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大學新鮮人的話上篇
指考放榜了,慣例我都會打一篇長長的建議文
由於IG有字數限制的問題,我拆成了上下兩篇
希望以下建議能真的給到各位新鮮人一點幫助
_________
1.請千萬不要po哀怨文
好比:嗚嗚嗚,可惡差0.XX分就可以上到OO系了
唉~早知道當初多努力一點,就差一點和OO...
寫給大學新鮮人的話上篇
指考放榜了,慣例我都會打一篇長長的建議文
由於IG有字數限制的問題,我拆成了上下兩篇
希望以下建議能真的給到各位新鮮人一點幫助
_________
1.請千萬不要po哀怨文
好比:嗚嗚嗚,可惡差0.XX分就可以上到OO系了
唉~早知道當初多努力一點,就差一點和OO校擦身而過
任何嫌自己所上校系的話,都千萬不要放到公開空間
原因很簡單,學長姐跟同學是會來搜的
試想,如果有小高一新生,連校門都還沒踏進來一步
就已經在網路上大嫌你的母校,講的你的高中有多差一樣
你的感受如何?
對於真心喜愛這個系的人來說,絕對是會很難過的
這就像當人家面,嫌你喜歡的東西很差一樣
甚至對於把系當家看的人,這會給人當面在羞辱家人的感受
遑論你還正要進去
如果都放榜了
還弄不清楚自己到底該不該去念,到底該怎麼走
還弄不清楚自己實力到底是不是可以更好,自己是不是失常
還弄不清楚自己念這個校系是不是被糟蹋了
不用弄清楚了
有些事情,從來不是需要弄清楚,而是需要接受的
只有學會接受,才會面對,也只有面對,問題才會有可能被解決
2.不是學校決定了你的價值,而是你的價值造就了學校
我隨便舉:東吳法律、會計、實踐服設、輔大英語、東海建築等
這些系的分數遠低於眾多公立校系
可你畢業到業界、到研究所去闖看看,亮出來校名更閃耀的多
憑什麼?
學長姐打拼出來的價值阿
人家畢業生願意提攜自己學弟妹,願意把好工作留給學校同學
在實務界拿得出實力表現得夠厲害
這個價值是無數學長姐,用自己的人生,擦亮招牌出來的
與其浪費時間哀怨你上的船不夠好,不如想辦法讓這艘可以變得更好
況且念好學校資源就多,這根本就是迷思
假設第一志願資源有1000,你念的只有200好了
問題在於,能分到你身上有多少啊
資源1000有100個天才級又努力奮鬥的人在搶,200的卻可能只有兩三個人跟你爭
到最後分到你身上的,搞不好還是後者較多
若你考得好,只得更加戰戰兢兢,因為你後面的人正虎視眈眈盯者你
他輸了沒差,贏了就是你丟臉
開罐器比罐頭晚了48年才發明,生命中重要的事物晚來本就是種常態
你若沒有耐心等,就只好面對一輩子無盡的挫折
3.從今天起,你學測指考考了多少分,已經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你若考得好,優秀得靠你未來繼續更新來證明
不要去瞧不起繁星、體保、原住民、僑生、離島保送等學生
大學所學跟高中幾乎無關了,基本上是完全重新的開始
你高中科目念得好,從不代表你大學理所當然也會跟著強
實話是,就我個人經驗看過的同學來說
反倒特別是繁星、離島保送等的同學會更拚
因為自覺不如人,一進去對於課業就更重視,相對的表現還特別好
隨意基於偏見小看別人,都是極其愚蠢的
若考得差,就請想辦法面對來解決問題
比起嘴巴喊喊,更重要的是要開始付諸實踐
你若打算轉學考,就開始去研究各校的考科,考試方向
去爬學長姐前人的經驗,上榜的奮鬥歷程,你鎖定學校的重點何在
轉學考聯招的並不多,大部分都是各校自己出題
即使同系,不同學校方向可以差很大,甚至考科完全不同
還有免修規定、每年名額、你們學校有無聯盟、一堆眉眉角角要注意
轉學考即使是私立如輔大,好一點的科系錄取率都在10%以下
你現在都沒有決心要拚,還打算玩到開學在說,那不如乾脆直接放棄這條路吧
起碼玩得心安理得,不會要玩沒玩到,受盡罪惡感折磨,還一事無成
你若打算轉系考,也得開始打聽了
轉系考一般都會看在校成績,而大學的課程是自選的
有很多技巧可以刻意壓低學分換高分,或者部分系可以直接給你全修外系的課
還是以通識課程為主,反正轉了之後還可以抵免,選科系共同可以抵的選修等等
