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文化大學教師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文化大學教師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文化大學教師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文化大學教師評價產品中有4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002的網紅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渾沌描述——民族性與系統性種族歧視】 系統性種族歧視在學術界的實況更像是制度性暴力。第一是藉由簡化跟省略原住民族精神與價值觀獲得既得利益/學術credit的剝奪,再者透過學術研究成果滲透到學術市場去宰制沒有話語權的原住民族人;對天性/樂觀等善意族群歧視去營造兩面評價分化族人,同時在漢語中心/漢族...

文化大學教師評價 在 閱讀三小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9:45:57

「三四郎是個不會考慮到生死問題的男人,他只想到青春的血液真是太溫暖了。眼前的熊熊烈火就要燒到眉睫了,這種感覺才是真自我。」 《 #三四郎》1909, 夏目漱石 推薦度:👍👍 👍 👍 👍 易讀度:👍👍 👍 👍 👍🏿 💡#bookypoint 三四郎是為來自熊本,初次來到東京就讀的大學...

文化大學教師評價 在 Buan月亮說話 | 月亮曆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36:08

【渾沌描述——民族性與系統性種族歧視】 系統性種族歧視在學術界的實況更像是制度性暴力。第一是藉由簡化跟省略原住民族精神與價值觀獲得既得利益/學術credit的剝奪,再者透過學術研究成果滲透到學術市場去宰制沒有話語權的原住民族人;對天性/樂觀等善意族群歧視去營造兩面評價分化族人,同時在漢語中心/漢族...

文化大學教師評價 在 小羅的生活日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8:27

.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中文系在大陸的最新情况吧!  這次的切入點主要會從以下幾個點出發哦! 1.大陸中文系概況 2.台生在大陸讀中文系的優劣勢分析 3.就業機會分析  (一)大陸中文系概況  中文系,在大陸也叫漢語言文學,是大陸大學史上最早開設的專業之一,是老牌科系,也是基礎專業,...

  • 文化大學教師評價 在 Buan 月亮說話 月亮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2 21:24:10
    有 106 人按讚

    【渾沌描述——民族性與系統性種族歧視】

    系統性種族歧視在學術界的實況更像是制度性暴力。第一是藉由簡化跟省略原住民族精神與價值觀獲得既得利益/學術credit的剝奪,再者透過學術研究成果滲透到學術市場去宰制沒有話語權的原住民族人;對天性/樂觀等善意族群歧視去營造兩面評價分化族人,同時在漢語中心/漢族中心影響下排斥原住民族地位。剝奪,滲透,分化,排斥,正是Johan Galtung提及制度性暴力/結構性暴力的四種表現。制度性暴力不一定是積極主動的,在由龐大權力與資源結構起來的學術市場,善意族群歧視成為常態代表這種論述的典範化已經形成,在關鍵字背後其實是眾多大學教授、期刊審查委員、學術補助計劃、升等壓力...等等被默許而不被撼動的結構,進而鞏固了這種歧視的詮釋與發展空間。

    典範轉移往往是緩慢而艱難的過程;不過也就是因為這種緩慢推移的潛移默化,一旦善意族群歧視繼續不被重視,那麼它是否將跟著新理論與觀點的發明結合繼續殘害下一個原住民族世代呢?我想用這篇論文來舉例,大家應該也會更明白公開譴責並抵抗學術界系統性種族歧視的重要性:這篇論文是王雅玄在2008年於台東大學教育學報提交的〈進入情境與歷史:台灣原住民教師的多元文化素養及其實踐〉論文。我們摘要一下,這篇研究的目的是:
    引導基層教師進入社會情境及其成長過程中族群經驗之歷史片段,從中瞭解在社會脈絡下,對多元文化素養內涵的理解與實踐策略。

    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原住民中小學教師在認知、情意與技能面的多元文化素養內涵。
    二、 瞭解原住民中小學教師在文化、族群與語言面如何實踐多元文化素養。

    而它的研究立場是:
    本研究從原住民教師及其文化背景來探索其所理解、所實踐的多元文化素養,並挪用人類學研究觀點,認為族群有其共通特性,可以在個別的個人身上找到屬於這族群的共通特性。假設個別的原住民身上有與其社群相類似的族群文化觀(Benedict, 1935),故不蒐集大量樣本進行調查,亦不預設研究對象的代表性,因為在每一個民族許多不盡相同的個人中總可找出所謂的民族性(李亦園,1992),所以應深入個別訪問原住民教師,以掌握教師觀點的多元文化素養內涵與實踐。

