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focus.io】中正紀念堂擬移除蔣介石銅像 國民黨主席批:如同塔利班
.
台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8日公佈「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計劃消除園內的威權象徵,包括移除堂內前總統蔣介石銅像,轉型成「反省威權公園」,料下半年將檢討法制配套。該計劃引發國民黨不滿,指責促轉會...
【@businessfocus.io】中正紀念堂擬移除蔣介石銅像 國民黨主席批:如同塔利班
.
台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簡稱促轉會)8日公佈「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計劃消除園內的威權象徵,包括移除堂內前總統蔣介石銅像,轉型成「反省威權公園」,料下半年將檢討法制配套。該計劃引發國民黨不滿,指責促轉會「不尊重歷史」,製造更多的仇恨和社會對立。
.
中正紀念堂於蔣介石去世後的1980年落成,為紀念其個人的國家紀念建築,相關建築和至今維護費用藉由公帑支付。中正紀念堂建築一直被民進黨和獨派人士視為「黨國時代」的產物、「威權崇拜」的象徵。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曾第一次推動去蔣化,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被更名為「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牌樓上「大中至正」字樣也被改為「自由廣場」,引發當時在野國民黨強烈抗爭。
.
2008年馬英九執政後,恢復了「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中正紀念堂」才在2009年掛牌復名。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在第一任期採取相對溫和手段「改造中正紀念堂」,包括下架紀念堂商店中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的商品,並停止在開閉館時播放「蔣公紀念歌」。
.
彼時,文化部還向行政院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建議」,並於2017年起展開轉型討論工作,最終促轉會於2018年5月正式成立,旨在消除威權象徵,中正紀念堂便是首要目標。促轉會開始收集社會各界的意見,與相關部會及民間團體展開合作,並於今年9月確認,提出了「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方案」的規畫構想,包括一主軸、二方向、三處置原則。
.
根據計劃,中正紀念堂園內具有威權象徵的空間,包括牌樓、堂體、廣場、銅像大廳等都要進行調整。台灣促轉會代理主委葉虹靈表示,將以「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為主軸,把園區變為歷史教育素材,除了改造威權空間,也要重構紀念敘事。針對園區內主要威權象徵3大處置措施部分,促委會建議移除大廳蔣介石銅像、改造堂體功能及外觀,同時消除園區整體的崇拜軸線。
.
葉虹靈還表示,未來等中正紀念堂堂體的改造用途確定後,「中正紀念堂」名稱才會有更名的問題,附近的捷運站名與相關牽涉中正紀念堂名稱等也會受影響。她表示,明年上半年將提出轉型方案細節,預計五月將完整方案及任務總結報告上交至行政院。
.
促轉會的轉型方案出爐後,令國民黨大感不滿。黨主席江啟臣表示,促轉會不只完全不尊重歷史,且設法片面地拆除歷史。他指出,「不喜歡就拆、就炸,這不是轉型正義的宗旨,讓人覺得與塔利班有何不一樣?」他又指,促轉會成立迄今,只剩東廠的罵名,要拆蔣中正銅像,就是要製造更多的仇恨,「大家都認為民進黨一黨獨大、專制獨裁,拆銅像不如自己先下台。」
.
蔣家第四代、國民黨立委蔣萬安亦批評指,促轉會在疫情期間政治操作,轉移焦點,只會製造更大的社會對立跟仇恨,無助於社會的和解,他無法認同。他表示,中正紀念堂未來規劃應跟社會各界充分溝通跟對話,還原歷史真相,形成最大的共識才能撫平歷史傷痕。
.
Text by BusinessFocus Editorial
.
#BF環球視野
.
@businessfocus.io 瞭解更多商業財經資訊
.⠀
#money #investment #business #finance #life #startup #startups #management #company #expert
文化部組織編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其實張署長是懂體育體制
我讀過張署長許多資料,他在學術研究領域與我過去教育所口試委員洪老師相關資料中,我發現,論述到運動員生涯規劃與他國比較時,都很精準,非常值得參考,只是,張署長在職權上沒有權力去按照他與各位專家所做出的研究政策,原因是體育署所執掌的範圍不在「專業修法」,只能使用「行政法規、命令」進行改造。
#此際要的不只是感動與熱血
是一個長治久安的基本權益的賦予,並紮紮實實地寫在法律條文而不是內部行政缺乏保障的規則(義傑法學老師的指導方針),這也是為什麼我論述,體育是Physical Education,運動是SPORT,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樣態,但我國行政組織卻把它硬湊一起,導致體育署沒有辦法全面做好事情,畢竟他是三級單位,編制人數比台X市體育局還小,但要管全國所有體育教育、運動產業甚至到博弈!!