通常來說,大學新生的第一次選課都在開學前,而且你們選的都是學長姊選剩的
你若志在轉系,現在開始研究並不嫌早
總之,關於轉學考、轉系、重考、指考、學測得比較我放在IG自介連結了
有需要的可以再去爬文
其他更詳盡的建議與分析收在《那些關於上大學,你需要知道的事》書的後面
4.每個人的家鄉都是美好的,把無知的偏見收一收
諸如:台北人就是天龍,都很冷漠
花東人都騎山豬,便利超商都很少見
南部女生都不太會化妝,穿著很隨便
馬來西亞人不太會說中文,不懂台灣文化
中國學生都很政治狂熱,玻璃心易碎
韓國同學都不好相處,民族性很強
任何基於各種奇怪傳聞、幻想而來的消息,都直接遺忘吧
拜託,台灣已經夠小了,不需要再自己搞分化,更沒權力歧視別人
管他什麼地方來,都有好人也有壞人,請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認識對方
開這種家鄉的玩笑都是容易傷人的
他可以嫌他自己家鄉不好,他可以大方自嘲,就是輪不到你來
地方不會決定一個人好壞,你的偏見與否,卻肯定會決定你這個人的素質如何
_______________
樂擎文,其餘建議接下篇
@Luke7459,回饋讀者演講,預定新書及《那些關於上大學你需要知道的事》,詳都可見IG自介連結。
文化大學研究所放榜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如何成為我 #02 #努力從來不保證收穫
讀者詢問為何選擇中文系?
我只能說,不是我選擇中文系,是 #中文系選擇我。
我高中的時候上過清華大學的外文營,因為德國老師太帥了,因此對於德國是有莫名的嚮往的,我的第一志願就是考上五大(台大、清大、交大、成大、政大)的外文系。
可是我的英文跟數學很爛,這些一流的學校就是需要五科都是要高標,否則,一位難求,我的數學在學測時候只有3級分。3級分是什麼概念?就是當年的低標(後25%的人的平均)是5分,我考得比最後25%還低。
我高中決定放棄填寫任何一間學校,因為,怎樣都不會上我心目中的學校。
當然,這件事情讓導師1-1關心我。
但畢竟導師也不是第一年當導師,也不是第一天認識我,確定我義無反顧之後,就叫我好好唸書考指考。我其實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那麼義無反顧,我大致的想法是:反正我現在可以上的學校,我之後也可以上,但是只要弱點補起來後,我可以考上更好的。(我完全沒有想過可能會考爛啊哈哈哈哈)
於是,我開始面對我的數學跟英文,數學老師說,社會組的數乙太簡單了,歷屆考題算10次就好了,保證你第一名。我那時候,數學爛成這樣,於是我真的算了10次,總共10屆,每一屆10次,#我的方法是每一次都是10屆算完再算一次10屆。
那時候,很多人都不考指考,數學課也自習,數學老師說,考上了就自己看書,還要考的就自己問問題,但沒有人要問,於是 #我就把數學老師當個人家教。
一開始,老師發現我真的都不會的時候,他超級崩潰,但是我每堂課問(還準備好了一大疊計算紙給老師導公式),老師可能也是無聊(或是我感動了他),就真的重新教我。
一開始真的超慘,什麼都不會,看了解析還是不會,但是漸漸地,我已經開始可以教別人了,指考數乙成績放榜,我是整間學校考最高分的,PR90,老師怎麼都沒想到,這個他當了2年的學生,竟然考了最高分。
好,可是,我的英文還是普普,我現在想想,普普很正常,因為我沒有花同樣的心力在英文上,自然不會有成效。
好笑的是,因為數學高分,可是英文沒有跟著高分,導致於我的科系加權(通常外文系加權數學跟英文)也加權不高,但我不想重考,我一個在房間,把指考可以填100個,依舊是從五大一路往下填,先填了全部的外文系,再填了全部的中文系,最後,放榜那天,我上了中正中文。
我起初非常不願意,但我爸媽很快樂,因為我是嘉義人,上了嘉義的學校,雖然需要住校, 但總歸來說比去其他城市好太多了。加上我不願意重考,於是,就底定了。
但我一直記得,我要去德國的事情,我暗自下定決定,我要去德國交換學生。我大一的時候去修了我們學校外文系的德文課程,它是3學分的必修,我上了兩年,把可以上的都上完後,我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到了高雄的文藻學習德文。
