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文悅古典明朝體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文悅古典明朝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悅古典明朝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悅古典明朝體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謝謝 瓦力唱片行 的推薦。 獻給 深夜失眠的你。 謝謝瓦力厚愛,願這樣的寧靜音頻能激起聆聽者與自己的心靈迴響 進而安然 棲息 於 水波琴鳴 💌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今夜的你,又睡不著了嗎?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拉回三百年,那時一個睡不著的伯爵請巴哈幫寫下一套...

  • 文悅古典明朝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01 02:34:37
    有 109 人按讚

    謝謝 瓦力唱片行 的推薦。
    獻給
    深夜失眠的你。

    謝謝瓦力厚愛,願這樣的寧靜音頻能激起聆聽者與自己的心靈迴響
    進而安然 棲息 於 水波琴鳴
    💌

    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今夜的你,又睡不著了嗎?

    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拉回三百年,那時一個睡不著的伯爵請巴哈幫寫下一套鋼琴組曲,用以治療他長久的失眠。

    我們不知道伯爵後來有沒有睡著。但故事的結果是這樣的,曲子寫成了,巴哈被賞了一個高腳金酒杯。

    酒杯裡裝了一百枚路易金幣。

    那首曲子名叫《郭德堡變奏曲》,後來由顧爾德發揚光大,成了20世紀連不懂古典音樂的人士,也能立即辨認出的一張專輯。

    然而顧爾德的郭德堡,始終不是一張治療失眠的特效片。

    顧爾德的巴哈不好睡。他的哼聲有些惱人,怪異的搖晃感有種爵士的即興。

    我為什麼要講這件事?如你所知,瓦力也是個夜貓子。不是我不睡,更不是夜太美,是神經緊繃,習慣性失眠。

    長久以來,我就在尋找治療失眠的好片單。喬治溫斯頓或凱文科恩的新世紀音樂,當然是首選,讓人放鬆,感受清風徐來的舒暢。對許多失眠的朋友來說,有奇效之功,對我卻無甚幫助。

    十幾年來,我一直在垂釣睡眠的長河裡,和無眠的自己賽跑,找不到郭德堡,也被時間的金幣所淘洗、遺忘。

    直到我遇見了阮丹青的《12個迴響》。我彷彿聽見了靈魂生出了羽翼,在最柔軟的棉被裡,得到了降福的撫慰。

    阮丹青的專輯和其他舒眠的專輯,有什麼不同?它用了水晶缽這種特別的樂器。水晶缽蘊藏能量和奧秘的磁場。大小不一,不同的敲擊方式,能夠形成不同的波長和頻率,和身體器官產生正向的共振。而這種共振,可能就是打開自體療癒的生命之鑰。

    發燒友都喜歡聲音的「耳膜按摩」、「聽到出油了」這類說法。聽起來好像很誇大,不過說的都是同一件事,就是良好的樂音,經由盡量不失真的器材重播,能得到一種非常愉悅、甜蜜的感受:一種科學家稱為「腦內啡」的快感來源。有趣的是,腦內啡和有氧運動如慢跑、瑜伽都有正向關連。

    實證結果也是如此。丹青有許多劇場和舞蹈的朋友。他們都不約而同在舒展身體的當下,聽著《12個廻響》,感到源源不絕腦內啡的流動。能怎麼解釋水晶缽和鋼琴的神秘交會所產生的美麗音波呢?以一個發燒友的角度來說,我會說這很可能和「舒曼波」這類模擬地球氣流的產生器原理相仿。但身為一個每天都要聽上十個小時的音樂癡人來說,音樂若不先感動人,有再多的共振波動亦屬徒勞。

    丹青的靈魂共振因此是愛的勞作(labor of love),是她過往從生命的景深裡,冀索著什麼,所折射出來的靈光與閃回。這些優雅到彷彿從《愛麗絲夢遊仙境》穹音復返出的魔幻之詩,既有一種童話般的滑順感,又帶有非常晶瑩的冷凝洗練,映照出宇宙的表面,卻又如此透入人心,沁人脾腸,感覺舒服極了。

