進軍英國堡壘
帶領已潰不成軍的法軍扭轉局勢
而她的軍事策略也大大影響往後法國之後的戰役
-
🤺具有爭議性的大眾傳說
人們追隨她有一個主要原因:#她是聽得見神說話的女孩
貞德可以看見 #天使
還能區分天使的種類 > 好天使壞天使大天使墮落天使blablabla
因此堅信她 #應該 成為神聖的領導者
.
🔎不是聖女是巫女的反方
許多學者根據這個言論提出質疑
認為這個民族英雄根本是位 #思覺失調患者 也說不定
論點大概就是認為 #神愛世人不會亂煽動戰爭
或是唯物論者否定老天爺本身
直接蓋棺論定妳就是個巫女沒什麼好說的
.
🔎母湯玷汙人家的正方
支持貞德的群眾當然拿得出理由
提出貞德在審判上口條有理、記憶清楚等證據
認為思覺失調者、妄想症患者根本無法如此對應
-
🤺中古世紀女性太鋒芒畢露的下場
你知道嗎?在中古世紀
許多美麗的、聰明的、智慧的、太過傑出的女性
皆因為其本身太過耀眼
受到其他女人男人的嫉妒而被冠上女巫之名
慘死火焰之下
.
英法戰爭作為中古世紀與文藝復興的分水嶺
不僅僅象徵西洋冷兵器時代的結束
更代表了法國文藝復興的開端以及宗教意識的下降
儘管到了這樣的時代分裂點
中古世紀非常盛行的 #獵巫行動 貞德依然無法倖免
.
那年被英格蘭俘虜燒死在刑場木架上的女孩
不過19歲 在現代而言只是個青春大二生
因為她天真果敢聰明大勝英軍
因為她是女兒身卻愛穿男裝
因為她自稱能與神交流
在在都足以被冠上 #女巫 之名慘遭火刑
但她自此成為 #法蘭西民族英雄
更成為 #西方重要人物代表
-
🤺各時代的貞德之力
她的精神被後世發揚光大 :
▪️ 拿破崙時期
同為 #民族英雄 這種惺惺相惜的認同感油然而生
因此這位矮將軍更是將聖女貞德視為 #政治象徵
大大提升她的重要性
▪️ 戴高樂時代
在法國政壇舉足輕重的戴高樂將軍
也將象徵貞德的洛林十字架來當作 #自由法國 的Logo
▪️ 近現代
聖女貞德與 #自由 #平等 #果敢 等關鍵字脫離不了關係
她的精神也早已融入西方文化
就拿美國人人皆知的#自由女神像 為例
作為 1876 年法國送給美國的祝福大禮
為什麼自由是以女性形象呈現
就足以窺探其影響力
-
🤺不同領域的貞德蹤影
▪️ 法國
由於歷史脈絡的關係
法國的國號與國旗展現自由平等博愛等精神
以及別忘了深植於民族意識的 #崇敬女性 價值觀
三者結合的最佳代表無非是聖女貞德
▪️ 女性主義
作為後世許多 #女性主義 者的推崇與追捧對象
貞德可是歷史上第一位女性主義色彩濃烈的角色
▪️ 藝術
貞德的形象出現在各種藝術文化中
比如名畫 文獻 雕刻
但始終沒有一個固定的形象
或許這也是她特別成功的地方 :
讓世世代代敬仰她的行動與精神
而非她這個人
-
今晚貞德嗑好嗑滿
祝大家有個滿滿的貞德美夢(?
下周開始,會有為期幾周的古拉格專題
小啡們小鈴鐺都給我開起來٩(๛ ˘ ³˘)۶
.
.
.
#歷史 #法國
#fle #french #history #啡聞1cc #一杯咖啡學單字
-
📄貞德故事相關法文單字:
🔹Jeanne D’Arc n. 聖母貞德
🔹La Liberté Eclairant Le Monde f. 自由女神
🔹un Ange m. 天使
🔹une Sainte Catholique f. 天主教女性聖人
🔹La Voix f. 神蹟
文藝的法文單字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微冷 #冷專欄 這句話,那句話,究竟是誰說的話?
「我越了解人,越喜歡狗。」
大家好。狗這種生物,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主人。狗狗付出別無二心的絕對忠誠,加上無條件的愛和陪伴。科宅編認為,不喜歡狗的人大概都沒有心腸。#開局地圖砲
開頭引述的話卻意外拐了個彎,借用狗的單純,來怒批人類的醜惡。但是,這句簡短的妙語究竟出自誰?
剛從人間登出不久的李敖,在著作《李敖有話說》中指出「我認識的人越多越喜歡狗」出自法國的羅蘭夫人。就是那位在大革命中站錯邊,結果被雅克賓黨的恐怖統治清算,死於斷頭台的羅蘭夫人。所以結案囉,今天收工,我們下次再見~再見~
當然不是這樣。身為二十一世紀的冷知識人。有著 google 大神的優勢,應該能比古早時代,只能靠博聞強記的李敖,知道得更多,做得更好?