    全文大家就自己去查詢,我們建議大家去找2005年發表在Science的論文〈National Character Does Not Reflect Mean Personality Trait Levels in 49 Cultures〉,針對49個文化進行調查,發現其文化人群並沒有所謂平均的人格特質。2005年的實證研究。而王雅玄在2008年,引用1935年及1992年的論述來做為立場,結果是甚麼?就是在結論的部分,持續用錯誤描述誤導大家:「但私底下面對不同族群學生則採取積極性差別待遇,例如在生活輔導方面依學生不同『民族性』與之相處」,所以是遇到布農族學生就找其他七個學生來唱「八部合音」嗎,還是遇到阿美族學生問他們今天怎麼不跳舞?這篇論文連同台東大學教育學報,收錄在TSSCI期刊(科技部補助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資料庫),你沒看錯,這就是一個種族歧視典範化的過程。研究者用過時/錯誤研究作為立場,一路進到國家級期刊的學術殿堂裡。我們閱讀論文好幾次,仍然想不通為何需要用民族性作為立場支撐自己的多元文化素養研究,難道不覺得矛盾嗎,這種充滿渾沌的描述過程,真的可以作為學術界、教育界的參考嗎?

    是時候重新檢視學術界的陋習。雖然我們無法及時改變制度性暴力,但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現在開始學會辨認它們的面孔:一起關注原住民族相關研究,支持你所在的學術領域去進行尊重族群差異的批判性思考,支持從原住民族主體性出發的研究。

  • 文化大學教師評價 在 酒類專家 王 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29 18:54:37
    有 52 人按讚

    【醉愛Whisky・蘇格蘭威士忌精華課程】(12月梯次,最後報名機會)

    台灣,是蘇格蘭威士忌產業界的驕傲。沒有一個地方,像台灣這裡,喝的人多,談論得多,選擇也多。縱使威士忌並不複雜( Errr…我可以這樣說嗎?)但是要正確理解,並不容易喔!(是的,我絕對可以這樣說!)

    你可能曾經下定決心,想要好好搞懂,但總是感到迷惑?享受品味的樂趣,是你與生俱來的權利。讓我幫你找回這份簡單的美好吧!

    威士忌,是烈酒世界裡特別的存在,它代表「複雜的簡單」——看似簡單,實則複雜。若是忽略了威士忌複雜的一面,你將錯過這份簡單的美好;若是搞得太複雜,又將阻撓你享受威士忌的樂趣。

    這套課程將利用一天的時間,6個學習時數,化繁為簡,帶你輕鬆領略蘇格蘭威士忌豐富底蘊與背後奧秘,完成你想要成為威士忌品味家的心願。課程規劃包括四個主軸:

    A. 與蘇格蘭威士忌相遇

    首先,我們用輕鬆的態度,全面的角度,穿越時空,一窺蘇格蘭威士忌的誕生史。在探索的過程中,你將認識自然環境與歷史人文,如何影響威士忌的品質特徵與分類體系。讓你從世界烈酒的寬廣視野,深刻理解蘇格蘭威士忌。至於酒標字樣的意義,以及不勝枚舉的產品多樣性,也都難不倒你。

    B. 與蘇格蘭威士忌相處

    你能想像整天窩在蒸餾廠裡,會是什麼感覺嗎?不用再想像了!我們將一起來場虛擬的蒸餾廠實習之旅!你將認識每個生產環節,從製作麥芽到釀造蒸餾,從桶陳培養到調配設計,從產區到廠區,從大麥到泥煤,你將彷彿身歷其境,從桶廠到酒廠,見證威士忌的誕生過程;在生產細節裡,見證威士忌的風味根源與多樣性。

    C. 與蘇格蘭威士忌相知

    你如何判斷一杯威士忌的品質?唯有透過好好品飲,才能精準評價,正確認識。與威士忌相知,你必須擁有理解風味細微差異的能力。但這並不是超能力,人人都能學會!極富酒類品評經驗的講師,將帶你深度品飲,從風味細節,探索品質根源,你將親身感受威士忌的風味細節,體會它的豐富多樣與獨一無二!