    丹青的音樂因此帶有那麼一點醉人的質地。不是那種烈酒入愁腸的醉,而是冷夜和什麼人一起品味生命的細語呢喃,在小酌中可以非常自由地在他(她)的雙手裡睡去,也不必擔心明朝醒來,又是怎樣的一天。

    那樣的醉,令人安心。如果當日創作《郭德堡》巴哈的高腳杯被賞了一百枚金幣,那麼,對我來說,連日在《12個迴響中》終能沉沉睡去的我,受撫的靈魂,早已超越這世間所有的珍寶。

    ☘️☘️☘️☘️☘️☘️

    (以下摘自好友Wanwan Guan的臉書,她說得極是真切動人啊。)

    昨天和朋友去國家演奏廳看聲樂演出時,才說起台灣藝文界的現狀,大家一致覺得,在台灣,做藝術家是辛苦的。可是,在台灣,做觀眾或聽眾,卻是極度幸福的。欣賞一場藝術演出或是買一張精心製作的音樂CD,代價非常平俗。若愛本土獨立音樂,若愛創作不輟的本土音樂家,定當支持。
    .
    .
    .

    專輯音樂試聽
    https://reurl.cc/q839Xn

    音樂會《十二個迴響》
    活動頁有彩排側錄
    https://fb.me/e/471ZA0w7a

    三月28日音樂會購票方式
    https://tickets.books.com.tw/progshow/03010101014247

    《十二個廻響》實體專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219121?loc=P_0008_008

  • 文悅古典明朝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31 19:00:00
    有 5,751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蔣勳佳士得畢生回顧展

    【今年蔣勳正式退休了。2018 年適逢蔣勳七十歲之際,展覽將以蔣勳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檔、作品朗讀等,期間還將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等一系列活動。自2018-2019回顧藝術展,回溯了蔣勳半個世紀以來的美學探索】

    {內文}
    「天地有大美」,蔣勳首度在大陸的藝術個展。

    常說辦畫展和辦婚禮一樣,一樣"疲於奔命"的蔣勳說,這回的畫展比較特別。他想說的是"生命",隨意卻又珍貴的生命當下。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也覺得我自己的作品是從生活裡發生的,所以它如果全部擺在一起,擺在一個為了展覽而展覽的"目的性"很強的空間,我自己會覺得怪怪,因為我畫這些作品,我並沒有那麼偉大的說要為一個什麼,歷史見證這樣的東西,其實你到羅浮宮你會發現,很多人在羅浮宮裡不知道要看什麼,其實一直跑一直跑,然後蒙娜麗莎微笑那張畫前面,每次看我就覺得好荒謬,因為現在是自拍神器嘛,拍自己跟蒙娜麗莎,然後防彈玻璃 警衛什麼也看不見,因此我就覺得藝術有沒有一個可能,回到更生活裡面來

    在已經111年歷史,濃厚英國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安培洋行裡,數個角落 牆上蔣勳的詩書畫作,又輝映著窗外夏日已過的美意。我們慢慢體會,蔣勳盼望的"畫和心的對話"之感。

    (蔣勳\畫家.文學家)
    如果不是佳士得,我還不知道這張畫這麼好,(笑),開玩笑的

    不過 70歲生日剛過的蔣勳,似乎還是有一股不能辜負畫展的勁兒,蔣勳將過去不少不輕易展出的作品全翻了出來。像是他在2012年,坐在歐洲火車裡,隨手用針筆點畫窗外的瑞士阿爾卑斯山。

    (蔣勳\畫家.文學家)
    那個路上忽然看到車窗外的風景,好震撼。那我身上其實連素描簿,什麼都沒有帶,我就拿著針筆,就開始在小筆記本上點,就畫出了這幾張色頁,所以我有時候跟學生說你們讀美術系的,我不是讀美術系,我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比你們愛畫畫,我所有的工具 技巧都沒有,我都可以畫