天阿,這是教育部該做的事嗎?產業是教育?教育是博弈?!我想各位應該與我一樣,「教育博弈」持太大保留意見,這也難怪,在經濟事務上,體育署去年紓困很慢,今年想要幫忙用力紓困卻沒有經濟論述來說服放行者。
#美國體育制度
美國政府以「體育運動民營化」的精神主導了美國全民的運動氣氛,舉辦體育運動活動或鼓勵與體育運動有關的運科研究,非常需要適當的經費贊助,民營化後的體育運動便能夠有足夠的自主性以解決經費問題。當民營化後,體育經費不一定都來自於政府,反而政府在體育經費上進而縮減(體委會,95)。
拜民間力量之賜,這也是美國成為運動強國原因,畢竟民間力量與速度沒有國會限制,運動回到民間,體育是教育政策。唯有人民將體育視為生活一部分時,運動才能更為蓬勃,進而「幫助體育競技更發達」。
#回到我國體育政策
我們就要思考,體育是否純粹回歸到教育部體育署專業工作,減輕體育署不專業、不專長的工作。針對運動SPORT是否應該成立二級部會承如「文化部」、「文策院」功能,讓政府來協助民間在運動產業制度上發展,並能與財政部、經濟部、國發基金等進行跨部會平行合作,將運動事業發展成產業聚落,成為國際運動產業鍊大國。
#智慧是累積來的 #知識是閱讀而來
這五年來我研讀商法,當自己發現問題時,我會找朋友翻譯日本、美國及其他資料,這些都是要「收費」的,不是7-11告訴我答案,更非我憑空想像,當然,我願意,因為這是智慧、也是知識。
下星期,8月11日,下午2點,
我將與幾位關心體育政策先進、專家、長官、企業家、選手與教練進行國是體育論壇進行,
#體育專法之可行性評估
#運動發展部成立必要性
如有關心我國體育政策發展朋友們,敬請關注(媒體直播名單陸續更新中):
雅虎奇摩運動粉絲團
林義傑FB粉絲頁
東森 運動雲粉絲團
當天與會貴賓: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吳秦雯
立法委員 黃國書 蔣萬安 王婉瑜 高虹安
崇越科技 郭智輝 董事長
勤美集團 林廷芳 董事長
奧運金牌 陳詩欣
前國家教練 田偉璋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 焦佳弘
青年選手家長 Diana
SUPERACE 林義傑
歡迎各位社會先進指導 感謝。
文化部組織編制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之前曾經引發許多博物館領域與文化界討論的故宮組織改組與隸屬問題,這週還新增了一個「行政法人化」的可能性。為什麼故宮的改組會引起那麼多正反兩面的意見?當時以權宜的方式,投入許多規模來營運與維持故宮,到了今天是否需要調整?調整過後,台灣唯一排在國際前十名的博物館會不會因為組織架構的變化而逐漸後退到前十名之外?這不是一個單純博物館領域或政治意識形態的問題,而是牽涉到近十年社會大眾對於「公平」概念的變化。我們希望政府經費與資源以公眾性的角度去分配,還是希望將資源集中在某幾個少數的精英機構,讓他們得以維持國際競爭力?這兩者是否必然是相互排斥的兩個方向?
—————
故宮傳出將改隸文化部引起各界議論,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赴立院報告時表示,已啟動組織型態委託研究計畫。立委黃國書提案,認為故宮應思考轉型為行政法人的可能性,對此吳密察指出,故宮目前正在進行「最適組織型態委託研究計畫」,已邀集專家學者,參考國際級博物館做法和院方所堅持的原則,再衡量台灣現行法規進行組織型態改變的評估報告,其中討論已久的「行政法人」亦在規畫方向中,預計今年底完成評估報告。
昨日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委員們關心故宮改隸文化部問題。立委萬美玲表示,故宮若改隸文化部,是否會緊縮編制或預算?吳密察強調,行政院長蘇貞昌曾在立院總質詢時明確表示,故宮若改隸文化部,「在人、錢上不會有所改變」,但萬美玲進一步質疑,若預算、員額都不會有所改變,那麼現行已運作得頗有成效的故宮,為何仍要規畫改隸文化部?