你說前面的打工的錢花去哪裡了?就是這時候花掉了。
因為我只有一個暑假的機會,我把可以報名的課程都報名完了,住在我朋友高雄的家,她是我的best friend,我每天像高中生一樣,起來就是背單字,然後做作業,去唸書,再回家寫作業,日復一日。
大三開學前,和一個在課堂上認識的姐姐一起到台北來考檢定考,我們都通過了A1,但這不算什麼,這就是全民英檢初級的概念,可是對她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她老公是德國人,她要依親,需要這個檢定考。
我則是回到了中正。
雖然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在德文(還有錢),但其實德文還是很爛(按照德文老師說的,就是你現在會的去到德國等於不會德文),但我發現其實我如果只是想要交換的話,德文不是重點,因為交換的簡章上沒有規定,只說你要會英文,而且會德文是反而是額外的加分,我非常的開心。
我想去德國這件事情,我爸媽一直都知道,他們也知道我特地去高雄上課的事情,我一直以為我大三會出國,我也密切的在查學校的資料,有一天我爸打了一通電話給我。
他跟我說,爺爺需要住養老院,需要一筆錢,他想要問我,原先打算給我出國的錢能不能用來給爺爺住養老院,我那時候直接答應了。
不會有任何事情比爺爺更重要,我後來才知道,那是一筆綿綿無絕期的開銷,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一方面你也不希望他結束,很矛盾的心態。
我後來沒有去德國。
但我還是想要出國,加上那時候的打工太崩潰了,於是我就在系上的課程找到了另外一條路。
#華語文老師。
簡單來說是教非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士中文。
我欣喜若狂,我想,這不就是用了中文系的專業加上可以出國嗎?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技能的底層是語言學,並不是中文,但我還是想要,於是我先上了基礎的課程,後來這個學程沒有開成,可是老師說,如果我們願意,他願意開一門課,然後我們可以當語言中心的外籍交換生的中文小老師,類似輔導他們課業,我直接報名。
我還是繼續打工,因為我知道出國需要錢,而且家裡是沒有辦法給我的。
於是,崩潰的打工,加上這個小老師,我發現後者快樂太多了。
他們是自發性學習,而且有趣,加上教的東西很生活化,準備起東西非常快樂,還可以交流異國文化,我深深愛上。
每一次跟老師的1-1或是群體小會,我都十分珍惜,而且準備充足,我決定這就是我的目標,#我開始認真研究如何可以去國外教中文。
這時候,我發現,如果你要進大學教書,那麼就不能只有大學的學歷,#必須至少是研究所,而且必須是華語文研究所,我從來沒想過考研究所,但沒關係,我們就重來。那時候,這個研究所不多,就是政大、台師大(後來隔年新增了台大)
我前面說過,這個專業跟中文沒關係,跟語言學比較有關係,因此,我等於是重唸了全部的書(因為語言學佔據中文系比例不高),那時候,我跟我高雄的那個best friend S每天都六點起床,到自修室唸書,然後中午隨便吃,繼續唸,下午4點去運動,洗完澡後,六點繼續進到自修室,然後半夜兩點回家。這時候我把全部的打工都取消了。
我們那時候不太吃東西,因為,只要你吃了東西,體溫上升1度,你就會想要睡覺,因此,我們只吃冷的,以及吃很少。
放榜的時候,#我落榜了。
她上了成大會研所。
我很為她感到高興,她唸書的衝勁真的是我的100倍,可是,我沒上研究所,只能思考工作,原本考研究所的時候,就沒有了需要就業的恐懼。
但現在,這個恐懼又衝上來了。
(我每次看都報導,說有人考研究是為了延遲就業,我就特別感同身受,因為我覺得我過去也有段時間是這樣)
這時候,有一個學姐問我說,
「#要不要我幫你介紹一份工作?說我從小到大認識的補習班」
補習班?!