    D. 與蘇格蘭威士忌相戀

    就這樣,你必然愛上威士忌。愛,是完全的包容與理解。你將知道,你所愛的威士忌,有哪些脾氣與習性,最適合搭配哪些食物,以及怎麼喝——加水、加冰還是有其他美味秘訣?你也會懂得呵護與尊重,知道應該怎麼保存、開瓶、選杯與享用。你也會開始理解不同廠區與品牌調配風格,循序漸進地學會欣賞不同型態與品牌風格的威士忌。

    【課程時間】(共6小時,六小時,愛一生)
    2020年12月5日(六)10.00 – 17.00(中午休息1小時)

    【上課地點】
    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松江會議中心10樓
    (台北市松江路350號)

    【課程費用】
    每位 7,500 N.T.(含稅)

    【貼心叮嚀】
    本課程內容包括引導品飲。烈酒品飲,建議吐酒。若有適量吞酒習慣的朋友,請勿開車或騎車前來上課。喝酒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報名方式】
    一律以電子郵件報名,請勿透過臉書的私訊洽詢報名事宜。報名程序由王鵬老師的助理林小姐統籌。請寫信到王鵬老師助理林小姐的信箱(yinbarbe@gmail.com)。說明欲報名的課程,並附上你的聯絡電話、中文全名。

    助理在收到你的來信之後,會在第一時間替你保留名額。請你在接到預約成功的通知信之後,前去匯款(如果在銀行匯款,可附言你的名字)。然後再次來信通知已經完成匯款(如果是用ATM轉帳,請附上末五碼以供核對)。

    銀行:中國信託銀行(822)雙和分行
    戶名:王鵬酒類顧問有限公司
    帳號:130 540 471 470

    【課程講師】王 鵬 Paul Peng WANG

    專職酒類文化教育,酒類專業著作豐富,橫跨葡萄酒、啤酒等各式釀造酒與烈酒,是全球酒業罕見的全能型專家,專業資歷完整,在酒類文化與教育等方面,成就卓著。這門課程講師的烈酒相關學經歷包括:

    ・布魯塞爾世界烈酒競賽(Spirits Selection by Concours Mondial de Bruxelles)國際評審團成員(2015-);評審團主席(2017-2018);參賽樣品審查顧問(2019);《烈酒風味評判準則》總召集人、總編輯兼總主筆(2017-)
    ・法國干邑白蘭地公會(BNIC)國際認證講師(2015-)
    ・蘇格蘭Springbank威士忌蒸餾廠實習結業(2014)
    ・烈酒專書《蘇格蘭威士忌:品飲與風味指南》作者(2018)
    ・烈酒專書《世界白蘭地:歷史文化・原料製程・品飲評論》作者(2019)
    ・台灣侍酒師協會教育顧問(2018-)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兼任講師(2012-2014)、高職與大專院校教師研習講師、社會人士烈酒課程講師(2014-)
    ・國際與國內烈酒製造商、進口商顧問與員工訓練講師(2013-)
    ・台灣法國食品協會(SOPEXA Taïwan)合作講師(2004-)

  • 文化大學教師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9 14:00:00
    有 448 人按讚

    張之洞的學問怎不如福澤諭吉管用|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作者:程萬軍

    晚清中國,在學問上聲望最高的官員,既不是科舉落榜生袁世凱,也不是一生沒留下一本像樣著述的李鴻章,而是準狀元郎、官至總督的清流領袖張之洞。

    政見上,此人既不保守,也不激進。品性上,清廉自律。學問上,著述頗豐。在很多讀書人心目中,是官學雙豐、時代大師級人物。

    就政治派別而言,張之洞總體屬於晚清洋務派,他主持的南方,搞洋務比李鴻章主持的北方早。其理論水平也高於李鴻章。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大多干吏,理論不成體系,而洋務派中唯一像模像樣的文字東西,是張之洞作品《勸學篇》。

    《勸學篇》主要寫了什麼?其中心思想可用書中一語概括——「中體西用」。何謂「中體西用」?張之洞在《勸學篇》闡述得比較清楚,即:在中國傳統政體政教不變的情況下,引入西方先進技術實現強國。