    像是他在45歲那年,幫自己在紙上繪出的「自畫像」;像是蔣勳21歲時畫的,過去從來沒有展過的「卡繆像」素描。

    (記者vs. 蔣勳)
    (在你再次看的時候 會不會勾起你那時候的生命),我自己看到那個畫,我笑起來說。"哈 蔣勳 你以前好文青喔",(笑),就是你會覺得18.9歲到20幾歲,文青會喜歡一些很感傷的東西,其實我自己離那個死亡跟老年還很遠很遠,可是那時候很奇怪,就畫了他的像,然後好喜歡卡謬,那這張像後來就用那個膠帶,貼在我的牆上,因為他是我的偶像,就像現在講的,我就是他的粉絲,他就是我的男神。(笑),(卡謬的異鄉人)寫得最美的一段是,當他那個黎明被押解到刑場的那個過程,他說他看到 從來沒有看過最美麗的星空,然後天上的星辰跟他的對話,我就畫了卡謬的像,我覺得我的文化裡,沒有(像卡謬)這樣的一個作家,打開我內心的心靈世界

    從那麼"文青"的時候,從五十年前就開始,蔣勳似乎一直在找一個"榜樣",一個具備道德 社會責任,又能做自己的"榜樣"。一如蔣勳老師在自序中說的,'我常常想 "文人"如何定義”,於是有些反骨的明知文人的"軸"和"卷",很難在現代西式的美術館展出,但蔣勳依然把他半世紀以來的長卷 詩稿 書法,溫潤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蔣勳朗讀)
    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並且用文人最原始,可能最被世人快淡忘的朗讀,迴盪在展廳一角。

    (蔣勳朗讀)
    如果你遠行,我願是那路

    以無聲的畫,有聲的話,蔣勳獨特又難得的,能和現場佇足的人們對話。

    (蔣勳朗讀)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蔣勳\畫家.文學家)
    這是我長期以來,在畫畫裡得到的很大的一個喜悅,也同時是一個感傷。我一直很喜歡東方的一個長卷的形式,一面卷一面放,本身就在經歷一個時間移動的過程,而這個移動不可避免地讓你知道,繁華一直在過去

    (蔣勳vs.現場畫廊觀賞者)
    台灣,好特別的風景,我跑過很多歐洲的山 中國的山,很少山是這樣,真的是台灣的特色,就是那種年輕的,有種不安的 躁鬱的山的力量

    畫展中最讓兩岸三地的觀賞者好奇的是,蔣勳在台東池上的隱居畫作。

    (蔣勳\畫家.文學家)
    海岸山脈跟中央山脈中間有一個長廊一樣的地方,我們叫"縱谷"

    一幅「縱谷之秋」數百公頃的稻田芒花和山巒,在風中翻浪搖盪。

    (蔣勳\畫家.文學家)
    大概去年秋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山的擠壓,油畫去畫擠壓,跟東方譬如說,如果是一個元朝的畫家明朝的畫家畫擠壓,可能不一樣。因為東方很擅長是那根線條,那這個線條跟西方在光影上的觀察,其實非常非常不一樣,我在畫裡很想嘗試說,我可不可以把兩種東西都放在一起,就是山的山巒的渾圓,和裡面用黑色的線條,去畫它的起伏跟擠壓的關係,其實是用兩個不同傳統的東西放在裡面

    在池上,除了生發出東西方美學激盪後的思維,蔣勳更創造出筆下不曾有過的"綠"。

    蔣勳曾說,池上的"綠"讓他調色時,調了又調,因為那層次,像池上的生命一樣,又美又難深究。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會覺得,池上變成我新的學校,一個是學習自然秩序,我到池上剛開始畫畫,畫到晚上八點,肚子餓了就想應該去吃飯,我就到池上最重要的一條街 中山路,所有餐廳都關門,我一家家敲門,他們說"蔣老師你怎麼會這個時間來吃飯","我們五點鐘就吃完 八點鐘就上床",所以自然秩序在我身上已經不存在了,就是我如何重新知道,有黎明 有黃昏,有春夏秋冬,在裡面找到我自己生命的一個自然秩序

