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文化大學總務處電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化大學總務處電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化大學總務處電話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致理科技大學:致理人,自己人,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110學年度高教深耕計畫-完善弱勢協助措施-證照報名費補助】 📍適用對象: 🔹申請學雜費減免之學生:低收入戶學生、中低收入戶學生、身心障礙學生及身心障礙人士子女、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孫子女學生 🔹文化不利之學生:原住民學生學雜費減免資格、家庭突遭變故經學校審核通過者、懷孕或分娩或撫育三歲以下子女...
文化大學總務處電話 在 致理科技大學:致理人,自己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10學年度高教深耕計畫-完善弱勢協助措施-證照報名費補助】
📍適用對象:
🔹申請學雜費減免之學生:低收入戶學生、中低收入戶學生、身心障礙學生及身心障礙人士子女、特殊境遇家庭子女孫子女學生
🔹文化不利之學生:原住民學生學雜費減免資格、家庭突遭變故經學校審核通過者、懷孕或分娩或撫育三歲以下子女之學生
🔹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教育部弱勢助學方案
📍申請時間:
🔹第二階段:110/06/07~110/07/30(此階段申請報名費補助預計8月底發放)
🔹第三階段:110/08/01~110/10/01(此階段申請報名費補助預計11月底發放)
❗️三階段申請證照生效日期需為「109/10/01~110/09/30」,於此生效日期外之證照無法申請,已申請過也不得再次申請❗️
📍檢附資料 ⚠️缺一不可⚠️
🔹申請表,請先至生輔組(日間部)/總務組(進修部)核章
🔹 學生證影本(正反面,須有申請學期之註冊章)
🔹 報名費收據「正本」(如報名費正本收據已遺失,請申請人向原考試單位開立繳費證明或出示「當次」報考之公告官方簡章公告)
🔹 證照影本(正、反面)不需黏貼+證照正本(正本由本中心驗畢後退還)
🔹提供至總務處出納組填寫金融帳號之截圖
📍繳件方式:
🔹自行到校繳件
🔹將相關資料填妥後,用掛號方式郵寄至『致理科技大學 技能檢定中心』
❗️郵寄注意事項:
-相關檢附資料須提供完整
-生輔組(日間部)/總務組(進修部)核章欄位,本中心會協助至單位核章
-報名費收據如非正本或是提供報考之簡章公告,請於空白處簽全名
-提供收件人姓名及地址之回郵信封(請貼足郵資),以利將證照正本寄回。
📍注意事項:
🔹已接受其他計畫補助報名費者,均不得再次申請。
🔹若課程與證照費用無法區分時,不得申請證照報名費補助。
📍職涯發展暨校友服務處-技能檢定中心服務時間為👇🏻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時至下午5時
☎️電話:(02)2257-6167#1522、1622
☎️專線:(02)2257-1054
#110學年度高教深耕計畫完善弱勢協助措施證照報名費補助
文化大學總務處電話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灣大學創校90週年紀念活動【「臺灣建築史中的臺大建築」系列論壇】第3、第4場講座歡迎報名參加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將於2018年6月至12月間,陸續舉辦「臺灣建築史中的臺大建築」系列論壇,藉「建築」的故事來談臺大歷史。
由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主辦,臺大總務處、文學院、校史館、檔案館及臺大國際產學聯盟協辦,於4個週五的下午2:00-5:00間,舉辦4場建築系列論壇:
6月1日(週五)「認識臺大的建築──從臺大出發看臺灣與世界」
6月15日(週五)「臺北帝大教授留給臺灣的住宅建築文化」
11月2日(週五)「臺大建築可以牽引臺灣社會、國家現代化的力量」
12月7日(週五)「臺大校園建築的轉捩點──展望未來」
謹此,邀請各個領域學有專精,或是從事創作的建築師們,共聚一堂,一起學習、一起解讀、一起思考臺大建築的特質與其所散發出來的意義。
每場次地點、與會學者等活動內容,敬請參考論壇活動專頁
目前第三場11月2日及第四場12月7日論壇已開放報名。
報名方式:一律採網路報名,每場次限額80名,主辦單位保留刪取之權利。
3⃣
11月2日(第三場)的報名資訊:
截止日期:2018年10月25日(週四)17:00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hnHBM9xKxSfFwCez2
錄取通知:將於10月29日(週一)下午統一寄發通知信,請於10月31日(週三)中午前檢查是否收到電子郵件通知。
4⃣
12月7日(第四場)的報名資訊:
截止日期:2018年11月2日(週五)17:00
報名網址:https://goo.gl/s2PYCG
錄取通知:將於11月5日(週一)下午統一寄發通知信,請於11月7日(週三)中午前檢查是否收到電子郵件通知。
☎活動聯絡人: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鄭小姐/白小姐
電 話:02-33664223
傳 真:02-23639096
E-mail:artcy2011@gmail.com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總務處、檔案館、校史館、文學院、臺大國際產學聯盟