「去」還是「不去」?
To Be Continued
文化大學研究所放榜 在 Crossing Camp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研究所要去哪裡唸】#推甄放榜
每年 11 月,國內研究所推甄陸續放榜;另一方面,也是托福、雅思保證班相當熱鬧的一段時期。許多人猶豫著要報考國外研究所,還是要待在國內、繼續鑽研喜歡的領域?
我們訪問到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許詩嫺助理教授,她在臺灣拿到研究所碩士,緊接著到美國德州大學攻讀博士。許教授點出,到國外唸研究所有 3 點優勢:
1.積極的學習氛圍
2.跳脫框架的思考
3.多元人際互動。
在美國的研究型大學,教授和同儕都滿懷熱忱,即便在超過 300 人的課堂上,全班依然搶著回答問題,所有人都很願意表達意見,而在聽過你的意見之後,教授也會鼓勵同學去實踐。另外,許教授也提到美國閱讀風氣盛行,人手都是傳播領域的新興研究,即便只有 10 至 12 週,課程非常扎實,光是一堂課每星期就需要看完 5 篇以上的期刊,甚至是一本教科書。許教授也是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培養出閱讀原文書籍的習慣。
第二,在國外會看見許多你未曾想像到的事情;有的人擔心,在國外學成歸國後,會和國內的產業缺乏人脈連結。事實上,在更完整地認識了該產業的國際市場,拓展眼界後,人生也會有更多的選擇,不見得一定要侷限在台灣就業,也可以到國外發展。而相較於臺灣高等教育的課堂,美國的大學每個課堂都會包含完整的報告繳交,學生不只需要了解深奧難懂的詞彙,還必須真的花時間去做。理解後再實踐,才有辦法跳脫框架,站在更宏觀的角度全面思考。
另外,到國外最難得可貴的是與不同國家的人互動。許多學生會擔憂自己外語說得不夠流利、很難融入當地文化。許教授表示,剛開始他也會很憂慮,但是學習一年之後,開始慢慢聽得懂各式腔調的英文,包含印度腔、德州腔;也在參與地方教會、學校學生會的過程中結識了各方友人,透過與他們的對話,也讓自己更勇於發表、操練英文的聽講能力。
換日線校園大使/賴予亭、張珊瑀
#研究所 #台大 #美國 #台大教授看攻讀國外研究所
▍讀者投書必讀攻略 → bit.ly/2JyY5PM
▍追蹤換日線 IG 帶你看遍世界→ bit.ly/2q2IeiX
▍主題徵稿:世界職人故事 → bit.ly/2ObiUTH
▍2019 冬季號《未來人才開箱文》→ bit.ly/2r00g9y
文化大學研究所放榜 在 泓宇 onsta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修業期滿,准予畢業。」
畢業的會場沒有驪歌響起,因為身邊的人滿腦子盡是對未來的無限想像與迷惘,期待著縱身一躍的好奇但也不確定下一秒會迎來阿拉丁的魔毯帶我們高飛遠走,抑或被地心引力壓住,迎接無止盡的黑暗深淵。
剛上大學的自己,期待能夠透過大學四年學習大眾傳播與社會關懷的理論,成為一個很有故事也懂得說故事的文字記者。後來伯樂大學堂與各種迎新,對新生活的憧憬開始無限膨脹,接下了系上班代的職務,應徵了台北樂府的指揮,加入師大青年社,加入北友會,加入系學會視聽部,後來更是衝了一波啦啦隊。