立委林奕華、李德維等都指出,若故宮改隸於文化部轄下,勢必編制不同,以國立台灣美術館(三級機關)為例,館長為簡任12至13職等,副館長為簡任11職等,主任祕書簡任10職等;而故宮院長為特任,副院長簡任14職等、主任祕書簡任10職等。
李德維更指出:「若故宮改隸文化部,意味將來將和升級的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文學館平起平坐?院內員工心聲如何?」吳密察強調,博物館實際因藏品和表現而有區別,但立委仍指出,「降為三級,可預期未來人力、物力都會遞減」畢竟應與其他三級機關平起平坐。
立委並進一步詢問吳密察說:「現在是部長級,改隸變為局長,會接受續任嗎?」吳密察則表示,自己下周就65歲了,續任與否仍會考慮自己的能力、健康等問題,雖無法用「保證」二字,但自己作為院長,認為組織若要變動,最重要的原則是尊重專業,讓博物館量能發揮。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8vGz7q?fbclid=IwAR2fEBcsondzi0J1x8ScKMQy8k-zTg4QYre_4UArCqdo7_W4cnntNaaLEPQ
文化部組織編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謝謝網友 Yun Yu 分享她於1985年和兩個外甥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的合照。你也曾經和中正紀念堂合影嗎?
中正紀念堂現址的土地,是日治時期臺灣軍於1905年啟用的山砲隊基地,以及1944年11月啟用的步兵第一連隊基地。1945年戰後,兩基地皆廢除,並於1950年拆卸建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此地曾成為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憲兵司令部,和聯勤總部的所在地。林森南路原本從中間穿過,直至中正紀念堂興建後才改為地下道通過。
1975年4月5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因心臟病逝世,行政院成立治喪委員會,並於同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並聘請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蔡鴻文、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16人為中正紀念堂籌備小組籌備委員,後又於1976年10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聘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黃少谷、谷正綱、黃杰、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啓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孫亞夫、劉闊才、戴炎輝、劉季洪、周百鍊、蔡鴻文、林挺生、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
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成立後,行政院擇定臺北市城中區(今中正區)東門里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並對外徵件;經評選後,決定採用圓山大飯店設計者楊卓成之設計,其建築設計融合南京中山陵之多個元素。隨即於1976年10月31日(蔣公誕辰紀念日)舉行動土典禮,1977年11月開始施工,歷時29個月,於1980年3月31日完工。
1980年4月4日上午10時,舉行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暨蔣公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各界人士四千餘人參加,並有外賓約四百人觀禮。翌日(1980年4月5日)對外開放,同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臺北市政府。
1986年,中正紀念堂改隸教育部管理,並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2007年3月2日,民主進步黨主政的教育部片面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並降為四級機關,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法院修法通過。之後,教育部逕自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字樣,曾引發劇烈爭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依《文資法》將中正紀念堂的建築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廣場、圍牆以及迴廊,認定為暫定之市定古蹟。
2007年5月10日,時任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卻未送審立法院。5月19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宣布正式改名。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及新組織法未生效的狀況下,泛藍陣營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11月9日,文建會將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迴廊,登錄為國定古蹟,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
2007年12月7日,在陳水扁政府主導去蔣化的政策之下,中正紀念堂西側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被卸下,並於翌日(12月8日)改掛上新鑄的王羲之體「自由廣場」四字,這四個字並非由今人所書,而是蒐集晉代書聖王羲之在各帖中的字,拼湊而成;其中「自由」二字來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廣」字來自王羲之的《懷仁集王聖教序》,但因找不到「場」字,只好借用王羲之的七世孫僧侶書法家智永(俗名王法極)所寫的字。
2008年,新任總統馬英九就職後,行政院於8月21日的院會裡,直接廢止《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同日回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
2009年7月17日,文建會公告,國定古蹟「臺灣民主紀念館」更名為「中正紀念堂」,並改由文化建設委員會管理。7月20日,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但在大門口牌樓上的匾額題字仍維持「自由廣場」,並未將原本的「大中至正」掛回。
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中正紀念堂改隸屬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