    具體說來,什麼是「中體」?那就是帝制儒教。堅持中國兩千年封建君主制,堅持傳統國家核心價值觀孔子儒教。而「西用」呢?則主要指歐美「火器」,堅船利炮,先進的軍事裝備。

    張之洞的《勸學篇》,為他在國內圈了大量的粉絲。其中不乏一些學術達人。比如,張之洞帳下有個幕僚名喚辜鴻銘,是個翻譯家,精通多門外語,號稱學貫中西,但卻是「中體」的堅定維護者。後來清廷被推翻後,他堅持不剪辮,以「小辮學者」著稱。

    辜鴻銘喜歡辯論,可謂張之洞手下的「首席辯士」。作為能言善辯的「文化怪傑」、香帥的擁躉,辜鴻銘不遺餘力地為「中體西用」之「洞見」鼓吹,留下了不少辯論「佳話」,其中一宗甚是辛辣——

    公元1898年,卸任內閣總理大臣的伊藤博文造訪清國,南下拜會張之洞,香帥令辜鴻銘隨同出席,並令辜將他的成就——儒教經典教材《論語》英譯本送給伊藤博文。張之洞和辜鴻銘本以為,收到此禮的日本客人會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不料率直的伊藤博文卻對辜鴻銘一通搶白:

    「聽說你精通西洋學術,難道還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於兩千多年前,卻不能行於二十世紀的今天嗎?」

    喜歡辯論的辜鴻銘並不感到難堪,順勢反彈:

    「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數學家的加減乘除,在數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紀,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並不會三三得八。」

    伊藤博文聽了,一時無言以對。

    這段舌戰辜鴻銘引以為得意的辯論勝例。伊藤博文雖然縱橫天下,可辯才不及辜鴻銘。從形式看,的確是辜鴻銘佔據了上風。但從本質上分析,辜鴻銘的辯詞,卻是明顯的詭辯。把孔子之教與「三三得九」的算術混為一談,有典型的張冠李戴、驢唇不對馬嘴之嫌。儒教不是自然科學,甚至不是社會科學,除了發揮教義的作用外,充其量只是教育學的龍鱗。如何跟「三三得九」相提並論?如果說孔子的理論是永恆的,那麼堅持孔子理論兩千年的中國應該長盛不衰才是,怎麼被放棄儒教的蕞爾小國打得潰不成軍呢?!

    張之洞、辜鴻銘的「學問」到底管不管用,歷史早已給出答案。

    甲午戰爭爆發前,身為兩江總督的張之洞對大清戰勝日本非常樂觀,「小日本、窮日本」是他的日本觀。為此,他曾向急於求戰的光緒皇帝提出不戰而勝之計:「只要我們召回公使禁止對日貿易,這個資源匱乏的小國,就會陷入窮境。用不了一年,他們就會不戰自亂。所以我們強化海禁就夠了。」

    事後證明,張之洞之計,就是個笑話。

    有人評價張之洞是個巧宦,勸學也不過是投機、中庸之道的左右逢源。而依我看來,張之洞的勸學更像東施效顰。因為在他之前,早有一位日本學者出版了同名書作《勸學篇》,二人「撞書」了。

    不過,卻不存在抄襲問題,而只是暴露水平問題。因為日本的這本勸學,不僅對東方國家學西方之本釐清,而且還把東方「人的近代化」說得通透。

    這位日本作者,就是被譽為「日本近代化之父」的、現行日本最高面值紙幣:一萬日元上的老人頭——福澤諭吉。

    福澤諭吉比張之洞大兩歲。出身士族。與張之洞不同,福澤諭吉雖是一位士人,卻不是士大夫,他一生沒任什麼官職,但這卻成為露臉的事。因為這正是他想要新士人生:獨立。

    福澤諭吉的初學是漢學。他的父親便是一位不算出名的漢學家。福澤諭吉出生時,父親剛剛得到了一部名為《上諭條例》的漢籍,於是給他起名「諭吉」。福澤諭吉家學淵源,少年時除了《史記》《漢書》《戰國策》之外,曾經讀過十一遍《左傳》。但最終他對漢學卻「恩將仇報」。自青年時代開始學習「蘭學」起,他就對漢學產生了疑慮,尤其25歲時遊歷歐美之後,就成為徹底的西學者。