    70歲該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年歲。

    蔣勳說,生命多奇妙,他在四年前,受邀成為池上駐村藝術家,四年後,在七十歲的這一年,因著池上,他重新領悟生命底層的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了解到土地是分享的,農家你不可能只種自己的田,因為是別人幫你一起插秧,那收割也是一起收割,因為要搶收,在幾天內你就要收完,所以只收自己的田,這是叫自私,所以我到了池上以後我覺得,我在知識分子的環境裡,我忘了這兩件功課(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那現在我剛開始做

    腰彎得夠低時,原來我們才有自省的力量。

  • 文悅古典明朝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31 19:00:00
    有 5,735 人按讚


    《文茜的世界周報》蔣勳佳士得畢生回顧展

    【今年蔣勳正式退休了。2018 年適逢蔣勳七十歲之際,展覽將以蔣勳藝術人生為線索,展出其數年來的藝術創作、手稿檔、作品朗讀等,期間還將舉辦包括"天地有大美:文人.詩書畫.長卷"藝術講座等一系列活動。自2018-2019回顧藝術展,回溯了蔣勳半個世紀以來的美學探索】

    {內文}
    「天地有大美」,蔣勳首度在大陸的藝術個展。

    常說辦畫展和辦婚禮一樣,一樣"疲於奔命"的蔣勳說,這回的畫展比較特別。他想說的是"生命",隨意卻又珍貴的生命當下。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也覺得我自己的作品是從生活裡發生的,所以它如果全部擺在一起,擺在一個為了展覽而展覽的"目的性"很強的空間,我自己會覺得怪怪,因為我畫這些作品,我並沒有那麼偉大的說要為一個什麼,歷史見證這樣的東西,其實你到羅浮宮你會發現,很多人在羅浮宮裡不知道要看什麼,其實一直跑一直跑,然後蒙娜麗莎微笑那張畫前面,每次看我就覺得好荒謬,因為現在是自拍神器嘛,拍自己跟蒙娜麗莎,然後防彈玻璃 警衛什麼也看不見,因此我就覺得藝術有沒有一個可能,回到更生活裡面來

    在已經111年歷史,濃厚英國古典主義風格的老安培洋行裡,數個角落 牆上蔣勳的詩書畫作,又輝映著窗外夏日已過的美意。我們慢慢體會,蔣勳盼望的"畫和心的對話"之感。

    (蔣勳\\畫家.文學家)
    如果不是佳士得,我還不知道這張畫這麼好,(笑),開玩笑的

    不過 70歲生日剛過的蔣勳,似乎還是有一股不能辜負畫展的勁兒,蔣勳將過去不少不輕易展出的作品全翻了出來。像是他在2012年,坐在歐洲火車裡,隨手用針筆點畫窗外的瑞士阿爾卑斯山。

    (蔣勳\\畫家.文學家)
    那個路上忽然看到車窗外的風景,好震撼。那我身上其實連素描簿,什麼都沒有帶,我就拿著針筆,就開始在小筆記本上點,就畫出了這幾張色頁,所以我有時候跟學生說你們讀美術系的,我不是讀美術系,我不是科班出身,可是我比你們愛畫畫,我所有的工具 技巧都沒有,我都可以畫

    像是他在45歲那年,幫自己在紙上繪出的「自畫像」;像是蔣勳21歲時畫的,過去從來沒有展過的「卡繆像」素描。

    (記者vs. 蔣勳)
    (在你再次看的時候 會不會勾起你那時候的生命),我自己看到那個畫,我笑起來說。"哈 蔣勳 你以前好文青喔",(笑),就是你會覺得18.9歲到20幾歲,文青會喜歡一些很感傷的東西,其實我自己離那個死亡跟老年還很遠很遠,可是那時候很奇怪,就畫了他的像,然後好喜歡卡謬,那這張像後來就用那個膠帶,貼在我的牆上,因為他是我的偶像,就像現在講的,我就是他的粉絲,他就是我的男神。(笑),(卡謬的異鄉人)寫得最美的一段是,當他那個黎明被押解到刑場的那個過程,他說他看到 從來沒有看過最美麗的星空,然後天上的星辰跟他的對話,我就畫了卡謬的像,我覺得我的文化裡,沒有(像卡謬)這樣的一個作家,打開我內心的心靈世界