無限的想像卻開始迎來了生活爆炸的起點。時間沒了,與身邊朋友建立連結的機會沒了,生活充滿壓力,漸忘初衷,在此同時也慢慢認知到系上課程能帶給我的實際上真的並不多;沒有批評誰的好壞,只有坦承自己適不適合。
隨著台北樂府的年度公演落幕,很快的升上了大二,和相合、翔恩創了斑馬線樂團,並且依然繼續衝活動:宿營、帶啦啦隊、當系遊的活動股長,但過程中也因為和誰起了衝突,開始產生了人際關係的劇變。因為少了大一的用心經營友情,到了大二班上漸漸開始有了各自的交友圈時,我從自認為的小太陽,頓時成了宇宙的寂靜中心;宇宙正在擴張,萬物都離我而去。
大二下,我系上最景仰最精神依靠的葉子老師離開了社教系,他的離去其實真的很影響我,因為我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個系上學到什麼大眾傳播的東西。大二的我很孤獨,依然選擇靠活動來當暫時麻痺自己的酒精,但也同時因為木箱鼓玩出心得,生活重心漸漸偏向斑馬線
大三的我開始留長頭髮,決心把自己打扮成為更嚮往的模樣,但也渴望向他人展現自己變得不一樣了。經營了樂團的粉絲專頁、買了自己的木箱鼓、接了朋友的樂手邀約,然後偶爾聽著樂團的專場,想像所謂樂團的文化脈絡,到底和我從小接觸的古典音樂差在哪裡;從創作、練習到演出,都在思考,都在亂想。
大三下,我嘗試和克里夫一起辦了首次以個人名義的專場,也在因緣際會之下和新成立的娛樂公司簽約,組了樂團進修了爵士鼓。我收到身邊無數朋友的祝福和鼓勵,當時的我覺得我像娃娃機中的一個小娃,未來被突如其來的貴人接引走了。我對未來充滿無限希望,覺得自己是萬中選一的,特別的人。
大四。我的傲慢和活動接不完的壞習慣終於讓我嘗盡苦頭,我不夠成熟地和公司老闆與同事合作,最後造成了自己一無所有的局面。於是告別了正在起飛的公司,告別了斑馬線,大四上前半的自己並不好,因為小娃兒在被送出洞口的途中,爪子鬆脫了,我重新掉回迷惘的坑中,重新思考著未來。
大四上後半。師大表演藝術研究所的甄試放榜了,我勉強的從備取2當中成為了未來的師大表藝碩士生,並且在聖誕節當晚,收到B1樂團的入團邀請。同時在師韻獎中得到了1冠1亞的成績,認識了好厲害的吉他演奏家董杰安老師。我把留了將近2年半的頭髮剪去,只願它能在我燦爛的時刻永存。
大四下,我成為了存在和響地二個音樂教室的爵士鼓老師,同時開始經營自己的 onstage 品牌,我邀請了金勳替我錄了木箱鼓 cover 影片,成效遠超乎我想像,我也在系上辦了節奏工作坊、和柏韶合辦了專場。一步一腳印,我重新地調整自己的步伐,深怕自己再犯過去的任何錯誤,深怕再受到讓我害怕的人際關係傷害
「修業期滿,准予畢業。」
學分修過128,修過所有學校要求的門檻早已不足為奇,真正的畢業,要畢得內心踏實,身上的這套學士服方能穿得心安理得。
修業期滿,如今站在社教系畢典的台上說著5分鐘的畢業生代表致詞,所有一言難盡的話,所有沒和誰說開的話,所有錯過的機會或友情或愛情,經由系主任的撥穗儀式,從右撥到左,終將成為回憶,或許是讓未來的自己處事更謹慎的回憶,或許是未來更願意留些溫柔給自己的回憶,或許是感慨的回憶,或許是微笑的,如今的自己被准予畢業了。
感謝攝影 / 杜唯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