    1885年,五十歲的福澤先於張之洞十年,發表了著名的《勸學篇》,見識之深刻後者望塵莫及。

    比如對民權的認識,張之洞認為萬萬使不得:「五倫之要,百行之原,相傳數千年更無異義,聖人所以為聖人,中國所以為中國,實在於此。故知君臣之綱,則民權之說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綱,則父子同罪、免喪廢祀之說不可行也;知夫婦之綱,則男女平權之說不可行也。」

    而福澤諭吉則主張,人人生而平等:「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

    「人生來就是一律平等、自由自在和沒有上下之別的。就這些人的基本權利而論,則是完全平等,毫無區別的。所謂基本權利,就是人人重視其生命、維護其財產和珍視名譽。」

    還有對做官的態度,張之洞以為是青雲之志,而福澤諭吉則認為,要緊的不是依附政府,而是個人獨立:「一個國家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人人都想做官、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十足官氣,那麼國家無論如何不能強盛」。這是福澤諭吉《勸學篇》中,最具含金量的一句。

    很多中國人以為,福澤諭吉是主張日本對外侵略的理論家,殊不知他對日本的首要貢獻,不是擴張,而是「獨立」二字。

    福澤發表《勸學篇》時的日本雖處維新之中,但依然存有東方傳統,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飛黃騰達做個一官半職,在這種情況下,有機會做大官的福澤卻不願做官,就是要給年輕人打個樣,「做獨立的榜樣」。

    福澤諭吉指出,人人想作官的弊端,那種情況猶如蒼蠅麇集在腐食上一樣。人人都認為不依賴政府就沒有發跡的機會,因而就毫無自身獨立的想法。他認定一個國家的強盛之道,首先在於強民,而強民的標誌,是國民具有獨立之心。

    福澤諭吉把東方「人人想作官」的思想歸結為孔子儒教的遺害。所謂「青雲之志」就是祖先遺傳下來的官場迷信,他希望日本年輕人能從這種迷惑走出,懂得文明獨立的本義。顯然,福澤諭吉對傳統儒教是持排斥態度的。他稱儒學系東方近代化的桎梏,是「脫離實際的學問」。世上的事物千千萬萬,教師不可能將它們全部傳授給學生,因此,發展能力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所謂能力,即研究和處理事物的能力。而能力不是單一的,它包括記憶能力、推理能力、想像能力。這些是獨立的人與獨立的國家最需要的有用東西,而落伍的儒學是提供不了的、無用的。福澤諭吉主張日本拋棄漢學與儒教傳統,全面接受西洋文明。他說,「陳腐的漢學如果盤踞在晚輩頭腦裡,那麼西洋文明就很難傳入我國。」他眼中的近代文明和實用知識就是洋學,即西方科學。他大力提倡學習的西洋科學,與張之洞不同,其科學含義並不侷限於科技,而是涵蓋社會科學,相比數理化,福澤對法學、社會學等西學更為推崇。

    福澤諭吉的《勸學篇》在近代日本影響巨大,受他影響,明治政府維新過程中明確提出「和魂洋才」的標誌性口號。即日本精神、西洋才幹。這個「洋才」包括政制、法制、上層建築方方面面。

    堅決不做官、做獨立榜樣的福澤諭吉將著書辦學辦報視為自己三大事業。如今有著「亞洲第一私立學府」之稱的日本慶應大學,就是他在1858年時創辦。現在日本發行量很大的報紙《產經新聞》,也是由他在1882年創辦的《時事新報》合併而來的。

    福澤諭吉的辦學宗旨是「獨立」。慶應大學的校訓是「獨立自尊、筆比劍強」。

    他的辦報方針依然是「獨立」。「獨立不羈、不偏不倚」是《時事新報》公佈於眾的辦報精神。福澤諭吉說:「凡與此精神不悖者,無論是現任政府、諸多政黨、各工商企業、各學者團體,不論對方是誰,我們都將其作為朋友相助。若是違背此精神者,亦不問誰,皆作為敵人而排斥之。」

    日本維新時代,教育家、報人福澤諭吉發揮了點石成金作用,用他的書、學校和報紙,催生了一批「近飛日本」的青年精英。他與日本政治家一道改變了日本。如果把國家比喻成一杯水,政治家改變的是杯子的形狀,而他改變的,則是水質。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