    從那麼"文青"的時候,從五十年前就開始,蔣勳似乎一直在找一個"榜樣",一個具備道德 社會責任,又能做自己的"榜樣"。一如蔣勳老師在自序中說的,'我常常想 "文人"如何定義”,於是有些反骨的明知文人的"軸"和"卷",很難在現代西式的美術館展出,但蔣勳依然把他半世紀以來的長卷 詩稿 書法,溫潤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蔣勳朗讀)
    如果你是島嶼,我願是環抱你的海洋,如果你張起了船帆,我願是輕輕吹動的風浪

    並且用文人最原始,可能最被世人快淡忘的朗讀,迴盪在展廳一角。

    (蔣勳朗讀)
    如果你遠行,我願是那路

    以無聲的畫,有聲的話,蔣勳獨特又難得的,能和現場佇足的人們對話。

    (蔣勳朗讀)
    我願是滿山的杜鵑,只為一次無憾的春天

    (蔣勳\\畫家.文學家)
    這是我長期以來,在畫畫裡得到的很大的一個喜悅,也同時是一個感傷。我一直很喜歡東方的一個長卷的形式,一面卷一面放,本身就在經歷一個時間移動的過程,而這個移動不可避免地讓你知道,繁華一直在過去

    (蔣勳vs.現場畫廊觀賞者)
    台灣,好特別的風景,我跑過很多歐洲的山 中國的山,很少山是這樣,真的是台灣的特色,就是那種年輕的,有種不安的 躁鬱的山的力量

    畫展中最讓兩岸三地的觀賞者好奇的是,蔣勳在台東池上的隱居畫作。

    (蔣勳\\畫家.文學家)
    海岸山脈跟中央山脈中間有一個長廊一樣的地方,我們叫"縱谷"

    一幅「縱谷之秋」數百公頃的稻田芒花和山巒,在風中翻浪搖盪。

    (蔣勳\\畫家.文學家)
    大概去年秋天的時候,我看到了山的擠壓,油畫去畫擠壓,跟東方譬如說,如果是一個元朝的畫家明朝的畫家畫擠壓,可能不一樣。因為東方很擅長是那根線條,那這個線條跟西方在光影上的觀察,其實非常非常不一樣,我在畫裡很想嘗試說,我可不可以把兩種東西都放在一起,就是山的山巒的渾圓,和裡面用黑色的線條,去畫它的起伏跟擠壓的關係,其實是用兩個不同傳統的東西放在裡面

    在池上,除了生發出東西方美學激盪後的思維,蔣勳更創造出筆下不曾有過的"綠"。

    蔣勳曾說,池上的"綠"讓他調色時,調了又調,因為那層次,像池上的生命一樣,又美又難深究。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會覺得,池上變成我新的學校,一個是學習自然秩序,我到池上剛開始畫畫,畫到晚上八點,肚子餓了就想應該去吃飯,我就到池上最重要的一條街 中山路,所有餐廳都關門,我一家家敲門,他們說"蔣老師你怎麼會這個時間來吃飯","我們五點鐘就吃完 八點鐘就上床",所以自然秩序在我身上已經不存在了,就是我如何重新知道,有黎明 有黃昏,有春夏秋冬,在裡面找到我自己生命的一個自然秩序

    70歲該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的年歲。

    蔣勳說,生命多奇妙,他在四年前,受邀成為池上駐村藝術家,四年後,在七十歲的這一年,因著池上,他重新領悟生命底層的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

    (蔣勳\\畫家.文學家)
    我才了解到土地是分享的,農家你不可能只種自己的田,因為是別人幫你一起插秧,那收割也是一起收割,因為要搶收,在幾天內你就要收完,所以只收自己的田,這是叫自私,所以我到了池上以後我覺得,我在知識分子的環境裡,我忘了這兩件功課(自然秩序和土地秩序),那現在我剛開始做

    腰彎得夠低時,原來我們才有自省的力量。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