首先,羅蘭夫人是崩啾崩啾的法國人,一定不是講中文。【要查證名言,或是追溯任何訊息的出處,第一步一定是設法找到原語言,減少輾轉傳播中出現的失真】。而且,大概李敖的文化影響力大,幾乎所有中文來源都指向羅蘭夫人,沒辦法增加我們既有的訊息。
話說,評估史料的真實性有一個法則:轉述的人的年代和事件發生的【時間】越接近越好,中間經過越少【轉述、翻譯】則越可信,還要小心敵對方的惡意抹黑栽贓。
我們開始囉,肉搜心法第一步,線索很少的時候,一個好去處是 wikiquote,這是維基百科的子站,專門編纂名人名句。
腦中OS:「維基?嘖嘖。什麼人都可以編輯的地方怎麼可信?」
沒錯,維基百科本身並不可信,可是它有多種語言獨立運作。表示位於各國,知道各種線索的人都有可能心血來潮,在條目上(或「討論」頁面)編寫,來吸引眾人注意。當複數個鄉民注意到一件小事,讓古今中外的無數耳目和情報匯集起來,力量很驚人的。很可能指向無庸置疑的強力線索。
所以,當我在法文版的羅蘭夫人 wikiquote 完全找不到這句話的痕跡,就覺得有貓膩啦。fr.wikiquote.org/wiki/Manon_Roland → 怎麼沒寫,森七七。
對了,法文我本人當然是看不懂。但句子的關鍵詞「狗」總得出現,用單字 "chien" (崩啾崩啾的狗)搜尋網頁即可。但結果完全國防布。
這表示1、這句話無關痛癢,法國人不是很在乎所以沒有寫。或者2、這句話根本不是羅蘭夫人說的。
怎麼辦?冷靜,冷靜,重整思緒。
欸,等等喔,李敖懂法文嗎?很可能不懂。這表示他接觸到的已經是二手資訊惹。而台灣接收最多的二手資訊,要不就來自美國(英文)、要不就來自日本(霓虹語)。那就先找英文,因為我只懂英文。
肉搜心法第二步:乖乖爬文。
翻譯翻譯,同義詞的排列組合有很多可能。姑且先試試「The more I know people, the more I like dogs」。當我讀到這個網頁,整理了一掛名人似乎都說過這話,事情不妙了。www.dogquotations.com/dog-quote-variations.html 尤其是名單裡有馬克吐溫,更是不妙加三級。
眾所周知,當一句名言被歸在馬克吐溫頭上,通常就是「大家都覺得很耳熟,但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出處」的意思。馬克吐溫可以代換成愛因斯坦、林肯、德雷莎修女、或其他大家耳熟能詳,卻又不是真的很熟悉的名人。#人體名言產生器
我不放棄!仔細再看,網頁中整理的疑似名人出處中,法國人的比例特別高——戴高樂和其他含有 de 的法文名,是否表示英語圈認為這句話應該是某個法國人說的,相信原文是法文,但不確定是誰,所以就隨便亂套一個法國名人?
事到如今,嗯,我不是很想用這招的!但看來是不用不行啦!
肉搜心法最終奧義:網路上哪裡有大量的古老文獻,還能智慧搜尋的呢?答案是 Google Books 了。我們都知道羅蘭夫人死於法國大革命之後,表示她是十八世紀的人。而 Google Books 數位化了大量的各國文獻,還可以限制年代搜尋。
結果是......燈燈燈,出來了。1822 年,一本稱為《歷史與文藝筆記》(Tablettes Historiques et Littéraires)的書是最早(可得)的來源。再早就沒有了。
「我認識越多人,就越喜歡狗」出處是......是軼名。原文是這樣寫的:
"Nous venons de recevoir le Miroir de la Somme, il contient les niaiseries suivantes: Une dame disait l’autre jour: plus je connais les hommes, mieux j’aime les chiens."
(我們收到一面來自索姆的鏡子,上面寫著這樣的蠢話:一位女士先前曾說:「我越認識人類,就更加喜歡狗。」)
感覺就是個十九世紀法國的早餐飲料塑膠膜上的冷笑話。大家還記得史料判定法則嗎?羅蘭夫人死於 1793 年,相當不可能她的話會初次出現在整整三十年後的一本書上,甚至沒被指名出來。
因此,結論非常反高潮:來源是法國民間,確切出處在有更多線索出爐前暫時未知!
已知的未知也算是知識。仍有學到東西,吧。自己說(小聲)。
肉搜下來學到什麼?整理一下,我們知道「我認識越多人,就越喜歡狗」應該是十九世紀法國文化圈中的流行語。流行語當然人人都可以說,有各種出處也就不意外。
當這句俏皮話流傳到英文世界,很可能亂找了個法國名人背書。羅蘭夫人可能就是這樣躺槍的。畢竟,羅蘭夫人其實不是諷刺作家,她是個沙龍(上流知識分子的集會)女主人,寫文章也是為了政治的倡議。這台詞與角色形象,細想真的是不太對。
那,為什麼冷編科宅要小題大作,從一句俏皮話寫惹一整篇肉搜實況?因為這是後真相時代,因為網路太多的人云亦云,因為從眾很簡單,而批判性思考卻往往被當成來搗亂的而不受歡迎。然而,翻開報紙打開電視,信錯了資訊來源,愚人節每天都過~~
那麼在此祝大家(與往日誤信的錯誤常識)分手快樂。繼續看每日一冷,一起變得越來越聰明。
讀者還知道有什麼名言,大家都說是某人說的,但某人其實是無辜躺槍的呢?請一定要糾正我的錯誤常識,某科宅的腦袋,預先感謝您XD 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