文化大學總務處電話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灣大學創校90週年紀念 建築系列論壇
第一場次「認識臺大的建築──從臺大出發看臺灣與世界」活動紀實
今年(2018)由藝術史研究所主辦,臺大總務處、文學院、校史館、國際產學聯盟、檔案館等單位協辦,創校紀念建築系列論壇共四場。其第一場次「認識臺大的建築──從臺大出發看臺灣與世界」已於6月1日舉行,另於同月15日舉辦第二場活動「臺北帝大教授留給臺灣的住宅建築文化」也圓滿結束。兩場次皆以認識臺大校園自身建築為主題,未來預計在11月及12月,分別進行兩場展望世界與未來的座談活動。
第一場,主持人為本所坂井隆教授,他首先舉出二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各地殖民地大學校園建築的案例,作為回顧本校從戰前日本殖民地大學臺北帝大校園建築的開場白。讓這場建築論壇的視野延伸至中世紀歐洲的大學起源,也擴及伊斯蘭文化世界的埃及開羅大學,從世界的寬廣視野檢視臺灣大學。
於當今思考臺灣大學建築時,時空回到1920、30年代的世界建築潮流的時代背景。黃士娟教授細膩地比較戰前,包括臺北帝大在內的日本九所帝國大學校園,讓臺大校園建築的特質在東亞的區域範圍裡更為明顯。會中討論到二戰前日本致力於西化、近代化的時代背景,為何並未在臺北帝大校園興建象徵殖民帝國「帝冠樣式」建築,而以當時世界一般流行的新古典主義中的仿羅馬建築樣式為主,作為帝大校園建築。
而提及世界的1920年代,蔣雅君教授則將話題轉向,以德國包浩斯藝術與建築學校為中心的現代主義思想,其興起的時代背景。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包浩斯校長葛羅佩斯(Walter Gropius, 1883-1969)受納粹的驅逐,移居美國。戰後,他與另一位世紀現代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讓美國成為20世紀現代建築發展的震央中心,對世界建築產生巨大的影響。就臺大的建築而言,臺大活動中心的設計者,也是戰後臺灣現代建築重要旗手王大閎先生,有幸進入葛羅佩斯門下求學。臺大校園內,除了活動中心之外,還有慶齡工業研究中心等也是王建築師的作品。同在1960年代,另一位亮眼的臺灣現代建築師張肇康,也在臺大留下臺灣現代建築史上不朽的作品──臺大農業陳列館。
在這樣戰前、戰後時代交織之下的臺大建築,不但令人發出思古之悠情,可以遐想世紀轉換之際的新古典主義。另一方面,又可以循著一條淵遠流長的細水,回溯新興的包浩斯國際樣式思潮,隱約聯繫著臺大校園建築,可以感觸到世界建築之思潮脈絡。
曾光宗教授接續前面兩位引言人,將時代推移至1980年代,回顧當時臺灣社會面臨自1949年以來長達38餘年的政治解嚴、大學教育改革,種種社會的變革。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臺灣大學在社會之先,從事戰後第一次的校園規劃,也以謙卑務實的態度,就從圍繞在身旁的戰前新古典主義建築式樣,抽離出可以應用於未來新建築設計時的建築設計準則。這樣的作法讓漢寶德教授自70年代以來,根著於臺灣歷史文化的建築設計,進一步推進到與建築本身立基的週邊環境協調延續的境界。並作為反省現代建築,失去地域歷史文化脈絡的疏離感世界,藉由重回臺大校園環境的風土紋理,應用了當時最新規劃理論──亞歷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的《模式語彙之再現》與凱文林區(Kevin Lynch)的《城市的意象》,加上對臺大校園環境進行的細緻調查,導入了後現代建築使用者參與的規劃方法,訂定出延續核心建築風格的規劃設計準則,確實指出了當時臺灣建築發展的一個新曙光。
會後,學者們熱烈參與討論,多方面提出對於臺大校園建築的省思與未來願景。當時臺大建築雖應用了時代之先的環境設計理論,但是就包括臺大在內的臺灣社會而言,對於圍繞在亞歷山大及凱文林區理論發展的歷史背景,及其整體脈絡的精神與思想,或許尚未完全內化。以致於過於重視設計手法,而忽略了思想、精神層面的討論與轉化,導致雖有良好規劃設計準則,但後續的發展仍落入形式主義的陷阱。再者,過去對於臺大自1920年代創校以來,世界建築史於樣式與時代精神一體發展的討論還付之闕如,由於沒有適時導入與時俱進的新建築之思潮,導致臺大過去既有的校園環境樣式終究露見侷限性。在不算短的時間裡,雖然讓新建築在外觀形式上保持了與舊有建築的一致性,卻讓臺大建築與外在世界脫節經過了約莫20年的時間。
臺大校園建築環境藉由20世紀末博雅教學館,與21世紀的社會科學院大樓的外部力量,突破了發展的瓶頸。當然,這些在21世紀所興建的建築並非沒有新的建築課題要面對,而若作前瞻性的思考,處於依賴自力與他力平衡發展的重要轉捩點上,臺大校園未來的建築將何去何從?這正是考驗臺大師生的智慧與勇氣的時候。
本建築系列論壇,尚有兩場座談會,分別是:
11月2日(週五)「臺大建築可以牽引臺灣社會、國家現代化的力量」
12月7日(週五)「臺大校園建築的轉捩點──展望未來」
邀請各個領域學有專精,或是從事創作的建築師們,共聚一堂,一起學習、一起解讀、一起思考臺大建築的特質與其所散發出來的意義。
各場次的地點、與會學者等活動內容,敬請參考論壇活動專頁:https://ntuconference.weebly.com/
各場次的報名將在活動前一個月開放論壇報名。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協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總務處、檔案館、校史館、文學院、臺大國際產學聯盟
活動聯絡人: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楊偉婷 助理
電 話:02-33669698
傳 真:02-23639096
E-mail:artcy@ntu.edu.tw
#臺大九十 #創新世紀 #臺灣大學創校90年紀念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